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运动前后都要拉伸吗
你知道做运动前后都要拉伸吗?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用运动来维持自己的身体健康,你运动吗?那运动的你知道运动前后要做什么吗?那你想知道做运动前后都要拉伸吗?那接下来我来告诉你吧。
做运动前后都要拉伸吗1
导致局部炎症,引起疲劳积累
不拉伸会导致肌肉紧张和弹性下降使得局部压力增高,导致局部炎症因子、代谢废物排出不及时,使得疲劳恢复变慢,身体总带着疲劳进行下一次训练,更易引起疲劳积累而引发伤痛。
导致动作僵硬,增加关节压力
肌肉弹性下降引起动作僵硬,也会使健身时关节受到不标准动作带来的压力。压力不断叠加,劳损性损伤的种子被埋下,时间一长,自然引发损伤和疼痛。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
如果这么说还不能引起你的重视,接下来我们看看运动健身后不做任何拉伸动作,1个月、3个月、半年、一年之后身体会怎样……
① 一个月不做拉伸
如果你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比如每周运动3-4次左右,但运动后却没有养成拉伸的习惯,这时你的身体虽然没有太大的感觉,其实身体肌肉已经开始有变紧的趋势了。
② 三个月不做拉伸
如果你已经连续运动了3个月,3个月没有进行任何拉伸活动,那么就会出现开头说的,肌肉紧张、弹性下降的情况。
虽然运动时感觉不明显,但次日,也就是运动第二天,身体局部会出现不适的感觉。这种“不适”或者说疲惫感就是早期劳损的表现。
③ 半年不做拉伸
如果你连续半年运动后不拉伸,引发的问题,除了肌肉弹性的持续下降外,肌肉长度缩短可能已经比较明显。在运动中后程,可能会出现关节疼痛的现象。运动后第二天的疲惫感和疼痛感也较之前更严重。
④ 一年不做拉伸
如果你连续运动1年都不做运动后拉伸,这时候你可能稍微运动一会儿,就感觉关节疼痛不适。甚至隐隐作痛。此时你的肌肉性能大大下降,肌肉摸上去硬邦邦。明显肌肉紧张度过高。
现在明白拉伸的重要性了吧?但是拉伸也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要犯下面3种典型错误。
① 拉伸时来回震颤
震颤牵拉大家应该都经历过,比如压腿,压到极限下不去了,然后又硬着头皮继续压,又弹回来,就这样一波接一波。殊不知这样拉伸完之后再运动反而让肌肉更容易受伤。
② 每次拉伸,坚持越久越好
通常情况下,拉伸20秒左右即可。拉伸时间过长,超过60秒,甚至拉伸至疼痛时,这过度拉伸会导致肌梭反应下的扳机情况(牵张反射)来抵抗拉伸。
③抱着疼痛进行拉伸
要知道,拉伸是为了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及修复身体肌肉的。如果你本来就有伤痛,在这种情况下,抱着疼痛进行拉伸,势必会加剧疼痛,拖慢身体修复速度,让身体状况恶化。
当然啦,拉伸,最重要的还是要保证姿势正确,这套全身拉伸动作学起来~
一、颈部
站立颈部肌群拉伸(左/右)
二、肩部
肩部中后束拉伸(左/右)
肩部前束拉伸
三、胳膊(二头肌)
站立二头肌拉伸
墙壁助力二头肌拉伸(左/右)
四、胳膊(三头肌)
站立三头肌拉伸(左/右)
五、胸部
墙壁胸上部拉伸(左/右)
墙壁胸中部拉伸(左/右)
墙壁胸下部拉伸(左/右)
六、背部
站立背阔肌群拉伸(左/右)
墙壁背部拉伸
七、腹部
站立腹部拉伸
站立侧腹拉伸(左/右)
八、腰部
弓步髂腰肌拉伸(左/右)
九、臀部
站立式臀大肌拉伸(左/右)
十、腿部
站立小腿拉伸(左/右)
站立大腿拉伸(左/右)
做运动前后都要拉伸吗2热身是我们开始运动的第一个步骤,
第一
它不仅能让我们打开身体的机能,让它们都启动起来,还是为了能够防止肌肉拉伤,从而充分的保护我们的身体在接下来的运动中减少受伤几率奠定基础。
第二
热身能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动作幅度,让肢体活动更加灵便,加快血液的循环等。
第三
热身能让身体肌肉和温度升高,并放松下来,会达到更好的运动状态和效果,事半功倍。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的热身呢?热身包含一般性准备活动和肌肉动态伸展两个部分。常见的热身运动就是围绕肩,背,髋,膝,腕,踝等做一系列的准备活动。例如环绕双肩,扩胸运动,踢腿运动,侧压腿运动,活动手腕脚腕,原地踏步走,扭腰抬膝等。热身运动一般就是五至十分钟就可以了。
那么运动完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拉伸了。每天坚持拉伸是一种健康的习惯,它对全身都是有好处的。
第一,它不仅可以延年益寿,而且在运动后拉伸会让我们肌肉放松,缓解肌肉的酸痛感和疲惫感。第二,运动后拉伸,能够让我们有好看的肌肉线条,增强关节的灵活性。拉伸时要注意几个点:比如,拉伸时间不是越久越好,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拉伸方式。拉伸时的力度,要找到我们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拉伸是为了放松肌肉而不是为了寻求有一定的酸痛感。拉伸时一定要注意前后一致,左右对称。
常见的拉伸有对肱三头肌的拉伸,对小腿内外侧肌肉的拉伸,对胸肌的拉伸,腹部拉伸,蝶式拉伸以及婴儿式伸展等。拉伸时长在十至三十分钟都可以。
脑萎缩如何治疗脑萎缩与老年性痴呆症区别--头颅CT检查
尽可能地活动手指。多吃含有丰富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多吃核桃、蛋黄(胆固醇高者除外)
,有增强大脑记忆力的作用。少吃含铝食品,少抽烟饮酒。
老年性痴呆的患者都有严重的脑萎缩,但有脑萎缩的老人不一定患有老年性痴呆,两者是不能划等
号的
人脑是由大脑、间脑、小脑、脑干等组成的,其中大脑表面布满了凹陷的脑沟和凸起的脑回。这里
是语言、思维记忆、计算等高级精神活动的中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细胞可老化死亡,脑的重量也变轻,如果做CT或磁共振扫描检查,可发现脑
体积缩小,脑沟变宽,脑回变细,脑室扩大,这就是脑萎缩。脑萎缩是机体生理老化过程所出现的正常
现象,按一般规律,年龄越高萎缩程度越明显。在正常情况下,脑萎缩到一定程度后会自然终止,通常
情况下不会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而萎缩严重者,可出现痴呆症。
老年性痴呆症是大脑中与记忆功能有关的部位如海马回出了损伤问题,因而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
记忆功能严重衰退,在日常生活中丧失简单计算能力,对刚刚发生的事情根本不记得,如丢下饭碗就忘
记了,又要吃;有些人会伴有一些精神异常的症状,晚期多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脑梗塞引起的脑萎缩:
脑萎缩脑梗都是由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引起由于大脑长期缺氧缺血,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以至萎缩脑
梗塞并有脑萎缩吃什么药?有什么特效药……是很多关于脑梗塞和脑萎缩患者迫切想知道的问题。但是
,我在这里必须申明一点,脑梗塞并有脑萎缩治疗必须需要针对发病的根本原因进行实施,并不说吃一
两种药就能治好病的。要想彻底治疗脑梗塞并有脑萎缩就必须系统规范在加以进行。
中医理论中脑梗塞是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脑室淤滞引起,应该用中药升清降浊法。脑萎缩是中医
的肾精不足供给脑质不足,用补肾法可以治愈。
脑梗塞是因为血液和血管环境的失衡,血液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高
密度脂蛋白含量下降,血液垃圾沉淀在血管壁上,日积月累使得血管变脆,变窄,血流缓慢,导致血管
的供血区缺血缺氧而使脑细胞受损,才会使头皮和手脚的麻木,同时血液供给不上,久而久之也就产生
脑萎缩。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吃药调理,主要是要达到溶栓破栓和净化血管环境,清
除血液垃圾的作用,平衡血液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血液健康
了,血管软化了,麻木的状况自然就消失了。
在吃药的同时也要注意饮食,以清淡为主,少油腻,忌辛辣刺激食物,多喝水,戒烟戒酒,适量运
动
治疗:
改善脑部血循环 ,可以服用维脑路通、复方丹参注射液,适当地活动 可以起到改善脑循环的作用,但
有神志不清的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主要是应用扩张脑血管及营养脑细胞的药物。如果这种病总反复
,严重的会导致癫痫,老年痴呆。
建议使用营养脑细胞的药物如:脑活素,胞二磷胆碱,脑复康。复合维生素b,肌苷片等,戒烟酒。避免
吃含明矾的食物如油条等,另外加上对症治疗的药物如控制精神症状的药物。如果有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需要同时抗炎治疗。
脑萎缩
建议使用营养脑细胞的药物如:"脑活素",胞二磷胆碱,脑复康复合维生素b,肌苷片等,戒烟酒避免吃含
明矾的食物如油条等,另外加上对症治疗的药物如控制精神症状的药物如果有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需要同
时抗炎治疗
“生瑙素”软胶囊
生瑙素富含GM1,高达92%以上,对脑损伤的恢复有好处
推荐中药天麻治疗, 配方:取天麻10克,猪脑1个,粳米250克
配制方法:1,天麻切成碎末 2,粳米淘洗干净,与天麻碎末和猪脑同时入锅,加水煮粥,以脑熟为度
食用方法:每日晨起服用1次,连服2~7天可经常服用 口服卵磷脂片,银杏叶
预防脑萎缩 血管要健康
萎缩在中老年人群中非常多见,程度有轻重的不同,据专家介绍,脑萎缩是一种因脑组织细胞减少
而引起脑神经功能失调的疾病,有起病隐匿、进行性加重的特点,初期多见头晕耳鸣、健忘失眠、情绪
急躁等症状;中期记忆力明显减退、反应迟钝、神情淡漠等;后期会出现智能明显衰退,脑组织形态改
变,甚至痴呆等。
三痹不通怎么治中风都是白搭中国心脑医学联合研究会著名脑科学专家曾指出:中医把急危重症中
风被称为“闭症”,所谓“闭”是指中风病人的脑血管堵了,脑细胞失去营养死亡了,全身经络断连了
,于是,病人出现偏瘫、手脚不能动、言语不清等。可见“血、脑、全身经络”都闭塞不通,就称为中
风三痹。
以前单纯的溶栓或再生神经,都不能彻底治好中风三闭,必须针对“血、脑、全身经络”立体治疗
中风。活血化瘀、醒脑开窍、疏经活络,治疗中风、偏瘫以及丧失自理能力的关键。
脑萎缩的诊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症状诊断: 早期表现为头痛、头晕、记忆力逐渐减退、对时间、地点、定向力的判断下降甚至
丧失(如出门后找不到家)思维呈片断性,大事被忽略、而小事则纠缠不清、智力降低、精神萎靡、表
情淡漠、反应迟钝、懒言少动、动作迟缓、对周围事务漠不关心。关于性格改变表现为自私、主观、偏
执、焦虑、多疑、烦躁易怒、语无伦次。患者有谵忘或躁狂,甚至有非礼活动,行动上站立不稳,手脚
颤抖、走路蹒跚、不能沿直线行走、大小便失禁、性功能减退或丧失。并有幻想、幻视、幻听、失语、
失认,进而成为老年血管性痴呆。
大脑萎缩重点表现为头晕头痛、表情呆滞、记忆力减退、思维散懒、智力障碍、活动减少、寡言少
动、对周围事务反应迟钝、失语、失认,幻听、幻视及性格改变。
小脑萎缩重点表现为头晕、自主活动缓慢、站立不稳、步幅宽大、步态蹒跚、不能直线行走、语言
不利、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眼球震颤、持物不准、指鼻不能等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并有直立性低血
压、晕厥、心悸、排汗障碍、排便困难、性功能减退或障碍。
2、临床检查诊断: 大脑萎缩患者除询问病史及观察症状外,可发现其各种神经发生反射均不同程
度的迟钝或减低。浅反射如胸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表现迟钝、深反射如二三头肌反射、尺骨
膜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也可降低,偶可有病理反射出现。小脑萎缩患者,通过临床检查可发现不
能并脚站立、行动缓慢、下肢颤抖、不能沿直线行走、呈醉态步履,步态蹒跚、步幅宽大、病理反射有
伯氏征(+)、指鼻试验(+)、跟膝试验(+)、划圈试验(+)。
3、影像检查诊断: 通过CT及MR(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脑组织体积减少、脑室扩大。如
果大脑萎缩可见脑皮质与颅骨板间隙增大,大脑沟增宽增深、脑回变平缩小,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扩大,
侧脑室前后角周围密度减低。小脑萎缩时可显示小脑纹理粗重,体积缩小影像呈现分枝树叶状,小脑周
围腔隙低密度已增大,第四脑室扩大。如果有桥脑橄榄体萎缩在形像上可见脑干变细狭窄,周围腔隙小
加宽、橄榄体变偏平或缩小。
(有关图形请参考脑病CT/MR图集)
4、脑血管造形可见脑动脉血管曲屈变细。脑血流面也可以发现血流减慢,血管阻力增加等现象。
综上所述根据病史、症状、临床检查及影像学等检查方法对脑萎缩的诊断并不困难。
临床表现
脑萎缩起病较为缓慢,呈进行性加重,多数病人的发病日期难以明确肯定。其临床的表现与脑萎缩
发生的部位及程度有关。其中弥漫性大脑皮层萎缩以痴呆、智能减退、记忆障碍、性格改变、行为障碍
为主。有的伴有偏瘫和癫痫发作。局灶性脑萎缩以性格改变为主;小脑萎缩以语言障碍及形体的共济失
调和震颤为主。从脑萎缩的临床表现来分析,大致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大脑机能衰退,二是痴呆等智
能减退。大脑机能的衰退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差、手足发麻、情绪抑郁等;智能减退表现
为认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障碍,如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计算能力的减退,以至发生痴呆。
(1) 性格行为的改变 性格改变常为本病的早期症状,病人变得落落寡合,不喜与人交往,或表现
为没有理想、欲望、对子女亲人缺乏感情;生活习惯刻板怪异,性格急躁,言语增多,或啰嗦重复;或
多疑自私,对自己的健康和安全特别关注,常因一些微小的不适而纠缠不清。所有的患者的高级情感活
动-----羞耻感、责任感、光荣感和道德感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亦可出现睡眠节律的改变。
(2) 记忆障碍 近事记忆缺损发生较早,如经常失落物品,遗忘已应诺的事等。随着病情发展,渐
至记忆力完全丧失。
(3) 智能减退、痴呆 表现为理解、判断、计算能力等智力活动全面下降,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
以胜任工作及家务;渐至不能正确回答自己的姓名、年龄、进食不知饥饱,出门后不识归途,收集废纸
杂物视为珍宝。病致后期,终日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不别亲疏,大小便失禁,发言含糊,口齿不清,
杂言无章,终至完全痴呆。
(4) 全身症状 病变早期,病人常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手足发麻,耳鸣耳聋;渐
至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喃喃自语,答非所问。在躯体方面,常表现为老态龙钟,发白齿落,皮肤干燥
,色素增生,甚或可见偏瘫、癫痫,或共济失调,震颤等,神经系统症状可能存在,也可能缺失。
预防脑萎缩 血管要健康
脑萎缩在中老年人群中非常多见,程度有轻重的不同,据专家介绍,脑萎缩是一种因脑组织细胞减
少而引起脑神经功能失调的疾病,有起病隐匿、进行性加重的特点,初期多见头晕耳鸣、健忘失眠、情
绪急躁等症状;中期记忆力明显减退、反应迟钝、神情淡漠等;后期会出现智能明显衰退,脑组织形态
改变,甚至痴呆等。
血管性疾病是脑萎缩的元凶
脑萎缩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区别。生理性脑萎缩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功能衰退,脑细胞功能逐
步退化而引起的。病理性脑萎缩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脑组织体积缩小的一种衰退性疾病,多由血管性疾病
(如脑动脉硬化、脑梗塞、脑出血、高血压病、冠心病等)、退行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等)、内分泌
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维生素缺乏等)、中毒(如金属中毒、煤气中毒、酒精中毒等)、感染(如脑
炎等)、脑外伤等引起脑实质破坏和神经细胞的萎缩、变形、消失。杜主任指出,其中最常见的致病因
素是血管性疾病导致脑 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心血管以及周围血管性疾病,都会影响到全身的血液
循环,从而导致脑动脉硬化、缺血,甚至梗塞等,使脑组织因缺乏必需的营养而受损,以致于出现脑功
能减退甚至脑萎缩。
脑萎缩的预防
积极防治血管性疾病:预防脑萎缩,应该积极防治某些全身性疾病,尤其是影响血管健康的疾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样才能延缓和控制病情
的发展。轻则调整生活方式,改善营养结构,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重则药物加以控制,当然用药应当循
序渐进、持之以恒。
增加社会活动:用进废退,经常读书看报、写写算算,有规律地运转大脑,不断促进大脑神经及感
官信息运动的活跃,有利于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推迟脑细胞的老化,延缓脑萎缩的进程。积极参加各
种社会活动,"多一分社会交往就多一分身心健康",杜主任建议中老年人应该走向社会,多增加外出活
动机会、刺激大脑皮层不断有新的兴奋点产生,从而可以延缓衰老,减慢脑功能衰退。
清淡饮食,大便通畅:便秘是心脑血管危险事件突发的最常见诱因之一,而脑血管意外对脑组织的
损伤最为直接和严重,因此,杜主任认为,中老年人保持大便通畅非常重要。平时可多吃蔬菜水果,清
淡饮食,便秘重者可配合饮用一些肠清茶、番泻叶等。此外,银杏、丹参等活血、健脑的中草药对预防
脑萎缩也有一定的效果。
在家庭里预防脑萎缩应做到
①加强营养、改善营养状况,保持膳食平衡和心理健康;
②多读书、多看报,经常参加集体活动,适度参加锻炼;
③增进认知活动,努力恢复以前的生活经验和能力;
④增强病人的定向力,若定向力障碍严重时,应避免单独外出;
⑤促进语言沟通,协助病人增加人际交往,如参加娱乐活动,户外活动;
⑥妥善保管危险物品,减少室内物品的变动,保障病人安全;
⑦注意清洁卫生,维持病人皮肤的完整性。
脑萎缩属中医“痴呆”、“健忘”、“眩晕”、“痿证”、“震颤”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虽病位
在脑,但与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病理机制属本虚标实。临床上可将脑萎缩分为五型辨治。 肾精不足,
髓海空虚型: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神疲倦怠、腰膝酸软,毛发焦枯,舌淡苔白,脉虚无力或沉细。治
宜滋补肝肾,填精健脑。药用熟地、山萸肉、山药、制首乌、龟板、枸杞子、桑葚子、远志、菖蒲、怀
牛膝等水煎服。失眠多梦者加枣仁、龙骨、牡蛎;偏瘫加黄芪、全虫、地龙;肢冷较甚加肉桂、附子。
气血不足,脑髓失充型:主要表现为面色少华,倦怠流涎,失眠纳少,肢体麻木,表情呆滞,喜静
恶动,短气懒言,舌淡苔薄,脉细缓。治宜补气养血,益智健脑。药用人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
、山药、黄精、黄芪、龙眼肉、酸枣仁、紫河车、益智仁等水煎服。颈硬胀者加葛根;大便干结加女贞
子、草决明。
阴虚火旺,脑髓消缩型:主要表现为急躁易怒,失眠多梦,颧红咽干,眩晕耳鸣,两目干涩,皮肤
干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宜滋阴降火,补髓健脑。药用黄柏、知母、生地、丹皮、元参、女贞子
、枸杞子、龙骨、牡蛎、生铁落等水煎服。震颤加龟板、鳖甲;腰膝酸软加杜仲、山萸肉;神呆者加菖
蒲、远志。
痰浊雍盛,蒙蔽脑窍型:主要表现为头重且晕,胸闷短气,倦怠嗜卧,肢体麻木或沉重,舌淡苔白
腻,脉滑。治宜祛痰化浊,开窍醒脑。药用半夏、陈皮、茯苓、竹茹、枳壳、远志、郁金、菖蒲、胆南
星等水煎服。舌质紫暗者加丹参、川芎;食少加山楂、鸡内金;腹胀痞满加莱菔子。
瘀血阻滞,脑失荣养型:主要表现为口唇紫暗,肢体麻木,善忘,口干欲饮,语言颠倒,或久病反
复加重,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弦细或涩。治宜活血祛瘀,通络醒脑。药用当归、赤芍、
川芎、桃仁、红花、丹参、远志、菖蒲、鸡血藤、柴胡、牛膝等水煎服。小便失控加益智仁;共济失调
加黄精、全虫;视物不清加菊花、枸杞子。
经过多年的临床总结,所治疗的病例经CT对照,治疗后都有明显的改善。
老年性脑萎缩的调养
老年性脑萎缩是中老年期最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疾病,它是由于一种或多种原因导致脑供血供
氧不足及脑组织体积缩小和脑细胞数目日渐减少引起的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思维能力减退、注意力
不能集中、严重时发展为痴呆、语言障碍、终至智力丧失等为其临床特征。 本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患者
,病程可逾数年甚至10余年,女性多于男性。
脑萎缩是"老年性脑萎缩",是一种老年人脑子老化的表现。关于治疗和保养,应注意下列几方面:
1、注意自身保养,如:生活有规律,注意合理饮食,适当锻炼身体,避免吸烟、饮酒,少吃高脂肪
饮食等。
2、服用抗血小板凝集剂,如:肠溶阿斯匹林,或拜阿斯匹林,或波力维,以预防脑梗塞再次发生。
若有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则改服潘生丁。
3、你目前有头昏、头晕,可应用点脑血管扩张药,如复方通脉饮、银杏叶片、丹参滴丸等,以改善
脑血液循环。
脑萎缩食疗汤
1)鱼头炖冬菇:鲢鱼头1个,冬菇、肥肉,调味品各适量,人参粉3克。将鱼头切为两半,放入
葱、姜、料酒腌2小时把肥肉片,鱼头,冬菇同放盆中,加清水,食盐适量,上笼蒸至30分钟左右,再
放入黄瓜丝,葱花,香菜,味精姜末,香油参粉即成。可聪脑明目益智,适用于肾阴不足,髓海不充所
致心悸,失眠,步态不稳,视物模糊,痴呆等。
2)猪脊髓甲鱼汤:猪脊髓 200克,甲鱼1只,调味品适量。将甲鱼用沸水烫死,去甲壳,内脏,头
、爪,猪脊髓洗净备用,将甲鱼肉与葱,姜同放锅中,武火烧沸后,改文火煮至甲鱼肉待熟时,下猪脊
髓、煮沸、再下胡椒,味精、精盐、料酒等,煮熟服食。可补气血,填肾精,强腰脊,聪脑目,对老年
性痴呆,脑动脉硬化,脑萎缩等,有良好的补益食疗作用。
小脑萎缩简易自我检查方法
[1]1自己是否患有小脑萎缩,现推荐以下简易自我检查方法。1自然站立,双脚并拢,最后闭目,
检查是否平稳。
2在一直线上,脚跟挨着脚尖向前行走,观察动作是否平顺。
3单脚站立,然后闭目,看是否平稳。
脑萎缩注意事项
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
二、禁食酒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类食物如:活鱼、虾、鲜蛋、蔬菜、水果等,不宜
食干菜和腌制品。
三、避免做过重的体力劳动和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
四、如瘫痪在床患者应加强护理,注意卫生,定期翻身。
五、患者要有战胜疾病信心,遵医嘱按疗程、按时间坚持用药。
六、必要时定期检查了解病情发展趋向。
酒精性脑萎缩的流行病学
酒精中毒已是遍及全球的一种常见病,在欧美国家,其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目前中
国尚未查到较全面的发病率统计学资料。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在中国其发病率亦不断增加,目前
临床上因酒精中毒导致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有明显增多趋势,酒精性脑萎缩也在其中之列。
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细胞可老化死亡,脑的重量也变轻,如果做CT或磁共振扫描检查,可发现脑
体积缩小,脑沟变宽,脑回变细,脑室扩大,这就是脑萎缩。
说到拉伸运动,对于常年健身、跳舞、运动的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它是在我们健身、舞蹈、做任何运动之前,拉伸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少了它都白费了。在运动之前,适合做一些动态的拉伸,在运动之后,适合做一些静态的拉伸运动。那么,今天在这边就和大家来分享简单又实用的拉伸运动,拉伸运动它有哪些分类?
1拉伸胸部(胸肌)。腿跪实地面仰卧挺胸顶髋。30秒一组,做3组,做到感觉胸肌、肩膀、腹部拉伸的感觉。
2拉伸背部(背阔肌)、手臂、胸上束。单手抓住支撑物,双腿合并微屈膝,向后拉扯感受背阔肌拉伸。30秒一组,做3组。
3拉伸腹部、颈部。大腿前倾,髋关节不离开垫子,上半身慢慢延展。30秒一组,做3组。
4腿部拉伸(股二头)。坐于瑜伽垫启始跨栏姿势,对侧手触摸拉伸腿脚尖,感受拉伸腿股二头肌被拉伸的感觉。
5小腿的拉伸。伸腿支撑墙面,身体重心前移,感受小腿被拉伸的感觉。
6臀部拉伸。坐在垫子上抬高拉伸侧腿部,一只手托住脚踝,另一只手托住膝关节,同时向躯干发力,感受臀部的拉伸感觉。
7手臂拉伸(肱二头肌)。抬高拉伸侧手臂,掌心向下,身体重心降低,感受二头的拉伸感觉。
8手臂拉伸(肱三头肌)。抬高拉伸侧手臂,另一只手按压小臂,感受三头肌的拉伸感。
9肩膀拉伸(三角肌)。拉伸侧伸出前臂,掌心向内,另一只手发力拉至躯干,感受拉伸侧的三角肌。
以上就是全身拉伸运动的的动作的分享,一定要坚持运动下去,才有看到想要的效果哦!
飞力士棒,基于共振原理,可以高效的训练深层肌肉,所有腹肌以及所有的肩部肌肉,包括结缔组织,直至最深层都会同时得到强化,新陈代谢会增加。
这种前所未有的锻炼方式还可以极为有效地美化身体姿态。所有的肩胛带会被向下拉伸,协调及感觉运动机能的每一个部分都会得以改进。这种极具柔韧性的新型健身器械能够在短期内为您塑造真正男人的身材。不同的飞力士练习还能够加强肩部回旋肌群,从而矫正驼背现象,保持良好的姿态。飞力士棒是小器械的训练工具中比较实用的,它也是可以锻炼到深层肌肉最有效的器械之一了。
专家建议,每周训练三次,十至十五分钟。
一、按法
按法是用力向下按压的一种方法。可用指、手掌、肘、足跟在病人身体某个部位或穴位上下按压。可由轻而重,可一按一松,也可按紧一处约一分钟,然后突然放松。需重按时可用双手重叠按压。按的用力度可浅达皮肤、皮下组织,重达肌肉,深按可达关节、骨骼、内脏。按法的练习较易,但需要稳、准、有耐力。此法根据不同部位,可选用指按、掌按、肘按、足跟按,分述如下:
1指按
指按一般都用在穴位上,可一手按,也可双手相对按,按在穴位上,使有酸胀反应为合适。背部穴位用掌按,头上太阳穴常用双手按。也有用拇指按住大血管,如股动脉,按紧一会儿,然后放松,反复数次。
2掌按
掌按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掌按腹部用单手操作,按时要随呼吸起伏。掌按背部用双手重叠按,按脊柱两侧肌肉,自上而下逐渐移动,反复数遍。又可用双手掌按头部,两掌心相对用力,由轻渐重,由重渐轻至结束。
3肘按
肘按用于软组织较丰满或较深的部位或穴位上,用肘关节屈曲时鹰嘴尖端按压,如按环跳穴。按压力度也以有酸胀反应为度。
3肘按肘按用于软组织较丰满或较深的部位或穴位上,用肘关节屈曲时鹰嘴尖端按压,如按环跳穴。按压力度也以有酸胀反应为度。
二、摩法
摩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某个部位上,以腕部连同前臂做回旋性摩动的一种手法。
施用时以指或掌在皮肤表面做回旋性摩动,作用力温和而浅,仅达到皮肤下。摩法的频率根据病情需要而定,一般慢则30~60次/分,快则100~200次/分。可用单手,也可用双手操作。常用于推拿治疗的开始,或疼痛剧烈的部位,或强烈手法以后。根据治疗部位不同,分指摩、掌摩、掌根摩三种。
1指摩
用拇指的指腹平伏在身体某部位或穴位上做回旋摩动,单手或双手均可。双手摩时,二指的动作要协调,着力要一致。在背部操作时,拇指平伏接触皮肤,其余四指放松,拇指灵活而协调地回摩,自中心向四周慢慢扩展,周而复始,频率可在60~100次/分。穴位双指摩时,拇指平伏紧触穴位,其余四指不接触皮肤,自然展开微屈,用腕力带动拇指做回旋摩动,频率在100~200次/分,但移动幅度极小。另有四指摩膻中穴,拇指自然屈曲,其余四指并拢,指腹着力于膻中穴上,做回旋摩动,频率在120次/分左右。
2掌摩
用全掌平伏在身体某个部位的皮肤上做摩动。着力要均匀,一般用单手操作,频率为30~60次/分。常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腹、背、腰、臀部。如腹部掌摩,要沿顺时针方向摩动,并自中心逐渐向四周扩展,周而复始。
3掌根摩
用掌根的大小鱼际处用力,在身体某一部位摩动,单手或双手交替操作,操作时掌根触及皮肤,各指微屈翘起,用腕力使掌根摆动,边摩边进。由于此法用力稍大,且频率较快,达100~200次/分,故皮肤产热感较明显,病人会有舒适轻松之感。此法常用于头、背、腰、臀部。
三、推法
推法是用指或掌在身体某部或经络上做前后、上下、左右推动的手法,也可用指在穴位或某一固定点吸定而推。推的深度随用力大小而异,既可浮于皮,又可深及筋骨、脏腑。推法用力须由轻而重,依病人而定。推法的频率一般在50~150次/分,由慢而快。操作时根据不同部位可用拇指平推、拇指尖推、拇指侧推、四指推、掌推五种方式。
1拇指平推
用拇指指腹接触皮肤,做定向推动,向前向下时拇指着力,回收时拇指指间关节微屈、指背接触皮肤而带回。其他各指不用力,只帮助固定方向。频率为60~120次/分,由慢而快。拇指平推适用范围广泛,头、背、四肢皆可应用,一般多用于头、背、肩部。
用双手拇指同时在穴位上向左右推开的称分推法,如分推印堂穴、大椎穴。分推着力深达筋骨,称分筋法,多用于腰背肌肉部位,分筋方向与肌肉走向垂直。
2拇指指尖推
用拇指指尖在穴位上或在某一固定点上推动。推时指尖移动范围极小,如吸附在固定点上,腕部屈曲下垂,拇指的指间关节灵活屈曲摆动,运用腕力和指力,使推力渐渐深入。推的强度一般较大,有酸、胀、微痛的感觉,称“得气”感。频率为100~150次/分,由慢而快,频率快时指尖稍带旋转。可单手或双手操作。此法多施用于穴位和疼痛点。
3拇指侧推
用拇指外侧的部位接触皮肤做长推或点推,操作要领可参照拇指平推法和拇指指尖推法。
4四指推法
此法用单手操作。用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的指腹接触皮肤,掌指、指间关节伸开并微屈,腕部伸屈,灵活摆动,运用腕力和指力。拇指起固定方向的作用,主要运用于颈、肩、头、四肢等部位。
5掌推
用手掌在身体上推动,将手掌平伏在皮肤上推动。多用于胸腹部,在腹部推时需随呼吸起伏,当病人呼气开始,即向上推动,吸气时放松,反复进行。另有用掌根部大小鱼际紧贴肢体,着力推动,从肢体远端向近端,然后收回原处,反复推动。掌推常用于肢体肿胀,可促进血液、淋巴回流。
四、拿法
拿法是用手指提拿肌肉的一种手法,可结合穴位提拿,亦可提拿某一肌腹。一般拿方向与肌腹垂直。方法是拿起组织后,持续片刻再松手复原。此法强度较大,一般以提拿时感觉酸胀、微痛、放松后感觉舒展为度。如提拿后疼痛感不消,则说明用力过大。一个部位一般拿1~3次即可。根据不同的部位可用三指拿、抖动拿、弹筋等几种操作方法。
1三指拿
用拇指和食、中指提拿,适用于较小的部位,如拿肩井,拿委中、颈项等。
2五指拿
用五个手指提拿,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满的部位,如股四头肌、腓肠肌等。单双手均可,或双手一松一拿交替进行。
3抖动拿
用双手五指提拿,多用于腹部或肌腹较松弛的部位。用手指拿起肌腹后,做前后抖动3~5次或8~9次后松开。
4弹筋
用拇、食两指或拇、食、中三指,沿肌肉垂直方向提拿起肌腹或肌腹与肌腱交接处,并向外尽量牵开后,再让肌腱在指间滑脱归位(如拉弓射箭一样)。在肌腹滑脱过程中,可发出“咔嗒”声响。此种手法较重,刺激强度很大,病人会有重度酸胀感,但弹后感觉松快。
弹后也可用柔和手法,帮助缓解酸胀反应。每次进行1~2次即可。此法多用于慢性病痛的肌肉部位,如股内收肌、股二头肌、股三头肌、背阔肌、斜方肌、菱形肌、胸锁乳突肌等部位。
五、捺法
捺法是用拇指指面捺紧一处,重重下压,然后用腕部左右摆动,使指劲逐渐深入。这种手法动作不需快,频率为100次/分左右,但必须深透而有实力使捺到深部组织,以有酸胀感觉为度。捺法较难,必须刻苦锻炼,使动在腕,劲在指,紧捺不放松,同时又能随心移动。
在捺时还要体察病变的重点部位,找到要害反复捺。经过锻炼,使有耐力,才能达到治疗要求。捺法常用于软组织深部的损伤和慢性炎症的治疗。例如肌肉筋膜炎等,用捺法治疗就有较好疗效。
六、缠法
缠法是用拇指尖在穴位上做螺旋性动作,如旋螺丝钉一样,越旋越深,使穴位上有较强的酸张反应为度。缠法必须由轻而重,逐渐深入,而且根据病人的体质和各个穴位的敏感程度而定。一个穴位上缠约一分钟。然后由重而轻,由深而浅。缠法的动力在腕,锻炼时使腕做旋转样活动,要熟练而有耐力。此法主要用于穴位推拿,例如胃肠功能紊乱的疾患,可在背部两侧的穴位上做缠法推拿。
七、法
法是用手背在身体上滚动,手呈半握拳状,四指略微伸开,先以手的小指掌指关节处贴紧患处,然后用力下压并向前滚到手背,使手背用力于推拿处,如此一滚一回,反复滚动。
法频率在100次/分左右。法要做到用力均匀,滚动的手吸附推拿部位,不能有跳动或擦动,以免造成病人有不舒服感觉,或损伤术者的手背皮肤,但滚动时又必须能随心上下左右移动,使滚动到较宽广的部位。所以法需先在砂袋上练习,练到非常成熟,并有腕劲和耐力方可用于治疗。法可单手操作,也可左右手交替进行,也可用双手同时滚动。此法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较丰厚的部位,如背、腰、臀、腿等处。现时,也有使用木制的滚轴的,或用电动的滚动推拿床或推拿椅做推拿,可以代替人工推拿,虽然可节省术者体力,但疗效远不如手法滚动得好。
八、捏法
捏法是用手指挤捏软组织,用拇指和其他各指相对捏住肌肉或肌腱,上下各指相互转动,边捏边向前推进。
操作时要用柔劲,使感到温柔舒适为好,不宜捏得疼痛难忍。捏法的频率可慢可快,60~150次/分。捏时也要腕部转动助劲。该法可用拇、食二指相对捏,适用于两骨之间较窄的部位;又可用拇、食和其他各指相对捏,适用于肌肉丰厚、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肩部和大小腿。
九、揉法
揉法是用手指的指面或掌面揉动的方法。揉法不同于摩法,揉时手与皮肤之间不移动,手贴紧皮肤,把皮下和更深的组织旋转揉动,所以,揉法可深达皮下组织和肌肉。此法比较温和而有揉劲,动作频率较缓慢,50~60次/分。一般单手操作,必要时可两手重叠加大压力揉动,根据不同部位选用指揉或掌揉。指揉一般用拇指指面,适用在较小的部位或穴位上,常在强刺激手法后用揉法缓解酸胀等反应。部位较大处也可用食、中指或食、中、无名指一起揉动。掌揉是用整个掌或掌的根部或大鱼际进行揉动,一般用在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肩、背、腰、臀等处,揉力要由小到大,越揉范围越大,用力越深。
十、搓法
搓法是用双手搓动肢体的一种手法。一般用两手的手掌相对用力搓动,强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结束时再由快转慢,其力度可达肌肉、骨骼。用力小时可觉肌肉松展,用力大时,可产生明显的酸胀反应。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用力大小。行搓法时运用手掌和臂力,左右二手将患处挟住,边搓边上下来回移动。也可搓下肢,需病人仰卧抬起患肢后搓动。搓法一般用手掌,如需要较强力度时,可用手掌的尺侧相对用力搓动,可有明显的酸胀感觉。用搓法使肌肉松软后就可结束。
十一、掐法
掐法是用手指尖或指的侧面,在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进行深在、持续的掐压的手法,又称指针法,就是以指代针,所以常用在穴位上。如用拇指尖掐压合谷穴。也可用中指伸直,拇食指挟持中指,使中指保持正直,可强有力地掐压穴位。也可用中指屈曲,以中指的指间关节处掐压穴位。掐压穴位力度宜大,使穴位上有强烈的酸胀反应为好。掐法刺激较强,所以掐时要渐渐施劲,指力慢慢掐入,切不可突然用力,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用力因人而异。每个穴位掐到有酸胀反应后,再持续施劲约30s,随后用摩、揉等手法使局部酸胀反应缓解。
另有一种掐法,用一手或两手拇指的侧面,对肿胀的软组织掐压,边掐边向前推进。
此法用力要巧,但又要深在。操作时可见肿胀局部受指端掐压、推挤而下陷。如此重复进行,使肿胀部位掐成一道密集的指切压痕而使肿胀消散。
十二、振法
振法是用指端或手掌紧压身体某部或穴位上做震颤样动作。操作时主要是利用手和前臂的肌肉收缩,并持续用劲发力,形成震动力,达到手指或掌而作用于推拿部位。术者要施以频率很快的震动,又要有较长久的耐力,所以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熟。振法如用拇指或中指作用于穴位上,可增强或维持穴位的刺激。也可用手掌作用于腰背、大腿等处,可缓解肌肉胃肠痉挛,但振时手掌必须随呼吸起伏。做振法,术者很费力,现在可用电振器代替人工发力。电振器一般配有各式不同的触头,适合不同的推拿部位。电振与人工振的作用近似,可选用。
十三、擦法
擦法是用指或掌在皮肤上来回快速擦动的手法。其用力表浅,只作用于皮肤和皮下组织。频率较快,150~200次/分;皮肤有较大反应,一般擦到皮肤发红为度。行擦法时,不能用力过猛,防止擦伤皮肤,可用指擦,即食、中、无名三指擦动,适用于手足等较小的部位;也可用掌擦,即用掌的尺侧擦动,适用于背部。擦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新陈代谢。进行背部擦动,有缓解疼痛、调整胃肠功能等作用。
十四、弹点法
弹点法是用手指做急速的弹点动作。弹时用拇指或中指扣住食指,然后食指发力在拇、中指处滑落,使食指指背着力弹击患处。点时用中指指尖,拇指支持中指做点叩动作。弹的强度由轻而重,适用于关节周围表浅的部位。点的强度较重,适用于穴位上。如需着力较重时,可用五指点叩。
十五、拍打法
拍打法是用指或掌拍打身体的一种手法。作用轻时,用指面、指背或空心掌拍打;如需作用强时,可用拳或掌侧捶击。拍打主要动在腕,使腕轻巧而有弹性,并有腕劲。可单手操作,也可双手交替拍打。拍打适用于胸、背、腰、大小腿和关节处。用指面拍打,操作时各指张开,指关节略微屈曲,用指面拍打患处。又可用手指拍打,操作时各指略微分开并微屈,用食、中、无名、小拇指背着力拍打。又可用空心掌拍打,操作时各指并拢,拇指伸直,掌心形成空凹,拍打患处。又可用拳拍打,操作时双手虚握拳,使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二节的背面排齐,用此部位着力捶击患处。此法需用巧劲,捶时要有弹力,可快一阵慢一阵,上下移动捶击。又可用拳侧拍打,操作时双手虚握拳,各手指间略微分开,用小指侧捶击(图9-28)。又可各指伸直时,用小指侧捶拍。现在有用各种拍击器拍打的方法,拍击器有用海绵做的,也有木制的,等等。专业用的拍打器是用布制成圆柱筒状,中充以棉花或中草药,用此推送拍打。以上各种拍法均有一定疗效,可根据病情选用。
十六、刮拨法
刮拨法是用拇指端的侧面在身体某一部位深深紧压并做刮动或拨动的手法。刮动时指力要透过皮肤而深达组织有粘连部位或慢性疼痛点,进行刮拨。刮拨的方向需随情况而定。
此法强度较大,病人有明显酸胀反应,要注意嘱其忍耐一点,与术者配合。用力强度还需适可而止,并注意勿损伤皮肤。拨动时用力较轻,一般拇指深掐于肌肉或肌腱的缝隙中进行拨动。一个部位拨5~10次即可。刮拨法多用在关节周围、背部筋膜、韧带或肌肉、肌腱等组织,有松解粘连,促进慢性炎症吸收,缓解疼痛等作用。
十七、抖动法
抖动法是把肢体抖动起来的手法,属被动性运动手法。操作时术者握住患肢末端,像抖绳子一样抖动病人肢体。抖时要注意该部肢体可动的角度和范围,用柔劲抖动,使被抖动的肢体像波浪起伏。可上下抖动,也可横向抖动。如抖手指:术者握住手指指端,轮流抖动每个手指,每指抖3~5次。又如抖手腕:术者一手紧握其前臂远端,另手捏住食、中、无名指,相对方向拉紧,然后做抖动,约抖10次。又如抖上肢:术者一手握住肩部,另手握紧腕部,双手反方向拉紧后做抖动。用同样方法可抖动下肢或抖动腰部。抖法主要有牵松肌肉挛缩,活动关节等作用。
十八、摇动法
摇动法是摇动关节的一种手法,属被动性运动手法。做此手法必须熟悉各种关节的可动范围。凡双轴或三轴活动的关节都可做摇动手法。操作时把病人体位安置恰当,并尽量使其躯体肌肉放松。摇动动作要缓慢而稳妥,幅度由小到大,直至达到最大可能的幅度。摇动次数需随病情而定。摇动方向可按顺时针方向,也可按逆时针方向。摇法主要使僵硬或强直的关节逐渐松解,逐渐恢复正常的活动功能,所以操作时,术者须检查关节活动的可能性,测量关节活动度,经多次治疗逐渐增加摇动的范围,不可急于求成,以病人感到轻微酸痛为好。摇法有摇指、摇肘、摇肩、摇踝、摇髋、摇腰等。
十九、松动法
松动法是松动关节和软组织的手法,属被动性运动手法。术者必须熟悉全身关节和关节周围的肌腱、韧带等组织的解剖及其活动关系。可对颈、腰、手、肩等各部位做松动法。如松颈时,病人取坐位,肌肉放松后,将其头向一侧转动一点,并向一侧侧屈,然后轻轻一扳,有颈部松动一下的感觉即可。同样可做另一侧的松动。松颈也可仰卧位下进行。又如松腰时令病人取坐位,向前弯腰,并转向一侧,然后轻轻一扳,有腰部松一下的感觉即可。手指松动方法较易,把需要松动的手指先牵拉一下,然后将其屈曲,有“咔嗒”一声的松动感觉即可。
其他关节部位的松动方法相似,可参考上法。松动法适用于关节强硬的病症和椎间盘病变。
二十、伸屈法
伸屈法是对脊柱和关节部位做伸屈活动的手法,属被动性运动手法。伸法操作前,必须仔细检查病人肢体关节活动幅度,然后用缓慢、均衡、持续的力量徐徐加大其可伸展的幅度,并在此幅度范围内连续地弹动。伸展到最大可能的幅度后保持1~2min,然后放松,休息片刻再重复一次。做伸法切忌突然发力,也不能用蛮劲。操作时需使着力点有效地达到受限关节。此法常用在肩、肘、髋等关节。屈法的操作要领同伸法一样,常用在髋、膝、踝等部位。
二十一、引神法
引神法是对脊柱和关节部位用巧劲进行突然牵神的手法,为特殊的被动活动手法。此法发力的作用可使关节和周围组织超过平常活动幅度运动。操作技巧较难,要顺势而行,轻巧发力,不可用蛮劲,幅度要大而恰如其分。此法只有在临床实践中才能悟得其巧。
1引神上肢
病人坐位,术者靠患侧相对而立。术者双手捏住患侧的五指,掌心对病人的脸。提起患肢,做旋转上肢的活动,转数遍后,当患肢肌肉已经很放松时,将患肢由下而上突然用力提神一下,可重复操作2~3次。
2引神下肢
病人仰卧,术者弓步立于患侧,前臂托住患侧小腿,另手扶膝部,先将患肢屈曲,使大腿尽量贴近腹部。然后发力,用巧劲将患肢向外上方牵拉。可重复数次,每次牵拉,可逐渐增加患肢离床面的高度。
3引神腰
引神腰的方法要根据病情而定,主要是使腰向后引神,也可根据病情需要,使腰向前屈曲引神。
(1)腰向后引神:有数种方法。如扳腰法,病人健侧卧,术者一手抵住病人腰部,另手握住患肢踝部,将患肢后神牵拉,双手协调地一牵一抵,当感觉病人腰部肌肉放松时,双手突然用较大力牵抵一下,使病人腰部有过伸的动作。此法只需做一次。又如压腰法,病人俯卧,术者一侧前臂紧按腰部,另侧前臂抬托病人双大腿膝部,一臂向下压时,另臂用力向上抬,如此双手协调地一压一抬,使腰部弹动性地活动数次,待觉病人腰部肌肉放松时,突然增大发力强度,使腰向后引抻一下,腰部应有较大的过伸动作。此法需要术者有较大的力量才能成功,如术者力量不足,可二人协同操作。
(2)腰向前屈引抻:病人健侧卧,术者站于病人身后,一手抱托患肢,使屈髋屈膝,并使大腿尽量贴近腹部,用力推送,使脊柱向前屈曲,活动的幅度需一次比一次大,待觉其腰部肌肉放松时,突然发力,向前推送一次。此法如一人力量不足,可使病人仰卧,二人协同操作。
另有一法,病人健侧卧,术者站于病人身后,一手抱托患侧下肢,另手推住患侧肩后,抱托的手使患肢向腹部,推肩后的手用力向前推动,一屈一推使腰部有扭转的动作,待觉病人腰部肌肉放松时,突然加力,一屈一推,使腰部有扭动感。
引伸法主要对脊柱的椎间盘组织病变或关节位置不正有较好的作用。如针对合适的病情,施用得法,可有明显疗效。
二十二、踩踏法
踩踏法是一种古法,用脚在身体某部或穴位上推拿的方法。操作时用全足、足弓、足跟三处,有踩踏、踩搓、踩研三种。病人一般取俯卧或卧仰位,术者手攀屋顶上面的横杠,然后单脚或双脚踩在病人身上的经穴进行治疗。
1踩踏
病人俯卧,在胸和大腿处垫枕,使其腰部凌空,术者单脚踩于病人骶部,踩踏时弹动性地一起一伏,使腰部像挑扁担样弹动起伏,如此踩10~50次,力量须由轻而重。此法对某些腰部病变和椎间盘病变有疗效。
2踩搓
病人俯卧,术者一手攀住上面横杠,一脚踩于病人背、腰、大小腿处,用足弓着力做横向搓动,每处可搓数十次。此法对肌肉、筋膜的病变有效。
3踩研
病人仰卧,术者手攀横杠,用一脚的足跟踩于下腹或穴位上,做旋转研磨样动作。踩研的力量由浅入深。此法可治腹部的某些慢性病。
二十三、其他推拿手法
其他推拿手法尚有很多,如捻法、扯法、抹法等。捻法是用拇、食二指相对捏住皮肤捻动,用于小儿背部和腹部皮肤,可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症;扯法是用拇、食二指拿住皮肤,向一侧拉开,然后突然放脱,可有“嗒嗒”声,一处可扯十余次,扯到皮肤发红为度,可治疗中暑、消化不良等症;抹法是用拇指的指面按住一处皮肤或穴位上,按紧后向两侧分开,反复数次,常用在抹前额,治头痛、视力疲劳等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