国家规定的节假日有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等。
1春节:1月31日至2月6日放假调休,共7天。1月29日(星期六)、1月30日(星期日)上班。
2清明节:4月3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2日(星期六)上班。
3劳动节:4月30日至5月4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4日(星期日)、5月7日(星期六)上班。
4端午节:6月3日至5日放假,共3天。
5中秋节:9月10日至12日放假,共3天。
6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10月8日(星期六)、10月9日(星期日)上班。
法定节假日工资支付要求:
《劳动法》规定: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用人单位只能支付法律规定的加班工资报酬,不能以安排补休而不支付高于正常工作时间的加班工资。而且,这里所指的“用人单位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是指在支付了正常工资之外另外支付的。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劳动法
法定节假日:
根据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我国法定节假日包括三类。
第一类是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新年(1月1日,放假1天)、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放假3天)、劳动节(5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和国庆节(10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
第二类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包括: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等。第三类是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具体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扩展资料: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
(1)偏重保护和优先保护:劳动法在对劳动关系双方都给予保护的同时,偏重于保护处于弱者的地位的劳动者,适当体现劳动者的权利本位和用人单位的义务本位,劳动法优先保护劳动者利益;
(2)平等保护: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各类劳动者的平等保护,特殊劳动者群体的特殊保护;
(3)全面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无论它存在于劳动关系的缔结前、缔结后或是终结后都应纳入保护范围之内;
(4)基本保护:对劳动者的最低限度保护,也就是对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保护。
-劳动法
法律分析:一年中法定假日包括周六周日一共有115天或116天。计算方法:我国共有法定节假日11天(包括春节、国庆两个假期各3天,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各1天),一年有52周余1天。若余出来的那天处于双休日,则一年有105天,若处于工作日则是104天。两者合计,即115天或116天。法律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一条 为统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的假期,制定本办法。《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三)清明节,放假1天(阳历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三条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 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五条 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六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除了国家法定假期以外,港澳部分优秀企业也会有内部的福利假期:例如公司的成立日、周年庆、甚至是工龄达到一定程度的无条件"带薪假期"。也就是享受假日的同时,还享有正常薪水待遇。公司福利假期一般没有固定日期,只有固定天数,由员工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放假日。"近年来,也有少数港澳企业将福利假期引入其在中国的分公司,如部分公司,除了工龄带薪假期外,还有男性产假、旅游假等。"由于福利带薪假期不同于国家法定假日,如果员工放弃福利假期,将不会得到加倍工资的补偿。
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有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
一、国家法定假日的定义
法定节假日,一般是指根据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进行庆祝及度假的休息时间。法定节假日制度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重要反映,涉及经济社会的多个方面,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法定节假日的休假安排,为居民出行、购物和休闲提供了时间上的便利,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2019年8月2日,人社部发布《我国法定年节假日等休假相关标准》明确,休息日、法定年节假日、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五类休假标准。
二、2020国家法定假日放假安排
1、元旦:1月1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2、春节:2月15日至21日放假调休,共7天。2月11日(星期日)、2月24日(星期六)上班。
3、清明节:4月5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8日(星期日)上班。
4、劳动节:4月29日至5月1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28日(星期六)上班。
5、端午节:6月18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6、中秋节:9月24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7、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9月29日(星期
六)、9月30日(星期日)上班。
三、国家法定假日调整原则
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调整方案体现了以下原则:一是法定休假日天数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二是法定节假日安排要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三是节假日制度安排要尽量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影响和冲击;四是休假制度安排要体现社会公平,让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五是法定节假日调整和带薪休假制度安排要充分考虑到国民旅游需求。
新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
第一类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中规定
(一)元旦,放假1天(每年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
(四)劳动节,放假1天
(五)端午节,放假1天
(六)中秋节,放假1天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7年12月14日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清明、端午和中秋三大传统节日正式列入全民法定公休节日。
自2008年开始共有七大全民法定公休节日,分别为元旦、春节、清明、端午、劳动节、中秋和国庆节,全民公休节日的假期通过调整双休日来集中休假,休假时段每年由国务院发布。地方性节日、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其他特定群体的节日限于特定群体或局部地区。
第二类
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还有第二类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包括: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的青年放假半天)、儿童节(6月1日14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第三类
是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具体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用人单位在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的其他休假节日,也应当安排劳动者休假。
扩展资料:
法定节假日工资计算
节假日加班三薪(月工资收入÷2175×300%)、公休日加班双薪(月工资收入÷2175×200%)
春节长假七天总加班费=月工资收入÷2175×300%×3+月工资收入÷2175×200%×4
以春节长假七天加班为例,前三天是法定节假日(即除夕、春节、初二)拿三薪,每天加班费为(月工资÷2175×300%),后四天是双休日调休(即初三至初六)拿双薪,每天加班费为(月工资÷2175×200%)。
支付法定休假日的加班工资,是在支付正常工资之外另外支付的。
《劳动法》规定: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用人单位只能支付法律规定的加班工资报酬,不能以安排补休而不支付高于正常工作时间的加班工资。
而且,这里所指的“用人单位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是指在支付了正常工资之外另外支付的。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不是11个法定节假日,是我国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共11天。
新年,放假1天(1月1日);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法定节假日的休假安排,为居民出行、购物和休闲提供了时间上的便利,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9年8月2日,人社部发布《我国法定年节假日等休假相关标准》明确,休息日、法定年节假日、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五类休假标准。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1、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2、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3、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4、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5、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6、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2020年国家法定婚假是3天。国家法定节假日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权利,婚假也是如此。一般来讲,婚假由正常的国家法律规定婚假和各省制定的晚婚假组成,如今许多地方已将晚婚假取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2020年的法定婚假规定和晚婚假是几天。
一、2020年国家法定婚假规定
1、对于符合我国法定结婚年龄的新人,即男性年满22周岁,女性年满20周岁,可享受三天的婚假。
2、对于符合晚婚年龄的新人,即男性年满25周岁,女性年满23周岁,不再额外的奖励婚假,即只有三天的法定婚假。
3、当男女双方的工作所在地距离较远时,可根据情况另给相应的路程假。
4、在探亲假期间结婚的,不用额外的再给婚假。
5、婚假包括周末以及国家法定的节假日。
6、再婚者可依法享有婚假。
二、2020有晚婚假的城市合计婚假天数
1、北京:婚假3天+晚婚假7天=10天
2、上海:婚假3天+晚婚假7天=10天
3、广东:婚假3天(已取消晚婚假)
4、陕西:婚假3天+晚婚假20天=23天
5、四川:婚假3天(已取消晚婚假)
6、新疆:婚假3天+晚婚假20天=23天
7、云南:婚假3天+晚婚假15天=18天
8、吉林:婚假3天+晚婚假12天=15天
9、江苏:婚假3天+晚婚假10天=13天
10、中国人民解放军:婚假3天+晚婚假7天=10天
三、休婚假注意事项
1、婚假为带薪假期
婚假作为我国法定的节假日,为新人们在结婚之后的一种福利,因此将婚假规定为带薪假期,任何公司都没有权利扣除新人们在婚假之内的工资。
2、婚假的有效期
一般来讲,婚假都是有一定的有效期的,具体的规定要看不同公司的不同规章制度。一般来说,新人们必须在领证后的一年或是半年内将婚假休掉,否则一旦过了有效期,就被视为自动放弃该福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