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社会地快速的变化,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宅女的涌现不过是社会问题的反应形式之一。从字面、空间感上都很孤立的“宅”背后,是个人主义走向极致的表现,同时又是渴望孤独与群体的生活矛盾碰撞的产生,是后现代社会极度分化的结果。
但是,宅女们虽然都喜欢在家窝着,但她们的目标是生活,而非生存那么简单。也正因为她们对生活有着期待和欲望,因此,她们便通过不同的“宅”法反映着她们的心理诉求,这也是她们的主要形成原因。
(1)懒惰的思想
用宅女们自己的话讲,宅在家里“只是懒得动而已”。她们懒得出门,觉得奔波的生活很令人疲惫,又有幸赶上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她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万象,与朋友沟通交流,甚至可以通过网购获得她们想要的任何商品,于是网络成了她们的生活必需品。宅女们便很随意地“宅”在了家里。
(2)无明确目标
部分宅女总是觉得生活无聊,每天除了必要的工作和学习之外基本上无事可做,于是她们只好“宅”在家或者寝室里,继续无聊,继续发呆,继续茫然。
其实追其究竟,她们“宅”在家里的主要原因是她们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生活目标和清晰的学习规划,于是每天只好靠无所事事来打法时间。
(3)不善于交际
有些宅女性格内向。不擅长与人交际。或者说她们害怕与人交际,总觉得与人交流交际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于是在这种心理的催化下,她们越加的封闭自己,永远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更加喜欢“宅”在家里。
(4)逃避的心理
心理学对“宅人族”研究发现,不少白领类和学生类宅女成为“宅人”的最主要原因是生存压力太大,这些压力主要包括工作压力、考试的压力、与老师、同学以及其他人交往的压力、对于理想大学生活与现实出现不一致的压力等。在这些压力面前,宅女们开始变得无所适从,于是她们开始寄情于网络。
(5)沉迷于网络
调查发现,许多大学女生离开自己的家来到大学里求学,除了正常的上课时间外,其他的时间就基本上是用于自己的安排,有些同学会选择做兼职,也有些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或者参加形形色色的社团活动和校园活动等。
但这些其实都不是长期性的,也并不是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这些,那么在剩下的时间里多数是找不到生活的寄托的,她们感觉茫然无措,而网络正好弥补了她们生活的空乏。
她们“呆”在宿舍里过生活,上网看**,看各种电视剧或者比赛,浏览网页看新闻、玩网络游戏等。并且她们越来越发现这种生活是多么的闲适自由,于是她们变得越来越喜欢这种网络生活,越来越喜欢“宅”在寝室这个小天地里乐得轻松。这让很多年轻人的心理在虚拟世界中日益封闭,人与人面对面沟通的能力大大退化。与人交往时,出现恐惧、自卑、害羞、封闭心理,宁愿缩在自己的“宅”里,慢慢产生了社交障碍,变成了社交缺失人群。
“宅男”、“宅女”在中文中有两种不同涵义,褒贬因人而异。
一般大众所说的“宅男”、“宅女”主要指长期足不出户的人,但又混入了许多不同概念。御宅族群体常将一般大众所说的“宅”称为“伪宅”。
“宅男”、“宅女”原是称呼不同性别“御宅族”时的连用法,这种用法在中国大陆了解“御宅族”的人当中依然普遍存在,“御宅族”与长期足不出户毫无关系。
涵义
编辑
对于一般大众
一般大众对于作形容词或动词的“宅”通常理解为足不出户,进而所说的“宅男”、“宅女”是个笼统模糊的概念,所指范围广泛,较为普遍的判断标准仅为长期足不出户,但与人面对面交往较少、看似生活圈狭小,或没有工作在家待业,亦或有工作但在工作之余很少外出,以及一些居家就业者(比如在自家开设网店的人)皆被一般大众划为此类。御宅族群体对此颇为反感,常将大众所说的“宅男”、“宅女”(尤其自称者)称为“伪宅”。[3]
[6]
对于御宅族
御宅族|泉此方
对于了解“御宅族”涵义的人,可将“宅”视作“御宅”的简化,常使用“宅男”、“宅女”或单独一个“宅”字及其衍生出的词汇(比如:宅舞)来指代御宅文化相关事物,在中国大陆御宅族圈内尤为普遍。御宅族通常用于专指热衷且博精于以ACGN(动画、漫画、游戏、小说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尤其是日系ACGN为主的御宅文化体系的族群,也可泛指热衷且博精于某种次文化的族群。[3]
[4]
[7-8]
[9]
[10]
外文
编辑
对于一般大众
英文中indoorsman和indoorswoman与一般大众所说的“宅男”、“宅女”原义上较为接近,但当前英文中这一称呼在概念上与御宅族存在混淆。[11]
坊间流传可将homeboy、homegirl或geek、nerd视为“宅男”、“宅女”的英译,但实际并非如此。
homeboy、homegirl是英文地区称呼同乡、老友、闺蜜以及同阶层或同组织的人时所用的俚语,仅有部分中文地区大众娱乐媒体和某些艺人及其追随者将其误以为“宅男”、“宅女”。[12]
geek在中文地区通常直接音译为“极客”或“奇客”,原是英文地区一般大众对黑客的贬称,后来常指一些能力强悍的计算机互联网从业者或科技爱好者,从族群特征上来看可视为御宅族当中的一个细分类别,有时也将计算机互联网企业或科研机构的高管(比如: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划为此类,总体来说这个词的含义较接近于中文的“技术宅”。[12]
nerd通常可译作“书呆子”,主要的特征是呆板、教条,其他方面与geek类似,同样不适合作用于翻译“宅男”、“宅女”。[12]
对于御宅族
汉英大词典(第3版)第2052页
指代“御宅族”的“宅男”、“宅女”由日文舶来词“御宅”衍生而来,日文汉字写作“御宅”,在日本也常写作“お宅”、平假名的“おたく”、片假名的“オタク”或带有嘲讽、自嘲性质的非正式的书写形式“ヲタク”(常缩短为“ヲタ”,多在网络上见到,因为“オタク”一词被一部分日本人视为歧视用语),罗马音“otaku”使用也很普遍。日文中虽有“オタ女”(罗马音:otaonna)来称呼女性“御宅族”,但并没有男性“御宅族”的专用称呼。日本以外通常直接用罗马音“otaku”、“otaonna”来称呼(尤其是拉丁字母使用地区)。[5]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1月1日出版,大连交通大学辞书研究所所长吴光华教授主编的《汉英大词典(第3版)》将“宅男”、“宅女”收录,分别译作“Otaku”、“Otaku girl”,而“Otaku”正是来自于日文中“御宅族”的罗马音“otaku”。[14]
大众
编辑
一般大众所说的“宅男”、“宅女”是个笼统模糊的概念,主要通过日常生活表象来判断,常见标准只是长期足不出户,因此许多本质不同的族群均被划为此类,由此衍生出“宅在家”、“跟家宅着”、“我在家宅了很久”以及“反宅族”等用法。大众媒体所称的“宅男”、“宅女”,实际常是一些“隐蔽青年(家里蹲)”或“NEET(尼特族)”以及一些“SOHO族(居家就业者)”,有时也把“懒人”或“居家男”以及“乖乖女”划为此类,这种划分方式其实既不科学也不严谨。[1]
[6]
隐蔽青年
一名日本隐蔽青年|家里蹲
最常被一般大众认为是“宅男”、“宅女”的人,通常看似长期足不出户、与人面对面交往较少、流连网络、生活圈狭小、穿着不修边幅、有自闭倾向,符合这一特征的族群以往最常用的称呼为“家里蹲”,部分地区或学术文献中也常称作“隐蔽青年”,一些长期足不出户的“网瘾青少年”(网瘾已于2009年12月被原卫生部疾控局明文否定)也属此类,具有明显贬义,这一族群不出门的主要原因通常是自闭倾向。
宅男这个词进入中国后,多指引申义。每天憋在屋子里不出去社会交往,沉迷于玩电脑游戏、网络聊天、泡论坛、看动漫、看电视连续剧的这群人,都可以叫宅男。而下班后回家沉迷于某一件事物(哪怕和电脑网络无关),社会交往不多的人,也会被称为“宅男”。以下是一些宅男宅女判断标准:
1痴迷:痴迷于某事物,动漫,明星某人某事情此种痴迷也是突发性的,突然爱上不能自拔!
2依赖电脑:长时间不能用电脑将会很要命!
3依赖网络:干什么都想上网上网又没事做经常挂在网上面!
4不想去上学/上班:有时候会很厌恶上学/上班极度讨厌但却继续没有办法!
5作息时间很不稳定:没有一个规整的作息时间!
6极少出门:与其出门不如呆在家里参与一个要出门的活动往往会花很多时间考虑!
7不喜欢接触陌生人:在现实中与陌生人交流认识陌生人会感到恐惧!
8性格多少有两面性:在不喜欢的事情面前会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得过且过有时候感觉自己有双重性格!
9收藏癖:最少喜欢收藏一种或多种物品并乐此不疲!
10独身:一般情况下是独身!
11胖:体型偏胖 不会瘦就是了!
12喜欢或有写日记/日志:喜欢写日志或日记或用相片记录自己的生活!
13喜欢上虚拟的人物:有喜欢上虚拟人物的倾向比如漫画里的角色书本里的角色等非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14闷骚:无可否认宅人是世界上最闷骚的人之一或多或少都被人评论自己闷骚!
15钥匙挂在腰带上,皮夹放进裤子后面的口袋里。
16写信用浆糊,走路不小心撞树,无助的样子像出土文物。
17整天待在家不出门,出门自带水壶。
“宅男宅女”是新兴的网络语言,指“痴迷于某事物,依赖电脑与网络,足不出户,厌恶上班或上学”的新新人类,多为80后。
他们过分沉迷于某种事物,例如动漫、游戏、影碟等。他们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不与陌生人接触,不爱结识新朋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