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用的汽油桶放炸药包做的“炮”大家叫什么?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用的汽油桶放炸药包做的“炮”大家叫什么?,第1张

  (你可以去我给你的那个贴吧去看,有)

  飞雷

  飞雷传奇(上)(2007年8月21日16:26cctv-1科技博览栏目播出)

  1947年以来,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依照党中央的部署,陈庚领导的晋冀鲁豫纵队突破了敌人对解放区的封锁,杀入国民党阎锡山部腹地。我军的作战形式也因此发生了变化,和以往我军习惯的游击战相比,与敌人正面对垒的阵地战、攻坚战愈发频繁。

  在山西晋南县解县城门两侧的炮楼上人影晃动,它们曾是日伪时期遗留的工事,虽然已经换了主人,但是它们的枪口依然瞄向解放区。

  距离城门一百多米的树丛中,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的工兵战士白孝基、张天星和战友悄然摸了出来。他们避开了敌人的正面封锁从侧面绕向目标。在距对方工事约莫五十多米处,白孝基和张天星再次检查手里的东西,那是他们为这次行动准备的武器:五斤多的炸药包!敌人似乎并没发现下面的动静。白孝基已经能看到炮楼顶上来回走动的敌人哨兵,甚至能听到里面的喧哗。敌人并不在乎暴露自己,他们显然对这些反复加固的工事非常自信!

  整个纵队手里的炮少的可怜,炮弹更是稀缺。无法利用有效的炮火打击,战士们只能采用这种危险的办法:炸药爆破!距离总攻还有三十分钟,白孝基和张天星必须尽快拔掉这些钉子。然而来自炮楼和旁边的城墙制高点的交叉火力,让他们前进的道路被彻底封锁。

  两个战友先后倒下,白孝基和张天星紧跟着冲了上来。刚刚放好炸药,敌人的侧翼火力就发现了他们。城门楼的那个手榴弹扔下来正好打在张天星的右肩膀上,好在这枚手榴弹是哑弹,他只是受了轻伤,其他两名战友牺牲了。

  三天战斗中,白孝基所在的工兵连减员情况严重。解县县城拿下来了,可工兵连里上上下下都高兴不起来。连长聂佩璋立了功了,旅里面贺功,他也不去参加。他就在这个连队里面摆了一些桌子,把牺牲的这些人写上名字,放在那儿,他来悼念他们。

  聂佩璋是太岳纵队工兵连的连长,这位四十来岁的老工兵有着丰富的爆破经验。在整个纵队组织的一个工兵学习班上,他说出了自己的一个想法。既然能把石头抛出去打敌人,那炸药也应该能抛出去。

  聂佩璋说的土法子是抗战期间根据地军民的一个发明,它曾被广泛用来打击侵略者。炸药埋在地下,土坑盖上木板,上面安放地雷和棱角尖利的石块。等敌人到了跟前,拉燃导火索,炸飞的石头、地雷就能在很大范围内对敌人造成杀伤。

  1947年八月下旬的一天,白孝基等学习班的战士来到敌人占据的一座县城下,连长聂佩璋和一名工兵骨干高文魁动手操作,他们准备来一次特殊的爆破:用炸药抛射地雷。

  两人挖出了一个侧面是斜坡的土坑,里面埋上炸药。战士们都是半信半疑:用炸药抛射地雷那是漫天四散没有明确方向,可这怎么能用来爆破碉堡之类的固定目标呢?

  第一枚是落在了这个城门,几秒钟以后,地雷轰隆一下爆炸了。另外一枚掉到那个敌人的屋角那儿,轰隆一声也炸了。

  只要把握好土坑一侧的斜面角度和炸药剂量,就可能使得物体沿着一定轨迹抛出,最终落到目标位置。眼前的一切让大伙兴奋不已,能抛出地雷当然就能抛出炸药包啊!聂佩璋的想法却不这么简单。虽然能够抛出去了,但是不适合战争的需要,操作起来不方便。

  在相互的比划和讨论中,一种模样奇怪的武器浮现在众人眼前:一个粗大的汽油桶,底下装着足量的推进火药,上面是炸药包,火药瞬间燃烧产生巨大的冲力,炸药包上的导火索同时被引燃,炸药包随即被抛向目标。

  当时解放区虽然有自己的兵工厂,但他们的设备简单而且流动性大。创意出自战场,看来制造也只能在战场上完成。

  依照连长的安排,高文魁和其他战士们跑到老乡家里买来了枣木板,从战场上找来了汽油筒,还请来了村子里的木匠和铁匠帮忙。他们在指挥部后面叮叮当当地忙了两天。

  贴子相关:

  作者: 大卫阿姆斯特朗 2008-1-16 15:00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集结号和汽油桶一样的武器是著名的淮海战役“没良心炮”,

  很快,一个口径50厘米、长90厘米的汽油桶抬了出来。工兵们准备来一次实验。口径这么大,炮身却不到一米,纵队里的老炮兵看了也是连连摇头,谁都没见过这么奇怪的炮。抛射筒放在一个侧面倾斜的土坑里,战士们做了一个没放炸药的替代品来发射。

  炸药包是发射出去了,可射程不让人满意,才五十米!

  抛射距离的远近难不住工兵,想要打得更远只要加大汽油桶药室里的火药量就行,关键是怎么能准确控制落点。大伙一致要求继续实验,看看装上真正的炸药包后威力如何?炸药包是打出去,可随即就成了天女散花!大伙都愣住了!

  工兵们把已经破碎的炸药包捡回来反复对比,随即发现了问题所在。抛射炸药包离不开火药,可捆扎、包裹炸药包的都是麻绳、麻袋,他们很容易着火、散开。解放区里铁丝又极其短缺,这可怎么办呢?问题还没解决,部队就接到了新任务!

  一九四七年八月份,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根据党中央的部署,离开晋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配合刘邓主力逐鹿中原。队伍一路推进,打到了河南陕县城下。与此同时,工兵连对抛射筒的改进一直没停,此前遗留的问题逐一得到了解决。黑电话绳子由于有柏油和几层玻璃纤维,用它来捆炸药包,就不会着火了。

  一九四七年九月河南陕县攻城战即将打响,新武器直接抬到了战场上。这是新武器第一次用于实战而且是难度很大的攻城战。白孝基拿着两根铁棍兴冲冲地跑到前沿,为了方便操作和灵活调整角度,连长聂培章还为抛射筒添了两根支架。

  炸药包准确地打到了敌人东门一侧的城下,厚厚的城墙顿时被炸开了一个口子,战士们一拥而入。新武器在第一次实战中就打出了名气!大伙给它起名为飞雷炮。

  一天之内,四纵基本控制了陕县的绝大部分城区,只剩少量敌人还在借助城南工事抵抗。飞雷炮随即转移战场,这次他们的目标是前方一百米左右的一座碉堡。一声闷响后,炸药包飞落到距离碉堡五六米远的地方。可能是导火索的长度把握的不太好,长了一点,所以飞雷弹飞出去以后,到了敌人阵地还没有马上爆炸,敌人一看是个白乎乎的东西,还以是宣传品。随后五六斤炸药包爆炸了,巨大爆破力还是炸塌了大半个碉堡。发射刚结束,一直在后面观测的聂佩璋连长把高文魁和其他战士召集起来。高文魁明白:连长对这次的发射显然不满意。

  由于炸药包上导火索预留得比较长,所以飞雷炮炮弹落到地上都会滚动一段距离,地面的坑洼、斜坡自然会影响到它的最终落点。这种时候,类似目测这样的技巧也显得无能为力。是否还能有法子能让飞雷炮更加精准呢?

  一九四八年5月9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改为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晋冀鲁豫第四纵队已经逼近淮海,在他们的四周国名党黄百韬部队和黄维部正在紧逼过来。大战就在眼前,对飞雷炮的改进还在紧张进行。新武器能否在决战时刻派上用场呢?

  贴子相关:

  作者: 大卫阿姆斯特朗 2008-1-16 15:00 回复此发言

  --------------------------------------------------------------------------------

  9 回复:集结号和汽油桶一样的武器是著名的淮海战役“没良心炮”,

  英勇爆破 血与火中迸发灵感 战场制造 汽油桶变身重火炮

  实战检验 问题不断出现

  土装备如何拿下敌工事 新武器能否应对大决战

  飞雷传奇(下)(2007年8月22日16:26cctv-1科技博览栏目播出)

  1947年5月11号,硝烟弥漫在山西晋南小城解县的上空,距离城门一百多米的树丛中,我晋冀鲁豫第四纵队的工兵战士白孝基、张天星和战友们悄然摸近了城门一侧的炮楼,他们要在总攻之前扫清障碍。

  爆破虽然成功但是两名战友牺牲。几天的战斗中,工兵连减员情况很严重。

  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依照党中央的部署,陈庚领导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反守为攻,突破了敌人的封锁,杀入国民党阎锡山部的腹地。敌人凭借坚固的城墙堡垒作防御,我军却没有足够的炮火支援。战士们只能采用这种危险的办法:只身爆破!

  在一次学习班上,工兵连连长聂佩璋提出:抗战期间根据地军民曾利用炸药抛射地雷打击侵略者,能否用这种法子抛射炸药包来完成爆破呢?连长聂佩璋和一名工兵骨干高文奎动手操作,试验非常成功。

  依照这个思路,高文魁和其他战士们买来枣木板,找来汽油桶,工兵连造出了新武器:飞雷炮。在经过几次实验后,工兵们装上了炸药包准备实弹射击。大伙没想到:炸药包刚刚打出去就炸成了碎片!

  捡回打碎的炸药包反复对比后,大伙发现:原来问题出在包裹炸药包的绳子上。麻绳换成了电话线,炸药包依照飞雷炮的发射要求重新改进。

  在河南陕州的攻城战中飞雷炮正式投入实战,飞雷炮一发即中,为攻城部队打开了入口。为了保证发射精度,工兵们借鉴了炮兵的瞄准技巧。虽然威力惊人抛射距离也不近,但飞雷炮的射击准确性始终困扰着大伙。一九四八年五月,敌人重兵突然逼近,新的大战就在眼前!

  一九四八年十月一号早晨,驻守河南铁门镇的敌军突然感觉到了异样:阵地前沿冒着枪林弹雨潜入堡垒附近的爆破手突然没有了,对面阵地上的掩护射击也停了,双方阵地在瞬间一片死静。

  在中野四纵的前沿战壕,几门粗大的汽油桶被挪到了壕沟边缘。几个月来的实战中,工兵们已经离不开这种武器,四纵工兵连的每个排都配备了飞雷炮。这次,他们的目标是对面一百多米处敌人阵地上的地堡群和纵横交错的战壕。

  负责这门武器的张天星把汽油桶放进了一个早已挖好的土坑,一周前,他们在战斗中缴获了一大批**炸药,借这个机会工兵们对炸药包的装药量和外形都做了改进,飞雷炮还有了专用的炮弹!在阵地另一端工兵骨干高文魁也做好了发射准备。

  经过反复调整,这时的飞雷炮装药量至少五公斤。爆破力有了很大提高,就连外形上也明显不同。为了尽量减小抛射时的空气阻力,工兵们借鉴了火炮炮弹的外形,四四方方的炸药包被捆扎得前尖后圆。

  完成调试后,三门飞雷炮一齐发射。每次发射完,高文魁都会探出头来仔细观察炸药包的落点。随即转过身来指挥其他战士重新调整放置汽油桶的土坑。

  为了提高飞雷炮的爆破精度,工兵们想了不少法子。纯粹的目测肯定不够,每次发射后,战士们都要靠调整土坑坡度以及炮筒支架角度来控制炮身,保证炮弹的落点不会偏差。

  接连两波发射,十几枚飞雷炮弹抛向敌军阵地。对方终于见识了这些从天而降的白布包的威力,敌人的前沿工事基本被摧毁!

  射程虽然短,飞雷炮的破坏力却比有些重型火炮还强大。它的爆炸不光是摧毁了敌工事,对于敌人的战斗人员,飞雷炮弹爆炸时发出的震天撼地的声响同样产生了惊人杀伤力!

  国民党军队中甚至流传开了一种说法:解放军得到了某种秘密武器:它是可怕的特大威力炮!

  对铁门镇敌军的攻击很快向纵深挺进。第二波发射结束后,一直在前沿观测的聂佩璋连长把高文魁、张天星和几位班长叫到观察哨里,他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飞雷炮的发射节奏突然慢了下来?为了保证射击精度,战士们不得不在每次发射之后重新添土,移动飞雷炮,调整炮身角度,这显然会影响到发射频率甚至影响到最终的爆破效果。在激烈的大战关头,这个问题愈发突出。

  贴子相关:

  作者: 大卫阿姆斯特朗 2008-1-16 15:01 回复此发言

  --------------------------------------------------------------------------------

  10 回复:集结号和汽油桶一样的武器是著名的淮海战役“没良心炮”,

  在飞雷炮的顶部或尾部安装了瞄准器之后,士兵就可以给操作者提供一个参照。每次发射后,工兵们就可以根据角度仪迅速调整炮身角度,而不用再反复挖土添坑。这一来就大大缩短了发射间歇,基本实现不间断发射。

  在聂佩璋连长的反复推算下,高文魁和工兵连其他战士还为飞雷炮弹的设计提出了一整套详细数据。明确规定了炮弹重量、导火索长度等诸多细节,以便于其他部队的战士仿制。

  1948年11月23日,双堆集这个方圆不到十公里的小村子已成了另一种景象。十万人的黄维军团被我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围堵在这里。在几次突围都没能成功的情况下,黄维兵团在双堆集转入防御。

  短短几天里,黄维部队利用地形构筑了大量地堡、交通壕,构成了里外三层的防御体系。在整个防御阵地的中心,黄维还把几百辆汽车联成一圈,并用沙土装满打造出了一条所谓的核心防御圈。

  几个月来为了行动迅速,中野将重型武器丢弃不少。面对敌人如此强悍的防御,火炮不足成了大问题。为减小进攻时的伤亡,我军总结出了一种新打法;迫近作业,把坑道挖到敌人前沿,尽量缩短裸露冲击的距离。随着坑道的延伸,阵地前双方壕沟和工事犬牙交错,两军对垒更加接近。双方距离几十米,这正是飞雷炮的理想射程,这个武器有了绝佳的发挥威力的机会!

  12月6号中午时分,双堆集上空的太阳缩进了乌云背后。在为总攻所作的炮火准备中,飞雷逐渐成了主角。几十门飞雷炮推进到了战壕的最前端,敌人里外三层的防御工事基本暴露在飞雷炮的射程内。

  接连三波发射后,对方三层防御工事都飞上了天,敌人汽车防线也土崩瓦解。

  进攻部队开始向纵深推进,工兵连手里的飞雷炮弹使用殆尽,恰恰就在这时张天星接到新任务。用四发炮弹打掉,暗碉、鹿柴和有一挺重机枪的山墙。张天星不敢轻易出手了。调整射程,四发炮弹终于打掉了敌人的三个目标,一直被火力敌人压制的战士们顺利拿下了这个据点。

  在战场前沿,二十二旅工兵连二排排长高文魁紧盯着五十米外的一个敌人工事。在此之前,他凭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技术,灵活操作飞雷炮摧毁敌人多个目标,为突击队扫清了冲锋道路。

  可就在这时,敌人的这个机枪火力点却挡住了突击队的冲锋道路。此时他们的手里只剩一发远程炮弹。高文魁随机应变,调整飞雷炮角度,角度85度!这时的飞雷炮和地面之间几近直角!

  飞雷弹打出去落在了距火力点两三米处,可高文魁并没立刻听到熟悉的爆炸声!因为打得是远程弹,导火索燃烧时间也比较长。

  一看还不爆炸,高文魁着了急,就在这时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响起。烟雾散尽,敌人的地堡也不见了。这次爆破清除了对突击部队威胁最大的障碍,扫清了冲锋道路。

  在淮海大战中,参与并发挥了作用的飞雷炮达到了一百多门。淮海战役持续了两个来月。在此期间飞雷炮功不可没。它的出现减小了我方进攻人员的伤亡,弥补了当时我军火炮的不足,使得敌方一些重要防御工事在短时间内被顺利摧毁。此后随着我军重型武器不断丰富,飞雷炮逐渐退出兵器舞台。

  淮海战役中,中野四纵工兵连涌现出了一大批飞雷英雄。四纵二十二旅工兵连二排排长高文魁积极钻研飞雷发射技术,在决战时刻表现英勇,成功使用飞雷炮准确摧毁多处敌人重要目标,因此获得了“工兵英雄”的光荣称号,他的事迹在当时的部队里引起了很大反响。四纵工兵连也因此受到嘉奖。

  今天,飞雷炮的提出者聂佩璋,飞雷炮的使用和改进者“工兵英雄”高文魁已离开人世,其他几位使用者也过古稀,老战友们时常会聚在一起追忆往事,这种武器已把他们和那段风火岁月紧紧联在一起。灵感迸发于战斗当中,制造就在战场上完成,这种特别的武器和它创造的奇迹会被永远铭记!

力量训练

最重要还是找发力的感觉。

先躯干  后四肢

腿臀训练

深蹲:臀大肌,臀中肌

标准蹲(徒手蹲),3组,每组20——25个

罪人蹲(抱头蹲),3组,每组20——25个

屈膝蹲,3组,每组15——20个

单腿蹲,3组,每组15——20个

深蹲跳,3组,每组20个

杠铃负重蹲,3组,每组15个

哑铃负重蹲,3组,每组15——20个

壶铃负重蹲,3组,每组15——20个

壶铃深蹲跳,3组,每组12——15个

箭步蹲,3组,20个

哑铃箭步蹲,3组,10——15个

剪蹲,3组,10——15个

跪姿踢腿,3组,8——12个

仰卧开合腿,3组,8——12个

侧卧开合腿(负重壶铃),3组,12个

腿部:

各种跳,偏爱波比跳3组12个

抬腿卷腹,3组,8——10个

仰卧抬腿,3组,8——10个

罗马尼亚哑铃硬拉,3组,8——10个

杠铃硬拉,3组,8——10个

扎马步,踮脚下沉,8——10个

器械坐姿举腿,3组,8——12个

腿屈伸,3组,8——12个

单腿台阶训练,3组,8——12个

腹肌:

抬腿卷腹,3组,每组力竭

仰卧抬腿,3组,每组力竭

平板支撑,3组,1分钟

轮流抬腿,3组,每组力竭

交叉卷腹,3组,每组10——12个

踢腿,摸脚跟,3组,每组力竭

膝盖向上卷腹,3组,每组力竭

单面支撑,超人姿势,反向收缩,力竭为止

俄罗斯旋转,3组,每组20——25个

两腿交换十字转,3组,每组力竭

坐姿抬腿,侧抬腿

背部练习

俯身杠铃划船,3组,每组10——12次

高位下拉,3组,每组10——12次

站姿绳索直臂下拉,3组,每组12——15个

坐姿绳索划船,3组,每组12——15个

肱二头:

杠铃弯举,3组,每组6——8次

站姿绳索弯举,3组,每组8——10次

哑铃耸肩,3组,每组10——12次

曲杆弯举,3组,每组8——10个

肱三头:

哑铃窄距卧推,3组,每组10——12次

三头下拉,3组,每组10——12次

仰卧绳索臂屈伸,3组,每组10——12次

肩+斜方肌:

站姿杠铃肩推,3组,每组6——8个

哑铃站姿侧平举,3组,每组6——8个

俯身后束侧平举,3组,每组10——12次

坐姿哑铃单臂前平举,3组,每组12——15个

炮筒架肩推,3组,每组12——15个

斜方:哑铃耸肩,3组,每组6——8次

胸:

杠铃平板卧推,3组,每组10——12次

上斜绳索夹胸,3组,每组10——12次

上斜哑铃卧推,3组,每组8——10次

杠铃卧推,3组,每组4——6次

上斜哑铃飞鸟,3组,每组12——15个

平板杠铃片推胸,3组,每组12——15次

BeatsPro录音师专业耳机拥有坚固耐用的内部声音平台,带我们聆听音色丰富的激昂高音和震撼内心的深沉低音。想要了解Beats

Pro录音师专业耳机的清澈纯正的音质,还是得去专卖店视听,现在好物君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BeatsPro录音师专业耳机怎么样吧。

BeatsPro录音师专业耳机怎么样

BeatsPro录音师专业耳机拥有录音室级别的音质,适用于对音质要求极为精准的录音、混音和播放场合。Beats

Pro录音师专业耳机的耳罩拥有更高的海绵密度,可以紧密贴合双耳,能有效阻隔外界噪音,带来非凡的音质准确度和清晰度。

BeatsPro录音师专业耳机好吗

BeatsPro录音师专业耳机好。BeatsPro录音师专业耳机的设计,为我们带来了卓越的隔音效果,而且Beats

Pro录音师专业耳机的舒适度极佳,可以让耳朵的疲劳值减到最低。Beats

Pro录音师专业耳机采用了铝合金炮筒钢架,并套有高品质真皮耳罩,佩戴起来更为舒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944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5
下一篇2023-09-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