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经验分享:针灸治疗漏肩风(肩周炎)。

临床经验分享:针灸治疗漏肩风(肩周炎)。,第1张

漏肩风也称五十肩,西医叫肩周炎,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不能前伸、外展、背伸,等为主要症状。发病原因多为外感风寒,肩部外伤史,过度劳累史等。

针灸治疗取穴。主穴:肩髃、肩髎、肩贞(统称肩三针)、阳陵泉、条口透承山、阿是穴(局部压痛点)。

配穴:手阳明经证配合谷;手少阳经证配外关;手太阳经证配后溪;手太阴经证配列缺。外邪风寒内侵配合谷、风池;气滞血瘀配内关、膈俞;气血虚弱配足三里、气海。

操作:取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肩三针取15寸针,入穴08-1寸,条口透承山取3寸针从条口穴往承山穴方向进针,得气后继续向承山穴方向进针直至患者可承受深度(自行把握)。余穴按经验进针。临床可配合神灯治疗仪,电针治疗仪,艾灸,中频治疗仪,穴位注射,小针刀等治疗,一般3-5天可见成效。(注:本文仅供参考,非专业人士请勿随意操作,造成不良后果,本人概不负责。)

1、直刺1-30寸,臂外展,沿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进针,深刺右透极泉,酸胀可扩散至整个关节腔,可有麻电感向下扩散。

2、向下斜刺20-30寸,,退针至浅层,再依次向两旁斜刺,,即合谷刺,酸胀感可扩散至肩部,或麻电感放散至手指。 艾炷灸或温针灸3-7壮,艾条灸5-15分钟。

肩髎穴可以治疗肩周炎。

1,屈肘甩手,患者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在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点作为支点,进行外旋活动。

2,体后拉手,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健侧手拉患侧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侧并向上牵拉。

3,展臂站立,患者上肢自然下垂,双臂伸直,手心向下缓缓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后停10分钟,然后回原处,反复进行。

4,后伸摸棘,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屈肘,屈腕,中指指腹触摸脊柱棘突,由下逐渐向上至最大限度后呆住不动,2分钟后再缓缓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5,头枕双手,患者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头后部(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

6,悬肩,患者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划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复数遍。

上面6个动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交替锻炼,每天3~5次,一般每个动作做30次左右,多者不限,只要持之以恒,对肩周炎的防治会大有益处。

一般情况下来说,在办公室里面上班,长期的久坐确实会引起肩膀疼痛,而且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所以说要想缓解肩膀疼痛,也可以适当的时候可以适当的站起来放松一下,这样的话缓解肩部疼痛感,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当的调整自己的坐姿,这样的话放松自己的肩膀,有利于缓解疼痛,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来考虑问题。

1,一般情况下来说,如果在办公室里面长期久坐的话,确实会引起肩膀酸痛,正因为如此可以适当的,站起来放松自己的肩膀。

其实对我们来说,如果就是在办公室里面长期久坐的话,那么也会引起肩膀酸痛,所以正因为如此可以适当的调整自己的状态,因此在适当时机的时候站起来缓解了自己的肩膀酸痛,会让自己更加的舒服。

2,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调节自己的坐姿,那么这个时候会帮助自己更好的缓解自己的肩部酸痛,平衡自己的肩膀受力。

其实对我们来说,大多数时候如果确实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调整自己的坐姿,而且啊可以适当的提高自己的肩膀高度,放松自己的良心,这样的话会让自己肩膀处于一个相对比较轻松的状态,可以缓解疼痛感。

3,办公室如果长期久坐的话,那么这个时候下班之后,更应该坚持运动,调节自己的肩膀状态,缓解酸痛感。

其实对我们来说,如果在办公室里面长时间久坐的话,那么下班之后更应该坚持运动,主动的做一些伸展运动,调节自己的肩膀状态,这样的话可以缓解松动感,而且会让自己更加的有精神。

其实对我们来说,大多数时候在办公室里面长期久坐确实会引起肩膀酸痛,而且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正因如此可以间接的站立起来,释放自己的肩膀,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下班之后做一些必要的运动,缓解自己的肩膀酸痛感。

一、头痛

(四经、寒热湿;肝阳、痰浊、瘀;血虚、肾虚)

1外感头痛:外感头痛肺胆督,百风太列四经分,阳明堂竹内庭谷,少阳外关率足临,太阳天柱后溪脉,厥阴内关太神聪,风寒风门热曲椎,风湿头痛阴陵泉。

2内伤实痛:内伤实痛胃胆督,百会风池头维总,肝阳太冲太侠溪,痰浊阴陵太阳隆,血海内关膈血瘀。

3内伤虚痛:内伤虚痛胃胆督,百会风池三里足,血虚阴交肝脾俞,肾虚肾俞溪悬钟。

4偏头痛:

偏头痛寻肝胆疗,外泣风隆太冲率,头维角孙祛头风。

二、面痛

(寒热、瘀滞、眼、额、颌)

手足阳明足太阳,攒下地谷四风池。风寒列缺热池泽,淤滞太冲阴交通,眼痛阳白丝竹外,额痛颧髎迎香逢,颊车翳风庭浆颌。

三、面瘫

(寒、热、复)

手足阳明与太阳,四白阳白鱼腰攒,颧颊地谷昆仑配。风寒风池热曲池,迎香水沟三里复。

四、落枕

(寒、瘀、肩、背)

落枕阿是小肠胆,肩劳后悬压痛点,风池谷寒瘀内关,肩痛肩髃加外关,背痛天宗肩外俞。

五、漏肩风

(太阳、阳明、三焦、瘀血、气血虚)

手部三阳阿是穴,贞前髃髎压痛点,太阳后溪阳明谷,三焦外关谷风邪,内关膈俞气血瘀,三里气海气血补。

六、肘劳

(外上、内下、外部)

三阳经筋阿是穴,外上三里谷池髎,内下阳谷小海针,鹰嘴外关天井索。

七、腰痛

(太阳督脉、寒湿、瘀、肾虚、坐骨神经)

大肠委中阿是腰,太阳申脉督后溪,寒湿阳关瘀膈俞,命门肾志肾虚痛。坐骨神经胆膀胱,脊委阳虚大骨环。

八、痹症

(行、痛、着、热)

痹症阿是循经配,行痛着热四痹分。膈俞血海行痹证,关元肾俞痛痹疗,着痹阴陵足三里,热痹曲池与大椎。

九、中风

(肝阳、风痰、痰热、虚风、气虚瘀;头晕、尿失禁、复视)(闭、脱)

1中经络

(口歪、上下肢不遂、足内翻、便秘)

心包督脾经络中,关中三泉水沟泽。肝阳暴亢太溪冲,风痰阻络合谷隆,痰热曲池内庭隆,太溪风池虚风动,气海三里气虚瘀,头晕天柱完骨风,中元曲骨尿失禁,复视天池球后睛。

2中脏腑

心包督脉中脏腑,内关水沟二穴针,太冲合谷井穴闭,关元气海神阙脱。

十、眩晕

(肝、痰;气血虚、肾虚)

1实证:心包督脉肝胆晕,百会风池冲内关,太溪侠溪行间肝,头维隆中阴陵痰

2虚证:背俞督胆疗虚眩,百会风池肝肾足,脾胃气海气血虚,肾虚阴交溪悬钟。

十一、痿症

(肺、湿热、脾胃、肝肾、排刺)

手足阳明夹脊痿,合谷曲池肩髃脊,髀关伏兔足三里,阴交阳陵腰夹脊,肺俞二间尺泽肺,阴陵椎庭湿热*,脾胃太白脘关元,太溪肝俞与肾俞,阳明排刺上下肢。

十二、痫病

(风痰、痰火、瘀、心脾、肝肾)

发作期:心包肾督痫病发,后溪涌泉会内水。

间歇期:心包任督肝间歇,太间丰印鸠尾针。风痰风池谷阴陵,痰火神门曲池庭,膈俞内关脑络瘀。心俞脾俞三里虚,阴交太溪肝肾俞。

十三、不寐

(肝火、心脾、胆、心肾不交、脾胃不和)

督脉八脉交会心,阴跷阳跷最相关,门神照堂脉安眠。行间侠溪肝火扰,心俞脾俞三里虚,内心丘墟胆气复,心脾太溪水泉交。脾胃不和内关加,太白公孙足三里。

十四、郁证

(气郁、化火、痰气、神乱、心脾、肝肾)

心包心经督肝郁,太冲内关沟神门,气郁期门膻曲泉,化火行间侠外关,痰气廉突阴陵隆,神乱阴交溪通心,三里阴交心脾虚,太溪阴交肝肾俞。

十五、心悸

(胆怯、心脾、虚火、水凌心,瘀;惊汗、肿热、耳鸣)

心包心经定心悸,巨阙厥阴内神郤胆俞脾俞三里虚,阴虚火旺肾太溪,膻中气海水凌心,膻中膈俞脉瘀阻;大陵善惊膏肓汗,中极水肿热劳宫,耳鸣中渚并太溪。

十六、感冒

(风寒、风热、夹暑、夹湿;全身咽、气虚鼻)

肺督大肠感冒清,合谷大椎风太列。风寒风门加肺俞,风热池泽鱼际取,夹暑委中湿阴陵;全身身柱咽少商,气虚三里鼻迎香。

十七、咳嗽

(风寒、风热、咽疼;痰湿、肺阴、肝火、咯血)

1外感咳嗽:肺经大肠外感咳,肺俞列缺合谷针,风寒风门热大椎,少商放血咽喉疼。

2内伤咳嗽:肺经脾经内伤咳,肺俞三阴交太渊,痰湿丰隆阴陵泉,膏肓肺阴行间肝,咯血独取孔最良。

十八、哮喘

(风寒、风热、痰阻、喘甚;肺虚、肾虚。)

1实证:肺经背俞哮喘实,膻中定喘肺缺泽,风寒风门热曲椎,痰阻肺热加丰隆,喘甚另加天突穴。

2虚证:肺肾背俞哮喘虚,三太太喘肺肾膏。肺气虚损气海针,阴谷关元肾气虚。

十九、呕吐

(寒、热、痰饮、肝、虚寒;肠鸣呕胀)

心包胃经募穴取,内关中脘足三里,上脘胃俞寒客胃,金玉点刺合谷热,膻中丰隆痰饮阻,阳陵太冲肝犯胃,虚寒脾俞胃俞温;肠鸣脾俞大肠俞,呕酸公孙胀天枢。

二十、胃痛

(食、寒、肝、瘀、阴、脾胃虚)

心包胃经募穴取,内关中脘足三里。下脘梁食胃俞寒,肝胃太冲瘀膈俞,胃阴内庭三阴交,气海关元脾胃虚。

二十一、泄泻

(寒湿、湿热、食滞;脾虚、肾虚、肝郁。)

1急性泄泻:急性泄泻脾胃主,天上阴陵泉水分,寒湿神阙用灸法,湿热内庭滞中脘

2慢性泄泻:慢性任脉脾胃补,天枢神阙三里公,脾虚脾俞与太白,命门肾虚太冲肝。

二十二、痢疾

(湿热、寒湿、毒、休息痢、噤口痢、久痢)

胃与大肠任脉主,天上下脘关元谷,湿热曲池加内庭,寒湿中脘气海针,大椎太冲十宣毒,脾俞肾俞休息痢,内关中脘噤口痢,百会长强久脱肛。

二十三、便秘

(热、冷、气、气虚、血虚)

三焦胃经治便秘,天枢水道沟来隆,热秘合谷内庭泻,冷秘神阙关元温,气秘太冲中脘疏,脾俞气海气虚秘,血虚阴交三里足。

二十四、阳痿

(心脾、肾阴阳;腰膝、恐、湿热、瘀、失眠)

任脉脾经背俞穴,关元三阴交肾俞。心俞脾俞三里虚,中脘三里无食欲,肾阳命门阴溪溜;命门阳陵腰膝酸,志室胆俞恐伤肾,会阴阴陵湿热注,瘀血太冲膈血海,内关神门心俞眠。

二十五、癃闭

(湿热、肺、气滞肝郁、瘀;中气、肾虚、尿无力。)

1实证:膀胱脾经俞募穴,膀胱中极边交泉。湿热委阳肺尺泽,气郁太冲大敦肝,次髎血海曲骨瘀

2虚证:膀胱任脉背俞穴,脾肾秩元三焦俞,气海三里中气补,肾虚太溪复溜宜,气海曲骨尿无力。

二十六、消渴

(上下肢痛麻木、皮肤瘙痒)(多食、便秘、多尿汗、阴阳虚,复视、头晕、渴)

1总则:脾肾背俞消渴治,三姨太补肺脾肾。上消太渊与少府,中消内庭地机复,下消复溜太冲全。

2分则:上谷中脘隆多食,便秘腹结陵枢敦,复溜关元多尿汗,阴阳两虚命门关。攒竹光明头维视,头

晕上星渴泉浆。

二十七、月经不调

(气虚、量多,心烦;虚寒、实寒;肝郁、肾虚、胸胁痛)

1月经先期:任脉脾胃经先期,关元血海三阴交,气虚三里脾肾俞,量多隐白烦神门。

2月经后期:任脉脾胃经后期,气海归来三阴交,虚寒命门腰阳关,实寒子宫奇穴针。

3不定期:任脉脾经不定期,关元肝俞三阴交,肝郁期门与太冲,肾虚肾俞加太溪,膻中内关胸胁痛。

二十八、痛经

(寒湿、胁痛、气滞胸闷、腹胀;气血虚、肝肾虚、头晕耳鸣)

1实证:任脉脾经痛经实,阴交中极与次髎,寒湿归来寻地机,胁痛阳陵泉光明,气滞太冲闷内关,腹胀天枢与气穴。

2虚证:脾经胃经痛经虚,气海阴交足三里。气血亏虚脾胃俞,太溪肝俞与肾俞,头晕耳鸣加悬钟。

二十九、崩漏

(血热、瘀、湿热、郁;气虚、阳虚、阴虚、盗汗失眠)

1实证:任脉脾经崩漏实,关公三阴交隐白,血热血海瘀地机,湿热阴陵郁太冲。

2虚证:任脉脾胃崩漏虚,气海阴交足三里,百会脾胃脾气虚,肾俞命门肾阳虚,然谷太溪肾阴补,盗

汗阴郄神门眠。

三十、绝经前后诸症

(阴、阳、肝阳、痰郁、神乱)

任脉脾经背俞穴,气海阴交肝脾肾,太溪照海元命门,肝阳百会风池冲,痰郁中脘阴陵隆,心俞神门通里宁。

三十一、带下病

(湿热、脾虚、肾虚;腰酸、纳少溏、阴痒、带红)

任脉脾胆带下病,白环带脉阴陵极,水道次髎湿热注,气海阴交三里虚,肾俞关元照海肾;腰酸腰眼小肠俞,中脘天枢纳少溏,蠡沟中都太冲痒,带下色红间使加。

三十二、缺乳

(失血过多、气血虚、肝郁;食少溏、胃胀、胸胁胀)

任脉胃经缺乳主,乳根膻中少泽寻,失血过多肝脾俞,脾胃三里气血补,太冲内关肝气郁;中脘天枢食少溏,中脘三里胃胀满,胸胁胀满加期门。

三十三、遗尿

(肺脾气虚、肾阳虚、夜梦多)

任脉脾经背俞穴,膀胱关元阴交极,气海肺俞三里气,肾阳虚者加肾俞,百会神门夜梦多。

三十四、瘾疹

(风邪、湿邪、肠热、血虚风;呼吸困难、恶心呕吐)

脾经大肠主瘾疹,血海委中合膈曲,外关风池风邪袭,阴交阴陵湿邪重,三里天枢肠积热,三里阴交血虚风,天突呼吸呕内关。

三十五、蛇窜疮

(肝、脾)

相应夹脊局部穴,阳陵大敦行间肝,血海隐白内庭脾。

三十六、痄腮

(高热、睾肿、神昏)

胃肠三焦关痄腮,外风痄腮颊关合,高热大椎商阳泻,太冲曲泉睾丸肿,神昏井宣人中针。

三十七、肠痈

(便秘、呕、发热)

肠痈独取足阳明,阑尾天枢巨虚是,腹结便秘呕内关,发热曲池泄热良。

三十八、扭伤

(腰、踝、膝、肩、肘、腕、髋)(腰正中、腰一侧、膝内侧)

人中后溪腰正中,腰侧三间手三里,血海阴陵膝内侧。

三十九、目赤肿痛

(风热、肝胆)

肝胆大肠目肿痛,太阳风池太明谷,风热少商与上星,行间侠溪肝胆火。

四十、耳鸣耳聋

(风邪、肝胆火)(肾气不足、肝肾亏虚)

1实证:三焦胆经耳鸣实,翳风中渚会侠溪,外关合谷风邪感,太冲丘墟肝胆火。

2虚证:小肠肾经耳鸣虚,听宫太溪与照海,肾俞气海肾气虚,肝肾亏虚肝肾俞。

四十一、鼻渊

(肺经风热、湿热阻窍)

大肠肺经鼻渊症,印堂风池缺谷香,肺热少商井穴配,曲池阴陵湿热阻。

四十二、牙痛

(风火、胃火、肾虚)

胃与大肠牙痛主,下关颊车合谷针,外关风池风火痛,内庭二间泻胃火,太溪行间肾虚痛

四十三、咽喉肿痛

(风热、肺胃实热;入夜发热)

1实证:肺胃大肠咽痛实,关冲内庭合泽少,外关风池风热感,肺胃实热鱼际兑。

2虚热:少阴肾经咽痛虚,照海鱼际回太溪,鱼际泻法余补法,阴交复溜夜发热。

四十四、晕厥

(实证、虚证)

心包督脉晕厥症,涌泉水沟冲三里。实证合谷加太冲,气海关元百会虚。

四十五、内脏绞痛

(黄疸、高热、呕吐;呕吐;血尿、湿热)

1心绞痛:心包心经心绞痛,内关阴郄膻中取。

2胆石症、急性胆囊炎:胆经俞募穴位取,阳囊肝胆门日月,黄疸重者加至阳,高热曲椎呕内三。

3胆道蛔虫:胃肠胆经蛔虫症,鸠胆陵香日月白,呕吐内关足三里。

4肾绞痛:脾经背俞肾绞痛,阴交肾焦阴陵元,太冲血海治血尿,委阳合谷湿热重。

  对于现代人来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了,因此很多人都会选择按摩穴位的方法来保健了,肩中俞穴就是非常好的一个穴位了,能够通过按摩肩中俞穴来保健养生哦,那么肩中俞穴在什么位置呢,我们可以如何的按摩肩中俞穴呢,一起看看吧。

  肩中俞穴在背部脊柱区,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肩中俞穴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循经考穴编》。肩中俞穴在“大杼旁二寸”《医学入门》;“肩外俞上五分”《针灸集成》。肩中俞穴前倾坐位或俯卧位,肩中俞穴位于脊柱区,在第7颈椎棘突下,肩胛骨上角的内侧,大椎(督脉)旁开2寸处取穴。

 肩中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小菱形肌。皮肤由第八颈神经和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致密,纤维呈束状,束间有少量脂肪。针经皮肤、皮下组织,穿斜方肌表面的背部筋膜入该肌,依序深进其深面的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相重叠部分。前肌为副神经支配,后肌为肩胛背神经支配。

  在看了我们上面的介绍之后,大家对于肩中俞穴就能够有更多的了解了吧,可以发现肩中俞穴是很不错的一个穴位了,是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帮助我们保健的了,很多人都会选择按摩肩中俞穴来保健了,用拇指指腹按揉肩中俞穴穴位并做环状运动,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天按摩2次。用大拇指按揉肩中俞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以很好的缓解治疗颈项强痛。用艾条温和灸治肩中俞穴5~20分钟,每日一次,可以很好的改善咳嗽、气喘。用面刮法刮拭肩中俞穴,每日一次,可以改善颈项强痛、解表宣肺。

  在经过了我们的介绍之后,大家对于肩中俞穴就能够有更多的了解了吧,可以发现肩中俞穴是很不错的一个穴位了,我们是可以通过肩中俞穴来保健身体的了哦,大家是不是觉得肩中俞穴非常神奇呢,功效是很出色的了,大家不要错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643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5
下一篇2023-09-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