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火之歌算是名著了吗?跟雨果、马尔克斯等比起来差距在哪?

冰与火之歌算是名著了吗?跟雨果、马尔克斯等比起来差距在哪?,第1张

《冰与火之歌》可算是优秀的奇幻小说,可视为奇幻名著,至于文学价值,十分有限。现阶段,如果把《哈利波特》也视为奇幻小说的话,它的文学价值肯定居于首位,因为它在英国都进入了国家名著系列,和《哈姆雷特》、《双城记》、《呼啸山庄》、《简爱》是一伙的,罗琳本人也获得过多个诺贝尔文学奖层次的大师奖,比如罗琳拿到的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和谐文化奖,这里面的人都是超级大牛,比如霍金、鲍勃迪伦以及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尤努斯等;所获安徒生文学奖里则有鲁什迪这样的布克王,最差也是村上春树;所获艾伦文学服务奖则更有托妮莫里森(诺奖)、约翰厄普代克、菲利普罗斯、托马斯品钦以及英国大师汤姆斯托帕德和鲁什迪等(而马丁,别说严肃的大师奖,奇幻之外连一个最小的奖都拿不到,这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但要说明的是,《哈利波特》被文学家和学者更多视为童话体讽刺小说,属于狄更斯价值系统,不是因为奇幻而被选为国家名著的(罗琳当然也不是靠奇幻拿下阿斯图里亚斯奖或安徒生文学奖的)。另一本文学价值较高的所谓奇幻小说是《暗质三部曲》,但其作者普尔曼公开否认自己的作品是奇幻或科幻(注:此人很狂,认为《魔戒》的文学价值不值一提)。总之,罗琳和普尔曼都不是喜欢奇幻小说的作家,是被我们大众强拉硬拽进来的,真正自觉视为奇幻小说作家有志于奇幻创造的有托尔金、马丁、尼尔盖曼、厄休拉勒古恩(她也搞科幻)等,在这里面,和我们大家想的不一样,普通读者一定以为托尔金第一马丁第二,其实不然。按文学地位,厄休拉第一,托尔金和尼尔盖曼暂时不相伯仲,垫底的是马丁。所以,马丁别说比马尔克斯,连尼尔盖曼也可以把他打扁。最后说一下BBC的一个经典书目,它邀请35国108位文学教授、语言学教授评选“塑造人类精神并改变历史的100部伟大虚构类名著”,这个榜单整体很严肃,《哈利波特》位列15名(《百年孤独》第9),在活着的作家作品里排名第1;厄休拉勒古恩的《黑暗的左手》位列73。其它不论奇幻的托尔金还是科幻的阿西莫夫、克拉克都榜上无名,更不用说马丁了。这个榜单里,20、21世纪只有一部《黑暗的左手》这一部科幻作品上榜(且排名靠后),被我们硬拉进来并且被错误“歧视”的罗琳(认为她不如托尔金甚至马丁),其实和托尔金、马丁不是一路人,她是隐蔽的狄更斯;而和托尔金或克拉克(科幻)同路的人里,文学造诣最高的是厄休拉,然后是托尔金或尼尔盖曼。这样的结果或许和普通读者想象的不一样,普通读者大概把奇幻或科幻造诣等同于文学造诣了。最后一句话概括:论奇幻读者的感受,马丁或许很牛;论文学造诣,马胖真别想太多,头把交椅厄休拉奶奶、二把交椅托尔金老大爷(这里把更高文学地位的罗琳、普尔曼排除在外)。活着的奇幻作家中,尼尔盖曼有《鬼妈妈》这种文学性强的童话,稳居第一,马丁的文学地位能紧贴尼尔盖曼就是巨大的胜利。

第一次读摆渡人,觉得不过是很平庸的爱情故事。不止平庸,其中中女主的主角光环大大滴,相当玛丽苏,相当于中国普通网文小说的水平。那为什么我要为它写这篇文章呢?因为也是在读了这篇小说之后,我才更加确定了,书有所读有所不读,有些书不用花太多时间在它身上。

故事梗概很简单:十五岁的女主迪伦是个单亲家庭的女孩,在去看望素未谋面的生父途中,火车发生事故,她死了。然后和她的摆渡人(类似中文世界的接引人)崔斯坦在渡过荒原前往…呃,极乐世界的过程中,慢慢产生了感情。并因为爱情的伟大魔力,在迪伦到达极乐世界之后,她依然冒着灵魂彻底消失于世界的危险,独自返回荒原,并反客为主,引导崔斯坦回到车祸开始的地方,尝试回到出车祸的时间,最后迪伦复活了,崔斯坦也获得了真实的生命,不再从事摆渡灵魂的职业。从此以后是不是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就不知道了。

当然,这本书并非一无是处,比如对摆渡人的设定就挺有意思:你认为最可信任的人长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你觉得他多大那他就多大,你觉得他叫啥名字就是啥名字。摆渡人是你潜意识的映射。比如二战士兵的摆渡人是个军官,一个孩子的摆渡人是圣诞老人。迪伦的摆渡人是金色头发帅的掉渣的崔斯坦。

另外荒原的设定也是根据被摆渡灵魂的心情来的,你高兴就晴空万里,你伤心就乌云厚重(并且阴天还能增加恶魔对灵魂的攻击)。

但是bug也很明显啊!崔斯坦摆渡了多少人他自己都数不清,活了多久也不知道,至少几百年了吧。摆渡了那么多人,听到了那么多故事,(摆渡人知道他所摆渡对象的一切事情)但依然单纯的如同一张白纸。不要和我说阅爱情动作片无数,实战依然归零!人情世故能一样么?何况他们的没有真实的身体,全靠灵魂交流,没法分泌多巴胺力比多催情素!!没有生理的影响,全靠灵魂啊!但是每一个灵感不都是同渡劫嘛!而且优秀的男人那么多,等等,超纲了…

再说女主迪伦毫无特色,要身材没身材,要脸蛋没脸蛋,性格不讨喜,15岁,也不见得多懂事。当然,她爱上崔斯坦可以理解,毕竟那时候崔斯坦是她的唯一的救命稻草嘛!可是崔斯坦爱上她,不合情理啊,就算爱情发生的毫无道理,这么硬拉在一起,太过牵强啊!

作者的解释是两个人都很纯,嗯?都很纯?迪伦是处女,文中强调过,因为处女更容易受到魔鬼的攻击。其他呢?

后来索性上网去看书评,好嘛!果然一大批和我一样觉得此书很一般的,那些噱头居然几乎都是假的,营销出来的。

看来读书不应该仅仅看那些唬人的噱头,什么销售几千万,得了多少奖,毕竟数据可以作假。如果为了增加厚度,沉淀思想,那么可以读经典书籍,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精品。

如果只是为了消遣,那么无所谓。当然,如果可以,中国网络写手的水平也不错,支持“国产”嘛!

     

    世界上最大牌的一百多位明星齐聚一堂,最当红的摇滚乐队同台竞技,英国伦墩和美国费城同步,整场演出超过十六个小时,全球十四颗卫星、上万个地面接收站,二十亿人观看的义演,它的主题只有一个:援助埃塞俄比亚。这算不算是地球上最伟大的演出?

 “在一个丰盈的世界里,饥饿是最可悲的死亡方式。”1983-1985年,埃塞俄比亚三年滴雨未下,仅在北部就有超过400,000人死亡,但当权者却还在1984年耗费巨资庆典十年,妄顾成千上万失去求生意志,默默等死的饥民,直到一位BBC记者偷偷把最真实的一面展露给世界,被英国一名叫鲍勃·吉尔道夫的过气摇滚歌手无意间看到。自此,蝴蝶张开了它美丽的翅膀。镜头里骨瘦如柴的儿童、绝望哭泣的母亲,吉尔道夫坐不住了,他打电话给每一位认识的音乐界朋友,决定录制一张唱片,所得全部捐给埃塞俄比亚,于是我们有了那张众多明星录制的单曲唱片《他们知道现在是圣诞节吗?》。1984年12月3日该唱片首发一周就售出一百万张,成为英国有史以来销售速度最快的专辑。1984年底,吉尔道夫第一次来到埃塞俄比亚,被眼前地狱般的景象震惊了,他意识到仅一张唱片的救助,无疑是杯水车薪,于是决定办一场世界级明星和摇滚乐队的义演——Live Aid(现场援助),收入悉数捐给埃塞俄比亚。

      吉尔道夫凭借着一腔热情,为筹集这场演唱会软硬兼施、刚柔并济,为请到更多的大牌明星,他还采用了大忽悠和激将法,但因为有了《他们知道现在是圣诞节吗?》的好口碑,很多大腕还是口头答应参演,其中包括一些已经解散的乐队(他们为了参演又重新聚在了一起)。有了明星打底,还需要场地以及更多人的关注,吉尔道夫施出浑身解数,与电视台、宇航局和广告商谈判,尽量降低成本获得更多的捐款。1985年7月13日前夜,吉尔道夫彻夜未眠,因为他不知道明天会不会没有人来参加(因为毕竟是口头约定)。演出当天,吉尔道夫看到车辆涌向温布利体育馆,他又变得忧心忡忡,不知道怎么才能让乐队有条不紊地演出,每十五分钟就有新变化,每个乐队只能表演最热门的三首歌曲。

      1985年7月13日英国伦墩中午十二点,美国费城早上七点(费城在伦墩开始两小时后启幕),七万两千张门票早已销售一空,戴安娜王妃和查尔斯王子业已到场,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早早守在电视机前,随着英国传奇乐队——“现状”精心挑选曲目的《让世界摇滚起来》拉开序幕,台上的人尽情释放,台下的人纵情狂欢,每一曲都是听觉盛宴,那怕是昨天刚看到影像的我也被点燃,每一位都是艺术家,没有华丽的演出服,没有花哨的表演,他们用曲用词用嗓音征服了每一个人。那是摇滚乐的高光时刻。

      “摇滚乐不解释原因,不提供建议,不放眼未来,只以一种开放、诚实的姿态存在。”(鲍勃·吉尔道夫)因此,做摇滚乐的人大多桀骜不驯,不走寻常路,这场演出也不例外,其中U2的主唱在表演当中越过保安、跨过护栏硬拉台下女观众上台(这大概是最早的互动)。 菲尔·柯林斯(英国伦敦著名男歌手)在英国演出之后又马上乘坐协和飞机去美国给“齐柏林飞艇”乐队打鼓。演出过程中观众看得一时忘情忘记捐款,大卫·鲍伊急中生智,放弃演唱压轴歌曲的时间播放埃塞俄比亚难民短片,才使观众重回初心。作为压轴的披头士乐队早已解散多年(1970年),约翰·列侬无故被杀(1980年),只余麦卡·特尼弹琴独唱let it be让人泪流满面。最后的大合唱从未彩排,演唱者拿着打印的白纸边读边唱,伦墩演唱的是《他们知道现在是圣诞节吗?》,费城演唱的是著名的《四海一家》,有些人根本抢不到前面,只好打拍合唱,台上台下成了歌的海洋,为了遥远的埃塞俄比亚。他们用行动践行了猫王、小理查德、约翰.列侬和鲍勃·迪伦所倡导的理念,他们证明了那句话:你需要的就是爱。

      据说在Live Aid演唱会中,有英国新婚夫妇决定卖掉婚房捐给非洲,有几十位家庭妇女愿意捐出自己的婚戒,有的人一口气捐出自己全部资产——三千英磅(事后后悔,只捐一部分),演出不到一年就筹集到一亿美元,全部存在Live Aid帐户,事后吉尔道夫亲自组织车船,把粮食送到饥民手中,而不是通过当地正在内乱的政府。Live Aid演唱会甚至影响了几十年后的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直至今天,在谈论非洲问题时,英国和联合国还会征询鲍勃·吉尔道夫的意见。

  八十年代,世界已经风华正茂时,中国才刚刚睁眼。Live Aid的盛事虽缺席,但一代音乐人朴树、许巍、张楚都以此发蒙,走上摇滚之路。感谢8字路口的《地球上最伟大的演出》一书,让人有幸了解那场无以复加的表演的前世今生,图文并茂的展示了那场表演,通过访谈的形式让我们认识到了鲍勃·吉尔道夫,并贴心的在最后附上曲目演出单。

      Live Aid通过音乐自身的力量改变世界。纵观当下,我们希望更多的人,有力量的人,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为了爱,为了这个世界,做更多的与众不同、有深远意义的事。

      爱也许会迟到,但从不应该缺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3054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5
下一篇2023-09-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