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死肌肉吗,爆发力减弱别人说我身体僵硬,而且力量很短暂这是什么什么原因那怎么纠正。

这是死肌肉吗,爆发力减弱别人说我身体僵硬,而且力量很短暂这是什么什么原因那怎么纠正。,第1张

从武术的角度来说能松能紧的是活肌肉。反之僵硬的肌肉,因为缺乏速度,所以显得爆发力不足,因此力量也被大大消弱。一般都是过分依赖健美的练习,肌肉长期保持紧张状态所致的。而且僵硬的肌肉并不能带来抗击打的好处,除了腹肌。

最好休息一个月不要做无氧肌肉练习,经常跑步热身等等有氧运动,做一些伸展运动充分拉开韧带。有条件可以去做穴位按摩,保持心情愉快。

严格意义上讲肌肉是没有生死之分的,但是很多人都会感受到肌肉是存在一定的区别的,人们往往会将不灵活、不协调的肌肉称之为死肌肉。为了避免死肌肉的产生,我们需要在运动之后做一些拉伸运动,调整肌肉紧张的状态,这样锻炼成的肌肉才是活肌肉,才能和身体更加协调。

经过一段时间的健美训练之后,爆发力和敏捷度下降却是确有其事的,肌肉的爆发力下降的根本原因不是某块肌肉的收缩速度变慢,而是肌肉之间的协调能力下降。

根据肌肉在同一动作中的不同作用可把它们分为原动肌、对抗肌、固定肌和中和肌。

原动肌:以主动收缩直接完成动作的肌肉,比如拳击手出直拳的肱三头肌。 

对抗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直拳时与肱三头肌起相反作用的肱二头肌。

固定肌:将原动肌定点骨加以固定的肌肉,直拳动作中的三角肌、胸大肌等。

中和肌:当原动肌对定点骨有两种以上的功能时,为了有效发挥其中一种功能,需借助其他肌肉抑制另外的功能,这里的其他肌肉就叫中和肌,起着抵消(中和)某种功能的作用。

在完成一个动作时,不同的肌肉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离开或缺乏这种协作关系,动作将难以完成或者极不协调。

比如在你出直拳时,原动肌的肱三头肌收缩,使手臂由屈到伸,肱二头肌作为对抗肌,使手臂由伸到屈。如果肌肉之间的协调能力差,出拳时对抗肌用力过多,也就是肱二头肌紧张,就会对手臂伸展产生阻力,导致出拳速度的下降。 

当然,如果固定肌和中和肌不协调,也会影响到出手的速度。这种现象的外在表现是爆发力下降敏捷度降低。

原因:其实在大多数训练中,比如田径,游泳,体操,自由搏击,往往都是充分发挥全身的力量来完成动作,尤其是核心力量,这本身就是锻炼肌肉协调性的运动。

为了尽可能的刺激局部肌肉,使肌肉充分疲劳,我们通常使用孤立训练,强调不借力完成动作,尽全力使一块肌肉的收缩完成动作,所以孤立训练必然导致肌肉之间的协调性下降。

扩展资料:

肌肉的意义:

皮肤下的肌肉是部神奇的引擎。它让我们能走路、蹦跳,甚至爬上陡峭的岩石。人体的600条肌肉之间的互相合作,协助你度过每一天。

肌肉帮助我们对抗地心引力。肌肉纤维控制每个动作,从轻轻眨眼到微笑,成千上万细微的纤维集结成肌肉束,进而形成完整的肌肉系统。

以攀岩爱好者为例,每向上爬一步,都需要肌肉的松紧缩放。肌肉只能完成拉扯,而不是推挤,大部分属于骨骼肌。它们由肌腱与骨骼相连,紧密结合的肌腱纤维有橡皮筋的功用。

肌肉可以牵动眼球,使我们看清东西,使眼色、眨眼;手部与指尖的肌肉让我们能捏得住极小的物体。以攀岩者为例,他们要上升需要握住东西以固定自己,连续不断的肌肉收缩可以使他们不断往上爬。

我们可以决定什么时候以及怎样牵动骨骼肌,但我们并不能够时刻察觉这种变化。有的时候你可能会微微调整姿势以保持平衡,但也许这种姿势的改变你自己并没有发现,这种动态的平衡一直在发生着,但也有些肌肉是我们无法随意控制的--消化系统。那里有许多非随意肌。

我们的胃部有三种非随意肌(内斜、中环和外纵三层平滑肌)负责碾碎食物。小肠里有两种,负责像蛇一样挤压食物,然后再拉长往前推。非随意肌还帮助我们的心脏持续跳动。心肌在我们的一生中只进行着一件事:输送血液。

通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肌肉可以变得发达。但大块的肌肉一定好吗?答案是否定的。毛细血管负责携带红血球流经肌肉。肌肉剧烈收缩的时候,毛细血管遭到挤压,肌肉会开始缺氧,废物开始堆积。但在压力极大的情形下,肌肉无法作出快速的反应,疲劳感于是不断袭来。

以攀岩为例,肌肉发达的强壮男性攀登者可能会以为一直向上爬就好,因此他攀爬的速度会很快。但他的前臂的肌肉很快就会缺氧,迫使他放弃。某些体力挑战面前,女性比男性更具优势。

攀岩讲求更多的是一个人的力量和重量的比率。小块肌肉更有利,只需承担自己的体重就可以了。肌肉较小的女性施力较小,对毛细血管的挤压也比较轻,所以肌肉更具有耐力。

参考答案:-肌肉

爆发力受天生因素的影响。

因为人的肌肉由两种组成,红肌和白肌。

红肌耐疲劳,适合长跑,但爆发力差;白肌不耐疲劳,但爆发力好。

当人的肌肉总量一定时,红肌多白肌就必然少,而肌肉纤维的条数是天生的,而每条纤维的粗细是后天锻炼的。这就是为什么足球运动员速度和体能不能同时都很出色的原因。

你只要认真练习,不用刻意追求某种方法,每条纤维的粗细就会变粗,爆发力自然就会好

有些学者用下列公式来表示爆发力:

爆发力=力量×速度

上面的公式主要是说明爆发力是由力量和速度所组成。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非常健壮的人,他的爆发力不一定很大,这是因为他在最大用力时可能速度不够,或他的搜度很快,但不够有力。只有身体既强壮有力动作又快,才有大的爆发力。要增长爆发力,有三种办法:

一种是在不减低速度的情况下增加力量:另一种是在不减小力量的情况下增加运动速度;第三种是同时增加力量和速度。

通常增长爆发力的最好途径是增加力量,力量增长以后,在动作速度不变的基础上,爆发力自然就增长了。现代投掷、跳跃、球类等项目的运动员,为了增加爆发力都非常重视力量训练的道理就在于此。

爆发力训练方法

一、肌力训练法

1等长训练法

2等张训练

3等速训练

4伸展收缩训练

5等长、等张混合训练

(1)中间肌力训练法:此种训练方式即负荷一定重量,并将关节可动范围区分为数种不同的角度,每一角度停止5秒左右的时间。

(2)对抗式肌力训练法:此种方法又称爆发性肌力或肌力性爆发力训练法:

其实施方式即负重静止于某一角度一段时间之后,以最快的速度伸直或收缩的一种训练。负重静止期间促使肌纤维与运动神经兴奋,因而产生更大的收缩力与收缩速度。

二、速度训练法

1反复训练

7负荷渐减训练

2阶梯训练

8下肢速度训练

3沙滩训练

9上肢速度训练

4负重训练

10预测速度训练

5斜坡训练

11反应速度训练

6负荷渐增训练

12旋转速度训练

三、跳跃训练法

1连续垂直跳训练

2连续立定跳(蛙跳)训练

3单脚跳训练

4跳阶训练

5跳深训练

四、等速训练法

等速训练之优点:

1任何角度皆有适度之抵抗力。

2任何角度皆可尽最大努力。

3关节之伸展与收缩训练同时进行。

4没有超负荷现象;因之,安全可靠

5可以实施等长训练。

6可以实施最大肌力

50

60%

之肌力训练。

7可以实施速度训练

(低速3至10rpm,中速10至

25

rpm,高速

25

50

rpm)。

8可以实施

40

50

rpm之速度性肌耐力训练。

五、重量训练

(六次法)

一、训练方式:实施杠铃、杠铃、滚翻(伸展)、然后休息。杠铃次数越

来越多。

二、训练强度:即以能举6次之重量为训练强度,设法以最快速度进行。如果次数

6次进步到12次时,即应重量测验,增加重量,并由6次重新开始。

三、训练频率:每周

3

天,每天

12

项,每项

6~12

次。

四、训练时间:越快越好。

五、休息时间:

2~3分钟

生活中如果我们没有经常锻炼身体,那体内的肌肉可能就会逐渐萎缩,变成所谓的死肌肉,这是我们需要避免的。因此,我们每个人平时都应该加强自我锻炼。

一、跑步

想要让体内的死肌肉变成活肌肉,可以通过跑步来实现。其实活肌肉就是指体内的肌肉细胞处于活跃的状态,细胞新陈代谢逐渐加快,体内的血液循环变快,而跑步恰好能使我们的身体达到这样的一种状态。经常跑步的人体内的各项机能都能保持正常,很多废物也能迅速排出体外,这对于我们个人的身体健康是很有帮助的。

二、健身

健身也能改变我们体内死肌肉的状态。通过健身,我们的肌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锻炼,肌肉的柔韧性、坚硬程度也能大大提高,久而久之,死肌肉也就变得活肌肉了。健身的项目有很多,比如举哑铃、卧推训练、仰卧起坐等等,这些运动项目都能起到很好的健身效果。平时我们有空的话可以经常到健身房去健身。

三、游泳

想要让全身肌肉处于活跃的状态,我们也可以通过游泳来实现。在水中游泳能充分调动我们身体内部的每一处肌肉,也能加速体内的血液流动,经常游泳的人身体协调性也会更强。所以,我们可以经常进行游泳运动。

四、坚持

其实生活中很多运动都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不过关键还是在于是否能坚持下去。一般如果我们隔了一段时间没有锻炼身体,那身体的肌肉可能就不会太过活跃,这是我们需要避免的。所以,坚持运动很重要。

死肌肉就是没爆发力,没速度的肌肉块,如果你希望恢复爆发力和速度,少练力量,加强柔韧,多打沙袋或空击,每次练完了要放松,用按摩和拍打的方法,也可以洗热水澡等等,记住,多压一压肌肉(类似压腿抻筋)。

其实肌肉“死”不是说他全没用,静止力量可能很大,比如搬东西啊,哑铃啊等,可以这么理解:只是力量练过了,速度和柔韧都没跟上,加强缺少的,就可以了。

多吃西兰花、香蕉、酸奶、鸡蛋、燕麦、牛油果、苹果、生菜、牛肉`,鸡胸肉,虾。还可以辅助一些蛋白粉乳清蛋白增肌粉之类的东西。实体pqfitness可以找找看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1805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1
下一篇2023-09-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