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拉力器练肌肉,价格便宜,负荷可自由增减,且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这里介绍几种用拉力器发达肌肉、改善体型的方法。 用力屈肘上拉(如弯举),直至肱二头肌有挤压感。然后慢慢还原。做动作时上体保持正直,不要借力。 还能锻炼肩胛部肌肉。 一脚踩住一端手柄,一手握另一端手柄,并屈肘将肘置于大腿上或腹前, 上体前倾,调节肘部位置,使弹簧被拉长。另一手托住握柄手的前臂,使前臂固定。然后做正手或反手腕屈伸动作,练前臂肌肉。 1)小腿肌:一端手柄固定于地面, 双手握另一端手柄于体前,前脚掌踏3至5厘米厚的木块,上体保持正直,做提踵动作。(2)股后肌群:骑跨在较窄的凳上,一脚踩地, 一手柄固定在另侧小腿远端。做屈小腿动作,慢速还原。
一、四肢肌肉
肱二头肌:坐在较矮凳上,一脚踩住拉力器的一端手柄,一手紧握另一手柄,肘部固定于体侧,
肱三头肌:将拉力器置于体后,两手分握手柄,掌心向前。两手向体侧推手柄,直至两臂完全伸直。还原。
此练习除锻炼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外,
大腿前部肌肉:用两副拉力器,双脚各踩拉力器一端手柄,屈肘,双手(掌心向后)紧握拉力器另一端手柄,拉力器的长度为下蹲时手到脚的距离。然后下蹲,双手握手柄紧贴胸壁,慢慢伸膝站立,直至身体正直。慢慢还原。做动作时上体保持正直,腰部可略后弓。
前臂肌肉:坐在较高的凳上。
二、躯干肌肉
背阔肌:
双侧同时练习:双手紧握手柄置于头顶上方,掌心向前或向下,肘部略屈,用力下压手柄,将弹簧在颈后或颈前拉开,体会背阔肌收缩的感觉。慢慢还原。初学者最好将弹簧拉至颈后,以防受伤。
单侧练习:拉力器一端固定在高于肩部约拉力器弹簧长度的地方,侧身,同侧手掌心向下握下端手柄,略屈肘。下压手柄,直至手柄贴紧体侧。慢慢还原。也可用此法锻炼双侧背阔肌, 方法是:一手在上、一手在下握手柄略屈肘,腰部后弓,用力下压手柄至腹前。 慢慢还原。上两个动作练习也同时锻炼了胸肌。
其它背肌:
双脚各踩拉力器的一端(两副),下肢伸直,上体前屈,双手正握或反握拉力器上端手柄,屈肘置于腹下,抬体伸背,直至上体正直。还原。
三、肩部肌肉
两脚开立,一脚踩住拉力器一端手柄, 同侧手掌心向下略屈肘握另一端手柄,异侧手叉腰,躯干保持正直。做侧拉弹簧至平举动作。慢慢还原。
四、胸肌
拉力器置于体后,双手各握拉力器手柄,掌心向前屈肘,两臂侧伸至侧平举。还原。俯立侧拉也可练胸肌, 且效果更好。
五、腹肌
较少用加负荷的方法锻炼,可做“V”字起和各式仰卧起坐。
拉力器是靠弹力增加负荷的,拉得越长负荷(阻力)越大。要慢慢加大动作幅度,切快速拉长,以免受伤。此外,练习前要做好准备活动,特别是伸展练习。
用拉力器练肌肉,价格便宜,负荷可自由增减,且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这里介绍几种用拉力器发达肌肉、改善体型的方法。 用力屈肘上拉(如弯举),直至肱二头肌有挤压感。然后慢慢还原。做动作时上体保持正直,不要借力。 还能锻炼肩胛部肌肉。 一脚踩住一端手柄,一手握另一端手柄,并屈肘将肘置于大腿上或腹前, 上体前倾,调节肘部位置,使弹簧被拉长。另一手托住握柄手的前臂,使前臂固定。然后做正手或反手腕屈伸动作,练前臂肌肉。 1)小腿肌:一端手柄固定于地面, 双手握另一端手柄于体前,前脚掌踏3至5厘米厚的木块,上体保持正直,做提踵动作。(2)股后肌群:骑跨在较窄的凳上,一脚踩地, 一手柄固定在另侧小腿远端。做屈小腿动作,慢速还原。 方法是:一手在上、一手在下握手柄略屈肘,腰部后弓,用力下压手柄至腹前。 慢慢还原。上两个动作练习也同时锻炼了胸肌。
高中《弹力》和学生互动教学:
《弹力》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是高中力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是高中学生在本教材学习中的一个大难点。就地位而言,学好弹力既可以巩固加深对力的理解,同时又可以为学好摩擦力做好铺垫,所以无论是从知识本身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知识的外延来看弹力在本章中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从知识角度:通过对初中内容的学习,学生目前对形变和弹力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不够深入;知道支持力、压力、拉力都是弹力,但是不能够概括其产生的原因,不能确定弹力的方向;从思维发展特点角度: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他们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思想上、心理上还不太成熟,思维的敏捷度还不够高,并且大部分停留在初中的形象思维上;从能力角度: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类比、概括、组织语言表达物理定义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形变、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
(2)知道弹力的定义(产生原因),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
(3)能够确定常见弹力的方向。
(4)探究形变与弹力大小的定性关系,了解胡克定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生活实例和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使学生知道“放大”是一种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探究弹力产生原因的过程中,把探究出的规律与平时对弹力的认识相结合,体会物理规律的价值,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过程
1、导入—情景引入,设计问题
首先我通过复习力的定义,以及重力的产生原因,引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涉及弹力的实例,通过大屏幕展示。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分析以上各种情况力在产生原因上的共同点。
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由于问题设计难度较大,所以学生不可能把弹力产生原因一次概括全面,先通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指出弹力产生的前提:接触、形变。 直接给出形变定义。
通过演示手拉橡皮筋,手压橡皮泥区别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通过橡皮筋的形变介绍弹性限度。 结合扭转海绵的演示,给出形变类型──弯曲形变、压缩性变、伸长形变、扭转形变,扩大学生知识面,对涉及形变的知识掌握的更全面。
在分析书和桌面作用过程时引出微小形变,通过微小形变的演示,明确形变的存在性,同时说明“放大”的方法是物理学中经常应用的方法。 在介绍完有关形变的知识后,再回到关于弹力产生原因问题的分析上,结合手压弹簧的实例引导学生找出弹力产生原因的第三个关键词—恢复原状。 说明弹力是从力的产生原因角度定义的,总结出弹力的定义。让学生找出身边存在的弹力,使物理和生活联系紧密。 在分析弹力的方向时,仍然从弹力产生原因上找答案,由关键词──恢复原状,得到受力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通过随堂练习1,总结出常见弹力具体的判断方法──绳给物体弹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面面接触弹力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同时加深对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的理解。 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可引导学生直接找到与形变量的定性关系。 给出胡克定律的内容,强调表达式中x和k的物理含义。
弹簧拉力器(双叫弹簧扩胸器)是锻炼胸肌、北部三角肌和肱二头肌的理想装备,很适合在家里进行训练。一般有以下几方法:
正位拉
双臂前伸,肘略显弧度,高度不超过双眼,往两边拉伸,身体前后移动幅度不要过大,避免借力,如不行宁可减弹簧,保证动作到位。
上位拉
动作如前,只是高度在头顶前上方,有往两边拉感觉,主练上胸,弹簧可适当比正拉增加。
拉力器置于体后
双手各握拉力器手柄,掌心向前屈肘,两臂侧伸至侧平举,还原。俯立侧拉也可练胸肌,且效果更好。
下位拉
练下胸及雕中缝线条,就是将弹簧放在脐前往两边拉,要减到最少(不能低于两根)。
交错拉
左臂向右肩方向,左臂向左胯方向分开,然后换向。就是左臂向左肩,右臂向右胯拉。弹簧线路偏向人中心直立轴。每个动作分4组,每组最高不超过16下,力气增加后可加弹簧。配合其它练习姿势。
附图如下:
小兄弟,弹簧拉力器主要是锻炼肩部三角肌肉后束,还有手臂肱三头肌的,另外背也有锻炼到,练胸肌一般练卧推、飞鸟;家里可以准备一个卧推板(或者仰卧起坐板)、一副杠铃和一副哑铃,杠铃、哑铃的重量设置成尽自己最大力量可以做10个左右,
按照如下方式训练:
卧推:仰卧在卧推板(或者仰卧起坐板)上,两脚平放地上,两脚间距略窄于肩。挺胸,背稍弓,臀部始终接触平板。适当的宽握距是最大程度刺激胸肌的重要环节,窄握会更多地使用三角肌前束和肱三头肌,在杠铃下降过程中要控制呼吸。当杠杆接触胸部时要做短暂停留,保持紧张,不要放松,并为发力推起杠铃做准备。杠铃离开胸部时,可想像把杠铃和自己推向远处,正确的动作是后背上部会感觉到压力。接近力竭时,你会发现杠铃是在持续和稳定地缓缓运动。一周3次左右,一次四组,每组间隔1分钟,尽自己最大力量做8-10个,做的时候动作要慢,尤其杠铃放下的时候要慢,做这个的时候旁边一定要有人保护以防砸伤!
飞鸟(见图)是在仰卧在卧推板(或者仰卧起坐板)上,两腿自然分开,两脚着地。手持哑铃,置于肩的正上方。然后微屈臂做扩胸(“上飞”)动作。还原重复进行在训练方式同上。
家里实在没有这些器具可以用俯卧撑代替,但是效果要差一些。
象你这个年龄如果坚持练习,半年就会有很明显的效果。,有不明白的给我留言,我从高中就开始健身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