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男性正常脂肪含量的范围为12%—18%。
2、女性正常脂肪含量的范围为18%—25%。
下面是几个国际上使用的脂肪含量的测定:
1水下称重测量法 Hydrodensitometry Weighing (Underwater Weighing)
是一种利用测定人体的排水量、人体瘦体重的密度和脂肪组织的密度来计算出体内脂肪重量,进而计算出体内脂肪含量百分比的方法。这种方法误差小、精度高,但是需要专门的测试空间和工具,且操作步骤较多,只适合试验室测试,不适合大众自我测试。水下称重法的原理也十分简单:人体脂肪的比重大约是08公斤/升,脂肪外其他组织的平均比重大约是10公斤/升。称量人体在空气中的重量、在水中吸饱气时的重量、在水中尽力呼完气后的重量就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求出人体脂肪的总重量了。
2皮脂钳测量法 Calipers (Anthropometry- Skinfold Measurements)
是一种利用测定人体多点皮下脂肪厚度来计算体内脂肪含量百分比的方法。这种方法与计算过程所使用的人体模型十分有关,欧美人体模型的数据不能在亚洲使用,日本人的模型也不能很好地计算中国人的数据。由于这一方法操作简便,对空间场所几乎没有要求,所以近几十年很多国家曾普遍采用过。
3 双能 X 线吸收测量法 DEXA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是一种利用身体不同组织(矿物质、瘦身体、脂肪)对x光吸收率不同的原理来测量体内脂肪含量的方法。测试中采用小步距对两个低辐射源同步检测。这种方法是相对较新的方法,精度较高,但测试费用昂贵,测试时间长(每人10—20分钟),只能供高级实验室使用,无法在实验外进行。
4近红外线测量法 NIR (Near Infrared Interactance)
是一种利用近红外线对人体不同组织穿透反射程度不同的原理来测量体内脂肪含量的方法。测试多采用测量人体肱二头肌做为主要测试部位,将测试数据代入含有身高、体重、体形、活动量水平的方程就可计算出受试者体内脂肪含量的百分比。这一方法已经较为普遍地在实验室外得到应用,原因是此法所需仪器便宜,测度步骤简单。但由于每次探头对身体组织的压迫力不同,对同一受试者所测量出的数据往往也不一样,因此这种方法的测试精度较差。
5核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是一种基于X光,利用人体组织细胞在磁场作用下被“激发”程度不同这一特性来测量体内脂肪含量的方法。一次测量大约需要30分钟,测量设备昂贵,虽然测试精度高,此法只适合在高级实验室使用。
6瘦体导电测量法 Total Body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TOBEC)
是一种基于人体(非脂肪)瘦体是良好电流导体的原理来测定身体瘦体重的方法。尽管此法精度较高,测试时间只需10秒,但由于测试仪器昂贵,应用范围限于高级实验室。
7 计算机控制〔X线〕断层扫描术 Computed Tomography
CT中的X射线管产生的一束环绕人体的x射线被探头所接受产生身体断面信息,计算机运用复杂的算法构建出人体内的组织影像。此法设备昂贵,人体又处于辐射中,因此此法只限于实验室应用。
8排空气测量法 BOD POD (Air Displacement)
此法测量原理与水下称重法类同,是一种利用人体排出空气的体积来计算身体密度,进而计算出脂肪含量和比率的方法。在测试所需的20秒内,测试者坐在一个密封仓内,所排出空气的体积由连于计算机的传感器测出。此法所需设备昂贵,不便于在实验室外进行。
9生物电阻测量法 BIA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是一种利用人体瘦组织是良导体而脂肪是绝缘体的特性,通过不同的电极向人体发放电流,进而测量人体电阻,在将测试结果代入含有身高、体重、性别、年龄的方程来计算人体脂肪含量和比率的方法。
营养状态与食物的摄人,消化与吸收功能及代谢等因素有关,它可以作为鉴定健康和疾病程度的标准之一。营养过度可引起肥胖,营养不良可引起消瘦。
营养状态应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等情况,结合年龄、身高和体重进行综合判断。并应注意寻找和搜集导致营养异常的原因和病史。
评估营养状态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营养状态除了根据皮肤弹性、粘膜颜色、指甲、毛发的光泽、肌肉是否结实,以及肋间隙和锁骨上窝凹陷程度等判断以外,还需要进行某些身体指标测量。常用的测量指标有:
1身高和体重
这是人体测量中最常用的两个指标。身高是指立正姿势与枕、肩、臀平面平行测量足底至头顶的距离。由于人体长度一日内可有变动,多主张早上测量为好。体重应该是不包括衣服在内的重量数值。理想体重(ideal body weight)可用以下公式粗略估算:理想体重(kg)一身高(cm)一105;或理想体重(kg)一[身高(cm)一100]×095(女性×09)。一般认为理想体重±10%范围内为正常;超过正常的10%~20%为超重,低于正常的l0%~20%为消瘦(emaciation);超过正常的20%以上为肥胖;低于正常的20%以上为明显消瘦。极度消瘦称恶液质(cachexia)。
评价小儿的营养状况也应该测量身高和体重,并根据不同年龄的标准体重、不同身高的标准体重和不同年龄的标准身高来综合评价,必要时可绘制"体重图(weight chart)"来了解婴幼儿的健康和营养状况。
2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由于体重受身高影响较大,目前常用体重指数来衡量体重是否正常。计算方法为:BMI=体重(kg)/身高(m)2。我国BMI的正常范围为185~24,BMI25为肥胖。学龄前儿童BMI 15—22为正常。>22为肥胖,135cm为营养状况基本正常;125~135cm可考虑中度营养不良;<125cm考虑为重度营养不良。
4皮褶厚度(skinfold thickness)
身体脂肪50%以上分布在皮下,临床上可用重量压力109/mm2的皮褶计简单的测量皮下脂肪厚度来估计脂肪贮积情况。常用的测量部位有三头肌、二头肌、肩胛下、脐部和髂骨上部等。临床上常用的测量部位是三头肌皮褶厚度,具体测量方法是:被测者取立位,两上肢自然下垂。检测者在病人背后,一般取左侧肩峰至鹰嘴突连线中点的上方2cm处,用拇指和示指顺臂的长轴捏起皮褶,应避免捏起肌肉、肌腱,并应使捏起点的两边皮肤对称,然后进行测量。一般应测量三次取其均值。男性青年皮褶厚度一般为l31±66mm(中位数为ll4ram);女性为215±69mm(中位数为208mm)。
临床上营养状态常用良好、中等、不良三个等级来描述。
1良好(well)粘膜红润,皮肤光泽、弹性良好,皮下脂肪丰满而有弹性,皮褶厚度正常或增大、肌肉结实,指甲、毛发润泽,肋间隙及锁骨上窝深浅适中,肩胛部、腹部肌肉丰满。体重和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或略高于正常。
2不良(poorly) 皮肤粘膜干燥,弹性减低,皮下脂肪菲薄,皮褶厚度低于正常,肌肉松弛无力,指甲粗糙,毛发稀疏、无光泽,肋间隙、锁骨上窝凹陷,肩、肋骨和髂骨嶙峋突出。体重和体重指数明显低于正常。
3中等(fairly) 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用测量皮褶厚度的办法,可以直接测量皮下脂肪。具体方法是:
1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紧以下5处需测量部位的皮褶,如果没有卡钳,可用直尺测量这些皮褶的厚度。分别测取上臂肱三头肌(肱三头肌的中点)、肱二头肌(肱二头肌的中点)、背后肩胛骨下缘(与肩胛骨下缘角成45度处)、腹部(右侧距肚脐1英寸的垂直皮摺)、髂脊上(髂脊上与腋中线交界处)及大腿等处皮褶。
2将以上各处测量的皮褶厚度相加,并求出身体密度,再根据相应公式得出体内脂肪含量。皮褶厚度(S)=以上各处皮褶厚度总和;男性身体密度=11610-00632×log(S);女性身体密度=15810-00720×log(S);体内脂肪含量=(495÷身体密度-450)%
如测量得到31岁某男的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肩胛骨下缘、及髂脊上等处皮褶分别为:7mm,25mm,9mm,及105mm。求和(S)为:29。log(S)为:log29=146。身体密度=11610-00632×146=1068。体内脂肪含量:
(495÷1068-450)%=135%。
1、体重:体重变化可直接反映营养状态,但应排除脱水或水肿等影响因素。标准体重与性别、身高及体型有关。
2、肱三头肌皮肤褶皱厚度。
3、上臂肌围(AMC)。
4、握力。
5、内脏白蛋白测定。
6、淋巴细胞计数。
7、氮平衡测定。
8、肌酐/身高指数。
所谓营养评定就是对患者营养状态进行全面的评估。通过营养评定,可以判定机体的营养状况,确定营养不良的类型和程度,评估营养不良所致的危险性,并监测营养支持的疗效。评定病人的营养状态是营养治疗的第一步,是考察营养治疗效果的方法。
营养不足分类:
营养不足,又称为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症,是一种以机体组织消耗、生长发育停滞、免疫功能低下、器官萎缩为特征的营养缺乏症。
1、能量缺乏型以能量不足为主,表现为皮下脂肪和骨骼肌显著消耗和内脏器官萎缩,称为消瘦型营养不足,又称marasmus综合征。
2、低蛋白质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而能量尚属正常称为水肿型营养不足,又称Kwashiorkor综合征,恶性(蛋白质)营养不良。表现为血浆蛋白质水平下降、水肿、皮肤病、免疫功能受损等。后期可发生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可合并神经系统症状。
3、混合型营养不良能量与蛋白质均缺乏者称为混合型营养不良,这是最常见的营养不良。
以上内容参考 —营养状态评定
测定皮下脂肪通常采用皮脂厚度计来测量,测定部位选择:
(1)上臂部——左上臂肩峰至桡骨头连线之中点,即肱三头肌肌腹部位;
(2)背部——左肩胛角下方;
(3)腹部——右腹部脐旁1厘米。
此外,有时还要测量颈部、胸部、大腿前后侧和小腿腓肠肌部位。应当指出,用皮脂计所测的皮下脂肪厚度是皮肤和皮下脂肪组织双倍的和。
:
皮下脂肪是贮存于皮下的脂肪组织,在真皮层以下,筋膜层以上。 与贮存于腹腔的内脏脂肪组织和存在于骨髓的**脂肪组织对应,共同组成人体的脂肪组织。
皮脂就是贮存于皮下的脂肪组织,人体的脂肪大约有2/3贮存在皮下组织。通过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不仅可以了解皮下脂肪的厚度,判断人体的肥瘦情况,而且还可以用所测的皮脂厚度推测全身脂肪的数量,评价人身组成的比例。
皮下脂肪主要的作用有 绝热 和 贮存 。皮下脂肪是人体储存‘余粮’的主要场所。在冬眠的哺乳动物中,皮下脂肪几乎提供过冬的全部能量;长途迁徙的鸟类也由皮下脂肪提供大部分能量供应。
因为人类身体缺少毛发,所以脂肪的保暖作用对早期人类相当重要。有说法寒冷刺激脂肪组织的生成,在寒冷地区长期生活发展的人种皮下脂肪也更易堆积。
此外女性的皮下脂肪普遍多于男性,并且在分布上有所差异。雌性荷尔蒙会促进皮下脂肪的发育,其功能包括供能,促进发育和性选择。
皮下脂肪所以引人关注,因为它的堆积会造成肥胖,影响身材。肥胖在某些西方发达国家中占总人口三成以上,在我国也有增加的趋势,需要警惕。
和其他特性一样,皮下脂肪的厚度与基因有关,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关于肥胖基因的研究是生物学的热门前沿,尽管只是冰山一隅,也给我们揭示出一些科学规律。在食物过足的情况下,确实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容易长胖。已经识别出的基因包括FTO,NPC1等等。(注意,这是一个未知大于已知的领域,其原因可能随时都在被添加或改写。)
人体的脂肪细胞数目相对稳定,因为脂肪细胞在一般情况下只增大体积,不显著增加数目。但当体积增大到四倍左右的时候,脂肪细胞就会靠增加数目来增加脂肪总量了。所以减肥总是困难,最好的办法是小心不要长胖。
皮脂就是贮存于皮下的脂肪组织,人体的脂肪大约有2/3贮存在皮下组织。通过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不仅可以了解皮下脂肪的厚度,判断人体的肥瘦情况,而且还可以用所测的皮脂厚度推测全身脂肪的数量,评价人身组成的比例。
资料参考:,皮下脂肪
营养状况评价指标:
由于罕见单纯或直接由于氟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缺乏症,故对氟的营养状况评价指标极少研究。相反,由于氟摄入过量而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症的报道很多,故对氟过量的评价指标却有较多探索,其指标有:
(一)1日氟摄入量计算
由于同类食品在各地的含氟量的不同及食品消费习惯的巨大差别,对儿童及成人氟摄入量估计很难准确,一般约在1~3mg/d高于此值有氟过量倾向,低于此值则龋齿发生率可能增加。
(二)血氟
正常成年人全血氟约为028μg/g,波动范围为015~1μg/g早晨空腹最低(003~008μg/g),晚饭后最高(024~051μg/g)。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三)尿氟
氟主要从尿中排出。尿氟可间接反映人体的摄氟水平,包括近期吸收情况及前一阶段蓄积水平。正常情况下,尿氟的均值大致与当地水氟浓度相当。约为1μg/g若饮水含氟量>10mg/L,或总氟量摄入量>35mg/d,当地出生儿童的氟斑牙率可能会达到30%,而尿氟均值也可能在11~20μg/g范围。
(1) 人体体重变化可反映营养状态,但应排除脱水或水肿等影响因素;三头肌皮褶厚度是测定体脂储备的指标;上臂周径测定可反映全身肌肉及脂肪的状况。
⑵内脏蛋白测定是营养评定的重要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前白蛋白浓度测定。
(3) 淋巴细胞计数。
(4) 氮平衡试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