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用什么药效果最好?

肩周炎用什么药效果最好?,第1张

肩周炎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组织不明原因的自限性无菌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

既然肩周炎是无菌性炎症,吃什么要好呢?

在治疗方面首先以非甾体的消炎止痛药为一线用药,非甾体的消炎止痛药包括依托考昔、布洛芬、美洛昔康等起效迅速,能够减轻请组织的炎症肿胀,进而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的功能。另外,肩周炎还可以配合中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中药进行治疗,也可以局部进行一些外用药,比如说非甾体的消炎止痛类药膏,巴布膏或者活血通络止痛类的中药膏,比如骨痛贴膏等。

但是对肩周炎的治疗主要进行综合治疗,除了口服药物,也可以配合功能锻炼,康复理疗等进行治疗。

一、理疗法:

理疗法是物理疗法的简称。就是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如声、光、电、热、磁等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4]

二、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

国内主要利用药物导入热疗仪,把液体的药物离子主要利用机器产生的中频电流和同步产生的热疗效应,把药液离子经皮肤汗腺导管口毛孔穿过皮下粘膜、上皮细胞间隙直接进入患处骨组织,直达患处,其生理治疗作用除结合了理疗中的电和热的模式,同时更好的发挥了药物治疗的效果,治疗效率更高,且不刺激肠胃。患者更容易接受。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充分发挥高效的了药物的作用。治疗方便,且可以作为家庭,门诊长期的治疗选择。

三、按摩与牵引:

按摩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消炎止痛用作;牵引可减轻骨刺对局部神经、组织的压迫而起到暂时缓解疼痛的作用。适用于颈、腰椎骨质增生症。按摩与牵引完全靠外力的作用,只对局部进行治疗却忽视了对人体内整体地调节,因此,只能起到暂时的止痛作用,而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四、针灸:

针灸可通经活血并有止痛作用。可消除局部的水肿和炎症,但对骨质增生来说,针灸只能起辅助作用。 [5]

五、药物治疗:

一般来说药物治疗绝大多数都是服用止痛药来缓解膝关节骨质增生引起的疼痛,但是因为骨质层比较深,口服药物经过肠胃进入血液循环,最后到达患处,效率大打折扣。而且这是治标不治本,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骨质继续增生。

六、手术切除:

这是比较传统的治疗骨质增生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手术的方法将增生的骨质去除,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的退行性变还是会导致增生的骨质继续增长,因此这并不是彻底治愈的方法。 [6]

首先,要注意预防。一是要提高整个机体的健康素质,人过中年,尤应注意生活规律,要防止外伤或过度劳累,保证睡眠和营养,节制饮食,防止过度肥胖,以减轻关节负重。二是要注意膝关节的保健,注意膝关节的保暖防寒,防止关节受寒湿侵袭,可使用护膝。还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适当运动可促进关节软骨吸收营养,并保持关节活动范围。同时,又要劳逸结合,避免活动过多过量损害关节。可选择打太极拳、慢跑、散步、做体操等运动方式,持之以恒。活动量以身体舒服、微有汗出为度,贵在持之以恒。有些老年人经常以半蹲姿势,作膝关节前后左右摇晃动作,进行锻炼。因半蹲时髌面压力最大,摇晃则更会加重磨损,致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所以,这种锻炼方式是不可取的。另外也不主张爬山运动,因为上下山会使膝关节负担加重,容易损伤关节软骨。 其次,要抓紧治疗。遵循中国传统医学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疗原则,对急性疼痛者可采取西医局部封闭,神经阻滞等方法,也可选服消炎痛、布洛芬等非甾体药物迅速缓解疼痛。如有关节积液,可以抽出液体,同时注入强的松等药物。但这种药虽能较快地控制症状,对关节软骨却有不良作用,不宜连续或大量应用。也可采取中药内服与针灸推拿外敷等内外同治的方法,选用舒筋通络、祛寒除湿之品,如天麻杜仲丸、壮骨关节丸、舒筋活血片等,也可选用麝香追风膏、狗皮膏、伤湿止痛膏外贴,或搽正骨水、红花油等药水。注意要选择国家准字号的中成药,不能轻易听信所谓的偏方、验方,因为许多所谓的偏方验方都掺有激素,长期服用会对机体造成不良损害。 缓解期时则要针对造成疼痛的原因采取治本的方法,如可在关节腔内注射具有润滑、营养关节作用的玻璃酸钠注射液,效果良好。对局部软组织粘连、挛缩者可采用小针刀松解术、配合手法解除粘连,改善局部血液供应,增加膝关节的营养。同时可配合理疗,如远红外线照射、磁疗、中医灸疗、以及温泉水疗等,可加快血液循环,抑制炎症,有利于康复。服用滋补肝肾及温补肾阳、益气养血的中成药也有助于扶助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跨骨的别名 5 出处 6 特异性 7 穴名解 8 所属部位 9 梁丘穴的定位 10 取法 11 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梁丘穴的功效与作用 13 主治病症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配伍 16 文献摘要 17 研究进展 171 治疗急性胃痛 172 治疗急性腹泻 173 对胃电波有调整作用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跨骨 1 拼音

kuà gǔ

2 英文参考

Liángqīu ST34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跨骨为经穴别名。见《中华针灸学》。即梁丘[1]。

穴位 梁丘 汉语拼音 Liangqiu 罗马拼音 Liangchiu 美国英译名 Beam Mound 各

号 中国 ST34 日本 34 法

国 莫兰特氏 E34 富耶氏 德国 M34 英国 S34 美国 St34

梁丘为经穴名(Liángqīu ST34)[2]。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2]。梁丘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2]。梁指堰堤,丘即土丘,此将髀骨喻为堰堤,膝上隆起肌肉比作土丘,穴在这堰堤上边的小丘之中,故名梁丘[2]。主治胃痛,胃脘疼痛,急性胃炎,胃痉挛,急性胃痛,肠鸣泄泻,腹泻,膝关节肿痛,伸屈不利,乳痈,乳腺炎,膝脚腰疼痛,冷痹不仁,鹤膝风,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膝胫痹痛,下肢不遂,膝肿痛,不可屈伸,痛经,风湿性关节炎,髌上滑囊炎,髌骨软化症,膝关节病变等。临床多用梁丘穴治疗因胃肠功能障碍而导致的疼痛性疾病。

4 跨骨的别名

跨骨(《中华针灸学》),鹤顶[3]。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梁丘,足阳明郄,在膝上二寸。

6 特异性

梁丘是足阳明经胃经的郄穴。

7 穴名解

梁指堰堤,丘即土丘,此将髀骨喻为堰堤,膝上隆起肌肉比作土丘,穴在这堰堤上边的小丘之中,故名梁丘[2]。

梁,有屋梁、车梁之义。丘,丘陵,陵起为丘。本穴在膝上筋肉隙中,阴市下1寸许,两筋间,屈膝取之。骨亘如梁,筋犹小丘,穴在髌上,因名“梁丘”。[3]

8 所属部位

大腿[4]

9 梁丘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屈膝,梁丘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足阳明胃经的郄穴[5][6]。

梁丘位于股前区,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正坐屈膝取穴或仰卧取穴[2]。

梁丘位于大腿前外侧,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距髌底外侧端2寸处[7]。

另说梁丘在膝上三寸(《备急千金要方》);在膝盖骨上尽处陷中(《循经考穴编》广注)[7]。

梁丘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

梁丘穴的位置

梁丘穴的位置(足阳明胃经)

梁丘穴的位置(肌肉)

梁丘穴的位置(骨骼、血管)

10 取法

正坐屈膝位,在膝髌上外缘上2寸凹陷处,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之连线上取穴。

梁丘位于股前区,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正坐屈膝取穴或仰卧取穴[2]。

正坐屈膝或仰卧位,在膝盖外上缘直上2寸处取穴;或令大腿肌肉绷紧,显现股直肌肌腱与股外侧肌,于两肌之间,阴市下1寸处取穴[8]。

11 穴位解剖

梁丘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股外侧肌。血管、神经分布同阴市(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股前皮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分布处。)。皮肤由股外侧皮神经和股神经前皮支双重分布。(参看阴市穴)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股直肌腱与股外侧肌之间→股中间肌的外侧[2]。

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股外侧肌[6]。

112 穴区神经、血管

同伏兔穴[6]。

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并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通过[7]。

12 梁丘穴的功效与作用

梁丘有调胃降逆、祛风化湿的作用[2]。

梁丘有理气和胃,通经活络的作用。

梁丘穴是足阳明胃经之郄穴,是本经气血深聚的部位,有疏肝和胃、通经活络作用,善治急性胃痛[8][3]。

足阳明经筋结于膝,膝关节为下肢运动之枢纽,故本穴可治膝痛和下肢不遂[8]。

乳痈多由胃经积热,郁于 所致,阳明经脉经过 ,郄穴又为经脉气血深聚之部位,故本穴有通经止痛之功,并能降胃火、散结滞,而善治乳痈[8]。

梁丘近于膝关节,故治膝关节痛,使之屈伸[3]。

梁丘与足三里都是治疗胃病的常用穴,梁丘穴擅长治疗胃酸过多,足三里长于治疗胃酸缺乏[8]。

“阴经郄穴多治血,阳经郄穴多治痛”,所以临床多用梁丘穴治疗因胃肠功能障碍而导致的疼痛性疾病[8]。

13 主治病症

梁丘穴主治胃痛,胃脘疼痛,急性胃炎,胃痉挛,急性胃痛,肠鸣泄泻,腹泻,膝关节肿痛,伸屈不利,乳痈,乳腺炎,膝脚腰疼痛,冷痹不仁,鹤膝风,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膝胫痹痛,下肢不遂,膝肿痛,不可屈伸,痛经,风湿性关节炎,髌上滑囊炎,髌骨软化症,膝关节病变等。

梁丘穴主治胃痛、膝关节肿痛、伸屈不利、乳痈[6]。

梁丘主治脾胃、股膝等疾患:如胃脘疼痛、肠鸣泄泻、膝脚腰疼痛、冷痹不仁、鹤膝风、乳痈等[2]。

现又多用梁丘治疗急性胃炎、乳腺炎、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2]。

梁丘主治膝胫痹痛,鹤膝风,胃痛,乳痈等[7]。

梁丘穴主治急性胃痛,腹泻;乳痈,下肢不遂,膝肿痛,不可屈伸,冷痹不仁[8]。

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胃炎,腹泄;

妇产科系统疾病:乳腺炎,痛经;

运动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髌上滑囊炎,髌骨软化症,膝关节病变。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直刺1~15寸[6][8],局部有酸胀感[8],扩散至膝关节[8]。

一般直刺08~12寸[2]。

直刺05~1寸[7]。

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扩散至膝关节。

注意:不能 过强,以免损伤肌肉、筋膜。

142 灸法

可灸[2][6]。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7]。

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15 配伍

梁丘配曲泉、膝阳关,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筋挛,膝关节不得屈伸。

梁丘配中脘、内关、足三里,治急性胃痛[8]。

梁丘配犊鼻、阳陵泉、膝阳关、阴陵泉,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膝关节痛。

梁丘配犊鼻、阳陵泉、膝阳关,治膝关节痛[8]。

梁丘配中脘、内关、公孙,治胃溃疡[8]。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大惊,乳痛,梁丘主之。胫苕苕痹,膝不能屈伸,不可以行,梁丘主之。

《针灸大成》:主膝脚腰痛,冷痹不仁,跪难屈伸,足寒,大惊,乳肿痛。

《太平圣惠方》:冷痹膝痛。

17 研究进展 171 治疗急性胃痛

有报道以梁丘为主穴,病邪犯胃加内关、公孙,肝气郁结加太冲,胃热盛加内庭,治疗急性胃痛。对急性胃脘痛患者针刺梁丘观察胃电图的表现,发现针刺梁丘后,可使治疗前较低的胃电波波幅升高(P<001),甚至有恢复到正常胃电波的趋向。针刺梁丘对胃酸分泌有抑制作用。

梁丘配胃俞、针刺得气后,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留针25分钟,留针期间间隔捻转,经治73例,镇痛起效时间快,平均7~分钟,疼痛减轻或消失约12~15分钟。

172 治疗急性腹泻

取左侧梁丘,将艾绒做成麦粒大小的艾炷,直接置于腧穴上,每壮灸至患者感觉发热时拿掉,每次7~9壮,每日1次,可治疗急性腹泻。

173 对胃电波有调整作用

  尺泽穴

  开放分类: 生理、人体、穴位、针灸、经脉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解剖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经干经过,并有桡神经深支、肌皮神经肌支和桡侧副动脉前支(桡深动脉分支)分布。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

  ②肘臂挛痛。

  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操作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临床应用

  治疗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中暑、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配列缺、肺俞等主治咳嗽、气喘;三棱针点刺出血主治急性咽喉肿痛;配合谷等主治肘臂挛痛、肘关节屈伸不利;配委中主治急性吐泻、中暑等。

  取穴方法:

  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并微曲肘的取穴姿势,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该穴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详见此手臂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的主治疾病为:喉咙疼痛、感冒、肘部疼痛、手臂疼痛、心悸等。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该穴的治病穴道指压法有:治疗喉咙痛、鼻塞。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尺泽穴 Chǐ zé(LU5)

  〖取穴方法〗 人体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解剖〗 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主治疾病〗 咳嗽,气喘,咳血,哮喘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太渊穴,经渠穴治咳嗽,气喘;配孔最穴治咳血,潮热;配曲池穴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入为“合”。

  尺泽穴 肺经合穴,属水。

  〖别名〗 鬼受,鬼堂。

  〖穴义〗 肺经浊降的阴液在此汇聚而成小泽。

  〖名解〗

  (1)尺泽。尺,小也。泽,池也。尺泽名意指侠白穴浊降之雨在地部形成的小泽。何以侠白穴降地之雨在地部只形成小泽而非大泽?这是因为人体的不同经脉分属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区域。肺应秋,属西方,为经过长夏之后的时序,土地干燥(脾部肌肉要比其它经脉所属区域的干燥),侠白穴天部的雨降大部分为脾土吸收,故而在地部只能形成小泽。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量少,性温热(即是血液)。

  〖运行规律〗 气血物质的运行分二个方面,一是汇合本穴的经水循肺经下行孔最穴,二是穴内的经水不断气化并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汇聚肺经阴液并循肺经的地部渠道运行。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补之(灸胜补),热则凉药水针或泻针出气。

  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并微曲肘的取穴姿势,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该穴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

  主治疾病:

  此的主治疾病为:喉咙疼痛、感冒、肘部疼痛、手臂疼痛、心悸等。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该穴的治病穴道指压法有:治疗喉咙痛、鼻塞。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尺泽穴 Chǐ zé(LU5)

  〖取穴方法〗 人体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解剖〗 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主治疾病〗 咳嗽,气喘,咳血,哮喘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太渊穴,经渠穴治咳嗽,气喘;配孔最穴治咳血,潮热;配曲池穴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入为“合”。

  尺泽穴 肺经合穴,属水。

  〖别名〗 鬼受,鬼堂。

  〖穴义〗 肺经浊降的阴液在此汇聚而成小泽。

  〖名解〗

  (1)尺泽。尺,小也。泽,池也。尺泽名意指侠白穴浊降之雨在地部形成的小泽。何以侠白穴降地之雨在地部只形成小泽而非大泽?这是因为人体的不同经脉分属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区域。肺应秋,属西方,为经过长夏之后的时序,土地干燥(脾部肌肉要比其它经脉所属区域的干燥),侠白穴天部的雨降大部分为脾土吸收,故而在地部只能形成小泽。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量少,性温热(即是血液)。

  〖运行规律〗 气血物质的运行分二个方面,一是汇合本穴的经水循肺经下行孔最穴,二是穴内的经水不断气化并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汇聚肺经阴液并循肺经的地部渠道运行。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补之(灸胜补),热则凉药水针或泻针出气

  只要定位找准, 极少会刺到的~~

原标题:中医指南

骨关节病重在祛寒湿

郭韧

骨关节的 健康 关系着运动功能,很多人因为意外或重体力活动容易引发骨关节病,给生活带来不便和困扰。这里给大家介绍三种常见骨关节病的中医疗法。

肩周炎 中医也叫“漏肩风”“肩凝症”,表现为肩周疼痛,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此病由于过度劳累,或年老体衰,肝肾气血虚损,加上风寒湿等邪气乘虚侵袭肩部经脉所致,中医以补气血、益肝肾、温经络、祛风湿为治疗法则,多以针灸、针刀配合局部理疗的综合治疗手段为主。早期(1月内)不宜锻炼,需减轻持重;粘连期(3-6个月)需配合自主练功活动如“手指爬墙”“叉手托上”“体后拉手”等动作;缓解期(6个月后)锻炼需注意保暖,活动适量适度。

膝骨性关节炎 中医称“膝痹病”“骨痹”“筋痹”,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活动受限等,多由膝病久病不愈,再加上过度负重,或局部损伤、久居寒冷潮湿之地,风寒湿邪侵入筋骨,使得气血津液瘀滞,筋骨失于温煦濡养所致。这种情况,治疗当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多以中药内服外敷、熏蒸、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阳陵泉是八会穴中筋之会穴,又是胆经合穴,艾灸此处能有效缓解由寒湿、肾阳虚等引起的病证,但阴虚实热或皮肤破损感染或膝红肿热痛禁用灸法,可改为按揉。适当锻炼,活动宜缓慢,避免半蹲位,注意保暖。

风湿性筋骨痛 此病表现为腰背及四肢关节、肌肉、筋骨的酸痛、麻木、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杂病源流犀烛》载“痹者,闭也,三气杂至,壅蔽经络,血气不行,不能随时祛散,故久而为痹”,当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时,会闭阻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诱发风湿性筋骨痛。治疗以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为主,针灸配合中药内服。行痹(疼痛游走不定)、热痹(发红、肿胀、发热、疼痛)以针灸为主;痛痹(关节重着疼痛,在寒冷的环境加重)多艾灸,症状较重可用隔姜灸;着痹(遇湿加重,表现肢体疼痛酸困、病处不移)针灸并施,并配合拔罐等疗法;无明显活动受限者,日常经常做八段锦活络筋骨,生活起居应避免潮湿寒冷及劳累。

老寒腿是指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腿部(多为膝关节)酸麻疼痛,大多在天气转凉时发作。由于老寒腿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因此也被称为老年性关节炎。

扩展资料:

人们对老寒腿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老寒腿是老年人病。老寒腿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关节保暖工作不到位;二是年轻时关节受损,步入老年后受伤的细胞组织病变,从而导致关节疼痛。从成因看来,老寒腿并不是老年专有病,只是其老年患病人群居多。

第二,得了老寒腿要锻炼膝关节。老寒腿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因此很多患者会刻意锻炼膝关节,如摇晃关节处、蹲马步等,但这其实会增加关节负担,使病情加重。

第三,老寒腿能一次治愈。一些老寒腿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症状会逐渐缓解甚至消失,但很容易复发。

参考资料:

人民网-防治老寒腿的误区 你都占了哪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103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3
下一篇2023-09-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