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出现神经性症状主要是哪些疾病,如何区别?

鸡出现神经性症状主要是哪些疾病,如何区别?,第1张

神经症状是指震颤、共济失调、痉挛、角弓反张、腿无力、麻痹等。鸡患以下疾病时可出现神经性症状:

(1)病毒性传染病。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1~3周龄,步态和运动失调,不能站立,倒向一侧,或呈犬坐式,如使鸡呈仰卧式,病鸡头和颈出现明显阵发性震颤。

鸡新城疫:亚急性或慢性经过,病鸡翅腿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稳,头颈向后或一侧扭转,运动失调,反复发作,最后瘫痪或半瘫痪。

马立克氏病:主要发生在2~4月龄的雏鸡,翅腿麻痹,两腿呈前后伸展姿态,不能站立,有时呈头下垂和歪斜翅垂,营养不良,消瘦贫血,常见下痢。解剖可见坐骨、臂神经丛常单侧性肿大,偶有小结节。如有内脏型马立克氏病,则在肝、脾、肾和卵巢呈肿大、色淡、大小不等的灰白色肿瘤结节。

鸡病毒性关节炎:各种日龄都可感染,以2周龄雏鸡为主,症状为跛行和足趾以外部位的腱鞘肿胀。跛行始于足趾,后蔓延到膝部,用膝伏地不能行动。剖检后可见足和胫部的腱和腱鞘水肿,腓肠肌腱断裂并伴发出血。

(2)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等引起的传染病。

鸡副大肠杆菌病:3周龄内的雏鸡最易感染,翅垂、全身颤抖、仰头,常蹲伏于跗关节上或角弓反张。同时腹泻、眼有分泌物、闭眼。剖检可见肝肿,比正常大2~3倍。

鸡葡萄球菌病:主要发生在雏鸡,发病突然,不能站立,步态不稳,膝关节肿胀,关节囊内积有浆液性渗出物。

李氏杆菌病:主要侵害2月龄内的鸡,两翅下垂,两腿软弱无力,走路摇晃,卧地不起,头颈伏地或头颈弯曲呈弓形,两腿不停地划动,抽搐,病死率85%以上。

鸡传染性滑膜炎:由支原体感染引起,趾关节及趾足庶部出现波动、肿胀、发热、疼痛、跛行。伴有羽毛蓬松无光泽,常有硫磺色的腹泻物;胸骨囊处皮下出现疱疹,有的破裂,使胸部羽毛结成污垢。病鸡消瘦。病检可见:切开肿胀关节早期流出奶油状或灰白色粘稠渗出物,后期渗出物为干酪状,关节面为橙**。胸腔积脓,肝肿大,呈浅绿色。

鸡螺旋体病:步态不稳或一足跛行,严重者两足及两翅麻痹或抽搐而死。同时,垂头闭眼,腹泻,下绿色痢,鸡冠苍白,黄染。

(3)代谢、营养缺乏症和中毒等。

痛风:表现运动迟缓,跛行和不能站立,腿和翅关节增大。此外,特征性于肾、输卵管、肝脾表面及胸腹膜、心包和腿、翅关节内沉积许多石灰样物质。

维生素E缺乏:由脑软化而出现运动失调,头弯曲,扭转,站立不稳,倒地,伸腿,趾弯曲。伴有胸肌变性,呈白色条纹,胸腹下水肿等病变。

维生素B1缺乏症:2周龄前雏鸡可发病突然,失去站立的能力,由于腿屈肌和颈的前部肌肉麻痹,病鸡坐在屈曲的腿上,头缩向背后,若侧卧躺倒,头仍处于向后卷缩的姿式。

维生素B2缺乏症:雏鸡翅展开,腿以膝关节着地,足趾向内卷曲,不能站立行走,但食欲良好,生长缓慢,消瘦,皮肤干燥粗糙,衰弱无力。

锰缺乏症:雏鸡运动失调,特别是受到刺激时,头可能向前伸和向身体下弯,或者缩回背后。

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由于饲料污染了肉毒梭菌毒素,鸡食入毒素而中毒。症状为颈部肌肉麻痹,俗称软颈病,翅膀下垂,两脚乏力,闭目伏卧。

1不说话的时候。沉默但目光专注地看你说话的男人,一定内心丰富,这一刻的男人,因为他身上似乎有一种至命的磁场,让你觉得他酷极了。

2含着半口饮料微笑。为了回应你,他哪怕嘴里含着咖啡或者美酒,也不急着咽下,先反馈给你一个积极友好的笑容,这样的绅士举止,当然会让你心头顿生暖意与好感。

3果决而内疚地摁灭烟火头。只是因为你的出现,正在抽烟的他,立即用这一动作欢迎你,无声,但那动作非常男性化,这比为你脱外套拉椅子,更贴心也更有说服力

4“我干, 你随意”。酒桌上说这话的男人,豪爽,但不乏柔情,非常善解人意,仿佛可以为你赴汤蹈火,但背影一点也不冰冷。

5“不要在风口接电话”。他在街头用手机给远方的女友打电话时说了这么一句话,风吹着他的脸,他眯着的眼,很迷人吧!

6一下子强有力地把你拽到怀里。一切不容置疑,男人的霸气通过一种温暖的手段淋淳尽臻地表现出来,你绝对拒绝不了。

7镜子前拉一下领带。这时的男人很认真,而且有种片刻的孩子气,这很会激发温存欲望。

因为肉鸡大肠杆菌病是鸡的一种原发性或继发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鸡都可感染发病,但主要侵害幼鸡。病鸡和带菌鸡为主要传染源。可水平传播也可经卵垂直传播。多数情况下,本病为条件性疾病。在饲养管理较差、卫生状况不好、营养不良以及感染其他疾病时,都可诱发本病。本病常伴发于支原体病、白痢、伤寒、巴氏杆菌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炎和新城疫等。

(1)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病雏除有卵黄囊病变外,多数发生脐炎、心包炎及肠炎。感染鸡可能不死,常表现卵黄吸收不良及生长发育受阻。

急性败血症:常引起幼雏或成鸡急性死亡。死亡鸡脱水、爪发干。特征性病变是肝脏呈绿色和胸肌充血,肝脏边缘纯圆,外有纤维素性白色包膜。各器官呈败血症变化。也可见心包炎、腹膜炎、肠卡他性炎症等病变。

图23 病鸡拉绿色或黄绿色稀便(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提供)

图24 病鸡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提供)气囊炎:主要发生于3~12周龄幼雏,特别是3~8周龄肉仔鸡最为多见。气囊炎也经常伴有心包炎、肝周炎。偶尔可见败血症、眼球炎和滑膜炎等。病鸡表现精神沉郁,呼吸困难,有啰音和喷嚏等症状,鸡冠发紫。气囊壁增厚、混浊,有的有纤维样渗出物(严重者支气管中也有),并伴有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腹膜炎等。

心包炎:大肠杆菌发生败血症时发生心包炎。心包炎常伴发心肌炎。心外膜水肿,心包囊内充满淡**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粘连。

关节炎及滑膜炎:表现关节肿大,内含有纤维素或混浊的关节液。

眼球炎:是大肠杆菌败血病一种不常见的表现形式。多为一侧性,少数为双侧性。病初羞明、流泪、红眼,随后眼睑肿胀突起。拨开眼,可见前房有黏液性脓性或干酪样分泌物。最后角膜穿孔,失明。病鸡减食或废食,经7~10天衰竭死亡。

肿头综合征:表现眼周围、头部、颌下、肉垂及颈部上2/3水肿,病鸡喷嚏、并发出咯咯声,剖检可见头部、眼部、下颌及颈部皮下**胶样渗出。

图25 病鸡气囊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提供)

(2)预防优化环境,科学饲养管理,禽舍温度、湿度、密度、光照、饲料和管理均应按规定要求进行。搞好禽舍空气净化,降低鸡舍内氨气等有害气体的产生和浓度是养鸡场必须采取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加强消毒工作,防止水源和饲料污染,禽舍带鸡消毒有降尘、杀菌、降温及中和有害气体的作用。及时淘汰病鸡。进行定期预防性投药,做好病毒病、细菌病免疫。提高禽体免疫力和抗病力。(3)药物治疗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氨苄西林: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10~25毫克,或肌注一次量每千克体重10毫克,一日2~3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4∶1):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一日2次。头孢噻肟钠:肌注每千克体重22毫克。

氨基糖苷类,硫酸新霉素:005%饮水或002%拌饲,丁胺卡那霉素:肌注一次量每千克体重5~7毫克,连用3~5天。安普霉素:混饮每升水250~500毫克(效价),连用5天。氟苯尼考: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20~30毫克,连用3~5天。

抗菌中草药:中草药的抗菌作用一方面通过中草药中含有抗菌物质如小檗碱、大蒜素等植物杀菌素直接作用于微生物;另一方面通过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杀灭微生物。常用的有黄连、黄芩、黄檗、秦皮、双花、白头翁、大青叶、板蓝根、穿心莲、大蒜、鱼腥草等。

可能是免疫力低下引发葡萄球菌性关节炎,使用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同时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有效

补充:鸡类常见病预防救治

一、鸡新城疫

(一)流行特点: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无论小鸡、青年鸡、产蛋鸡、公鸡还是母鸡),病鸡是主要的传染源,可通过接触空气传播。

(二)病原:副粘病毒——新城疫病毒

(三)诊断要点:

1.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显著控制病情。

2.精神萎靡,采食减少,呼吸困难,饮水量增加,长带有“咕噜”声,排黄绿色或白色粪便,有时出现拉稀。

3.发病7-10天后出现神经症状,扭颈,站立不稳或卧地不起。

4.产蛋鸡减少或停产,软皮蛋,白壳蛋,畸形蛋,沙壳蛋增多。

(四)预防和控制

1.切实做好消毒,特别是带鸡消毒和饮水消毒

2.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择优质可靠的疫苗,经常进行抗体监测,处理好局部免疫和全身免疫的关系。

3.加强饲养管理,给鸡一个舒适的环境和全面的营养,保持鸡正常免疫力。

4.重视免疫抑制疾病的控制,避免免疫抑制因素的干扰,发挥鸡正常免疫应答力。

(五)发病鸡的处理

1.紧急免疫,用优质疫苗滴鼻点眼

2.用季铵盐类或其它类消毒剂带鸡消毒,每日一次直至控制。

3.广谱抗菌剂投药一个疗程控制继发感染。

4.饮水消毒停止后,使用微生态制剂和恢复产蛋机能的绿色添加剂5-7天。

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一)流行特点

1.鸡发病日龄明显变宽,病程延长,IBD最早可发生于3日龄幼鸡,最长可延长到180日龄产蛋鸡。一般情况以2周龄到6周龄之间发病的最多。

2.免疫鸡群仍然发病,其原因如下:

1)免疫程序不合理。

2)疫苗毒株与当地流行法氏囊毒株不相合。

3)法氏囊毒株毒力逐渐增强并出现了变异。

4)做免疫时鸡群处于疾病感染潜伏期。

3并发、继发症明显增多,间接损失增大。在IBD发病的同时,常见新城疫、霉形体、大肠杆菌、曲霉菌、球虫病等继发感染,致使死亡率明显增多,高者可达80%以上,一般死亡率10-30%。

(二)病原: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又称干波罗病)

(三)诊断要点

1发病率高,呈尖峰死亡曲线(发病到4-5天出现死亡高峰)发病快,症状消失也快。

2病鸡下痢,排出白色水样粪便,但最近一两年不拉稀,只是出现白色粪便

3法氏囊肿大,严重的紫黑色,出现水肿、出血、坏死、有黄白色分泌物,以后逐渐萎缩(造成免疫抑制)。

4病鸡大腿外侧肌肉,胸肌有条状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

5发病日龄一般以20-40日龄之间居多。

(四)预防

1切实做好消毒,特别是带鸡消毒和饮水消毒。

2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择优质可靠的疫苗。首免最好使用低毒力的疫苗,做法氏囊免疫时鸡群一定处于健康状态。

3加强饲养管理,给鸡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和全面的营养,使鸡保持正常的免疫应答能力。

(五)发病后处理

1带鸡消毒,用季铵盐类或其它类消毒剂,每日一次至控制。

2肌注广谱抗生素和卵黄抗体。

3投药:抗病毒药(抗法氏囊病毒类药)+抗菌剂+免疫增效剂+肾肿解毒药3-5天。

4投药停止后饮水消毒。

5饮水消毒后用微生态制剂调理5-7天。

6加强管理和护理。

三、禽流感

(一)流行特点

通过消化道,呼吸接触感染也可通过其它珍禽、水禽、鸟类传播。各种日龄的鸡都易感,潜伏期一般为3-5天。

(二)病原:正粘病毒——A型流感病毒。

(三)诊断要点:

1高致病率即高致死率(强毒性)型禽流感:

1)临床症状:突然爆发,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病程稍长的,可见羽毛松散,呆立不动,体温达43度,不食(采食量严重下降)、冠和肉髯呈紫色,头部水肿,流泪、呼吸困难,肉鸡可见下痢和神经症状,运动失调。

2温和型禽流感:

1)绿色粪便,个别鸡头水肿、眼肿、下颌肿。

2)鸡冠发紫、发黑。

3)采食量感染前期正常,感染上3-5天后采食量下降。

4)蛋壳色退化(白色蛋、破损蛋、沙壳蛋、畸形蛋增加)

5)严重的大肠杆菌、霉形体继发感染,卵泡出血、变性、卵黄性腹膜炎严重。

6)有的心肌、腿肌出血、法氏囊红肿,鼻孔有分泌物。

7)腺胃与肌胃交界处,腺胃与食道交界处呈斑状或条状出血。

8)产蛋鸡感染时期,产蛋无明显变化,感染中后期产蛋急剧下降(下降比例10-60%不等)。

9)感染严重时部分鸡停产或绝产。

10)没做过禽流感免疫时治疗效果不佳。

(四)预防和控制

1切实做好带鸡和饮水消毒。

2选多株灭活苗进行免疫,或采用H9+H5灭活苗。

3严格的生物安全制度,以免外流性疾病的传入。

4加强饲养管理,给鸡一个舒适的环境和全面的营养,保持鸡正常的免疫力。

5重视免疫抑制疾病的控制,避免免疫抑制因素的干扰,发挥鸡正常免疫应答力。

(五)发病时的处理

1待鸡消毒:用季铵盐类或其他类消毒剂进行消毒,每日一次直至控制。

2如果没有做过禽流感免疫,尤其是高致死率(强毒性)型禽流感到目前为止没有好的办法控制。

3如果是做过2次以上的禽流感免疫可以参照以下方案:

1)投药:广谱抗生素和抗病毒中草药

2)投药停止后,可用有利于恢复产蛋的药物。

四、鸡痘

(一)流行特点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潜伏期为4-8天

(二)病原:鸡痘病毒。

(三)诊断要点

1皮肤无毛处有特殊痘痂

2口腔、咽喉部有坏色白色假膜

3眼型鸡痘表现流泪或羞明

(四)预防和治疗

1预防或治疗该病最好的办法是接种疫苗。

2消灭蚊蝇,防治蚊蝇传播。

3使用适量的抗生素,防止细菌感染。

五、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支)

是一种急性呼吸道病,发生在蛋鸡损害生殖系统,产蛋率下降一半,发生在肉鸡主要损害肾又称肾传支。

(一) 流行特点

产蛋鸡发病多,肉鸡30日龄以上多发。发病季节主要是秋末至春末。病鸡呼吸道分泌物和咳出飞沫中含有大量病毒,一般性隔离消毒措施不能阻止病毒源传入,须搞好免疫预防。

(二) 病状

产蛋鸡首先出现呼吸道和全身症状,继而产蛋量下降,出现较多畸形蛋、软壳蛋。

1初期呼吸困难半张口呼吸、咳嗽,发出“喉喉”喘息及流泪、怕冷、厌食、精神萎靡,部分鸡只有排黄白色稀粪。

2发病第二天产蛋开始下降,2周左右下降最低点,然后逐渐回升,回升快慢与鸡日龄有关。例如高峰期鸡,80%产蛋下降到40%经2月可恢复到70%。

3蛋品质下降,蛋清稀薄如水,清黄分离。

雏鸡多发生于20-50日龄在肉鸡多发生于肾型,初期轻微呼吸道症状,10-12天后出现严重全身症状,厌食,排灰白色、白色水样稀便、失水、脚爪干枯,死亡率10-25%。

(三) 诊断要点

注意和产蛋下降综合症区别,对产蛋下降蛋壳质量问题相比,但不影响蛋的内部质量,且无明显的呼吸道症状。

(四) 预防和治疗

各种药物无疗效,土霉素、恩诺沙星、泰乐菌素。防治继发感染,用药4-6天,对减少死亡、缩短有一定作用;对肾型传支用电解质类物质,有利于尿盐排出药物,对缓解病情有一些帮助。主要注意疫苗接种。

六、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一)流行特点

各日龄鸡均可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二)病原:疱疹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三)诊断要点

1发病率高,成鸡传播极快。

2病鸡表现严重呼吸困难,伸颈吸气、咳出血痰

3喉头和器官粘膜(上1/3)出血,有**的豆腐渣样栓塞物。

(四)预防和治疗

1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鸡舍通风条件,严防病鸡的引入。在发病地区或威胁区,应做传喉疫苗的免疫。

2鸡发生了传喉的处理措施:

对症治疗,可投入抗菌剂+止咳、化痰、平喘的中药,对症药3-5天。

七、马立克氏病

本病是一种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肿瘤病。

(一)流行特点

有囊膜的完全病毒自病鸡皮屑、羽毛飞扬在空气中,由呼吸道侵入鸡体内,本病疫苗不能阻止感染,只能阻止发病(发生肿瘤)。而感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许多因素。

1感染时日龄:日龄低、发病率高。

2免疫力:接种疫苗获得免疫。阻止发病,但如有法氏囊病的鸡发病率高。

3鸡的体质、病毒的强弱与数量:体弱、强毒,感染发病率高。本病3周可发病,但蛋鸡发病多在2-5日龄,肉鸡40日龄之后易发病。

(二)病原

属B性(细胞结核型)疱疹病毒。强毒株主要引起内脏型马立克氏病,弱毒株一般引起神经型马立克氏病。

(三)预防与治疗

诊断较易。本病无法治疗,免疫接种是最有效防治措施。雏鸡出壳24小时内接种是最有效防治措施。雏鸡出壳24小时内,接种马立克疫苗,严防1日龄之间的鸡感染,注意鸡舍内消毒。

八、传染性腺胃炎

(一)病原

传染性腺胃炎病毒

(二)流行特点

1 传染性腺胃炎可发生于不同品种的蛋鸡和肉鸡,其次以蛋雏鸡和青年鸡多发,然后为肉用公鸡和杂交肉鸡。该病流行较广,发病地区发病率一般为7%~28%,死亡率一般为30%~50%。最早发病日龄见于21日龄,25~50日龄为多发期,产蛋鸡也可发病。病程10~15天,长者可达35天,发病后5~8天为死亡高峰。

2 该病的发生有比较大的局限性,即发病多集中在一个地理区域,发病的鸡群大多来源同一个种鸡场或同一品系的鸡种。

3 不能发生水平传播或水平传播很弱,即不能同居感染。很多鸡场同一日龄两批不同品种或来源鸡苗,一批发病,一批不发病。即使放在同一笼内也不能互相感染。

4 该病是一种综合症。该病的病原多是呈垂直传播或污染马立克氏疫苗或鸡痘疫苗而传播的,在良好饲养管理下,不表现临床症状或发病很轻。当有发病诱因时,鸡群则表现出腺胃炎的临床症状,诱因越重越多,腺胃炎的临床症状表现越重,诱因起到了“开关”的作用。

(三)发病主要病因或诱因

1 鸡痘尤其是眼型鸡痘,以瞎眼为特征的,是腺胃炎发病很重要的病因。鸡痘发病严重季节,腺胃炎发病也非常严重,很多鸡群都是先发生了鸡痘,后又继发腺胃炎,造成很高的死亡率,并且药物治疗无效。

2 饲料营养不良。饲料粗纤维含量高或营养缺乏如维生素、蛋白等,鸡群易发生腺胃炎。

3 传染性支气管炎(IBV)、传染性喉气管炎(ILTV)、各种细菌、维生素A缺乏或通风不良引起的眼炎,都会导致腺胃炎的发病。

4 一些垂直传播的病原或污染了特殊病原的马立克氏病疫苗,很可能是该病发生的主要病原。

(四)临床症状

病鸡初期表现精神沉郁,缩头垂尾,翅下垂,羽毛蓬乱不整,采食及饮水减少。鸡只生长迟缓或停滞,体重增重停止或逐渐下降,有的鸡体重仅为正常鸡的50%或更少。鸡体苍白,极度消瘦,饲料转化率降低,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有的鸡有流泪、肿眼及呼吸道症状,排白色或绿色稀粪。

(五)治疗方案:抗病毒药,抗菌药联合使用。用干扰素,抗病毒复方制剂拌料,也可用黄芪多糖,阿莫西林饮水。

九、禽霍乱

(一)流行特点

幼鸡有抵抗力,16周前很少发病,多发生在产蛋前后,秋季和初冬发病最多。特别是天气骤变,地面潮湿空气污浊鸡舍易发生。

(二)病原:禽霍乱巴氏杆菌

(三)症状:

1.最急性型

突然倒地死亡,多发生在夜间,且个别肥壮鸡。

2.急性型

病鸡体温高达43-44℃,渴欲强烈,频频饮水,采食减少,排黄白稀便,有时带绿色,冠髯肿胀、热痛。

3.慢性型

呈顽固性局部炎症,慢性肺炎、胃肠炎。

(四)诊断要点:

根据病鸡突然死亡,肝脏上有许多针头状灰白色坏死点两项主要特征作出诊断,注意和鸡副伤寒区别,鸡副伤寒多发生3周以上青年鸡、成鸡、而本病16周龄以下很少发生。副伤寒腹腔腹泻严重,病程长。肝表面古铜色,肝虽有灰白色坏死点,但数量较少,还有脾肿大胆囊肿大充满绿色胆汁等病变。

(五)预防与治疗

1.土霉素:005-01%拌料连续5-7天,

治疗效果良好。

十、鸡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主要寄生动物肠道的革尘氏隐性短杆菌,可引起三种疫病:鸡白痢、禽伤寒和禽副伤寒,鸡白痢为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禽伤寒为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禽副伤寒则可由多种沙门氏菌引起。

(一)鸡白痢

是3周龄以下雏鸡最常见的急性败血症,表现急性全身感染、精神倦怠、白痢为主要特征,成鸡多于局部隐形感染。

1.流行特点 传染途径主要以下三个方面:

1)经蛋传递,由于种鸡种蛋有30%左右带菌,入孵后有的孵化后期胚胎死亡,多数在7日龄内发生白痢病。

2)孵化器内感染,造成脐孔污染。脐炎胎粪和带菌的胎绒浮游飞扬,健康雏鸡吸入呼吸道引起肺型白痢,多在5-6日龄发生。如存在于蛋壳表面雏壳时易引起胚胎感染。

3)同居感染,同食污染了饲料、饮水垫草等,由消化道传染给其它鸡只,发病多在7天以后,环境造成污染多易感2周以上鸡只。常和支原体、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2诊断要点:鸡白痢根据症状可初步诊断,市场有鸡白痢诊断液,但对雏鸡不适用。

3预防与治疗

1)注意建立无沙门氏菌并的种鸡群,加强种蛋消毒采蛋2小时内28ml/立方米甲醛消毒,每次孵化器及用具彻底消毒,育雏时001%高锰酸钾水饮水2-3天。

2)灵拌料004-006%连用7-10天;氯霉素02%-05%两者拌料效果好。

(二)禽伤寒

是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上家禽,主要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运动场消化道感染,多在春冬两季发生,特别是饲养条件不良时易发生。

1症状:

1)最急性无明显症状迅速死亡。

2)腹泻、排淡黄至绿色稀粪,沾污肛门周围的羽毛,鸡冠苍白萎缩,渴欲强烈,频频饮水。剖检肝肿大显古铜色或暗黄绿色,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点,胆囊胀大充满绿色胆汁,心肌表面灰白色坏死点。母鸡卵巢充血、出血变色变质,如破裂则引起蛋黄腹膜炎。

2诊断要点:

1)注意和禽霍乱区别,霍乱一般在16-17周以上才发生,接连出现无症状死亡其余多数鸡不表现明显症状。病鸡肝不呈古铜色肝表面针头状灰白色坏死多而明显十二指肠结膜严重出血,各脏器广泛出血,这些都不同鸡伤寒。

2)根据腹泻排绿色稀粪,肝脾极度肿大,古铜色肝具有特征性病变,可以初步诊断。

3预防与治疗:同鸡白痢

(三)禽副伤寒

除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其它沙门氏菌引起的他病都称为禽副伤寒。

流行病学及传播途径均同白痢和伤寒。

1症状:

1)禽副伤寒基本上是雏鸡病,只有雏鸡才表现症状。卵内感染或孵化器感染者多在一周内发病死亡,有的喙壳前或喙壳时死亡。

2)离群独自站立,闭目呈睡眠状,头颈伸长伏于地面。

3)大量白色水样下痢,怕冷扎堆。

2诊断要点:

无论在雏鸡、成鸡与白痢、伤寒区别较难。不过三种病治疗药物基本相同,要想区别主要靠实验室内分离与鉴定。

3预防与治疗:

1)同白痢治疗

2)氟哌酸003%-005%混饲拌料或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庆大霉素3000-6000单位饮水。

二、 鸡大肠杆菌病(综合症)

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的某些致病毒株所引起多种禽病的总称。有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肠炎、脐炎、眼球炎、气囊炎、卵黄性腹膜炎、关节炎等病型。

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广泛存在饲料垫料及灰尘、肠道中,只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是应激情况下,致病性才表现出来,感染发病。所以常见法氏囊、呼吸道病等传染病的并发症或继发症。

(一) 症状和病变:

1雏鸡脐炎:因脐部受大肠杆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感染可在卵内或出壳后,表现腹部膨大,脐孔不闭合,周围呈褐色、红褐色,出壳后2-3天死亡,卵黄吸收不良,发育受阻。

2急性败血症:可发生任何年龄的禽,引起全身急性感染,排绿色白色稀粪,短期内死亡。病程长的可见浆液性纤维性,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病变。

3眼球炎:由于舍内空气中大肠杆菌密度过高,引起眼球炎。表现眼睑封闭,外观肿大,眼内蓄积多量脓液或干酪样物质,眼球发炎。

4气囊炎:多发5-12周龄鸡只,常与支原体、传支病毒等合并感染。病鸡表现呼吸困难,囊内有干酪样渗出物。心包内有多量纤维素渗出物;腹腔积水,肝表面纤维素渗出物覆盖。本病死亡率达8%-10%。

5关节及滑膜炎:散发性,是大肠杆菌败血症的一种后遗症。病鸡行走困难、跛行,关节肿大。

6卵黄性腹膜炎和输卵管炎:腹腔中充满淡**腥臭的液体及淡**纤维性渗出物,肠粘连,输卵管发炎上有针状出血和纤维素性渗出物沉积。

(二)预防与治疗:

1预防:主要搞好环境卫生,排除各种应激因素。定期消毒,如百毒杀、过氧乙酸等。大肠杆菌疫苗可应用

1治疗:可选用多种抗生素药物,做药敏实验选择最佳治疗药物。庆大霉素、氟哌酸、泰乐菌素都可以选择。庆大霉素:饮水3000-5000单位/只,一日一次连用3-5天,氟哌酸:100-200克/吨饲料。

十一、鸡葡萄球菌病

本病主要由皮肤创伤引起化脓性炎症或败血症,主要发生于肉用仔鸡,笼养鸡及饲养条件较差的大群鸡。

(一)病原:是金**葡萄球菌。

(二)症状:

1败血急性型:多发生在1-2月龄肉鸡,伴有局部炎症,胸部、翼下出现紫黑色的浮肿,流出紫红色臭味液体,腿、足、关节、头部有炎症红肿或小片坏死。病程2-4天死亡。

2关节炎型:病鸡腿。腿,翅、关节肿胀热痛逐渐化脓。足底形成较大脓肿,行走困难。

3脐炎型:雏鸡在出壳时由脐孔感染。

(三)预防与治疗:严重病鸡挑出单独喂养,发病率较高时用药物治疗。青霉素饮水5000-10000单位/只,每日2-3次。金霉素拌料200-500克/吨饲料。

十二、鸡传染性鼻炎

是常见于青年鸡和产蛋鸡的急性呼吸道病影响生长和产蛋。

(一)病原:是鸡嗜血杆菌引起,其主要特征是颜面水肿流鼻涕,流眼泪。

(二)流行特点:本病发生于鸡,8-12周龄最易发病,病菌由污染的环境,饲料及饮水、飞沫尘埃、感染鸡只,多发生在秋冬季节。

(三)症状:本病潜伏期1-3天,首先表现甩头,流鼻涕逐渐变成脓性粘液,颜面水肿,结膜眼严重时失明。随病程发展呼吸困难,出现“呼噜”声,精神不振、采食量降低,产蛋下降,病程两周左右。

(四)预防与治疗:

1.04%红霉素(或高力米先)全群饮水。

2.土霉素拌料400克/吨饲料。

3.链霉素饮水80-100万单位/公斤水,每日一次,5-7天,个别严重大肌注8-10万单位/公斤体重。

4.泰乐菌素饮水2克/公斤水,连用5天。

十三、鸡慢性呼吸道病(败血性支原体病)

其发病特征为气喘,呼吸罗音咳嗽,病程长死亡率虽不高,但影响幼鸡生长,或鸡产蛋减少。

(一)病原:为鸡败血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微生物。

(二)流行特点:1-2月龄雏鸡最敏感,成鸡呈隐性。隐性鸡是主要传染源,可经种蛋垂直传播感染。

(三)症状:最初流鼻液,继而气喘,咳嗽、气管罗音,有吞咽动作,采食减少,严重的眼部突出,一侧或双侧失明。产蛋鸡产蛋下降,呼吸道不明显而公鸡有明显呼吸道症状。剖检病变主要鼻腔、喉头气管有大量红色灰白色粘液,有的可见纤维性心包炎肝周炎。

(四)预防与治疗:

1.预防:在雏鸡时饮水用抗支原体药物。

2.治疗:泰乐菌素饮水200-300毫克/升水,拌料300-500克/吨饲料中连用5-7天,北里霉素拌料500克/吨饲料连用5-7天。

十四、鸡球虫病:

是幼鸡急性流行性原虫病。3-7周龄雏鸡最易感染。

(一)病原:目前有9种球虫,其中对鸡危害最大的盲肠球虫(柔嫩艾美耳球虫),寄生盲肠内,和小肠球虫,寄生小肠粘膜中。

(二)流行特点:15-50日龄幼鸡最易感染,每年的春夏季多发,主要传播方式是鸡吃了污染的饲料、垫料、粪便等引起。特别是阴湿的天气,舍内环境卫生条件差,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因素。

(三)症状:

1.急性型,多见雏鸡,病程1-3周,早期病鸡精神不佳,双翅下垂,闭目呆立。食欲减退、粪便增多变稀,严重的血样粪便,病鸡消瘦,不久死亡。死亡鸡只肛周常粘有血迹。

2.慢性病:多见4-6月成鸡,病鸡逐渐消瘦,间歇下痢,产蛋减少。

(四)预防与治疗

1.1%马杜霉素500克/吨饲料中。

2.10%盐霉素800-1000克/吨饲料。

十五、腹水综合症

(一)病原:腹水症是肉鸡生产中的一种常见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于20-50日龄快速生长的肉鸡,特征性的表现为腹腔内蓄积大量的液体。心、肝、肺部受到严重的损害,发病率4-5%不等,病死率很高。

(二)症状:病鸡生长发育受阻。脑、腹部的羽毛稀少,腹部膨胀,充满液体,皮肤发红或发绀,斜卧,呼吸困难、缩颈、行动迟缓、食欲减退,逐渐死亡。

(三)预防与治疗:鸡舍内湿度适宜,通风良好,垫料干燥,同时降低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与代谢能含量。对发病鸡群进行限饲并采取减少死亡的措施,如使用利尿剂,防继发感染加抗生素。

十六、猝死症

(一)病原:由于肉鸡生长很快,个别肌肉、骨骼生长与内脏器官发育不协调,不能同步,加重了内脏器官(尤其是心、肝)的负荷,往往导致猝死,采食能力强、采食量大、生长特别快的个体尤为突出。

(二)症状:整个鸡群生长良好,少数鸡只特别是个体较大者在活动或吃料饮水过程中,突然蹦跳,腹部朝上,很快死亡。

(三)预防与防治:

1.每吨饲料中加入1公斤氯化胆碱,一万国际单位维生素E、维生素B12各12毫克,和900克肌醇。

2.减少应激反应,给以安静环境。

目录 1 概述 2 疾病名称 3 英文名称 4 风湿性多发性肌痛的别名 5 分类 6 ICD号 7 流行病学 8 风湿性多肌痛的病因 9 发病机制 10 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表现 11 风湿性多肌痛的并发症 12 实验室检查 13 辅助检查 14 风湿性多肌痛的诊断 15 鉴别诊断 151 老年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 152 多发性肌炎 153 纤维织炎综合征(fibrositis syndrome) 154 恶性肿瘤 155 其他风湿性疾病和慢性感染 156 功能性肌痛 157 系统性红斑狼疮、舍格伦综合征等 16 风湿性多肌痛的治疗 161 非甾体抗炎药 162 糖皮质激素 163 免疫抑制药 164 并发症治疗 165 中医治疗 17 预后 18 风湿性多肌痛的预防 19 相关药品 附: 1 治疗风湿性多发性肌痛的穴位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风湿性多肌痛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风湿性多肌痛 已经自动替换为 风湿性多发性肌痛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概述

风湿性多发性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由Barber于1957年首先命名,是以四肢和躯干近端疼痛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一般包括以下3个要点:50或50岁以上起病;肩胛带、骨盆带和颈部3处易患部位中有2处出现疼痛和晨僵,时间超过30min,持续1个月以上;加上全身反应证据如血沉升高超过40mm/h或50mm/h。有些定义还包括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10mg/d泼尼松可迅速缓解症状等。除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GCA)外,如果存在其他特定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慢性感染、多发性肌炎或恶性肿瘤等可排除风湿性多发性肌痛的诊断。风湿性多发性肌痛和巨细胞动脉炎关系密切,约1/4的风湿性多发性肌痛最终发展为巨细胞动脉炎,而40%巨细胞动脉炎可出现风湿性多发性肌痛表现,故有人认为风湿性多发性肌痛和巨细胞动脉炎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即风湿性多发性肌痛仅为巨细胞动脉炎的临床表现之一,但也有人提出它们分属独立性疾病。

风湿性多发性肌痛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良好反应,可作为诊断性治疗指标。

2 疾病名称

风湿性多发性肌痛

3 英文名称

polymyalgia rheumatica

4 风湿性多发性肌痛的别名

风湿性多肌痛;风湿性多肌病

5 分类

风湿科 >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 炎性肌病

6 ICD号

M353

7 流行病学

风湿性多发性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 1957年由Barber首次提出,本病肯定与年龄有关,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2~3倍。

8 风湿性多发性肌痛的病因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认为本病与HLADR4相关,提示遗传易感性可能是发病原因之一。另外,年龄和内分泌激素变化也与本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9 发病机制

风湿性多发性肌痛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其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的,在内在因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通过免疫机制致病。研究认为风湿性多发性肌痛与HLADR4相关,提示遗传易感染可能是本病的发病原因之一。另外本病几乎均在50岁以上发病,提示本病肯定与年龄有关。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提示本病与内分泌激素变化可能也有一定相关性。

PMR病理学研究较少,单纯风湿性多发性肌痛并无特殊病理学特点。部分风湿性多发性肌痛患者颞动脉活检呈典型的巨细胞动脉炎病理表现,提示它为潜在的巨细胞动脉炎。近年来,虽然有人报告大关节滑膜炎(如膝、胸锁关节)可解释患者肌痛症状,且关节镜活检及滑液检查支持滑膜炎存在,但此说存在争议。肌活检一般正常或表现非特异性变化,如Ⅱ型肌萎缩。风湿性多发性肌痛偶有肉芽肿性心肌炎与肝炎报道。

中医认为,本病是以大关节晨僵和躯体大群肌肉疼痛为特征。与风寒湿均有关,但亦与老年肌肉血脉气血灌注不足,脾虚、肺虚、肾虚有关。

10 风湿性多发性肌痛的临床表现

风湿性多发性肌痛均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小于50岁发病甚少且症状较轻。男女之比为1∶2。我国发病情况不详。美国一份报道:50岁以上人群年发病率54/10万,患病率500/10万。

风湿性多发性肌痛起病隐袭,有低热、乏力、倦怠、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典型临床表现为颈部、肩胛带、骨盆带肌肉疼痛和僵硬,尤以清晨1~2h或休息之后再活动时明显,很少自然缓解。严重者上肢抬举受限,不能过肩、梳头、持物,抬腿和上下楼困难,难以下蹲,甚至翻身困难,而需要卧床。与多发性肌炎不同,本病一般无肌压痛或仅有轻微压痛,也无肌力减退等表现,但可因肌痛和关节痛限制自身活动。常伴低热、乏力、体重减轻及轻中度关节痛。无论主诉如何,体格检查阳性体征较少,可有轻度贫血,肩及膝关节轻度压痛、肿胀或少许滑膜积液征,关节镜检证实可有滑膜炎。一般无内脏或系统性受累表现。

11 风湿性多发性肌痛的并发症

风湿性多发性肌痛偶有并发肉芽肿性心肌炎与肝炎报道。还有发生急性动脉炎的可能。

12 实验室检查

1轻到中度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血沉>50mm/h(魏氏法),并与病情活动性相关。

3血清肌酶正常。

4抗核抗体及类风湿因子皆阴性。

13 辅助检查

肌电图检查无肌源性和神经源性损害征象。

14 风湿性多发性肌痛的诊断

风湿性多发性肌痛是一个临床症候群,排除其他风湿性疾病之后,可根据下述临床表现作出诊断:50岁以上老人;颈、肩、腰背或全身僵痛持续4周以上;血沉>40mm/h;对小剂量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诊断标准应严格符合下列6点:

1发病年龄超过50岁。

2颈、肩胛带及骨盆等3处易患部位至少2处出现肌肉疼痛和晨僵,病程应持续≥1个月。

3实验室检查示血沉明显增快、CRP升高。

4受影响肌肉无红、肿,亦无肌力减退或肌萎缩。

5需要排除类似风湿性多发性肌痛表现的其他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慢性感染、多发性肌炎、恶性肿瘤等。

6对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相当于泼尼松10mg/d)反应良好。

15 鉴别诊断

风湿性多发性肌痛须与下述几种风湿病鉴别:

151 老年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

老年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有晨僵、对称性小关节肿痛、畸形、类风湿因子阳性等。

152 多发性肌炎

多发性肌炎亦多见于老年女性,有近端肢带肌无力与疼痛、肌力显著减弱、血沉增快等;但本病以肌炎为特征,血清肌酶活性增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有肌炎特征。

153 纤维织炎综合征(fibrositis syndrome)

纤维织炎综合征以关节外肌肉骨骼僵痛与疲乏为典型表现,躯体四肢有固定性敏感压痛点,如颈肌枕部附着点、上斜方肌中部、胸肌第二肋骨与软骨交界处外侧、外上髁下2cm处、上臀部、大转子后2cm、膝关节内侧鹅状滑囊区、腓肠肌跟腱交接处等8处;多有睡眠障碍,常伴有激惹性肠炎、激惹性膀胱炎、紧张性头痛、月经不调以及对甾体或非甾体抗炎药反应不敏感、血沉正常等。

154 恶性肿瘤

某些恶性肿瘤伴有骨骼肌肉疼痛,但还有其他临床表现,全身情况也与PMR容易鉴别。

155 其他风湿性疾病和慢性感染

其他风湿性疾病和慢性感染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可有全身症状及近端关节痛,类似于PMR,发热时可做血培养鉴别。

156 功能性肌痛

功能性肌痛一般无典型晨僵,实验室检查正常或接近正常。

157 系统性红斑狼疮、舍格伦综合征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舍格伦综合征等风湿病可能有某些表现与PMR相似,但不难找到其他伴随症状。

16 风湿性多发性肌痛的治疗

PMR确诊后虽不需要住院治疗,但定期随访十分重要。一旦发现有伴发巨细胞动脉炎迹象者,应立即行相应检查包括颞动脉活检,以除外颞动脉炎的诊断。一般治疗主要是鼓励患者做适当肌肉运动,以免引起肌肉失用性萎缩和关节运动障碍。药物治疗目的有二:缓解症状和阻止潜在血管炎并发症。

161 非甾体抗炎药

对症状轻微或不伴血管炎的PMR尤其是颞动脉活检阴性者,可先试用非甾体抗炎药,如肠溶吲哚美辛25mg,2~3次/d,双氯酚酸(扶他林)(25mg,2~3次/d)等,可控制肌痛和头痛等症状。有报道10%~20%患者单用阿司匹林或非甾体抗炎药足可控制病情,而无须加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虽可部分缓解症状,但无阻止血管炎并发症的疗效。因此,一般认为短效皮质激素如泼尼松为本病首选。

162 糖皮质激素

对症状轻微的PMR,经上述治疗2~4周病情仍无改善即可开始应用5~10mg泼尼松或相当剂量的其他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果PMR诊断正确,其临床症状一般在使用激素后即可迅速缓解,此点常用来判断PMR诊断是否正确,如治疗后无反应,则需要进一步排除其他疾病。小剂量皮质激素不能抑制伴发的血管炎症状,因此即使疼痛显著缓解仍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初始症状严重者,一般可根据治疗前血沉、C反应蛋白和血清IL6水平以及对首次治疗的反应,将患者分成不同亚型实施不同治疗方案。激素剂量由病情严重程度和是否伴有巨细胞动脉炎而确定,疗程可分为起始治疗、减量治疗和维持治疗3个阶段。对不伴有巨细胞动脉炎的PMR,泼尼松常规推荐剂量为15~30mg/d,一般4天左右骨骼肌肉疼痛与僵硬可迅速缓解,血沉和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一旦症状减轻及血沉降至正常可考虑减量。激素减量必须在周密的监测下缓慢进行,否则病情复发。泼尼松开始剂量超过15mg/d者,可每周减5mg直至15mg/d,并每2~3周测定血沉1次。15mg/d以后每月减25mg,一般在6~12个月内可达到维持剂量25~75mg。因无实验室检查可预测什么时候可以停用激素,故维持治疗时间随病情严重程度而定,一般认为当25mg维持治疗6~12个月后,无任何临床症状且血沉正常者可停止治疗。停药后约一半患者可完全正常,其余可在随后的数月内复发,复发早期再服10~15mg泼尼松龙又可控制病情。

有报道甲泼尼龙(甲基泼尼松龙)肌内注射可进一步减少激素的副作用。方法为每3周肌内注射1次,剂量为120mg/次,连用12周,然后每月减量20mg肌注1次,疗程1年。疗效极快,48h症状即可缓解,血沉恢复正常。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无抑制,激素总量较口服小得多,故较为安全,容易被患者接受。

皮质激素虽可缓解症状,但尚无证据提示它可缩短病程,经小剂量激素治疗后实验室检查已恢复正常,潜在血管炎或血管并发症可能性相当小,但并不是所有患者均对小剂量激素有特效,因为即使血沉已正常仍有发生急性动脉炎的可能。巨细胞动脉炎与胸主动脉瘤高度相关,该瘤是巨细胞动脉炎相对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动脉瘤破裂可导致患者突然死亡。有资料证实即使不伴颞动脉炎的PMR仍有较一般人群更高的心血管疾病病死率。

反复皮质激素治疗最常见副作用主要有椎体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糖尿病、消化性溃疡和白内障等。由于这些副作用发生率在不同研究中报道不一,而且这些并发症本身在老年人中就较为常见,故要确定它们一定是激素的副作用颇为困难。为了尽可能减少激素的副作用,推荐采用最小有效剂量早晨1次顿服,并辅以钙剂以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163 免疫抑制药

对病情顽固或小剂量泼尼松不能维持疗效者,可加用甲氨蝶呤片75mg,1次/周,顿服。但单用甲氨蝶呤治疗本病尚存在争议。其他免疫抑制药(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以及其他慢作用抗风湿药(如抗疟药、青霉胺、氨苯砜)等也可协助激素减量,减少复发,但由于缺乏系统研究,资料有限,经验不多,故临床应用有较大争议。

164 并发症治疗

如出现各种并发症可对症治疗,如腕管综合征可行手术减压,肢端坏疽需要手术切除,合并感染时加用抗生素等。

165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与风、寒、湿有关;与肌肉血管、气血灌注不足,脾虚、肺虚、肾虚有关。因此在祛风、祛寒、祛湿的同时应予健脾益气、益肾润肺。

17 预后

风湿性多发性肌痛偶可有肉芽肿性心肌炎与肝炎报道。还有发生急性动脉炎的可能。皮质激素虽可缓解症状,但尚无证据提示它可缩短病程,经小剂量激素治疗后实验室检查已恢复正常,潜在血管炎或血管并发症可能性相当小,但并不是所有患者均对小剂量激素有特效,因为即使血沉已正常仍有发生急性动脉炎的可能。巨细胞动脉炎与胸主动脉瘤高度相关,该瘤是巨细胞动脉炎相对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动脉瘤破裂可导致患者突然死亡。

18 风湿性多发性肌痛的预防

1做好心理调适,解除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加强营养,增加蛋白质、维生素,避免 性食物。

3避免风、寒、湿侵袭,并提高生活质量。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进行关节和肌肉运动,防止肌萎缩。

19 相关药品

泼尼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泼尼松龙、甲泼尼龙、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磷酰胺、青霉胺、氨苯砜

治疗风湿性多发性肌痛的穴位 阴维穴

拼音:yīnwéixué英文:NèiguānPC6;DàhèKI12概述:阴维穴:1经穴别名;2

内关

拼音:nèiguān英文:NèiguānPC6;nèiguān;P6;PC6概述:内关:1病证名;

阴维

鸡葡萄球菌病是由金**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鸡感染本病后,其特征为:幼雏常呈急性败血症,青年鸡和成年鸡多呈慢性型,表现为关节炎和翅膀坏死。

(1)流行特点

金**葡萄球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在土壤、空气、尘埃、饮水、饲料、地面、粪便及物体表面均有本菌存在。鸡葡萄球菌病的发病率与鸡舍内环境存在病菌量成正比。其发生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环境、饲料及饮水中病原菌含量较多,超过鸡体的抵抗力。②皮肤出现损伤,如啄伤、刮伤、笼网创伤及戴翅号、刺种疫苗等造成的创伤等,给病原菌侵入提供了门户。③鸡舍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高温高湿、饲养方式及饲料的突然改变等应激因素,使鸡的抵抗力降低。④鸡痘等其他疫病的诱发和继发。

本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北方以7~10月多发,急性败血型多见于40~60日龄的幼鸡,青年鸡和成年鸡也有发生,呈急性或慢性经过。关节炎型多见于比较大的青年鸡和成年鸡,鸡群中仅个别鸡或少数鸡发病。脐炎型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幼雏。其他类型比较少见。

(2)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由于感染的情况不同,本病可表现多种症状,主要可分为急性败血型、关节炎型、脐炎型、眼型、肺型等。

1)急性败血型

病鸡精神不振或沉郁,羽毛松乱,两翅下垂,闭目缩颈,低头昏睡。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部分鸡下痢,排出灰白色或黄绿色稀便。病鸡胸、腹部甚至大腿内侧皮下水肿,积聚数量不等的血液及渗出液,外观呈紫色或紫褐色,有波动感,局部羽毛脱落;有时自然破裂,流出茶色或浅紫红色液体,污染周围羽毛。有些病鸡的翅膀背侧或腹面、翅尖、尾、头、背及腿等部位皮肤上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炎症及坏死,局部干燥结痂,呈暗紫色,无毛。

剖检可见胸、腹部皮下呈出血性胶样浸润。胸肌水肿,有出血斑或条纹状出血。肝肿大,淡紫红色,有花纹样变化。脾肿大,紫红色,有白色坏死点。腹腔脂肪、肌胃浆膜、心冠脂肪及心外膜有点状出血。心包发炎,心包内积有少量黄红色半透明的心包液。

急性败血型是鸡葡萄球菌病的常见病型,病鸡多在2~5天死亡,快者1~2天呈急性死亡。在急性病鸡群中也可见到呈关节炎症状的病鸡。

2)关节炎型

病鸡除一般症状外,还表现蹲伏、跛行、瘫痪或侧卧。足、翅关节发炎肿胀,尤以跗、趾关节肿大者较为多见,局部呈紫红色或紫褐色,破溃后结污黑色痂,有的有趾瘤,脚底肿胀(图12-18)。

图12-18 病鸡脚底脓肿

(左侧为正常的鸡脚)

剖检可见关节炎和滑膜炎。某些关节肿大,滑膜增厚,充血或出血,关节囊内有或多或少的浆液,或有**脓性纤维渗出物,病程较长的慢性病例,变成干酪样坏死,甚至关节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及畸形。

3)脐炎型

它是孵出不久的幼雏发生葡萄球菌病的一种病型,对雏鸡造成一种危害。由于某些原因,鸡胚及新出壳的雏鸡脐带闭合不严,葡萄球菌感染后,即可引起脐炎。病雏除一般症状外,可见脐部肿大,局部呈黄红、紫黑色,质稍硬,间有分泌物。饲养员常称之为“大肝脐”。脐炎病雏可在出壳后2~5天死亡。

剖检可见脐内有暗红色或黄红色液体,时间稍久则为脓样干涸坏死物,肝脏表面有出血点。卵黄吸收不良,呈黄红色或黑灰色,液体状或内混絮状物。

4)眼型

此型葡萄球菌病多在败血型发生后期出现,也可单独出现。病鸡主要表现为上下眼睑肿胀,闭眼,有脓性分泌物粘闭,用手掰开时,则见眼结膜红肿,眼角有多量分泌物,并见有肉芽肿。病程较长的鸡眼球下陷,以后出现失明。

5)肺型

病鸡主要表现为全身症状及呼吸障碍。剖检可见肺部淤血、水肿,有的甚至可以见到黑紫色坏疽样病变。

(3)预防措施

①搞好鸡舍卫生和消毒,减少病原菌的存在。②避免鸡的皮肤损伤,包括硬物刺伤、胸部与地面的摩擦伤、啄伤等,以堵截病原菌的感染门户。③发现病鸡要及时隔离,以免散布病原菌。④饲养和孵化工作人员皮肤有化脓性疾病的不要接触种蛋,种蛋入孵前要进行消毒。⑤用葡萄球菌菌苗进行注射接种,可收到一定预防效果。

(4)治疗方法

对葡萄球菌有效的药物有青霉素、广谱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等,但耐药菌株比较多,尤其是耐青霉素的菌株比较多,治疗前最好先做药敏试验。如无此条件,首选药物有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①用青霉素G,雏鸡饮水2000~5000国际单位/(只·次);成年鸡肌内注射2万~5万国际单位/(只·次),每天2~3次,连用3~5天。②用卡那霉素按0015%~002%深度混水,连用5天。③用土霉素按005%浓度混料,连喂5天。④用5%恩诺沙星混水,每毫升加1千克水,连服3~5天。⑤用2%环丙沙星预混剂拌料,在100千克饲料中加环丙沙星预混剂250克,连喂2~3天。

手或手指关节痛无法弯曲时,首先要考虑到可能是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或退化性手关节症。

  此外,也可能是腱鞘炎等。

手或指头的关节疼痛无法弯曲,弯曲时伴随疼痛,这时首先要考虑到可能是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或退化性手关节症。性风湿性关节炎或退化性手关节症。严重时最好去看骨科。其次,就是长时间从事手指工作的人较常罹患的腱鞘炎。由於肌腱摩擦而造由于肌腱摩擦而造成腱鞘发炎,产生疼痛。腱鞘炎中女性较多见的是狭窄性腱鞘炎(狭窄性腱滑膜炎)。

  手腕肿胀、拇指和手腕肿胀、拇指和食指之间张开时会感到疼痛。食指之间张开时会感到疼痛。从手指发麻开始,夜间痛为主要特征的就是腕隧道症候群。早上手指

僵硬,产生疼痛,严重时可能产生知觉障碍。此外,也可能是扳机指。扳机指是指从弯曲手指的位置要伸直时出现反弹现象,第二关节出现硬块或瘤的疾病。以拇指

较多见,过度使用手指之后按压硬块,会产生强烈的疼痛,恶化时关节甚至无法伸直。

  关节甚至无法伸直。较罕见的名称,但却有很多人罹患这种手指关节的疾病。

  腱鞘囊肿是在手腕或手背出现硬块、疼痛,有可能造成手关节运动障碍或神经麻痹等症状的疾病。

经麻痹等症状的疾病。最初过度使用手时,手关节疼痛,其次出现剧痛,可能就是金贝克病(月骨软

化症)。会出现运动痛、夜间痛,恶化时手腕无法弯曲。不论是结节肿或金贝克病,若症状轻微,放任两、三天不管,也有自然痊愈的情形。但若伴随腱鞘炎等疾病

时,最好尽早去看医师。可以去看骨科,或利用针灸、按摩、复健疗法等减轻关节疼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723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5
下一篇2023-09-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