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猪的料肉比?怎样正确改善料肉比?

什么叫猪的料肉比?怎样正确改善料肉比?,第1张

猪的料肉比便是猪增重一公斤所耗费的饲料量;在自然环境优良的可控栏猪舍中,用品质高的饲料科学饲养同一由来、具备较强的基因遗传水准且并没有病症的猪,能够较大水平改进猪的料肉比。猪的料肉比是啥?料肉比= 耗费饲料总产量(KG):增重总产量(KG)猪的料肉比便是猪增重一公斤所耗费的饲料量,这是点评饲料酬劳的一个主要指数,都是编写生产规划和财务规划的重要环节。如料肉比为3:1, 便是喂3KG饲料长1公斤肉。

料肉比是饲料转换率吗?料肉比便是饲料转换率,也称之为饲料酬劳。饲料转换率就是指耗费企业吹干饲料净重与所获得的动物产品净重的比率。值得一提的是,吹干饲料并不等于干饲料。吹干饲料就是指全票价饲料的净重,包含饲料里的水份。一般吹干饲料水分含量在12%-14%中间全是达标的。较为料肉比有什么意义呢?料肉比的多少关键危害产品成本。在现实生产中,料肉比高表明用的饲料多,但增加的肉少;相反,料肉比低表明用的饲料少,但增加的肉厚。因而,较低料肉比对养殖者而言是比较有益的。比如,温氏的肥猪料肉比为23-24,大幅度领跑销售市场平均,这般大规模的喂养,即便01个点的差别还会促使成本费相距极大。

点评生猪肉质最简单实用的规范便是料肉比不可以超过只重 (均值每只净重),不然生产制造考试成绩会不理想化。根据较为不一样猪的料肉比指标值,能从一个视角综合性考量猪品种、饲料品质、喂养自然环境、喂养管理模式和水准及疾病预防的情况。考量猪品种优劣。在相同的条件下,选用完全一致的养殖管理方法和疾病预防方法,喂养完全一致的饲料,能够非常出不一样种类的猪的料肉比多少。料肉比低,相对于料肉比强的,猪的生长发育性能好。在完全一致自然环境和养殖管理方法及疾病预防方法情况下,喂养并没有区别的猪的品种,喂养不一样的饲料,料肉比低,相对于料肉比强的,饲料品质就高。喂养自然环境、疾病预防、饲料和猪品种均完全一致时,料肉比低,相对于料肉比强的,喂养管理模式好,水平高。

较为料肉比以前,要保证原始重量一致和喂养环节一致。例如,从猪仔开食到100 Kg重量出栏率所测算的料肉比与仔猪断奶到100 Kg重量出栏率所测算的料肉比,原始重量和喂养环节都是有区别,这样子的较为是没有意义的。即便都从同样重量的猪仔入栏逐渐测算,若出栏率时长区别比较大,根据所测算的料肉比结论开展较为,也无法体现真实的生产性能区别。因而,在较为料肉比指标值时,要高度重视猪的始重和喂养时长的一致性。

降低猪生病的几率进到生长发育时期的猪仔的生长速度受不确定性的基因遗传优点的危害。假如两边猪仔在断奶后早期身体状况类似,那样爸爸妈妈较强壮的仔猪断奶之后生长发育得迅速,也更不容易生病,这样子就会有更多的是动能用以成长发育,使料肉比减少。但是,潜在的的基因遗传优点受后天性身体状况的影响到。假如仔猪断奶早期已发生过明显的胃肠、呼吸系统疾病或寄生虫感染,即使他们的爸爸妈妈很健康健壮,他们的料肉比也依然维持在较高质量的,由于他们从爸爸妈妈代承继出来的基因遗传优点没法显露出去。

(1)环境控制①猪含空气质量控制:加强通风,排除氨气等有害气体。高温时,通风以不着凉为限;天气寒冷时,处理好通风与保温的关系。②温度控制:高温季节以屋顶喷灌形式进行屋顶降温,室内采用湿帘风机或轴流风机降温;寒冷季节封闭猪舍,杜绝贼风,使用垫草或其他保温设施(热风炉、地暖等)。③湿度控制:湿度控制在60%~70%,尽量采用干清粪工艺,及时清扫猪粪尿,能不用水尽量不用水冲洗,保持育肥猪舍清洁和干燥。(2)营养水平调整、药物保健、减少应激高温会引起摄食中枢兴奋性降低,从而致使猪采食量下降,因此提高能量水平(可添加1%~3%脂肪),添加大量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05~1克/千克),有助于增强肌体抗热应激能力。添加250毫克/千克碳酸氢钠,减轻热应激的不利影响;寒冷季节提高能量水平,日粮增加2%~3%脂肪,提高御寒能力。

(3)科学饲养管理①调整饲养密度:高温季节降低饲养密度,每头育肥猪12~15米2/头,降低动物间辐射热的产生;寒冷季节,可适当增加饲养密度,08米2/头,增加体热保暖效果。②调整饲喂时间:高温季节增加饲喂次数,早上提前至5:00~6:00喂料、下午推迟到18:00~19:00喂料,尽量避开天气炎热时投料。夜间22:00~23:00加喂1次,中午可以不喂饲料,这样可增加10%~15%的采食量;寒冷季节自由采食,提高采食量,促进饲料转化率提高。③必须提供给猪足够饮水:高温时饮水要凉爽,寒冷时饮水要注意保温。水管或饮水器不能暴露在外,必须用土或者是绝缘材料裹好,防止高温时饮水晒烫猪不愿喝,寒冷时低温冻爆水管或猪饮用过冷水导致腹泻。④加强猪舍环境卫生:整治和消毒灭源及疫病防控工作,防止蚊蝇叮咬、皮肤病及其他疫病滋生,及时淘汰、隔离、无害化处理病残猪,加强疫病防控,为育肥猪健康生长做保证。

料肉比也称饲料利用率或饲料报酬,是单位增重所消耗的饲料量。

要改善料肉比,提高饲料报酬,做到用尽可能少的饲料换得较多的猪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推广杂交,充分利用杂种优势,降低饲料消耗 在消耗同样多饲料的情况下,一般两品种杂交猪可比纯种猪多增重15%~20%;三品种杂交猪可比纯种猪多增重30%左右。

(2)科学配合饲料 饲料种类多样化,营养全价,减少饲料浪费,合理使用添加剂,提高饲料消化率。

(3)限量饲喂与不限量饲喂相结合 即在长肌肉、长骨骼阶段采用不限量饲喂,而在长脂肪阶段适当控制饲料的使用。此外,在整个育肥期,可按需要适当添加复合酶制剂或微量元素添加剂,对改善料肉比有较好作用。

(4)改善饲喂方式 较好的饲喂方式可减少饲料浪费。

(5)科学的管理 如给育肥猪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做到冬暖夏凉。按猪体重、体质、品种等的差异合理进行分群饲养。给予适当运动,促进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及时给小公猪去势(多在20~30日龄),使它能够安静生长(对瘦肉型小母猪因其成熟较晚,可不必去势)。加强卫生防疫,定期防疫注射和驱虫是提高肉猪生长速度,提高饲料利用率的可靠保证。

如果你养的猪,育肥一天就能长两斤肉,这将是何等的惊人?但这并不是“神话”,世界上养猪水平最高的丹麦能够实现,但没想到国内牧原也将要实现了这一成绩!牧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更要深思的是,随着以牧原为代表的集团猪企越发强大,家庭农场养猪还如何竞争

牧原养出批次“超级猪”

众所周知,牧原已是全球最大的养猪集团,并且养殖水平在国内也是处于领先地位,其养猪综合成本仅155元/公斤!但相较于国外顶尖水平,牧原也一直在追赶当中。

直到牧原在前不久突然表示:公司已经打通蓝耳病、伪狂犬、萎鼻等17种重大疾病防控技术路径,实现批次育肥日增重1137g的超级成绩,超过丹麦前5%的养猪成绩,助推中国从养猪大国迈向养猪强国。

如果按照牧原所说,其日增重超11kg的成绩可以说是领先全球!

作为对照——

目前国内养猪尽管采用了全球各地的优秀种猪基因,但育肥日增重也在700~800g之间,较好的能到900g,较差的仅600g。

荷兰养猪整体水平很高,但是他们2021年育肥猪(23公斤养到出栏)的平均日增重也仅879g,距离1000g尚有不小的差距。

丹麦身为全球养猪水平一流的国家,其2021年育肥阶段(30-115公斤)的平均日增重也仅有1028g,距离牧原所说的1137g也有差距。

因此,牧原所说其“批次育肥日增重1137g,超过丹麦前5%”确实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并且要知道牧原还表示,未来将他们这一批次的“超级育肥猪”推广到全集团,哪怕无法立即实现11kg,但是实现日增重1kg是对标丹麦的起码标准,也已经相当惊人。

这将对中国养猪业有何影响呢?

“养猪强国”加快实现

首先,毫无疑问这意味着我国向成为“养猪强国”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

现如今,牧原的PSY在27左右,但国内也有PSY达到30的猪企;因此在母猪繁殖性能和养殖水平上,我们也正在逐渐向世界领先水平靠近(丹麦PSY31)。

现存最大的差距还是在于日增重、料肉比等生长性能,随着牧原追上丹麦,那么在生长性能上就有了质的突破。

重要的是,牧原的率先突破一定会给其他集团猪企压迫感,中国生猪产业的产能已高度饱和,而当牧原能够在3个月左右出栏一批猪的时候,他们不仅将不再害怕猪价低迷,甚至还会反过来影响猪价“涨不动、持续低迷”。因为他们上产能的速度太快,而且育肥成本也很低。

面对这种“降维打击”,相信各集团猪企已经感到压力巨大,开始想办法追赶牧原了。

那么牧原是如何做到的呢?

秦英林只透露了两个方向:

一是疾病防控,牧原已打通蓝耳病、伪狂犬、萎鼻等17种重大疾病防控技术路径;国内外的专家也认为疾病是制约中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不仅让我们付出更多医药费用,还会严重影响料肉比和日增重!对于各大集团场而言,要追赶牧原实现疾病的全防全控有难度,但是完全可以做到!

二是智能化养殖,牧原表示在智能化的助力下,养出了170日龄140kg的好成绩;虽然距离上述“批次育肥日增重1137g”还有所差距,但这也证明了智能化帮助牧原提升了日增重速度。

牧原的智能装备覆盖生猪饲料、智慧养殖、屠宰等全流程业务,已实现了30多项产品转化,输出各类产品数量超过130万套,服务猪群超6000万头规模。猪好多网在对智能化养殖专业人士的采访中获知,智能化养殖的好处不仅是让猪场现代化、节省人力,更重要的是让生产指标透明化,据此就能让生产管理科学化、标准化,牧原近年来飞速的发展与其标准化管理的推进息息相关。

如何推动家庭农场发展?

但毫无疑问的是,随着牧原等集团场的不断提升与发展,对于家庭农场乃至大量养殖场的竞争压力会愈来愈大。难道我国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不再需要农户?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如何推动家庭农场发展,如何带动农户与规模场齐头并进,是行业和主管单位都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家庭农场最大的劣势并非规模,而是在于生产管理方式上的差距。与标准化管理背道而驰的是,家庭农场绝大部分是采用“经验化养殖”,从生猪饲喂到繁殖培育再到卖猪经营,基本上全靠碎片化信息和经验判断,夫妻两一拍脑门就做出了决定,甚至有为听谁的卖猪节奏而吵架闹矛盾的情况。

经验原本是宝贵的财富,对养了几十年猪的农户朋友更是如此,问题是出在当前中国生猪产业正进行产业重构与周期变革,使得经验明显“不灵验”了。

因此对于家庭农场乃至中小规模的猪场而言,如何由“经验化养殖”向“标准化养殖、理性化经营”成为关键导向,大家也不要再对官方信息与数据高度质疑,很多时候民间信息是“风声大、雨点小”,散播消息的人大都是为了一己私利!官方信息虽然有一定的滞后性,但近年来的行情不断验证,其准确性已越来越高。

笔者认为,近来对于家庭农场最大的一个好消息是——2023年3月中旬农业农村部发布文件,表示将全面实行家庭农场“一码通”管理服务制度,官方将积极引导家庭农场申请赋码,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实现名录系统应录尽录。

这样做将会有以下好处——

1、有利于家庭农场标准化管理的推进,家庭农场将有更简便的渠道获取权威信息与正确引导。

2、有助于全国生猪产能的精准调控,以往的全国产能基本以规模场数据为主,家庭农场有多少猪谁也讲不清楚,这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当规模场和家庭农场的产能都能统计完善之时,对市场化调控将会更有利,猪周期的影响会更低。

3、有利于家庭农场获取商业合作,对于这样一个直通全国农户的平台,一定会有上下游企业、银行、保险、合作社等积极提供服务,实现双赢合作。

毫无疑问,“家庭农场一码通”工作的展开会有难度,毕竟要送达全国诸多农村与家庭,但我相信主管部门既然下了决心,那么最终一定能取得重大成果,推动家庭农场的转型升级。其实中国生猪产业的发展就像“木桶理论”,不能说有牧原这样的几家集团做好了,我们整个生猪产业就做好了,而应当是处于最弱势地位的家庭农场都做好了、赚钱了、稳定了、幸福了,我们的生猪产业才一定是完成了“高质量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109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3
下一篇2023-09-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