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公开课教案附反思

《湖心亭看雪》公开课教案附反思,第1张

  教材分析

 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学情分析

 汇积累的增加,学生对词汇的遗忘率也逐渐增高,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没有提高。这主要是因为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思考,对文言词语没有真正理解,效果也就达不到要求。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一定的文言词汇积累,这时可以考虑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指导下自己去翻译文言词句,理解课文,也就是根据学生自己随着文言词的积累和经验自学课文,再经过互相探究讨论、老师点拨,理解意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白描的手法。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流下不少传世佳作。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

 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

二、出示学习目标

 • 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 2、体会本文写景的手法--白描手法,感受作者为我们营造的艺术境界。

 三、学生诵读课文

 诵读指导:1、准确 2、有感情 3、感悟文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境界。

 四、介绍作者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致,文笔清新活泼,趣味昂然。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录》。

五、自主学习

 语词破译组可能出现的问题

 ①词语:

 更(gēng)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定,完了,结束。

 拿:撑,划。

 拥:围裹。

 毳(cuì)衣:细毛皮衣。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白:全白。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痕:指斑迹,迹印。

 一芥(jiè):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焉得:哪能。

 更(gèng):还。

 大白:酒杯名。

 客此:在此地客居。客,客居,作动词用。

 及:等到。

 舟子:船夫。

 者:……的人。

 ②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当时连下三天大雪,西湖里人声、鸟声都绝迹了。这一天,更声刚刚完绝,天将凌晨,我划了一叶小船,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炉火,独自去西湖里的湖心亭看雪。雾夜里雾气浓重浩茫,天空与浓云与远山与湖水浑然连为一体,上下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留下长堤淡淡的一抹,湖心亭一点,以及我的像一根细草似的小船和船中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毛毡对坐饮酒,一个童子在煮酒,炉上的酒正冒着热气。他们见到我非常高兴,说:“湖上怎么还有你这个人”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才告别。问他们的姓名,说是金陵人,客居在杭州。等到下了船,船夫喃喃自语:“不要说您相公痴呆,还有像您一样痴呆的人呢。”

六、整体感悟

 1、这篇文章写于明亡后,而作者仍用明朝纪年,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故国之思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偶遇佳客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有没有矛盾

 与众不同的情趣,芸芸众生中,知己难求,而舟子在犹如不在,由此可见他的清高孤傲。

 4、文中具体写雪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特点:用白描手法,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

 感情:作者是一个超凡脱俗、孤高自傲的文人雅士,课文表达了他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5、文章后半部分近一半笔墨写人,写奇遇,对此你有何看法最后用舟子的话作结,有何意义

 后半部分写人,写奇遇,饮酒,抒写感慨,偶遇知音而惊喜,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他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特色。

 结尾引用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痴”字似贬实褒,这是对张岱的最确切的评价。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以一种孤芳自赏的心态凌晨来到湖心亭看雪。

 拓展:其实,从古到今,像张岱这样的痴人并不少,本册就有学过的。回忆一下:苏轼,陶弘景,周敦颐。

七、知识拓展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古往今来有关描写西湖的诗句有很多,请同学们找出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八、写作活动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 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本文把这种方法运用的淋漓尽致,请同学们试着用这种方法写一段有关描写景色的短文。

 所谓“白描”,原指小说塑造人物采用的一种手法,讲究以简洁的笔墨勾勒人物形象,不用衬托或少用衬托,让人物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去“塑造”自己,而作者却要隐蔽起来。它的好处是以少胜多、真切凝炼。白描手法运用于杂文,主要体现在作者对于人物那些富于思想性格特征的言论和行为的记述,在行文上一般表现为复述和引用,或简明的勾勒。

九、总结本文

 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是按照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注重文言文的词汇理解和积累,注重通过朗读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本着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我把本文的教学过程分为“学生自学”和“教师导学”两大部分。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积累文言词汇为主要目标。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所用课时、师生所花时间都逐渐增多,主要是花在文言词语的记忆上。在文言字词教学中,我们大多采用借助课下注释和参考书、工具书理解课文意思,然后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反复记忆巩固。这种方法对文言文初学者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但随着文言词汇积累的增加,学生对词汇的遗忘率也逐渐增高,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没有提高。这主要是因为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思考,对文言词语没有真正理解,效果也就达不到要求。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一定的文言词汇积累,这时可以考虑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指导下自己去翻译文言词句,理解课文,也就是根据学生自己的积累和经验自学课文,再经过互相探究讨论、老师点拨,理解意思。通过自读,我们希望能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效率,使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有所进步。

 指导学习的环节注重通过品读来理解文本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在这个过程中,我设计了5个问题,这几个问题前后联系,层层深入把学生的目光逐步融入到作者情感世界中。体会作者在看到文中所描述的雪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会想到些什么同时对人物的语言(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也进行赏析、品读,使学生能较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也使得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气氛。

 本节课的多媒体运用也力求简单有效。课前的西湖风光欣赏营造了良好氛围。其他幻灯片也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3061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5
下一篇2023-09-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