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活动度详细资料大全

关节活动度详细资料大全,第1张

关节活动度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或转动的角 度。关节活动度分为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被动 关节活动度,前者是由肌肉主动收缩产生, 后者由外力产生,无肌肉的随意运动。法医 学鉴定时,测量关节的主动与被动ROM 时,应注意两侧比较,以关节起始位为中立 位0°法纪录,如肘关节活动度:伸0° (中立位),屈140°。(沈忆文)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关节活动度 外文名 :Range of motion 简称 :ROM 别称 :关节活动范围 测定方法,临床症状,评定标准, 测定方法 关节活动范围的测定是评定肌肉、骨骼、神经病损病人的基本步骤,是评定关节运动功能损害的范围与程度的指标之一。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是否有关节活动受限,发现影响关节活动的原因;确定关节活动受限的程度;确定适宜的治疗目标,判定可能康复的程度;为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方法提供客观依据;客观测量关节活动范围的进展情况,以评价康复治疗、训练的效果;为病人及治疗师提供动力,为科研提供客观资料等 。 临床症状 关节活动范围异常的常见原因包括:关节、软组织、骨骼病损所致的疼痛与肌肉痉挛;制动、长期保护性痉挛、肌力不平衡及慢性不良姿势等所致的软组织缩短与挛缩;关节周围软组织疤痕与粘连;关节内损伤与积液、关节周围水肿;关节内游离体;关节结构异常;各种病损所致的肌肉瘫痪或无力;运动控制障碍等。 评定标准 关节活动度(ROM)的评定具体内容 ROM评定的工具与规则 ROM的测量 一、测量工具: 量角器、脊柱活动测量(皮尺)。 二、测量方法 1、舒适 2、暴露测量的关节 3、确定测量关节的骨性标志 4、专人测量 5、主动关节活动测量、被动关节活动测量(以划线方式定位)。 6、正确找准运动轴、固定臂、移动臂 三、测量结果的记录 内容:关节名称、左右、主动ROM、被动ROM、关节强直(纤维性、骨性)、挛缩、痉挛等 第三节 ROM的测量方法 一、脊柱 (一)颈椎ROM 1、颈前屈 0 ° -- 45° 2、颈后伸 0 ° -- 45° :端坐或直立 轴心:下颌角 固定臂:肩上 3、颈侧屈 0 ° -- 45° :端坐或直立 轴心:第七颈椎棘突 固定臂:双肩上 4、颈旋转 0 ° -- 45° :仰卧 轴心:头顶 固定臂:平床面 (二)胸和腰椎ROM 1、脊柱前屈0°-80° :直立位 轴心:L5棘突 固定臂:体侧中线 运动测量:角度、弯腰手指离地距离、弯腰时第七颈椎棘突之第一骶椎长度16CM 2、脊柱侧屈0°-40° :直立位 轴心:S1 固定臂:背中线 运动测量:角度、侧屈时指尖与膝关节的距离 3、脊柱后伸0°-30° :直立位 轴心:S1 固定臂:体侧中线 4、脊柱旋转0°-45° :仰卧或直立位 轴心:头顶 固定臂:平床面 二、上肢ROM (一)肩部关节 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肩部的骨骼包括肱骨、锁骨、肩胛骨、胸骨、胸壁,组成肩部六个关节:盂肱、肩锁、胸锁、喙锁、肩肱、肩胛胸壁关节。盂肱关节是全身活动范围最大的一个关节,分别可在三个面围绕三个运动轴进行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运动。 肩部的运动主要是盂肱、胸锁、肩锁、肩胛胸壁四关节配合协调共同完成。 前屈60º、外展30º、由盂肱关节完成,以后的运动由肩胛胸壁关节参与,运动比例2:1。 1、肩关节屈0°-180° :坐或仰卧位 轴心:肩峰 固定臂:体侧中线 2、肩关节后伸0°-60° 轴心:肩峰 固定臂:体侧中线 3、肩关节外展0°-180° :坐或俯卧位 轴心:肩峰 固定臂:后上臂中线 4、肩关节水平外展0°-40° :坐位 轴心:肩峰 固定臂:肩峰至颈后 5、肩关节水平内收0°-130° :坐或仰卧位 轴心:肩峰 固定臂:肩峰至颈后 6、肩关节外展内旋0°-70° 7、肩关节外展旋外0°-90° 二)肘部关节 1)解剖及运动学 肱尺关节:肘关节的主要部分,完成屈伸运动。 肱桡关节:协助近端桡尺关节的运动。 桡尺近端关节:完成前臂旋前、旋后运动。 2、肘关节伸展-屈曲0°-135°/150 ° :坐位 轴心:肱骨外上髁 固定臂:上臂中线 3、前臂旋后0°-80°/90 ° :坐位 轴心:尺骨茎突 固定臂:与地面垂直 4、前臂旋前0°-80°/90 ° :坐位 轴心:尺骨茎突 固定臂:与地面垂直 (三)腕ROM 解剖及运动学 腕部关节是由桡、尺骨远端及8块腕骨组成。狭义:桡腕关节。广义:桡腕、腕骨间、桡尺远端关节。桡腕关节可行掌屈、背伸、尺、桡偏四种运动;桡尺近、远端关节共同完成旋前、旋后运动;腕骨间关节协助桡腕关节的屈伸运动,掌屈以桡腕为主,背伸以腕骨间关节为主。 1、腕关节掌屈0°-80° :坐位 轴心:桡骨茎突 固定臂:桡骨平行 2、腕关节背伸0°-80° :坐位 轴心:桡骨茎突 固定臂:桡骨 3、腕关节尺偏0°-30° :坐位 轴心:手背第三掌骨根部 固定臂:前臂中线 4、腕关节桡偏0°-20° (四)、手部关节 1)解剖:骨的构成 8个腕骨、5个掌骨、14个指骨(拇指2个指骨)数个籽骨。 A、腕间关节:腕骨间关节(相邻腕骨间)运动很小。腕横关节(两排腕骨间)运动大。 B、腕掌关节 拇指腕掌关节外展、对指活动大,其余小,4、5屈、伸15`20` C、掌骨间关节 3个(2-5间) D、掌指关节屈、伸、侧方运动,被动旋转。 E、指间关节 屈、伸运动。 2)运动学概要 拇指:掌腕关节屈、伸、内收、外展、旋转。2--5指掌指关节屈、伸、外展、内收。 3)手的功能 3个功能轴;纵轴、前后轴、横轴 手的动作;握、捏、钩。 手的休息位与功能位;休息位 腕关节背伸曲10 ~15度,其余手指关节自然微屈 手的功能位;腕背伸20~25度,拇指掌侧外展。 4)活动范围测量; 手指ROM 1、掌指关节( MP)屈曲0°-90° :坐位 轴心:掌指关节顶部 固定臂:掌骨 2、掌指关节(MP)过伸0°-15 ° --45° :坐位 轴心:掌指关节顶部 固定臂:掌骨 3、掌指关节(MP)外展0°-15 ° --45° :坐位 轴心:掌指关节顶部 固定臂:掌骨 4、近端指间关节(PIP)屈曲0°-110° :坐位 轴心: PIP顶部 固定臂:近节指骨 5、远端指间关节(DIP)屈曲0°-90° :坐位 轴心: DIP顶部 固定臂:远节指骨 5)拇指ROM 1、拇指掌指关节(MP)屈曲0°-50° :坐位 轴心:拇指掌指关节顶部 固定臂:掌骨 2、拇指指间关节(IP)屈曲0°-90° :坐位 轴心:拇指指间关节顶部 固定臂:近节指骨 3、拇指桡侧外展0°-50° :坐位、手掌平桌面 轴心:拇指掌骨根部 固定臂:桡骨 4、拇指掌侧外展0°-50° :坐位、手背平桌面 轴心:拇指掌骨根部 固定臂:桡骨 5、拇指对指 用尺测量 三、下肢ROM 1、髋部关节 1)解剖及运动学 髋关节是球凹形关节。颈干角:110~140度,平均127度,〉140度为髋外翻,〈110度为髋内翻。前倾角20度,股骨内旋时前倾角消失,外旋时前倾角增大。 髋关节的运动轴:额状轴屈、伸。矢状轴内收、外展、垂直轴。 2)ROM测量 量前屈125度,后伸15度,内收35度,外展45度,内外旋各45度。 2、膝部关节 1)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膝关节由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髌骨构成。股胫关节、髌股关节、胫腓近端关节。膝关节屈伸运动,屈膝时轻度旋转 膝关节内半月板功能:保护、充填、制动、调节压力、滚珠作用、润滑作用、弹簧作用。 2)ROM测量 膝关节屈--伸0~130度。内旋0~30度,外旋0~40度。 3、踝及足部关节 1)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踝关节:下胫腓关节(上下、前后、旋转、侧方运动),距小腿关节(背伸、跖屈) 踝关节韧带:前、后韧带、三角韧带(内; 距胫前韧带、胫舟韧带、距胫后韧带、跟胫韧带)腓侧副韧带(外; 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 足部:共26块骨组成;跗骨7、跖骨5、趾骨14。足部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骨间关节、跖趾关节、趾骨间关节。重要关节;距下关节(距跟关节)、距舟关节、跟骰关节。前两个关节使足发生内、外翻,后两个关节称为跗横关节使足发生内收外展。 ROM测量 踝关节活动范围:跖屈45度、背伸45度,内翻40度,外翻40度,

关节活动度(ROM)的评定具体内容

ROM评定的工具与规则

ROM的测量

一、测量工具:

量角器、脊柱活动测量(皮尺)。

二、测量方法

1、舒适体位 2、暴露测量的关节

3、确定测量关节的骨性标志

4、专人测量 5、主动关节活动测量、被动关节活动测量(以划线方式定位)。

6、正确找准运动轴、固定臂、移动臂

三、测量结果的记录

内容:关节名称、左右、主动ROM、被动ROM、关节强直(纤维性、骨性)、挛缩、痉挛等

第三节 ROM的测量方法

一、脊柱

(一)颈椎ROM

1、颈前屈 0 ° -- 45°

2、颈后伸 0 ° -- 45°

体位:端坐或直立 轴心:下颌角 固定臂:肩上

3、颈侧屈 0 ° -- 45°

体位:端坐或直立 轴心:第七颈椎棘突 固定臂:双肩上

4、颈旋转 0 ° -- 45°

体位:仰卧 轴心:头顶 固定臂:平床面

(二)胸和腰椎ROM

1、脊柱前屈0°-80°

体位:直立位 轴心:L5棘突 固定臂:体侧中线

运动测量:角度、弯腰手指离地距离、弯腰时第七颈椎棘突之第一骶椎长度16CM

2、脊柱侧屈0°-40°

体位:直立位 轴心:S1 固定臂:背中线

运动测量:角度、侧屈时指尖与膝关节的距离

3、脊柱后伸0°-30°

体位:直立位 轴心:S1 固定臂:体侧中线

4、脊柱旋转0°-45°

体位:仰卧或直立位 轴心:头顶 固定臂:平床面

二、上肢ROM

(一)肩部关节

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肩部的骨骼包括肱骨、锁骨、肩胛骨、胸骨、胸壁,组成肩部六个关节:盂肱、肩锁、胸锁、喙锁、肩肱、肩胛胸壁关节。盂肱关节是全身活动范围最大的一个关节,分别可在三个面围绕三个运动轴进行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运动。

肩部的运动主要是盂肱、胸锁、肩锁、肩胛胸壁四关节配合协调共同完成。 前屈60º、外展30º、由盂肱关节完成,以后的运动由肩胛胸壁关节参与,运动比例2:1。

1、肩关节屈0°-180°

体位:坐或仰卧位 轴心:肩峰 固定臂:体侧中线

2、肩关节后伸0°-60°

轴心:肩峰 固定臂:体侧中线

3、肩关节外展0°-180°

体位:坐或俯卧位 轴心:肩峰 固定臂:后上臂中线

4、肩关节水平外展0°-40°

体位:坐位 轴心:肩峰 固定臂:肩峰至颈后

5、肩关节水平内收0°-130°

体位:坐或仰卧位 轴心:肩峰 固定臂:肩峰至颈后

6、肩关节外展内旋0°-70°

7、肩关节外展旋外0°-90°

二)肘部关节

1)解剖及运动学

肱尺关节:肘关节的主要部分,完成屈伸运动。

肱桡关节:协助近端桡尺关节的运动。

桡尺近端关节:完成前臂旋前、旋后运动。

2、肘关节伸展-屈曲0°-135°/150 °

体位:坐位 轴心:肱骨外上髁 固定臂:上臂中线

3、前臂旋后0°-80°/90 °

体位:坐位 轴心:尺骨茎突 固定臂:与地面垂直

4、前臂旋前0°-80°/90 °

体位:坐位 轴心:尺骨茎突 固定臂:与地面垂直

(三)腕ROM

解剖及运动学

腕部关节是由桡、尺骨远端及8块腕骨组成。狭义:桡腕关节。广义:桡腕、腕骨间、桡尺远端关节。桡腕关节可行掌屈、背伸、尺、桡偏四种运动;桡尺近、远端关节共同完成旋前、旋后运动;腕骨间关节协助桡腕关节的屈伸运动,掌屈以桡腕为主,背伸以腕骨间关节为主。

1、腕关节掌屈0°-80°

体位:坐位 轴心:桡骨茎突 固定臂:桡骨平行

2、腕关节背伸0°-80°

体位:坐位 轴心:桡骨茎突 固定臂:桡骨

3、腕关节尺偏0°-30°

体位:坐位 轴心:手背第三掌骨根部 固定臂:前臂中线

4、腕关节桡偏0°-20°

(四)、手部关节

1)解剖:骨的构成 8个腕骨、5个掌骨、14个指骨(拇指2个指骨)数个籽骨。

A、腕间关节:腕骨间关节(相邻腕骨间)运动很小。腕横关节(两排腕骨间)运动大。

B、腕掌关节 拇指腕掌关节外展、对指活动大,其余小,4、5屈、伸15`20`

C、掌骨间关节 3个(2-5间)

D、掌指关节屈、伸、侧方运动,被动旋转。

E、指间关节 屈、伸运动。

2)运动学概要

拇指:掌腕关节屈、伸、内收、外展、旋转。2--5指掌指关节屈、伸、外展、内收。

3)手的功能

3个功能轴;纵轴、前后轴、横轴

手的动作;握、捏、钩。

手的休息位与功能位;休息位 腕关节背伸曲10 ~15度,其余手指关节自然微屈

手的功能位;腕背伸20~25度,拇指掌侧外展。

4)活动范围测量;

手指ROM

1、掌指关节( MP)屈曲0°-90°

体位:坐位 轴心:掌指关节顶部 固定臂:掌骨

2、掌指关节(MP)过伸0°-15 ° --45°

体位:坐位 轴心:掌指关节顶部 固定臂:掌骨

3、掌指关节(MP)外展0°-15 ° --45°

体位:坐位 轴心:掌指关节顶部 固定臂:掌骨

4、近端指间关节(PIP)屈曲0°-110°

体位:坐位 轴心: PIP顶部 固定臂:近节指骨

5、远端指间关节(DIP)屈曲0°-90°

体位:坐位 轴心: DIP顶部 固定臂:远节指骨

5)拇指ROM

1、拇指掌指关节(MP)屈曲0°-50°

体位:坐位 轴心:拇指掌指关节顶部 固定臂:掌骨

2、拇指指间关节(IP)屈曲0°-90°

体位:坐位 轴心:拇指指间关节顶部 固定臂:近节指骨

3、拇指桡侧外展0°-50°

体位:坐位、手掌平桌面

轴心:拇指掌骨根部

固定臂:桡骨

4、拇指掌侧外展0°-50°

体位:坐位、手背平桌面 轴心:拇指掌骨根部 固定臂:桡骨

5、拇指对指

用尺测量

三、下肢ROM

1、髋部关节

1)解剖及运动学

髋关节是球凹形关节。颈干角:110~140度,平均127度,〉140度为髋外翻,〈110度为髋内翻。前倾角20度,股骨内旋时前倾角消失,外旋时前倾角增大。

髋关节的运动轴:额状轴屈、伸。矢状轴内收、外展、垂直轴。

2)ROM测量

量前屈125度,后伸15度,内收35度,外展45度,内外旋各45度。

2、膝部关节

1)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膝关节由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髌骨构成。股胫关节、髌股关节、胫腓近端关节。膝关节屈伸运动,屈膝时轻度旋转

膝关节内半月板功能:保护、充填、制动、调节压力、滚珠作用、润滑作用、弹簧作用。

2)ROM测量

膝关节屈--伸0~130度。内旋0~30度,外旋0~40度。

3、踝及足部关节

1)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踝关节:下胫腓关节(上下、前后、旋转、侧方运动),距小腿关节(背伸、跖屈)

踝关节韧带:前、后韧带、三角韧带(内; 距胫前韧带、胫舟韧带、距胫后韧带、跟胫韧带)腓侧副韧带(外; 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

足部:共26块骨组成;跗骨7、跖骨5、趾骨14。足部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骨间关节、跖趾关节、趾骨间关节。重要关节;距下关节(距跟关节)、距舟关节、跟骰关节。前两个关节使足发生内、外翻,后两个关节称为跗横关节使足发生内收外展。

ROM测量

踝关节活动范围:跖屈45度、背伸45度,内翻40度,外翻40度,

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种器官所组成。它们占人体体重的大部分,并构成人体的轮廓。

  运动系统顾名思义其首要的功能是运动。人的运动是很复杂的,包括简单的移位和高级活动如语言、书写等,都是以在神经系统支配下,肌肉收缩而实现的。即使一个简单的运动往往也有多数肌肉参加,一些肌肉收缩,承担完成运动预期目的角色,而另一些肌肉则予以协同配合,甚或有些处于对抗地位的肌肉此时则适度放松并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以使动作平滑、准确,起着相反相成的作用。运动系统的第二个功能是支持,包括构成人体体形、支撑体重和内部器官以及维持体姿。人体姿势的维持除了骨和骨连接的支架作用外,主要靠肌肉的紧张度来维持。骨骼肌经常处于不随意的紧张状态中,即通过神经系统反射性地维持一定的紧张度,在静止姿态,需要互相对抗的肌群各自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所取得的动态平衡。运动系统的第三个功能是保护,众所周知,人的躯干形成了几个体腔,颅腔保护和支持着脑髓和感觉器官;胸腔保护和支持着心、大血管、肺等重要脏器;腹腔和盆腔保护和支持着消化、泌尿、生殖系统的众多脏器。这些体腔由骨和骨连接构成完整的壁或大部分骨性壁;肌肉也构成某些体腔壁的一部分,如腹前、外侧壁,胸廓的肋间隙等,或围在骨性体腔壁的周围,形成颇具弹性和韧度的保护层,当受外力冲击时,肌肉反射性地收缩,起着缓冲打击和震荡的重要作用。

  人体骨有206块,借关节、韧带、软骨连结其中。骨以不同形式(不动、微动或可动)的骨连接联结在一起,构成骨骼skeleton,形成了人体体形的基础,并为肌肉提供了广阔的附着点。(见人体骨骼示意图)肌肉是运动系统的主动动力装置,在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牵拉其所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接为枢纽,产生杠杆运动。

  人体各骨连结基本上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直接连结包括颅顶各骨之间的膜性连结(缝);椎体间的软骨连结;骶椎间的骨性连结。这是三种直接连续的方式。间接连结又称关节。尽管人体的关节有多种多样,但其基本结构不外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各骨相互接触处的光滑面叫关节面。关节面为一层软骨复盖称关节软骨。关节囊由结缔组织组成,它附着于关节面周围的央面上。关节腔就是关节软骨和关节囊间所密闭的窄隙。

  躯干骨包括脊柱骨26块,肋骨24块,胸骨1块。这些骨互相连接构成脊柱和胸廓。脊柱由二十四块椎骨(其中颈椎七快,胸椎十二块,腰椎五块)一块骶骨和一块尾骨相迭而成。胸廓由胸椎、肋骨、肋软骨和胸骨组成。肋骨共十对,左右对称,肋骨前端借肋软骨与胸骨连结构成胸肋关节,后端与胸椎连结构成肋椎关节,第八至第十肋的前端不接胸骨,各与上位的肋软骨连结形成肋弓。第十一、十二肋骨的前端不与上位肋软骨相连,称为浮肋。胸骨居胸前正中部。

  颅骨包括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听骨6块。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①上肢骨包括锁骨,肩胛骨,上臂的肱骨,前臂的尺骨及桡骨和手的八块腕骨,五个掌骨和十四节指骨。

  腕骨可分为两排:近侧排由拇指侧向小指侧,有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豆骨;远侧排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掌骨由拇指向小指依次称第一、二、三、四、五掌骨。

  指骨除拇指为两节,其余各指为三节,共计十四节。指骨由肢体近端到远端,分别称第一(近),第二(中)和第三(远)指节。

  肩关节由关节囊包围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而成。因肱骨头的关节面大,呈半球形,肩胛骨关节盂小而且浅,加上关节囊松而薄,所以,肩关节活动灵活,是全身易脱位的关节之一。

  肘关节是一个复关节,由三个关节共居同一关节囊而成。肱尺关节是肘关节的主关节,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可展伸140。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和桡骨的关节凹构成。只能作屈伸和回旋运动。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环状关节面与尺骨上端的桡切迹构成。伸肱时,前臂与上臂不在一条直线上,前臂与上臂之间形成一开向外侧的角度,这个角叫提携角(男性约为165,女性约为135。桡腕关节由桡骨的腕关节面与舟、月和三角骨构成,可做屈伸、内收、外展和环转运动。桡腕关节与腕间关节共同活动的范围是:屈最大,约90,伸45,内收40,外展20,环转度极小。

  腕掌关节由下排腕骨与掌骨构成。除拇指腕掌、小指拇掌关节能作屈伸、收展、对掌及环转(仅拇指腕掌关节有)等运动外,余三个腕掌关节基本不动。

  ②下肢骨包括髋骨、大腿的股骨、小腿的胫骨及腓骨以及足骨。

  足骨分为跗、跖、趾骨。跗骨:7块,分别叫做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和楔骨。跗骨位于足的后半部,内侧是距骨,它与胫腓骨构成踝关节;距骨下方是跟骨,形成足跟;距骨前内是足舟骨;跟骨前外是骰骨;骰骨内侧依次排有外侧、中间和内侧楔骨。三块楔骨与第一、二、三跖骨形成第一、二、三跗跖关节。骰骨与第四、五跖骨形成第四、五跗跖关节。跖骨:5块,与趾骨一起构成足的前半部。近端与跗骨相关节,远端与趾骨相关节。趾骨:14块,趾2节,余均3节。第一跖趾关节附近常见有一对籽骨。

按关节面的形状可分为

1、球窝关节

关节头呈球状,另一骨的关节面呈窝状,包裹着关节头的一部分。因此关节头与关节窝只是松弛地连接,能作屈、伸、内收、外展、环转和旋转运动,是活动性最大的一种关节结构。典型:髋关节。绕额状轴做屈伸运动,绕矢状轴做外展和内收,绕垂直轴做旋转。

2、平面关节

此关节活动的发生继发与其他活动。例如,当你屈曲和伸展肘关节时,没有引起其他的关节运动。然而,腕骨运动不能仅靠一个活动运行。腕骨运动,需要腕关节在屈曲和伸展或外展和内收的前提下进行。

3、椭圆关节

由两个分别是凸和凹的椭圆型关节面组成,可作前后和左右的运动。典型举例:手腕。手腕以额状轴为中心产生屈伸运动,以矢状轴为中心做尺、桡偏。

4、鞍状关节

两个关节面均呈马鞍型,彼此成十字形交叉接合,每一骨的关节面既是关节头,又是关节窝,可作屈、伸、内收、外展和环转动作,比椭圆型关节的活动能力大。

典型:大拇指关节。虽然大拇指能做屈、伸、内收、外展和旋转动作,但是与腕骨运动相似,旋转运动需继发于其他关节活动出现。如果在不屈曲和外展的前提下,你试着转动你的拇指,你发现无法做到。

当拇指内收的时候,请注意下拇指所指的方向;当外展和屈曲拇指时,所指方向大约改变了90度。这种旋转动作并不是主动的,而是关节的形状造成的。尽管大拇指关节不是一个真正的双轴关节因为旋转受限,但是因为主动运动还是绕两个轴发生,因此还是归位此类。

5、滑车(屈戌)关节

一骨凸起的部分嵌在另一骨凹陷的部分,只能作单一平面的屈、伸运动,仿如门铰的操作一样。肘关节中的肱尺关节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6、车轴关节

桡尺关节,展示了另一种类型的单轴运动—车轴关节。当前臂旋前旋后时,尺骨不动,桡骨头绕于尺骨产生活动。车轴运动其实就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做运动。

参考资料:

——关节分类 

——关节运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141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3
下一篇2023-09-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