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背痛拔罐常用腧穴(二)

肩背痛拔罐常用腧穴(二),第1张

(一)大椎穴、定喘穴、百劳穴

先了解一下脊柱的组成,脊柱由26块 椎骨组成,包括颈椎7块, 胸椎12块, 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整个脊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不要轻易通过外力破坏它整体稳定性。无论针刺、艾灸和拔罐,要注重整体调理。因为久患颈椎病颈肩不舒,慢慢会引起腰椎的问题,反之依然。

大椎穴:在第七颈椎棘突下

定喘穴:大椎穴旁开05寸。

百劳穴:大椎穴上2寸,旁开一寸。患有颈椎病的人,这个地方经常会感觉疼痛僵硬不舒。在这个地方拔罐时应选择小号罐。

(二)风门穴、肺俞穴:

风门穴: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本穴内应肺体,是气息出纳的道路,所以命名为风门穴。好像天地之间的橐籥。所以对伤风受寒引起的项背痛,咳嗽有很好的作用。有的人背部稍微着凉就咽痒,咳嗽,可以在风门穴拔罐,配合定喘穴,肺俞穴,脾俞,胃俞。也可以在背部和腹部艾灸,增加人体正气。

肺俞穴:

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在调理因风寒引起的咳嗽、感冒时,常和以上诸穴配合运用。如果肺热引起的咳嗽,有黄痰,可以在肺俞穴刺络拔罐。效果很好。

(三)

中府、云门

距离前正中线旁开6寸。在肩关节的前内侧。是肩关节疼痛常用的腧穴。是肺经的腧穴,所以风寒引起的感冒咳嗽也会经常用到。

(四)臂臑、肩髃

臂臑:三角肌下段

肩髃:肩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中。这个穴位也是治疗中风的大穴。中风、肩周炎等疾病,上肢活动受限,本穴经常用到。

中国按摩推拿是中国传统医术之一,是我国中医的瑰宝,推拿按摩指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上班族每天坐在电脑旁除了在消耗体力和脑力,久而久之是不是发现,脖子开始酸痛,颈椎开变形让人苦不堪言。

久坐不站,我们的身体重量就全压在了颈椎、脊柱上,加上长期端坐不动,肩膀压力也巨大,容易引起肌肉僵硬、脖子僵硬、损害颈椎健康加重人的腰椎疾病和颈椎疾病,甚至引起导致脊椎变形而诱发弓背及骨质增生。常按以下六大穴位能改善我们我们的颈椎状况,预防颈椎病。

1、后溪穴

后溪穴位于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近端掌横纹头赤白肉际。《黄帝内经·灵枢·本输》篇中记载: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又为八脉交会之一,通于督脉属小肠经。有舒经利窍、宁神之功。

对于长期在电脑前工作或学习的朋友,每过一小时把双手后溪穴放在桌沿上来回滚动三到五分钟,可以缓解调节长期伏案以及电脑对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适合经常坐在电脑前的上班族、发育中的孩子,可预防驼背、颈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护视力、缓解疲劳、补精益气的功效。

2、肩并穴

 肩并穴位于后颈根部第7颈椎与肩峰之间的中点处,此穴具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头项强痛、颈椎活动受限、颈项肌痉挛,肩背部酸痛、肩周炎、肩膀疼痛、不能伸举等。

按摩手法:用双手拇指按压肩井穴约1分钟,然后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3、大椎穴

大椎穴是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大椎穴有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治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肩颈疼痛,肺胀胁满,咳嗽喘急;疟疾,风疹,癫狂,小儿惊风,黄疸。颈肩部肌肉痉挛,落枕,感冒,疟疾,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舞蹈病。

按摩手法:利用中指端轻转按揉,或者是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无名指等对称用力,对大椎穴位做捏挤运动。每一次按摩的时间在15分钟左右即可。

4、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后两侧枕骨下方,发际两边大筋外侧的凹陷处。此穴具有平肝息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所致的头晕、头胀痛、颈项强痛不适、颈椎活动受限、颈椎怕风怕冷等。

按摩手法:另一只手用拇指和食指分别置于被按摩者的风池穴处,揉捏半分钟左右,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5、腕骨穴

腕骨穴是手太阳小肠经上的腧穴之一,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赤白肉际凹陷处,主治指挛腕痛、头项强痛; 目翳; 黄疸; 热病、疟疾。

按摩手法:另一只手用拇指和食指分别置于被按摩者的风池穴处,揉捏半分钟左右,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6、曲池穴

曲池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出自《灵枢·本输》。有清热解表、疏经通络的作用;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穴,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肺主皮毛,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瘾疹、湿疹、瘰疬等病症。

按摩手法: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曲池,每次1~3分钟,可改善上肢瘫麻、哮喘等症。每日按压曲池穴1~2分钟,使酸胀感向下扩散,有预防高血压的作用。

我们的颈椎连着脊柱,脊椎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它是我们身体的支柱,脊椎出现了问题那我们的身体支撑的大梁也就垮塌了。工作虽忙,但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是

提起按摩减肥很多伙伴有一定了解,而按摩被证实的确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减肥方法。如果身上的某些部位脂肪堆积过多,通过坚持合理有效的按摩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脂肪燃烧并达到瘦身效果。那么揉捏哪些穴位能够瘦腰?怎么按摩腰背部能瘦下来?

1、按摩减肥方法

1、刺激腰背穴位

腰部穴位有带脉穴,位于第十一肋顶端,与肚脐同高度腹洁穴,位于顺乳头线往下,比肚脐低3厘米处的位置。背部穴位有京门穴,位于第十二肋骨顶端志室穴,位于第二腰椎突起向下5厘米处。

用拇指、食指,或二三指按揉、点捏、掐压这些穴位及其有关的肌肉。

2、捏揉按摩腰部带脉

带脉位于带脉穴一带,系腰最细处。经常按摩此一经脉,减腰肥效果甚好。可从前后两个方向,用双手两边按捏、揉点、提拿带脉。

3、按摩刺激腹部肌肉

若以强烈的刺激,按揉腹部的腹直肌和肋腹肌肉中的腹斜肌,也能使腰部减肥并纤细。具体手法,同按摩腰部带脉相同。

2、实用的瘦身方法

实用减肥操能轻松甩掉脂肪

一、笔直式伸展伸展腹肌

站姿,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双臂尽量朝天花板笔直延伸,持续时间约20~30秒。

实用减肥操能轻松甩掉脂肪

二、侧腰弯曲伸展侧腹

站姿,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右手叉腰,左手臂往右上方延伸,约15~30秒,再换边做。

三、夹胸训练胸大肌

双脚打开,手臂伸直并十指交扣,以胸部及手臂力量夹紧双掌3秒放松1秒,反复12次。

四、肩绕环活动肩关节

站姿,背嵴挺直,双肩向后绕至3/4圈时固定,呈现挺胸位置,反复绕10次。

五、金鸡独立训练臀部

双脚打开,重心放在右脚,身体微微向前倾,左手叉腰,右手往前平行延伸帮助重心平衡,右脚往后45度并伸直膝盖,以不着地、膝盖不弯曲的前提下上下摆动左腿,反复做12下再换脚做。

六、收下巴矫正驼背

采坐姿或站姿皆可,背嵴挺直,收下巴但勿低头,眼睛直视前方。

4套动作能帮你轻松瘦下来

下蹲动作锻炼部位-腿部

step1::双脚站开与肩同宽,将重心稍放在后脚跟,背打直,缩小腹,双手臂往前伸直,平行于地面。

step2::将像要坐椅子般,将臀部尽量往后坐,背部仍要打直。重复8-15次

双臂平举锻炼部位-肩膀

step1:双脚站开与肩同宽,双手握哑铃,垂放在臀部旁,手肘微微弯曲,手掌相向。收小腹,膝盖微弯。

step2:双手臂往两旁平举至与地面平行,然后再慢慢地放下。重复8-15次。

伏地挺身锻炼部位-胸部+肩膀+手臂

step1:双脚成高跪姿,上半身往前倾。手臂张开比肩稍宽,撑在地上。面朝下。

step2:手肘弯曲,让整个身体往下压,让上手臂与地面平行。重复8-15次

臀部上推锻炼部位-腰腹部+臀部

step1:将靠枕放在地上,头部、肩膀和上背部都枕在上面。双脚膝盖曲起,整个脚掌放在地上。

step2:运用腰腹部和臀部的力量,将身体整个往上推。臀部记得夹紧。重复8-15次。

这里指的是五十肩、冻结肩、凝结肩。如果是颈肩综合征所选穴是不同的。

肩前部的疼痛取鱼际穴

肩外侧的疼痛取三间穴

肩后侧的疼痛取后溪穴

抬不上的取肩髃穴

后背不了的取天宗

肩外后侧的疼痛取中渚穴

肩重不能举取肩髎穴

按摩肩髃穴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肩臂疼、肩关节周围炎、上肢不遂、项强、瘰疬、瘾疹等,肩髃穴位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呢,怎么找? 本文图解肩髃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肩髃穴(Jianyuxue)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阳蹻之会。别名:中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

名解 “髃”,骨间凹陷的意思。因为此穴位于间端关节的凹陷处,故名“肩髃穴”。

主治病症 肩周炎、中风、偏瘫、高血压、多汗症、手臂无力、肩臂疼痛,手臂挛急,肩痛,上肢不遂等。

中医病症: 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挛痛,不能上举,手背红肿,四肢热,瘿气,乳痈等。

西医病症: 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高血压病,肩周炎,乳腺炎,荨麻疹等。

配伍应用

背及肩臂肿痛: 肩髃、风门、中渚、大杼(《针灸大成》)。

臂细无力,手不得向头:肩髃、臂臑(《针灸大成》)。

半身不遂: 肩髃、曲池、列缺、合谷、手三里、环跳、风市、委中、绝骨、丘墟、阳陵泉、昆仑、照海(《神应经》)。

隐疹: 肩髃、曲池、合谷、曲泽、手三里、环跳(《针灸逢源》)。

瘰疬: 肩髃、支沟、足三里、手三里(《简易普济良方》)。

瘿气: 肩髃、大空(《世医得效方》)。

保健 养生 : 平时多用手掌大鱼际处搓搓肩髃或者用中指指腹点揉肩髃,可预防关节炎。

作用功效肩髃穴,通利关节 疏散风热、舒筋活络,祛风活血,消肿散结。疏散经络风湿,清泄阳明气火,祛邪解热。

保健原理肩髃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坚持按压,可疏风活络、调和气血。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 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肩关节,并与阳跷脉相交会,故疏经活络、通利关节的作用甚强,为治疗上肢痛、麻、凉、瘫诸疾要穴;此穴还具有祛风通络、清热止痒 的作用,可治疗外感风邪或风与血分之热相搏于肌肤之间所致的风热瘾疹;此穴的通经理气、化痰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瘰疬、瘿气。

天宗穴位位置图

图解天宗穴位的位置

天宗穴的位置: 位于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取穴方法: 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贴在右肩膀二分之一处,中指指尖位置即是。

穴位解剖: 在冈下窝中央冈下肌中;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布有肩胛神经。

: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

穴名解说:

天宗穴,出处《针灸甲乙经》、《灵枢·经脉》, 属: 手太阳小肠经。 作用: 散风、舒筋、止痛。

天宗穴: 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宗,祖庙、宗仰、朝见之意。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气化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臑俞穴传来的冷降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复又气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见之状,故名

穴位含义: 小肠经地部经水在此气化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生发阳气。

按摩天宗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治疗肩膀酸痛、五十肩、气喘、乳痈、肩部疾病等;

2、缓解肩关节周围肌肉劳累、促进气血运行,丰胸美乳、对于预防乳腺增生效果很好。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胛部疼痛、肩关节周围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穴位配伍: 配肩外俞穴治肩胛痛;配膻中穴、足三里穴治乳痈。配秉风主治肩胛疼痛。

1、《针灸甲乙经》:"肩重,肘臂痛不可举,天宗主之。"

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肩胛痛,臂肘外后廉痛,颊颔肿。"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按摩天宗穴的手法: 用双手,由颈下过肩,以中指的指腹按揉天宗穴位,如果可以正坐或者俯卧,可以请他人用双手大拇指的指腹垂直按揉穴位,穴位处有胀、酸,痛感,先左后右,每次各按揉穴位大约1—3分钟,也可以双侧穴位同时按揉。刮痧也是可以的。

疗法原则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刺法: 直刺或斜刺05~1寸,局部酸胀,针感穿过肩胛传导至手指。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15分钟。

肩髎穴在肩部于肩髃穴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肩髎在肩部于肩髃穴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肩髎穴位于肩部,肩关节的后方,当胳膊向外展开时在肩部前后各有一个“小窝”,后面那个位置就相当于肩髎的位置。

在肩峰的后下方,三角肌中,深部有小圆肌、大圆

肌和背阔肌腱;有旋肱后动、静脉分布;布有锁骨上外侧神经、腋神经、肩胛下神经。

主治疾病

①臂痛,肩重不能举。

②胁肋疼痛。

肩髎穴隶属手少阳三焦经。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归于地部。有祛风湿,同经络的功效。肩髎穴还可以治疗肩周炎。

推拿手法:

1,屈肘甩手,患者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在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点作为支点,进行外旋活动。

2,体后拉手,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健侧手拉患侧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侧并向上牵拉。

3,展臂站立,患者上肢自然下垂,双臂伸直,手心向下缓缓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后停10分钟,然后回原处,反复进行。

4,后伸摸棘,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屈肘,屈腕,中指指腹触摸脊柱棘突,由下逐渐向上至最大限度后呆住不动,2分钟后再缓缓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5,头枕双手,患者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头后部(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

6,悬肩,患者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划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复数遍。

上面6个动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交替锻炼,每天3~5次,一般每个动作做30次左右,多者不限,只要持之以恒,对肩周炎的防治会大有益处。

肩髎-体表图(点击放大)

[定位] 在肩部,肩髃后方,肩峰后下方,当臂外展时,于肩髃穴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解剖] 在肩峰的后下缘,三角肌中;有旋肱后动脉肌支;布有腋神经的肌支。

[主治] 臂痛,肩重不能举。

[操作] 直刺05~15寸。

[配伍] 配天宗、曲垣治疗肩背疼痛;配肩井、天池、养老治上肢不遂、肩周炎。

操作方法:

向肩关节直刺1-15寸。

现代常用于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偏瘫等。配曲池、肩髃主治肩臂痛;配外关、章门主治肋间神经痛。

静脉所过,主治所及,荥输治外径,合治内腑,肩前部位疼痛取鱼际穴,肩前部是肺经的循行线路。鱼际穴是太阴肺经荥穴。

肩外侧的疼痛取三间穴,肩外侧是大肠经的循行线路,三间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经的输穴,

肩后侧的疼痛取后溪穴,肩后侧是手太阳经小肠经的循行线路,后溪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

还有:肩外后侧的疼痛取中渚穴,肩外后侧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路。中渚是少阳经的输穴。

中渚穴(zhōng zhǔ xué), 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手背部,当第4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下为第4骨间背侧肌;有手背静脉网、掌背动脉分布;布有尺神经皮支和尺神经肌支。

主治: 头痛、目赤、耳鸣、耳鸣、耳聋、喉痹等头面五官疾患;肩、背、肘、臂疼痛麻木,手指不能屈伸;热病。

操作方法: 直刺03~05寸。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出现肩部疼痛的现象,这种现象可能是由颈椎不适导致的,也有可能是肩周炎(也叫做五十肩)。

尤其是到了50岁左右的时候,不自觉得肩部就特别疼痛,过几天肩膀都抬不起来了,这就叫肩周炎。

怎么缓解肩部疼痛呢?

因颈椎不适、肩周炎引起的肩部疼痛,通过刺激肩髎穴、肩前穴及肩贞穴(俗称肩三针),便能达到缓解肩部疼痛的目的。

取穴方法

肩髎穴: 我们把臂向外平展,然后肩峰往后凹陷的位置,就是一个肩髎穴。或者说在肩平展的时候,摸到两个凹陷,偏于后侧的凹陷就是肩髎穴。

肩前穴: 在肩膀的这个皱襞,就是腋前往上15寸的位置叫做肩前穴。

肩贞穴: 肩贞穴在我们的背侧,也就是腋后纹头往上1寸。

刺激方法

点按法: 拇指指腹按住肩髎穴,然后逐渐用力深按,保持5到6秒后松开,休息3秒后再按,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点按5到10分钟。

按揉法: 拇指指腹按在穴位的位置,以穴位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量进行旋转按揉,每次按揉5到10分钟。

温和灸: 将艾条点燃后,对准穴位皮肤约2到3厘米进行熏灸。每次艾灸10到15分钟。注意穴位局部皮肤有红晕即可停止。

雀啄灸: 将点燃后的艾条对准穴位,采用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手法进行施灸,像小鸟啄食一样,一般艾灸10到15分钟左右。

拔罐法: 每次留灌10到15分钟在穴位处,至拔罐部位皮肤隆起可耐受为主。

贴敷法: 若使用膏药贴敷,则在此三穴进行贴敷,效果更佳。

了解肩胛骨的结构,知道肩胛岗,岗上窝,岗下窝的部位;了解腋后皱襞的位置。

以下七个穴位属于小肠经的腧穴,主治肩胛疼痛。他们肩背分布,小肠经脉循行曲折迂回,如星罗棋布,遇风寒、劳累经气易滞涩不通。在临床,风寒侵袭导致的肩背痛,是拔罐时常用腧穴。

肩贞:腋后皱襞上1寸

臑俞 :腋后皱襞直上,肩胛骨下缘凹陷中

天宗:肩胛骨岗下窝的中央

秉风 :肩胛骨岗上窝中,天宗穴直上

曲垣 :肩胛骨岗上窝内侧端

肩外俞: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肩中俞 :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这几个腧穴位置相近,可以间隔取穴。或拔相对疼痛较重的位置,罐口中心对准穴位。

肩井穴:是足少阳胆经的腧穴,在肩膀上方,肌肉最高点。过去用扁担挑东西,扁担基本上压在这个穴位上。颈部肩部不舒,肩井穴这个地方按起来僵硬。

如果是肩胛骨部位疼痛比较厉害,可以在少泽穴放血。中医有“治风先治血”的理念。当然也可以在痛处刺络拔罐。

平常可以给家人找找这些穴位,找准了,家人可能不知道是啥穴,但他们会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或疼痛,或舒适…说明你找对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672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5
下一篇2023-09-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