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创伤处理及急救措施

常见创伤处理及急救措施,第1张

生活中常见的创伤大致分为六大类:一是软组织损伤;二是面板裂伤出血;三是烧烫伤;四是动物咬伤;五是骨折脱位,又包括四肢骨折脱位和脊柱骨盆的骨折脱位;六是各种器官损伤。除软组织损伤外,其他创伤都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120,迅速送往医院检查治疗。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关于方面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一、电击伤

1、什么叫电击伤

当一定电流或电能量静电通过人体引起损伤、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称为电击伤,俗称触电。雷击也是一种电击伤。轻度电击者可出现短暂的面色苍白、呆滞、对周围失去反应。自觉精神紧张,四肢软弱,全身无力。昏倒者多由于极度惊恐所至。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心室纤颤、瞳孔扩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2、触电是如何造成的

⑴、带电违章操作装置,造成操作人员触电。

⑵、电气装置发生漏电现象,周围人员没有察觉,导致周围作业人员触电。 ⑶、管理不到位,没有执行停送电制度,误操作导致触电。

3、电击伤会出现发生哪些症状

⑴、心搏停止;⑵、心律失常;⑶、呼吸衰竭;⑷、肌肉疼痛和紧缩;⑸、癫痫发作;⑹、麻木和刺痛;⑺、意识不清。

4、发现触电人员该如何抢救

如果发现有人触电,作为救助者必须争分夺秒,充分利用当时当地的现有条件,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绝不可用手直接去拉触电者,这样不仅使触电者再次充当导体增加了电流的损伤,而且使救助者自身的生命安全受到电击的威胁。

⑴、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a关闭电源:如触电发生在家中,可迅速采取拔去电源插座、关闭电源开关、拉开电源总闸刀的办法切断电流。

b斩断电路:如果在野外郊游、施工时因碰触被刮断在地的电线而触电,可用木柄干燥的大刀、斧头、铁锹等斩断电线,中断电流。

c挑开电线:如果人的躯体因触及下垂的电线被击倒,电线与躯体连线下很紧密,附近又无法找到电源开关,救助者可站在干燥的木板或塑料等绝缘物上,用干燥的木棒、扁担、竹竿、手杖等绝缘物将接触人身体的电线挑开。 d拉开触电者:触电者的手部如果与电线连线紧密,无法挑开,可用大的干燥木棒将触电者拨离触电处。

二、热烧伤

热烧伤的定义:

热烧伤是指火焰、开水、蒸汽、热液体或固体直接接触于人体引起的烧伤。其烧伤程度取决于作用物体的温度和作用持续的时间。

热烧伤的救护方法:

1、轻度烧伤尤其是不严重的肢体烧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或将患肢浸泡在冷水中10~20分钟,如不方便浸泡,可用溼毛巾或布单盖住在患部,然后浇冷水,以上伤口尽快冷却降温,减轻热力引起的损伤。穿着衣服的部位烧伤严重,不要先脱衣服,否则易使烧伤处的水泡皮一同撕脱,造成伤口创面暴露,增加感染机会。而应立即朝衣服上面浇冷水,等衣服区域性温度快速下降后,再轻轻脱去衣服或用剪刀剪开脱去衣服。最好用干净纱布或布单覆盖创面,并尽快送往医院治疗。

2、火灾引起烧伤时,伤员身上燃烧着的衣服如果一时难以脱下来,可让伤员卧倒在地滚压灭火,或用水浇灭火焰。切勿带火奔跑或用手拍打,否则可能使得火借风势越烧越旺,使手被烧伤。也不可在火场大声呼喊,以免导致呼吸道烧伤。要用溼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烟雾吸入导致窒息或中毒。

3、重要部位烧伤后,抢救时要特别注意。如头面部烧伤后,常极度肿胀,且容易引起继发性感染,容易被漏诊因而延误抢救。因此要密切观察伤员有无进展性呼吸困难,并及时护送到医院治疗。

三、一氧化碳中毒急救处理

1、一氧化碳中毒定义:

一氧化碳中毒又被称之为煤气中毒,由于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难以防范,所以更容易中毒。

2、临床表现

A轻度中毒 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达10%-20%。

B中度中毒 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面板粘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

C重度中毒 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经抢救存活者可有严重合并症及后遗症。

D后遗症 中、重度中毒病人有神经衰弱、震颤麻痹、偏瘫、偏盲、失语、吞咽困难、智力障碍、中毒性精神病或去大脑强直。部分患者可发生继发性脑病。

3、治疗决策与常规处方

改善组织缺氧,保护重要器官

⑴、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空气新鲜处,解开领扣,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冬季应注意保暖。

⑵、吸氧:以加速碳氧血红蛋白的离解。有条件者行高压氧治疗,效果最佳。鼻导管吸氧的氧流量为8-10L/min。

⑶、保护心脑等重要器官:可用细胞色素C30mg静脉滴注用前做面板试验,或将三磷腺苷20mg、辅酶I辅酶A50U、普通胰岛素4U加入2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

⑷、有脑血管痉挛、震颤性麻痹者,可用阿托品或654-2静脉注射。

A防治脑水肿 应用高渗脱水剂,如20%甘露醇与高渗葡萄糖液交替静脉滴注、或并用利尿剂及地塞米松。脑水肿多出现在中毒后2-4h。

B纠正呼吸障碍 可应用呼吸兴奋剂如洛贝林等。重症缺氧、深昏迷24h以上者可行气管切开,呼吸停止者立即人工呼吸,必要时气管插管,加压给氧,使用人工呼吸器。

C纠正低血压 发现休克征象者立即抗休克治疗。

对症处理 惊厥者应用苯巴比妥、地西泮安定镇静。震颤性麻痹服苯海索安坦2-4mg、3/d。瘫痪者肌注氢溴酸加兰他敏25-5mg,口服维生素B族和地巴唑,配合新针、 疗法。

预防感染 对长期昏迷者给抗生素治疗。

其他治疗 如高压氧疗法,放血疗法等。

很多人在工地上,或者是在一些地方不小心受伤了,如果是小伤的话,那么痛两下,没有什么异常反应了还好,也可以走路,不会影响到生活任何情况,但是如果突然受到了严重的创伤,甚至是骨折,伤口过大,出血等现象就必须要马上进行急救措施,这样才可以改善创伤,避免创伤加重,那么创伤现场急救措施有哪些?

创伤现场环境各种各样,均为突发事件,现场条件差,给救护带来困难。明确现场救护目的,有助于迅速选择救护方法,从而正确救护,防止惊慌失措,延缓抢救。现场救护是转向医院进一步治疗的基础,其目的是:

(一)维持生命 创伤伤病员由于重要脏器损伤(心脑肺肝脾及脊髓损伤)及大出血导致休克时,可出现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在循环骤停时,现场救护要立即实施心肺复苏,为医院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

(二)减少出血,防止休克 严重创伤或大血管损伤出血量大。血是生命的源泉,现场救护要迅速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止血,有效的止血是现场救护的基本任务。

(三)保护伤口 开放性损伤的伤口要妥善包扎。保护伤口能预防和减少伤口污染,减少出血,保护深部组织免受进一步损伤。

(四)固定骨折 现场救护要用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以减少骨折端对神经、血管等组织结构的损伤,同时缓解疼痛。颈椎骨折如予妥善固定,对防止搬运过程中脊髓的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五)防止并发症及伤势恶化 现场救护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脊髓损伤、止血带过紧造成肢体缺血坏死、胸外按压用力过猛造成肋骨骨折以及骨折固定不当造成血管神经损伤及皮肤损伤等并发症。

(六)快速转运 现场经必要的止血、包扎、固定后,用最短的时间将伤病员安全地转运到就近医院。

在创伤的案发现场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就必须要赶紧给自己做处理,让自己的创伤得到及时的救治,而现场如果不小心受创伤了,还要看伤口的严重程度,如果太严重了,那么必须要及时的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太严重了,为了保命的话肯定是需要及时处理伤口的。

关于创伤救护包括哪些技术介绍如下: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创伤现场急救的四项技术。

1、止血

流血时通过一定方式处理,快速让血停止向外流动叫做止血。止血效果因人而异。有人快,有人慢,与血小板有关。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

生理性止血是机体重要的保护机制之一,是多种因子和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止血过程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指抢救者用手指把出血部位近端的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而达到止血目的。

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首选止血方法。止住血后,应根据具体情况换用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如填塞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等。这种方法仅是一种临时的,用于动脉出血的止血方法,不宜持久采用。下面是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采用的不同的指压止血法。

2、包扎

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相反,错误的包扎可导致出血增加、加重感染、造成新的伤害、遗留后遗症等不良后果。

同样是肢体上的伤口,有没有合并骨折,其包扎的方法就有所不同,有骨折时,包扎应考虑到骨折部位的正确固定;同样是躯体上的伤口,如果合并内部脏器的损伤,如肝破裂、腹腔内出血、血胸等,则应优先考虑内脏损伤的救治,不能在表面伤口的包扎上耽误时间。

同样是头部的伤口,如合并了颅脑损伤,不是简单的包扎止血就完事了,还需要加强监护。对于头部受撞击的患者。即使自觉良好,也需观察24小时。如出现头胀、头痛加重,甚至恶心、呕吐,则表明存在颅内损伤,需要紧急救治。

 创伤性事件的影响不会终止于亲身经历创伤性事件的当事人,也会波及到其后代,并在家庭的不同代之间相互传承。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创伤急救 方法 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创伤急救方法一:

 出血和止血

 人体血量大约占体重的8%,如体重50kg,则约有4000mL血液。急性出血,血液流失超过全身血量的1/4~1/3,就有生命危险。因此,争取时间进行止血,对挽救伤员的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称为内出血。急性创伤性大量出血是伤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 措施 。

 1、各种出血的特点

 根据出血的血管种类,出血可分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3种。

 1)动脉出血 血色鲜红,出血呈喷射状,危险性大。

 2)静脉出血 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慢,呈持续性。

 3)毛细血管出血 血色鲜红,血从伤口渗出,常可自动凝固而止血,危险性较小。

 以上三类出血,都可能是外出血或内出血。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内出血。因血液出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不易及时发现。如果受伤后无外出血,但伤员出现急性贫血现象,如头晕、无力、口干、面色苍白、呼吸浅快、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等表现,就有内出血的可能,应立即将伤员送往就近的医院进行抢救。

 2、止血方法

 外出血的止血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指压止血法

 根据动脉分布情况临时用手指、手掌或拳头把出血动脉的近心端压在血管深面的骨面上,使血液的来源被阻断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然后再选择 其它 止血方法。不同的出血部位,压迫的方法不同。

 (1)面部出血 压迫颌外动脉。用拇指或食指在下颌角前约半寸的凹陷内,将颌外动脉压于下颌骨上,有时需要双侧同时压迫才能止血。

 (2)头部出血 压迫颞动脉。方法是用拇指在耳前正对下颌关节处用力压迫。

 (3)头、颈部出血 压迫颈总动脉。常在头、颈部大出血而采取其它止血方法无效时使用。方法是在气近外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将伤侧颈总动脉压于第五颈椎上。但禁止双侧同时压迫。

 (4)上肢(前臂或上臂)出血 1、压迫锁骨下动脉。方法是用拇指在锁骨凹摸到动脉跳动处,其余四指放在伤员颈后,以拇指向下内方压第一肌骨;2、压迫肱动脉。方法是从伤员后面,用四指压迫上臂内侧动脉血管。

 (5)下肢出血 压迫股动脉。方法是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用大拇指放在压点上用力向后压,另一手大拇指叠在上面以增加压力。

 2)加压包扎止血法

 适用于小动脉、静肪及毛细血管出血。在出血伤口上覆盖几层消毒纱布或较干净的手帕、毛巾、布类类,然后用三角由或绷带加压包扎。压力以能止住血而又不影响伤肢的血液循环为合适。四肢的动脉、静脉出血,大多数可用此法止血。这是急救中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如伤处有骨的,须另加夹板固定;伤口内有碎骨片存在时,不用此法。

 3)加垫屈肢止血法

 在小腿、足、前臂或手出血时,如果伤肢没有骨折,可以用一厚棉垫或纱布卷塞在肢窝或肘窝处,然后屈膝或屈肘,再用三角巾、绷带或布带进行屈肢加压包扎。

 4)止血带止血法

 若用上述方法止血无效,或遇到四肢大动脉出血时,可采用止血带止血。使用止血带适当,止血效果较好,往往能挽救伤员生命;但如使用不当,则可造成组织缺血坏死,甚至使伤员失去肢体,严重者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

 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管止血带、橡皮带或其它代用品(如布带等)。方法是在紧靠动脉出血部位的上方将伤肢扎紧,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1)橡皮止血带止血法

 橡皮止血带的止血作用比较可靠,但只限于四肢大动脉出血时才使用。

 (2)绞棒止血带止血法

 用三角巾、腰带、手帕或布条折成带形围绕肢体打一活结,在结下放一短棒,旋转此棒使带绞紧,至出血停止后,将短棒一头插在活结内。然后拉紧活结,固定此棒。

 (3)使用止血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上止血带前,皮肤与止血带之间应加一层布垫,或将止血带上在衣裤外面,以免损伤皮肤。

 2、上止血带要适宜,以能止住出血为度,扎松了不能止血,扎得过紧则损伤皮肤与神经。

 3、上止血带的部位要尽可能靠近伤口。一般情况上肢出血扎在上臂的上1/3处(中1/3处容易损伤桡神经),下肢出血扎在大腿中,上1/3交界处。但在受伤肢体已无法挽救的情况下(需进行截肢者),则止血带应尽量扎在伤口近心端靠近伤口处。

 4、上止血带过久,容易引起肢体坏死,因此每隔40~50min应放松一次,每次放松2~3min。必须注意,放松止血带时要在伤口处加压,以防止血带放松后引起猛烈出血。

 5、运送伤员时,要有明显标志,并注明上止血带与放松止血带的时间。

 创伤急救方法二:

 包扎

 所有开放性伤口,在现场急救时应立即妥善包扎。其目的是保护伤口,止血,减轻疼痛,减少污染,防止感染。

 1、包扎注意事项

 1)包扎前,先将衣裤解开或剪开,充分暴露伤口。如需脱掉衣裤,应先脱健侧,后脱伤侧;如果伤情严重(如大出血、骨折、大面积烧伤等)和情况紧急时,可连同衣裤一起包扎,也可在伤口相应部位把衣裤剪开一洞,再盖上敷料进行包扎。

 2)敷料接触伤口的一面须保持干净或尽量减少污染。

 3)伤口上或周围不敷任何药粉。

 4)敷料应充分遮盖伤口和伤部周围皮肤约5~10cm范围。

 5)较大较深的出血伤口,可先用干净敷烂漫填塞,再加压包扎。

 6)包扎时动作必须轻快,以免增加损伤。包扎不可过紧,以免妨碍血运,也不可过松,以免搬运时滑脱。打结时,结不要打在伤口位置上。

 7)对骨折或关节损伤的伤员,包扎后应加用固定器材。

 8)从伤口脱出的肠管、露出的骨折端等,原则上不应一现场还纳,须加以保护后包扎,待清创时处理。

 2、包扎材料的选择

 常用的包扎材料有绷带、三角巾和四头带等。如果没有这些材料,也可用伤员或急救者的毛巾、手帕、衣、帽等包扎伤口。总之,包扎材料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消毒或清洁的软性材料,以达到及时包扎的目的。

 3、包扎方法

 1)头部包扎法

 (1)并没有顶部包扎法

 1、三角巾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折叠约二指宽,置于前额(齐眉),顶角向后覆盖头部,两底角经耳上缘向后拉,在枕部压住顶角,两底角左右交叉绕到前额打结,然后将顶角折入底边内。

 2、毛巾包扎法 将毛巾横放头部,其前边包住前额,把两个前角拉向耳上缘至枕后打结,然后再把毛巾的两个后角反折压住前角扎结之上,左右交叉返至前额打结,如不够长度可加接一布带。

 (2)单侧面部包扎法

 1、三角巾包扎法 将三角巾折成鱼尾状,将一尾角放于伤侧面部,鱼尾底边沿耳上绕头至对侧打结,然后将前面尾角向外翻并拉紧后,包绕下颌与覆盖头后之尾角打结。

 2、毛巾包扎法 将毛巾斜放于头顶,其前边盖住伤侧面部,把前边两角拉至对侧耳下打结,毛巾的后边向外反折,包绕下颌到耳后打结。

 (3)全面部包扎法

 1、三角巾包扎法 用三角巾顶角打结套于下额,底边置于枕后,两底角斜向头后拉直,左右交叉压底边,经两耳上缘绕到前额打结。包扎后可在眼、鼻、口等处提起布块各剪一洞,露出两眼和口、鼻。

 2、手帕包扎法 将手帕两对角各打一些,两结分别放于头顶及下颌正中,把手帕套在面部,将另两角拉至枕后打结。然后将眼、口、鼻部剪孔露出。

 (4)下颌包扎法

 将三角巾或毛巾折成约四指宽的长带,一端系十字带子,将折好的三角巾或毛巾放在下颌部,将两端沿耳前上提,在一侧耳上与系带十字交叉,再还绕前额和枕部在同耳后上方打结。

 2)躯干包扎法

 将三角巾的一底角放在对侧腋下,顶角过肩向后拉,将顶角上的带子在臂上1/3处绕紧,然后把另一底角反折,向背部于对侧腋下打结。

 (2)胸、背包扎法

 用三角巾顶端朝上盖住伤侧胸或背,将两边角在胸或背部打结,顶角接带与此结再打结。

 (3)腹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朝上,顶角向下,盖住腹部,底边绕到后腰打结,顶角经两大腿之间后拉,经臀部向上拉,遇底角打结。

 (4)臀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角对着腰椎,一个底角垂下,一个底角水平展开盖住一侧臀部,绕腰和顶角打结。下垂的底角经两大腿之间向前拉,然后向上,遇底角打结。

 3)四肢包扎法

 (1)三角巾包扎法

 1、手部包扎法 将伤手手指对向三角巾顶角,手掌平放在三角巾中部,三角巾底边横于手腕部,将顶角覆盖手背,两底角在手背交叉并绕腕部在手背打结。

 2、小腿、脚夫包扎法 脚踏朝底边,踩在近一底角侧,提顶角及另一底角包小腿打结,再将脚下底角折到脚背,绕脚踝打结。

 3、膝关节包扎法 先把三角巾的顶角向底边对折四次,然后放在膝盖上,两端拉至膝后交叉,一端在上,一端在下,再由前向后至膝外侧打打结。此法也适用于付关节包扎。

 (2)毛巾包扎法

 1、手臂包扎法 将毛巾一角打结,套住伤肢中指,另一角包住手部,将毛巾顺势向上提,拉平并成直螺旋形包住手臂,如布带固定。

 2、肘、膝包扎法 将毛巾根据伤部大小折成适当宽度的斜式条带,一端系带;将毛巾斜放在肘或膝部,绕关节包扎,打结固定。膝关节包扎可用上下结带固定或另加布带结扎。

 3、足部包扎法 将足对准毛巾一角,再将此角反折盖住足背,另一毛巾角叠放在上,包住足尖;然后将毛巾拉平绕足背、足底,在足跟底外螺旋形向上,包住小腿用带固定。

 (3)绷带包扎法

 用绷带包扎时,应从远端包向近端;必须将绷带头压住(在开始包扎时多绕两圈),每圈重叠以1/3宽度为宜。一般常用的绷带包扎法有螺旋形包扎。环形包扎和“∞”形包扎等。

创伤的急救原则,主要包括先观察、再救命、后包扎、做好护理等。 

现场创伤救护的最重要原则是“快速救治”。在现场进行救治的过程中,时间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许多情况下,如果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救治,就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现场创伤救护的最重要原则是尽快对患者进行救治。

现场创伤救护是指在事故或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对伤者进行急救和救治,以减少伤害程度,提高生存率和恢复率。现场创伤救护需要快速、准确地判断伤情,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现场创伤救护的具体步骤:

1、保护现场。在进行救治前,需要先采取措施保护现场,防止继续发生事故或事故加重。应当设置警戒线或者指示牌,以提醒周围人员注意,避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

2、判断伤情。对患者的伤情进行初步判断,以确定需要采取哪些救治措施。应当尽快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脉搏、出血情况等,以便进行下一步处理。

3、给予急救措施。根据患者的伤情,采取合适的急救措施,尽快将患者的病情稳定下来。急救措施包括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止血、固定骨折等。

4、转运患者。在现场救治后,需要尽快将患者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在转运过程中,应当继续对患者进行监测和治疗,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各项事业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工伤事故、人体伤害三大创伤逐年增多。在内地,所谓的“创伤外科中心”、“骨科医院”象雨后春笋。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创伤急救基本知识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创伤急救基本知识

 一、 救治创伤病人的十项注意

 (一)在群体创伤伤员中,不要勿略不声不响、不喊不叫的伤员。

 (二)检查伤员时一定要充分暴露(特别是秋、冬、春季衣着较厚时)。

 (三)无论是开放性损伤或闭合性损伤的伤员,首先检查血压、呼吸、神志、瞳

 孔、四肢自主运动。

 (四)在群体伤中要多关注老人和 儿童 。

 (五)处理多发性损伤伤员时要分轻、重、缓、急。对同时有头、胸、腹损伤及

 骨折者,抢救小组的组长应由普外科大夫担任。

 (六)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伤员,首要工作是打开两个静脉通道,留取血样标本送检验科作必要的化验,立即扩容治疗。

 (七)对脊柱骨折,肢体麻木的伤员,要严格按规范搬动,以防加重损伤。

 (八)对四肢长管骨骨折有反常活动及骨擦伤者,要对断肢作简单固定。

 (九)对完全离断的肢体和完全撕脱离体的组织要妥为保存,尽量不要包在塑料

 布和橡皮布中,也不要浸泡在消毒液中。

 (十)对重伤员脱下的衣物、应将伤者随身携带的证件、现金和有价证券当众点

 清,妥为保管。

 二、止血

 (一)加压包扎:非较大动脉出血尽可能不用止血带,而采取加压包扎。

 (二)止血带:以充气止血带较为合理、安全,在紧急情况下用橡皮管止血带要

 注意到捆扎部位的重要神经。上臂止血带不要扎在中、下1/3段,应扎在

 上1/3段,下肢止血带应扎在大腿中下2/3段。前臂和小腿扎止血带起不

 到止血效果,可能加重出血。扎止血带持续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充气压

 力:上肢不超过300mmHG,下肢不超过400mmHG,儿童不超250mmHG。

 (三)体表压迫止血法:用手指或手掌压迫止血

 ① 颈总动脉:拇指指腹放在气管外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将颈总动脉压在

 第五椎前面。不可双侧同时压迫。

 ② 锁骨下动脉;拇指放在锁骨上窝,其余四指在后,拇指向后按压。

 ③ 肱动脉:上臂内侧肱动脉搏动处,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臂后,食指、

 中指和环指在前,拇指在臂后也可以。

 ④ 桡动脉:前臂掌面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⑤ 尺动脉:前臂掌面尺侧,尺侧腕屈肌外缘。

 ⑥ 指动脉:捏住手指两侧。

 ⑦ 股动脉: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一横指(卵圆窝处)

 ⑧ 国动脉:国窝中点偏内侧。国动脉搏动处。

 ⑨ 胫后动脉:内踝后缘一横指。胫后动脉搏动处。:

 ⑩ 胫前动脉:踝关节前侧,拇长伸肌腱外缘

 (四)填塞止血法;伤口深部出血,无法用止血带又无法加压包扎,可用消毒纱

 布或绷带填塞止血,如臀部刺伤出血,骶尾部刺伤出血,髂窝出血等。

 三、固定

 (一)各部位的固定 方法

 ① 颈椎固定;可用颈托,充气领圈固定,现场急救时,伤员平卧,头部中立位,头两侧置支撑物,用布带固定,勿使头转动。

 ② 胸腰椎骨折:平卧在木板上,躯干用2~3根布带固定在担架上。

 ③ 骨盆骨折:平卧在木板上,用宽布带横跨两侧髂嵴固定在担架上。

 ④ 股骨骨折:要用‘上、下超关节’木板固定,上段固定到腰部下段固定到踝关节。突发交通事故、工伤事故,现场急救无固定材料时可就地取材,

 因陋就简。如果实在找不到固定材料可将健侧下肢与断肢捆扎在一起。

 ⑤小腿骨折;搬运前临时固定比较容易,可用硬纸板、三夹板或小木条固定。开放性骨折断端穿出皮外,不要把骨折端推到伤口内去。

 ⑥ 肱骨固定;肱骨伸直型髁上骨折易伤及肱动脉,中下1/3交界处骨折易伤及桡神经,上1/3段骨折要用超肩夹板固定。中、下段骨折在固定上臂的

 同时要固定前臂,伸直型髁上骨折压迫肱动脉时要立即手术。

 ⑦ 前臂骨折作为临时固定,可用前臂夹板、纸板,16开本的杂志也可以。

 ⑧ 手指固定应处于功能位,特殊情况例外。不要扎得太紧,以免影响血运。

 (二)固定注意事项

 ① 固定材料要平整,被固定的肢体要缠上柔软的衬垫,以防皮肤受压。 ② 固定松紧要适当,太松易滑脱起不到固定作用,太紧影响血运,特别是

 小腿和前臂,伤后肿胀加之固定太紧易导骨筋膜室综合症和伏克曼氏挛

 缩。

 四:包扎注意事项(因时间关系全身各部位的包扎方法不予详细介绍)

 ① 现场急救无医用包扎材料时,可将伤者的衣服撕成布条包扎伤口。

 ② 肢体加压包扎持续时间也不应该超过一小时。

 ③ 肢体上一般伤口的包扎:将绷带紧贴肢体滚动缠绕,不松也不紧在。

 ④ 受伤的上肢包扎后肘关节置于功能位悬吊。

 ⑤ 相邻指(趾)都受伤时包扎要分开,不要把相邻的伤趾(指)捆在一起。 ⑥ 在肢体上粘贴胶布时不要把胶布的首尾两端粘在一起(不要连成圈

 子)。

 医护急救知识三、心肺复苏(CPR)

 “生命链”被现代救护认为是最有效的现场急救手段。

 “生命链”是指从“第一目击者”发现伤病者开始,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抢救的一系列行为构成的“链”,是四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包括①早期通路(呼救);②早期心肺复苏;③早期心脏除颤;④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现场心肺复苏是指伤病者在事发现场心搏、呼吸骤停时,由第一目击者为其施行基础生命支持(BLS)的救护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利用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使氧合的血液到脑部和心脏以维持生命。

 (一)心肺复苏适应症

 心肺复苏适用于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的伤病者。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电击伤、挤压伤、踩踏伤、溺水、中毒等。

 (二)心肺复苏操作程序

 1、判断意识

 轻轻拍打伤病者肩膀,高声呼喊;“喂,你怎么啦!”,婴儿可拍击足底等。

 2、呼救

 “快来人啊!来帮忙啊!我是救护员,快拨打急救电话‘120’”。呼救电话内容是:

 (1)报告人姓名与电话号码;

 (2)伤病者所在地的详细地址;

 (3)伤病者人数及主要伤病情况;

 (4)在得到急救中心答复后再挂断电话;

 (5)在120必经之路等候、带路。

 3、放置适当体位

 迅速将伤病者放置于地面或地板上,取仰卧位,地面要求:平坦、坚硬、绝缘、通风。

 4、畅通呼吸气道

 检查气道包括口腔,如有松脱的牙齿、食物或呕吐物等,可用手指抠出。

 打开气道:可选用仰头举颏法、仰头托颈法、托颌法。

 开放气道时头后仰程度(即使伤病者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尽可能垂直于地面的角度):成人为90度,儿童为60度,婴儿为30度。

 5、判断呼吸与心跳

 (1)判断呼吸:采用一看、二听、三感觉的方法。即看:伤病者胸部和上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听:伤病者有无出气声;感觉:救护者面颊贴近伤病者口鼻处感觉有无气体吹拂。

 (2)判断心跳:成人及儿童判断心跳时可触摸颈动脉有无搏动;婴儿判断心跳时可触摸肱动脉有无搏动。

 6、胸前区叩击

 胸前区叩击是救护者在没有体外自动除颤仪(AED)的情况下,在现场对心室纤颤的伤病者实施除颤救护措施。

 定位:同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即胸骨中下1/2处)

 方法:一手握空心拳,另一手放置在叩击部位,空心拳手距离另一手背25-30厘米,用中等力量叩击二次。

 7、人工呼吸

 当伤病者呼吸骤停时,对成人或儿童可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对婴儿可采用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

 方法:救护者将放在伤病者前额的手的拇指、食指捏紧伤病者的鼻翼,并深吸一口气,用双唇包严伤病者口唇周围,缓缓将气体吹入(吹气时间为1秒钟),吹气量为500-800毫升。以胸廓隆起为宜;吹气频率为10-12次/分钟。然后松开,呼气,紧接按上法再吹一次,即每次吹气两次。

 8、胸外心脏按压

 (1)部位:胸骨中下1/2处。

 (2)方法:救护者两手掌根部重叠贴紧按压部位,十指相扣,掌心翘起,上半身前倾,双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有节奏地按压30次,按压与放松的时间相等(即1:1);按压深度:成人为4-5厘米,儿童为2-3厘米,婴儿为1-2厘米;按压频率100次/分钟。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30:2(为一个循环)。

 五个循环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判断一次呼吸与心跳。

 9、观察效果

 (1)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①瞳孔:由大变小;

 ②面色(口唇):由苍白、青紫变红润;

 ③颈动脉搏动:颈动脉恢复搏动;

 ④神志:伤病者眼球能活动,对光反射恢复,手脚抽动,呻吟;

 ⑤自主呼吸:出现。

 (2)心肺复苏的终止标准:

 ①伤病者自主呼吸及脉搏恢复;

 ②心肺复苏做了半小时,自主呼吸及脉搏仍未恢复;

 ③有他人或专业急救人员到场接替;

 ④有医生到场,确定伤病者已死亡。

 医护急救知识四、创伤现场急救技术

 创伤是指在在各种致伤因素作用下造成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由于致伤因素诸多,造成的伤害种类繁杂,损伤的程度不一,轻者造成体表损伤,引起疼痛或出血,重者导致功能障碍、残疾,甚至死亡。创伤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技术。

 (一)止血

 人体受到外伤后,往往先见出血。通常以成人的血液总量占其体重的8%来计算,如体重50公斤的人,血液总量约4000毫升。当失血量达血液总量的20%以上时,会出现头晕头昏、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出冷汗、皮肤苍白、尿量减少等症状。当失血量超过血液总量的40%时,就会有生命危险。实施迅速、准确、有效地止血,对抢救伤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1、出血种类与判断

 (1)动脉出血:伤口呈喷射状搏动性向外涌出鲜红色的血液。

 (2)静脉出血:伤口持续向外溢出暗红色的血液。

 (3)毛细血管出血:伤口向外渗出鲜红色的血液。

 2、止血方法

 止血的方法包括:指压止血法、绞紧止血法、屈肢加垫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等。

 (1)指压止血法

 适用于头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出血,是一种临时的止血方法。主要用手指压迫伤口出血的血管上部(近心端)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阻断血液流通。

 ①头面部指压动脉止血法:

 A、指压颞浅动脉:适用于一侧头顶、额部、颞部的外伤大出血。在伤侧耳前,一手拇指对准下颌关节压迫颞浅动脉,另一手固定头部。

 B、指压面动脉:适用于颜面部外伤大出血。用一手拇指和食指或拇指和中指分别压迫双侧下颌角前约1厘米的凹陷处,阻断面动脉血流。因为面动脉在颜面部有许多小枝相互吻合,所以必须压迫双侧。

 ②四肢指压动脉止血法:

 指压指(趾)动脉:适用于手指(脚趾)大出血。用拇指和食指分别压迫手指(脚趾)根部两侧的指(趾)动脉,阻断血流。

 (2)绞紧止血法

 适用于四肢止血。其方法把三角巾折成带状,在出血肢体伤口上方绕肢一圈,两端向前拉紧,打一个活结,取绞棒插在带状的外圈内,提起绞棒绞紧,将绞紧后的棒的一端插入活结小圈内固定。

 (二)包扎

 人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形成创伤,如割伤、刺伤、挫裂伤、枪伤等伤口,通过采用三角巾、毛巾、就便器材等对伤口进行包扎。

 1、目的与要求

 目的: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压迫止血、固定敷料等,有利于伤口的早期愈合。

 要求:做到 “四要”即包扎要快、准、轻、牢。

 “四不”即对伤口不上药、不触摸伤口、不取出伤口中的异物、不送回脱出体腔的内脏。

 2、包扎方法

 根据包扎器材采用三角巾、毛巾包扎法。

 (1)三角巾包扎法

 ①下颌包扎:

 适用于下颌部的伤口。将三角巾折成三指宽带状,留出顶角与系带,一端从颈后包住下颌部,与另一端在颊侧面交叉反折,转向颌下,绕耳后与线绳一起在头顶部打结固定。

 ②单胸包扎法:

 适用于一侧胸部外伤。将三角巾的顶角放于伤侧一边的肩上,使三角巾底边正中位于伤部下侧,将底边两端绕下胸部至背后打结,然后将三角巾顶角的系带穿过三角底边与其固定打结。

 ③单肩包扎法:

 适用于肩部损伤。一底角放在健侧腋下,顶角绕臂上1/3固定,另一底角反折,在背部健侧腋下,与另一角打结。要领:后片压前片,交叉在肩峰。

 ④腹部包扎法:

 适用于腹部外伤。双手持三角巾两底角,将三角巾底边拉直放于胸腹部交界处,顶角置于会阴部,然后两底角绕至伤员腰部打结,最后顶角系带穿过会阴与底边打结固定。

 ⑤单臀包扎法:

 适用于一侧臀部损伤。一底角放在健侧腰上,顶角覆盖臀部,系带绕大腿根部,另一底角反折向上,在腰部两底角打结。要领:后片压前片,交叉在裤缝。

 ⑥膝肘关节包扎法:

 适用于膝肘关节的外伤。将三角巾折成四指宽,盖住膝关节,在膝(肘)窝处交叉后,两端返绕膝(肘)关节打结固定。

 ⑦手部、足部包扎法:

 三角巾手部包扎:将带状三角巾中段紧贴手心,将带状巾在手背交叉,两端绕至手腕交叉,最后在手腕绕一周打结固定。

 三角巾足部包扎:方法与手部相似。

 (2)毛巾包扎法

 毛巾包扎注意点:角要拉得紧;包扎要贴实;结要打得牢。

 ①头部帽式包扎法:

 毛巾横放在头顶中间,上边对准眉毛上,上边两角拉至枕后下打结,下边两角拉向颌下打结。

 ②单眼包扎法:

 把毛巾折叠成“枪”式盖住伤眼,毛巾两角围额在枕下打结,用绳子扣住毛巾一角,在颌下与健侧面部毛巾处打结。

 ③双眼包扎法:

 将毛巾折成鸡心状,腰边与伤者额部相符,盖住两眼,毛巾两角在枕下打结,留出毛巾两角在枕后固定。

 口诀:毛巾折成鸡心角,放在两眼伤口上,两头绕头枕下结,留下两角结耳旁。

 (三)骨折固定

 骨折是指骨骼受到外力的打击后发生完整性和不完整性的断裂。由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牵拉、骨疾病等原因引起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

 1、骨折判断

 伤者骨折后出现:疼痛和压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等症状,即可判断为骨折。

 2、固定目的

 ①制动止痛

 ②防止伤情加重

 ③保护伤口

 ④方便搬运。

 3、固定方法:

 通过采用骨折固定的制式器材和就便器材实施对伤者的临时固定。

 (1)采用固定器材固定方法

 ①肱骨骨折固定:

 用二条三角巾和一块夹板先将伤肢固定,然后用一块燕尾状三角巾中间悬吊前臂,使两底角上绕颈部后打结,最后用一条带状三角巾分别经胸背于健侧腋下打结。

 ②桡、尺骨骨折固定:

 用一块合适的夹板置于伤肢下面,用二块带状三角巾或绷带把伤肢和夹板固定,再用一块燕尾状三角巾悬吊伤肢,最后再用一条带状三角巾两底边分别绕胸背于健侧腋下打结固定。

 (2)健肢固定法

 如无制式或就便器材的情况下,可采用三角巾或绷带等,将伤肢与躯干或伤肢与健肢固定。

 ①前臂骨折固定法

 损伤部位包扎后,先用三角巾大悬带将伤臂悬吊于胸前,再用三角巾将伤臂固定于胸廓。

 ②锁骨骨折固定法

 将两条三角巾分别折叠成五指宽的条带,用棉垫衬垫腋窝,然后用两条三角巾条带分别环绕肩腋部一周,在腋后打结,然后另用一条三角巾将前述两条三角巾拉紧于背后打结,使肩关节后张,锁骨得到固定,将两前臂交叉于胸前用三角巾兜起固定。

 ③小腿骨折健肢固定法

 损伤部位包扎后,将伤肢靠健肢固定,分别在膝、踝关节之间加上衬垫,然后用5块三角巾折成条带分别固定骨折两端、膝关节、踝关节、大腿等。

 (四)搬运

 搬运是创伤救护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由救护者用徒手或器械将伤者从事发现场向运送车辆或医疗机构转送的过程。

 1、徒手搬运法

 分为单人、双人、多人徒手搬运法等方法。它适用于事发现场的抢救和短距离的运送伤者。

 (1)单人徒手搬运法,是由救护者单独完成,通常采用:扶行法、抱行法、背负法、拖行法、爬行法等。

 (2)双人徒手搬运法,是由救护者两人配合完成。通常采用:四手座抬法、三手座抬法、二手座抬法、前后扶持法等,脊柱伤伤者不宜用此方法搬运。

 (3)多人徒手搬运法:是由救护者3-4人配合完成,通常采用:三人搬运法、四人搬运法,适用于伤情较重的或有脊柱伤的伤者。

 2、器械搬运法

 器械搬运法是采用制式担架或简易自制器材实施伤者的搬运。适用于伤情较重,又不宜徒手搬运的伤者。分为双人担架搬运法、四人担架搬运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4802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0
下一篇2023-09-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