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施工缝,为什么要留施工缝,施工缝的留设位置要求?

什么叫施工缝,为什么要留施工缝,施工缝的留设位置要求?,第1张

定义: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原则: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应留水平缝,

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

1)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

2)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

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

留置在梁托下部。

(

3)

对于单向板,

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

4)

有主次梁的楼板,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

5)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

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

6)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

7)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

8)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

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施工缝易留设在受力最小的地方。

施工缝使混凝土整体性减弱,但是施工中又不可能避免,因此将其留置在构件受力小的地方,以期不降低结构整体承载力。

柱子主要功能是竖向抗压、水平向抗扭等,

柱子一般是竖直的,各部位承受的压力几乎是一样的,

柱子上下两端作为支点,据支点最远的柱子中间受扭力的话,因此处力臂最大,力矩也最大。而支座处力矩最小,力的破坏最小,因此将柱施工缝留设在以上位置。

正确留置施工缝技巧方法

 目前,因工程的需要设置了很多施工缝,但施工中易因施工缝设置不当引发质量问题。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正确留置施工缝技巧方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影响质量因素

 工程设计图纸及施工过程

 施工缝留置留在可能产生的应力集中的区域;构造钢筋过多或过少或偏离受剪力区。

 混凝土材料

 后浇混凝土砂石含泥量过大;骨料颗粒级配不均,水泥品种和用量不合理;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及外加剂选用不当或没按要求添加,加大混凝土的收缩;施工时振捣方法不正确;高空浇筑混凝土,风速过大,烈日爆晒,混凝土收缩值加大,相应对施工缝造成裂缝现象。

 现场施工

 施工时振捣方法不正确;施工缝处松散混凝土及石子剔除不到位,灰尘清理不净,以及重新浇筑第二次混凝土前未在施工缝处浇水湿润;天气炎热时,未采取防护措施导致混凝土失水过快过多;浇筑混凝土前对掉入缝内的杂物及垃圾没有及时检查和清理导致新旧混凝土间形成夹层;下料方法不当,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底部或一处;施工缝中没有放置或未正确放置膨胀止水带或止水钢板;没有采用微膨胀混凝土,致使接槎部位不能紧密连接。

 施工现场养护及环境

 新浇筑的`混凝土应及时采取养护、遮盖、挡风等防护措施,防止混凝土失水过快,现场模板不易拆除过早。

 因使用原因使施工缝产生的裂缝

 构筑物不均匀沉降;使用荷载超过设计规定;采用野蛮装修,随意拆除承重墙体或剔凿墙、梁、柱等;周围环境影响,如酸、碱、盐等对构筑物的侵蚀,引起施工缝的加速老化及裂缝。

 施工注意事项

 在已硬化的预制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及软弱预制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已浇筑的预制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Pa。

 预制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以保证新旧预制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预制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高度大于2m的墙体,宜用串筒或振动溜管下料。

 对不渗漏水的施工缝出现缺陷后,可沿缝剔成V形槽,遇有松散部位,须将松散石子剔除,刷洗干净后,用高强度等级水泥素浆打底,抹1∶2水泥砂浆找平压实。

 出现问题较多的部位一般还是地下部分,而且由于其通常情况下都有防水的要求,应根据施工缝渗漏水情况和水压大小,采用促凝胶浆或氰凝(丙凝)灌浆堵漏。

;

1不可以

2不对

建筑工程施工缝的留置位置。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待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方可进行。

施工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墙应留水平缝;梁、板应留垂直缝。

施工缝留置的原则  

1柱子的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 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 留置在梁托下部。

3对于单向板, 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4有主次梁的楼板,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5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 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7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8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 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应留水平缝, 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 1)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 2)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 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 留置在梁托下部。

( 3) 对于单向板, 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 4) 有主次梁的楼板,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 5)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 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 6)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 7)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 8)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 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施工缝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先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柱应留水平缝, 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 1)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 2)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 3) 对于长宽比大于二比一的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同时施工缝应垂直留置,不能做成斜槎。 ( 4)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 5)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 6)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注。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

(施工中存在争执原因是旧规范规定了楼梯施工缝必须留置在中间1/3区段,

传统施工留置在向上、下3步处,留置在梯段中间时,理论上是剪力较小,

但施工时施工缝质量不好控制,二次支模时容易产生已浇筑部位形成短时“悬挑”,

反而不利于构件的质量控制。

) ( 7)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 mm的竖壁上。 ( 8)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谈到建筑施工缝留置问题,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人员如何进行建筑施工缝留置,基本规定情况怎么样?以下是中达咨询整理建筑术语施工缝留置规范基本介绍:

首先我们先了解建筑施工缝基本定义:

施工缝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

施工缝留置原则: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1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3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4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5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处。

7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mm的竖壁上。

8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220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4
下一篇2023-09-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