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肃顺的母亲。
道光年间,一天伍尔衮布退朝回家,离家不远时,看见一个平民家的女儿长得十分妖艳,心里不由一动,回到家中就和手下的心腹一个姓赵的谋划,如何将这女子搞到手。赵某探听清楚了女孩子的家世,回来对伍尔衮布说:“她家是个回回,父亲是开草料铺的,这女儿已经与别人订了婚约,就等出嫁了,恐怕是没什么办法好想了。”伍尔衮布一听,不觉生起气来,想重重地责罚赵某一顿。转而一想,又与赵某合谋,假装将赵某革职轰出府邸。姓赵的于是就来到那女子的家旁成了邻居,渐渐地与她的一家人熟悉起来。得知他们很穷又欠了许多债,姓赵的就借钱给他们,并且不要利息,这让女孩子的父亲很感激。
后来,姓赵的暗中指使流氓调戏这女孩子,并使她的未婚夫相信,她是个不守贞操的姑娘,这样一来,闹得未婚夫家提出退婚。女孩子的父亲自然是执意不肯。事也凑巧,当时提督衙门刚刚破获了一起重大盗案。姓赵的听说后,心中不觉大喜,心说这回事情可以办成了。当时伍尔衮布正负责九门提督。于是姓赵的私下用重金收买了案犯盗贼,让他诬谄女孩的父亲是窝赃犯。盗贼听从了姓赵的摆布,结果把女孩子的父亲也给抓来了,但他自然不肯承认。于是姓赵的又事先在女孩子家藏了赃物,让盗贼假装揭发,派士兵前去一搜,果然搜了出来,最后竟将盗贼和被盗贼诬谄的女孩父亲,双双杀了头。这女孩父亲死后,全家立即断了生路。
姓赵的又假装关心,时常接济些柴米。日子又过了一段,姓赵的对女孩的母亲说:“你们遭到这样的灾难,又加上女儿的未婚夫退婚,真是家破人亡啊。可女大当嫁,你打算怎么办才好呢?”女孩的母亲哪还有什么主意,只好说:“全听你的吧。”姓赵的觉得时机已到,就劝女孩的母亲把女儿给伍尔衮布做妾,一年以后,这女子给伍尔衮布生下一个儿子,这男孩就是肃顺。
二、肃顺秉政时,对待下级异常严厉粗暴。
肃顺视属官如奴隶一般。但他只对旗人如此,对汉族官吏却是谦恭得很。他时常与人说:“咱们旗人中混蛋太多,懂得什么!汉人是得罪不起的,他们那支笔杆子实在厉害得很!”所以他收受贿赂,也是只收受旗人的,不收受汉人的。汉人中有才学的,他都想方设法网罗到自己身边,成为他的心腹或羽翼。像陈孚思、高心夔等人,都是他一向最佩服的人。曾国藩、胡林翼这些汉族大臣能够掌握兵权,也都是他力主坚持的结果。
三、肃顺最为人们所非议指责的,就是咸丰年间的顺天科场一案。
该案主犯以宰辅的身份作为主考官,案子的结局竟是将主考官杀头,这个结果实在是肃顺活动的成果。这件科场舞弊案由刑部定案后,到了行刑的那天,该案其他案犯和将处刑的官员都被押往菜市口刑场,只等皇上的最后批示——“驾贴”一到,就一个个开刀问斩。这一天,柏葰因是宰辅重臣,虽是死刑犯但按惯例仍是穿戴着他的一身漂亮的官服。到了菜市口刑场,他先向皇宫所在方向作揖表示服罪谢恩之后,静静地等着皇上的“驾贴”,并不时地对同来的儿子说:“皇上定会特赦我的,等待赦令一下来,就到夕照寺去。在那等刑部的通知,你也快点回家,为我准备好出远门要带的东西,赶紧送来。”
原来,按规定,向来一二品的大臣犯死罪,临刑时,常有皇上的格外恩典,也就是免死的特赦令。柏葰身为宰辅重臣,心想大概是改判我去新疆或是军台。正因为这样想,才有开始那一番去夕照寺等刑部通知的话。可也就在他刚吩咐完儿子的时候,只见刑部尚书赵光一路哭着跑过来。这刑部尚书就是在官里等“驾贴”,消息的。柏葰一见刑部尚书的样子,就知道大势不好,他哀愤地说:“完了!完了。皇上肯定不会这么做的,这一定是那个肃顺从中作祟。我死了也没什么惋惜的。肃顺日后,也会受到如今我这番下场。”一边的刽子手将他按跪在地,一刀下去,就送这位柏中堂升天了。
事后听说,等“驾贴”那天,咸丰皇帝手握朱笔迟疑了半天,并说:“罪无可恕,情有可原。”肃顺在一边接着说:“虽然情有可原,但毕竟是罪不可恕呀!”皇上听了仍是迟疑不决,下不去手。这时肃顺一把夺过皇上手中的朱笔勾掉了柏的名字。赵光也站在一旁,见此情景,只有一路哭着跑来菜市口报信。
郭崇焘,是晚晴首任驻外公使,作为伸出国门的双眼,他亲眼见证了国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高速发展,虽然遭到顽固派的排挤打压,依旧一心为国,耿直不阿,为晚期的清朝发展提供了很多建立在客观考察上的中肯建议。
郭崇焘第一次走近皇帝身边,是入职南书房,那么他是如何一步步走进南书房的呢?
其实郭崇焘的仕途之路并不顺畅。他在18岁时考中秀才后,就读于著名的岳麓书院,在那里结识了曾国藩、刘蓉等人。20岁考中举人后,连续两次会试败北,只能在友人的举荐下做了一个幕僚。在时局的对他的思想冲击下,他不甘如此,终于在30岁时考中进士,步入仕途。
在太平军进犯长沙之际,他几度登门,竭力劝谏曾国藩,进而创办湘军,他也置身军中,出谋划策。在与太平军的对抗中,他认识到水军的重要性,在他的推动之下,湘军编练水师,制造战船,使湘军转为优势,立下了汗马功劳。郭嵩焘也因功授翰林院编修。
在任翰林院编修的时候,郭崇焘遇见了一个人,他就是户部尚书肃顺。肃顺这个人性情刚正严格,主张以严刑峻法改变吏治腐败的状况,手段狠辣,作风硬朗。咸丰帝对他十分倚重,因此肃顺在朝中有着很大的话语权。肃顺还主张重用汉族官僚,一直以来,他都对以曾国藩为首的湘系十分重视。作为湘系俊才,在肃顺的推举下,咸丰帝高密度召见郭嵩焘,自并且在交谈中对他的识见也十分赏识,因此任命他入值南书房。
咸丰帝让郭崇焘入值南书房的目的十分特别,他说:"南斋司笔墨事却无多,然所以命汝入南斋,却不在办笔墨,多读有用书,勉力为有用人,他日仍当出办军务。"意思是让你去南书房不是为了舞文弄墨,是为了让你看有用的书,成为有用的人,将来还要重用你,可见咸丰帝对郭崇焘的栽培之意。所以说郭崇焘能够入值南书房,除了依靠他的学识和见识,与贵人的相助和皇帝的赏识是分不开的。
1861年9月,肃顺护送咸丰皇帝梓宫回到北京密云郊区,慈禧让胜保、僧格林沁率兵前往“查看”,并让御林军逮捕肃顺。
不久,肃顺被处以斩首,地点在北京菜市口,载垣、端华被勒令自尽,其余五位辅政大臣则流放边疆,这就是近代著名的“辛酉政变”,又称“祺祥政变”。
此后,慈安、慈禧垂帘听政,恭亲王奕摄政,入主军机处,清朝出现“太后垂帘,亲王摄政”并存之局面。
肃顺手握皇帝“遗诏”,又有曾国藩、左宗棠等地方实力派支持,为何会被慈禧轻易除掉呢?要知道,“辛酉政变”之前,肃顺从未将慈禧放在眼里,在朝廷上还公开挤兑慈禧,斥责“垂帘听政”是违背祖训,慈禧一点脾气都没有。
谁知,肃顺居然轻易被逮捕,斩首于北京菜市口。死前,肃顺大骂慈禧,官兵将其牙齿打碎,满嘴是血。
咸丰皇帝红人,手握皇帝“遗诏”,实为辅政大臣之首
肃顺,满洲镶蓝旗人,郑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算是皇室宗亲,血统高贵,地位显赫。
咸丰皇帝即位后,肃顺得到重用,因在“戊午科场案”、“查钞案”中表现突出,且与咸丰对外政策保持一致——排斥西方列强,深得重用。
“辛酉政变”之前,肃顺担任领侍卫内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辅政大臣。
咸丰驾崩前,为防止慈禧专权,授予载垣、端华、肃顺、景涛,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人大权,让他们辅佐6岁小皇帝载淳。
从排名上看,肃顺是第三位,实则是第一位。
原因很简单,载垣、端华资历高,能力一般,政治上没啥主见,军国大事都是肃顺打理。对慈禧而言,肃顺是最强劲对手。
慈禧雄心勃勃,有武则天之潜质,咸丰深感不安。
为保住大清江山,咸丰给一向与慈禧关系不好的肃顺“密诏”,让他在非常时刻动手。对慈禧而言,“密诏”就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压得她喘不过气来。要知道,咸丰临死前,肃顺还建议皇帝效仿汉武帝诛杀钩弋夫人之故事,除掉慈禧,以绝后患,可惜皇帝不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