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谁有孝庄文皇后的详细资料啊??

请问谁有孝庄文皇后的详细资料啊??,第1张

  孝庄皇后

  十七世纪初,明王朝衰落,东北女真族崛起。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建立后金国。努尔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北伐蒙古、南征朝鲜,并于明崇须九年(1636)称帝,国号清,建元崇德,奠都盛京,与明朝遥相对峙。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缢死煤山,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叛明投清,于是清军铁骑奔突入关,逐鹿中原,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在清军追击下瓦解。九月十九日,清宗室郑亲王济尔哈朗率劲骑,护送清幼生从盛京迁居北京。十月一日黎明,古老的皇城装点一新,上午已时,皇极殿前鞭鸣三响,钟磐交鸣,韶和典乐徐徐奏起。年仅六岁的小皇帝福临,即位。清王朝统治中国二百五十年的历史,就从这里拉开帷幕。然而。这个小皇帝,并不理解这高高御座和声声欢呼的含义,只有坐在他旁边的那位头戴凤冠的青年妇女,面色凝重,她就是小皇帝的母亲、后世称为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 一、政治婚姻中的配角 孝庄文皇后,一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二月出生,一十三岁时,由她哥哥吴克善护送到盛京,嫁给皇太极。

  清初满蒙联姻,是一项既定国策。皇太极时,蒙古族女子几乎垄断后宫,仅科尔沁贝勒寨桑一家,有封号的就有三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的姑妈)、宸妃博尔济吉特氏(孝庄之姐)及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孝庄从蒙古大草原来到盛京,给皇太极生下一男三女(儿子福临即后来的顺治皇帝),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时被封为永福官庄妃。

  在皇太极生前,孝庄在后宫的地位并不显赫。后宫统摄一切的是她姑妈,而受到皇太极专宠的则是她姐姐宸妃。

  崇德七年(1642)三月:清军俘获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皇太极大喜。洪承畴是明朝很有影响的封疆大员,收服他对于收揽汉族知识分子之心、瓦解明朝统治具有非常的意义。皇太极下令把洪押到盛京,派汉臣范文程等轮番劝说,洪承畴“延颈承刀。始终不屈”,为此皇太极颇费踌躇,食不甘味。孝庄看到这种状况,毛遂自荐,亲自去劝说。她扮作一个待女,身上藏了一壶人参汁,来到洪承畴的居处,温颜婉语,“以壶承其唇”,一口一口给他灌下人参汁,动之以情,喻之以理,经过数天的努力,终于说服洪承畴投到清军辕下。

  由于孝庄经常留意参预清廷的政治活动,她的政治素质和才能得到了磨炼,很快脱颖而出。当重大政治事变突然发生的时候,这种才能就明显地显示出来了。

  二、立储斗争

  崇德八年夏,清军大战松锦告捷后,国势大张,气象日上。皇太极踌躇满志,正擘划下一步战略,天不假年,八月九日在突发脑溢血,暴死于清宁宫。帝王暴卒,向来容易引起政治动乱。由于皇太极对皇位的继承问题没有留下遗嘱,在繁琐的丧仪背后,一场激烈的权力角逐正悄悄展开。

  努尔哈赤生前曾规定,他的继承人必须由满洲贵族公议,从八大议政贝勒中推选,八大贝勒“同心谋国”,其中以军功昭著的儿子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及侄子阿敏轮月执政,朝贺时兄弟四人并排南面坐——这是一种原始军事民主制的残余。皇太极继承汗位后,打破了这个框框,皇帝南面独坐,独操大权。唯其如此,皇帝的称号对于跻身于最高权力圈、很有可能得到它的人们来说,更加具有诱惑力。

  暗中动作的双方很快明朗化: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三十四岁,跟随父亲南征北战,拥有父亲亲将的两黄旗和伯父代著镶红旗、堂叔济尔哈朗镶蓝旗的拥护和支持;努尔哈赤的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三十二岁,雄才大略,曾西征河套察哈尔林丹汗残部,得元朝传国玺归献皇太极,迫降朝鲜,用兵把握分寸,颇合用武之道,很得皇太极倚重和信赖,继位的呼声很高,拥护者有英亲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锋和正、镶两白旗将领。

  正、镶两黄旗将领盟誓,宁可死作一处,坚决要立皇子;而正、镶两白旗大臣誓死不立豪格,他们跪劝多尔表立即即位:“汝不即立,莫非畏两黄旗大臣乎?”“两黄旗大臣愿立皇子即位者,不过数人尔!我等亲戚咸愿王即大位也!”

  串连、游说、盟舍、劝进,频繁的活动,导致了双方严重的对立。八月十四日,皇太极死后第五天,崇政殿诸王大会,彼此终于摊牌了!

  这天大清早,两黄旗大臣盟誓大清门前,命令本旗巴牙喇(天子禁军)张弓戴甲,环立宫殿。会议开始之前,黄旗大臣悉尼就提出:“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会议一开始,年高辈尊的代善首先发言;“虎口(豪格)帝之长子,当承大统。”豪格见气氛如此,料大位必囊中物,欲擒故纵,起身逊谢说:“福小德薄,非所堪当。”说完离开会场。豪格一谦让,阿济格、多锋乘机劝多尔衮即位,年老的代善不愿得罪锐气方刚的多尔衮,态度骑墙地说:“睿王若允,我国之福,否则当立皇子。”两黄旗大臣沉不住气了,佩剑而前,说:“吾等属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有人提出立代善,老头子不愿陷入旋涡,一说:“吾以帝兄,当时朝政,尚不预知,何可参于此议乎!”说完退场,阿济格也跟随而去。两黄旗大臣怒目相向,多铎默无一言,会议眼看陷于僵局。多尔衮发言:“虎口王即让而去,无继统之意,当立帝之第三仇)子。而年岁幼稚。八高(固)山军兵,否与右真王(济尔哈朗)分掌其半,左右辅政,年长之后,当即归政。”

  这是二个折中方案,皇子嗣位,两黄旗天子亲兵的地位保持不变,。因此两黄旗大臣不再坚持立豪格。转附多尔衮剑拔弩张的气氛顿时缓和。祭祖祷天、集体盟誓,六岁的小娃娃福临被扶上了皇帝宝座、改元顺治。

  多尔衮对皇位早已垂涎,为什么关键时刻主动放弃?缺乏与家格抗衡的力量?未必。或许是多尔衮从大局出发,为避免内乱而作退让。但促成这一举动的,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孝庄的幕后活动。

  作为爱新觉罗家族的一员,孝庄无疑是明白内乱会造成什么危害的,一要使双方的对立缓和,只有异中求同,一使双方的要求都得到部分满足——既要满足两黄旗大臣立皇子的要求,又要使多尔衮的权力欲望不致落空,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是扶立幼主;当时年纪幼小的皇子有四五个,谁来占踞天子宝座?孝庄施展手腕。笼络多尔衮,使多尔表采纳了她的方案,把她儿子福临抱上了御座。

  孝庄如何笼络多尔衮?官修的史书实录没有留下任何记载,私家著述也没有留下更多的记录。有的研究者认为孝庄向多尔衮献出了自己。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

  三、摄政王专政下

  多尔衮对于皇位,实际上是非常向往的。由于他在诸王大会上首倡立福临,格局一成,便难以出尔反尔,推翻前议了。虽然他高踞摄政王之位,掌握大清军政大权,一人之下,方人之上,但毕竟没有畅其所愿,还是一种缺憾,因此,在激烈动荡的戎马生涯之余,他的精神世界便陷入一种,自相矛盾、懊悔愁苦自怨自责的痛苦之中。随着他功业的累进,他的权力欲愈益炽烈,到后来,这种象火一样烤炙着他的心的欲望,竟使他做出可笑的举动:偷用御用器皿、私造皇帝龙袍、对镜自赏等等。当年妨碍他获得皇位的豪格,在顺治元年(1644)就被罗织罪名,废为庶人,也禁至死,豪格的福晋被他收系王府,纳为新人。与他同居辅政王之位的济尔哈朗,尽管一开始就很知趣地退避三舍,拱手将权力支出,但终因附依过豪格的前怨夙恨,于顺治四年( 1647)被罢职,第二年又降为郡王。多尔衮命史官按帝王之制为他撰写起居注,并营建规模超逾帝王的府第。大军调度、罚赏黜涉,一出己意,关内关外,只知有睿王一人。实际上,多尔衮掌握了一切权力。孝庄在多尔衮的步步进逼下,采取了隐忍、退让委屈求全的态度。她的方法是,不断给多尔衮戴高帽、加封号,不使多尔衮废帝自立。顺治元年十月,加封为叔父摄政王,旋又加封皇叔父摄政王。顺治四年,停止多尔衮御前跪拜。最后,大约在顺治四年年底,孝庄以太后的身份下嫁摄政王,福临称多尔衮为皇父,诸臣上疏称皇父摄政王。遇元旦或庆贺大礼,多尔衮与皇帝一起,接受文武百官跪拜。

  太后下嫁摄政王一事,史学界尚有争议。有的小说家试图从爱情角度解释这桩婚姻,这恐怕有点理想主义。多尔表生活放纵,拘家格妻其妻,又擅娶朝鲜国王族女,一女不足其欲又娶一女,这是官书明载的事情。太后下嫁,迫于时势,有什么爱情可言,恐怕是大值推敲的。何况实际上,尽管孝庄退让一而再,再而三,最后屈身下嫁,多尔衮对皇位的觊觎丝毫没消退。有一次他还对人说:“若以我为君,以今上居储位,我何以有此病症!”福临即位后,诸臣多次提出给皇帝延师典学,多尔衮都置之不理,有意让福临荒于教育,做一个傻皇帝,致使福临十四岁亲政时,不识汉字,诸臣奏章,茫然不解。多尔衮对孝庄儿子如此,所谓“爱情”云云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顺治七年(1650)十二月,多尔衮出猎,死于喀喇城,被追尊为“诚敬义皇帝”,用皇帝丧仪。福临亲政,来到两月,即宣布多尔衮“谋篡大位”等种种罪状,削爵毁墓并撤去太庙牌位,籍没家产,多尔衮的党羽也受到清洗。在“倒多”过程中,济尔哈朗取而代之,成为一个新的权力集中点。孝庄敏锐地发现了这一苗头,防微杜渐,让福临发布上谕,宣布一切章奏悉进皇帝亲览,不必启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消除了可能产生的隐患。年少的皇帝在太后的安排下理政、读书,如饥似渴地吸收汉文化,在大胆使用汉官、整顿吏治等方面,开创了清初政治新局面。

  四、家庭矛盾的涡流

  权力斗争刚告一段落,孝庄又陷入家庭矛盾的旋流。

  如前所述,满蒙联姻,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位时定下的既定国策。大清帝国的建立,蒙古八旗也立下汗马之功,蒙古王公在清廷政治生活中,一直是一股倚为股肱的力量。为了确保这种关系代代相传,也为了保持自己家族的特殊地位,福临即位不久,孝庄就册立自己的侄女、蒙古科尔沁贝勒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顺治皇帝条政当年,就大礼成婚,正中宫之位。自古帝王婚姻,总是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人的喜好与感情则是次要的。而福临恰恰缺乏这种胸怀,他更多以自己的好恶来对待这种关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聪明、漂亮,但喜欢奢侈,而且爱嫉妒。本来,作为一个贵族出身的女子,这些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福临却不能容忍,坚决要求废后另立。这个未成年的皇帝性格十分执拗,尽管大臣们屡次谏阻,仍然坚持己见,毫不退让。顺治十年(165)八月,孝庄见儿子实在没有回转余地,只好同意,皇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宫。为了消除这一举动可能带来的消极政治影响,孝庄又选择蒙古科尔沁多罗贝勒之女博尔济锦氏进宫为妃。但福临对这位蒙古包里出来的漂亮姑娘同样不感兴趣,反而如痴如醉地恋上了同父异母弟博穆博果尔的福晋董鄂氏。董鄂氏隶属满洲正白旗,父亲鄂硕,任内大臣,封三等伯(位同一品)。董鄂氏不但通诗文,而且性格温顺,仪表端庄,举止言语,很有凤采。顺治十年应秀女之选(清制:满族女子到应聘之年必须造册上报内务府,三年一选以充实后宫或指配皇弟皇子)许配给皇太极末子博穆博果尔。博穆博果尔经常从军出征,董鄂氏出入宫苑侍候后妃,与福临相识并坠入情网。孝庄察觉了这一危险苗子,立即采取措施,宣布停止命妇入侍的旧例,以“严上下之体,杜绝嫌疑”,同时赶紧给儿子完婚,博尔济锦氏成为第二任皇后。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止福临对董鄂氏的迷恋。为了获得更多接近董鄂氏的机会,顺治十二年(1655)二月,福临封博穆博果尔为和硕襄亲王,以示忧宠。后来博穆博果尔得悉其中内情,愤怒地训斥董鄂氏。这事被福临知道,他打了弟弟一耳光,博穆博果尔羞愤自杀——此事发生在顺治十三年(1656)七月。

  宫中发生了这种事情,传扬出去自然是不光彩的,孝庄悄悄地处理了这件事:博穆博果尔按亲王体例发丧,二十七天丧服期满,董鄂氏被接人宫中,封为贤妃,一个月后,又按儿子的意愿,晋封她为皇贵妃。

  皇贵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不过福临对董鄂氏的感情,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认为董鄂氏有德有才,正是理想的皇后人选,因此准备二次废后。假如福临再度废后,改立董鄂氏,蒙古女人失去中宫主子之位,势必影响满家关系,倾动大清帝国的立国之基,孝庄毫不犹豫地对儿子的举动进行了抑制。结果,母子间出现隔阂,顺治皇帝甚至公然下令抠去太庙匾额上的蒙古文字,而那位生活在感情荒漠中的蒙古皇后,对于安排自己命运的同族婆婆并无丝毫感激,相反把不幸和怨恨,统统归集到太后身上,连太后病倒,也不去问候一声。对于这一切,孝庄都忍受了。宽容理解是她的原则。这种微妙紧张的母子婆媳关系维持了五六年,幸而她有多年的政治经验和坚毅的性格,清帝国的基业才不致因后宫的倾动而发生动摇。孝庄这种苦心,福临与皇后恐怕都不理解,倒是通达人情的董鄂氏能够体谅孝庄的苦衷,她主动周旋于皇后与皇帝之间,缓和调节双方矛盾,有时起到孝庄所难以达到的作用。唯其如此,孝庄有什么事总是找董鄂氏商量,有什么话总是找这个儿媳妇说,以至于到后来,婆婆对儿媳几乎到了不能离开的地步。

  顺治十四年(1657)十月,董鄂氏产下一子,四个月后不幸夭折,丧子的悲伤使她郁郁成疾,宫廷矛盾的精神重负使她原来有病的身体更加虚损赢弱。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董鄂氏病故。皇帝遭此打击,精神颓落,恹恹无生趣,未出半年,患痘症而逝。

  五、别出心裁的布库戏

  福临死前留下遗嘱,八岁的皇三予玄烨入继皇统,改元康熙。为了避兔摄政工专权的悲剧重演,皇帝有意撇开皇室亲王,安排了四位忠于皇室的满洲老臣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和鳌拜辅政。当时安徽有位叫周南的秀才千里迢迢赶到北京,请求皇太后垂帘听政,孝庄严词拒绝了,因为清建国之初曾总结历史上外戚干政导致亡国的教训,规定后妃不得临朝干政,孝庄当时虽有足够的声望与资历临朝,但此例一开,将来或许贻息后代。因此她坚持了大臣输政的体制,把朝政托付给四大臣,自己则倾力调教小孙子,培养他治国安邦的才能,以便他亲政后能担当起统御庞大帝国的重任。没有想到顺治所择非人,口是心非的鳌拜很快暴露出专横暴戾的本性,欺皇帝年幼无知,广植党羽,排斥异己,把揽朝政,俨然是摄政王再出。鳌拜出身戎伍,对于顺治朝吸收汉文化变更礼制的做法很不适应,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凡事都要循祖制、复旧章,并且公然打破顺治四年不再困地的禁令,借旗地交换之机,扩大圈地,使大批农民流离失所。鳌拜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引起朝野上下的不满,但大部分人慑于鳌拜*威,不敢作声。辅政大臣中,悉尼年老畏缩,遏必隆软弱,依附鳌拜,唯一敢于与鳌拜顶着干的苏克萨哈资历浅,一直处于受压地位。康熙(1667)六年,玄烨十四岁,按例亲政。但鳌拜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苏克萨哈因为受鳌拜压制,乘皇帝亲政之机,上奏辞职。请求去守先帝陵寝,“俾如线余息,得以生全”。实际上是向皇帝抗议鳌拜的专横。螫拜也清楚苏哈萨克的用意,他和同党一起,捏造苏哈萨克二十四条大罪,将苏拘捕入狱,要处以极刑。苏哈萨克从监狱里送出申诉,皇帝获悉,坚决不同意,鳖拜竟“攘臂帝前,强奏累日”,最后,将苏哈萨克处以绞刑,九族株连,家产没官。鳖拜的存在已成为皇帝权威的一个威胁,但鳌拜羽翼已成,措置稍有不当,可能就会激成巨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此时的孝庄对这些问题已有了相当经验。她悄悄关照性急的孙子,要他隐忍一切,同时不露痕迹地布置起来。也不知从哪一天开始,皇宫里出现了一批少年,专门练布库(满语:摔跤),说是皇帝喜欢这种布库戏。对于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来说,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以谁也没有多想什么。就在大家对宫廷布库戏习以为常的时候;康熙八年(1669)五月的一天,鳌拜进宫晋见,在路两旁要着玩的小孩突然一拥而上,七手八脚把他擒住了,等到螫拜缓过神来,纵有过人膂力,都已无济于事了。魔头落网,党羽流散,威胁皇权的鳌拜集团,就这样未动一刀一枪,连根拔除了。皇帝夺回了权力。

  六、祖孙情浓

  顺治皇帝临终时,原属意于次于福全,孝庄看中了玄烨,通过皇帝信赖的传教士汤若望说项,才改立玄烨,所以说玄烨是孝庄一手扶立的。

  玄烨八岁即位,十岁时生母佟佳氏亡故,照看他的是祖母孝庄太皇太后,所以祖孙二人感情十分融洽。孝庄不但关心他的起居,而且对他的言语举动,都立下规矩,严格要求,稍有逾越,则严厉批评,不稍宽纵与假贷。在她的教导下。玄烨健康成长,一个未来杰出帝王的特质和寸具,在少年时代打下了根基。鳖拜集团铲除后,孝庄放手让玄烨理政,让他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又一再提醒他要谨慎用人、安勿忘危、勤修武备等。对于祖母的教诲玄烨非常尊重,重大事情无不先一征求意见,然后施行。在他们的携手努力下,清王朝从动乱走向稳定,经济从萧条走向繁荣,为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和边疆用兵等大规模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清王朝在康熙朝形成第一个黄金时代,其中包含了孝庄的一份功劳和心血。

  孝庄生活俭朴,不事奢华,平定三藩时,把宫廷节省下的银两捐出犒赏出征士兵。每逢荒年歉岁,她总是把宫中积蓄拿出来赈济,全力配合、支持孙子的事业。她的表率行为,更使皇帝增加十二分敬意。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皇帝出巡盛京,沿途几乎每天派人驰书问候起居,报告自己行踪,并且把自己在河里捕抓的鲢鱼、鲫鱼脂封,派人送京给老祖母尝鲜;二十二年(1683)秋,康熙陪祖母巡幸五台山,一到上坡地方,皇帝每每下轿,亲自为祖母扶辇保护。孝庄与皇帝这种亲密和谐的关系,反映了她的为人,与二百年后同样经历三朝、对中国政治产生重大影响的慈禧太后,是截然不同的。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孝庄太后病危,康熙皇帝昼夜不离左右,亲奉汤药,并亲自率领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祈告上苍,请求折损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寿数。康熙在颂读祝文时涕泪交颐,说:“忆自弱龄,早失估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极之恩,毕生难报……若大算或穷,愿减臣龄,冀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然而自然规律是无法抗拒的,该月二十五日,孝庄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以七十五岁的高寿安然离开了人世。皇帝给祖母上了尊崇的谥号—一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根据她的遗愿,灵枢没有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暂安在京东清东陵。

  七、葬不从夫原有讳

  据史书记载,孝庄之所以没有与皇太极合葬,是因为她病危时,曾对康熙皇帝说:“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皇父及汝,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憾矣!”孝庄死后,梓官(即棺材〕仅在宫中停放十七天,尊溢旋上旋停,在整个康熙朝一直没有启用;梓宫暂安(下葬前安放某处叫“暂安”)奉殿长达三十八年之久,直到雍正三年才匆匆动工营建陵寝,而陵工仓促,不到一年就草草修就。

  有的研究者认为,孝庄遗嘱中“不忍”云云,不过是一种托词,其实是因为下嫁多尔衮,无颜于黄泉下复见本夫;也有人认为,遗嘱本身可能是一种宫廷精心设计的伪词,为下一步丧葬处置作铺垫,这里又涉及到“太后下嫁”问题,由于下嫁问题与孝庄的政治生涯密切相关,影响很大,所以有必要作一番叙述。

  “太后下嫁摄政王”问题,是清史研究中一大疑案,至今史学界尚有争议。在民间,这个说法流传甚广,但见诸文字者,是清末刊行的明朝遗臣张煌言《苍水诗集》,其中《建夷宫词》有一首影射太后下嫁,诗文是这样写的:

  上寿筋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慈宁宫是皇太后的居处,春官指礼部官员。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慈宁宫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昨天礼部呈进了预先拟定的礼仪格式,因为正遇上太后结婚典礼。《苍水诗集)}一出,“太后下嫁”一事仿佛得到了证实。张煌言作诗时间大概是顺治六、七年间,当时清宫的太后有两位,一位是正宫孝端文皇后,当时年近五十,不可能嫁给三十多岁的多尔衮,另一位就是福临的母亲孝庄文皇后,她小于多尔衮两岁,因此诗中所指的太后下嫁,只能是孝庄。然而这毕竟还只是一种推测,因为诗歌吟咏,是不能作为史证的。清亡后,民国教育部清理礼部档案,发现存档的历科殿试策文中有“皇父摄政王”字样,与“皇上”同格抬写;后来清理大库红本(皇帝御批之件〕档案,发现顺治四年之后内外奏疏亦多称“皇父”,与蒋良骐《东华录》顺治五年诏封皇叔父为皇父摄政王、顺治八年追论多尔衮罪状诏中“自称皇父摄政王”、“又亲到皇宫内院”等语正相照映,加上孝庄死后不与皇太极合葬,而是独葬关内,所以许多人认为,太后下嫁一事大致可作定论。

  著名清史学家孟森却不同意这一说法,认为张煌言对清廷怀有成见,其诗不能作为史实根据,帝后分葬在清代不乏其例。如真有其事,当时私人著述里应该有所反映,清末民初有大量的前清私家著述印行问世,除了张煌言的诗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印证“太后”下嫁摄政工的史料,因而下嫁云云,是“敌国”(指南明政权)之传闻而已。

  但也有人认为此事发生.的可能性极大。朝鲜李朝实录中有一段文字涉及“皇父”,很可玩味:“顺治六年二月壬寅,上潮鲜国王)曰:‘清国咨文中有皇父摄政王之语,此何举措?’金自点曰:‘臣问于来使,则答曰今则去叔字,朝贺一事,与皇帝一体云。’郑太和曰:‘敕中虽无此语,似是已为太上矣!’上曰:‘然则二帝矣!’”清廷使臣答朝鲜官员金自点那句话,含糊其辞,闪闪烁烁,正可说明其中有难言之隐,朝鲜大臣郑太和已看出其中委曲,指出多尔衮已作了太上皇,那么实际上就是说多尔衮已经当了皇帝的父亲,这跟说太后下嫁摄政王是一个意思。

  多尔衮死时,追谥为“诚敬义皇帝”,用皇帝丧仪,神位附太庙(祭祖之地),这种待遇,除了皇帝本人,只有以旁支入继大统的皇帝的生父才配享用,如果作为皇叔或者辅政大臣,多尔衮是难以企及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孝庄下嫁多尔衮是很有可能的。相信随着新史料的发现,这个历史疑案迟早会真相大自。

儒家一直强调居中、至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齐家然后治国。对家庭主妇的第一要求是女性道德。班昭说:“女人有四行。第一,她贤惠。她闲适恬静,守贞,耻于检点,举止得体,谓之贤惠。”历代皇帝都是选后妃的,德为先,为的是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在宫中,在皇宫里庄严肃穆。比如贾家出身的刘火旦,汉明帝出马后勤俭持家,恭敬谨慎,最后从贵人升为皇后。

再比如东汉时的隋皇帝邓公就是一个贵族。她非常体贴,处理事情小心翼翼,并克制修德,后宫。有多少现代女性能做到这一点?在这个开放的时代,我们不要求女人一味的遵从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但我们心里谁不想和一个贤惠的女人在一起,渴望一生拥有纯真忠诚的感情呢?

皇后以貌取人是常有的事。封建帝王多为好色之徒,凭借权势,网罗天下美女。有些绝色美女往往是你选的。比如西汉的和赵,东汉的尹丽华,三国的甄皇后,南朝的张丽华,唐代的杨贵妃,明代的,清代的庄妃、和兰贵人,都因为天生丽质,容貌出众而备受后宫青睐。足智多谋的吴映洁泽天,改唐为周,成了皇帝。起初,她以美貌赢得了唐太宗和高宗父子的青睐,因此两次入宫,献身于政治权力。“他的宫廷里有其他的女士,三千个罕见的美丽,但他的宠爱三千个集中在一个身体”是杨贵妃,一个绝代佳人的真实写照。

现在有色人种女性比比皆是,单就美貌而言,现代女性并不逊色于古代的很多美女。但古代女性优雅柔弱的体态,连现代女性都比不上。封建政权是以地主阶级为基础的。皇帝的婚姻不受自己感情的控制。有时候后妃的订婚和封爵往往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图,即紧紧围绕加强和稳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轴心而服务。

因此,在统治集团中具有一定权力和显赫地位的权贵氏族就成为与皇族联姻的主要对象。比如东汉的皇后大多来自四大家族,分别是南阳新野的殷家和北京富家千金的唐家;扶风平陵的都史和安定乌什的石梁。

元朝时,成吉思汗聘娶了鸿基刺部的孛儿帖,皇帝娶了许多鸿基刺部的女人做皇后。可见,皇族与后族的通婚实际上具有政治结盟的意义。

在皇位世袭的封建社会,皇帝有没有后代,不仅仅是宗庙祭祀有没有继承人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后妃只是作为皇帝延续后代的生育工具。所以后妃们能不能生育往往成为她们受欢迎的重要原因。所谓“春秋为母之义,子为母之宝”。只要你为皇帝生了孩子,尤其是生下来的儿子后来被立为太子,那么后妃的地位就必须稳固,嫔妃可以获得封号或者被立为皇后,宫女可以晋升为嫔妃。比如唐朝的武则天,能够从一个卑微的人才登上皇后宝座。虽然有很多原因,她先后为唐高宗生了四个儿子,但国王的王后却始终不能生育。这也是武则天打败她的op的原因之一

清朝后宫分为八个等级,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不同等级,其实也是不同官职。

官大一级压死人,等级不同,待遇就不同,比如册封:

册封皇贵妃和贵妃用金册;册封妃用镀金银册;册封嫔用银册;贵人、常在及答应无册。

至于每个月的用度,上下尊卑的礼仪,尤其是周边奴才的尊上踩下,我们在剧中也能窥见一二。

我国古代,从周朝开始,就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皇帝家庭也不例外。

皇太后和皇后的金约(用金做成的饰物),上缀青金石、绿松石、珍珠、珊珊等为垂褂物。皇太后和皇后的耳饰左右各三,由金龙衔一等珠。皇贵妃和贵妃的耳饰以及宫中贵人耳朵扎有三个孔,配戴三副耳坠。

皇太后、皇后、皇贵妃的朝褂,用石青色片金缘,以立龙、正龙和万福万寿为绣衣图案。领后垂明黄绦,饰以珠宝;也有以正龙、行龙或立龙和八宝平水为图案绣文。皇太后和皇后、皇贵妃的冬朝袍用明**、披领和袖均用石青,肩的上下均加缘,并有金龙、行龙、正龙以及八宝平水等图案绣文。

皇太后和皇后的领约,以缕金铸之,以珍珠、绿松石、珊珊为饰。皇太后和皇后着朝服时胸前挂有三盘朝珠。着吉服挂一盘朝珠,均为珍珠和珊珊等高档饰物;皇贵妃、贵妃和妃的朝珠,是用密珀为饰。

这种朝珠共计一百零八颗,分四部分,以三颗大珠间隔,每个部分二十七颗。皇太后、皇后和皇贵妃配有绿色采,绦用明**,绣文为五谷丰登。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和嫔的冬朝裙,用片金加海龙缘,红织金寿字缎和石青行龙庄缎;夏朝裙用缎纱,图案与冬裙相同。

孝和睿皇后贵为满清皇后,却要助情敌的儿子称帝,这是因为孝和睿皇后贤良淑德,心胸宽广,知道帝王喜欢已故的皇后,打算立已故的皇后的儿子为太子,所以孝和睿皇后就随了皇上的意。

孝和睿皇后本来并不是皇后。在嘉庆帝还没有登基的时候,孝和睿皇后作为嘉庆的侧福晋嫁去王府。嘉庆的正福晋和嘉庆之间感情深厚,两个人天天黏在一起,她还为嘉庆生下了三个孩子。可是好景不长,在嘉庆登基之前,正福晋就因病去世了,没有当上一天的皇后,嘉庆也因此伤心欲绝,一蹶不振。嘉庆帝登上皇位之后,由于皇后之位空缺,后宫缺乏掌管之人,所以众大臣商议之后,太上皇乾隆决定立侧福晋为皇贵妃,掌管后宫。不久之后她就升为了皇后,并且生下了两个皇子,日子过得也算幸福美满。

到了选太子的时候,孝和睿皇后作为皇后本来应该帮助自己的儿子当上太子,将来好坐上皇位享尽荣华富贵。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帮助了嘉庆帝的正妻的儿子坐上了太子之位,很多人都对此表示疑惑。其实是因为孝和睿皇后的大度。她知道嘉庆帝对自己并没有爱情可言,只是出于无奈才选了自己做皇后,他心里心心念念的那个人始终是他的正妻。所以对于嘉庆帝而言,他更希望立自己和正妻的儿子作为皇后,以表示自己对正妻的思念与爱意。孝和睿皇后看穿了嘉庆帝的心思,她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一国之母,心胸宽广,贤德大度,不仅没有帮助自己的儿子,反而还帮助了情敌的儿子称帝。

嘉庆帝把这些都看在眼里,也明白这样的女人作为皇后是绝对没有选错的。旻宁就是孝和睿皇后扶持的太子,后来他登基之后,也是很感激孝和睿皇后的,并且把她当做亲生母亲一样对待。后人都因此而称赞这位贤德的皇后,她的胸怀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在后宫佳丽三千人争宠的时候,孝和睿皇后首先考虑到的却是帝王的想法,这一点也真是让其他女人自愧不如了。

自古帝王好色,放荡程度完全不同。但纵欲无度,连尸体都不放过的皇帝只有十六国时期的炎帝慕容西。

慕容,鲜卑族,汉武帝的幼子,惠帝慕容宝的弟弟,五胡十六国后的燕国君主。河间王在位之初,蓝汉之乱时封为辽东公,慕容盛即位后,封为河间公。燕长乐三年,慕容胜被兵变所杀。本来大臣们都希望慕容盛的弟弟慕容渊继位。然而,慕容却被秘密迎进了皇宫,也就是天王,因为他受到了他母亲丁太后的宠爱。慕容渊被判死刑,不久,慕容变成了元。

慕容西是历史上有名的好色皇帝。在他统治后燕的七年时间里,他没有取得任何成就。除了横行霸道,大兴土木,修建皇家园林之外,他还纵情享乐,在后宫*乱,特别宠爱赵娥和英荀皇后。

好景不长。慕容深爱的两位美人在七年内相继病逝,让慕容伤心欲绝。尤其是在自己最心爱的皇后齐勋英死后,慕容西做了一件一生中最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不顾廉耻,爬进棺材与皇后的尸体发生性关系,彻底丧失了君主的荣誉。他的行为令人发指,恐怕连历代皇帝都赶不上!

据晋书年记载,傅家亡时,哀声恸哭。如果他考砸了,他会抱着他的身体爱抚,说:“等他身体凉了,他的命就断了!”于是那个僵硬的仆人就断气了,他就当了很久的苏。当棺材被收集后,棺材将被重新打开并移交。

这段史料的意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元年,皇后颜薰_驾崩,慕容痛哭流涕,捶胸顿足。她像死去的父母一样,抱着颜勋英的尸体抚摸着,说:“我的身体渐渐凉了,我的生命就要结束了。”慕容西就这样不省人事,过了很长时间才醒过来。所有的尸体都在棺材里,慕容西再次打开棺材,与傅薰_的尸体发生了关系。

穿着丧服,吃着粥。诏令所有官员在宫中集体哀悼,并命令僧尼穿白衣。指示官员检查哭的人,有眼泪的被认为忠孝,没眼泪的被惩罚,所以大臣们特别害怕,没有不含辣的东西让他们流泪。

为他心爱的皇后,慕容西,作为一个国家的国王,不仅自己穿戴孝,而且禁止吃肉,只喝稀粥,以示哀悼。此外,慕容还下令文武百官在宫中设立皇后牌位,集体哀悼哭泣,并让僧尼穿上白衣。并指示官员逐一检查哭泣的人。有泪者视为忠孝,无泪者必受惩罚。于是大臣们特别害怕,也没有办法。他们都含有辛辣的东西来刺激他们的眼泪。此外,还杀死了自己的嫂子张,为皇后下葬。

接着,慕容要把皇后葬在惠平陵,因为出殡的车太大出不了城门,于是慕容命令人拆掉北门出去,而他则披头散发,光着脚,跟着皇后的灵柩走了二十多里。可见慕容西对皇后的迷恋有多深。

安葬皇后后,慕容返朝前,中卫将军冯霸、将军张行不满昏庸暴政,与暴政治国的慕容等二十二人结盟,推慕容允为主力,起兵反抗。结果,慕容西被打败,被俘,慕容云杀死了他。公元第四年的三月

在慕容西统治燕国的七年时间里,他没有取得任何成就。然而,他对女王的痴情却非常令人钦佩和感动。但是,他爬进棺材,和皇后的尸体发生关系的行为实在令人发指。这显然是他无视君主,不尊重死者的表现。是他内心失去本性的一种变态。这是他的变态,是他有恋尸癖还是另有原因?找不到任何历史证据。然而,他的荒唐行为不仅不可思议,而且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慕容熙本以为醉生梦死千年,却没想到因为自己的昏庸暴虐,最终被策反,以被俘被杀的悲惨结局收场。确实是一种悲哀,一种无法言语的悲哀,一种中国人的耻辱,一种被后人唾骂的悲哀!

 公主要大方、公主要优雅、公主要微笑、公主要坚强、公主要安静、公主要干净、公主…礼仪呀…你看看这些哦…偶找的… 1、和颜悦色,语言简洁,语调亲切,语速适中。

  2、认真聆听,切忌心不在焉,不轻意打断言者。

  3、与人交谈时目视对方,适时点头、应答。

  4、多人交谈时说话时间长短适度,不滔滔不绝。

  5、礼貌性的交谈应使用谦词和敬语。

  1、用右手,双腿并立站直,微笑着注视对方眼睛。

  2、一般由年长的向年轻的伸手,地位高的向地位低的 伸手,女士向男士伸手;拜访时主人先伸手,告别时客人先伸手。

  3、在多人握手时,顺其自然,不交叉握手。

  4、与贵宾或老人握手时宜用双手,身体微微前倾。

  5、男士与女士握手时,时间长短和力度适中。

  1、站立时挺胸、收腹、抬头,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

  2、穿礼服或旗袍站立时忌双脚并列,应以一只脚为重心,双脚前后适当错开。

  3、坐立时上身保持端正,女士穿裙装坐沙发不应太靠里面。

  4、两腿交叠而坐时,悬空的小腿回收,脚尖向下。

  5、与人交谈时身体适当前倾,可根据内容需要做适当手势。

  6、走路时身体挺直,自然摆动双臂,不左摇右摆。

  7、穿旗袍走路时胸微含,下颌微收,步幅不宜太大。

  8、在室内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打喷嚏时适当掩口。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乌克兰〕冈察尔

  1、坐姿端正,不随意摆弄餐具,右刀左叉。

  2、吃带骨的菜肴时,先用刀将骨去掉,然后切成小块,不可用手指辅助就餐。

  3、上咖啡表示用餐结束时,方可吸烟。

  4、喝咖啡时不应用小勺,吃水果时使用刀叉。

  5、暂时离开时刀叉应交叉摆放或摆成八字。

  6、用餐完毕,将刀叉并拢放在盘子上,叉面向上。 1、正确使用称呼和文明用语。

  2、尊重对方风俗和语言习惯。

  3、选择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谈,避开对方家庭、地 位、经历、信仰等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

  4、态度不卑不亢,举止落落大方、端庄稳重。 致谢用语:谢谢您、多谢了、十分感谢。

  拜托用语:请多关照、承蒙关照、拜托。

  慰问用语:辛苦了、受累了、麻烦您了。

  挂念用语:身体好吗、怎么样、还好吧。

  理解用语:只能如此、深有同感、所见略同。

  迎送用语:欢迎、欢迎光临、欢迎再次光临、再见。

  问候用语:您好、早安、午安、晚安、多日不见您好吗?

  祝贺用语:祝您节日愉快、祝您生意兴隆、祝您演出成功。

  征询用语:您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您做什么事情?您还有别的事情吗?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可以做……吗?

  应答用语:没关系、不必客气、照顾不周的地方请多指正、非常感谢、谢谢您的好意。

  一般礼仪

  1鞠躬礼

  鞠躬礼系下级对上级或同级之间的礼节。行礼时须脱帽,右手(如右手持物可用左手)握住帽前檐中央将帽取下。右手垂下后身体对正,用立正姿势,双目 注视受礼者,身体上部向前倾斜约十五度,尔后恢复原状。脱帽时所用之手和敬礼方向相反,即向左边的人敬礼,以右手脱帽;向右边的人敬礼,以左手脱帽。

  2点头礼

  点头礼系同级或平辈间的礼节,也须脱帽。如在路上行走间相遇,可在行进中施礼;如在路上遇见长官或长者,则须立正行鞠躬礼,但长官对部下或长者对幼者的答礼,可在行走中点头答之或伸右手或手触帽檐答之。

  3举手注目礼

  举手注目礼系军人礼节。敬礼时举右手,手指伸直并齐,指尖接触帽檐右侧,手掌微向外,上臂与肩齐高,两眼注视对方,待对方答礼后方可将手放下,对长官或长者每次见面都应照常行礼。

  4握手礼

  握手礼是欧美最常见的礼节,在世界许多国家都通行。行礼时距对方约一步,上身稍前倾,伸右手,四指并齐,拇指与之分开伸向受礼者。饭店客房服务中 须注意,客人先伸手时,方能握之,切忌一脚门里一脚门外与人握手,尤忌四人交叉握手。和初次见面的女人通常不握手,只行鞠躬礼。同男人握手越紧,表示友情 越深,和女人握手则须轻些。

  5吻手礼

  吻手礼是流行于欧美上层社会的一种礼节。和上流社会贵族妇女或夫人见面,若女方先伸出手做下垂式,则将指尖轻轻提起吻之。但女方如不伸手,则不吻。行吻手礼时,若女方身份地位较高,要支屈一膝作半跪式后,再握手吻之。此项礼节英法社会最重视。

  6接吻礼

  接吻礼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朋友、夫妻之间表示亲昵、爱抚的礼节。通常是在受礼者脸上或额上轻吻一下。遇到高兴的时候,或有喜事或悲伤的时候,一般也行接吻礼,表示亲热和慰问。

  7拥抱礼

  拥抱礼是欧美各国熟人、朋友之间表示亲密感情的一种礼节。他们见面或告别时互相拥抱,表示亲密无间。拥抱礼通常和接吻礼同时进行。

  二.就餐礼仪

  法国人就餐非常讲究礼仪,一般用长条型餐桌,男女主人各坐餐桌两头,家中其他成员或客人在餐桌两旁按从女主人一侧向男主人一侧重要程度递减方式排 列,餐具使用各种不同形状的餐刀、叉子和勺子,用餐盘就餐,桌面上只能存在一道菜,撤去前一道才能上第二道,但餐具根据本次用餐情况全部摆放到就餐人餐盘 两侧,从外到里使用。一般第一道菜是开胃浓汤(soupe),然后是冷盘(hors-d`œuvre),接着才是主菜 (plat de résistance),最后是甜点(dessert),面包随时取用,比英美人消耗多。餐前喝利口酒,餐中水产和禽类菜配干白葡萄 酒。肉类菜配干红葡萄酒,法国人消耗葡萄酒较多,几乎每餐必备,和英美法律也不同,未成年人也允许饮用葡萄酒。到法国人家中作客,则不能像到英美人家中作 客一样,用一瓶酒和鲜花作礼物,等于讽刺主人家没有足够的酒,只能用一盒巧克力做礼物。法国人的就餐礼仪已经成为西方宴会的经典模式。

  法国餐馆以其豪华的礼仪和风味著称,世界各大城市中最豪华昂贵的餐馆几乎都是法国餐馆,曾有英国人抱怨说:乘协和式飞机从伦敦去巴黎吃一顿饭,再乘机返回,所有旅费加到一起,也比在伦敦的法国餐馆吃一顿饭便宜。

  法国是世界著名的饮食文化大国,在法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色美食。由于法国人相当地重视美食,所以吃法国菜时所需要的餐具也是非常多的。

  1、肉类料理排餐的吃法

  (1)从左边开始切。

  法国料理中所使用的肉有牛、猪、羊、鸡、鸭等等,种类相当多,又依调理方式分为烧、烤、蒸、煮等各式各样。一打开菜单,烤小羊排、烤鸭、焖牛肉等等各样的肉类料理 名称琳琅满目地排列在一起,而且吃法千奇百样,令人垂涎三尺。

  首先必须记住的是排餐的用餐方法。排餐可说是自古至今的肉类料理代表,排餐的吃

  法自然也就成为其他肉类料理的基本形式,所以最好下点功夫研究。点用牛排时,首先服

  务生会询问烧烤程度,可依你所喜欢的料理方式供应。

  用餐时,以叉子从左侧将肉叉住,再用刀沿着叉子的右侧将肉切开,如切下的肉无法

  一口吃下,可直接用刀子再切小一些,切开刚好一口大小的肉,然后直接以叉子送人口中。

  (2)重点在于利用刀压住肉时的力度。

  为了轻松地将肉切开,首先就要松肩膀,并确实用叉子把肉叉住。再以刀轻轻地慢慢

  地前后移动。用力点是在将刀伸出去的时候,而不是将刀拉回时。

  (3)将取得的调味酱放在盘子内侧。

  点排餐时,会附带一杯调味酱。在正式的场合中,调味酱应是自行取用,而非麻烦服

  务生服务。

  首先将调味酱钵拿到盘子旁边,以汤勺取酱料时要注意不要滴到桌巾。调味酱不可以

  直接淋在牛排上,应取适当的量放在盘子的内侧,再将肉切成一口大小蘸酱料吃。

  调味酱的量约以两汤匙为最适量。取完调味酱后,将汤勺放在调味酱钵的侧边,并传

  给下一个人。

  (4)不可一开始就将肉全部切成一块一块的,否则好吃的肉汁就会全部流出来了。如

  果用叉子叉住肉的左侧却从肉的右侧开始切;会很难将肉切开。因左手拿叉子,所以从左

  侧开始切才是基本。

  千万不要从右侧开始切。如果太用力切,在切开时会因与盘子碰撞而发出很大的声音。

  身体向前倾的姿势很难使用刀子。

  (5)点缀的蔬菜也要全部吃完 放在牛排旁边的蔬菜不只是为了装饰,同时也是基于营

  养均衡的考虑而添加的。国人大都会把水芹留下,如果不是真的不爱吃,最好不要剩下。

  利用汤取酱料并放在餐盘内侧,放在旁边的蔬菜与肉互相交替着吃完。

  1、皇帝的姐妹

  (1)对皇后行“道万福”的简单礼仪;皇后行“颔首”礼。

  (2)对皇贵妃到嫔等级的后宫,行“道万福”礼(通常是有对生养过孩子的或得宠的)或“颔首”礼(通常是对没生养过孩子的或不得宠的)这些后宫们还相同的礼仪(如果公主向她们行“颔首”礼,她们可以回“道万福”礼)。

  (3)对从贵人往下的后宫,可以行“颔首”礼或者不行礼,而那些后宫就要行“下跪”礼了(因为自嫔以下,就是没什么头脸的身份,除非这些公主特许,否则是要下跪的)。

  2、皇帝的女儿

  A、固伦公主们和皇帝的姐妹行的礼是一样的

  B、和硕公主(这个就麻烦了)

  (1)对皇后行“下跪叩首”礼,皇后行“颔首”礼;

  (2)对比自己母亲位次高的后宫和自己的母亲行“下跪”礼,这些后宫行“颔首”礼;

  (3)对和自己母亲位次相同的后宫行“道万福”礼,这些后宫行“颔首”礼或者回相同的礼仪;

  (4)对比自己母亲位次低的后宫行“颔首”礼或不行礼,这些后宫行“颔首”礼。

  二、格格们:

  接着,说宫外的格格们,格格们行的礼大同小异,我就不分开说了:

  (1)对皇后行“下跪叩首”礼,皇后行“颔首”礼;

  (2)对皇贵妃到嫔等级的后宫,行“下跪”礼或“道万福”,这些后宫行“颔首”礼;

  (3)对从贵人往下的后宫,行“道万福”礼或“颔首”礼,这些后宫回相同的礼仪。评论(1)|赞同5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1960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2
下一篇2023-09-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