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场救护五项技术
A、现场心肺复苏cadiopalmonaryresuscitation
1、对CPR的认识
(1)被称为三个“最为”
•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最为推崇的医学技术;
•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最为普及的急救技术;
• 是针对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一种最为紧迫的救命技术;
• 06年,曾庆红副主席亲自在CPR模型上作心脏挤压操作,并指示要高度重视培训。
(2)一项并不复杂的伟大医学贡献
• 1958年,美国医生彼德沙发petersafar研究了口对口呼吸具有可靠的人工呼吸效果;
• 1960年,考恩kouwenhoven发现胸外挤压可以维持血液循环;
• Safar确认了联合应用两项技术的重要作用;
• CPR模型的发明,为普及CPR技术推波助澜;
• 挽救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技术的普及,使得瞬间危及生命的人有了得到及时初步救助的可能。
(3)实施CPR的紧迫性
• 人体内没有氧气储备,心脏一旦停跳,血液循环即停止,全身脏器就会缺血缺氧;
• 人的大脑对氧气利用最多,达20%,缺血缺氧4-6分钟,脑组织即发生损害,超过10分钟,损害即不可恢复。此时即使救活,也会成为植物人或严重智障;
• 这4-6分钟,是急救的黄金时刻,是必须4-6分钟内进行CPR的原因所在。
(4)CPR终止时间的确定
• 涉及医疗、社会、道德、法律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不论什么情况,终止决定权在救治医生,或抢救组的首席医生;
• 国际公认,包括高级生命支持在内的有效连续抢救>30分钟,仍无自主循环则停止。如果被救者基本情况较好,猝死是因为意外事故,尤其是溺入冰水之中,可延长抢救时间。
2、认识呼吸
• 婴儿降生的第一声啼哭,是呼吸的开始,也是新生命的宣言;
• 呼吸是吸进O2,排出CO2保障生命活动的吐故纳新过程;
• 人一旦停止呼吸,生命即岌岌可危,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就是送去唤起生命的春风。
(1)呼吸的生理过程
1)呼吸系统
•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分支;
• 肺:胸膜、胸膜腔、肺泡(上皮70平米);
• 膈肌。
2)呼吸机理
• 呼吸运动:形成肺内外气体压差,是肺通气的动力,通过中枢调节进行节律性的气体交换;
• 气体交换:空气在肺泡以扩散方式与肺循环毛细血管内血液进行O2和CO2气体交换。
(2)人工呼吸
• 是用人工方法帮助不能自主呼吸或呼吸不正常的病人进行被动呼吸;
• 传统的仰卧压胸、仰卧牵臂、俯卧压臂等方法因效果甚微,已弃之不用;
• 口对口人工呼吸是一种向病人提供O2的快速有效的方法;
• 空气中含O221%,CO2004%。人呼出的气体含O2仍有16%,CO24%;
• 病人获得的气体O2虽低点,但足以扩张萎陷的肺泡,供给O2,CO2还能兴奋中枢。
3、了解心脏和血液循环
(1)心脏
• 是四腔动力泵,保证血液定向流动;
• 心肌组织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 传导系统传导窦房节发出的节律冲动。
(2)血管:由A、V、毛细血管组成的管道。
(3)血液:
• 由血浆、血细胞组成,占自身重量7-8%;
• 运输O2、CO2、营养物质,帮助吸收和排出;
• 防御、保护功能:白细胞吞噬细菌、毒素,产生抗体,血小板防止出血;调节体温、酸碱度。
(4)血液循环
• 是血液从心脏搏出,流经A、V、毛细血管回到心脏的过程,有体循环和肺循环。
(5)胸外按压的机理
• 心脏骤停后,正确的挤压能产生60-80mmHg收缩压和正常输出量1/4-1/3的血液;
• 尽早使用,以30:2配合口对口吹气效果可靠,已成为国际标准。
(6)心跳骤停的常见原因
• 心脏疾病:心血管、心肌、心内膜、肿瘤、主动脉及肺动脉疾病;
• 药物:降低心脏纤颤阈、诱发心律失常的洋地黄、奎尼丁、氨茶碱等;
• 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高血钾、低血钾、低钙、低镁;
• 迷走神经作用:麻醉诱导、胆心咽心反射、角膜反射、窦弓反射、膀胱宫颈肛门反射;
• 麻醉手术及诊疗操作意外:心导管、胸腹手术;
• 创伤、电击、溺水、自缢;CO中毒、工农业气体中毒、严重休克、脑血管意外、重症胰腺炎。
(7)心跳骤停的主要表现
• 意识丧失或短暂抽搐后意识丧失(20秒内出现)
• 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立即出现)
• 呼吸停止或抽泣样呼吸,渐缓至停止(60秒内)
• 其他:双瞳散大,大小便失禁等(60秒后出现)
4、现场心肺复苏CPR-ABC
• A-airway打开气道;
• B-breathing人工呼吸;
• C-circulation胸外心脏挤压。
(1)实施前的步骤
1)判断意识:呼叫、轻拍。
2)呼救:没有活动或刺激无反应,立即高声求助,并呼叫EMS。
3)摆好病人体位和第一反应人体位。
(2)胸外叩击
• 具有机械除颤作用,可能使心律恢复正常;
• 判定意识不清,无脉搏和心音立即进行;
• 定位,一手掌平放于剑突上二指胸骨下段;
• 叩击,空心拳头,距下手一尺处垂直较有力地叩击手背正中2次,判断循环体征、脉搏,如无,再叩击2次;
• 无效立即实施CPR-ABC。
(3)成人ABC技术操作
1)A-打开气道:
• 压额举颏法;
• 怀疑颈椎损伤,可采用托颌法。
2)B-口对口吹气人工呼吸
• 用5秒钟听、看、感觉,判断有无呼吸;
• 无呼吸,立即口对口吹气2次,每次1秒,吹入气体800ml;
• 吹气如未见胸部起伏,可能气道未打开或是气道有梗塞物。
3)C-胸外心脏挤压,人工循环
• 用5-10秒钟,判断有无心跳;
• 正确定位和操作,掌根部置于乳头连线和胸骨交界处,另一掌叠压其上,两臂垂直;
• 以80-100/分速率做30次下压4-5cm的挤压,再吹气2次,并以30:2反复进行;
• 每四至五个周期后,重新观察评估呼吸、循环体征;
• 也可双人操作,一人跪于头颈部吹气,另一人跪于胸腰部挤压心脏,挤压与吹气仍为30:2。但没有单人操作协调有效。
(4)CPR有效的表现
• 面色、口唇由苍白、紫绀变红润;
• 恢复可探知的脉搏搏动和自主呼吸;
• 瞳孔由大变小,有对光反射;
• 眼球能活动,手脚抽动,呻吟。
(5)胸外按压是挽救猝死的有效措施
• 最需要满足的是大脑供血,而不是肺脏供气,因此口对口吹气绝非最佳选择,取而代之的是施救人双手应该不停地施行胸外心脏按压,目的是促使血液流向大脑和心脏;
• 以往,心跳骤停患者生还率为18%,CCR将此几率增加3倍,达54%。经过心脏电除颤处理的患者生还率提高86倍,达176%;
B、创伤出血止血技术
1、全身血管分布情况(略)
颈动脉供应脑部血液,肱动脉供应上肢血液,股动脉供应下肢血液。
2、创伤出血类型
• 皮下出血:跌、撞、挤、挫伤致组织内出血,形成血肿、瘀斑;
• 内出血:深部组织或内脏损伤,形成脏器血肿或体腔积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呕血、便血、腹痛、脉搏快弱,危及生命;
• 外出血:血液从伤口破裂血管流出,动脉出血:鲜红色,喷射状,量多,危害大;静脉出血:暗红色,流出,时间长也危及生命;毛细血管出血:鲜红或暗红色,渗出,呈珠状。
3、失血量的估计
• 成人血液占体重8%(60-80ml/kg),有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在骨髓、淋巴生成;
• 突然失血20%(约800ml)以上时,造成轻度休克,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湿冷、脉搏快弱>100次/分;
• 失血20-40%时,造成中度休克,脉搏100-120;
• 失血40%以上时,造成重度休克,呼吸急促,烦躁不安,表情淡漠,脉搏细弱,BP下降,危及生命。
4、止血的主要方法
• 包扎和加压包扎:适于全身各部位出血,以敷料覆盖伤口,绷带或三角巾包扎;
• 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迫近心端A,阻断血液来路,压迫10-15分钟,是短时止血措施;
• 常用指压止血部位:颞浅A、面动脉、肱A、尺桡A、指根部A、股A、胫后A及足背A;
• 加垫屈肢止血法:用于出血较多无骨折的四肢远端出血;
• 填塞止血法:用于四肢较深较大伤口或盲管伤、穿通伤等出血多、组织损伤严重的伤口;
• 止血带止血法:用于上述方法不奏效的四肢大血管出血。有气囊止血带、表带式止血带、布料绞棒止血带。
5、创伤止血操作注意事项
• 遵守快、准、垫、上、宜、标、送七原则;
• 快速确定出血部位和出血量,选择有效方法;
• 必要时可联合运用几种方法;
• 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启动EMSS;
• 布料绞棒止血带缺乏弹性,压力要适度;
• 根据记录时间,定时放松时要缓慢,防止血压波动或再出血。
C、创伤包扎技术
1、现场包扎的目的
• 保护伤口,防止继续污染,减少致病菌侵入;
• 减少出血,防止因出血导致休克;
• 保护内脏骨骼、血管、神经及软组织解剖结构;
• 为转运及进一步救治创造条件。
2、伤口种类
• 割伤:锋利物品切割软组织,导致皮肤、血管、神经、肌肉损伤;
• 瘀伤:钝性硬物撞击、挤压导致皮肤深层组织瘀血肿胀;
• 刺伤:尖锐硬物扎伤,造成小而深的伤口;
• 枪伤:子弹穿通或留体内致深部组织器官损伤;
• 挫裂伤:皮肤及其深部组织撕裂,伤口不整齐。
3、判断伤情
• 伤口深,出血多,可能有血管损伤;
• 胸部较深伤口,可能导致气胸;
• 腹部深伤口,可能伤及内脏;
• 伤及颈或腰部,可能有脊柱损伤;
• 肢体畸形,则可能有骨折;
• 异物扎入人体,可能损伤血管、神经、脏器。
4、创伤包扎方法
(1)创可贴和尼龙网套包扎;
(2)绷带包扎:环行、回返、8字、螺旋、螺旋反折包扎;
(3)三角巾包扎适用于头、眼、肩、胸等部位。具体方法:
• 头顶帽式包扎;
• 肩部包扎,折成燕尾式90度角,至对侧腋后线打结;
• 胸部包扎,折成燕尾式100度角;
• 腹部包扎,分全腹(底边固定于腰部)和侧腹(折成燕尾式,两角拉下打结)两式;
• 手足包扎,展开三角巾包扎后打结在背面;
• 膝、肘部包扎,叠三角巾为宽带状使用。
(4)创伤包扎注意事项
• 检查伤口位置、大小、深浅、有无出血、污染程度及有无异物;
• 包扎部位准确,动作轻巧迅速;
• 包扎牢固,松紧适宜,注意肢端血运;
• 伤口上加盖敷料,不在伤口处用弹力绷带;
• 不冲洗伤口,不使用消毒剂,不涂任何药物;
• 不直接包扎嵌有的异物或外露的骨折断端。
(5)特殊损伤的处理
• 耳鼻漏夜说明有颅底骨折,禁住止堵塞耳鼻孔,盖以干净敷料,防止感染或颅压增高;
• 开放性气胸呼吸极度困难,立即以保鲜膜或干净布料压住伤口,胶布固定、三角巾侧胸包扎;
• 腹腔内脏脱出,保护内脏,不回纳,盖以保鲜膜或干净敷料,再以三角巾做环套盖上器皿,三角巾包扎腹部,抬送时屈曲下肢;
• 肢体或手指断离时,以干净物品包好,或装入小瓶中,再放入盛冰块的容器内,不可直接放入冰或水中,提高再植成活率。
D、现场骨折固定技术
1、人体骨骼图(略)
2、骨折固定目的
• 制动,不扩大损伤,减轻痛苦;
• 减少出血、肿胀;
• 防止损伤脊髓、神经、血管;
• 为搬运、转运做必要准备。
3、骨折类型
• 闭合性骨折;
• 开放性骨折。
4、骨折的程度
• 完全性骨折,碎骨多于三块为粉碎性骨折;
• 不完全性骨折,又称柳枝性骨折;
• 嵌插性骨折,又称嵌顿性骨折。
5、骨折的表现
• 疼痛,伤处有明显压痛;
• 肿胀,出血和骨端错位重叠所致;
• 畸形,短缩、成角、旋转;
• 功能障碍,影响或丧失;
• 血管、神经损伤的表现。
6、骨折现场固定的原则
• 先检查有无危及生命的体征和环境;
• 正确使用绷带、三角巾、夹板固定受伤部位;
• 夹板长度要超过骨折处上下两关节;
• 畸形肢体不能矫正;
• 暴露骨端不拉动不回纳,伤口不冲洗不涂药;
• 固定后抬高伤肢,注意肢端感觉及血运。
7、骨折现场固定的方法
(1)肱骨干骨折
• 两块夹板放于上臂内外侧,板下加垫;
• 布带固定上下端;
• 屈肘位悬吊前臂。
(2)前臂骨折
• 两块夹板置于内外侧,加垫;
• 拇指向上,布带固定腕和肘;
• 悬吊前臂于胸前,上臂固定于胸部;
• 必要时可用杂志、衣物等替代固定。
(3)股骨干(大腿)骨折
• 外侧长板达腋下,内侧至大腿跟部,加垫;
• 七条宽带置于腋下、腰部、髋部、小腿、踝部;
• 以8字法固定踝部,足背部打结;
• 无长板时,可以健腿与患肢固定。
(4)小腿骨折
• 多造成胫骨外露的开放性骨折,需加厚垫;
• 长板自髋关节到外踝,短板大腿跟部到内踝;
• 关节处加垫,空虚处以软物填实;
• 五条宽带自上而下固定髋部、大腿、踝部;
• 打结于健侧,8字法固定踝部。
(5)脊柱(颈腰椎)骨折
• 易危及脊髓而造成截瘫;
• 最好使用脊柱板或硬木板,以颈托固定颈部于轴线上;
• 动作轻柔,保持身体长轴一致,平移至板上;
• 头、踝、腰空虚处垫实;
• 以宽带将肩、骨盆、下肢、足固定于板上。
(6)骨盆骨折
• 多因强大外力碰撞、挤压所致;
• 置仰卧位,屈膝,膝下放软垫;
• 宽布带自臀后向前绕骨盆扎紧,在下腹部打结固定。
(7)现场固定骨折注意事项
• 重视颈腰椎骨折的处理,防止加重伤情;
• 开放性骨折禁用水冲洗,不可涂药,保持清洁;
• 不取出扎入的异物,在其两侧包扎固定;
• 肢体畸形时,就按原位置固定;
• 固定的主要作用是制动,防止再损伤,不可现场整复。
E、伤员搬运和护送技术
1、原则
• 并非简单的运送,须谨慎防止伤情加重;
• 准确区别伤情,动作轻巧、避免震动;
• 尽快离开危险地点,运送至救治场所;
• 因人制宜采取搀扶、背运、双人运等不同方式;
• 疑有脊柱、骨盆、下肢骨折时不可试行站立,肋骨骨折不可背送;
• 利用身边工具,可用木板、衣服、毛毯、绳索制作担架。
2、常用搬运方式
• 颈椎伤牵引颈部搬运,使用颈椎固定器;
• 脊柱伤多人抬起伤员,保持身体轴线,使用脊柱板;
• 扶持法、抱持法、背负法、平卧托运;
• 手搭杠轿搬运、椅托式、拉车式;
• 腋下拖行、衣服拖行、爬行法;
• 担架抬送:走步前左后右交叉,上坡头向前,下坡头向后。
二突发灾害现场救护
A、一般伤害现场救护
1、烧、烫伤救护要点
• 立即用冷水冲洗10-30分钟,或冷水浸泡直至无疼痛感觉,然后剪开并脱去衣服;
• 轻轻擦干伤处,用纱布遮盖保护;
• 不可挑破水疱,也不要乱涂药水、药膏;
• 严重烧烫伤者口渴时不要喝白开水;
• 仰卧位观察病情,平稳行进,送往医院。
2、电击伤救护要点
• 切断电源,用绝缘物将病人与电线分开;
• 确定伤员已不带电,方可进行救护;
• 无心跳呼吸,立即叩击除颤、CPR;
• 检查有无其他损伤,进行纱布覆盖或包扎;
• 高压电电击伤者不可贸然上前救助,应立即呼叫电业抢救电话;
• 紧急呼叫EMSS。
3、CO中毒救护要点
• 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尽快离开中毒环境;
• 有自主呼吸者立即O2吸入;
• 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CPR;
• 紧急呼叫EMS。
4、淹溺救护要点
• 迅速清除口腔、鼻、咽部淤泥、杂草等,保持呼吸道通畅,不能强调控水而耽误抢救时间;
• 平卧,头倾于一侧,或面朝下侧俯卧位;
• 判断神志,看瞳孔、口唇颜色;
• 无心跳呼吸者,立即进行CPR;
• 紧急呼叫EMSS。
5、中暑救护要点
• 将病人搀扶到阴凉通风处,扇子扇风;
• 解开衣领、腰带,脱去衣服,温水擦头颈四肢;
• 清醒者可喝淡盐水、淡茶水;
• 观察呼吸、脉搏、神志情况,送医院治疗。
6、踝关节扭伤救护要点
• 立即停止受伤关节活动;
• 冷敷受伤部位,24小时后改用热敷;
• 不可按摩或推拿受伤部位;
• 送到医院摄X-线片,排除骨折。
7、狗咬伤救护要点
• 咬伤后必须进行防治狂犬病处理;
• 2小时内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
• 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血清。
8、毒蛇咬伤救护要点
• 伤口上有两个较大较深的牙痕;
• 冷静处理,用布带在伤口近心端5cm处扎紧,每隔10-20分钟松开1-2分钟;
• 冲洗或灼局部伤口,除去伤口处毒液;
• 冲洗后用小刀划开两牙痕之间的皮肤,用手自上而下挤压,尽量排除毒液;
• 不可饮酒和奔跑;
• 紧急呼叫EMS,速送医院救治。
B、突发灾害现场救护
1、抗震救灾现场急救常识口诀
• 发现生命先送水,未能饮水快补液;
• 清理口鼻头偏侧,呼吸通畅式原则;
• 臀部肩膀往外拖,不可硬拽伤关节;
• 伤口出血靠压迫,夹板木棍定骨折;
• 颈腰损伤勿扭曲,硬板移送多人托。
• 脑液流出勿堵塞,头部略抬防倒流;
• 颈部损伤要保护,保持轴线最关键;
• 锐物刺胸不可拔,固定锐物防气胸;
• 肠管溢出要保护,不可回纳防感染;
• 肢体骨折要固定,血管神经要保护。
2、火灾救护要点
• 火灾能造成烧伤和气体中毒,尽快脱离是第一要事。10%火灾CO超过05%急性致死浓度,非建筑火灾中,氰化物和缺O2是潜在致死因素;
• 立即报警,尽力采取灭火器、浇水、扑打、覆盖等方法灭火;
• 逃离:火初起烟雾上升,应匍匐地面,用湿口罩、毛巾捂住口鼻逃出;火势尚不猛时,浸湿外衣棉被冲出火区;门和楼梯已被火封,应以绳子或撕接床单固定后,沿阳台窗户滑至地面;被迫跳楼时,应先扔出棉被、床垫,并尽量缩小高度后跳下;
• 伤员救护要点:迅速移至安全通风处,保护创面清洁,布料覆盖不涂药物,口渴喝淡盐水。
C、常见紧急病症现场救护
1、意识障碍及昏迷
(1)按程度分四级
一级:嗜睡,能唤醒,并能用语言动作作出反应;
二级:昏睡,强刺激能唤醒,语言运动少,刺激停止即又昏睡;
三级:浅昏迷,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等强烈刺激有运动反应,R、P、BP稳定;
四级:深昏迷,强刺激无反应,R、P、BP不稳定。
(2)现场救护原则
• 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于一侧;
• 紧急呼叫EMS。
2、休克
(1)概念:因为心原性、感染性、低血容量性或过敏性因素,使得循环血量急剧减少或血管舒缩障碍,导致血液对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灌注不足的一种循环衰竭状态。
(2)主要表现
• 头昏不适,过度换气;
• 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嗜睡、昏迷;
• 肢体湿冷,皮肤苍白或紫绀,有时伴大汗;
• 脉搏细弱或不能扪及;
• 测收缩压低于50mmHg。
(3)现场救护要点
• 平卧位,下肢略抬高,头后仰并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通畅;
• 给低体温者保暖,高热者降温;
• 对外伤出血引起者,立即止血;
• 有条件的给予O2,测血压,并注意R、P、BP变化;
• 紧急呼叫EMS,或送至就近医院救治。
3、晕厥
(1)表现
• 是一过性大脑缺血所致的瞬间知觉丧失,数秒钟后或调整体位后可自行恢复;
• 平卧、坐位、蹲位突然站起,青年男性清晨排尿性晕厥,此时血管紧张度低,血液重力作用使脑部暂时性缺血;
• 自觉头晕、恶心、眼前发黑,全身无力而倒下,面色苍白、肢冷、脉细。
(2)现场救护原则
• 立即平卧,头部略放低位;
•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解开衣领,维持呼吸道通畅;
• 有条件时给予吸O2,检测R、P、BP;
• 情况不见好转时,立即呼叫EMS。
4、脑血管意外
(1)常见症状
• 常称中风或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血栓、脑梗塞)和出血性(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类;
• 多发于中老年人,情绪激动、活动、暴冷是诱因;
• 意识障碍、烦躁不安、严重者持续昏迷;
• 头痛、呕吐、呃逆;
• BP升高,呼吸变快,重症者呼吸深而慢;
• 体温升高,瞳孔因累及部位不同有不同变化;
• 面部、肢体麻木、麻痹、偏瘫。
(2)现场救护原则
• 安静卧床,头部抬高,有条件可吸O2,不可饮水和进食;
• 昏迷者,保持呼吸通畅,头偏向一侧,注意清理呕吐物;
• 紧急呼叫EMS,等待专业人员救治,搬运时应注意减少震动。
仰卧起坐
仰卧,两腿并拢并伸直,两手上举,利用腹肌收缩,两臂向前摆动,迅速成坐姿,上体继续前屈,两手触脚面,低头;然后还原成坐姿。如此连续进行。
要领:预备时,两手撑地,两臂伸直,与肩同宽,两腿并拢向后伸。前脚掌着地,身体挺直。开始时,身体平落,两臂弯曲,肘关节高出背,然后两臂用力推直,同时身体平起成直臂支撑为1次。动作重点:全身挺直,平起平落。难点:屈肘推直。
形式:
(一)从身体姿势可分为高姿、中姿、低姿、三种姿势。
1.高姿俯卧撑:是指在做练习时,练习者的身体姿势是脚低手高,手脚不在一个水平面上。
2.中姿俯卧撑:(又称标准俯卧撑或水平俯卧撑)是指在做练习时,练习者的脚和手都在一个水平面上。3.低姿俯卧撑:是指在做练习时,练习者的脚高手低,手脚不在一个水平面上的。
(二)从准备姿势,可分为不同的手法和脚法。
手法:可分为全掌撑、拳撑和指撑三种形式。从方向上双可分为:向前、向内、向外的三种撑地姿势。
1.全掌式:全手掌撑地的一种方法。2.拳式:以握拳的形式撑地的一种方法。3.指式:用手指第一关节撑地的方法。可分为:五指、四指、三指(这三种成锥体型),二指和一指撑地的五种形式。
脚法:可分为两脚并拢式和开立式两种。按撑地的形式双可分为脚尖式、脚背式和脚弓式三种姿势。
(三)从练习的形式来看,可分为以下几种
1.普通练习法:在教学、训练时,规定动作要求的练习方法。2.负重练习法:普通练习法中,身体的腰背、腿等部位放置和捆绑适量的重物。3.击掌练习法:在快速有力地推撑后,双手在空中击一次掌。4.腾空练习法:可分为原地和行进两种。就是薷在俯卧后,快速有力推起,使手脚同时离地,并有一定的腾空高度和远度。
做俯卧撑时把腿放高处做对身体更好嘛
无所谓好不好,只不过锻炼的位置将有所不同。如果把脚放地上的话,主要是锻炼胸大肌。若是把脚放在高处,就是锻炼胸大肌和三角肌前部。此外,两种方法都对肱三头肌起到了一点锻炼效果,但不明显。纯手打,望楼主采纳。
俯卧撑脚高手低,是锻炼什么
胸肌上部。俯卧撑花样再多,练的部位也不会变。
练俯卧撑 脚高手低练上胸肌,手高脚低练下胸肌 哪一个练的胸肌结实快一点
三种混合练,这样才能均匀
脚要放多高才是准确的脚高手低俯卧撑
这个是没有标准的,30厘米以上 50厘米以下 个人认为!
那哪种俯卧撑锻炼肌肉最全面呢?最好就说一种 30分
我是健身教练,多重运动姿势都锻炼猜全面,看能力,可以有取舍,逐步发展到高难度。
按身体姿势可分为高姿、中姿、低姿三种姿势。
俯卧撑
1.高姿俯卧撑是指在做练习时,练习者的身体姿势是脚低手高,手脚不在一个水平面上。
2.中姿俯卧撑
(又称标准俯卧撑或水平俯卧撑)是指在做练习时,练习者的脚和手都在一个水平面上。
3.低姿俯卧撑
是指在做练习时,练习者的脚高手低,手脚不在一个水平面上的。
双手距离
按双手之间的距离可分为超长距离、宽、中、窄四种
1超长距离俯卧撑
主要锻炼胸大肌外侧和肱二头肌。当肘关节角度大于135度时主要是肱二头肌发力
俯卧撑
2宽距俯卧撑
大约在一点五倍肩宽,主要锻炼胸大肌外侧,同时发展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
3中距离俯卧撑
略大于肩宽,主要锻炼胸大肌中部(增加厚度),同时发展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
4窄距俯卧撑
小于肩宽,双手置于两 前,主要锻炼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同时发展胸大肌内侧(胸沟)
准备姿势
从准备姿势可分为不同的手法礌脚法
手法:按手撑地的方式可分为全掌撑、拳撑和指撑三种形式。按手撑地的方向可分为向前、向内、向外三种形式。
俯卧撑
1.全掌式
全手掌撑地的一种方法。
2.拳式
以握拳的形式撑地的一种方法。
3.指式
用手指第一关节撑地的方法。可分为五指、四指、三指(这三种成锥体型)、二指、一指撑地共五种形式。
脚法:按脚的位置关系可分为两脚并拢式和开立式两种。按脚撑地的形式可分为脚尖式、脚背式和脚弓式三种姿势。
练习形式
从练习的形式来可分为以下几种
1.普通练习法
按教学与训练时规定的动作要求进行练习。
俯卧撑
2.负重练习法
在普通练习法的基础上,身体的腰背、腿等部位放置或捆绑适量的重物。
3.击掌练习法
在快速有力地推掌后,双手在空中击一次掌。
4.腾空练习法
可分为原地和行进两种。须在俯卧后快速有力推起,使手脚同时离地,并有一定的腾空高度和远度。
最后祝你健身愉快,如有健身疑问可以找本教练解答
俯卧撑练的是身体哪些部位
俯卧撑 push-up 按身体姿势可分为高姿、中姿、低姿、三种姿势。
1.高姿俯卧撑是指在做练习时,练习者的身体姿势是脚低手高,手脚不在一个水平面上。
2.中姿俯卧撑 (又称标准俯卧撑或水平俯卧撑)是指在做练习时,练习者的脚和手都在一个水平面上。
3.低姿俯卧撑 是指在做练习时,练习者的脚高手低,手脚不在一个水平面上的。俯卧撑是常见的健身运动,主要锻炼上肢、腰部及腹部的肌肉,尤其是胸肌。
俯卧撑 push-up 是力量素质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练习在体育教学、训练以及个人锻炼中经常运用。其主要作用是提高上肢、胸部、腰背和腹部肌肉力量。这种练习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实效性,而且因其所需空间小,又无需任何器械,所以是很简单易行却十分有效的力量训练手段。
脚高手低的俯卧撑是什么样子的
把脚放在椅子上做
做俯卧撑。手的宽窄,还有手低脚高,手高脚底,手脚意平面,都各是练哪的肌肉?说清楚点哦。
可以说,俯卧撑是健身朋友们最熟悉的健身动作了,它动作简单、实用性强,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让你的健身随心所欲的进行。
俯卧撑主要锻炼胸肌、臂部肌肉、腰部和腹部的肌肉,做好俯卧撑足以帮你打造一副健硕的身材。
对于普通俯卧撑的动作想必大家都很了解了,然而对于俯卧撑动作的各种变化及所锻炼的肌肉,你真的清楚吗? 在这里我们详细的介绍下这些细分的动作,使你在健身中有目的的去锻炼目标肌肉,使身体肌肉能够协调的发展。
俯卧撑的动作变化目前大多以罚手之间的距离分超长距离、宽、中、窄4种。
1超长距离俯卧撑主要锻炼胸大肌外侧和肱二头肌。肘关节角度越大肱二头肌用力越大。
2宽距俯卧撑
一般是15倍肩宽,主要锻炼胸大肌外侧,同时发展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
3中距离俯卧撑
略大于肩宽,主要锻炼胸大肌中部(增加厚度),同时发展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
4窄距俯卧撑 小于肩宽,双手置于两 前,主要锻炼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同时发展胸大肌内侧(胸沟)
俯卧撑主要是通过自身身体重量来进行锻炼。
参考斯土隆核心讲座
求问下 俯卧撑 练锁骨部位的胸肌 姿势是什么啊?(已经长期脚高手低了 只是外部看起来发达 但中间很
你说的是上胸,你采用的方法是正确的。只能说上胸太难练了,胸肌好不好看完全取决于上胸够不够发达,上胸一出来整个胸肌就感觉更有立体感。除了少数天才以外,上胸都是胸部发展的瓶颈。我得建议是,采用上斜板哑铃推胸。俯卧撑其实是一个复合运动,你的肩,肱三头肌,胸还有腹都会发力,尤其腹部。在这个过程中你很难把意念集中在上胸部上。而哑铃上斜卧推更偏重于上胸的孤立练习,可以更好把意念放在上胸部。用白话说就是,想练哪就用脑子想哪里去使劲儿。
请问俯卧撑的脚高手低怎么理解,脚比手大概高出多少,
没什么硬性规定~~家里有椅子吧脚搁上去就行了~~如果觉得难度太大就降低一点~~高度越高难度越大~~
这个问题对于有健美健身经验的人来说太简单了 不过首先你要先弄清一个问题 就是好和不好指的是什么 我觉得你可能是想通过俯卧撑让自己变的强壮一点 那么你首先要搞清楚你说的那三种方式都是锻炼了身体的哪几个部位
说的简单一点 俯卧撑主要是锻炼胸大肌和肱三头肌 而将手或脚垫高的目的 主要是改变了你用力的角度(也改变了力量) 角度变了 用力肌群就变了 当你把手垫高时 你的发力部位主要是胸大肌的下部 你能明显感到容易做了 并不是因为你的胸肌下部比较发达 是因为你的负重减小了(俯卧撑主要是利用自身的体重作为负重) 尽管这个动作对胸肌的下缘锻炼效果不错 但是强度远远不够 所以你要是想有理想的效果 就要增加负重 再说说把脚垫高 这时你的发力部位改变了 主要发力部位变成了胸肌的上部和三角肌前束(这个我怕你不理解 就是肩膀的前面那束肌肉)如果你觉得困难了 那是因为你的负重增加了 至于你想着选择哪个动作 就要看你想练哪里了 练的部位不一样 谈不上什么好还是不好
再说一下第二个问题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 你要使身体腾空 你瞬间发出的力肯定要大的多 但这对于肌肉的增长来说并不一定有效(肌肉分为快肌和慢肌)你这样做锻炼了你的快肌 但是不会增大你的肌肉维度 快肌主要是爆发力 你看有些人虽然很瘦 但是瞬间爆发力很大 主要就是因为这个 但你要是想让自己看上去强壮 有个大块头 那这个方法并不有效 记住 想增加肌肉体积 唯一的方法就是增大你想锻炼的肌肉部位的阻力训练(就是增加负重)用持续的慢的标准的动作来做大负重(当然是你能承受的合理重量)进行练习 关于练习还是有很多科学的 你要是想知道 可以加我 我详细跟你说 这里就不多说了
总结一下 不同的动作锻炼不同的部位 谈不上什么好还是不好 如果你是用于体能达标或者是打架 那么训练爆发力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不会让你看上去更强壮 要是想让自己看上去强壮 那么就多去做做力量训练吧(如果增加负重 那么俯卧撑也算一种)
●镇定有序的指挥:一旦灾祸突然降临,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现场人员较多,要一面马上分派人员迅速呼叫医务人员前来现场,一面对伤病员进行必要的处理
●迅速排除致命和致伤因素:如搬开压在身上的重物,撤离中毒现场,如果是触电意外,应立即切断电源;清除伤病员口鼻内的泥砂、呕吐物、血块或其他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检查伤病员呼吸、心跳、脉搏情况。如有呼吸心跳停止,应就地立刻进行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
●止血:有创伤出血者,应迅速包扎止血,材料就地取材,可用加压包扎、上止血带或指压止血等。同时尽快送往医院。
●如有腹腔脏器脱出或颅脑组织膨出,可用干净毛巾、软布料或搪瓷碗等加以保护。
●有骨折者用木板等临时固定。
●神志昏迷者,未明了病因前,注意心跳、呼吸、两侧瞳孔大小。有舌后坠者,应将舌头拉出或用别针穿刺固定在口外,防止窒息。
●迅速而正确地转运:按不同的伤情和病情,按轻重缓急选择适当的工具进行转运。运送途中随时注意伤病员病情变化。总之,就地抢救就是保证维持伤病员生命的前提下,应抓主要矛盾,分清主次,有条不紊的进行,切忌忙乱,以免延误,丧失有利时机。
■急救电话120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也开通了急救电话,全国统一的急救号码是120。为了使病人及时得到运送和救治,在拨打120时要注意:
●确定对方是否是医疗救护中心。●在电话中讲清病人所在的详细地址。如"XX区XX路X弄X号X室",不能因泣不成声而诉说不全,也不能只交待在某厂家旁边等模糊的地址。
●说清病人的主要病情。诸如呕血、昏迷或从楼梯上跌下等,使救护人员能作好救治设施的准备。
●报告呼救者的姓名及电话号码,一旦救护人员找不到病人时,可与呼救人联系。
●若是成批伤员或中毒病人,必须报告事故缘由,比如楼房倒塌、火车出轨、毒气泄漏、食用蔬菜中毒等,并报告罹患人员的大致数目,以便120调集救护车辆、报告政府部门及通知各医院救援人员集中到出事地点。
●挂断电话后,应有人在住宅门口或交叉路口等候,并引导救护车的出入。
●准备好随病人带走的药品,如衣物等。若是服药中毒的病人,要把可疑的药品带上;若是断肢的伤员,要带上离断的肢体等。当然不要忘了尽可能带足医疗费用。
●疏通搬运病人的过道。
●若在20分钟内救护车仍未出现,可再拨打120。如病情允许,不要再去找其他车辆,因为只要120接到你的呼叫是一定会派来救护车的。
●选择去哪个医院有两个准则。一是就近,二是考虑医院的特色。但首先是"就近"的原则,因为对于需抢救的病人而言,争取时间尤为重要。
■危重病人如何搬运
遇到危重病人,最好是拨打120,呼叫救护车,但有时往往来不及叫救护车,为了争分夺秒抢时间使其尽快地得到救治,人们常常拦截过往的汽车,请求帮助运送,而许多驾驶员也乐于给病人提供方便。但一般车辆与救护车不同,缺乏急救措施。为了使病人途中安全,减少意外,应注意以下几点:
●最佳体位:遇到咯血、呕血、昏迷而呕吐的病人,应把病人的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阻塞气管导致窒息;中风、心脏病呼吸困难者,采取头高脚低位,以减头部和脑部的血流量;休克病人采取头低脚高位,以保障脑部供血;出血病人经包扎止血后,将出血部位置于心脏水平以上,可减少出血;骨折病人要用木板、木棍固定,以防骨折加重或刺伤血管、神经。
●减轻震动:车厢内可因地制宜地铺些棉絮、棉毯、衣服、甚至草席、稻草等,行车时尽量选择平坦的道路,遇路面坎坷时要减慢速度,上下坡时保持平稳。
●避免噪音:任何病人都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除了颅脑外伤而有脑脊液流出者,其他病人可在两耳塞一点棉花,布条等。行车途中要少鸣喇叭,更要避免按高音喇叭。
●途中急救:如病人发生窒息,可让其仰卧,头偏向一侧,取头低脚高位,轻拍背部,排除气管内阻塞物,或将病人仰卧,头后仰,使颈部放直,急救者将右手掌部放在病人腹上部剑突下的位置,从下向上并稍向后冲压,使阻塞物排出。病人停止呼吸或心跳骤停,应立即采取心肺复苏术,即作口对口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摩。
■如何紧急止血
急性出血是外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保障。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血液约有4000亳升。外伤出血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出现明显的休克症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现场抢救时,首要的是采取紧急止血措施,防止因大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因而判断出血的性质对抢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出血的种类
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类:
1、外出血:由皮肤损伤向体外流出血液,能够看见出血情况。
2、内出血: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或脏器、体腔内,从体表看不见血。
(二)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压迫止血):用手指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的动脉压迫点上,用力将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中断血液流通达到止血目的。指压止血是较迅速有效的一种临时止血方法,止住出血后,需立即换用其它止血方法。
①颞动脉止血:用拇指或食指在耳屏前稍上方正对下颌关节处用力压。用于头顶及颞部的出血。
②颌外动脉止血:用拇指或食指在下颌角前约半寸处,将颌外动脉压在下颌骨上。用于腮部及颜面部的出血。
③尺、桡动脉止血:将伤者手臂抬高,用双手拇指分别压迫于手腕横纹上方内、外侧搏动点(尺桡动脉)止血。用于手部出血。
④肱动脉止血:将上肢外展外旋,曲肘抬高上肢,用拇指或四指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施以压力将肱动脉压于肱骨上即可止血。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下部的出血。
⑤指动脉止血:将伤指抬高,可自行用腱侧的拇指、食指分别压迫伤指指根的两侧。适用于手指出血的自救。
2、加压包扎止血:
先用消毒纱布垫覆盖伤口后,再用棉花团、纱布卷或毛巾、帽子等折成垫子,放在伤口敷料上面,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紧紧包扎,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度。伤口有碎骨存在时,禁用此法。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失血
3、加垫屈肢止血:
① 前臂或小腿出血,可在肘窝或?s窝放纱布垫、棉花团、毛巾或衣服等物,屈曲关节,用三角巾或绷带将屈曲的肝体紧紧缠绑起来。
② 上臂出血,在腋窝加垫,使前臂屈曲于胸前,用三角巾或绷带把上臂紧紧固定在胸前。
③ 大腿出血,在大腿根部加垫,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用三角巾或长带子将腿紧紧固定在躯干上。
注意事项:
有骨折和怀疑骨折或关节损伤的肢体不能用加垫屈肢止血,以免引起骨折端错位和剧痛。使用时要经常注意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如血液循环完全被阻断,要每隔一小时左右慢慢松开一次,观察3-5分钟,防止肢体环死
4、止血带止血
用于四肢较大动脉的出血。用其他方法不能止血或伤肢损伤无法再复原时,才可用止血带。因止血带易造成肢体残疾,故使用时要特别小心。止血带有橡皮制的和布制的两种,如果没有止血带时亦可用宽绷带、三角巾或其他布条等代替以备急需。
① 橡皮止血带止血:
先在缠止血带的部位(伤口的上部)用纱布、毛巾或受伤者的衣服垫好,然后以左手拇、食、中指拿止血带头端,另一手拉紧止血带绕肢体缠两圈,并将止血带末端放入左手食指、中指之间拉回固定。
② 就便材料绞紧止血:
在没有止血带的情况下,可用手边现成的材料,如三角巾、绷带、手绢、布条等,折叠成条带状缠绕在伤口的上方(近心端),缠绕部位用衬垫垫好,用力勒紧然后打结。
③ 用止血带止血注意事项:
止血带止血法是大血管损伤时救命的重要手段,但用得不当,也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肢体缺血环死、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止血带不能直接缠在皮肤上,必须用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做成平整的垫子垫上。
●上臂避免绑扎在中1/3处,因此处易伤及神经而引起肢体麻痹。上肢应扎在上1/3处,下肢应扎在大腿中部。
●为防止远端肢体缺血坏死,在一般情况下,上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2-3小时,每隔40分钟至50分钟松解一次,以暂时恢复血液循环,松开止血带之前应用手指压迫止血,将止血带松开1-3分钟之后再另一稍高平面绑扎,松解时,仍有大出血者,不再在运送途中松放止血带,以免加重休克。
●如肢体伤重已不能保留,应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绑止血带,不必放松,直到手术截肢。
●上好止血带后,在伤者明显部位加上标记,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尽快送医院处理。
●严禁用电线、铁丝、绳索代替止血带。
5、填塞止血:
用急救包、棉垫或消毒的纱布填塞在伤口内,再用加压包扎法包扎。用于大腿根、腋窝、肩部、口、鼻、宫腔等部位的出血。
■包扎伤口要点
①对伤口必须进行包扎,尤其是出血多,合并骨折、内脏外露、异物刺入人体的紧急情况下。
②包扎伤口可用绷带、三角巾以及就地取材的替代品。
③包扎的基本方法:先在受伤的部位放一块敷料(纱布),然后用绷带、三角巾等扎好。
④内脏外露的伤口的包扎,注意不可将内脏送回腹腔内,应该用干净、消毒的纱布围成一圈保护,或者用干净饭碗扣住已脱出的内脏,再进行包扎。
⑤异物刺入体内,切忌拔出,应该先用棉垫等物将异物固定住再包扎。
■烧烫伤急救要点
①立即冷却烧(烫)伤的部位,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10~30分钟或冷水浸泡直到无痛的感觉为止。
②冷却后再剪开或脱去衣裤。
③不要给口渴伤员喝白开水。
④发生窒息可用粗针头从病人环甲膜处刺入气管内,以维持呼吸。
⑤妥善保护创面,不可挑破伤处的水泡。不可在伤处乱涂药水或药膏等。
⑥尽快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⑦搬运时,病人应取仰卧位,动作应轻柔,行进要平稳,并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对途中发生呼吸、心跳停止者,应就地抢救。
冷 敷:
冷敷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血管弃血,有消炎、止血、止痛、皮肤散热、降低体温的作用。
操作要领:
①冷敷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冰袋冷敷。在冰袋里装入半袋或三分之一袋碎冰或冷水,把袋内的空气排出,用夹子把袋口夹紧,放在病人额头、腋下、大腿根等处。没有冰袋时,用塑料袋也可。
②另一种冷敷法是,把毛巾或敷布在冷水或冰水内浸湿,拧干敷在患处,最好用两块布交替使用。若降体温时,可用毛巾或纱布包上冰块;冷敷四肢、背部、腋窝、肘窝、?N窝和腹股沟等处,敷后用毛巾擦干。
注意事项:
①冷敷时,要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出现发紫、麻木时要立即停用。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老、幼、衰弱病人,不宜作全身冷敷。
②冷敷时,时间一长,毛巾或敷布等会变热,就失去了治疗作用,因此要经常更换。
③挫伤、肌肉撕裂伤、内出血等时,开始用冷敷,2-3天后处在恢复期时,为了促进血液循环,应使用热敷。
热 敷:
热敷能使肌肉松弛,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因此,它有消炎、消肿,减轻疼痛及保暖的作用。
操作要领:
①热敷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热水袋,水温是60-80℃,以用手背试温不太热为度,将热水灌至热水袋的三分之二即可,排出袋内气体,拧紧螺旋盖,装进布套内或用毛巾裹好,放在患病部位。也可把盐、米或砂子炒热后装入布袋内,代替热水带热敷。一般每次热敷20-30分钟,每天3-4次。
②另一种热敷法是把毛巾在热水中浸湿,拧干后敷于患病部位。在热毛巾外面可以再盖一层毛巾或棉垫,以保持热度。一般每5分钟更换一次毛巾,最好用两条毛巾交替使用。每次热敷时间15-20分钟,每天敷3-4次。
注意事项:
①不管用哪一种方法,都应注意防止烫伤,尤其是小孩、昏迷病人、老年人,及有瘫疾、糖尿病、肾炎等血液循环不好或感觉不灵敏的病人,使用热敷时,应随时检查局部皮肤的变化,如发红起泡时,应立即停止。
②热敷作为配合疗法适用于初起的疖肿、麦粒肿、肌炎、关节炎、痛经、风寒、引起的腹痛及腰腿痛等。但是,当急腹症未确诊时,如急性阑尾炎,面部、口腔的感染化脓,各种内脏出血,关节扭伤初期有水肿时,都禁用热敷。
■火灾急救要点
①迅速熄灭身体上的火焰,减轻烧伤。
②用冷水冲洗、冷敷或浸泡肢体,降低皮肤温度。
③用干净纱布或被单覆盖和包裹烧伤创面,切忌在烧伤处涂各种药水和药膏。
④可给烧伤伤员口服自制烧伤饮料糖盐水,切忌给烧伤伤员喝白开水。
⑤搬运烧伤伤员,动作要轻柔、平稳,尽量不要拖拉、滚动,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触电急救要点
①迅速关闭开关,切断电源。
②用绝缘物品挑开或切断触电者身上的电线、灯、插座等带电物品。
③保持呼吸道畅通。
④立即呼叫"120"急救服务。
⑤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坚持长时间进行。
⑥妥善处理局部电烧伤的伤口。
■气道异物阻塞急救要点
①及早识别气道异物阻塞的紧急情况:病人突然不能说话,面色、唇色很快青紫发绀, 神志不清、呼吸停止
②尽快解除呼吸道的阻塞。可使用:咳嗽法、腹部冲击法(海氏手法)、拍背法、手指掏取法。
③对呼吸停止者进行人工呼吸。
④发生窒息,未采取急救措施,不要着急送医院。
⑤呼叫"120"急救服务,在急救医生到来之前,应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术。
⑥落入呼吸道深处的异物,只能将病人送到有耳鼻喉科的医院去取出来。
■昏迷急救要点
①昏迷病人应去枕平卧位,头后仰并偏向一侧。
②注意清理口腔内的呕吐物、分泌物,使呼吸道畅通,防止发生窒息。
③不要随意移动病人。
④一旦发生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脏复苏。
⑤向"120"急救中心呼救。
⑥协助急救医生识别昏迷的病因。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要点
①立即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同时尽快离开中毒环境。
②对有自主呼吸者,充分给以氧气吸入。
③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④呼叫120急救服务。
⑤争取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减少后遗症。
■淹溺急救要点
①首先保持呼吸道畅通。声速清除口腔、鼻咽部的异物(如淤泥、杂草等)。
②平卧位,头侧向一侧或俯卧位,面朝下。
③不强调"控水",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④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口唇青紫明显,神志不清,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⑤呼叫急救人员前来救援。
■踝关节扭伤急救要点
①扭伤后,立即停止活动。
②冷敷受伤部位,24小时后再进行热敷。
③不要按摩推拿受伤部位。
④到医院去进行X线检查排除骨折。
■急性脑血管病(脑中风)
人们习惯称脑血管病为脑血管意外、脑中风、脑卒,意思是脑血管发生了紧急的损伤。通俗地说,脑血管病是由于供应脑内的血管发生病变导致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偏瘫、视力障碍、语言表达障碍(失去语言功能或者吐字不清)。
脑中风的类型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中风急救要点
①病人摔倒在地,应就近移至易于处置的地方,移动时,应由一人托住头部,与身体保持水平的位置。
②昏迷病人应平卧位,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防止呕吐物误吸。
③病人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④尽快呼叫"120"急救服务,请急救医生前来抢救病人。
⑤病情稳定后,在严密监护下送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搬运病人时尽量保持平稳。
⑥脑中风检查依靠大型的先进器械、设备,必须到医院才能进行,所以,一旦发生脑中风,应尽快就近送到有检查条件、治疗条件的医院去。
⑦脑中风应送医院进行CT检查,区分脑中风的类型,针对病因进一步治疗。
■癫痫大发作
癫痫的病因
癫痫俗称"羊角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多继发于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外伤、脑膜炎、脑炎、低血糖、中毒等。
识别癫痫大发作
①突然尖叫,似羊叫,神志丧失,站立时可摔倒地上。
②全身抽动,面色青紫,瞳孔散大,口吐白沫。
③舌唇常被咬破,有小便失禁等表现。
④每次发作历时数分钟,发作停止后昏睡数十分钟,醒来对发作过程毫无记忆。
⑤少数病人连续发作数小时或十几小时,神志始终不清醒,伴有发高烧和脱水现象。
癫痫急救要点
①发作时注意防止摔倒、碰伤。
②神志不清病人头侧位,使唾液和呕吐物尽量流出口外,防止窒息。
③发作时不要用力按压病人肢体,以免造成骨折或扭伤。
④发作后尽可能减少搬动,让病人适当休息,可给吸氧气。
⑤发现病人癫痫大发作,一定要立即呼叫"120"急救电话。
⑥小儿惊厥尽快送到有儿科的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治疗。
一、感觉统合的概念
感觉统合是指脑对个体从视、听、触、嗅、前庭等不同感觉通路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解释、联系和统一的神经心理过程,是个体进行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感觉统合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根据大脑皮层和高级加工区域在感觉统合中的参与程度,感觉统合分位“低位统合”和“高位统合”。 低位统合:是指脑干、小脑对各种感觉信息(包括反馈信息)的初步分析与统整,涉及各种感觉系统间以及感觉系统与动作的协调与统合。如视/听觉信息整合、手眼协调、身体不同运动器官的协调、身体姿势的反馈调节、注意力集中等,它是一般意义的感觉统合。 高位统合:是指大脑皮质及皮层下神经结构进行的认识、言语、情绪及记忆等心理活动与低位感觉信息的沟通、组织和概括等,注意力调控、动作企划、自我控制,以及概括/推理/判断等学习活动的结构化、程序化、整体化、自动化、顺应性及同化等。高位统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感觉统合,而属于感知统合。是个体有序高效进行学习、创造等复杂内外活动的基础,是感觉统合训练的最终追求。
二、感觉统合的神经心理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接受来自外周感官的各种信息,分析、整合、储存信息,产生并发出新信息来调控个休各系统、器官和组织的协调运行。 信息处理是由三个环节构成,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及反馈调节、信息表达。 1、信息获取:信息获取是由个体的外感受器获得,主要有视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前庭器、本体感受器以及以触、压觉为主的肤觉感受器。 2、信息加工及反馈调节: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传入的信息加以选择、分析、组织,形成对客体的整体认识,并做出相关应对策略的生理、心理活动过程。 3、信息表达及反馈 是指信息由中枢神经系统经传出神经传输到效应器。并使效应器产生行为的过程。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动作。效应器在完成信息表达的同时,相关感受器也会将信息完成情况传入中枢,中枢会对源于效应器的反馈信息进行再加工,发出调整后信息,如此往复,中枢指令的整合度和精细程度不断提高。这就是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需要复习或重复训练的机制。 总之,人们处理各种事件是建立在感觉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效应器相互协作和反馈调节基础上,三者协作水平决定人们学习、工作的效益,并影响个体的情绪和情感。三大系统结构复杂,协同运行往往会出现偏差或错误,需要通过反复尝试逐步提高系统间的协作水平,在行为上表现为动作协调性和自动化水平的不断的提高。
三、儿童感觉统合的发展阶段
从单纯的感觉刺激发展到脑干的初级感觉统合,即身体双侧的协调、手眼协调、注意力集中、情绪稳定及有意识活动,进一步发展到大脑皮质的高级感觉统合,即注意力、组织能力、自我控制,概括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形成感觉——认识——运动功能的高级行为模式,对事物产生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调整机体各个部位去完成各项更为复杂的学习活动。 个体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虽然有连续性,但也呈阶段性。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初级感觉统合阶段(3岁前)具备与外界进行互动的动作、感觉、认知、言语及社交等基本能力。 2、中级感觉统合阶段(3-7岁) 中枢具备了对不同类型信息的整合能力。在此期间,本体感觉、前庭觉、触压觉、视觉、听觉及躯体运动各系统可以完成本系统内的任务,并实现系统间的协同运作,身体运动的协调性、感知-动作的协调性、注意力、记忆力、言语表达能力、意志品质及情绪管理有了较好发展,基本满足独立生活学习和交往的需要。这是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3、高级感觉统合阶段(7岁至青春期)感觉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基本成熟,趋近成人水平。大脑高级功能进一步发展,成为影响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多种高级心理功能增强。
四、感觉统合失调
是指个体的某一感觉系统、感觉系统之间与运动系统之间等的信息组织与整合不协调,导致信息统合过程发生异常,出现对刺激的不敏感或过分敏感、行为顾此失彼等现象。人们是通过感觉统合失调来认识感觉统合能力的。
五、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及成因
现象主要表现为五大方面:
1、视觉异常:儿童眼球运动困难,手眼协调性差,经常将文字、数字、偏旁部首看错。
2、前庭功能及动作异常:儿童转圈时不会晕或害怕身体旋转,身体平衡性差,容易摔跤,不会走直线,动作笨拙,跳绳、骑自行车困难。
3、触觉等肤觉异常:儿童触觉过于敏感或者迟钝,洗发、洗澡、换衣服等体肤的外源性接触都不能忍受。嗅觉、味觉及痛觉也可能存在异常。 4、胆小、害怕:讨厌摇晃、不敢爬高,无法顺利下楼梯,对陌生环境适应慢
5、其他心理活动异常,如注意力集中性、持久性和分配性较差,做事效率低下等。
成因:
1、遗传因素:基因多太性,它决定人体对环境因素的易感性与抵抗力,个体疾病、障碍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以及个体对药物等环境因素反应的差异性。如:多巴胺受体基因改变是导致儿童注意缺陷、行为冲动的重要遗传机制,同时该类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较差。由于遗传机制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对此我们知之甚少,希望遗传学基础研究有新的发现。
2、生理、生化及代谢因素 妊娠期间的不良因素:接触环境的有害物质会导致儿童脑发育异常。 孕妇疾病:继发性疾病及相应的治疗药物会对儿童脑发育造成影响。如:癫痫、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等以及这些疾病的治疗药物。 孕妇的不良习惯:吸烟、酗酒等。 胎儿个体发育问题:胎儿着床不正、胎儿感染、胎儿过动引起缺氧等。 产程不良因素:胎儿脑损伤及脑功能失调。
3、剖宫产、母亲大龄妊娠等因素。
4、环境因素:居家物理环境、家庭成员关系不和、同伴资源缺乏等等。
特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实务要素
一、 训练的基本原则
1、儿童中心原则:
(1)、尊重儿童生长发育规
(2)、理解、尊重并支持儿童的差异发展
(3)、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
(4)、从儿童的角度看待训练中的问题。
2、针对性原则
(1)、问题评估的针对性
(2)、训练方案实施的针对性
(3)、评估反馈的针对性
3、兴趣性原则
(1)、坚持“兴趣”为主导
(2)、有意识处理“训练”与“兴趣”的关系
4、快乐性原则
(1)、创造快乐的训练环境
(2)、设计快乐的训练项目
(3)、体验训练过程的快乐
5、积极支持原则
(1)、被接纳
(2)、受重视
(3)、获得肯定
6、主动性原则
7、渐进性原则
8、成功原则
二、 主要训练领域
感觉统合训练的实施是在大脑高级功能区的调控下进行,各种训练活动是在个体多种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参与下实现的,每种训练活动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程度的感觉“统整”,但是为了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儿童的具体问题,训练活动往往分领域实施。根据儿童感觉统合发展中呈现的主要问题,感觉统合训练分为四个领域,分别是:触觉功能训练、前庭感觉功能训练、本体觉功能训练和综合训练。其中,前庭感觉功能训练是感觉统合训练的重心。
三、 训练周期、频率及训练效果
临床经验表明:多数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须持续较长时间,少则半年,多则数年。 在制订训练计划时,一般以半年为一个训练周期,每周训练应不少于2次,每次训练活动须持续1小时左右,每个训练项目持续3~8分钟,可重复进行同一项目的训练。
四、 训练基本方法
1、被动训练:主要在以下四种情境下使用。 第一、强度维持式被动训练。有些儿童在经过一定的训练后本可独立操作训练项目,但是由于该类儿童缺乏自觉性和坚持性,训练强度不能保证,故采取该被动训练。
第二、防偏纠错式被动训练。
第三、启蒙式被动训练:中重度培智生很多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对训练人员的指令和要求无任何反应。让儿童产生训练意识而采取的被动训练。
第四、安保式被动训练。有些项目有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针对于低龄儿童和障碍程度较为严重的儿童。
安全性较差的训练有两类:一类是身体重心较高的训练,一类是器械稳定性较差的训练。
2、助动训练:助动训练有三种:
第一、突破难点式助动训练。如儿童在S型平衡木上行走训练,行进时总是低着头,训练人员可通过言语提示或间歇性扶持等助动训练,使儿童在行走时保持头颈直立,提高前庭觉与本体觉间整合训练水平。
第二、适应性助动训练。有些儿童对一些感觉统合训练设备或训练项目存在恐惧感或有较大的心理压力,难以独立完成时,需要训练人员支持和协助来适应训练器械或训练项目。增强训练的自信心。比如:儿童想穿越“阳光隧道”,但在入口徘徊,不敢俯身入道。这时,训练人员可从另一侧先入隧道,相向迎接儿童。
第三、纠偏式助动训练。如:儿童在滑梯进行俯卧滑行训练时,频繁在滑道斜坡上改变方向,导致滑行不流畅或儿童从滑板上滑落,问题主要是儿童没能较好控制身体,有时源于起滑时滑板的前后轮方向不一致。训练人员有针对性地就此细节加以纠正。
第四、安保式助动训练。
3、主动训练: 主动训练是指儿童能够根据训练人员的安排,独立自主开展训练活动的训练方法。
主动训练有前提条件有:
第一、儿童有较为强烈的实现训练目标的愿望和动机,能自觉组织自身的心智资源、有效地控制行为定向于训练活动上。
第二、儿童掌握了训练活动的操作要领,并且具备防止意外发生的意识和应对措施。 在整个训练周期中,这三种基本方法会交替使用,被动训练和助动训练属于辅助性训练方法,随着训练进程的延伸和儿童训练水平的提高,使用频率会逐步减少。主动训练是训练实施的主要方法,是训练最终取得成效的主要途径。
4、其他训练方法: 间歇训练和间隔训练。
五、 技能获得
训练技能的获得可分训练人员的示范及解释、儿童的尝试及训练人员的支持、技能的自动化三个阶段。
六、 训练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1、关节畸形的训练问题
1-1:训练项目涉及的关节如有畸形,须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并谨慎训练,或由专业康复治疗师来实施。
1-2:训练人员禁忌对颈椎关节有畸形者进行该区域的训练,禁忌在俯卧位、悬空位进行各种形式的训练;其他运动器官的训练要注意保护该关节免受过大负重。
2、身患病、伤的训练问题
2-1:儿童患有感冒发热(38℃以上)、肺炎、哮喘、痢疾、肝炎及其他传染性疾病时,不宜进行训练,但个体单独的轻微身体活动不受限制。
2-2:儿童患有心律不齐或过快、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在充分预备活动的基础上,训练、休息交替进行(间歇训练),强度缓慢递增。
3、身体易受伤害器官/区域的保护问题
人体的一些器官及区域属于易受伤害之处的,训练时应避免互动对象肢体或环境硬物的撞击。
3-1:眼、耳、鼻、乳房(女性)、外生殖器及附近区域。
3-2:心区(胸部左下)、腋下区(胸部外侧)、脑后部及颈上部区域、太阳
4、异性互动训练的礼规问题
4-1:异性间的互动或互助训练,须双方同意,不得勉强。
4-2:异性互动训练避免私密处接触,及时制止有意识侵犯。
5、练时间选择问题
5-1:饭后30分钟内、空腹、晨起30分钟内、就寝前1小时内不宜进行大强度训练。
5-2:极端气候/环境(高温、严寒、低气压、浓雾、周边环境空气污染严重、新装修训练室或居家)下不宜训练,或应在采取有效措施后实施训练。
5-3:在流行病发生期间,按照医疗卫生权威机构的要求调整训练安排,或改变训练方式,如减少互动、互助训练,减少同一空间的受训儿童的数量等。
6、强化手段的选择
6-1:训练优先使用非物质强化手段。
6-2:物质强化手段(食品、饮料、学习用品、质地柔软玩具等)可偶尔使用,但忌讳儿童在训练中同时亨用或随身携带。质地坚硬和(或)棱角锐利的物品、小型可吞咽物品不宜作为强化物使用。
6-3:训练人员兑现强化承诺要选择合适时机。
7、儿童自理问题
7-1:根据当下的气候特点及儿童的代谢状态,训练人员提前安排儿童穿着或携带适合训练的衣服、准备清理口水、鼻涕、汗液的手帕纸巾等。
7-2:训练开始前提醒儿童处理好饮水(不宜过量、禁忌饮服碳酸饮料)、排便等问题。训练人员及其他辅助服务人员同样要处理好这个问题。
7-3:训练人员协助儿童检査、清理随身携带的硬质物品,如钥匙、笔、小刀、零食、饰品、手机、手表、小型游戏机等,以防训练时受到损坏或伤害儿童。
8、意外事故应急处理
8-1:谨防肌肉和关节韧带拉伤、关节错位/脱臼、皮肤划破出血等皮肉之伤的发生。
8-2:严防呕吐、呼吸窘迫、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意外事故的发生。
8-3:为防止事故发生或使事故的影响尽可能小,训练人员应该密切关注训练全程,对事故发生保持高度的警觉性。
8-4:训练机构应该有应对事故的准备,如与社区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定期对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特别是心脑血管功能给予检查,出现意外事故及时救治,或准备应对皮肉轻伤的常规药物、设备等。
9、训练术语的使用问题
9-1:训练术语的教育问题。为便于长期开展训练,训练人员在训练中要有意识引导儿童理解、识记训练中的一些术语及概念的含义,如常用训练场地、器械的名称,人体各局部器官的名称,训练基本操作方法的名称等。
9-2:术语的地域化表述问题。一些学术性较强的术语,如半规管、腱器官、累加式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常使用,不便于特殊儿童在训练中理解和记忆,训练人员没有必要在训练活动中使用,一些必须使用的术语也可以采取通俗的说法来表述,如“仰卧”可用“躺”、“视觉屏蔽”用“闭住眼睛”来代替,便于理解且意思不变。但是,训练方案的设计还是要坚持使用专业术语。
10、其他问题
特定对象在训练中及训练的不同时段出现的问题有较大的差异性,上述未尽之处,尚需根据儿童训练时的具体表现做区别对待,前提是:训练人员在实施方案前熟悉每个儿童的身心特点,训练行进中要密切关注儿童当下的机能状态,及时恰当处理儿童的个别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