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算》安德烈不喜欢日本,为什么还要卖命帮助日本?

《胜算》安德烈不喜欢日本,为什么还要卖命帮助日本?,第1张

《胜算》已经完美结局了,不过留给观众很多疑问,唐飞实施了最不可能完成的穆丹乌拉计划,可是这个计划的成功却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日本的内应安德烈,如果不是安德烈给川入胜一提供精准的内部情报,唐飞的穆丹乌拉计划是不可能成功的,而安德烈不计回报的帮助日本关东军窃取情报,也是最不能让观众理解的地方,他既不为钱也不喜欢日本,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帮助日本人呢?唯一可以解释的只有一种可能,安德烈是德国的间谍!

《胜算》的结局真的很完美,符合大众的欣赏要求,唐飞顺利地完成了苏联远东局格拉西姆将军认为不可能有胜算的穆丹乌拉计划,不仅令日本保安局的川入胜一和福原都佩服不已,而且还凭借这次任务中展现出来的英勇无畏的大义精神征服了美女蔡梦蔡科长,唐飞可谓是一箭双雕了,最后唐飞被苏联救了出来,也从重度昏迷中苏醒,蔡梦成为了唐飞的战友,而且有机会到苏联去看望唐飞,这个结局真是皆大欢喜。

虽然该剧的主要人物和主线任务都很完美,但是有一些配角的戏份却很让人难以理解,比如起到关键作用的安德烈!

唐飞的穆丹乌拉计划确实精妙,但是如此完美的计划中需要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安德烈。安德烈是苏联远东局的人,可是从一开始安德烈就在为日本的川入胜一提供一切秘密情报,都是苏联远东局最机密的消息,其中就包括唐飞要启动的穆丹乌拉计划,本以为安德烈会破坏掉唐飞的计划,可是没想到安德烈实际上也是穆丹乌拉计划中的一颗棋子,格拉西姆将军早就知道了安德烈叛变了,所以一直利用安德烈将关于穆丹乌拉计划的重要消息传递给日本人!如此以来,也让川入胜一和福原局长坚信了苏联将启动穆丹乌拉计划,同时在最后关键阶段也相信了唐飞确实“叛变”了,所以说没有安德烈的存在,唐飞的计划是不可能成功的,安德烈的叛变可以理解,但是不能让观众理解的是安德烈既不为钱,也不喜欢日本,为什么会冒着丢掉性命的危险去帮助日本人!

当唐飞的穆丹乌拉计划已经成功后,安德烈的任务也就完成了,苏联的格拉西姆开始对安德烈进行抓捕,可是本来完全可以逃掉的安德烈竟然在最后时刻还选择给日本的松山鹰志打电话通报最后的重要情报,松山鹰志都在替安德烈担心,希望他尽快撤离,并且已经做好了帮助他逃往日本的准备,可是安德烈对松山鹰志说不要管他了!

结果安德烈被格拉西姆将军的秘书堵在了办公室里,安德烈表现得非常无畏,竟然选择了开枪自杀。

这个结局真的不能让观众理解,之前的剧情中安德烈对于松山鹰志送出的钱财一点也不感兴趣,而且在安德烈即将暴露之前,松山鹰志和川入胜一就已经想着安排安德烈去日本了,可是安德烈亲口说不喜欢日本,这就不合理了,既不为钱也不喜欢日本,那安德烈真的是太高尚了,背叛自己的国家和同志们帮助日本人,却没有任何企图,显然是不可理喻的表现,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安德烈是德国间谍!

根据该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来看,苏联当时正在和德国人打仗,而苏联远东局启动的穆丹乌拉计划就是为了防止日本在此时进攻苏联,所以安德烈帮助日本人窃取情报是间接的帮助德国人,想让日本加入战争中,使苏联腹背受敌。

所以安德烈很可能就是德国间谍,也只有这种可能才可以解释安德烈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日本人的做法。

 姓名:安德烈-拉扎列夫

安德烈塑造的角色(6张)

俄罗斯演员安德烈(4张)

  Lazarev-Andrey

  国籍:俄罗斯

  生日:3月12日

  星座:双鱼座

  身高:180米

  体重:68公斤

  由于在中国生活多年,练就了一口流利的中文。成熟的外表下埋藏着一颗狂野的心;冷峻的表情下隐藏着一个温柔的安德烈。

  将事业扎根在中国的安德烈,有着多年演艺经历。从歌舞表演艺员,再到签约EQ唱片成为旗下艺人。安德烈的演艺之路可谓起起伏伏。一步一个脚印的他,坚信自己终有一日会成功。终于,安德烈盼来了自己第一张个人专辑的发行。

  

音乐作品

  2009年

首张中文歌曲专辑《安德烈-LAZAREV》

  2009年

MV《你妈妈不让谈恋爱》

  2010年

原创中文歌曲《说再见》及《我们的梦》

  

安德烈在《钢铁年代》中的剧照

影视作品

  2008年

《猎人笔记之谜》饰

马克多涅兹

导演:尤小刚

  2009年《钢铁年代》饰

谢廖莎

导演:孔笙

  2010年《大盛魁》饰

萨瓦

导演:王新民

  2010年《我的娜塔莎》饰

瓦滋罗夫

导演:郭靖宇

建议您看一下这部2007年导演的:影片的故事发生在1805年至1820年之间,以1812年的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生动描写了在战争中俄国社会的重大事件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博罗季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通过对四大贵族家庭——包尔康斯基、别竺霍夫、罗斯托夫、库拉金以及主人公安德来、彼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以及个人在战争中自我人格的完善过程。影片是一部杰出的世纪史诗,气势非凡。这部由俄罗斯、意大利、英国、法国、波兰和西班牙6国斥资2600万欧元拍摄的新版《战争与和平》具有鲜明的国际化色彩。导演罗伯特·多恩海姆是罗马尼亚裔美国人,主要演员则分别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和俄罗斯等国。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女主角娜塔莎·罗斯托娃的扮演者、24岁的法国女演员克莱芒丝·波西,此前她因出演《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的芙蓉·德拉库尔一角已在世界各地拥有不少“粉丝”。俄罗斯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的鸿篇巨制《战争与和平》再次被搬上屏幕。近日,这部由俄罗斯、意大利、英国等欧洲六国倾力打造的四集同名电视**在俄罗斯电视台黄金时间与观众见面。尽管兄弟台“第一频道”为此专门推迟了由另一位大文豪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改编的电视剧,新版《战争与和平》仍未能逃脱兵败滑铁卢的厄运:不但4%的收视率差强人意,更是遭遇国内民众一片恶评。国际化创作阵容拍摄新版《战争与和平》是意大利电视台的主意,后来得到了俄罗斯、英国、法国、波兰和西班牙同行的支持。制作方雄心勃勃,为此心甘情愿投下2600万欧元的巨资,耗时两年,转战波兰、立陶宛、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四国进行拍摄。尽管新版《战争与和平》不如由奥黛丽·赫本、亨利·方达等好莱坞明星主演的1956年版那样星光熠熠,却也招募了不少欧洲一线明星。女主角由出演《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法国女演员克莱芒丝波西扮演,而两位男主角分别由意大利性感男星阿列西奥·波尼和出演过《再见,列宁》的德国演员亚历山大拜尔饰演。本片导演是罗马尼亚裔美国人罗伯特·多恩海姆,他曾与斯皮尔伯格有过合作,而编剧之一正是《美国往事》的编剧意大利人恩里科·迈蒂奥里则。众口难调做妥协 国际化的创作阵容虽可让新版《战争与和平》博采众长,但也易令其陷入众口难调的尴尬境地。影片制片人之一谢尔盖·丘马科夫抱怨道:“我们想让剧本尽量地忠于原著,但后来明白,和所有人达成协议是不可能的事情。”俄罗斯人原本做了妥协,只要求拿掉那些“非常愚蠢”的情节,但就是如此卑微的愿望也未获满足。克里姆林宫附近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是为纪念1812年战争牺牲者而修建的,但在新版《战争与和平》里,这座还没兴建的教堂已赫然矗立在熊熊燃烧的莫斯科城中。对此,欧洲同行的解释是,在他们国家,没有人知道这一史实,为忠于原著就把如此凄美壮丽的画面去掉实在可惜。俄罗斯方面希望剧本愈接近原著愈好,但意、法和德等出资大国却希望将新版《战争与和平》拍成通俗易懂的现代华美大片。一边骂,一边捧新版《战争与和平》在俄罗斯电视台播放后,遭致俄媒体一片骂声。俄新社认为,失实于原著的情节、提纲挈领式的叙事和颇富争议的选角是影片的三大败笔。《生意人报》建议,如果要看这部**,最好先完全忘记原著。该报十分惊讶于影片“令人气愤的大胆妄为”,竟然将深色头发的娜塔莎变成了金发女郎。而《共青团真理报》则对有着像007一样性感面容的安德烈和长着让施瓦辛格万分嫉妒的发达胸肌的皮埃尔大表不解。托尔斯泰的玄孙弗拉基米尔托尔斯泰也对新版《战争与和平》大为不满:“托尔斯泰的主人公都不像他们自己。娜塔莎本来是乐观的,情感丰富的,但在这里,她却面色苍白,冷漠,而且理性。”与俄罗斯人“平淡乏味、简直无法看下去”的反应形成鲜明反差,新版《战争与和平》在法、意等国大获成功。在法国播放时收视率逼近24%。观看此剧的华人留学生董铭告诉记者:“拿破仑在剧中不是正面人物,骄横无理,本来很浪漫的爱情就被战争毁灭了,法国人看得都很揪心。”而在意大利的收视率高达26%,每集有600万观众收看。俄新社报道对此不无戏谑地说,从前西方人把俄罗斯当作“野蛮的地方”,如今他们亲眼见识了俄罗斯人自古就精神高尚、心灵丰富,这也算是安慰了。影片影评在邦达尔丘克执导吉洪诺夫担纲的经典之后,那些试图嗅一嗅彼得堡和莫斯科古典气息的同志们,还一厢情愿地认为罗马尼亚裔美国人导演的新版《战争与和平》里娜塔莎是个哥萨克般的黑头发贵族少女,安德烈小王爵忧郁深沉地内心独白,阿纳托利像个光灿灿的大东西花了玛丽亚**的眼睛,笨拙圆胖又红润的皮埃尔有颗金子心,金发的沙皇遥遥在马背就征服了罗斯托夫家大公子和小公子,或者从贵族到农民前赴后继与严寒坚忍地赶跑了波拿巴的多国部队……您就大错特错了。据说,这个山寨版本的《战争与和平》耗资二千六百万个欧元,导演拿手作品是《西部风云》、《摩西十戒》,编剧居然是曾为《美国往事》执笔的意大利人梅迪奥利,男一号波尔康斯基小王爵也是惯演文艺片的Alessio Boni,女一号娜塔莎又是在HP里轧了芙蓉一角的新人,演员呼拉了意大利法国德国俄罗斯波兰一万五千人,动用马儿一千五百匹, 造了六百五十杆老式枪支,十五门加农炮,光戏服就两千四百多件……历时两年,没有功劳也该有苦劳,却一无古典气质二缺俄罗斯雄浑。尼古拉·罗斯托夫、库图佐夫元帅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三位原汁原味俄国人出演,到底未能以一当十挽救这小资产阶级出品的轻薄命运。我们已经不计较几乎所有的演员和角色都是拧巴的,诸如无视原著的描写,黄毛的娜塔莎黑发的阿纳托利,皮埃尔比多洛霍夫还英俊些,贰拾出头的沙皇由一位五十高龄的功勋大叔来扮演……这些都是细枝末节我们忍耐了。毕竟向伟大的名著致敬,要义是抓住托翁的思想精髓,而且那么多后现代版本的莎剧不也成了对原著的趣味补充吗?战争的场面,不是没有,奥斯特里兹和博罗季诺两大战役,我们看不清来龙去脉,甚至不知道起承转合,骠骑兵和禁卫军就冲到一起了。很多时间库图佐夫元帅像是个投机倒把分子,而不是以空间换时间的虚怀若谷。不过,这种错觉是因为编剧力有不逮而非演员的表演。和平?和平就是谈情说爱,暗恋婚外恋三角四角恋。娜塔莎在十三岁的命名日舞会上就发誓要成为波尔康斯基小王爵的妻子,而阿纳托利追求娜塔莎,也被改造成三流言情剧:由于阿纳托利搞大了驻地一个波兰姑娘的肚子,安德烈小王爵勒令他娶了姑娘息事宁人;海伦恼火娜塔莎跑到她家中指责她对决斗无动于衷,于是库拉金姐弟俩联手策划以勾引纯真少女来报复安德烈小王爵。我们指望文艺片出身的意大利版安德烈小王爵仍旧内省,用不输给哈姆莱特的独白把家国、正义、宽恕、冲动、隐忍一一排兵布阵,好从中感受战争与和平这人生最伟大的母题,结果,他偷懒了,或者,台词被编剧剔掉了。寥寥几句牢骚,只能当那是牢骚,用英语念白,更毫无质感。结局很好莱坞。有的同志很宽容,说是奥斯汀式的。可不是嘛,除却库拉金老王爵和尤物姐弟品行恶劣终究不得善终,诸如本该嫁给波尔康斯基小王爵的娜塔莎·罗斯托娃最后嫁给了皮埃尔·别竺豪夫,玛丽亚·波尔康斯卡娅拒绝了阿纳托利·库拉金而垂青尼古拉·罗斯托夫,苦命女索尼亚终配英雄丹尼索夫……草地阳光,绅士淑女,虽然兜了一个大圈子,幸好仍皆大欢喜从此他和她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谁还搭理远在厄尔巴岛上囚居的拿破仑呢?毫无疑问,苏联版本是不世出的经典,而我们的要求就苛刻吗?我们习惯了面容精致而没有营养的古装言情剧,但,请起码认真点儿吧,一八一二年之前的娜塔莎在思念小王爵时,不要弹奏李斯特的《爱之梦》。啊,对了,在《情迷彼得堡/苦命的娜丝佳》里扮演真人版罗严塔尔的小男爵弗拉基米尔·科尔夫,嗯,确切说,丹尼尔·斯特拉霍夫,据说曾被邀请出演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当时丹尼尔同志正剃短了头发接一个时装片,所以婉拒了,况且他深色头发又要拧巴了沙皇的金发。而《情迷彼得堡/苦命的娜丝佳》里出演皇储亚历山大也就是一世的侄子,那演员担任了尼古拉·罗斯托夫一角,不但成为山寨版里最帅的男角,也最让人放心。丹尼尔同志最终在俄罗斯电视台播放时为安德烈小王爵配音。我要赞赏儿子的好眼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3499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6
下一篇2023-09-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