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奇石的奇石价值

阴阳奇石的奇石价值,第1张

天然奇石是天然的艺术品,是大自然的精灵、大自然的奇观,是大自然赋予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它独立成景,自然成画,一景一首诗,一石一天地,绘出了人们生活的图画,谱写出自然美的乐章。观赏石具有千姿百态的造型,姹紫嫣红的色彩和变幻无穷的花纹,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也是一种艺术上的追求和陶冶。又有始终如一日、坚贞沉静孤高的气节。它是传万世而不毁、流芳万代的艺术佳品,丰富了人生,美化了人间;它幽美的内涵和诗情画意般的意境是美的真谛、艺的启迪,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艺术风格;它集天地之大观、聚自然而神奇,是大自然妙造的神工艺术+它自然成趣、天下无双,而被历代赏石家、收藏家所宠爱,被文人墨客所崇拜,留下了赞颂天然奇石美姿和品格的千古墨迹。

天然奇石主要是指有观赏价值的石质艺术品,包括造型石、纹理石、矿物晶体、生物化石、纪念石、盆景石、工艺石、文房石等。体量上有大中小之分。它们以奇特的造型,美丽的色彩及花纹,细腻的质地,产量又比较稀少而受到人们喜爱。还有人认为,天然奇石是一种缩景艺术,以自然形成,毫无人为雕琢造型或修饰为基本原则,仅限于在室内观赏,并易于收藏。 形,是大自然造化而形成的天然的外在形状,有三角形、圆形、椭圆形等,总之,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有的形体具象,有的形体抽象,有的形神兼备,具象者奇巧逼真、活龙活现,抽象者变化万千,耐人寻味。石头的形状尽量要完整,观赏面没有较深的裂痕和纹路,或者不影响观赏。从整个石形外观上看,圆的造型,能给人一种圆润、光滑之感;正三角造型,能给人一种对称、均衡、平稳的舒适之感;倒三角形造型,能给人险中求夷的惊奇感。好的奇石的造型奇特,表象富有情趣,石体无残缺破损,整个外形与其内容和谐相称,表面的形体与内在的精神相辅相成。

石的神是奇石形体内涵的精气反映,神指奇石的内在精神、气质、意境、神韵。神是奇石的个性体现,无神的奇石,平淡无奇,毫无生机,有神的奇石能使人勃然心动,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力。形是奇石的外观形体,奇石的躯壳;神是奇石的内在神韵,奇石的灵魂;形是神的载体,神依形而存,完美的奇石形神兼备。

除了具有表象美之外,即所表现的各类景与物的客观形象形态,还具有形态之中的神韵美,神韵是无形的,是通过人的大脑思维想象,情感的领悟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而显现出来的某种情意与事物的意象,此意象就是在形象的基础上感悟出神韵。形是神的外壳,神是形的内核,形与神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奇石的品种中,具有万物形态,形态中又蕴藏着幻化的神韵,这些石品都具备了形神兼备、回味无穷的神韵之美,进而更体现了意境美,意是情之意,境是心之境。神韵美的奇石情景交融,最具有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

石纳入文化艺术的范畴,从美学、文学、色彩学的艺术高度,与冰冷的玩石通灵,寄情于石,情石相交,达到石人合一的境界,然后展开神思的翅膀,以丰富地想象,把玩石变为奇石,把奇石变为艺术品,石我交融,通过欣赏奇石的艺术美,从中得到一种慰藉、一种享受,这就是奇石的艺术美。

的意境美是奇石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石体或图案夸张、谐趣、神似或概括写意、融入感情、抒发艺术联想,以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就奇石的美丑而言,奇石图案美与造型美能达到完美的统一,当属上乘精品,若图案美,造型平平,甚至有裂痕伤迹,也仍不失其观赏价值,因一美遮百丑,内在的美能涵盖外形的丑。缺乏意境的奇石,石块再大,石质再细腻,也没有观赏价值,因为内容是起决定作用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美的奇石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奇石的审美标准在于其形和神的完美结合。

总之,鉴赏奇石应从石形、石质、石色、石纹展开想象,由实到虚,由表到本,由繁到简,由锐到神,由意到韵,由妙到玄逐步升华,可自我欣赏,全家欣赏,聚友欣赏,一块奇石甚至需要多年的观察,才能真正领略其意境。

在芸芸众多的奇石世界里,赏评奇石的优劣,并无法定标准,一般凭自身的文化素养、艺术积累来明断每块奇石的优劣,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积累,是长时间的、多方面的;奇石自身具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加之人们平时的文化、艺术的积累,便能达到天人合一、石人合一,赏石水平提高了,便达到了以石怡情,赏石养性之目的。掌握赏石之道,赏石之法,必须要拓宽自已赏石的知识面,不仅要学习古人的赏石方法和理论,还要向现代人学习,学习美学知识,学习书法、绘画、摄影中的线条、构图、用光等理论基础知识,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带着这些艺术理论,对奇石进行赏评,尤其是书画摄影艺术与奇石艺术,可谓姊妹艺术,有很多相通相似之处,一言以蔽之,整体素质提高了,赏石水平也就上去了。 

  

    赏评奇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质  石质指构成石品的矿物成份,多以石英质、玉质为上品。一般是以硬度来判断石质优劣的,石品的密度越大,硬度越高,观赏石的硬度一般为4至8摩氏度为较好。质地纯正,无其它杂质,表面光滑、细腻的奇石有一种秀丽美;有的石质松、软、疏,表层粗糙,无光泽,具有一种粗犷美。光滑细腻、质地纯净、硬度高、光润透明者为上等,结构松软、陈杂、表层粗糙、灰暗、硬度低者次之。 纹  指石品上的圆、点、线、面及块状等所构成的规则与不规则、流畅或呆滞的纹路图案或形状。奇石上的花纹分凹、凸纹,平、斜纹,点、线纹,粗、细纹,面、块纹;纹又分单、双色、混合色纹,凡线条节奏明快、富有韵律、变化无穷、妙趣横生者,都可谓精品石。 色  赤、橙、黄、绿、青、蓝、紫于一体者为上乘,混合色、双色、单色次之。色为意生,意为色存,色、形、意完美统一,可谓奇石之精品也。 象  指奇石上的抽象或具象的图案和物像。有的清晰,以流畅的线条表现出了山水之美;有的雄浑,以大面积的色块构成人物、动物等图象。无论什么形式,均生动活泼地表现了自然界的万千物像。 意 指奇石的造型或图案所含的意境,有的意境深远,给人以遐想;有的明晰,给人以直率;有的博大,给人以开阔;有的含蓄,给人以思维;有的奇谲,给人以启迪。不同的意境,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悟。 形  石形,是大自然造化而形成的天然的外在形状,有三角形、圆形、椭圆形等,总之,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有的形体具象,有的形体抽象,有的形神兼备,具象者奇巧逼真、活龙活现,抽象者变化万千,耐人寻味。石头的形状尽量要完整,观赏面没有较深的裂痕和纹路,或者不影响观赏。从整个石形外观上看,圆的造型,能给人一种圆润、光滑之感;正三角造型,能给人一种对称、均衡、平稳的舒适之感;倒三角形造型,能给人险中求夷的惊奇感。好的奇石的造型奇特,表象富有情趣,石体无残缺破损,整个外形与其内容和谐相称,表面的形体与内在的精神相辅相成。 神  奇石的“神”是奇石形体内涵的精气反映,“神”指奇石的内在精神、气质、意境、神韵。“神”是奇石的个性体现,无神的奇石,平淡无奇,毫无生机,有神的奇石能使人勃然心动,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力。形是奇石的外观形体,奇石的躯壳;神是奇石的内在神韵,奇石的灵魂;形是神的载体,神依形而存,完美的奇石形神兼备。 神韵美  石品除了具有表象美之外,即所表现的各类景与物的客观形象形态,还具有形态之中的神韵美,神韵是无形的,是通过人的大脑思维想象,情感的领悟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而显现出来的某种情意与事物的意象,此意象就是在形象的基础上感悟出神韵。“形”是神的外壳,“神”是“形”的内核,形与神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奇石的品种中,具有万物形态,形态中又蕴藏着幻化的神韵,这些石品都具备了形神兼备、回味无穷的神韵之美,进而更体现了意境美,“意”是情之意,“境”是心之境。神韵美的奇石情景交融,最具有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 艺术美把奇石纳入文化艺术的范畴,从美学、文学、色彩学的艺术高度,与冰冷的玩石通灵,寄情于石,情石相交,达到“石人合一”的境界,然后展开神思的翅膀,以丰富地想象,把玩石变为奇石,把奇石变为艺术品,石我交融,通过欣赏奇石的艺术美,从中得到一种慰藉、一种享受,这就是奇石的艺术美。 意境美 奇石的意境美是奇石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石体或图案夸张、谐趣、神似或概括写意、融入感情、抒发艺术联想,以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就奇石的美丑而言,奇石图案美与造型美能达到完美的统一,当属上乘精品,若图案美,造型平平,甚至有裂痕伤迹,也仍不失其观赏价值,因一美遮百丑,内在的美能涵盖外形的丑。缺乏意境的奇石,石块再大,石质再细腻,也没有观赏价值,因为内容是起决定作用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美的奇石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奇石的审美标准在于其形和神的完美结合。

  总之,鉴赏奇石应从石形、石质、石色、石纹展开想象,由实到虚,由表到本,由繁到简,由锐到神,由意到韵,由妙到玄逐步升华,可自我欣赏,全家欣赏,聚友欣赏,一块奇石甚至需要多年的观察,才能真正领略其意境。

北京长城游记

不到长城非好汉!北京周围有许多保存完好的长城遗址。长城是历史。她蜿蜒于群山之中,经过千百年风霜雨雪的洗礼,却不失雄伟与威严。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天气长城都会显示出不同的风姿。

黄花城是离市区最近的保存完好的长城。我们曾多次去过这里。春夏秋冬,风景各异。交通十分方便。我们也是去延庆的途中偶然发现的。现在可能已经收钱了。她处于两山夹一水之间,地势险要,巨石上书“金汤”,固若金汤是也。她依山傍水,走势起伏,夏天满山黄花,冬天长城脚下冰挂十分美丽。长城保存基本完好,在一座烽火楼还有一块石碑,上书当年直隶总督巡查之事,不知是否已被保护起来。可以从黄花城走到箭扣。开车走从长陵到四海的公路,十分方便。实在是可去之处。

司马台是已被开发的北京长城中的险峻之最,不少长城宣传照片都是在这里拍的。这里的长城在陡峭的山脊之上,越向上,越陡峭。有单边墙、天梯等景点。这里开发比较早,基本保持了明长城的原貌。特别是著名的烧字长城砖,为明万历年制。相隔一湖,就是金山岭长城,不过已经人工修复,没有沧桑感了。但如果您身体不好,可以去这里一看。司马台和金山岭交通也很方便,有许多专线车到那里。

响水湖地处怀柔,属于尚未大范围开发的长城,正因为人少,所以很多部分草已经齐腰深了,上去一定要小心。这里有红鳟鱼场,山泉清冽,是避暑休假的好地方。响水湖是怀柔的主打景点之一,所以交通比较方便,位于从慕田峪到十三陵的路上。

北京箭扣长城,从昌平向北,经长陵、黑山寨,从黄花镇奔怀柔。过响水湖,从一个口拐到卧佛山庄。远远地看到长城。我们硬着头皮往上爬,可是实在离长城太远只好原路返回。开车绕道崎峰茶,从北京金矿向南拐到西栅子,这里有两段长城。一段是望京楼,上去要一小时,另一段是箭扣,半个小时就能上去。这两段长城都未开发,保持了原状,没什么游人。从这里可以轻松地爬上箭扣长城,向南看,感觉极好。向东走一个烽火台,就有一段天梯十分陡峭,但风景优美,长城依山蜿蜒,气势雄伟。这里号称长城第二险段,风景十分美丽,长城险要,保存完好,是长城中难得的摄影基地。听说要开发,所以请快去。向东可以走到慕田峪,向西可以走到黄花城,或者到长城结。

西栅子第二景是天梯、单边和鹰飞倒仰,我们早就听说过长城结,但对于究竟九眼楼还是长城结是长城真正的分界点呢?为了探询究竟,我们出发了。从怀柔驱车不到一小时,到达西栅子村。由于这里还未开发,所以路不怎么样,而且也没有路标。我们到了一个三岔路口,向左是箭扣、望京楼。其他就不详了。我们选了中间一条路。(后来才知道选错了路,向右才是长城结)。路很快就走不下去了,向村里老乡询问,才知这里走不到长城结,但这里比长城结那边好。这边长城叫天梯、单边、鹰飞倒仰。好长的名字!前两个名字听的太多了,但第三个还没听说过。只好步行前进。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跋涉,我们站在了一段保存完好的长城上了。我们稍做休息就开始沿着长城行进,准备从这里直奔长城结。这里比箭扣保存的还好,但由于人比较少,所以灌木几乎把路都堵死了。经过一段缓坡,长城开始沿着山势陡峭起来,有一段长城可能就是天梯,长不到一百米,但坡度有五十六度,长城最窄处只有不到六十厘米,十分奇特。向左右一看,都是悬崖峭壁。以前以为司马台是长城险峻之最,现在看来,长城没有之最。行进了大约两个钟头,长城忽然断掉了。好象一个瀑布一下掉到几十米的谷中,从旁边小路下去一看,这段长城就是鹰飞倒仰。可能由于山体变动,长城倒挂在悬崖上,可谓奇观。从这里离长城结只有两个烽火楼了。我们拿望远镜仔细观察,发现真正的长城分界点是九眼楼,从长城结分开的长城没多远就断了。极目远眺,长城浩浩荡荡从山海关过来,从九眼楼分开,依山势一路北上奔张家口。另一路奔涞源,真是雄伟。我们由衷地感叹:长城只能用两个字来描写——伟大。

黄崖关位于河北境内,经过了修复,下面没什么,但往上却比较陡峭,有一座古长城烽火楼,可以接着走下去。阿健去年歇年假,时间短,独自开一辆租来的破奥拓利用一天打了一个来回。长城上也没什么人,感觉也不错。

西水峪从昌平环岛奔十三陵,走到四海的公路。到了西水峪,花了十五元门票看了看水库。上长城根本不用买票,从一个村里一拐弯,就到长城脚下了。长城只剩下底部的花岗岩基座,上面的城墙已经没有了,我们向黄花城方向爬上一会,由于雨大起来,长城上灌木太密,只好原路返回。另一侧长城沿着山势,直插西水峪水库,十分壮观。据老乡介绍,这里解放战争时曾打过仗,所以长城毁坏比较严重,顺着长城可以走到黄花城,另一边可以走到龙泉峪。

沿河城古敌台:总是迷路、金米黄、口贩子和老司机准备今天去黄草梁。但由于租来的怯懦机发生故障,只好到沿河城转了一圈。不想因祸得福,领教了沿河城古敌台的丰姿。从109国道一直向西,快到斋堂镇,有一个口写着珍珠湖,向北拐,即可到沿河城。在这里可以看到沿河城古城,宽阔的永定河从古城边流过,十分令人怀古。向回走有一个岔道向山中延伸,可以到达沿河城的三、四、五号敌台。这里山势险峻,两山夹一沟,敌台建于半山之上,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古敌台保存完好,又没有人看管,保存下来真是奇迹。

龙泉峪:从马甸上八达岭高速,到昌平之后向十三陵方向继续前行,从泰陵上昌赤线,一路秋色宜人,山上树叶颜色各异,和蓝天相映,好象一幅国画。在路上还可以看到一段仅剩的十三陵界墙。再前行一段,路右侧即可看到蜿蜒的长城。从龙泉峪路口转下土路,大约两三里路的样子就到了龙泉峪村。从村口向上沿小路行进,路两边都是果树,满地都是山楂果,树上果实累累。大约走了一里地就上了长城。这里没有开发,所以只有我们两个人,比较清净。长城保存得比较完好,越向上,越完整,从第三个敌楼向东北了望,即可看到之字形长城,如果不仔细看,就好象四层长城从近及远排开,很是壮观。过了第四个敌楼,就可看到远处的西水峪水库象一块碧玉镶嵌在群山之间。长城到了一座山崖上突然中断,原来古人以山崖为天然屏障,防御敌人。从第四个敌楼边上有一条小路可以绕到山崖的另一侧的通向西水峪的长城。我们从山上向昌赤公路的另一侧了望,看到长城没多远就中断了,《驾车游北京》上介绍,因为这段长城不是主线,所以只修建了一段。我们下了长城之后,继续驾车前行,在路边看到另一段残破的城墙沿山脊向西南延伸,当地人称为秦始皇打的石墙,看样子有历史了。我们从永宁经四海、二道关到达黄花城拍了几张黄昏的照片之后返京。这条路线交通方便,人却不多,确实可去。从德胜门到延庆的公共汽车有龙泉峪一站,可以很方便地到达。

冬日边城---长峪城、镇边城、横岭、燕长城:昨天北京下了第一场象样的雪,天一直阴沉沉的。今天一早,向窗外一看,朝阳中天格外地晴朗。我们按原计划出发,开着租来的富康经八达岭高速,从沙河出口出高速,经羊坊、刘村、高崖口到达马刨泉三岔路口,向北转第一个路口向左拐,前行不远,就看见远处山上有一段城墙,走到路的尽头是一座古城,城墙已经比较残破,但南城门保存比较完好,门洞里面还有一个瓮城,城门洞上牌匾的痕迹还很明显,但匾已不见,只剩下文革时的毛泽东思想闪金光的画像。长峪城建于1520年,1537年扩建,是从延庆盆地进京的又一个要道,所以多年来战乱不断。据当地老乡讲,八路和日本人在这里还打过一仗,并给我们指了许多墙上的枪眼痕迹。400多年过去了,长峪城依然把守着这条不在重要的古道,在狂风中屹立。出了长峪城,我们向回走,经过大村向河北方向驶去,一进河北界,路就变成了石字路,路上也不见了村庄,只能看见路两边的崇山峻岭。忽然不远处山上出现一个人字形的城墙痕迹,走进了一看,原来是一座古城遗迹,经查证,这里是镇边旧城遗迹,因为被大水冲了,所以被遗弃了。当年的军事重镇变成了一片荒地。再向前行不远,就到了镇边新城,城墙仍然很完整,北门洞依然是出城的主要通道,在狂暴的北风中这座古城显得十分苍凉。当年金戈铁马的古战场,今天已被人遗忘。进城之后,只见城中老房子到处都是,还有一个古戏台,规模比较大,可以想象当年的兴盛,如今已成了柴房了。出了镇边城向北经过一段荒无人烟的土路,就到达了古城横岭,横岭城保存的相当完好,南门有两个门洞,现在仍然很完好,东南还有一个门洞,不知为何开的。城北门更加有意思,在门洞上面还有一个小庙,门窗俱齐,现在也成了柴房了。横岭城的东西山上的城墙保存也比较好,其形状恰似居庸关,也是一个椭圆形。出了横岭向北不远,就开始上山,不远处山脊上蜿蜒着一段残破的长城,穿过长城与公路交会处不久,有一条小路向左侧上山。我们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开车拐上去,路很窄,而且比较陡峭,只见右边是碎石陡坡,十分危险。路转过了一座山峰后竟然绕到了燕长城的脚下。我们十分惊异地看着眼前的古人的杰作。这段长城已经比较残破,但单边墙还依稀可见,垛口已变成三角形。站在长城上向北远眺,只见远处是已冰冻的官厅水库和平坦的怀来盆地,长城横亘在群山上向一道屏障把守着北京的门户。关于这道长城的修建年代还有所争议,但从其建造特点和残破程度看确实不象明长城。从这段长城下去就到了官厅水库边上,经过了大山口古城,就是只剩下土堆的燕长城遗址,自东向西一字排开,虽然破旧但气势犹存。这条路线上古迹众多,但由于交通不便,地处深山,所以都完好地保存下来,希望还能一代一代保存下去。

潘家口水库、喜峰口长城游记:五一节放假七天,老司机、留着门票、睡不醒、总是迷路租了辆2000,一早从北京出发,走京顺路到顺义,然后顺着很宽的马路到平谷,经兴隆一直向东,途中经过半壁山、蓝旗营,顺着去宽城的路就可以到潘家口水库了。一定要记住的是自驾车要想直接开到喜峰口,就不要从旅游接待处下去,而应该向回开一点,从村口下去,经过一座大桥穿过村庄,路的尽头就是赫赫有名的喜峰口长城。我们是黄昏到的,只见一轮落日将远山、近水和水中的长城染得通红,十分美丽,让人有一种历史感。听当地人介绍,当年清兵入关就是从这里打到遵化,穿越墙子路,直进京城的。抗日战争,国民党29军在宋哲元的带领下与日本鬼子血战一场。1979年,修了潘家口水库,将喜峰口淹没,形成了独特的水下长城。这里既有人类的杰作---长城、水库,又有自然的美景,确实是可去之处。但由于旅游管理较差,所以一定要准备好,住宿可以不在旅游区,向回走不远就有较好的旅馆。千万不要开车下河滩,否则很容易陷在沙中,当地人会抽着烟看着你推车,直到你放弃之后,再开一个天价帮你拖车。快艇也比较贵,看经济实力了。从北京到潘家口水库,一路都是柏油路,只在蓝旗营有点颠簸,一般车都可以去,由于山路较多,所以最好做两日游。

大榛峪位于北京怀柔境内,我们从长城画册上看到那里的景色很美,所以决定亲眼看一看。为了能照到好照片,我们早上三点多就从北京出发了。到达大榛峪村的时候,晨曦微露,起伏的山峰被一层浓浓的绿所笼罩。我们准备好装备,开始向山谷走去。山谷里长满了果树,有杏树、核桃树、栗子树、花椒树,树上已经果实累累。山谷里十分幽静,只有我们几个人。走了不远,转过一个小山,就看到前面山上一段长城沿山脊直插谷底,然后掉头向上,翻山而去,十分壮观。在谷底的长城已被洪水冲断,露出巨石累起的长城断面。我们从旁边的一条小路攀上长城,向东侧爬上去。开始的一段长城自然坍塌得比较严重,但越向上,保存得越完好。这时,太阳已经从东方升起,群山的颜色变成了一种闪烁着光芒的嫩绿,长城从东向西沿着山势蜿蜒起伏,与嫩绿溶为一体,让人不得不感叹古人的力量。大榛峪长城有几个特点,首先,从谷底向西侧的长城并未沿着山脊继续向上修,而是从中间的绝壁突然向下拐了九十度的弯,沿着谷底再盘旋而上;第二,这里的长城东西两侧建筑形式完全一样,而谷底这段却明显不一样;第三,这里的敌楼规模较大,我们就经过三个保存较好的五眼楼;第四,这里的石刻保存较好,我们就看到了石碑和墙上铭刻各一块;第五,这里有不多见的长城三叉交汇城门一座,门洞保存完好。大榛峪交通方便,未被开发,风景优美,是京郊旅游的好地方。

涞源,顾名思义,涞水之源头,又叫凉城,境内景点众多。涞源实际上是拒马河、易水、涞水三水之源头。有横岭子、乌龙沟、虎山、仙人峪、十瀑峡、白石山等风景区。涞源山清水秀,既是避暑胜地,又是野游的好地方。喜欢长城的朋友可以到乌龙沟、插箭岭去看一看。我们到到这里的时候已经下午三点半了。我们先在十瀑峡附近的村子里找了一位老乡家住下,然后,从村子边上的玉米地里穿过去进山。走过一个采石厂,只见左面的巨大的花岗岩山脊上长城在俯视着我们。虽然时间已不早,但我们还是冲动地从裸露的巨石上爬上去。这里的长城因为没有开发,所以保存完好,建造用的是花岗岩,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依然雄伟庄严。上面只有山羊的足迹,个别烽火楼独处于险峰之上,几乎没有毁坏,保存的十分完好。站在烽火楼之上,远眺群山和蜿蜒的长城和血红的落日,想起当年铁马金戈、烽火连天,今天残垣断壁,心中不禁叹息人生短暂,青山不老。当晚,老乡给我们做了一顿难忘的可口的农家饭,至尽我们还怀念那金黄的炒鸡蛋。晚上山村里十分寂静,我们一字排开,躺在土炕上,互相讲着吓人的鬼故事,不久就酣然入睡了。第二天,我们到十瀑峡享受了一下清凉的感觉,放了无数的二踢脚,心情好到了极点。涞源是集中了历史遗迹、自然风光与一身的旅游景点。涞源交通便利。可以从北京三环的公主坟桥向西上108国道,顺国道即可到达。也可以走京石高速,从高碑店出高速,经涞水到紫荆关,再上108国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紫荆关。紫荆关是古代九大名关之一和明长城的重要关隘,与居庸关、倒马关并称“三关”。关城十分雄伟,共有城门9座、水门4座、战台19处。可以顺路去看一看。

雨后登临九眼楼:近日北京雨水不断,阿健和美能达、老司机、留着门票一块去登九眼楼。由于昨天下了场大雨,所以山中到处溪流飞瀑,仿佛到了江南。把车停在一个简易停车场之后,我们开始登山,土路已经变成了小河,我们只好向鹿一样跳来跳去,涉水过河。一路上林木茂密,水流潺潺,鸟语花香。景区在山路边设置了木凳子,我们走一会儿,歇一会儿,不久就看见山顶出现了一个残破的敌楼,那就是著名的九眼楼。它位于海拔1141米的火焰山顶,几百年来,她一直守卫着北京的北大门。现在的九眼楼已经比较残破了,外层只剩下摇摇欲坠的了望窗,内层的拱顶内室保存比较完好,地面的方形漫砖依然平整。从九眼楼放眼四望,南面的北京结近在咫尺,北面的黑坨山巍然屹立,一条只剩碎石墙基的长城向西蜿蜒,十分壮丽。去九眼楼可以从马甸桥上八达岭高速,在长陵路口向九渡河、黑山寨方向走,过黄花城到四海,向琉璃庙方向拐,路边有一个牌子指向火焰山风景区,沿路牌走即可到达。本条路线路况很好,只有最后一段土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4875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0
下一篇2023-09-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