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程硬拉的标准动作

半程硬拉的标准动作,第1张

硬拉的标准动作有:站姿、握姿、屈膝、挺胸、硬拉等。

1、站姿

全脚掌着地,双脚脚后跟相距20-35cm,具体数值取决于每个人的身材,脚尖向外。体型高大、髋部较宽的人应按比例使用更宽的站距。除此之外,硬拉还需要采用较窄的握距以提高拉起的效率。

2、握姿

确定好站姿后,握住杠铃杆:双手正握,大拇指环绕杠铃杆。双手靠近双腿,但不要过于靠近双腿,硬拉时大拇指不会蹭到腿为宜。一根标准的奥林匹克举重杠铃杆上的滚花能够起到标记的作用。

3、屈膝

握姿确定了之后,屈膝并使膝盖前伸到小腿刚刚碰到杠铃杆的位置。再次强调,不要移动杠铃杆,因为杠铃杆已经处在你想要的位置,脚中心的正上方。

4、挺胸

握姿确定了之后,屈膝并使膝盖前伸到小腿刚刚碰到杠铃杆的位置。再次强调,不要移动杠铃杆,因为杠铃杆已经处在你想要的位置,脚中心的正上方。

5、硬拉

深吸一口气,然后把杠铃杆向上拖拽到你的腿部。这句话确切地表达出了它所要表达的意思: “拖拽”意味着接触,而杠铃杆在向上到达锁定位置的过程中从未脱离与双腿的接触。在到达硬拉顶部的时候,只需挺起胸部。不要向上或者向后耸肩,身体也不要向后倾,只是挺胸。

6、肌肉使力全过程

一直以来,大伙儿针对拉扯的一个大争执便是……拉扯到底是练背的,还是练腿的?实际上都能够是,也都能够并不是。针对纯碎为提高能量的训炼而言,拉扯另外是一个背部训练姿势和臀腿训炼姿势,原因便是它应用的净重太大。

想个办法,如果你手里握着一个几十到几百公斤份量的'东西,你肯定是要全身用劲才可以把它举起来的。那麼掌握拉扯这一姿势的全部肌肉使力全过程,更非常容易协助我们更强的把握拉扯技术性。

复合动作简单来说,就是你在运动的是时候,有“多关节”同时在活动。又或者说在运动的过程中,有两个关节同时活动,并且有多个肌群参加了运动。相反的是在运动的过程中只有单个关节、一个肌群参与,这种被称为是孤立动作。常见的复合动作有三种,分别是深蹲、硬拉和卧推,这也是经典的三个复合动作。

1、深蹲

深蹲是锻炼股四头肌的最好的动作之一,它还能同时锻炼到你的臀大肌、大腿内收肌、伸肌等,算是锻炼下半身最好的复合动作。深蹲主要有三个步骤,分别是准备姿势、下蹲和蹲起,跟我们平常的深蹲不同,复合动作要求你手上是拿有东西的。在拿着东西的情况下,向下深蹲、蹲起完成一个动作。深蹲看似很简单,其实它要求的是姿势正确,如果姿势不对的话,你所做的动作根本无法有效锻炼肌肉群。

2、硬拉

硬拉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很好的锻炼你的腰部力量。常见的硬拉动作很简单,那就是抬杠铃。以弯腰的姿势,下拉并起身,有点类似于山羊挺身的动作。当然硬拉的方式有很多种,一般分为直腿硬拉和屈腿硬拉。屈腿硬拉也就是我们常看的锦标赛项目,直腿硬拉我认为要比屈腿难度更大。新手一般不建议练习,很容易把腰部扭伤,这样就得不偿失了。从难度上来说的话,硬拉也算是三个复合动作里最难的,相对来说也是最容易受伤的。

3、卧推

卧推主要是锻炼人的胸部肌肉,这个动作比较简单,只要我们平躺在推凳上,推动杠铃在缓慢放下就可以。这个动作在健身房里经常能看到,很多人都喜欢这个动作。不过锻炼也不能只练习复合动作,结合孤立动作一起练习,效果会更好。

硬拉的辅助练习有如下:

辅助动作一

做罗马尼亚硬拉(就是大腿和小腿呈170度左右的硬拉,其他动作不变),这种硬拉训练大腿后侧非常明显,重量会比硬拉轻很多,这种动作可以说比硬拉要稍微低级一些,因为他腿部和髋部不需要折叠很多。只需要微微弯曲,上半身头和躯干保持直立,向前俯身即可。

辅助动作二

划船也是训练背部的一个非常黄金的动作,划船的起始姿势也和硬拉的起始基本差不多,但是划船的重量会小很多,而且划船可以在起始姿势上模拟硬拉,因为划船的重量小,很多人就可以真正的去控制它,而不是被重量所控制。

在练习腿部的时候,我想大家经常会选择一个动作就适应啦,在进行硬拉练习的时候能够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大,同时还能够增加身体的力量,其实想要变强就要一步一步的来,不能太着急,要有耐心需要突破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才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辅助动作三

空杆硬拉或者小重量硬拉

在这种情况下,完全的模拟大重量硬拉的姿势,在小重量的时候把动作控制好,反复多次(20次以上),一开始大多数人可能会控制的比较好,到最后几次,就算是空杆或者轻重量,肌肉不能保持动作,耐力不强,动作一样会变形。

世界无法解释的七大奇异景象 1晚上2点32分点蜡烛的人会看到18世纪巫婆的惨死。 2。指甲涂一层黑,一层白,一层红还完好无损,就会有人向你表白。 3夜里4点38分削苹果,如果苹果皮断了,96小时莫名其妙死亡。 40点照镜子,会照到自己的前世和你怎么死的。 5夜里穿黑衣不梳头发的女孩没影子 6将此贴转向5个以上贴坛,就不会被魔鬼缠身,且实现一个愿望。 7不回帖会遭英国魔鬼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问题,希望可以帮助你

没错,真正的朋友都是志同道合的,能够互相帮助

甚至是彼此一生的良师益友

如果违背了对方的意愿,那么不是真正的朋友,或者你们彼此还不够了解

分咏格,和嵌字格(又名嵌珠格)并列为诗钟的两大体。分咏格是取绝不相干的两事物,用两个七字句分别进行描述,只能隐括暗示,不能明点题字,然后合而浑成一联。

初看分咏格的名词解释相信很多诗友一团雾水。

接下来笔者与你一同探讨。

分咏诗钟须注意神似

分咏诗钟,是要求用七言诗来表述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并遵循对仗法则,组成一对诗联。很显然,作分咏诗钟,要比写一般的律联更为困难。如何去写分咏诗钟?有人主张分咏诗钟的每一联,扣题时必须做到不能移作他用。也就是说,每联就像灯谜似的,只能猜得一个答案。但这种做法往往是失之于过份泥实,导致句意浅露,缺乏神采。

由于分咏诗钟的每一联必须要去表达事物,从而很容易只对事物作客观的表象描述,落入形似的窠臼,所以分咏诗钟更有必要注重神似。这也涉及如何看待形神之辨,如何认识作家主体意识等重要文艺理论问题,因此,回顾一下历来的有关论述,以及前人的分咏诗钟作品,将会有助于这些问题的澄清。

一、离形得似、中与神会

苏东坡有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明王绂解释道:“东坡此诗,盖言学者不当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也,然必神游象外,方能意到圜中。……古人所云不求形似者,不似之似也。”(《书画传习录》)。金王若虚也说:“论妙在形似之外,而非遗其形似;不窘与题,而要不失其题,如是而已耳。”(《滤南诗话》)。以上论述是说:不要满足于表面的“形”的描写,而要着重在深处的“神”的刻画。形,是表面的;而神,才是本质的。神似并不排斥形似,它是形似的提高,以形貌检验虽不能一一吻合,但因传达了物象的神,所以更近似于物象,即“不似之似”,也就是司空图所说的“离形得似”和刘禹锡所言的“中与神会”。

注重神似就是要在创作时,不执著于描写物象外形,不粘滞于题目所定范围;比喻多于形容,用典多于白描,联想多于直觉,等等。

例如:

1主题《假山/纱窗》:

螺鬟小筑云千叠,

蝉翼轻描月半棱。

(夔仲,《啸园诗钟》);

2主题《扇/龙》:

入手浑疑招月到,

点睛端恐挟云飞。

(乐泰,《惠园诗钟》)。

12例子则是以云比假山、月喻团扇,来烘托出神采。

3主题《松子/茶》:

空山落处龙鳞瘦,

活水煎时蟹眼肥。

(易顺鼎,《吴社诗钟》);

4《电/姐妹》:

金蛇夜掣光千里,

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舟,《啸园诗钟》)。

34例子此处分别用“龙鳞”和“金蛇”来比喻“松子”和“电”,以对各自下联的“海眼”(注:即泉眼)与“铜雀”,足见匠心。

(蟹眼更工整,蟹眼亦即烹茶水开时滚起的小水泡--碧玉注)

5主题《酒肆/梳头》:

春雨欲迷行路客,

秋山淡抹美人妆。

(竹孙,《啸园诗钟》)。

5例子此上联由题目“酒肆”联想到“春雨”中的“行路客”,下联则化用郭熙句:“秋山明净而如妆”(《山水训》),并据以成对;“欲迷”及“淡抹”两词用得妙,使全联有清空之气。

6主题《鸭/夕阳》:

暖透春江初浴绿,

影衔秋树半留红。

(善仆,《惠园诗钟》);

7主题《门/唐明皇》:

九天瑞气开金锁,

七夕盟心想玉环。

(悦涟,《惠园诗钟》);

8主题《木兰/闰》:

驼足归来一千里,

蟾光圆到十三回。

(小鲁,《湘烟阁诗钟》)。

以上数联几乎全用工对,更显其构思之巧。

二、心之精微、发而为文

刘禹锡曰:“心之精微、发而为文;文之神妙,吟而为诗。”(《刘宾客集》)。这就是说要突出作家的主体意识。袁枚在“性灵说”中强调“着我”,他说:“有人无我,是傀儡也。”“作诗不可以无我,无我,则剿袭敷衍之弊大。”(《随园诗话》),即是要求表现诗人独特的个性和风格。作家总是力求将客观事物的“神”与自己主观的“神”互相契合交融,也就是上文所说的神似,它远超于对事物形貌的简单模仿。

例如:

丘逢甲的分咏作品:

9主题《吐酒/海》:

块垒消除同唾玉,

沧桑感慨又扬尘。

(《斐亭诗畸》)。

1895年清政府割台,丘逢甲与台湾人士上书清廷,要求废约,不成,丘逢甲遂与原台湾巡抚唐景崧起兵抗日,后兵败被迫离台内渡。此处丘逢甲笔下的“海”,已不是纯粹自然意义上的“海”,他是用“东海扬尘”来描述台海变幻的政治风云。

类似的还有唐景崧的分咏作品:

10主题《带/鸦片灰》:

隔水岂无求救意,

禁烟还有复燃时;

(《斐亭诗畸》)

11主题《云/熨斗》:

变局尽多翻手态,

拂衣犹有热升心。

(《斐亭诗畸》)

也都是对当时台海形势巨变和个人心态、情怀的深刻表露。由于他们的分咏诗钟作品都突出了自己的主体意识,因此有很强的感染力。

再如,《鹊华行馆诗钟》中的分咏诗钟:

12主题《龙/落叶》:

万里江湖供变化, 

一秋风雨入苍茫。

(赵国华);

13《九疑山/尺》:

高低峰影排云认,

多少人才待玉量。

(王荫昌);

14主题《寒竹/夕阳》:

风雪飘摇孤节在,

乱山高下大荒空。

(宫昱)。

三、分咏格的一些常见命题思路

1分咏中,通常以一事件一物品作题目。因事物搭配,虚实结合,反差较大,佳作也就多。

如有以“闰六月·竹夫人”为题:

春冬不入三千队,

秋夏平分十五天。

闰六月这题目本身难度就很大,一般人往往会顾此失彼。写了六月,丢了闰字;着重于闰,又忽略了六月。作者抓住了闰六月是夏秋间多出来的三十天,理应半夏半秋;竹夫人又是夏秋用品,冬春必然打入冷宫。短短十四字,春夏秋冬都占全了,且还有四个数目字,两两平仄相对,靠“平分”和“不入”几个字,把前后巧妙有机地联合在一起,实是不易。珠玉在前,同题的其它作品就相形见绌,抄录两题,以供对比:

只为虚心难共梦,可怜溽暑又重来。

碧簟伴卿专静夜,黄杨怜尔厄炎天。

前一联还说得过去,称得上是平稳之作;后一联就离题甚远,不象样子了。

分咏的事与物都是广义的,物是指万物,包括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都应当算数。事也是指万事,包括人间发生的、人们想象的,也包括思维与情感等。实际创作中,要注意虚实相济,或前是实体,后是虚拟,或反相思维,前虚后实,如此一虚一实,反差必大,二者结合,也就容易出好作品。以植物和事为题的诗钟,有一联名作:

三起三眠三月暮,

一年一度一魂销。

钟典源于《三辅故事》:汉苑中有柳,状如人形,曰人柳,一日三起三眠。而牛郎织女一年一度于七夕相聚,虽有诗人认为“胜却人间无数”,但别时难免黯然魂销。由而可见,此诗钟的题目定是“杨柳、七夕”无疑。上下句的前四字,既是互对,又是自对,十分工整;每句都用了三个相同的数字,使整联显得巧妙有趣,令人不禁拍手叫好。

2以动物或人与事为题,并不多见,但并非没有;《萍社诗钟》中有以“燕、昨夜”的征作,其中一联颇可:

何处楼台寻旧主,谁家笙管扰清眠。

前后均是问句,到也少见。但问得好,大有“小园香径独徘徊”的意境。

近人有以“杨贵妃、近视眼”为题:

面前但觉乾坤小,

掌上犹嫌体态肥。

胖而近视如本人者,阅后难免一笑。

3除了上面说的以一事一物为题材目题者外,还有以两实物特别是以两古人为题的,诗钟用短短一句七字,把两个绝不相干的人,硬拉在一起,高度概括出被咏者的主要业绩或生平特点,且前后尚须对仗工整,难度可想而知。但高手却能难中见巧,传下许多佳作。

如易顺鼎即有“赵武灵王、西施”一联,曰:

风云代郡惊胡服,

烟月吴宫忆越纱。

赵武灵王与西施,一男一女,一在战国一在春秋,毫无共同及相关之处;但作者却抓住胡服骑射及越女浣纱二件史实,地点是代郡和吴宫,一北一南,道具是胡服和越纱,巧妙地用惊及忆两个动词,联连成句。同时,彼此两两成对,十分工整。另外,又用“风云”和“烟月”两组词,渲染情景,既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也从以寄托了作者的感慨。

4以人与用物为题,也是常见的。如有一联“刘寄奴·鞭”的诗钟,就做得很好:

闻鸡琨逖争先着,司马师昭有后尘。

刘寄奴就是刘裕,南朝宋的建立者。不正面去写刘寄奴,却从司马师司马昭入手,正是神来之笔。这两位司马本是魏臣,藉掌兵权,欺凌魏主,为司马炎篡位建立晋朝奠下了基础。想不到一百多年后的刘裕,竟步其后尘,以晋臣篡晋建立宋朝,岂非因果报应,令人感慨系之。句中司马本来是复姓,借其单字为管理与动物之义,和上句的闻鸡形成工对,这也是诗词中常用的借对。上句用祖逖刘琨闻鸡起舞及先吾着鞭的典实,以歇后及阙字的手法,使其若隐若现,呼之欲出。琨\逖又是两个人的名字,共争先着,和下句的师昭二人今有后尘,遥遥相对,十分工整。

四、分咏格诗钟的创作方法

分咏诗钟的写作多姿多采。常见的作品,粗略划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写法,现举例简介。

1直述法

《凉棚·申报》分咏作者张之洞。

见于易顺鼎《诗钟说梦》(1913年版)  

阴阳舒卷长绳里  

欧亚纵横乱纸中

这是用白描笔法抓住题目中事物的特征写成的。旧时凉棚是遮盖在院中按天气阴晴用长绳舒卷顶一的。《申报》是中国第一份报导世界新闻的现代报纸。作者抓住二者的特点,用上“阴阳”、“欧亚”这样的大字眼,写成工整的对仗,以游戏姿态在毫不相干的两个事物中找到联系,有“对”,有“联”成为佳作。所用的是传统文学中“夸张”的修辞技巧。

《西湖·菊》分咏作者吴味雪。

见于杨文继《七竹折枝摭谈》(1994年版)  

大梦山前流水碧  

重阳节后落英黄

用白描笔法抓住题中事物的地域、节令特征写成。

大梦山是福州西湖旁的山,此作像是即景即时写出的诗联,对仗工整而自然。

2推述法

《除夕·新嫁娘》分咏作者他他拉·志润。

见于《榆社诗钟》(1890年版)  

一岁光阴今夜尽  

十分春意昨宵知

此作也是用白描笔法写成。

由于题目中要求写的事物稍微抽象,因而按事理推述。“一岁光阴”和“十分春意”都是偏正结构的词组,是精美的宽对。

《风筝·井》分咏作者秦云。

见于《百衲琴》诗钟集(1886年成书)  

吹嘘便得三霄路  

坐守徒窥一角天

按情理推述出题中事物,并另含寓意。上联是白描写法,“吹嘘”和“三霄”都语意双关;下联化用了“坐井观天”的成语。“吹虚”对“坐守”,“三霄”对“一角”都是宽对,却鲜明地写出人们的行为不同,命运迥异,是精美的宽对。

3用比喻切题法

《船·胎衣》分咏原作者纪慧庵作于鹊华行馆钟聚(1864年)经赵国华修改而成。

见于吴恭亨《对联话》(1921年版)  

帆如秋叶来天上  

人似春蚕卧茧中

此作用上两种比喻。先是“借喻”,以“帆”代船,以“人”代胎儿。然后全句用明喻。“帆”和“人”是此比喻句的主体,“如”和“似”是“喻词”。“秋叶”和“春蚕”是用来比喻“帆”和“人”的,是比喻的“喻体”在比喻修辞中起主要作用。“来天上”和“卧茧中”是进一步修饰、说明“喻体”的。

现在有的修辞学学者称之为“喻释”。在诗钟的写作中,“喻释”很重要。

此作把比喻句的这些成分逐一对应下来显得很和顺。作品的灵气所在是以“秋叶”对“春蚕”。以“秋叶”比喻船,把上联写得很生动,意境高远。以“春蚕”喻人,把本来很难写的“胎衣”很文雅地表现出来。诗钟作品用比喻,多半是为了便于切题咏作。

4化用典故、名句法

在诗文写作中用典应该说是一种比喻修辞的方法。在分咏体写作中使用知名的典故、名句、成语、熟语主要是为了便于切题咏作。使用名句、成语、熟语有时是起修辞作用,更多的情况是借用其中字词以便靠近题目写作。

《项羽·二乔》分咏作者陈莪,

见于《燕山钟韵》第二期(1999年)  

铜雀台中芳迹渺  

乌江岸畔霸图空

化用两个人们熟悉的典故写成。

“乌江”是两个字的专有名词,加上一个“岸”字用来对“铜雀台”,是一个变通写法,读起来很顺适,我看可以接受这样的宽对。“芳迹”与“霸图”相对,做到虚实相当。关键在于选用“迹”、“图”二字。福建钟友最擅长这种功夫。

《香港·老虎》分咏作者吴寿松。

录自1997年北京诗钟咏作  

赤日重光干诺道  

威风尽扫景阳岗

用武松打虎的典故写出下联,切合题目达到不可移易的程度。“赤日重光”与“威风尽扫”自然成对,有如天成。“干诺道”是香港的一条知名街道名称。

《无酒·石崇》分咏,作者张伯驹。

见于《春游社琐谈》(1998年版)  

纵使有花兼有月  

只能谋富不谋身

集李商隐和吕岩的诗句,上联的切题,引而不发,让读者自己认同。下联完全切合石崇的身世。集句是凑合前人的诗句,往往是两联之间关联不够。此作上下联句式一致,相对的词和字,结构和词性相同,两句的句意也都有表示某种不完美的感觉,也算有相近之处。

《帆·杜牧》分咏作者易顺鼎。

见于《吴社诗钟》(1886年成书)  

三千殿脚春风锦  

廿四桥头夜月箫

上联写锦帆,用隋火易帝开运河用妙龄少女为行船拉纟牵的典故(史称殿脚女)。下联化用杜牧咏扬州的名作《寄韩绰》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成的。此作切题很勉强,重在“殿脚”、“桥头”等逐字相对,借以拉近两句关系,以此种游戏笔墨取乐。以前诗钟写作中有这样的一派,仅举此为例。

《云·雨》分咏作者吴爝光。

见于《燕山钟韵》第十九期(XX年)  

无心出岫成苍狗  

有意随风润绿苗

咏作《云·雨》,很多作者化用陶渊明的“云出岫而无心”和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但此作写得最洗练。以“出岫”与“随风”相对,加上前后的衬托,不但咏出主题并且如表心志。

《台灯·猪》分咏作者冯再兴。

见于《诗钟报》第四期(1995年)  

插葱自古强装象  

伏案如今胜聚萤

此作是引歇后语和典故写成的。“猪鼻子插葱——装象”是讽剌好装模作势的人。下联用了古人囊萤读书的故事。  

以此作为例,可以看到在诗钟写作中用典有两种情况。

一种与一般诗文的用典相同,所起的是比喻修辞的作用。如以囊萤夜读比喻在台灯下伏案读书。另一种是为了便于切题咏作,引“猪鼻子插葱”的歇后语,只是为了切合题目中的“猪”字。这是一种独特的用典方法,常见于诗钟和谜语的写作。

下一回合将举笔者和诗友的实际例子让大家看一看实际效果。我是觉得诗钟练习对于辅助古诗词,特别是对仗的练习很好,有必要一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3955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8
下一篇2023-09-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