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疾病长期俯卧位的卧床病人,压疮最易发生在哪

因疾病长期俯卧位的卧床病人,压疮最易发生在哪,第1张

仰卧位:枕骨粗隆,肩胛部,肘部,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部。 侧卧位:耳廓,肩峰部,肘部,髋部,膝关节的内外侧,内外踝处。 俯卧位:耳廓,面颊部,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髂前上嵴,膝部,脚趾处。 坐位:坐骨结节。

员工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知识

 员工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知识,生活中我们多学习一些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知识是有好处的,这样可以很好的增强个人的日常紧急避险意识,以下分享员工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知识

员工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知识1

  一、怎样呼叫急救车?

 当您发现家人突发重病或受重伤时,请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20,并且一定要把以下情况说清楚:您或其他现场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伤病者的大致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伤病发生的原因和明显症状;

 要求急救车到达的具体地点和该地点附近的明显标志;待急救电话的接听者告诉您可以挂电话时,您再挂断电话,然后马上派人去等候急救车,同时要保持您或其他现场联系人的电话畅通。

  二、徒手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1、胸外心脏按压方法:确定两乳-头连线中点为按压部位;双手十指相扣,一手掌紧贴患者胸壁,另一手掌重叠放在此手背上,手掌根部长轴与胸骨长轴确保一致,有力按压在胸骨上;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位于手上方,以保证每次按压的方向与胸骨垂直;

 对正常体型的患者,按压胸壁的下陷幅度为5-6厘米;每次按压后,放松使胸廓恢复到按压前的位置,放松时双手不离开胸壁,连续按压30次。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按压与放松间隔比为1:1。

 2、人工呼吸方法:胸外心脏按压30次后,观察患者口中有无异物,如有,将异物取出;用仰头举颏法将气道打开,确保气道开放通畅;口对口吹气,用手捏住患者鼻孔,防止漏气,用口将患者口完全罩住,缓慢吹气2次,每次吹气持续1秒钟,确保通气时可见胸廓起伏。以30:2的按压通气比例,进行5组心肺复苏后,重新评价患者情况。

  三、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成人)

  1、背部叩击法。

 适用于意识清楚、有严重气道梗阻症状患者。鼓励患者大声咳嗽;救护员站到患者一边,稍靠近患者身边;用一手支撑患者胸部,排出异物时让患者前倾,使异物能从口中出来,而不是顺气道下滑;用另一手的掌根部在两肩胛骨之间进行5次大力叩击;背部叩击法最多进行5次,如果通过叩击减轻梗阻,不一定每回都要做满5次。

  2、腹部冲击法

 自救腹部冲击法。适用于不完全气道梗阻患者,意识清醒,而且具有一定救护知识、技能的人。患者本人可一手握空心拳,用拳头拇指侧抵住腹部剑突下、脐上腹中线部位;另一手紧握此拳头,用力快速将拳头向上、向内冲击5次,每次冲击动作要明显分开;

 还可选择将上腹部抵压在坚硬的平面上,如椅背、桌缘、走廊栏杆,连续向内、向上冲击5次。重复操作若干次,直到把气道内异物清除为止。

 互救腹部冲击法。适用于意识清醒伴严重气道梗阻症状、5次背部叩击法不能解除气道梗阻的患者。患者立位或坐位救护员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绕患者腰部,令其弯腰,头部前倾。救护员一手握空心拳,握拳手的拇指侧紧抵患者剑突和脐之间。另一手抓紧此拳头,用力快速向内、向上冲击。重复5次,如果梗阻没有解除,继续交替进行5次背部叩击。

 胸部冲击法。适用于不宜采用腹部冲击法的患者,如孕妇和肥胖者等。救护员站在患者的背后,两臂从患者腋下环绕其胸部。一手握空心拳,拇指置于患者胸骨中部,注意避开肋骨缘及剑突。另一手紧握此拳向内、向上有节奏冲击5次。

 胸部按压法。适用于无意识或在腹部冲击时发生意识丧失的气道梗阻患者。操作方法同成人心肺复苏。患者仰卧位,救护员位于患者一侧。按压部位与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部位相同。

  四、气道异物梗阻急救(婴儿)

  1、背部叩击法

 救护员将婴儿的身体置于一侧的前臂上,同时手掌将后头颈部固定,头部低于躯干。用另一手固定婴儿下颌角,并使婴儿头部轻度后仰打开气道。两前臂将婴儿固定,翻转呈俯卧位,保持头向下,利用重力帮助移除异物。救护员采取坐或跪的姿势,使婴儿安全地躺在腿上。

 用一手的大拇指固定支撑婴儿的头,另外1个或2个手指放在下颌的另一边。保持下颌的角度,不要挤压下颌软组织。用另一手的掌部在肩胛骨之间给予5次快速的拍打。检查每次拍打背部是否解除了气道梗阻,如解除,不一定要做足5次。

  2、胸部冲击法。

 适用于意识清楚伴严重气道梗阻症状,5次背部叩击法不能解除气道梗阻的婴儿。两手及前臂将婴儿固定,翻转为仰卧位,头部向下。在两乳-头连线中点给予胸部冲击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重复5次。如果仍不能解除梗阻,继续交替进行5次背部叩击和5次胸部冲击。

  3、胸部按压法。

 适用于无意识、意识不清或是在背部叩击和胸部冲击实施中发生意识丧失的气道梗阻婴儿。按压方法同婴儿心肺复苏。

  五、外伤止血

 当人体失血量超过全身血量的40%时,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外伤止血最常用的方法是加压包扎止血法,头部、四肢及身体各处的伤口都可使用。具体方法是,让患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伤部位,把消过毒的纱布盖在伤口上,然后用手直接按在上面,压5—10分钟,之后,用绷带或三角巾缠绕住伤口,以帮助伤口止血。

 如果伤处有肿胀、麻木的感觉,说明包扎不当。当身体出血时,如果血色鲜红,则说明是动脉出血,在进行处理的同时,可以用手按住出血口的上方,能有效止血,但此方法每次按压不要超过10分钟,否则会影响整个肢体的血液供应。

员工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知识2

  地震灾害发生时的自救互救措施

  室内应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出不去,应立即关闭煤气和电闸,将炉火扑灭,躲到结实的`床、桌下,或躲进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或厨房,要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异物砸伤;

 要用口罩捂住嘴和鼻子,身体取低位;注意千万不要跳楼,俗语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因为跳窗时人在地震过程中站立行走不稳,跳楼危险性极大;

 不要下楼梯,不要到处跑,不要随人流拥挤,这些地方容易崩塌垮掉、发生挤压踩伤。根据唐山地震震害调查结果表明,因跳楼或逃跑而伤亡的人数在六种主要伤亡形式(直接伤亡、闷压致死、跳楼或逃跑、躲避地点不当、重返危房、抢救或护理不正当等)中占第三位。

  自救常识

 如果被埋在废墟里,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移动身边可动之物,扩大空间。用砖块、木头等加固支撑住可能塌落的重物,以防余震。若在室内要用手、衣服或衣袖等捂住口鼻,防止有天然气煤气泄漏或烟尘呛闷窒息。要保存体力,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撤退时,要把上衣脱掉,把带有皮带扣的皮带解下来,以免中途被阻碍物挂住。

  互救常识

 地震后救人,时间就是生命,救人应当先从最近处救起,此种做法可以节约时间,减少伤亡。要先救青壮年,救出一个青年,就等于增多一份救援力量;另外还要注意先救有呼声的,先救容易救的人。

 营救他人时应先确定伤员的头部位置,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胸腹部暴露。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在黑暗处待的时间长的人,出来后要避免强光的刺激。长时间处于饥饿的人,不能一下子喂给过多食物。

 震后初期的抢救工作,大多采取手挖肩扛,不可用利器刨挖,挖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要造成粉尘碎物飞扬,以致误伤和窒息被营救者,必要时可采取洒水息尘的办法。

  室外应急

 在行驶的车上时,要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可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耐心等待停车脱险。

 正在室外的人员,用合适的物件罩在头上(双手也行),跑到空旷的地方。注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的,还有像烟囱、水塔、广告牌、路灯、大吊车、立交桥、过街天桥等。在楼群中躲不开可以进入路旁大楼里,底层不容易塌掉,但有被埋的危险。

 地震时正在郊外的人员,应迅速离开山边、河岸及高压线、电线杆,以防滑坡、涨水等突发事件。

员工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知识3

  现场自救互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首先先人后物:先抢救人员,后抢救财物,一切以人的人身安全为主,尽早脱离危险地点。

 其次先重后轻:先抢救重伤人员,后抢救轻伤人员,保证重伤员第一时间得到救援。

 先他人后自己:在自身脱离危险后要积极提供帮助,尤其是驾驶员、乘务员等要积极组织抢救乘客,不能只顾自己。

  抢救的基本顺序

 现场呼救:利用附近的电话向公安、交通、医疗救护部门呼救。也可拦截过往车辆求救。就近向工矿企业、部队、机关等单位紧急求援。

 现场抢救:遇伤员被挤压、夹嵌在事故车辆内的,不要生拉硬拖,而应用机械拉开或切开车辆,再救出伤员。遇车辆压住伤员,不要轻易开动车辆,应用顶升工具(如千斤顶等)或者发动群众抬起车辆,再救出伤员。

 现场急救:伤员救出后,应对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急救,再转送医院。

  扩展资料

  遭遇火灾如何自救

 一旦身受火灾危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 、火光 、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

 身处平房的,如果门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

 身处楼房的,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这样会造成不应有的伤亡。可以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有条件的,可以不断向门窗上浇水降温,以延缓火势蔓延。

 因火势太猛,必须从楼房内逃生的,可以从二层处跳下,但要选择不坚硬的地面,同时应从楼上先扔下被褥等增加地面的缓冲,然后再顺窗滑下,要尽量缩小下落高度,做到双脚先落地。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将绳索(也可用床单等撕开连接起来)一头系在窗框上,然后顺绳索滑落到地面。

 如身上衣物着火,可以迅速脱掉衣物,或者就地滚动,以身体压灭火焰,还可以跳进附近的水池、小河中,将身上的火熄灭,总之要尽量减少身体烧伤面积,减轻烧伤程度。

 火灾发生时,常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有毒气体,所以要预防烟毒,应

 尽量选择上风处停留或以湿的毛巾捂严口、鼻,屏住呼吸,尽量降低身体高度,弯腰疾走或在地面匍匐前进;被困在房间内时,要用湿被单堵住门窗缝隙,防止烟雾向室内蔓延。

提起运送病人头部朝向,大家都知道,有人问空运伤病员时,休克者的头部为什么要朝向机尾,另外,还有人想问平车推病人时头朝哪边?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等待车辆运送病人时,应将其置于( ) A、侧卧位 B、俯卧位 C、仰卧位,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空运伤病员时,休克者的头部为什么要朝向机尾,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运送病人头部朝向

1、运送病人头部朝向:空运伤病员时,休克者的头部为什么要朝向机尾

因为飞机在起飞时需要加速。因为惯性的关系,加速会让休克者血更容易流向脑部提供氧气。跟你做车时突然加速,你会感觉有个无形的力推你是一样的道理

2、运送病人头部朝向:平车推病人时头朝哪边?

车车推病人时头朝把手这边。

3、等待车辆运送病人时,应将其置于( ) A、侧卧位 B、俯卧位 C、仰卧位

仰卧位,头要偏向一侧,防止发生窒息。但是还是要视情况而定的。救护车转运病人时头位置。

4、躺在救护车上的病人,头部应朝前还是朝后?也就是说头部与行驶方向相同还是相反?

肯定是朝后了也就是说头部与行驶方是相反因为可以减少心脏对大脑的供血比如重症病人都是要吸氧的,头朝前会加重心脏的供血如供血不足,会引起缺血和氧,加重病情飞机运送病人头部朝向。

5、运送病人头部朝向:在下坡时运送病人头应向下还是向上

向下

等待车辆运送病人时,应将其置于( ) A、侧卧位 B、俯卧位 C、仰卧位

在下坡时,运送病人,病人的头应该向上,一是为了避免因意外病人头部先着地,脑袋摔伤了可不太好。而是人有个重力感,这样走让病人感觉更舒适,否则就跟空着头一样不是很舒服的。平车转运病人头部方向。

向上,防止血液冲到脑部,造成病人不适平车运送病人的头朝哪。

6、运送病人头部朝向:平车运送病人,病人头朝上, 为何抢救病人 病人头朝下 这不矛盾吗

没有说运送病人时,病人头朝上啊!

平车运送病人注意事项(1)搬运前检查平车(2)注意节力。搬运时尽量让病人身体靠近搬运者,使重力线通过支撑面平衡,缩短重力臂距离达到省力。搬运时动作要轻稳,协调一致,推车速度适宜,确保病人的安全、舒适。(3)运送过程中:病人的头应卧于大轮一端,可减少颠簸引起的不适;推车时应站在病人头侧,以便于观察病情。为什么病人要头朝前推。

推病人上下坡时,病人的头应在高处一端,以免引起病人不适。

有静脉输液管及引流管病人,须注意输液和引流管道通畅。搬运骨折病人,在平车上应垫木板,注意固定好骨折部位再搬运。

7、运送病人头部朝向:用飞机运送病人时,该如何放置病人 急!!求高手解答

让病人平躺,90度,,切记颈椎部位千万要用东西垫好,给采纳吧。

8、运送病人头部朝向:在搬运患者时患者的头部应当置于什么方

9、在将病人送往医途中,病人头部的朝向应与载他的交通工具(救护车、飞机等等)前进的方向______,

在将病人送往医途中,病人头部的朝向应与载他的交通工具(救护车、飞机等等)前进的方向相反

以上就是与空运伤病员时,休克者的头部为什么要朝向机尾相关内容,是关于空运伤病员时,休克者的头部为什么要朝向机尾的分享。看完运送病人头部朝向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剪刀步态和训练

1.患儿仰卧位,采用牵拉手法被动屈曲患儿双腿,做髋关节屈伸动作:采用摇髋法、分髋法对内收肌群进行牵伸,降低张力,保持片刻(这一点很重要),反复操作。

2.采用直腿加压坐位训练,固定双下肢外展位约60°(如果内收肌张力高还可以扩大到75度,但切忌度数不可过大,正常人股角也就150--160度,小月龄儿童更小),以牵拉痉挛的肌肉,降低肌张力,此为静态训练。

3.重锤式髋关节训练椅,将患儿双下肢做外展—内收—外展的训练,在运动的同时达到牵拉肌肉,活动髋关节的目的,此为动态训练。

4.“骑马”训练,(用滚桶、木马、木椅等均可)牵拉痉挛的肌肉,降低张力,恢复功能。

5.“爬高”及“爬行”训练,(采用蛙式即双腿尽量外迈)。

6.患儿扶杠侧行,以其主动运动逐渐缓解痉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达到下肢分合动作的熟练和矫正剪刀步态的目的。

7.患儿休息时双腿间放一枕头或其它柔软的物体,双脚尖尽量朝向外侧,鼓励患儿双腿分开。

(二)缓解下肢屈膝站立、行走的训练

1.采用仰卧、俯卧位压膝整足法,或直腿抬高的方法,牵拉挛缩的肌腱,缓解痉挛的肌肉。

2.站立弯腰拾物训练,牵拉痉挛的国绳肌群,缓解张力,同时增强腰肌力量。

3.弓箭步下压,膝关节伸展,股四头肌训练椅的应用,提高股四头肌肌力,拮抗痉挛的腘绳肌群,提高膝关节自主控制能力。

4.双杠一阶梯及站立挺膝训练,提高膝关节自主屈伸的能力,协调四肢运动功能的作用。

5.功率车,学步车训练,提高下肢主动运动的功能,增大关节运动范围。

(三)膝反张的训练

“膝反张”原因有三:(1)膝关节本身骨性变化,致膝关节位置不正常;(2)负重情况下,膝关节控制能力较差,表现为膝关节本体感觉消失,关节周围韧带松弛,股四头肌及腘绳肌肌力较弱或不呈正常比值收缩;(3)底屈肌挛缩或肌张力较高时也可导致膝关节过度伸展。脑瘫患儿膝反张的主因是肌张力不全。

1.压膝整足法,牵踝法,摇踝法,底屈肌牵拉训练。

2.膝关节屈伸,足背屈的训练,提高伸肌力量,协调拮抗肌张力。

3.爬行训练,膝关节屈曲位,有利于纠正反张,同时增加膝关节运动的控制能力,协调其运动功能。

4.提高国绳肌肌力降低伸肌张力,协调关节屈伸功能。

5.上、下阶梯训练,对于纠正膝反张及协调步态有较大的作用。

矫正“膝反张”,主要的控制下肢伸肌运动,一般轻症以运动训练矫正,方法如下:患手膝跪位支撑在床垫上,患侧膝关节做屈伸训练,为配合协调运动,两膝交替屈伸进行训练,随着症状的好转,变为仰卧位或站立位进行,严重者下肢矫正或手术矫正。

(四)尖足,足内、外翻的训练

1.自我牵拉法—患儿面对墙壁站立,然后缓慢前趴,直到跟腱处感觉牵拉为止,还可把双脚尖转向外侧(似卓别林)做相同的动作。

2.足背屈肌肌力训练和坐式踝关节训练椅,拮抗痉挛的小腿肌,增大踝关节活动范围,纠正畸形。

3.仰卧,俯卧位压膝整足法,牵踝,摇踝法,达到纠正畸形的目的。内、外翻扳的应用。

4.上、下台阶和跑步车训练,在运动中牵伸痉挛的肌肉,加大活动范围,恢复功能,协调步态。

(五)上肢及手功能的训练

1.肩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的训练

(1)屈曲位,患儿仰卧,术者一手握前臂,沿身体中线慢慢上举,接近耳朵为止,反复操作。

(2)内收位,仰卧位或坐位,一手握上臂,另一手握前臂,沿水平方向移至90°时(外展),手心朝上方再继续上移,直至耳根部,反复操作。

(3)内旋位,坐或仰卧位,术者一手按肩,另一手握其腕部将肘关节屈曲后,做外旋下压动作,反复操作。

(4)上肢负重训练,哑铃操,棒操,拉沙袋训练,增加上肢肌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运动功能。

(5)举臂摸肩(弯肱拨刀),叉腰挺胸(雏鸟习飞)训练。

2.肘关节屈曲的训练

(1)主动、被动肘关节的屈伸运动。

(2)上肢负重,伸肘抓物训练。

(3)屈伸时关节(采荷挎篮),展肩屈肘(力拨千钧),肩肘屈伸(白猿献果),双手上举(举火烧天)。

3.腕指关节屈曲,拇指内收训练

(1)被动腕手操:术者双手并列于腕关节下端,两拇指并列于腕背侧,指端朝向前臂,另四指托于手掌,将患儿手腕做屈、伸、抖、牵等手法,然后从指根到指端,用捻法和牵指法交替操作,最后用捋法在批端收尾,反复操作。

(2)手掌抓握,双手互握,手心向上抓握。(金龙探爪)

(3)挠侧抓握(握笔)训练,拇食指指尖捏法(扣子,黄豆,绿豆,拿汤勺,拿钥匙开门等)。

(4)腕关节伸展(背屈),屈曲(掌屈),手指外展、内收的训练(五指分开,合拢动作)。

4.拇指内收的训练

拇指内收、外展、伸直训练,拇指屈曲,对掌,对指训练,双手交叉训练。手功能训练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粗大到精细的过程。 多年来治疗脑瘫的临床经验证实,“治疗是基础,训练是关键”。缺乏治疗的训练不是无法进行,就是效果不佳。相反亦然,没有训练的治疗既不能巩固其治疗效果,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治疗加训练事半功倍!

因地因人而辩证施治,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训练方法,其顺序是一抬头,二挺腰,三作四肢,四体操。

一、手足徐动型的训练方法:

(头部控制能力的训练)

(一)仰卧拉起训练

1.仰卧拉起训练,通过抗重力活动的过程来增加头控能力;

2.仰卧Bobath球、滚桶上轻轻滚动引出患儿躯干屈曲的保护性反应;

3.仰卧位用各种玩具诱导患儿左右转头,增加患儿头部自由转动时的控制能力;

4.患儿仰卧于吊床上,使患儿躯干及四肢呈屈曲位,以此来抑制由于伸肌张力增高所致的角弓反张(受仰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TLS的影响)。

(二)俯卧位训练

1.俯卧楔形枕上,提高头、颈部抗重力伸展上抬的控制能力及肩部和双上肢的支持能力。(注意:髋关节保持伸展位)

2.俯卧Babath球、滚桶、平衡板上,利用重心不断的变换,诱发患儿保护性伸展反应,来提高头颈部抗重力上抬的能力。

3.爬行训练,通过患儿主动运动来增加头部的控制能力。

(三)坐位训练

1.盘腿坐、长坐位,增加患儿头部控制能力,同时提高腰部力量及坐位平衡训练。

2.患儿骑跨于母亲胸前,母子面对面进行头部控制能力的训练(注意:母子目光均应平视),同时增进母子间感情交流。

3.采用颈部操来调节颈部的肌张力,增加颈部肌肉力量达到增强颈部控制能力。

(具体方法:术者双手轻托患儿双下颌面,做头部的屈曲、伸展、侧屈、侧旋及环转来调整颈部肌群张力)。

4.还可采用学步车带行走,在患儿行走过程中,逐渐自我调整异常的张力,恢复肌力,达到控制能力增强的目的。

最后,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以下三种方法来衡量头是否在对称的中线上:

(1)患儿仰卧向上看时,头不向两边转动,与躯干正中线保持一致:(2)患儿俯卧位(如:楔形枕、Bobath球、滚桶)时,头身呈一条直线;(3)患儿坐位,侧面看头在正中,不向前后倾倒,与躯干中线一致。

(四)四肢不随意动作和姿势异常的训练

本着“提高肌力,降低肌张力,抑制异常原始反射”的原则,结合患儿实际病情,采用相应的训练方法。

1.应用梯背架,条形床,方凳训练患儿在坐、卧、跪、站、行走时身体维持中线位对称姿势,来抑制不自主的徐动,强化自身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

2.台阶器,功率车,股四头肌的训练椅的使用,有增加下肢肌力,降低异常的肌张力,抑制不自主动作,强化正常运动模式的作用。

3.双杠一阶梯训练,协调四肢不全的肌张力及运动功能。

4.上肢、手粗大及精细动作的训练,有加强手一眼协调能力,抑制异常模式和不自主运动,恢复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

5.“行走三步曲”,根据患儿病情选用悬吊学步车,学步带,手推学步车的依次应用,来达到提高肌力,纠正肌张力不全,协调运动功能,之后,再针对出现的尖足,足内、外翻等畸形予以矫正。

对于年龄较大,病情严重的患儿,以手足徐动为主的混合型患儿,往往由于受紧张性迷路反射(TLS)的影响,患儿全身性痉挛不断增强的恶性循环中,同时以受到非对称异性颈紧张反射(ATNR)的影响,导致躯干及四肢部分旋转的现象,背部观察:可见一侧肌肉的短缩,并且躯干短缩,一侧的骨盆上提,出现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的姿势,双上肢不能合拢放在胸前,同时,头部偏向一侧,时间长久致胸锁乳突肌的肥厚。

术者采用手法或颈部操放松痉挛的肌肉,逐渐使患儿头控能力增强,纠正脊柱侧弯,放松紧张的肌肉,加强其拮抗肌肌力,预防产生更严重的畸形,充分活动关节,牵拉痉挛的上肢或下肢,抑制不自主的徐动(可采取下肢固定,上肢夹板约束),从而达到抑制不正常的原始反射,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的目的 (原则)

针对主要症状,突出重点,训练先后顺序应掌握一抬头,二挺腰,三练四肢,四体操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体征,参照痉挛型或手足徐动型的方法进行训练。

(一)鬼脸训练法

1.颞下颌关节训练,患儿被动(或主动)做下颌骨上提、下降、前进、后退及侧方运动,协调面部肌肉张力,增强关节灵活性,恢复功能。

2.面部表情肌训练

(1)做呲牙裂嘴,咀嚼泡泡糖等动作锻炼面部肌肉的协调性。

(2)手法拿捏面部肌肉点揉相关穴位(垂根、听会、翳风、地仓、承浆穴),调节肌肉张力。

(3)照镜子练习口形,发音,吹气球等。

(二)医疗体操(是运动疗法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措施)

1.上肢操(被动、主动运动)

预备姿势:仰卧位,术者面对患儿,双手握患儿双腕,术者拇指放患儿双腕,术者拇指放患儿掌心。将其双臂放于体侧。

第一节扩胸运动;第二节 伸展运动;

第三节屈肘运动;第四节 环转运动。

适用范围:上肢关节活动受限的脑瘫患儿。

2.下肢操(被动、主动运动)

预备姿势:仰卧位,双下肢伸直,术者双手握患儿双踝。

第一节屈膝屈髋运动;第二节 双髋外展运动

第三节髋内、外旋运动;第四节 屈、伸膝运动;

第五节牵踝、摇踝运动;第六节 屈、伸踝运动。

适用范围:各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运动障碍。

以上的很多康复训练属于专业操作,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操作,同时需要提醒到康复训练是脑瘫恢复中不可缺少的治疗措施,医院可以给予孩子手术治疗,但是后期都需要配合康复训练,帮助恢复肢体方面的功能,详细的了解康复训练,可以使患者选择更恰当的康复训练来配合孩子的治疗。

褥疮的易发部位 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 仰卧位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部、肘、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 侧卧位好发于:耳部、肩峰、肘部、肋骨、髋部,膝关节的内、外侧及、内外踝。 俯卧位好发于:耳、颊部、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髂嵴、膝部、脚趾。

文 | 周玲 深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作为医院里常见的蒙面大侠——麻醉医生,每次忙的昏天黑地,开完台后,正准备坐下来稍作休息时,总会绝望的听到‘摆体位’这三个字。

仰卧位

仰卧位是很常见的体位,也是我最喜欢的患者术中体位,原因当然是因为不用我动手啦。

仰卧位常见于甲状腺、乳腺手术,以及耳鼻喉科、口腔科、整形科的手术,对生理影响相对较小。

常见生理变化:膈肌上抬,回心血量增加,心肺功能异常有可能导致或加重心功能衰竭和呼吸困难。

在仰卧位的基础上,其实可以演变出很多体位,比如头高位、头低足高位(Trendelenburg位)、胆囊位、甲状腺位、沙滩椅位、人字位等。

这里主要提一下Trendelenburg位,该体位下腹腔脏器向头侧挤压,使胸腔压力上升,肺顺应性下降,功能残气量下降,中心静脉压升高,颅内压升高,左心和右心的前负荷均增加,全身血管阻力下降。

而头高位则使腹腔脏器相对下移,肺顺应性增加,功能残气量增加。回心血量减少,头部动脉压力降低,静脉回流相对容易。

截石位

常见于需要在会阴部进行操作的手术,如妇科手术需要从阴道进行操作的、泌尿外科需要经尿道操作的以及胃肠外科需要经肛门操作的手术,以截石位居多,因为方便暴露手术视野,便于操作。

此体位会导致下肢血流减少,回心血量增加,所以在年纪偏大的老年人以及循环偏差的患者,在做完手术恢复仰卧位时,需要注意不能同时将双下肢摆放平卧位,需要单腿慢放减少对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影响。

正确做法是先放平一侧下肢,然后测量血压,如果波动不大可以继续放下另外一侧,若波动较大,则需间隔5-10分钟后再测量血压视情况决定是否可放平另一侧下肢。

侧卧位

常见于胸科手术以及肾脏相关手术。

侧卧位时由于重力作用,会导致通气血流比值失调,需检测患者的呼吸末二氧化碳及潮气量的改变,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长期下侧肢体受压,容易引起缺血。处于下方的眼睛眼压升高,注意保护眼睛。不过这些护士姐姐都会做的,我们主要还是注意术中是否存在气管导管打折、脱落等现象。

俯卧位

常见于颈椎及腰椎手术,神外某些手术也会用到这个体位,以及肛肠科的痔疮切除术

当然,做经皮肾镜手术有侧卧位,也有俯卧位,这无疑是我最讨厌的体位了,相信大家跟我差不多。每次累的一头汗不说,还总是担心把病人的脖子给扭到了,担心病人的气管导管会脱出来,总之真是操碎了心。

俯卧位时由于胸廓的活动性受到限制,使肺顺应性明显降低,气道压升高,当然,眼内压也升高。

最后附上体位摆放小贴士:

本文参考:

— END —

在看点这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4410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