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七七)伤科方和戒烟方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七七)伤科方和戒烟方,第1张

大黄,黄连这两味药,如果是打成粉用,由于是祛热的,在粉里面加一点白术祛湿,再加一点没药和乳香来收敛伤口,再加一点三七来排脓,活血化瘀,伤科的外敷一点就可以收口。

中药的处方好处就是即可以内服,又可以外敷。这就是大黄和黄连,非常好用的两味药。

抽烟的人,舌头伸出来都是黄的,每天早上起来燥热,嘴巴也是干的,痰咳出来都是黄的那种焦痰,那么,我们如何把这个烟戒掉,如何把这个痰去掉。

经方里面有一味药皂荚,在过去没有肥皂,就是用皂荚打碎,来洗衣服,所以,皂荚能祛油渍。这个红枣跟十枣汤是一样的,就是把胃液阻隔开来,否则的话,皂荚是碱性的,病人一吃下去,胃就很难过。用了皂荚就一定要用红枣,也就是说,用了碱性的药,就一定要用红枣。就象十枣汤一样,用了甘遂,芫花,大戟,就必须要用红枣。

抽烟的人痰很多,我们就会用到天南星,如果他不口渴,就用半夏,口渴的话就不用半夏。凡是戒烟成功的人都会胖,戒烟后的人胃口大开,所以,就可以加入石膏,如果胃口太大,石膏加重,因为石膏是去胃热,石膏是寒凉的药,一下去胃的蠕动就减慢,胃口就下来了。再加一味知母,把肺里的湿祛掉,再配合一些祛痰的药,就能够把烟戒掉。

老烟鬼,戒烟睡不着觉,加一些柴胡下去,加一点黄芩,加一点疏肝的药,如郁金。当肝脏功能恢复起来的时候,能够银毒,抽烟的欲望就没有了。如果没有开清肝的药,只是上面的药,会把肺里面的烟油,烟痰清理掉,可是清完以后,他还是想抽烟。加了疏肝的药就不想抽烟了。

如果按照这个方法,不但很容易戒掉烟瘾,而且人还会瘦掉。

大黄这味药,如果是用泡水来喝,是不会清肠的,不会清大便的。胃热往上冲的就用大黄来泡水渴。

戒烟涤痰方:

皂荚三钱、 红枣适量、 痰多加天南星三钱、口不渴者加半夏、戒烟后胃口太盛加石膏一两以上、去肺中之湿气加知母五钱,如果戒烟以后失眠、烦躁,加柴胡三钱,疏散肝郁以后,抽烟的欲望就少了。 黄芩三钱、郁金五钱

一〇〇、“伤寒”,阳脉濇,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健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

阳脉 是寸的部位,是表, 濇 代表阳气不够,虚了; 阴脉 是尺的部位,是里,指少腹部, 弦 代表有寒水在里面,即里寒,会肚子痛,先给小建中汤,不好的话,再给小柴胡汤。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劈,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

如果芍药三的话,就是桂枝汤了。小建中汤中芍药是桂枝的两倍,同时加饴糖也就是麦芽糖,故 小建中汤来自于桂枝汤 。《伤寒》到《金匮》的经方中,只有两个地方用了补药,第一个补药就是小建中汤,以桂枝汤为基础。

最多见的小建中汤证是小孩子在身上:肚子痛,不吃饭,鼻子的山根是青色的。重用芍药去腹痛,桂枝降逆,麦芽糖味甜,健脾胃。小建中汤一下去,谷物类食物的胃口大开。

少阳证的主脉就是弦脉,摸的时候感觉很细,像吉他弦,按下去的时候跳得很强。 小建中汤的主证是虚寒的腹痛 。

总之,小建中汤的治证有:小孩子不吃饭、肚子痛、想胖的人。想瘦的人喝桂枝汤即可。

这个条辨换个角度讲, 当看到病人有伤寒中风的表证但又平素里虚时,先开小建中汤, 等吃好了变成纯表证时,再对证开桂枝汤或葛根汤或麻黄汤,也就是说,要 里实才可发表 。

用量及煎煮法:

桂枝3钱,白芍6钱,炙甘草2钱,生姜2片,红枣12枚。七碗煮三碗,去滓,加一勺饴糖融化,温服一碗,日三服。

一一二、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甘故也。

炙甘草已经够甜了,再加饴糖更甜,平常喜呕的人、抽烟的人、喝酒的人,肠胃太虚寒,小建中汤喝下去不收的,立马吐。

一一三、“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只要有小柴胡汤证中的一证,就可以开了。比如:头痛、恶寒、恶心,不管前面的麻黄汤证,有恶心就用小柴胡汤。这些都是张仲景根据经验定的法则,只要在少阳证时阻止住邪,内脏就不会生病。

一一四: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汤”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如果是小柴胡汤证,却误下了,或刚好吃坏肚子,只要证还在: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恶心,再给小柴胡汤即可,因为里面有人参,人参贵,可用党参代替。

柴胡汤为施转少阳之枢,使淋巴水道油膜等通畅,内外之交通无梗,运用甚广,功效亦倍于它方。

一一五、“伤寒”,二三日,心中悸动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本来 心中悸而烦 ,用 茯苓甘草汤 就可以了。这里用小建中汤是因为病人本身里虚:脸色清淡暗黄、小孩子不吃东西、人很瘦。

得了伤寒,有表证又里虚的人,直接开小建中汤。

385、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裩散主之。

烧裩散方

右取妇人中裩近隐处,剪烧灰,以水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则愈。妇人病,取男子裩当烧灰。

刘渡舟

这个烧裈散对中医来说,像是个不光彩的事,但是历代医家都有记载,所以要确认这个病有没有,还是要看看烧裈散有没有效果。我去山西太原中医研究所拜访李汉卿所长,他认为应该讲这个病,临床上确实有这个病,烧裈散也管用。

阴阳易一个表现为正虚,一个是伤寒余热在阴分,通过交换给了对方。阴阳易重点症状就是头重不欲举,小腹拘急,小肚子向里拘急,牵引前阴痛;同时人没有劲,少气。

胡希恕

体重,就是身上停湿了,伤了肾气;少腹里急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停水小腹满,一种是有淤血小腹也满;阴中拘挛,是虚伤了肾气。这里说用烧裈散,近乎怪诞,我看这个不合理。

刘志杰

伤寒论第88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原文解释:平素常常出汗的人,再用发汗方法,就会发生心神恍惚、慌乱不宁,小便以后尿道疼痛等变症,可治以禹余粮丸。

本来汗多,津液不足,再发汗,津液大亏,上不养心,下不养溺道。小便也不会多,排尿后尿道疼,类似淋病。

什么叫汗家,就是平常没事就流汗很多的人,这个时候,再去重发汗,水分会伤失更多,会出现恍惚,神志没有办法集中。小便已,阴疼,不是说膀胱有问题,而是因为津液太少,太干了。津液太干了,小便的地方就会痛。

禹余粮丸这个方剂本来是没有的,倪海厦老师从别地地方把它找回来了。禹余粮和赤石脂都是涩剂,涩剂是止利用的。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即使不用禹余粮丸,我们从条文中汗家重发汗,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就知道是津液伤到了,这个时候,我们用人参,用甘草,用生姜,红枣下去,就可以把津液补回来了。不一定要用禹余粮丸。

当你知道伤寒论经方的精神以后,随时可以处方出来。

禹余粮丸:禹余粮四两,人参三两,附子二枚,五味子三合,茯苓三两,干姜三两。右六味,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这条就是遇到很容易出汗的人时,又必须使用发汗药时,可以仿照桂枝汤法,在服完汤药后,喝点稀饭以助发汗就可以,不需要使用大剂的发汗药。以免伤到正常人的津液。

伤寒论第89条辨: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蚘。

原文解释:素有内寒的病人,不能用发汗法。若反发其汗,就会使胃中虚寒更甚,出现吐蛔的症状。

病人本身有寒证,再用发汗的药一下去,胃中冷,不动。我们胃的下方永远有一点食物在里面,这个食物足够七天养命,七天不吃东西,只喝水,不会死,就是因为胃的下方保存了那么一点食物。上帝造人很奇妙,让你在七天的时候里找食物吃。

如果病人有里寒,再给他发汗,一发汗,胃里的那点食物不动了,我们用的汗剂是解表用的,病人有里寒,有里寒不能用汗剂,用去里寒的药,结果误用了发汗的药。我们一开始介绍伤寒论的时候,说到脉浮,也就是浮脉,就知道病在表,我们要问病人,有没有汗,有汗的话用桂枝汤,没有汗,身痛用麻黄汤,喉咙痛,用葛根汤。

这个人没有问他,本来是里寒,一开就开发汗的药,其实是里寒,里寒的人可以看出来,身体很瘦的都是里寒。所以,反过来,一个胖子,你要帮他减肥,你开寒凉的药,他就受掉了。形胖的人都是有湿热的。

这个人是里寒,你开发表的药,寒掉以后,胃中冷,胃里的水是冷水,冷水泡在胃里保存的那点食物里面,那点食物就坏掉了。食物坏掉才会生虫,虫就是这么来的。

而是人身上有虫的时候,有虫的人大多胃中寒。胃里面寒冷的人,虫才会生。这虫的体温跟人的体温一起动,如果体温很冷的是时候,虫、虫卵就开始发了。如果体温很热的时候,它还不会发,如果病人是肠胃虚寒、素体虚寒的人、肠胃比较冷的人,开桂枝汤的时候,生姜要改成干姜。结果没换,一发掉了以后,胃的津液就更少了,里寒会更盛。

这时候胃里面冷掉了,一段时间后虫就出来了。所以,张仲景在桂枝汤里面要用甘草,因为甘草可以解百毒,把肠胃里面不好的东西清掉。因为感冒一段时间后,肠胃里面的东西会坏死掉,变成虫跑出来了。

病人有胃寒的时候,用干姜,白术。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病人及带菌者都是传染源,病源随粪、尿、呕吐物等排出体外,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或食物,引起疾病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为多。

一伤寒的诊断:

1流行病学:当地伤寒流行,患者无伤寒病史与伤寒菌苗接触史,有与伤寒患者密切接触史。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大多为3-4×109/L左右,并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嗜酸性粒细胞消失为特征。嗜酸性粒细胞随病情好转而逐渐上升。高热时可有轻度蛋白尿;10-20%有黑便或肉眼血便;大便潜血阳性者更多。

△血培养:是本病确诊的依据。第7-10病日血培养阳性率可达90%,第3周降为30-40%,第4周常为阴性。故应在体温上升阶段,抗生素应用前作血培养,要提高阳性率。采血量不应少于5毫升。

△骨髓培养:阳性率较血培养高。对已使用抗生素治疗,血培养阴性者尤为适宜。

△粪便培养:在本病任何阶段,均可从粪便中分离到病原菌。第1周时阳性率10-15%,第3-4周时可达80%左右。3%患者粪便排菌可超过1年。

△尿培养:第3-4周培养阳性率较高,约25%。

△免疫学检查:肥达氏反应用于本病诊断已近90年。病后1周出现O、H凝集素,第3-4周时可达90%,其效价随病程而递增,第4-6周达到高峰。约10%患者肥达氏反应始终阴性。应用标准抗原检测,未经免疫者O凝集素≥1:80,H凝集素≥1:160时有诊断价值。病程中应逐周复查,效价依次递增或恢复期效价上升4倍以上才有意义。O凝集素增高提示为沙门氏菌属感染,而H凝集素则可鉴定沙门氏菌组别。预防接种后,H凝集效价明显上升,可持续数年之久,在其他疾病时可出现“回忆反应”。肥达反应的特异性不强,故评价时需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近年来有用对流免疫电泳法检测抗体,较肥达氏反应特异、敏感和快速。

二伤寒与其他几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1粟粒性结核:长期发热,呈消耗病容,中毒症状显著,与本病表现相似。但该病盗汗及呼吸道症状较突出,脉搏增快,胸片可见大小一致对称均匀分布的结节性病变。抗痨治疗有效。

2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可有发热,全身中毒表现,白细胞总数不高,甚至相对缓脉等酷似伤寒的表现。但该病往往先有胆道、泌尿道或用腹腔内感染等原发病灶。病程中易出现休克、DIC等。白细胞总数虽不高,但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血培养可检出致病菌。

3病毒感染:热程可长达10-14天以上,白细胞总数不高;一般肝脾不大。肥达反应和细菌培养阴性。病程有自限性。

4何杰金病:热型多样,多汗,有肝脾肿大及淋巴结肿大。但无明显毒血症状,白细胞不高。确认需有淋巴结病理检查为依据。

5布氏杆菌病:长期发热,肝脾肿大,粒细胞正常或低下。有与牧畜(牛、羊、猪)接触或饮用未消毒的乳制品史,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发热(波浪型),常有转移性关节疼痛或肌痛,出汗较多。血或骨髓培养可分离出布氏杆菌,Wright凝集反应可呈阳性。

6恶性网状组织病:本病也可见持续发热、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等,但病情进展快而凶险,出血与贫血显著。同时骨髓中可见异常增大的网状细胞,胞浆丰富,核染色质细而成网状,多有核仁并有淋巴样、单核样及多核巨细胞等异常类型的恶网细胞。

7斑疹伤寒:也有发热、皮疹、脾肝肿大。但本病发病急骤,体温上升迅速。脉搏也增速,皮疹增多,脱落后有色素沉着。白细胞在正常范围或稍增,中性粒细胞常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外斐氏反应阳性。应用特效抗生素(氯霉素、四环素等)后24-48小时体温即可退至正常。

8流行性出血热:发热短程自退,热渗(肿)并存。皮疹多呈出血性,肾脏损害早而严重,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见异型淋巴细胞与血小板减少。临床呈五期经过。

三现代医学治疗:

1一般护理:

发热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退热后可根据具体情况,由轻度活动到逐步恢复正常生活。随时观察体温、脉搏和血压变化,注意身体各部位的卫生,防止褥疮与肺部感染。饮食应给高热量、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发热期间,宜用流质或细软无渣饮食,少量多餐。恢复期病人饮食亢进忌吃质坚渣多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诱发肠出血或肠穿孔的发生。

2药物治疗:

△氯霉素:每日2-3次,每次05克,口服。当体温降达正常后1-2日可减为半量,疗程14-21日。间歇疗法可减少复发率,初用量与上同,当体温降达正常后再用3日,停药5-7日,再用半量约1周,总疗程同上。用药期间应定期(1周)查白细胞计数。

△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每次2片,口服,疗程为2周左右。对磺胺过敏、肝肾功能减退与孕妇患者慎用,后者服本品期间停止哺乳。

△氨苄青霉素:限用于白细胞显著降低(3×109/L以下)或对以上两药治疗无效的伤寒患者。由于本品在淋巴液内浓度很高,且以活性形式自胆道排出,具有肝-肠循环作用,因此对胆囊感染、孕妇和带菌者尤为适宜。分3-4次肌注或静脉滴注,疗程为2-3周。

△呋喃唑酮:复发率较低,对造血系统无明显影响。每日600-800毫克,分4次口服,待体温降至正常后,减半量服用5-7日即可停药。但它退热慢、对胃有 并可能导致末稍神经炎。

△甲砜霉素:为本病次选药物,结构和氯霉素相似,在体外的抗菌效能较氯霉素略弱,对骨髓的毒性不着,常用15-2克/日,分3-4次口服。疗程与氯霉素相同。

四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湿阻卫气型:

症状:恶寒发热,头痛身重,午后热重,胸闷脘痞,面色黄滞,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芳香辛散、宣化表里湿邪。

方药:藿朴夏苓汤加减。藿香10克,半夏9克,赤茯苓12克,杏仁10克,生薏仁30克,蔻仁10克,猪苓12克,泽泻10克,淡豆豉12克,厚朴12克。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2湿重于热型:

症状:身热起伏,午后热增,头重身重,困乏纳呆,胸闷脘痞,腹胀便溏,渴不思饮,苔白腻或白腻兼黄,脉濡。

治法:宣气化湿、佐以淡渗。

方药:三仁汤加减。

杏仁12克,蔻仁12克,薏仁15克,半夏10克,厚朴12克,通草10克,滑石20克,竹叶10克。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3湿热并重型:

症状:发热渐高,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饮,心烦脘痞,恶心呕吐,小便短赤,大便溏而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化湿清热。

方药:连朴饮加减。黄连10克,厚朴、菖蒲各12克,半夏10克,山栀10克,淡豆豉10克,芦根20克。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4热重于湿型:

症状:身热壮盛,口渴引饮,面赤大汗,气粗,脘痞身重,苔黄微腻,脉象洪大。

治法:清热化湿。

方药:白虎汤加减。知母12克,生石膏2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厚朴12克,甘草10克。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5热入营血型:

症状:身热夜甚,心烦,时有谵语或神昏不语,斑疹隐隐,便血,舌绛少苔。

治法:清营泻热,凉血散血。

方药:清营汤加减。水牛角30克,生地黄20克,赤芍15克,黄连10克,山栀子10克,地榆15克,丹皮12克。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6气虚血脱型:

症状:腹部不适,大便出血,量多,身热骤降,颜面苍白,汗出肢冷,脉象细数。

治法:补气固脱止血。

方药:先服独参汤,后用黄土汤加减。灶心土30克,生地黄20克,白术12克,制附子10克,阿胶12克,黄芩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7气阴两伤,余热未清型:

症状:面色苍白,形体消瘦,神疲懒言,或低热不退,脉细弱,舌质嫩红,苔黄而干或光剥无苔。

治法:益气生津,清解余热。

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竹叶10克,生石膏、太子参各15克,麦冬12克,石斛12克,淮山药20克,薏苡仁15克,白扁豆20克。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五对伤寒的预防:

△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及带菌者。患者停用抗生素后1周,每周作尿便培养,连续两次阴性者,方可解除隔离。

△切断传播途径,尤其要注意保护水源,注意饮食消毒,做好粪便、污水、垃圾的管理和处理。

△提高人群免疫力,在本病流行区可进行预防接种。国内常用伤寒、副伤寒甲、乙的三联混合菌苗。成人每周1次,连续3次,分别以05毫升、10毫升、10毫升菌苗作皮下注射。为维持足够的免疫水平,每年应加强注射1次,接种后2-3周,O凝集素效价即上升,维持数月,而H凝集素效价持续较久。预防接种可大大降低发病率。

提醒您:伤寒的诊断及治疗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伤寒typhoid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持续菌血症,网状内皮系统受累,远端回肠微小脓肿及溃疡形成为基本病理特征。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持续高热、腹痛、便秘或腹泻、肝脾肿大、白细胞低下。部分病人有玫瑰疹及缓脉。伤寒病人及带菌者都是传染源,病源随粪、尿、呕吐物等排出体外,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或食物,引起疾病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为多。病后常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本病属中医温病学中“湿温”的范畴。

病原体:

伤寒杆菌属于肠道杆菌沙门氏菌属,不形成芽胞,无荚膜,有鞭毛,革兰区染色阴性。在普通培养基上即能生长,加入胆汁后生长更好。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较强,能耐低温,对热抵抗力不强,60℃、15分钟即可杀死。对一般化学药品敏感,5%石炭酸5分钟可杀灭。伤寒杆菌具有复杂的抗原构造,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这三种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应用已知的O抗原和各型H抗原,测定患者血清中的相应抗体。

现代医学病理:

伤寒杆菌随污染食物进入消化道后,在小肠繁殖增生。细菌穿透肠粘膜上皮细胞到达肠壁固有层,迅速为区域淋巴组织的巨噬细胞吞噬并在胞浆内继续繁殖。部分病菌可逸出局部淋巴组织,通过淋巴液进入血循环,此为原发菌血症(一般在摄入病菌后24-72小时即可发生)。由于迅速被肝、脾、骨髓、淋巴结等的网状内皮细胞清除,故为时短暂,多无任何症状,属潜伏期。

伤寒杆菌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后继续增殖,并随淋巴、单核细胞散布至全身。病菌再次进入血液,此时相当于病程第1周。患者处于持续菌血症状态,血培养阳性率可达80%。细菌在胆囊内大量增殖,不断随胆汁排至肠道。病菌长期在胆囊存在,可使病人成为慢性带菌者,且常伴有慢性胆囊炎,为伤寒的重要传染源。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部分则经肠粘膜再次侵入肠壁组织发生坏死和溃疡。

伤寒的特征病理变化为大单核细胞的浸润和高度增生,形成伤寒结节。从结节中央血管开始逐渐阻塞,导致该处坏死和溃疡形成。病变处血管损伤可引起肠道出血。肠道病变一般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偶可穿透肌层和浆膜层而导致穿孔,常见于病程第3周。肝脾肿大,肝脏有灶性坏死使肝细胞混浊肿胀,有伤寒结节。脾脏有网状内皮细胞增生。严重者心肾有中毒变性。

中医病机分析:

湿温病邪由口鼻而入,主要蕴结脾胃而造成病损。本病初起以湿邪阻遏卫气为主要病理变化。湿热抑郁肌表则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身热不扬等卫分证;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湿邪停聚、阻遏气机,则见胸闷脘痞,舌苔厚腻等气分证。初起阶段,虽湿中蕴热,但多见湿重于热证。素体中阳偏旺者,则邪从热化而病变偏于阳明胃,素体中阳偏虚者,则邪从寒化而病变偏于太阴脾。病在太阴则湿重热轻,病在阳明,则湿轻热重。湿热化燥化火,即可深逼营血,血络受伤则出现斑疹及出血,肠络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而阳气外亡。热盛日久则耗损阴液而出现邪去正衰余邪未净之证。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7-15天。未经治疗的典型伤寒自然病程约为4周,要分4期:

初期:多数病人起病隐匿、缓慢、有头痛、肌肉酸痛、厌食恶心。初起体温呈驰张型,以后梯形上升。每天递增上升。每天递增1℃左右;脉搏与体温平行。腹部钝痛不适,常有腹胀、便秘。少数有轻、中度腹泻及鼻衄。至第1周末,肝脾可扪及。

极期:病后57天,高热持续于39-40℃,达2-3周。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型。病人极度虚弱,神情淡漠,反应迟钝。可出现谵妄、昏睡、腹泻次数多、大便可带血、腹胀、腹痛或压痛,以右下腹最显著。30-40%患者有相对缓脉。1/3-3/4患者有脾肿大,而肝脾大更多见。部分病人有玫瑰疹,散在分布于前胸和上腹部,大小2-5mm,色泽暗红,压之褪色,略高于皮面,数目常不到20个,2-4天后消退,但可再发。肝功能转氨酶常升高。可有轻度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虚性脑膜炎等。

缓解期:病程第3周末体温才渐下降,病情开始改善。

恢复期:第4周后体温渐恢复正常,症状和体征也随之消失,但全身状况的恢复约需1个月左右。

复发与再燃:复发是指本病的临床表现于消失1-2周后又重出现,已转阴的血培养又呈阳性。这常与机体抵抗力下降,潜伏在胆囊、骨髓、肠系膜淋巴结坏死中心,或巨噬细胞内的病原菌大量繁殖,再次侵入血循环有关。再燃是指发病2-3周时,体温逐渐下降而尚未正常时重又升高,持续5-7天后方正常。此间血培养常阳性,其发生机理与复发大致相同。

并发症:

1 肠出血:病程中肉眼血便占10-20%,但严重肠出血仅约2%,多见于病程第2-3周,也可见于恢复期。患者常于全身情况好转过程中,血压或体温突然下降,脉搏增快,并出现血便。近年来肠出血发病率已明显下降。

2

肠穿孔:抗生素应用后肠穿孔发病率已降至1-2%,好发于回肠末端,多见于第2-3周。常先有腹胀、腹泻、肠出血等。肠穿孔发生时患者突然感腹痛、腹肌强直等腹膜炎体征。肝浊音界可消失。腹部平片可见游离气体。

3

中毒性心肌炎:多发生于极期,表现为心率加快、第一心音低钝、奔马律、血压降低等。心电图P-R间期延长、T波改变及ST段偏移等心肌损害改变。

4

中毒性脑病:昏迷或半昏迷,意识模糊,谵妄,有的表现为肌紧张或震颤麻痹,与内毒素干扰基底节的神经传导有关。多见于病程第1-2周;也可见于恢复期或病后两个月。

5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一般见于病程第1-3周。患者贫血、轻度黄疸、有酱油色血红蛋白尿。严重者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目前认为其发生与机体异常的免疫状态有关。也有认为由于内毒素或免疫复合物造成肾小球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管内凝血及急性尿毒症。

6 中毒性肝炎:25-50%患者肝脏受累。除细菌、内毒素外,尚与免疫复合物及补体作用有关。伤寒患者同时具有肝炎临床表现,且肝大或肝功能异常随伤寒病情好转,于2周内恢复正常者,为本病并发症的特点。

诊断:

1

流行病学:当地伤寒流行,患者无伤寒病史与伤寒菌苗接触史,有与伤寒患者密切接触史。

2 临床表现

3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大多为3-4×109/L左右,并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嗜酸性粒细胞消失为特征。嗜酸性粒细胞随病情好转而逐渐上升。高热时可有轻度蛋白尿;10-20%有黑便或肉眼血便;大便潜血阳性者更多。

血培养:是本病确诊的依据。第7-10病日血培养阳性率可达90%,第3周降为30-40%,第4周常为阴性。故应在体温上升阶段,抗生素应用前作血培养,要提高阳性率。采血量不应少于5毫升。

骨髓培养:阳性率较血培养高。对已使用抗生素治疗,血培养阴性者尤为适宜。

粪便培养:在本病任何阶段,均可从粪便中分离到病原菌。第1周时阳性率10-15%,第3-4周时可达80%左右。3%患者粪便排菌可超过1年。

尿培养:第3-4周培养阳性率较高,约25%。

免疫学检查:肥达氏反应用于本病诊断已近90年。病后1周出现O、H凝集素,第3-4周时可达90%,其效价随病程而递增,第4-6周达到高峰。约10%患者肥达氏反应始终阴性。应用标准抗原检测,未经免疫者O凝集素≥1:80,H凝集素≥1:160时有诊断价值。病程中应逐周复查,效价依次递增或恢复期效价上升4倍以上才有意义。O凝集素增高提示为沙门氏菌属感染,而H凝集素则可鉴定沙门氏菌组别。预防接种后,H凝集效价明显上升,可持续数年之久,在其他疾病时可出现“回忆反应”。肥达反应的特异性不强,故评价时需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近年来有用对流免疫电泳法检测抗体,较肥达氏反应特异、敏感和快速。

鉴别诊断:

1粟粒性结核:长期发热,呈消耗病容,中毒症状显著,与本病表现相似。但该病盗汗及呼吸道症状较突出,脉搏增快,胸片可见大小一致对称均匀分布的结节性病变。抗痨治疗有效。

2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可有发热,全身中毒表现,白细胞总数不高,甚至相对缓脉等酷似伤寒的表现。但该病往往先有胆道、泌尿道或用腹腔内感染等原发病灶。病程中易出现休克、DIC等。白细胞总数虽不高,但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血培养可检出致病菌。

3病毒感染:热程可长达10-14天以上,白细胞总数不高;一般肝脾不大。肥达反应和细菌培养阴性。病程有自限性。

4何杰金病:热型多样,多汗,有肝脾肿大及淋巴结肿大。但无明显毒血症状,白细胞不高。确认需有淋巴结病理检查为依据。

5布氏杆菌病:长期发热,肝脾肿大,粒细胞正常或低下。有与牧畜(牛、羊、猪)接触或饮用未消毒的乳制品史,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发热(波浪型),常有转移性关节疼痛或肌痛,出汗较多。血或骨髓培养可分离出布氏杆菌,Wright凝集反应可呈阳性。

6恶性网状组织病:本病也可见持续发热、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等,但病情进展快而凶险,出血与贫血显著。同时骨髓中可见异常增大的网状细胞,胞浆丰富,核染色质细而成网状,多有核仁并有淋巴样、单核样及多核巨细胞等异常类型的恶网细胞。

7斑疹伤寒:也有发热、皮疹、脾肝肿大。但本病发病急骤,体温上升迅速。脉搏也增速,皮疹增多,脱落后有色素沉着。白细胞在正常范围或稍增,中性粒细胞常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外斐氏反应阳性。应用特效抗生素(氯霉素、四环素等)后24-48小时体温即可退至正常。

8

流行性出血热:发热短程自退,热渗(肿)并存。皮疹多呈出血性,肾脏损害早而严重,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见异型淋巴细胞与血小板减少。临床呈五期经过。

现代医学治疗:

1

一般护理:发热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退热后可根据具体情况,由轻度活动到逐步恢复正常生活。随时观察体温、脉搏和血压变化,注意身体各部位的卫生,防止褥疮与肺部感染。饮食应给高热量、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发热期间,宜用流质或细软无渣饮食,少量多餐。恢复期病人饮食亢进忌吃质坚渣多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诱发肠出血或肠穿孔的发生。

2 药物治疗:

氯霉素:每日2-3次,每次05克,口服。当体温降达正常后1-2日可减为半量,疗程14-21日。间歇疗法可减少复发率,初用量与上同,当体温降达正常后再用3日,停药5-7日,再用半量约1周,总疗程同上。用药期间应定期(1周)查白细胞计数。

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每次2片,口服,疗程为2周左右。对磺胺过敏、肝肾功能减退与孕妇患者慎用,后者服本品期间停止哺乳。

氨苄青霉素:限用于白细胞显著降低(3×109/L以下)或对以上两药治疗无效的伤寒患者。由于本品在淋巴液内浓度很高,且以活性形式自胆道排出,具有肝-肠循环作用,因此对胆囊感染、孕妇和带菌者尤为适宜。分3-4次肌注或静脉滴注,疗程为2-3周。

呋喃唑酮:复发率较低,对造血系统无明显影响。每日600-800毫克,分4次口服,待体温降至正常后,减半量服用5-7日即可停药。但它退热慢、对胃有刺激并可能导致末稍神经炎。

甲砜霉素:为本病次选药物,结构和氯霉素相似,在体外的抗菌效能较氯霉素略弱,对骨髓的毒性不著,常用15-2克/日,分3-4次口服。疗程与氯霉素相同。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湿阻卫气型:

症状:恶寒发热,头痛身重,午后热重,胸闷脘痞,面色黄滞,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芳香辛散、宣化表里湿邪。

方药:藿朴夏苓汤加减。

藿香10克,半夏9克,赤茯苓12克,杏仁10克,生薏仁30克,蔻仁10克,猪苓12克,泽泻10克,淡豆豉12克,厚朴12克。

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2湿重于热型:

症状:身热起伏,午后热增,头重身重,困乏纳呆,胸闷脘痞,腹胀便溏,渴不思饮,苔白腻或白腻兼黄,脉濡。

治法:宣气化湿、佐以淡渗。

方药:三仁汤加减。

杏仁12克,蔻仁12克,薏仁15克,半夏10克,厚朴12克,通草10克,滑石20克,竹叶10克。

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3湿热并重型

症状:发热渐高,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饮,心烦脘痞,恶心呕吐,小便短赤,大便溏而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化湿清热。

方药:连朴饮加减。

黄连10克,厚朴、菖蒲各12克,半夏10克,山栀10克,淡豆豉10克,芦根20克。

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4热重于湿型:

症状:身热壮盛,口渴引饮,面赤大汗,气粗,脘痞身重,苔黄微腻,脉象洪大。

治法:清热化湿。

方药:白虎汤加减。

知母12克,生石膏2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厚朴12克,甘草10克。

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5热入营血型:

症状:身热夜甚,心烦,时有谵语或神昏不语,斑疹隐隐,便血,舌绛少苔。

治法:清营泻热,凉血散血。

方药:清营汤加减。

水牛角30克,生地黄20克,赤芍15克,黄连10克,山栀子10克,地榆15克,丹皮12克。

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6气虚血脱型:

症状:腹部不适,大便出血,量多,身热骤降,颜面苍白,汗出肢冷,脉象细数。

治法:补气固脱止血。

方药:先服独参汤,后用黄土汤加减。

灶心土30克,生地黄20克,白术12克,制附子10克,阿胶12克,黄芩10克,甘草10克。

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7气阴两伤,余热未清型:

症状:面色苍白,形体消瘦,神疲懒言,或低热不退,脉细弱,舌质嫩红,苔黄而干或光剥无苔。

治法:益气生津,清解余热。

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

竹叶10克,生石膏、太子参各15克,麦冬12克,石斛12克,淮山药20克,薏苡仁15克,白扁豆20克。

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预防:

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及带菌者。患者停用抗生素后1周,每周作尿便培养,连续两次阴性者,方可解除隔离。

切断传播途径,尤其要注意保护水源,注意饮食消毒,做好粪便、污水、垃圾的管理和处理。

提高人群免疫力,在本病流行区可进行预防接种。国内常用伤寒、副伤寒甲、乙的三联混合菌苗。成人每周1次,连续3次,分别以05毫升、10毫升、10毫升菌苗作皮下注射。为维持足够的免疫水平,每年应加强注射1次,接种后2-3周,O凝集素效价即上升,维持数月,而H凝集素效价持续较久。预防接种可大大降低发病率。

我们的中药的药性,有取它的气和味,比如说:大黄,我们要吃它的气,不要吃它的味,我们知道,“味”厚重的入脏,入血分,“气”入气分,轻谷。大黄如果我们用来泡水喝,不要煮,泡水当茶喝,眼睛红肿的黄雪梅,第二天早上起来就不红肿了,这就是吃大黄的气。如果是煮来吃,就是吃它的味,大黄吃了以后,就会拉肚子,眼睛的红肿依然还在,这就是吃气和味的区别。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黄雪梅:黄雪梅,女,32岁

倪师:来请坐,(对黄雪梅的母亲)你是她的妈妈,好辛苦,呵。

黄雪梅:唉!

倪师:我们尽力呵。

倪师:我问你几个问题,你可以回答吗?

黄雪梅:可以。

倪师:可心,脑筋很清楚嘛,呵!

黄雪梅:唉。

倪师:你好不好睡?

黄雪梅:不好。

倪师:怎么过不好?就是睡不着。

黄雪梅:睡不着

倪师:到晚上几点钟才能睡?还是整个晚上都不好睡?

黄雪梅:嗯。就是我吃西药的时候,就像是正常人一样,全身都软了,我就可以睡。如果硬过来的话,有杂音的话,我就无法入睡,就像今天这种情况的话,我就很难入睡(全身不停的抖动)。

倪师:因为身上在抖,就没办法入睡。

黄雪梅:很硬。

倪师:很硬?全身疆硬。

黄雪梅的母亲:全身疆硬

刘力红:吃了药,全身软了以后才能入睡。

倪师:吃了安眠药就是西药

刘力红:抗抖的药

倪师:抗颤抖的药。

黄雪梅:旋多巴

倪师:吃了药以后,全身软掉以后,就好睡。

黄雪梅:嗯,才好睡。

倪师:全身疆硬的话,如果你没有吃旋多巴,不好睡,当时你感觉是冷的还是热的?

黄雪梅:感觉是热的。

倪师:身体感觉是热的?

黄雪梅:嗯。如果抖的话,会出一身汗。

倪师:抖,不断的运动嘛,你不想动,可是,你没办法,他还是要运动。因为运动才有了汗。

倪师:那你平常口渴吗?

黄雪梅:吃了这个药以后,口很渴的。

倪师:是不是吃了西药以后,口很渴?

黄雪梅:嗯。本身就有副作用。

倪师:副作用。嗯。好像吃味精一样,味精吃了口就渴。吃了会口渴的东西,就不能吃了啊。那你大便好不好?

黄雪梅:这段时间的话。

倪师:是便秘还是下利?

黄雪梅:有时候便秘,有时候,每次都是一粒一粒的。

倪师:排出来都是一小颗一小颗的?

黄雪梅:嗯。不是一小颗,是一粒一粒的。

倪师:排出来一粒一粒的。

黄雪梅:嗯。

倪师:你小便什么颜色?

黄雪梅:小便有时候是白色的,有时候是**的。

倪师:嗯,**是深黄还是淡黄?

黄雪梅:淡黄。

倪师:淡黄

黄雪梅:淡黄,还闻到味道。

倪师:还闻到味道?你自己学得脚是热的还是冷的?

黄雪梅:吃药舒服的时候,是冷的,有时候感觉是冷,放松的时候,如果不吃药,像这种情况,小腿是热的,脚也出汗,手也出汗。

倪师:(看向同学们)因为她不断的动。不断的动,会有热能嘛,会产生热。

倪师:如果你口渴的话,是想喝热的还是冰的?——你告诉我你想喝什么?不要讲逼自己喝,你是想喝冰的还是很想喝热的,还是很想喝冰的,加很多冰块下去。

黄雪梅:我想喝冷的,但是,医生说不能喝冷的,所以

倪师:没有关系,我要知道你想喝什么,我们按这个来开处方,想喝冷的!呵!

黄雪梅:心里很想喝冷的,心里有这个想法。

倪师:(拿起黄雪梅的右手)我就是要知道你真实的想法,(看了黄雪梅的手掌,看得很仔细,我感觉他是在看黄雪梅的手纹)这个可能有点麻烦,因为拖得比较长(我感觉倪师是看了黄雪梅的手纹,有什么不对,才会说那句话),我们的形神,中医讲的形神,你看那个《黄帝内经》,(拿着黄雪梅的手说)她形失掉了,看到没有?看我的两只眼睛还有神,形不存神存,还可以动手,如果形存了,神无了,就没有了。就不好治了。

(倪师又仔细的看了一遍黄雪梅手,随后右手握着黄雪梅的右手,左手摸着黄雪梅的额头,大约半分钟)

倪师:你这个病有多久了?

黄雪梅:有四年,五年了。

(倪师又仔细检查黄雪梅的口鼻,两只眼睛很认真的观察黄雪梅的脸色)

黄雪梅:但是以前没有那么严重,影响生活像这种情况的话就是07年08年,以前的话自理都还行(全身抖动很厉害,倪师马上抓住黄雪梅的手)

倪师:没有关系,舌头伸出来我看看。

黄雪梅伸出舌头

倪师:白湿的,对黄雪梅说:伸长一点,大家看看,白湿,旁边比较暗一点。(刘力红也探头过来看)

倪师:你月经好不好?

黄雪梅:月经以前还行,现在不行了。

倪师:是怎么过不行?是延后来

黄雪梅:两天就结束了。

倪师:然后,多久会才来?

黄雪梅:一个月来一次,但是,每次都是两天就结束了。

倪师:(右手扶着黄雪梅前面,左手按压黄雪梅的胸椎)有没哪个地方最痛?

黄雪梅:

倪师:我按你的脊椎骨,哪个地方痛还是都一样?(从上至下慢慢的按)

黄雪梅:好像没有最痛。

倪师:你的脚哪里最痛?(眼睛看着黄雪梅的脚)

黄雪梅:我的左脚和右手一样的,脚指的拇指头也是像手一样变形了的,走路落不了地。

倪师:左脚右手?

黄雪梅:嗯,还有晚上睡觉的时候,只能睡得十几分钟,然后,他就一直向上痛痛的,像脱了一样。

倪师:(拿着黄雪梅的左手)就算你吃西药,药效也是只有一段时间,对不对?

黄雪梅:一个多小时,有时候整个晚上没有效,这段时间,昨天晚上没有效,前天晚上也没有效,上前天也没有有效。他不一定有效。(全身一直都在不停的抖动)

倪师:心里不要想你的手与脚,眼睛看到我,看到我,不要想你的手与脚。

黄雪梅:(转过头)

倪师:你不要去想他,去想他,他就会越来越抖得厉害。

倪师:你要仔细回答我问的问题。

黄雪梅:嗯

倪师:你晚上喜欢盖厚被子还是薄被子?

黄雪梅:盖大被子会重

倪师:热

刘力红:重

黄雪梅:重,对了,我觉得重重的,就像放了石头在我身上,我就觉得累。

倪师:累,所以,你不喜欢有东西压到。

黄雪梅:嗯。

倪师:你从发病到现在,人是瘦了还是胖了?

黄雪梅:瘦了。

倪师:瘦了呵

黄雪梅:以前九十多斤,八十多斤,医了以后就瘦了。

刘力红:现在多少斤?

黄雪梅:七十多

倪师:(看着刘力红)里寒,她的脉,重按都没有。她的脉,形比较大,但是重按就没有了。痨嘛,“痨”就是过度的劳动,对她现在来说,她无法控制,二十四小时都在劳动。

倪师:(看向黄雪梅)你关节会不会痛?

黄雪梅:关节痛。只是左脚

倪师:左脚痛而已。其他都不会痛。

黄雪梅:我的右脚可能出过车祸,所以说,膝盖没走路他就会响。

倪师:(指着黄雪梅的右脚)这个膝盖没走路就会响?

黄雪梅:这两边都响,咔嚓咔嚓。

倪师:不痛,但是会响?

黄雪梅:也难受。

倪师:也难受。

黄雪梅:好像要脱了一样,脱了两截。我走路都是弧线,不能直立。

倪师:(对黄雪梅的妈妈)你们家旁边有甘蔗田吗?

黄雪梅母亲:甘蔗?

倪师:嗯,有没有?

黄雪梅母亲:没有。

黄雪梅母亲:农村里有。

倪师:农村里有吗?你女儿都喝一点甘蔗汁。每天晚上的时候都喝一点甘蔗汁,好不好。我开一个处方给她吃吃看。

黄雪梅母:甘蔗?

刘力红:甘蔗啊,吃甘蔗。

黄雪梅母亲:咬

刘力红:嗯

倪师:咬不下去,她在不停的抖,就挤甘蔗汁。

刘力红:把它榨成水嘛

功能主治:清暑解热,止渴,利小便。用于暑热烦渴、小便短少、水肿、口舌生疮。

⑴用西瓜皮擦脸部皮肤,几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长期坚持,可使面部皮肤白皙细嫩。

⑵用西瓜皮擦手、脚,可使皮肤有光泽。

(3)西瓜补水爽肤;

西瓜:为葫芦科植物西瓜的果实。

瓜瓤:甘、寒、无毒。

功用:清热解暑、解烦渴、利小便、解酒毒等功效,用来治一切热症、暑热烦渴、小便不利、咽

喉疼痛、口腔发炎、酒醉。

西瓜皮:甘、凉、无毒。

功用:肾病水肿、肝病黄疸、消渴、食瓜过伤(煎汤服)、闪挫腰疼(阴干为末、盐酒调服),

口舌生疮(烧研噙)。

西瓜霜:可治口疮、口疳,牙疳,喉蛾(急性咽喉炎),及一切喉症。

西瓜子:有清肺润肺功效,和中止渴、助消化,可治吐血、久嗽。

籽壳:用来治肠风下血、血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343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4
下一篇2023-09-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