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剖学来讲上肢神经的分布及支配? 求答案拜托拜托

从解剖学来讲上肢神经的分布及支配? 求答案拜托拜托,第1张

(1) 胸长神经(C5、7)于锁骨上方发于臂丛,沿前锯肌表面下降并支配此肌。此神经损伤,前锯肌麻痹,表现为“翼状肩”,上肢上举困难。

(2) 胸背神经(C6、8)起自后束,沿肩胛骨外侧缘下行,分布于背阔肌。

(3) 肌皮神经(hmusculocutaneus)(C5、7)(图10—85、86)自外侧束发出后,斜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下行,并发出分支支配上述三肌。终支在肘关节稍上方的外侧,穿出臂部深筋膜,改名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

(4)正中神经(nmedianus)(C5、7)(图10—85、86)由来自臂丛内侧束和外侧束的两个根合成,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伴肱动脉下行到肘窝,继在前臂指浅、深屈肌之间沿前臂正中下行。经腕至手掌,发出正中神经掌支(返支),进入鱼际,发出3条指掌侧总神经,再各分为2~3条指掌侧固有神经至1~4指相对缘。(图10-87) 正中神经在臂部无分支。在肘部和前臂发肌支:支配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所有前臂屈肌及旋前肌。在手掌支配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和第一、二蚓状肌。发皮支:支配手掌桡侧2/3的皮肤,桡侧三个半指的掌面皮肤,以及其背面中节和远节的皮肤。 正中神经损伤可致:①运动障碍:前臂不能旋前,屈腕力减弱,拇指、食指及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做对掌动作。②感觉障碍:上述皮肤分布区感觉障碍,尤以拇、食、中指远节关节最为明显。③肌肉萎缩:鱼际肌萎缩,手常变平坦称为“猿手”。

(5)尺神经(nulnaris)(C7、T1)(图10-85、86)发自臂丛内侧束,沿肱二头肌内侧沟,随肱动脉下行,在臂中部转向后下,经肱骨内上髁后方尺神经沟,进入前臂。在沟中尺神经位置表浅,紧贴骨面,骨折时易受损伤。尺神经在前臂尺侧腕屈肌深面随尺动脉下行,至桡腕关节上方约5cm处,发出尺神经手背支,本干下行称尺神经掌支,经豌豆骨桡侧分浅、深支入手掌(图10—8889)。 尺神经在前臂发出肌支,支配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深支支配小鱼际肌,拇收肌、全部骨间肌及第三、四蚓状肌。浅支在手掌分布于小鱼际的皮肤和尺侧一个半指皮肤。手背支分布于手背尺侧半及尺侧二个半指皮肤(第3、4指相邻侧只分布于近节背面的皮肤)。 尺神经损伤后可致:①运动障碍:屈腕力减弱,拇指不能内收,其它各指不能内收与外展,环指与小指末节不能屈曲。②感觉障碍:尺神经分布区感觉迟钝,而小鱼际及小指感觉丧失。③肌肉萎缩:小鱼际平坦,由于骨间肌及蚓状肌萎缩,掌骨间隙出现深沟,各掌指关节过度后伸,第 4、5指的指间关节屈曲,表现为“爪形手”。

(6)桡神经(nradialis)(C5、8)(图10—89、91)发自臂丛后束的粗大神经,初在腋动脉后方,继而伴随肱深动脉向后,在肱三头肌深面紧贴肱骨体的桡神经沟向下外行,到肱骨外上髁前方分为浅支与深支。 ①浅支:在肱桡肌深面,伴桡动脉下行,至前臂中、下1/3交界处转向手背,分布于手背桡侧半的皮肤以及桡侧二个半指背面的皮肤(图10—86、88)。 ②深支:较粗、主要为肌支。穿旋后肌至前臂背侧,在深、浅肌之间下降,分数支,其长支可达腕部。(图-89) 桡神经肌支:支配肱三头肌、肱桡肌及前臂后群所有伸肌和旋后肌。 桡神经皮支:分布于臂、前臂背侧和手背桡侧半及桡侧二个半手指皮肤(图10—88)。 肱骨干骨折易伤及桡神经,表现为①运动障碍:不能伸腕和伸指,拇指不能外展,前臂旋后功能减弱。②感觉障碍:前臂背侧皮肤及手背桡侧半感觉迟钝,“虎口”区皮肤感觉丧失。③抬前臂时,由于伸肌瘫痪及重力作用,出现“垂腕征”(图10—90)。 7腋神经(nradialis)(图10—89)发自臂丛后束,伴旋肱后动脉向后,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面。其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皮支绕三角肌后缘分布于肩部和臂部上1/3外侧面皮肤。 肱骨外科颈骨折时,可损伤腋神经,表现为:①运动障碍:肩关节外展幅度减小。②三角肌区皮肤感觉障碍。③三角肌萎缩,肩部失去圆形隆起的外观,肩峰突出,形成“方形肩”。

《功能解剖学》读书笔记之9肘关节伸肌群

肘的伸展实际上依赖于1块肌肉,即肱三头肌 (图2-53,图2-54)。尽管D提出肘肌这块肌肉也值得关注,但由于它在肘关节伸展中的作用很小,可以被忽略掉。但是要注意,有研究表明 肘肌具有主动性的稳定肘关节 的作用。

1肱三头肌(图2-53后面观,图2-54侧面观)由3个肌肉起始部组成,它们汇聚成一条共同的肌腱止于鹰嘴,但却有不同的起点:

※ 内侧头 (1)起始于肱骨后面,桡神经沟外下方骨面。

※ 外侧头 (2)起始于桡神经沟内上方的肱骨干侧缘。

从解剖位置来看肱三头肌的这2个头是单关节肌(仅跨越肘关节)。

※肱三头肌 长头 (3)并非起始于肱骨,而是起始于肩胛骨的盂下结节,因此它是双关节肌。

2肱三头肌的功能随肘关节屈曲角度的不同而变化:

※在 肘完全伸展 的状态下(图2-55),肌肉力量可以分为2个分离,有导致尺骨后方脱位趋势的离心分量(C)和仅有伸肘作用的,更具力量的横向分量(T)。

※在 肘半屈曲至20°-30° 时(图2-56),桡侧向心分量被消除,只有有效的切向分量(T)与肌肉拉力一致。因此,在这个位置,肱三头肌的收缩效率最大。

※接下来,当 肘进一步屈曲 (图2-57)时,随着向心分量(C)的增加,有效的切向分量(T)减少。

※在肘 全屈曲状态 (图2-58),肱三头肌肌腱反折在鹰嘴上表面,就像附在一个滑车上,这一安排有助于抵消它的效能损失。而且,它的最大伸展纤维增加了其收缩力,可以进一步代偿效能的损失。

3 由于肱三头肌是双关节肌,其长头的功能,甚至于其整体功能,均依赖于肩关节的位置 (图2-59)。很显然,在肘关节保持相同角度的前提下,当肩关节屈曲90°时,肱三头肌起点到终点的位置大于其在上臂自然下垂时。实际上,肱骨划出圆环的中点(1)和肱三头肌长头划出圆环的中心(2)并不一致。如果肱三头肌长度不变,止点将达到O1,但是鹰嘴现在在O2,所以,肌肉必须被动地从O1拉伸到O2。

4 由于肱三头肌长头可以引导由肩部屈肌(胸大肌的锁骨部和三角肌)所产生的部分力量来增强肩部伸肌的力量 。因此,当肩在屈曲或伸长时,肱三头肌更有力。这就解释了经过双关节肌肉的一个功能。当肘关节和肩关节同时屈曲(从屈曲90°开始)时,肱三头肌产生的力量最大,犹如伐木工用斧子砍树那样。

同样的道理,当肩关节屈曲时,肱三头肌也会更有力,因为它的极限位已经预先被牵张了。向前击打的动作也因为肩关节屈肌的某些力量传递给肘关节后而更加有力。 注:参考双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

肱三头肌(长头)和背阔肌在肩关节形成一个功能性的内收力偶。

从课件上COPY下来的- -|你看看

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第一章 头 部

第一节 概 述

1、境界与分区

2、表面解剖

2.1 体表标志

2.2 体表投影

第二节 面 部

1、面部浅层结构

1.1 面部皮肤及浅筋膜

1.2 面肌、面部血管及神经:面部血管的行程、分布及特点,面神经的分布,三叉神经末支出颅部位及分布

2、面侧区

2.1 腮腺咬肌区:腮腺咬肌筋膜,腮腺的位置和形态及穿经腮腺的结构,腮腺管。

2.2 面侧深区:上颌动脉和下颌神经的分布。

3、面部的间隙

第三节 颅 部

1、颅顶

1.1 额顶枕区:境界及层次

1.2 颞区:境界及层次

2、颅底内面:12对脑神经出颅部位,海绵窦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第二章 颈 部

第一节 概 述

1、境界与分区

2、表面解剖

第二节 颈部层次结构

1、浅层结构: 颈阔肌、浅静脉及皮神经的分布

2、颈筋膜的层次、附着及筋膜间隙交通关系

第三节 颈前区

1、 舌骨上区

1.1 颏下三角

1.2 下颌下三角:下颌下腺及其毗邻的血管、神经

2、舌骨下区

2.1 颈动脉三角:境界及内容

2.2 肌三角:甲状腺的位置、被膜、毗邻、固定装置,甲状腺的血管及喉的神经。甲状旁腺。气管及食管颈部的毗邻。

第四节 胸锁乳突肌区及颈根部

1、胸锁乳突肌区

1.1 境界

1.2 内容及毗邻

2、颈根部

2.1 境界

2.2 内容及毗邻

第五节 颈外侧区

1、枕三角

1.1 副神经的走行和分布

1.2 颈丛和臂丛的分支

2、 肩胛舌骨肌锁骨上三角

第六节 颈部淋巴

颈部淋巴结群的名称、位置流注关系及临床意义

第三章 胸 部

第一节 概 述

1、境界与分区

2、表面解剖

第二节 胸 壁

1、浅层结构

1.1 皮肤、浅筋膜、浅血管及皮神经

1.2 乳房位置、形态结构及淋巴回流

2、深层结构

2.1 深筋膜及胸廓外肌层

2.2 肋间隙的构成

2.3 胸廓内动脉的行程及其临床意义,肋间血管、神经的排列位置及关系

第三节 膈

膈的毗邻关系,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裂孔的位置

第四节 胸膜和胸膜腔

胸膜及其血管和神经,胸膜腔及胸膜窦,胸膜的体表投影

第五节 肺

1、位置和体表投影,肺门和肺根

2、肺叶和肺段

3、肺的血管和神经

第六节 纵隔

1、概述

1.1 纵隔的境界、位置与分区

1.2 纵隔侧面观

2、上纵隔

2.1 上腔静脉及其属支,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动脉韧带和动脉导管三角。

2.2 气管胸部和支气管

3、下纵隔

3.1 心包的组成,心包窦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3.2 心的位置和毗邻,心的血管和神经。

3.3 食管的血管、神经及毗邻,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的行程及其与食管静脉的关系。胸导管和胸交感干的行程及毗邻。

3.4 纵隔间隙

第四章 腹 部

第一节 概 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3、腹膜腔与腹腔脏器

第二节 腹前外侧壁

1、 浅层结构

1.1 皮肤

1.2 浅筋膜:层次,浅血管及皮神经

2、深层结构:腹直肌及腹直肌鞘,三层扁肌及腱膜,腹壁深层血管及神经,腹股沟管的构成,腹股沟三角。

第三节 结肠上区

1、 胃

1.1 胃的毗邻和韧带

1.2 胃的血管和神经。

1.3 胃的淋巴

2、 十二指肠

2.1 十二指肠的分部和毗邻

2.2 十二指肠的血管和神经

2.3 十二指肠悬韧带。

3、 肝

3.1 肝的体表投影,肝蒂

3.2 肝的分叶与分段,肝的韧带。

3.3 肝的淋巴

4、 肝外胆道

4.1 肝外胆道的构成

4.2 胆囊三角、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4.3 胆总管的分段

5、胰

5.1 胰的位置及毗邻

5.2 胰的血管及神经

5.3 胰管与副胰管

6、脾

6.1 脾的位置、毗邻及体表投影

6.2 脾的血管和韧带

7、肝门静脉

第四节 结肠下区

1、 空肠及回肠

1.1 空、回肠位置、形态结构及肠系膜

1.2 空、回肠血管及神经

2、盲肠和阑尾:回盲部、阑尾根部体表投影、阑尾常见位置

2、 结肠

2.1 结肠分部、位置、毗邻及血液供应

2.2 结肠淋巴

第五节 腹膜后隙

1、 概述

2、 肾

2.1 肾的毗邻、肾蒂、肾被膜

2.2 肾的位置、肾门、肾窦

3、 输尿管

4、 肾上腺

5、 腹主动脉

6、 下腔静脉

7、 腰交感干

第五章 盆部与会阴

第一节 概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第二节 盆部

1、 骨盆整体观

2、 盆壁肌

3、 盆底肌与盆膈

4、 盆筋膜

5、 盆筋膜间隙

6、 盆部的血管和神经,盆部的淋巴

7、 盆腔脏器与腹膜

7.1 盆腔脏器的位置安排

7.2 盆腔腹膜的配布

7.3 直肠毗邻、血管及淋巴

7.4 膀胱、前列腺及精囊

7.5 子宫的毗邻及血管,子宫韧带及子宫附件

第三节 会阴

1、肛区:肛管及坐骨直肠窝

2、男性尿生殖区

3、女性尿生殖区

第六章 脊柱

第一节 概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第二节 层次结构

1、 浅层结构

2、 深筋膜

3、 肌层

4、 血管和神经

5、 椎管及内容物

第七章 上 肢

第一节 概 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第二节 肩 部

1、 腋区

1.1 腋窝的构成:顶、底、前、后壁层次,三边孔、四边孔的构成及穿行内容。

1.2 腋窝的内容:腋动脉的分段、分布及毗邻,腋静脉及臂丛,腋鞘和腋窝蜂窝组织,腋淋巴结。

2、 三角肌区及肩胛区

3、 肩胛动脉网

第三节 臂 部

1、 臂前区

1.1 浅层结构

1.2 深层结构:深筋膜和骨筋膜鞘,血管和神经。

2、 臂后区

2.1 浅层结构

2.2 深层结构:深筋膜和骨筋膜鞘,血管神经束。

第四节 肘 部

1、 肘前区

1.1 浅层结构

1.2 深层结构:肱二头肌腱膜,肘窝的境界和内容。

2、 肘后区

3、 肘关节动脉网

第五节 前臂部

1、 前臂前区

1.1 浅层结构

1.2 深层结构:深筋膜,前臂肌前群,血管神经束

2、 前臂后区

2.1 浅层结构

2.2 深层结构:深筋膜,前臂肌后群,骨间后血管神经束。

第六节 手 部

1、 手掌

2、 手背

3、 手指

第八章 下 肢

第一节 概 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第二节 臀 部

1、 境界

2、 浅层结构

3、 深层结构

3.1 深筋膜

3、2 臀肌

3.3 梨状肌上、下孔及其穿行结构

第三节 股 部

1、 股前内侧区

1.1 浅层结构:浅动脉及大隐静脉,浅淋巴结及皮神经。

1.2 深层结构:髂胫束及隐静脉裂孔,肌腔隙与血管腔隙,股三角的境界与内容,收肌管,股内侧区的血管和神经。

2、 股后区

1、 浅层结构

2、 深层结构

2.1 后骨筋膜鞘

2.2 坐骨神经

第四节 膝 部

1、 膝前区

2、 膝后区:腘窝的境界和内容

3、 膝关节动脉网

第五节 小腿部

1、 小腿前外侧区

1.1 浅层结构:浅静脉与皮神经

1.2 深层结构:胫前血管神经素数束,腓浅神经。

2、 小腿后区

2.1 浅层结构: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

2.2 深层结构:胫后血管神经束

第六节 踝与足部

三、学时分配

章 序 讲 授 内 容 理 论 学 时 实验、实习、

讨论学时

第 一 次 头部 (一) 1 3

第 二 次 头部 (二) 1 3

第 三 次 颈部 (一) 1 3

第 四 次 颈部 (二) 1 3

第 五 次 胸 壁 1 3

第 六 次 腋 窝 1 3

第 七 次 上 肢 1 3

第 八 次 胸 腔 1 3

第 九 次 腹前外侧壁 1 3

第 十 次 结 肠 上区 1 3

第 十 一 次 结 肠 下区 1 3

第 十 二 次 腹膜后隙及脊柱 1 3

第 十 三 次 盆部与会阴脊柱 1 3

第 十 四 次 下肢 (一) 1 3

第 十 五 次 下肢 (二) 1 3

上提,下降,外展,内收,旋内,旋外

肩屈,肩伸,外展,内收,旋外,旋内

当运动幅度很大时,会影响到胸廓和脊柱的扩张和屈伸侧屈。

上提,下降,内收,外展,上回旋,下回旋

肩部的关节囊与韧带组合是薄弱的,肩关节主要是通过其最深层的肌肉来加强其稳定性,这些肌肉在他周围构成了一项由活韧带形成的袖子称作肩袖。

能最大程度放松韧带的姿势(肩关节休息姿势),为上臂轻微前屈,外展,旋内

肩部肌群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是肩胛骨和锁骨向胸廓运动的肌群,

第二是使肱骨向肩胛骨运动的肌群。

前锯肌(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束起自于1到2肋骨,中束起自于3到5肋骨,下束起自于6到9肋骨,至于肩胛骨前面内侧缘和肩胛骨下角。稳定的肩胛骨需要前锯肌和中斜方肌共同维系)

锁骨下肌(起于锁骨下侧,止于第一肋骨及肋软骨)

胸小肌(起于3到5肋骨,止于肩胛骨喙突)

胸锁乳突肌(起自于胸骨柄前面,锁骨内侧1/3上面,止于颞骨乳突)

肩胛提肌(起自于肩胛骨上角,止于1到4颈椎横突)

菱形肌(起自于六七颈椎棘突,1到4胸椎棘突,止于肩胛骨内侧缘)

斜方肌(起自于上项线,枕外隆突,项韧带,全部胸椎棘突,止于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

肩胛骨的运动:

上提:上斜方肌,菱形肌,肩胛提肌

下降:下斜方肌,前锯肌

外展:前锯肌

上回旋:前锯肌,上斜方肌,下斜方肌

下回旋:菱形肌,肩胛提肌

肩袖肌群:它们的肌腱附着于关节囊上

肩胛下肌(起自于肩胛骨前面内侧缘,止于肱骨小结节)

冈上肌(起自于冈上窝,止于肱骨大结节最高点)

冈下肌(起自于冈上窝,止于肱骨大结节)

小圆肌(起自于肩胛骨外侧缘上面,止于肱骨大结节)

其他:

喙肱肌(起自于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内面中间)

肱二头肌(长头参与外展运动,短头参与内收运动)

肱三头肌长头

胸大肌

背阔肌

大圆肌(起于肩胛骨外侧缘下部,与背阔肌一样,止于结节间沟内侧)

三角肌

肩关节肌肉功能:

前屈:三角肌前束,胸大肌,喙肱肌

后伸:三角肌后束,背阔肌,大圆肌

外展:三角肌,冈上肌

旋外:冈下肌,小圆肌,三角肌后束

内收:背阔肌,胸大肌,大圆肌(附带小圆肌,肱二头肌短头,肱三头肌长头,喙肱肌)

旋内:肩胛下肌,背阔肌,胸大肌,大圆肌,三角肌前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4809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0
下一篇2023-09-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