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各肌肉群对应的痛点

全身各肌肉群对应的痛点,第1张

枕骨

斜方肌(上项线内侧1/3、枕骨隆突)、胸锁乳突肌(上项线外侧1/2)、头夹肌(上项线外侧)、头后大直肌(下项线外侧)、头后小直肌(下项线内侧)、头上斜肌(上下项线之间)、棘肌(上下项线之间)

颞骨乳突:

胸锁乳突肌(外侧)、头夹肌、最长肌

棘突

斜方肌(C7-T12)、小菱形肌(C7-T1)、大菱形肌(T2-T5)、

背阔肌(T5-L5)、头夹肌(C7-T3)、颈夹肌(T3-T6)、半棘肌(C2-T4)、头后大直肌(C2)、头后小直肌(C1后弓结节)、头下斜肌(C2)、棘肌(C2-C4、C7-C8、T11-L2)、上后锯肌(C7-T3)、下后锯肌(T11-L3)、多裂肌(C2-L5)、回旋肌(C1-L5)、棘间肌(C2-T3、T12-L5)

横突

肩胛提肌(C1-C4)、斜角肌(C3-C6横突前结节、C2-C7横突后结节、C5-C7横突后结节)、颈夹肌(C2-C3)、半棘肌(C2-T4)、头上斜肌(C1)、头下斜肌(C1横突下结节)、头侧直肌(C1)、髂肋肌(C4-C7)、最长肌(C2-C6、T1-L5)、腰方肌(L1-L4)、多裂肌(C4-L5)、回旋肌(C1-L5)、横突间肌(C1-L5)、腰肌(T12-L5)

肱骨外上髁

肱桡肌(嵴近端2/3)、桡侧腕长伸肌(嵴近端1/3)、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旋后肌、肘肌(髁后面)

锁骨

三角肌(外侧)、斜方肌(外侧)、胸大肌(内侧)、胸锁乳突肌(内侧)

肋骨(背部):髂肋肌(1-12)、最长肌(3-12)、腰方肌(12肋下缘)、上后锯肌(2-5)、下后锯肌(9-12)

颈椎关节突:半棘肌(C4-C6)、最长肌(C4-C7)

项韧带:斜方肌、头夹肌、棘肌、上后锯肌

肩峰:三角肌、斜方肌

肩胛冈:三角肌、斜方肌、冈上肌(上窝)、冈下肌(下窝)

肩胛上角:肩胛提肌

肩胛内缘:大菱形肌、小菱形肌

肩胛外缘:大圆肌(下缘)、小圆肌(上缘)

肱骨大结节:胸大肌(嵴)、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肱骨小结节:背阔肌(嵴)、大圆肌(嵴)、肩胛下肌

喙突:喙肱肌、胸小肌

肱骨粗隆:三角肌

骶骨(后面):髂肋肌、多裂肌、臀大肌

髂嵴:背阔肌、髂肋肌、腰方肌、多裂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

大转子: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上孖肌、下孖肌

小转子:腰肌、髂肌

胸腰筋膜:最长肌、背阔肌

附着点炎,又称肌腱端炎,是指韧带、肌腱、筋膜、关节囊附着于骨质的部位的炎症。病变初期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伴少数多核细胞,此时病变以关节囊、肌腱、韧带水肿为主要病理表现。随着病程进展,引起附着点的侵蚀,附近骨髓炎症、水肿,进而肉芽组织形成,受累部位钙化、新骨形成,在此基础上,又有新发生的附着点炎和修复,如此反复多次直至韧带骨化。

斜角肌

斜角肌,位于颈椎侧面,止于第1、2肋骨,关联痛误为心绞痛

1、引起广泛疼痛、麻木、上背部(菱形肌处,误为菱形肌引起),肩膀、臂部(该两处的关联痛,误认为神经根的压迫)和手部异常疼痛,有时会发生于后颈部。

2、触发点常常成为胸部、上背部、肩膀和手部疼痛的根本原因。

3、触发点引起的前臂和手部无力可能与神经损伤有关。无法解释的“幻觉痛”实际上是斜角肌的触发点所引起的一种表现。

4、颈部和肩膀的不安是斜角肌触发点引起的经典症状。

5、急性颈扭伤同时损伤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

6、车祸后持续存在的又难以解释的上背肩部、手臂和手部的一些神经症状可推断病源为斜角肌。

7、上半部身体任何一处的肌筋膜可能均与斜角肌有关。

8、重包袱对斜角肌及斜方肌、胸小肌和胸锁乳突肌尤其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9、管乐器演奏者的斜角肌常会出现问

上背部肌肉

一、菱形肌:颈6、胸4棘突——肩胛骨内侧缘

1、引起沿着肩胛骨内侧缘向的疼痛。

2、引起内侧缘关联痛——菱形肌、上后踞肌、肩胛提肌、中斜方肌、斜角肌、冈下肌、前锯肌、背阔肌、。

注意:斜角肌是引起沿肩胛内侧走向的疼痛的最常见的原因,即原发因素。

3、引起菱形肌问题的一个原因是胸肌紧缩,触发点使得胸肌缩短,肩胛向前,在抵抗胸肌的牵拉时,菱形肌延伸到最大长度。菱形肌同胸肌是拮抗关系。

4、紧缩胸肌的牵拉使肩胛突出于背部,形成削肩,扁平胸的姿势。

二、上后踞肌:附着于脊柱,止于第2-5肋骨角的外侧面

1、引起肩胛下的深部痛,肩背部、肘部、手腕部的桡侧也感到疼痛。

2、引起小指的疼痛。

3、手部的关联痛会感到麻木、超过上臂和前臂的背部,达到胸部。

4、按摩时,将手越过肩部而伸向对侧肩部时能使肩胛移开。

肩部肌肉

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不会引起疼痛,邻近肌肉的触发点才是疼痛的真正原因。四块肩袖肌群的触发点是引起肩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及关节内出现咔嗒音的最常见原因,最有有效发法就是按摩这些肌肉的触发点。

一、冈上肌:起自冈上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方

1、引起肩部外侧的深度疼痛,可传导上臂和前臂外侧,达到手腕深部。常误诊断为滑囊炎。

2、引起肘外侧的疼痛(关联痛——网球肘),常被疏忽。

3、触发点位于肌腹和V字形骨性结构内。

二、冈下肌:位于冈下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方

1、引起前肩疼痛,深感疼痛位于关节深处,传送到肱二头肌。

2、传送到肩部外侧,转送到后颈部肩胛内侧缘,沿整个上臂和前臂向下传送,可达整个手的尺侧。

3、引发肩膀和手臂的无力和僵硬,变得很容易疲劳,无法向后伸手够到后背。

4、冈下肌引起其他肩袖肌群的代偿性收缩,按摩肩袖肌群的触发点就能够成功治愈“冻结肩”,右冈下肌较左冈下肌更易损伤。冈上肌肩胛下肌是拮抗关系。

三、小圆肌

触发点和关联痛区域

1、引起其与肱骨头附着处的背侧非常局限的疼痛。

2、引起无名指和小指麻木或针刺感,肩背部疼痛(注意:胸小肌触发点也能引起类似的表现),只有无名指和小指的麻木而不感到疼痛,提示疼痛可能来自于背阔肌的触发点。

四、肩胛下肌:位于肩胛下方,止于肱骨头,具有手臂内旋的功能。

1、引发后肩部深处严重疼痛,手腕背侧的疼痛。

2、肩关节想活动自如,四块肌肉的牵拉须保持平衡。触发点使肩胛下肌肌力减弱,使冈上肌失去对手,向上提拉肱骨头,与肩峰对抗,当你活动肩部时听到有咔嗒音或爆破声时,说明肩胛下肌或冈上肌内或两者同时存在触发点,它们是主动肌与拮抗肌关系,影响肌肉的伸长而减少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3、引起的疼痛和僵硬所带来的功能障碍常误诊为滑囊炎、关节炎、肱二头肌腱炎、肩袖损伤和粘连性囊炎。

4、肩胛下肌是引起肩痛的最关键的问题。

五、三角肌群(起自锁骨肩胛冈、肩峰,止于三角肌粗隆)

触发点和关联痛区域

1、活动手臂时疼痛,反之不痛。

2、触发点不会单独存在,常与斜角肌、胸大肌或肩袖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次级触发点,这些肌肉的触发点引起三角肌不同部位的疼痛——肩部的前、后和侧方。

3、臂部有损伤可推测三角肌内会有触发点形成

上臂肌群

一、大圆肌和背阔肌

大圆肌:

1、引起后三角肌的锐痛。

2、引起以肩胛下角为中心的中部后背的疼痛。

背阔肌

1、引起腹部两侧的疼痛,疼痛延伸至手臂内侧并向下至手的尺侧或桡侧和无名指和小指。

2、背阔肌边缘前方的肋骨处触痛的区域,是前锯肌的一个触发点,引起身体侧面产生可怕的疼痛。

二、喙肱肌:位于上臂内侧、肱二、三头肌之间,内收上臂

1、引起三角肌前部、肱三头肌、前臂背侧,手背这些区域的疼痛。

2、引起疼痛转移到达中指末端。

3、引起喙肱肌缩短,挤压养营手臂的神经,进而引起肱三头肌前臂和手的麻木。

三、肱二头肌(肩胛骨喙突——盂上粗隆)

1、触发点位于肩膀前方(误诊为腱鞘炎或活囊炎)和肘关节的皱翼处。

2、两个头的中间区域均可找到触发点。

3、按摩前肩部时,注意肱二头肌也会引起这个区域的关联痛。

四、肱三头肌

1、1号触发点:引起后肩部和外肘部疼痛。

2、2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外侧的疼痛,使“网球肘”的原因之一。

3、3号触发点:引起上臂背侧的局部疼痛,使外侧头紧缩继而压迫桡神经,引起前臂和桡侧的麻木。

4、4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内侧的关联极端的触痛。

5、5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内侧和关联痛,还会累及前臂内侧称作“高尔夫肘”。

6、引起无名指和小指的疼痛(胸小肌也可能引起)

腓深神经: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和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

乳腺增生的发生与女性雌激素及孕激素有一定关系。

乳腺增生是特别常见的一个疾病,它既不是炎症也不是肿瘤,它是因为内分泌功能紊乱所导致的症状。而且这个症状是由于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地增生及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正常结构紊乱。

扩展资料

乳腺位于皮下浅筋膜的浅层与深层之间。浅筋膜伸向乳腺组织内形成条索状的小叶间隔,一端连于胸肌筋膜,另一端连于皮肤,将乳腺腺体固定在胸部的皮下组织之中。

起支持作用和固定乳房位置的纤维结缔组织称为乳房悬韧带或Coopers韧带。浅筋膜深层位于乳腺的深面,与胸大肌筋膜浅层之间有疏松组织相连,称乳房后间隙。它可使乳房既相对固定,又能在胸壁上有一定的移动性。

有时,部分乳腺腺体可穿过疏松组织而深入到胸大肌浅层,因此,作乳腺癌根治术时,应将胸大肌筋膜及肌肉一并切除。纤维结缔组织伸入乳腺组织之间,形成许多间隔。

所以在急性乳腺炎时,脓腔也常常隔为好几个。这些纤维结缔组织对乳房起固定作用,使人站立时乳房不致下垂,所以称为乳房悬韧带。得乳癌的时候,肿瘤可侵犯此韧带使之收缩,所以乳房皮肤凹陷,称为“酒窝征”

乳房腺体由15~20个腺叶组成,每一腺叶分成若干个腺小叶,每一腺小叶又由10~100个腺泡组成,这些腺泡紧密地排列在小乳管周围,腺泡的开口与小乳管相连。

乳腺有15~25个叶,每个叶是一个独立的腺,由输乳管开口于乳头顶端,在乳晕下输乳管扩大成窦,称为输乳窦。输乳窦以下的大导管分支为小导管,其末端与腺泡相连。乳腺的叶由致密结缔组织分隔,并由脂肪组织包围。结缔组织伸入叶内把叶分成许多小叶。

胸大肌

部位:在胸廓前上部浅层。分为锁骨部(上束)肋胸部(中束)和腹部(下束)。

起点:

锁骨部起自锁骨内侧半,

胸肋部起自胸骨前面和1~6肋软骨,

腹部起自腹直肌鞘前层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锁骨部和腹部肌束上下交叉(利于肩屈内收发力)

功能:

近固定,使上臂在肩关节屈、内收和旋内

远固定,上肢上举后固定时,可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引体向上),提肋助吸气。

拮抗肌为菱形肌。

1对骨骼体态的影响

①影响乳腺健康。出现结节肿块乳腺癌时对应的肌肉区域:A→胸锁乳突肌,B→胸小肌,C→腹直肌,D→前锯肌。上半部分→胸大肌,下半部分→腹部。外侧→胸小肌前锯肌,内侧→胸大肌腹直肌胸锁乳突肌。乳腺健康与相对应的肌肉供血有关系。

②与乳房形态有关,因为胸周肌肉的发达,直接影响形态,并提供乳房营养供给。(防止胸下垂)

③淋巴,血液循环系统的毛细血管穿行于胸大肌腹直肌等肌肉,它们的筋膜相连,如果肌肉卡压,会出现胸部问题。

④胸大肌紧张,肩内旋,扣肩驼背头前引,导致呼吸不畅。所以拉伸中开肩开胸是指胸大肌腹直肌筋膜的拉伸,而不是开胸椎,造成胸椎椎体向前。

无力时,维持胸曲及手臂功能的能力变弱。

过度发达时扣肩。

2与健身的关系

对于支撑类的动作,维持胸曲有重要意义。手臂向前(内收)是最佳胸大肌发力动作。

训练胸大肌:主要是内收动作(飞鸟,卧推等),上胸内收上提(上斜卧推,龙门架上斜飞鸟等),下胸内收加下压(下斜卧推,平地俯卧撑等)。

拉伸胸大肌:开胸的动作,手臂外展

胸大肌腹直肌前锯肌腹内外斜肌,颈阔肌,胸锁乳突肌的筋膜全部是连接在一起的,其中胸大肌最有力。

3对脏器呼吸情绪的影响

影响乳腺健康

紧张扣肩导致呼吸不畅。

4疼痛分析及原理

我们无论是做什么事情都是在身体前侧,比如工作学习玩手机等,所以胸大肌经常运动,血液循环较好,一般无疼痛产生

过紧,手臂会内旋,上抬受限

胸小肌

部位:在胸大肌深面

起点:第3~5肋骨前面

止点:肩胛骨喙突

功能:

近固定:拉引肩胛骨前引、下降和下回旋

远固定:提肋助吸气(耸肩呼吸代偿)

1对骨骼体态的影响

两侧胸小肌紧张,两侧肩胛骨前引,并彼此远离,扣肩驼背,背部疼痛,需经常拉伸胸小肌。紧张时拉肩胛骨喙突向前向下,使肩胛骨下角上翘(翼状肩胛)

胸小肌紧张,头前引颈椎病

神经血管淋巴穿行,影响乳腺

2对脏器呼吸情绪的影响

影响乳腺

当横隔膜功能弱,胸小肌提肋助吸气,造成耸肩呼吸,

情绪肌。精神紧张焦虑,胸小肌紧张。防御保护时,缺少自信害怕时,出现抱胸的动作。

3疼痛分析及原理

易紧张老损,老损时影响驼背肩手臂颈椎疼痛翼状肩胛(下角上翘)。

扣肩时,手臂上抬受限,头前引,需松解。

胸外侧神经穿行在胸大肌胸小肌之间,卡压后影响胸部乳房健康

紧张时压迫臂丛神经造成手臂麻木

补充

1男性乳头平第四肋

2驼背的人要伸展胸大肌胸小肌,

3结节产生的原因:①肌肉纤维长期过度拉长后,为了更好的收缩保护,纤维会自动粘在一起。②肌肉长期挤压粘连③纤维受伤断裂后,恢复连接粘在一起。

4翼状肩胛与前锯肌菱形肌力量弱,胸小肌紧张有关

5胸骨柄区域疼原因:开胸做多了,筋膜紧张,后侧胸椎向前推造成前侧绷紧疼

6乳腺健康,减少增生。胸大肌力量强化结合拉伸,让胸大肌与胸小肌之间的空间变大。

人体的肌肉按部位可分为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和头颈肌。

背肌分为浅、深两层。背浅层肌包括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背深层肌分为背长肌和背短肌。背长肌包括竖脊肌和夹肌。背短肌包括横突棘肌、棘间肌和横突间肌(包括半棘肌、回旋肌和多裂肌三部分)。

胸肌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胸固有肌包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胸横肌等。

腹肌包括腹前壁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和腹后壁的腰方肌。

肩带肌起自锁骨和肩胛骨,止于肱骨。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和大圆肌。其中,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构成一种叫做“肌腱袖”(又称“肩袖”)的结构,有加固和保护肩关节的作用

上臂肌包绕肱骨周围,分前、后两群。前群(屈肌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后群(伸肌群)包括肱三头肌和肘肌。

前臂肌分化程度较高,多为具有长腱的长肌,分为前后两群,每群又分为浅深两层。前群肌位于前臂前面及内侧,后群肌位于前臂后面及外侧。前群肌的浅层主要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等。后群肌的浅层主要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

盆带肌分前后两群。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前群(内侧群)有髂腰肌、梨状肌。后群(外侧群)有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前外侧群有股四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三块肌合在一起称为腘绳肌或股后肌群。内侧群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前群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后群有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跚长屈肌、胫骨后肌。外侧群有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部位:颈阔肌深层,颈部两侧。

起点: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

止点:颞骨乳突。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屈,并转向对侧;两侧收缩,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后面使头伸,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面使头屈。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助吸气。

部位:斜方肌深层。

起点: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棘突。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上提、后缩和下回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胸段伸。

部位:脊柱两侧,由棘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三部分组成。

起点:骶骨背面、髂嵴后部、腰椎棘突和胸腰筋膜。

止点:颈、胸椎的棘突与横突、颞骨乳突和肋角。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头和脊柱伸。上固定时,使骨盆前倾。

部位: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侧皮下。

起点:第7~12胸椎及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部和第10~12肋外侧面。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伸、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并可辅助吸气。

三角肌

部位:肩部皮下,呈倒三角形。

起点:锁骨外侧半、肩峰和肩胛冈。

止点:肱骨体三角肌粗隆。

功能:近固定时,前部纤维收缩使肩关节屈、水平屈和内旋;中部纤维收缩使肩关节外展;后部纤维收缩使肩关节伸、水平伸和外旋;整体收缩,可使肩关节外展。

部位:肩胛骨冈上窝内。

起点:肩胛骨冈上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外展。

部位:肩胛骨冈下窝内。

起点:肩胛骨冈下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外旋、内收和伸。

部位:冈下肌下方。

起点:肩胛骨外侧缘背面。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外旋、内收和伸。

部位:肩胛骨肩胛下窝内。

起点:肩胛下窝。

止点:肱骨小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内旋、内收。

部位:冈下肌、小圆肌下方。

起点:肩胛骨下角背面。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内旋、内收和伸。

部位:上臂前面浅层,有长、短两头。

起点: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

止点: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膜。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屈、肘关节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

部位:上臂后面,有长头、外侧头和内侧头三个头。

起点: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下结节,外侧头起自肱骨体后面桡神经沟外上方,内侧头起自桡神经沟内下方。

止点:尺骨鹰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肘关节伸,长头还可使肩关节伸。远固定时,使上臂在肘关节处伸。

部位:位于肘关节后面,呈三角形。

起点:起于肱骨外上髁。

止点:止于尺骨背面上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肘关节伸并加固肘关节。远固定时,使上臂在肘关节处伸。

部位:胸廓侧面浅层。

起点:上位8~9肋骨外侧面。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前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前伸;下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胛骨下降和上回旋。远固定时。

部位:胸前上部皮下。

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前面和第1~6肋软骨以及腹直肌鞘前壁上部。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屈、水平屈、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提肋助吸气。

部位:胸大肌深层。

起点:第3~5肋骨前面。

止点:肩胛骨喙突。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前伸、下降和下回旋。远固定时,提肋助吸气。

部位:肱二头肌下半部分深层。

起点:肱骨前面下半部分。

止点:尺骨粗隆和冠突。

功能:近固定时,使肘关节屈。远固定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

部位:位于肱二头肌上半部内侧,为长梭形肌。

起点:起于肩胛骨喙突。

止点:止于肱骨中部内侧(与三角肌粗隆相对应)。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屈、内收和外旋。

起点:肱骨外上髁上方

止点:桡骨茎突。

功能:近固定时,使肘关节屈,并使前臂内旋或外旋和保持正中位。

起点:肱骨内上髁及前臂筋膜。

止点:第二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桡腕关节屈,参与手关节外展、辅助肘关节屈和前臂内旋。

起点:肱骨内上髁、前臂筋膜和尺骨鹰嘴。

止点:豌豆骨、第二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桡腕关节屈、参与桡腕关节内收和肘关节屈。

起点:肱骨内上髁和尺骨冠突。

止点:桡骨外侧面中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前臂内旋,辅助肘关节屈。

起点:肱骨外上髁、前臂筋膜及肘关节囊。

止点:第五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桡腕关节伸,参与手关节内收。

起点:肱骨外上髁。

止点:第二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手关节伸,参与桡腕关节外展及肘关节伸。

起点:肱骨外上髁。

止点:第三掌骨底。

功能:基本与桡侧腕长伸肌相同。

部位:腰椎两侧和髂窝内,由腰大肌、髂肌组成。

起点: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自髂窝。

止点:股骨小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脊柱屈和骨盆前倾。

部位:骶骨前面、小骨盆后壁。

起点:第2~5骶椎前侧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外展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部位:骨盆后外侧,臀部皮下。

起点:髂骨翼外面及骶、尾骨背面。

止点:股骨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伸和外旋;上部肌纤维收缩可使髋关节外展,下部可使髋关节内收。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部位:髂骨翼外面,臀中肌后部位于臀大肌深层,臀小肌位于臀中肌深层。

起点:髂骨翼外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外展;前部使髋关节屈和内旋。后部使髋关节伸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同侧倾;两侧前部肌纤维收缩,使骨盆前倾,后部肌纤维收缩使骨盆后倾。

部位:大腿前面,有四个头。

起点: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中肌起自股骨体前面;股外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股内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内侧唇。

止点:四个头合并成一条肌腱,包绕髌骨,向下形成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功能:近固定时,股直肌可使髋关节屈,整体收缩使膝关节伸。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部位:大腿内侧上部浅层。

起点:耻骨上支。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内收、外旋和屈。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部位:长收肌位于耻骨肌内侧。短收肌位于耻骨肌和长收肌深层。

起点:长收肌起自耻骨上支外面,短收肌起自耻骨下支外面。

止点:长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短收肌止于股骨粗线上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内收、外旋和屈。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部位:大腿内侧深层。

起点: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下支。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及股骨内上髁。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内收、伸和外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部位:大腿后外侧浅层,有长、短两个头。

起点: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下半部。

止点:腓骨头。

功能:近固定时,使膝关节屈和外旋,长头还可使髋关节伸。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当小腿伸直时,使骨盆后倾。

部位:大腿后内侧,半膜肌在半腱肌深层。半腱肌下半为腱,半膜肌上半为腱膜。

起点:坐骨结节。

止点:半腱肌止于胫骨上端内侧,半膜肌止于胫骨内侧髁后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膝关节屈和内旋,还可使髋关节伸。远固定时,与股二头肌相同。

部位:小腿前外侧浅层。

起点:胫骨体外侧的上2/3。

止点:内侧楔骨内和第1跖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踝关节伸(背屈)、内翻。远固定时,使小腿在踝关节处伸,维持足弓。

部位:小腿后部。包括浅层的腓肠肌和深层的比目鱼肌。

起点:腓肠肌内、外侧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上髁。比目鱼肌起自胫骨和腓骨后上部

止点:跟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踝关节屈(跖屈),腓肠肌还可使膝关节屈。远固定时,可使小腿在踝关节处屈,协助膝关节伸,维持人体直立。

部位:腹内斜肌深层。肌纤维横向分布。

起点:第7~12肋骨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

止点:白线。其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后壁。

功能:维持腹压。

部位:腹前壁正中线两侧。

起点:耻骨上缘。

止点:胸骨剑突及第5~7肋软骨前面。

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

两侧收缩,使脊柱屈。还可降肋助呼气。

部位:腹外斜肌深层。肌纤维由后外下向前内上斜行。

起点: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

止点:第10~12肋骨下缘和白线,其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后壁。

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和回旋;

两侧收缩使脊柱屈。

部位:腹前外侧壁浅层。肌纤维由外上向前内下斜行。

起点:第5~12肋骨外侧面。

止点:髂嵴、耻骨结节及白线。其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壁

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侧屈和向对侧回旋;两侧收缩可使脊柱屈以及降肋助呼气。

部位:大腿前内侧浅层,肌纤维从大腿外上方向内下斜行。是人体中最长的肌肉,呈梭形。

起点:髂前上棘。

止点:胫骨粗隆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屈和外旋,并使膝关节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1胸大肌通常称为胸肌,成扇型。位于胸廓的前上部,起自锁骨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肌束向外侧集中,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背阔肌。起点:7-12胸肋棘突、胸腰筋膜、髂嵴和下3-4肋 止点:肱骨结节间沟 由胸背神经支配 作用:伸展、 内收、内旋肱骨,攀爬时拉起肢体

2锻炼方法:

胸大肌:(功能:肩水平内收)

训练动作:

组合器械:

坐姿推胸

蝴蝶夹胸器

上斜板杠铃

哑铃板卧推

下斜板杠铃

哑铃卧推、

哑铃飞鸟(上、平、下斜板飞鸟)

钢线、弹力绳:

龙门架飞鸟

钢钢索十字夹胸

橡皮带

弹力绳飞鸟

(推举)俯卧撑

功能性训练:

健身球、(单、双)俯卧撑

蜘蛛人俯卧撑

背阔肌:(功能:肩内收、肩伸展)

组合器械:

坐姿划船、高拉力器、低拉力器(窄握)

自由重量:

引体向上

单臂哑铃划船

杠铃划船

钢线、弹力绳:

直臂下压

弹力绳划船

整体来说这本书比较难,刚开始看前面基本看不懂。到后面讲到肌肉疼痛机质才有一种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感觉

筋膜里会有条紧绷带,那么很多的激痛点都是在这里产生的。何谓激痛点?就是能够导致传引痛的点,比如说这个点太紧或者被刺激到以后就会引起身体其他地方的疼痛。我们的激痛点分潜伏激痛点和活化激痛点,潜伏激痛点就是你不去动它就不会有传引痛,而当潜伏激痛点被激活后就会出现传引痛,这时就是活化激痛点了。

那么激痛点活化后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1活动范围受限

2无力

3其他非疼痛状态(如忧郁、睡眠障碍等)

4疼痛(肯定会有的啦)

激痛点怎么检查?

首先我们要做一般的检查,如患者的活动性和姿势,神经肌肉的功能(主动和被动检查嘛),还有常规的触诊

然后我们才正式进入激痛点的检查,我们就在患者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触诊,可触摸到压痛结节和紧绷肌带。而这种触诊和其他的触诊又不一样,有以下几种:

1平滑式触诊紧绷肌带和及其激痛点

2钳捏式触诊

3深触诊

如何确定它是紧绷肌带或激痛点?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紧绷肌带,所谓紧绷肌带,就是肌肉内要触诊到紧绷的一段肌肉带。这个容易触诊到

而引传痛是肌筋膜激痛点的特征,但并不是激痛点独有的现象

局部抽搐反应也是激痛点的特征

那么再说一下肌肉终板区的中心激痛点和肌肉附着区内的附着激痛点。

原发性中心激痛点伴随终板区(或称运动区)内功能障碍的终板而出现

附着激痛点是肌肉附着点处的肌肉张力封续增加的结果

身为一位好的跑者,筋膜放松格外重要,我们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当身体开始觉得紧绷之时,就该适时地去做调整,用自身的感觉察觉身体的变化。肌肉筋膜中都富含着水分,在运动过后,相对来说也较紧缩,所以无论在比赛前后,有好的学习保养非常重要,这样可以预防受伤及增进运动表现。

跑者的肌膜放松9个痛点 ©blogmuipr

而恢复是为了让下个训练更加强大,UA斗阵跑团斗士挑战营训练课表即将进入尾声,80个人在14周中进行了肌力、体能、速度、心志的训练,UA一直强调要全面照顾运动员,带领跑者进入360度运动型态,训练、竞赛、恢复是个完整的运动周期。以下特别请到了尼西小学堂的物理治疗师傅宥霖老师来为各位跑者讲解关于跑后该如何放松各处紧绷的筋膜。

尼西健康小学堂物理治疗师傅宥霖 ©iamsuperannblogspot 筋膜放松的三大原则

定点按压不需要揉动: 找到不舒服的点按压 配合呼吸: 做10次深呼吸 远端动作: 其他部位的缩放

1 臀中肌

检测: 当跑步的时候,骨盆控制非常重要。单脚站立;一只脚支撑,另一只脚往上站,双手放置骨盆两侧。感觉支撑脚的平稳度,如果能站20秒以上代表控制不错,换脚,感觉骨盆是否有明显往下掉的状态?假设骨盆有明显往对侧掉的状态,或者一高一低,就需要做筋膜放松站立脚的臀中肌。 步骤1: 双手虎口抓住骨盆两侧,至骨盆皮带下方的地方,那就是臀中肌的位置。

步骤2: 将球放置这个位置,加入身体微微的重量,搭配十次循环呼吸,换边。

2 足底内侧肌

胫后肌、胫前肌、腓骨长肌是控制脚踝稳定度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它汇集至以下 步骤1: 用手摸至大拇指下方的凸点,往下两指至三指的位置,位置于内侧足弓中央至大拇指中间的地方。

蓝点位置为足底内侧肌

步骤2: 将球放至内侧足弓的位置,加入身体重量按压,搭配10次呼吸,做脚趾头抓放的远端动作。 步骤3: 换脚,重复上述动作。

Tips 肌肉需要靠大脑放松,当大脑想着愉快的事情时,肌肉与筋膜会跟着放松,所以在做的时候可以想一些开心的事。

3 胸小肌

跑步时最需要的就是摆臂,假设胸小肌是紧绷的,则会使得手臂摆不上去,而因此使得身体产生过度的旋转,对跑长距离的人来说,是一个耗能的动作,平时不需要这么大的旋转,却因为过度摆臂,导致胸小肌紧绷。 步骤1: 胸小肌的起点位于第三、第四,以及第五肋骨上缘靠近肋软骨处的外肋间肌腱膜。

步骤2: 定点按压,配合10次呼吸,手做内转外转的远端动作,并将身体上下移动10次。 步骤3: 换边,重复上述动作。

4 肩胛骨内缘

对于经常驼背或是吸气总是吸不饱的跑者很有帮助。 步骤1: 找到肩胛骨内缘前,首先找到菱形肌的位置就是俗称的膏肓,指的是这一块肌肉呈菱形,这块肌肉又可分为大菱形肌与小菱形肌,小菱形肌分布位置较上, 大菱形肌分布位置在下。

步骤2: 定点按压,配合10次呼吸,想像吸气时往下左右扩张。 步骤3: 手做内转外转的远端动作,并将身体上下移动10次。换边,重复上述动作。

5 腰方肌

步骤1: 中间与腰椎横突都有连结,腰方肌位于竖脊肌与很厚的胸腰筋膜底下,所以比较难摸到。

步骤2: 将球或滚筒放置第12根肋骨的下方腰方肌的位置,定点按压,配合10次呼吸,做腿部上下的远端动作。 步骤3: 换边,重复上述动作。

Tips 放松右边腰方肌,请抬右脚做远端动作,左边请抬左脚。

6 阔背肌

步骤1: 背阔肌是将手臂向下和下后拉的背部肌肉。这两块三角肌各有一阔端附着于脊椎和骨盆带上,较窄的一端则在肩下延伸到肱骨。

步骤2: 定点按压,配合10次呼吸,做肩部左右移动的远端动作。 步骤3: 换边,重复上述动作。 检测: 左右举手,感受是否变得更轻松,举得更高?

7 髂肌

步骤1: 摸到皮带附近最凸起的点后往内一指幅处。 步骤2: 趴卧,定点按压,配合10次呼吸,想像呼吸时要将球顶出去的感觉 步骤3: 做按压脚的弯曲、伸直的远端动作,换边,重复上述动作。 检测: 两边左右抬腿,感受是否变得更轻松?

8 腿后肌

对于常驼背的人来说,腿后肌很常没力。 步骤1: 大腿到臀部下缘到膝窝处,找到一半的位置,在小腿后侧正中央的位置

步骤2: 定点按压,并使用另一只脚施加压力,配合10次呼吸 步骤3: 做脚踝向下向上或是旋转的远端动10次,换边,重复上述动作。

9 坐骨肌

臀部需要好的活动度,久坐容易紧绷。 步骤1: 将手放在 正下方坐骨,摸到 正中间凸起处。 步骤2: 坐姿,将球放在凸起处的周围,定点按压的脚翘起放置另一只脚的膝盖上,配合10次呼吸。 步骤3: 做臀部左右移动的远端动作,换边,重复上述动作。

采访整理/滢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3046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5
下一篇2023-09-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