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背上出水怎么回事

艾灸背上出水怎么回事,第1张

  艾灸养生疗法是中医疗法中的一种,可强身健体、防病祛病。有些人在艾灸过程中会大出汗,全身大汗淋漓,背上感觉全是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带大家去了解一下。

 在艾灸的强大施灸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大汗淋漓,湿透床单,施灸一次出一次大汗,有许多患者很顾虑,如此出汗身体是否会虚脱会不会对身体有害

 这种现象是艾灸改善体质、扶正祛邪、祛病疗疾的效果反应,无需顾虑继续施灸,随着施灸的药力不断增强,排出的浊水、浊气、废血越来越多,脏腑逐渐恢复功能,许多患者伴随疲劳、头晕、失眠、旧病复发、疼痛、上火、长痘、起泡、全身长红疹、肌肤瘙痒、发烧、长时间类似感冒症状、怕冷、全身浮肿、脾气越来越急躁……等许多不舒服的难受症状,这是艾灸之火力、药力使隐藏在脏腑深处疾患,功拔到体表,但还没有完全排出体外的表现症状,是非常好的效果体现。正所谓《扁鹊新书》所说:“温养阳气,禁戒寒凉。以灼艾为第一。”

 用艾之火力艾灸,能透入到肝脏、脾脏、肾脏、心脏、肺脏,能温通人体十二经络,经络通畅,气血运行,病邪自然退去,身体康复如同反手掌一样简单。

 艾灸疗法使人体大量出汗,排出的是脏腑、血液和细胞里的浊水,与汗蒸、桑拿、烤电、泡浴、运动…等发热出汗完全不同,排出的汗水深度位置完全不同。而汗蒸、桑拿、烤电、泡浴、运动…等发热出的汗表层肌肤的汗水,这种汗出的太多会耗损人体的精、津、液和元气,人体会虚脱。

 艾灸疗法作用是,恢复并强大脏腑功能,此时占据脏腑的病邪(浊水消耗人体血液,是上火、炎症的主因;浊气消耗人体元气,阻塞经脉,是肿瘤、肌瘤、结块的主因)被强大的正气赶出脏腑,排出体外,这就是患者施灸时大汗淋漓的表现。所以,在艾灸疗法的作用下排汗越多,效果越好。

 另外,艾灸疗法是先补充脏腑正气,艾灸到一定时间和数量后,脏腑元气充足,功能恢复,人体元气和艾的纯阳之火联合作用,使体内病邪(浊水、浊气)通过经络、血管、关节、皮肤毛孔,使体内的病邪之气以汗液和放屁、打嗝的形式不断地排出,这就是施灸时许多患者,特别是风湿,心脑血管,肝胆病,糖尿病、胃肠病、哮喘、肺病、肾病、妇科、男科、三高、肿瘤、贫血、虚寒体质、长期吃药、激素药…等慢性病的好转反应。

 艾灸时皮肤上为什么会出水这种现象到底是好还是坏艾灸之后有水汽正常吗?下面我为你解答。

艾灸皮肤上出水的原因

 一、在正气逐渐要履行自己的指责的时候,会有人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这就是排病气的一种方式和表现;

 二、当湿邪过盛的时候,艾灸给他一个出路,那么这些过盛的湿邪从哪里排除呢当然是 体表排的快一些,也比较尽然。有的人艾灸一段时间后,会有腹泻,或便秘或小便频数。当然腹泻的人多一些,那么腹泻也是湿邪排除的一种方式。这就是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给病邪以出处。只是排出的方式不同,所以,我认为有出汗,或小便频数或大便每天几次的这些人都不要害怕,这就是正邪较量后的一些表现,你不可能不叫他表现,每一次表现,就是正气在多一点点的机会,这就是灸法的引导功的作用。如果此时你害怕了,停下来了,那么病邪就会继续嚣张地在你的体内继续兴风作浪,且越演越烈。

 其实如果用科学的思维解释艾灸有水汽无非也是两种情况:

 一是身体出的汗,灸热了都会出汗,只不过捂着会明显些,敞开会蒸发掉,就像穿双透气的鞋出汗少,其实汗是一样的出,只不过挥发出去了而已;

 二是燃烧会产生水汽。植物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学过有机化学的都知道,植物纤维的主成组成元素是碳和氢,燃烧就是氧化,其产物分别是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它的水是以气体形式存在,遇到冷,当然会凝成液体水。不信的可以试下,对着一块铁板灸也会出水。或许你会问,那随身灸是铁的,为什么没有那么多水那是因为它的温度升高了,水蒸气不再冷凝,而人的皮肤因为人体的循环、散热,温度再高也不会太高,水蒸气始终会冷凝。

 随身灸水汽少,一个是热度不如其他灸法,出汗少;二个是出的汗都被布套吸收了,看不到;三个是燃烧的烟气大部分被挡住,水气接触到皮肤的少。

 无论是哪种情况,希望大家都能继续艾灸,艾灸部位有水汽,也是一种好现象,要么排湿寒,即使不是排湿气,也会减肥的,对身体也是好的,促进代谢。另外艾灸一定要用质量比较好的艾条,笔者觉得艾条最好的还是“香怡艾条”,大家可以去某宝上面找一下店、铺,之后输入香怡艾条就好了,他们家艾条比较实惠,但是艾条质量很好,比某名人家好很多,经常艾灸的朋友可以去试试看吧。

 艾灸排湿气,是一种好的现象,灸一段时间之后有些人会发现皮肤会变干燥,水汽减少,这个可能就是体内湿气已经减少的原因哈。

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艾灸后的正常现象,这是体内在排出毒素的原因,所以不需要太过于惊慌,比如艾灸后看出现以下反应都是正常现象。

1、 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我们人体是个整体,这里有阴阳之分,不可能只允许正气存在而把邪气都驱逐。那么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他也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就范。所以这时候就免不了有反应,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我赶出,那么我就先顽强抵抗。这时的正气不足,而邪气旺盛的时候,当然你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出来。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很多正气的时候,这时的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

2、 失眠:艾灸后常常会有失眠的症状,如果出现初次艾灸后失眠,也是一种反应,此时的失眠,多很疲乏无力,或嗜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后,这时如果睡眠很少,但不会出现疲乏无力的现象,反而因为艾灸,而显得精力充沛。此时,不要因为睡眠时间的不足而烦恼,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药来凑够睡眠的时间,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灸中脘还会很快改善脾的功能。

艾灸的走窜现象,有时候我们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会有胃脘部不适,这很有可能你的肝有隐患或你的胃有疾病,艾灸就会主动帮助你去调整,这就是艾灸的通窜功能。所以说,我们的身体有一个自我调整的功能,只要你调动的好,这些都会起来工作。假如你艾灸关元穴,也许会反应出你妇科方面的隐患或前列腺方面的问题或生殖系统的一些疾患 。人体“阴阳”的升降是有其固定的规律的,元气逐渐充足了,“阴阳”就必定按照其规律运行,该升的就自然会升,该降的就自然会降,根本就不必用人为的方法去调动升降。

3、 艾灸的上火现象,很多人艾灸后会出现口干舌燥,这也是艾灸的一种反应,这种现象表明阴阳正在调整,阳不胜阴,这时要多喝白开水。此时患者会觉得喉咙异常干痛,这是病邪(寒邪)逐渐外发时的必然症状(病邪被驱赶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西医所谓的炎症,此时许多中医专家都会任认为灸过火了,会立即停止治疗,使得功亏一篑)。

4、 艾灸后身体出现类似过敏的现象,有很多人艾灸后身上出现很多红疹的现象,此时多以为是过敏了,其实,这些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真阳元气驱赶寒邪外出的表现。也是病邪在体表的反应。如果此时停灸,病邪还会入里,侵蚀脏腑。如果此时皮肤表现严重,可以用放血疗法使邪出有门。可以在大椎、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还有委中穴放血,给病邪以出处。

5、 艾灸后的精神反应:有很多人会出现类似抑郁症的现象,这时可以找人倾诉,可以到狂野处大哭或大喊,一定要发泄出来,不要郁闷在心,免得徒增新疾。

所以在艾灸期间,一定不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过肌过饱、不要房事,要吃清淡的食物,还要保持心情愉悦,多到户外运动或散步,光艾灸不锻炼 也是不行的。要每天至少保持30分钟的锻炼,才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878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5
下一篇2023-09-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