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曾把一部电影翻译成《小妇人》,是哪部电影?

好莱坞曾把一部电影翻译成《小妇人》,是哪部电影?,第1张

“小妇人”。

她之所以被叫做“小妇人”,不仅因为个儿矮小,还因为出身贫寒,为了生活从小就到富人家里当女佣,但她又很伟大,她的故事曾被好莱坞拍成**,并由享誉世界的女影星英格丽·褒曼来扮演她。

**名叫《六福客栈》,听起来有一股浓浓的中国味儿,这没什么奇怪,因为拍的就是“小妇人”在中国的经历。

《六福客栈》的**海报

                                         

英格丽·褒曼美丽的形象和出色的演技把“小妇人”演绎得光彩照人,很多人是通过这部**才了解到“小妇人”的事迹并为之感动,而**中“英雄美人式的传奇”虽然有点好莱坞的套路,但也为故事增添了另外一份令人赞叹的浪漫色彩。

英格丽·褒曼在《六福客栈》中的剧照

“小妇人”究竟是谁呢?她有什么伟大的事迹能让好莱坞搬上荧幕?

 她叫格里蒂丝·艾伟德(Gladys Aylward),是自发到中国内地传教的英国传教士,还是第一位自愿加入中国国籍的传教士。她最感人的事迹就是抗战爆发后,为了让一百名中国孤儿免遭残暴的日本侵略军的毒手,她孤身一人带着这些孩子从山西阳城县出发,翻山越岭,历尽艰苦和磨难到达西安,把孩子们一个不少地交给中国官方安置在孤儿院里。

艾伟德于1902年2月24日出生在伦敦一个邮差家庭,因为家贫自小就给人家当佣人。27岁那年,对宗教一向虔诚的她突然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到中国去当传教士。

 

格里蒂丝·艾伟德

 1929年7月,艾伟德来到伦敦的中国内地会总部,要求到中国传教,但她满腔的热情却被泼了一盆冷水,由于她没上过神学院,没有大学文凭,甚至连高中都没有读过,不符合当传教士的要求,内地会负责人拒绝了她的要求。  

尽管被拒绝,她还是坚持要去中国,她的热诚最终打动了这位负责人。他让她先学一点中文,然后再等待机会。他介绍艾伟德去扬何斯本爵士家当女佣,照顾年迈的爵士夫妇。爵士是个作家,写过不少关于东方的书,家里也有不少藏书。艾伟德在当女佣的同时,也向爵士借阅了不少书籍,对东方作了大致的了解。    

1930年初,艾伟德听说中国山西阳城县有位73岁的老传教士珍妮·罗森想要退休,却一直无人接替,她马上写信给罗森,说自己要去接替她。  

艾伟德一边等候罗森的回信,一边打听前往中国的道路。当时到中国有两条路:一条是从英国直接坐船到天津,另一条是先乘船到荷兰的海牙,再从荷兰坐火车经德国、波兰到达苏联的莫斯科,再转乘另一线路的火车横穿西伯利亚,再转中东路的火车到达哈尔滨,然后南下到大连,再从大连乘船到天津。第二条路光听起来就足以让人脑袋发昏,其艰苦程度不言而喻,但艾伟德却选择了这条路,因为它比第一条路的费用要少一半,而她当女佣攒下的钱只够第二条路的费用。

几个月后,罗森的回信到了,信里欢迎她去中国。1930年10月18日,艾伟德带着两个箱子,一个装着简单的衣物,一个装着食物和路上做饭用的酒精炉,告别了前来送行的父母和姐姐,只身踏上了盼望已久的传教之路。

在历经艰辛和危险之后,艾伟德总算到达了天津,在天津传教中心的帮助下到了阳城。

当时罗森新租了一栋房子,正领着工人在清扫装修,准备把它改成一间客栈接待过路的骡夫,顺便向他们传教。她认为这些骡夫行走各地,一旦他们信了教,就可以成为把教义四处传播的好帮手。 

艾伟德与罗森

罗森根据《圣经》里所讲的八个幸福把客栈取名为“八福客栈”,而不是好莱坞**的“六福客栈”。可是客店开了以后,当地的中国人却不肯到“洋鬼子”开的店里来住。罗森就让艾伟德到门口去“拉客”:有经过的骡队,就拦住他们硬拉进来。

艾伟德虽然不情愿,还是硬着头皮做了。一开始骡夫们也不情愿,但被“女洋鬼子”硬拉进来后,发现房间整洁,饭菜可口,收费又便宜,后来也就自愿来了。每天晚上,艾伟德都要用还不流利的中文,把圣经里面的故事讲给骡夫们听。最初骡夫们对她的行为只是感到好笑,但时间一长,还是被她坚持不懈的努力感动了,他们自发定下规矩,在八福客栈住店的人不准吸烟、喝酒、赌博,也不准大声吵闹,以免打扰“艾姑娘”讲故事。 

有一天,阳城县监狱有个囚犯突然凶性大发,挥刀砍死了几个狱中的犯人,人们都不敢接近他。艾伟德来到监狱,温柔地劝说这个凶犯放下屠刀。他犹豫了一会儿,竟然把刀交给了她。这事传开后,让阳城人对她刮目相看,监狱长也同意她到狱中向囚犯传教,还答应她改善牢房的环境。     

传教活动虽然顺利开展了,但年迈的罗森却在1932年11月的一天,从高处坠地不幸身亡,留下艾伟德一个人继续经营客栈。    

由于艾伟德在阳城县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连县长也来找她,说政府命令妇女放脚,以纠正这种陋习,希望她能够帮忙。艾伟德同意了,她到各个村庄走动,一面用自己的脚向人们现身说法,讲不缠足的好处,一面借此机会传教。    

艾伟德还收养了一些孤儿。她收养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孩,当时她在街上走,看到有个女人标价两个银元卖这个小女孩,艾伟德就用身上仅有的九毛钱买下了她,叫她“九毛”,还给她起了一个正式的学名“美恩”。   

1936年,艾伟德加入了中国籍。第二年,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大举入侵中国,连偏远的阳城也遭到了攻击。曾有一个炸弹击中了八福客栈,艾伟德被压在瓦砾下面并失去了知觉,幸好只受了点轻伤。醒来后,她赶紧带着她的孤儿们躲到山里的北柴庄。直到日军离开后,他们才返回阳城。    

1940年,艾伟德来到泽州,在那里的传教站工作的是来自英国的戴维斯夫妇,戴维斯告诉她,传教站有二百名孤儿,其中一百名已经去了西安,现在还剩下一百名。艾伟德建议他把剩下的孩子送到八福客栈,她自己暂时留在泽州给戴维斯太太帮忙,因为传教站里还有大约一千名难民需要照顾。   

艾伟德在泽州时,《时代》杂志记者听说过她的事迹,特地采访了她,在谈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时,她说:

“我代表的宣教团体是中立的,但我恨恶日军的暴行,也不能缄默不言。当然,我是中国人,也会把所知道的日军行踪,报告中国方面。”   

 《时代》杂志刊登了艾伟德的话,让日本军方对她大为恼怒。几天后有人来给她报信,来泽州“清乡”的日军已经发布告示,悬赏捉拿她。看了报信人拿来的告示,艾伟德只得离开泽州逃回阳城。路上,她遇到日本飞机的扫射,肩上受了伤。 

回到阳城,大家为了她的安全着想,劝她赶紧离开山西去大后方。艾伟德决定带着客栈里的一百名孤儿逃离战火,到西安去生活。她到县长那里去道别,好心的县长提醒她,日本人正在悬赏捉拿她,路上要多加小心。当他听说她还要带着一百名孤儿一起去西安时,他很吃惊,劝她打消这个念头,但艾伟德坚持说“这一百个孩子都是神赐给我的,一个也不能丢下”。 

县长劝说不了她,只好预备了一些粮食给她,还派了两个士兵护送他们到黄河,渡过黄河他们就可以搭上去西安的火车了。     

从阳城到黄河渡口不仅路途遥远,还要步行翻山越岭,而这一百个孩子中,最大的也不过是一个16岁的女孩,而且缠过脚走不快,其他的孩子年龄都不大,最小的甚至只有四岁,一路上只能大的牵着或背着小的,在崎岖的山路上缓慢前进。艰难的跋涉使一些孩子病了,实在走不动的只好放进空了的食物箩筐里挑走。日复一日,这漫长的山路似乎总也看不到头。

**剧照

 

5天之后,带着的食物都吃完了,而山区里又找不到什么吃的,艾伟德没想到逃亡之路这样艰难,但这时也不能放弃,只得给孩子们讲《圣经》故事,给他们安慰打气。

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支中国军队,这些军人不但给了食物,还帮着护送这些孩子。在他们的帮助下,这支难民队伍终于在第12天看到了黄河,艾伟德向护送的军人们道了谢,然后领着孩子们向河边走去。

但黄河又给她出了难题:她找不到渡船。直到4天后,她又遇到了当初陪伴他们走山路的那些中国军人,军人们再次帮助他们渡过了黄河。   

过河后又走了两天,艾伟德总算领着孩子们搭上了火车,可是折磨似乎没完没了,火车开出去不久,又因为前方桥梁被炸毁而被迫停下。这个时候艾伟德真的绝望了,她忍不住哭了起来,可是一百个孩子她也不能不管,哭完之后,她还是得咬紧牙关领着孩子们继续往西走。 

到达潼关之后,以后的路程比较顺利了,他们先搭乘了一列拉煤的货车,然后改乘到西安的客车,又从西安被送到扶风。艾伟德从阳城带来的一百个孩子,一个不少地被安置在了孤儿院里。  

艾伟德和孩子们在西安合影纪念

 

这时,艾伟德可以倒下了,她因为发高烧被送到西安一家教会办的医院治疗,医生查出她有伤寒、肺炎,肩上有子弹打出的伤口,还有营养不良和过度疲劳。医生认为她能活过来是一个奇迹,但她最终活了过来,不过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她几乎处在失忆的状态,直到1941年底,她才终于康复出院。    

出院后,艾伟德又开始了四处传教的工作,1942年初,她到眉县的难民营工作,1944去兰州,1945年又到了成都,在成都教会的安排下教中国青年学习英语。   

1949年春,艾伟德回到了英国。新闻记者瑞德伍德听说了她在中国传奇般的经历后,特地采访了她。然后博格斯又把她的故事改编成广播剧在BBC播出,还写成《小妇人》一书出版。     

1957年,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找到她,希望同她签约,把她的故事拍成**。艾伟德认为拍成**有利于传教工作,于是同意了。可是,拍成后的**让艾伟德非常失望而且羞愧,**不但把“八福客栈”改成了莫名其妙的“六福客栈”,还让她和一位中国军官谈起了恋爱,花前月下,卿卿我我,而她一生都没有和任何男人谈过情说过爱,更不要说接吻了。

 

**里的艾伟德和中国军官,那个中国军官好歹也找个中国人来演嘛

 不过,尽管**《六福客栈》有些歪曲事实,但它毕竟也起到了宣传的作用,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格里蒂丝·艾伟德,知道了她传奇般的故事后面所展现的伟大的灵魂。

“小妇人”。

她之所以被叫做“小妇人”,不仅因为个儿矮小,还因为出身贫寒,为了生活从小就到富人家里当女佣,但她又很伟大,她的故事曾被好莱坞拍成**,并由享誉世界的女影星英格丽·褒曼来扮演她。

**名叫《六福客栈》,听起来有一股浓浓的中国味儿,这没什么奇怪,因为拍的就是“小妇人”在中国的经历。

《六福客栈》的**海报

                                         

英格丽·褒曼美丽的形象和出色的演技把“小妇人”演绎得光彩照人,很多人是通过这部**才了解到“小妇人”的事迹并为之感动,而**中“英雄美人式的传奇”虽然有点好莱坞的套路,但也为故事增添了另外一份令人赞叹的浪漫色彩。

英格丽·褒曼在《六福客栈》中的剧照

“小妇人”究竟是谁呢?她有什么伟大的事迹能让好莱坞搬上荧幕?

 她叫格里蒂丝·艾伟德(Gladys Aylward),是自发到中国内地传教的英国传教士,还是第一位自愿加入中国国籍的传教士。她最感人的事迹就是抗战爆发后,为了让一百名中国孤儿免遭残暴的日本侵略军的毒手,她孤身一人带着这些孩子从山西阳城县出发,翻山越岭,历尽艰苦和磨难到达西安,把孩子们一个不少地交给中国官方安置在孤儿院里。

艾伟德于1902年2月24日出生在伦敦一个邮差家庭,因为家贫自小就给人家当佣人。27岁那年,对宗教一向虔诚的她突然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到中国去当传教士。

 

格里蒂丝·艾伟德

 1929年7月,艾伟德来到伦敦的中国内地会总部,要求到中国传教,但她满腔的热情却被泼了一盆冷水,由于她没上过神学院,没有大学文凭,甚至连高中都没有读过,不符合当传教士的要求,内地会负责人拒绝了她的要求。  

尽管被拒绝,她还是坚持要去中国,她的热诚最终打动了这位负责人。他让她先学一点中文,然后再等待机会。他介绍艾伟德去扬何斯本爵士家当女佣,照顾年迈的爵士夫妇。爵士是个作家,写过不少关于东方的书,家里也有不少藏书。艾伟德在当女佣的同时,也向爵士借阅了不少书籍,对东方作了大致的了解。    

1930年初,艾伟德听说中国山西阳城县有位73岁的老传教士珍妮·罗森想要退休,却一直无人接替,她马上写信给罗森,说自己要去接替她。  

艾伟德一边等候罗森的回信,一边打听前往中国的道路。当时到中国有两条路:一条是从英国直接坐船到天津,另一条是先乘船到荷兰的海牙,再从荷兰坐火车经德国、波兰到达苏联的莫斯科,再转乘另一线路的火车横穿西伯利亚,再转中东路的火车到达哈尔滨,然后南下到大连,再从大连乘船到天津。第二条路光听起来就足以让人脑袋发昏,其艰苦程度不言而喻,但艾伟德却选择了这条路,因为它比第一条路的费用要少一半,而她当女佣攒下的钱只够第二条路的费用。

几个月后,罗森的回信到了,信里欢迎她去中国。1930年10月18日,艾伟德带着两个箱子,一个装着简单的衣物,一个装着食物和路上做饭用的酒精炉,告别了前来送行的父母和姐姐,只身踏上了盼望已久的传教之路。

在历经艰辛和危险之后,艾伟德总算到达了天津,在天津传教中心的帮助下到了阳城。

当时罗森新租了一栋房子,正领着工人在清扫装修,准备把它改成一间客栈接待过路的骡夫,顺便向他们传教。她认为这些骡夫行走各地,一旦他们信了教,就可以成为把教义四处传播的好帮手。 

艾伟德与罗森

罗森根据《圣经》里所讲的八个幸福把客栈取名为“八福客栈”,而不是好莱坞**的“六福客栈”。可是客店开了以后,当地的中国人却不肯到“洋鬼子”开的店里来住。罗森就让艾伟德到门口去“拉客”:有经过的骡队,就拦住他们硬拉进来。

艾伟德虽然不情愿,还是硬着头皮做了。一开始骡夫们也不情愿,但被“女洋鬼子”硬拉进来后,发现房间整洁,饭菜可口,收费又便宜,后来也就自愿来了。每天晚上,艾伟德都要用还不流利的中文,把圣经里面的故事讲给骡夫们听。最初骡夫们对她的行为只是感到好笑,但时间一长,还是被她坚持不懈的努力感动了,他们自发定下规矩,在八福客栈住店的人不准吸烟、喝酒、赌博,也不准大声吵闹,以免打扰“艾姑娘”讲故事。 

有一天,阳城县监狱有个囚犯突然凶性大发,挥刀砍死了几个狱中的犯人,人们都不敢接近他。艾伟德来到监狱,温柔地劝说这个凶犯放下屠刀。他犹豫了一会儿,竟然把刀交给了她。这事传开后,让阳城人对她刮目相看,监狱长也同意她到狱中向囚犯传教,还答应她改善牢房的环境。     

传教活动虽然顺利开展了,但年迈的罗森却在1932年11月的一天,从高处坠地不幸身亡,留下艾伟德一个人继续经营客栈。    

由于艾伟德在阳城县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连县长也来找她,说政府命令妇女放脚,以纠正这种陋习,希望她能够帮忙。艾伟德同意了,她到各个村庄走动,一面用自己的脚向人们现身说法,讲不缠足的好处,一面借此机会传教。    

艾伟德还收养了一些孤儿。她收养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孩,当时她在街上走,看到有个女人标价两个银元卖这个小女孩,艾伟德就用身上仅有的九毛钱买下了她,叫她“九毛”,还给她起了一个正式的学名“美恩”。   

1936年,艾伟德加入了中国籍。第二年,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大举入侵中国,连偏远的阳城也遭到了攻击。曾有一个炸弹击中了八福客栈,艾伟德被压在瓦砾下面并失去了知觉,幸好只受了点轻伤。醒来后,她赶紧带着她的孤儿们躲到山里的北柴庄。直到日军离开后,他们才返回阳城。    

1940年,艾伟德来到泽州,在那里的传教站工作的是来自英国的戴维斯夫妇,戴维斯告诉她,传教站有二百名孤儿,其中一百名已经去了西安,现在还剩下一百名。艾伟德建议他把剩下的孩子送到八福客栈,她自己暂时留在泽州给戴维斯太太帮忙,因为传教站里还有大约一千名难民需要照顾。   

艾伟德在泽州时,《时代》杂志记者听说过她的事迹,特地采访了她,在谈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时,她说:

“我代表的宣教团体是中立的,但我恨恶日军的暴行,也不能缄默不言。当然,我是中国人,也会把所知道的日军行踪,报告中国方面。”   

 《时代》杂志刊登了艾伟德的话,让日本军方对她大为恼怒。几天后有人来给她报信,来泽州“清乡”的日军已经发布告示,悬赏捉拿她。看了报信人拿来的告示,艾伟德只得离开泽州逃回阳城。路上,她遇到日本飞机的扫射,肩上受了伤。 

回到阳城,大家为了她的安全着想,劝她赶紧离开山西去大后方。艾伟德决定带着客栈里的一百名孤儿逃离战火,到西安去生活。她到县长那里去道别,好心的县长提醒她,日本人正在悬赏捉拿她,路上要多加小心。当他听说她还要带着一百名孤儿一起去西安时,他很吃惊,劝她打消这个念头,但艾伟德坚持说“这一百个孩子都是神赐给我的,一个也不能丢下”。 

县长劝说不了她,只好预备了一些粮食给她,还派了两个士兵护送他们到黄河,渡过黄河他们就可以搭上去西安的火车了。     

从阳城到黄河渡口不仅路途遥远,还要步行翻山越岭,而这一百个孩子中,最大的也不过是一个16岁的女孩,而且缠过脚走不快,其他的孩子年龄都不大,最小的甚至只有四岁,一路上只能大的牵着或背着小的,在崎岖的山路上缓慢前进。艰难的跋涉使一些孩子病了,实在走不动的只好放进空了的食物箩筐里挑走。日复一日,这漫长的山路似乎总也看不到头。

**剧照

 

5天之后,带着的食物都吃完了,而山区里又找不到什么吃的,艾伟德没想到逃亡之路这样艰难,但这时也不能放弃,只得给孩子们讲《圣经》故事,给他们安慰打气。

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支中国军队,这些军人不但给了食物,还帮着护送这些孩子。在他们的帮助下,这支难民队伍终于在第12天看到了黄河,艾伟德向护送的军人们道了谢,然后领着孩子们向河边走去。

但黄河又给她出了难题:她找不到渡船。直到4天后,她又遇到了当初陪伴他们走山路的那些中国军人,军人们再次帮助他们渡过了黄河。   

过河后又走了两天,艾伟德总算领着孩子们搭上了火车,可是折磨似乎没完没了,火车开出去不久,又因为前方桥梁被炸毁而被迫停下。这个时候艾伟德真的绝望了,她忍不住哭了起来,可是一百个孩子她也不能不管,哭完之后,她还是得咬紧牙关领着孩子们继续往西走。 

到达潼关之后,以后的路程比较顺利了,他们先搭乘了一列拉煤的货车,然后改乘到西安的客车,又从西安被送到扶风。艾伟德从阳城带来的一百个孩子,一个不少地被安置在了孤儿院里。  

艾伟德和孩子们在西安合影纪念

 

这时,艾伟德可以倒下了,她因为发高烧被送到西安一家教会办的医院治疗,医生查出她有伤寒、肺炎,肩上有子弹打出的伤口,还有营养不良和过度疲劳。医生认为她能活过来是一个奇迹,但她最终活了过来,不过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她几乎处在失忆的状态,直到1941年底,她才终于康复出院。    

出院后,艾伟德又开始了四处传教的工作,1942年初,她到眉县的难民营工作,1944去兰州,1945年又到了成都,在成都教会的安排下教中国青年学习英语。   

1949年春,艾伟德回到了英国。新闻记者瑞德伍德听说了她在中国传奇般的经历后,特地采访了她。然后博格斯又把她的故事改编成广播剧在BBC播出,还写成《小妇人》一书出版。     

1957年,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找到她,希望同她签约,把她的故事拍成**。艾伟德认为拍成**有利于传教工作,于是同意了。可是,拍成后的**让艾伟德非常失望而且羞愧,**不但把“八福客栈”改成了莫名其妙的“六福客栈”,还让她和一位中国军官谈起了恋爱,花前月下,卿卿我我,而她一生都没有和任何男人谈过情说过爱,更不要说接吻了。

 

**里的艾伟德和中国军官,那个中国军官好歹也找个中国人来演嘛

 不过,尽管**《六福客栈》有些歪曲事实,但它毕竟也起到了宣传的作用,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格里蒂丝·艾伟德,知道了她传奇般的故事后面所展现的伟大的灵魂。

“小妇人”。

她之所以被叫做“小妇人”,不仅因为个儿矮小,还因为出身贫寒,为了生活从小就到富人家里当女佣,但她又很伟大,她的故事曾被好莱坞拍成**,并由享誉世界的女影星英格丽·褒曼来扮演她。

**名叫《六福客栈》,听起来有一股浓浓的中国味儿,这没什么奇怪,因为拍的就是“小妇人”在中国的经历。

《六福客栈》的**海报

                                         

英格丽·褒曼美丽的形象和出色的演技把“小妇人”演绎得光彩照人,很多人是通过这部**才了解到“小妇人”的事迹并为之感动,而**中“英雄美人式的传奇”虽然有点好莱坞的套路,但也为故事增添了另外一份令人赞叹的浪漫色彩。

英格丽·褒曼在《六福客栈》中的剧照

“小妇人”究竟是谁呢?她有什么伟大的事迹能让好莱坞搬上荧幕?

 她叫格里蒂丝·艾伟德(Gladys Aylward),是自发到中国内地传教的英国传教士,还是第一位自愿加入中国国籍的传教士。她最感人的事迹就是抗战爆发后,为了让一百名中国孤儿免遭残暴的日本侵略军的毒手,她孤身一人带着这些孩子从山西阳城县出发,翻山越岭,历尽艰苦和磨难到达西安,把孩子们一个不少地交给中国官方安置在孤儿院里。

艾伟德于1902年2月24日出生在伦敦一个邮差家庭,因为家贫自小就给人家当佣人。27岁那年,对宗教一向虔诚的她突然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到中国去当传教士。

 

格里蒂丝·艾伟德

 1929年7月,艾伟德来到伦敦的中国内地会总部,要求到中国传教,但她满腔的热情却被泼了一盆冷水,由于她没上过神学院,没有大学文凭,甚至连高中都没有读过,不符合当传教士的要求,内地会负责人拒绝了她的要求。  

尽管被拒绝,她还是坚持要去中国,她的热诚最终打动了这位负责人。他让她先学一点中文,然后再等待机会。他介绍艾伟德去扬何斯本爵士家当女佣,照顾年迈的爵士夫妇。爵士是个作家,写过不少关于东方的书,家里也有不少藏书。艾伟德在当女佣的同时,也向爵士借阅了不少书籍,对东方作了大致的了解。    

1930年初,艾伟德听说中国山西阳城县有位73岁的老传教士珍妮·罗森想要退休,却一直无人接替,她马上写信给罗森,说自己要去接替她。  

艾伟德一边等候罗森的回信,一边打听前往中国的道路。当时到中国有两条路:一条是从英国直接坐船到天津,另一条是先乘船到荷兰的海牙,再从荷兰坐火车经德国、波兰到达苏联的莫斯科,再转乘另一线路的火车横穿西伯利亚,再转中东路的火车到达哈尔滨,然后南下到大连,再从大连乘船到天津。第二条路光听起来就足以让人脑袋发昏,其艰苦程度不言而喻,但艾伟德却选择了这条路,因为它比第一条路的费用要少一半,而她当女佣攒下的钱只够第二条路的费用。

几个月后,罗森的回信到了,信里欢迎她去中国。1930年10月18日,艾伟德带着两个箱子,一个装着简单的衣物,一个装着食物和路上做饭用的酒精炉,告别了前来送行的父母和姐姐,只身踏上了盼望已久的传教之路。

在历经艰辛和危险之后,艾伟德总算到达了天津,在天津传教中心的帮助下到了阳城。

当时罗森新租了一栋房子,正领着工人在清扫装修,准备把它改成一间客栈接待过路的骡夫,顺便向他们传教。她认为这些骡夫行走各地,一旦他们信了教,就可以成为把教义四处传播的好帮手。 

艾伟德与罗森

罗森根据《圣经》里所讲的八个幸福把客栈取名为“八福客栈”,而不是好莱坞**的“六福客栈”。可是客店开了以后,当地的中国人却不肯到“洋鬼子”开的店里来住。罗森就让艾伟德到门口去“拉客”:有经过的骡队,就拦住他们硬拉进来。

艾伟德虽然不情愿,还是硬着头皮做了。一开始骡夫们也不情愿,但被“女洋鬼子”硬拉进来后,发现房间整洁,饭菜可口,收费又便宜,后来也就自愿来了。每天晚上,艾伟德都要用还不流利的中文,把圣经里面的故事讲给骡夫们听。最初骡夫们对她的行为只是感到好笑,但时间一长,还是被她坚持不懈的努力感动了,他们自发定下规矩,在八福客栈住店的人不准吸烟、喝酒、赌博,也不准大声吵闹,以免打扰“艾姑娘”讲故事。 

有一天,阳城县监狱有个囚犯突然凶性大发,挥刀砍死了几个狱中的犯人,人们都不敢接近他。艾伟德来到监狱,温柔地劝说这个凶犯放下屠刀。他犹豫了一会儿,竟然把刀交给了她。这事传开后,让阳城人对她刮目相看,监狱长也同意她到狱中向囚犯传教,还答应她改善牢房的环境。     

传教活动虽然顺利开展了,但年迈的罗森却在1932年11月的一天,从高处坠地不幸身亡,留下艾伟德一个人继续经营客栈。    

由于艾伟德在阳城县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连县长也来找她,说政府命令妇女放脚,以纠正这种陋习,希望她能够帮忙。艾伟德同意了,她到各个村庄走动,一面用自己的脚向人们现身说法,讲不缠足的好处,一面借此机会传教。    

艾伟德还收养了一些孤儿。她收养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孩,当时她在街上走,看到有个女人标价两个银元卖这个小女孩,艾伟德就用身上仅有的九毛钱买下了她,叫她“九毛”,还给她起了一个正式的学名“美恩”。   

1936年,艾伟德加入了中国籍。第二年,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大举入侵中国,连偏远的阳城也遭到了攻击。曾有一个炸弹击中了八福客栈,艾伟德被压在瓦砾下面并失去了知觉,幸好只受了点轻伤。醒来后,她赶紧带着她的孤儿们躲到山里的北柴庄。直到日军离开后,他们才返回阳城。    

1940年,艾伟德来到泽州,在那里的传教站工作的是来自英国的戴维斯夫妇,戴维斯告诉她,传教站有二百名孤儿,其中一百名已经去了西安,现在还剩下一百名。艾伟德建议他把剩下的孩子送到八福客栈,她自己暂时留在泽州给戴维斯太太帮忙,因为传教站里还有大约一千名难民需要照顾。   

艾伟德在泽州时,《时代》杂志记者听说过她的事迹,特地采访了她,在谈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时,她说:

“我代表的宣教团体是中立的,但我恨恶日军的暴行,也不能缄默不言。当然,我是中国人,也会把所知道的日军行踪,报告中国方面。”   

 《时代》杂志刊登了艾伟德的话,让日本军方对她大为恼怒。几天后有人来给她报信,来泽州“清乡”的日军已经发布告示,悬赏捉拿她。看了报信人拿来的告示,艾伟德只得离开泽州逃回阳城。路上,她遇到日本飞机的扫射,肩上受了伤。 

回到阳城,大家为了她的安全着想,劝她赶紧离开山西去大后方。艾伟德决定带着客栈里的一百名孤儿逃离战火,到西安去生活。她到县长那里去道别,好心的县长提醒她,日本人正在悬赏捉拿她,路上要多加小心。当他听说她还要带着一百名孤儿一起去西安时,他很吃惊,劝她打消这个念头,但艾伟德坚持说“这一百个孩子都是神赐给我的,一个也不能丢下”。 

县长劝说不了她,只好预备了一些粮食给她,还派了两个士兵护送他们到黄河,渡过黄河他们就可以搭上去西安的火车了。     

从阳城到黄河渡口不仅路途遥远,还要步行翻山越岭,而这一百个孩子中,最大的也不过是一个16岁的女孩,而且缠过脚走不快,其他的孩子年龄都不大,最小的甚至只有四岁,一路上只能大的牵着或背着小的,在崎岖的山路上缓慢前进。艰难的跋涉使一些孩子病了,实在走不动的只好放进空了的食物箩筐里挑走。日复一日,这漫长的山路似乎总也看不到头。

**剧照

 

5天之后,带着的食物都吃完了,而山区里又找不到什么吃的,艾伟德没想到逃亡之路这样艰难,但这时也不能放弃,只得给孩子们讲《圣经》故事,给他们安慰打气。

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支中国军队,这些军人不但给了食物,还帮着护送这些孩子。在他们的帮助下,这支难民队伍终于在第12天看到了黄河,艾伟德向护送的军人们道了谢,然后领着孩子们向河边走去。

但黄河又给她出了难题:她找不到渡船。直到4天后,她又遇到了当初陪伴他们走山路的那些中国军人,军人们再次帮助他们渡过了黄河。   

过河后又走了两天,艾伟德总算领着孩子们搭上了火车,可是折磨似乎没完没了,火车开出去不久,又因为前方桥梁被炸毁而被迫停下。这个时候艾伟德真的绝望了,她忍不住哭了起来,可是一百个孩子她也不能不管,哭完之后,她还是得咬紧牙关领着孩子们继续往西走。 

到达潼关之后,以后的路程比较顺利了,他们先搭乘了一列拉煤的货车,然后改乘到西安的客车,又从西安被送到扶风。艾伟德从阳城带来的一百个孩子,一个不少地被安置在了孤儿院里。  

艾伟德和孩子们在西安合影纪念

 

这时,艾伟德可以倒下了,她因为发高烧被送到西安一家教会办的医院治疗,医生查出她有伤寒、肺炎,肩上有子弹打出的伤口,还有营养不良和过度疲劳。医生认为她能活过来是一个奇迹,但她最终活了过来,不过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她几乎处在失忆的状态,直到1941年底,她才终于康复出院。    

出院后,艾伟德又开始了四处传教的工作,1942年初,她到眉县的难民营工作,1944去兰州,1945年又到了成都,在成都教会的安排下教中国青年学习英语。   

1949年春,艾伟德回到了英国。新闻记者瑞德伍德听说了她在中国传奇般的经历后,特地采访了她。然后博格斯又把她的故事改编成广播剧在BBC播出,还写成《小妇人》一书出版。     

1957年,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找到她,希望同她签约,把她的故事拍成**。艾伟德认为拍成**有利于传教工作,于是同意了。可是,拍成后的**让艾伟德非常失望而且羞愧,**不但把“八福客栈”改成了莫名其妙的“六福客栈”,还让她和一位中国军官谈起了恋爱,花前月下,卿卿我我,而她一生都没有和任何男人谈过情说过爱,更不要说接吻了。

 

**里的艾伟德和中国军官,那个中国军官好歹也找个中国人来演嘛

 不过,尽管**《六福客栈》有些歪曲事实,但它毕竟也起到了宣传的作用,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格里蒂丝·艾伟德,知道了她传奇般的故事后面所展现的伟大的灵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921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5
下一篇2023-09-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