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椎间盘突出症自测方法

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椎间盘突出症自测方法,第1张

  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椎间盘突出症自测方法

  外文名: Disc herniation

  所属科室: 外科

  病发时期: 青春期后

  椎间盘突出症概述: 在日常生活劳动中,椎间盘始终承受不均匀的压力,不断地被挤压和牵拉,容易发生慢性劳损与变性,丧失弹性与韧性,组织变得脆弱,稍受外力就可能引起椎间纤维环破裂,致使髓核从破裂口脱出,压迫附近的神经根,引起腰痛腿痛。青壮年人的劳动强度大。特别是腰部用力、反复屈伸转动的动作,增加了腰伤机会,故本病20-40岁的患者多见,约占80%。腰椎承受整个躯干、头颅及上肢重量,故椎间盘突出发生在下腰椎者多见,约占98%。颈部活动虽也较多,但颈椎间盘突出症比较少见。胸椎因有肋骨与胸骨相连,是固定不动的,故无胸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男性的劳动强度比女性大,故本病男性多见。

 椎间盘突出症图册在青春期后人体各种组织即出现退行性变,其中椎间盘的变化发生较早,主要变化是髓核脱水,脱水后椎间盘失去其正常的弹性和张力,在此基础上由于较重的外伤或多次反复的不明显损伤,造成纤维环软弱或破裂,髓核即由该处突出,压迫神经根而产生神经根受损伤征象;也可由中央向后突出,压迫马尾神经,造成大小便障碍。

 如纤维环完全破裂,破碎的髓核组织进入椎管,可造成广泛的马尾神经损害。由于下腰部负重大,活动多,故突出多发生于腰4-5与腰5-骶1间隙。所以人们常说的椎间盘突出多指腰椎间盘突出,其实颈椎、胸椎之间均有椎间盘,也同样可以突出,不过症状和体征,以及治疗方法不同而已。椎间盘突出总的治疗原则是首先考虑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再考虑手术治疗。

 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骨骼及椎间盘退化引起的一系列疾病,表现为椎间孔狭窄可压迫神经根,血管及脊髓进而引起一些列症状。表现为腰背部疼痛,下肢感觉运动异常。早期治疗十分重防要,可以预防疾病进展,如果症状轻微可选用保守治疗,腰部部局部制动,适当锻炼腰部肌肉的力量,避免一些弯腰及负重的活动,疼的厉害可以外敷[腰椎骨方世医贴]调理。腰部可以做些理疗,按摩等。症状严重则需要手术治疗。

  引发病因

 1、腹压增高,如剧烈咳嗽、便秘时用力排便等。

 2、腰姿不当,当腰部处于屈曲位时,如突然加以旋转则易诱发髓核突出

 3、突然负重,在未有充分准备时,突然使腰部负荷增加,易引起髓核突出。

 4、腰部外伤,急性外伤时可波及纤维环、软骨板等结构,而促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

 5、职业因素,如汽车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易诱发椎间盘突出。

  疾病分类

 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髓核止于后纵韧带前方称为“突出”,而穿过后纵韧带进入椎管内的,称为“脱出”。根据髓核向后突出部位分为3型:

 1、后外侧方突出型:

 纤维环的后方最弱的部位在椎间盘中线两侧,此处本身薄弱,同时缺乏后纵韧带的强力中部纤维的支持,因此是腰椎间盘突出最常见的部位。临床上最为多见,约占80%左右。

 2、中央突出型:

 指髓核通过纤维环后部中央突出,达到后纵韧带下。除引起坐骨神经症状外,还可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表现为会阴部麻痹及大小便障碍。

 3、椎间孔内突出:

 指髓核向后经后方的纤维环及后纵韧带突入椎管,进入椎间孔内,容易漏诊,但所幸其发生率低,仅1%左右。

  临床症状

 一、腰疼

 自觉腰部持续性钝痛,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一般情况下尚可忍受,腰部可适度活动或慢步行走,另一种为突发的腰部痉挛样剧痛,难以忍受,需卧床位息,会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二、腿部麻木、畏寒、走路出现跛行

 下肢麻木很多情况下会与疼痛伴发,少数可表现为单纯麻木,有少数自觉下肢发冷、发凉。主要是 因为椎管内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所至。间歇性跛行的产生机理及临床表现与腰椎管狭窄相似,主要是由于髓核突出的情况下可出现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病理和 生理学症状。

 三、腿部会出现放射性痛

 几乎五分之四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会出现腿部放射性痛的情况。常在腰痛减轻或消失后出现。表现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 腿后侧的放射性刺激或麻木感,直达足底部。严重的患者可为由腰至足部的电击样剧痛,同时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轻者可行走,呈跛行状态;重者需卧床休息,屈 腰、屈髋、屈膝位的姿态比较多。

 四、马尾神经症状

 主要见于中央型髓核脱出症,临床上比较少见。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障碍。女性还可出现尿失禁,男性可出现阳痿。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全性瘫痪。

  治疗方法

 一、手术治疗

 手术疗法手术治疗时,对病人实行开放性手术消除突出的椎间盘,以达到治愈的目的。虽然效果显著,但手术往往难度大,危险性极高,且创伤较大,更有甚者会影响到脊柱的稳定性,并可能留下后遗症,患者往往惧怕开刀。通常术后恢复期为3个月,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学习生活。

 重点关键是解除神经根刺激或压迫,消除神经炎症,促进神经修复等,其特点是见效快。但投资大,风险大,而且临床上有严格的适应症状:疼痛剧烈,经过长期非手术治疗确实不能缓解;椎间盘突出物较大或粘连、钙化导致侧隐窝、椎管狭窄(非黄韧带肥厚等肌性狭窄)严重的;神经根刺激或压迫后血管供血障碍引起的下肢肌肉委萎缩,肌力明显下降明显的,当然手术也存在感染性、神经损伤、神经筋膜等形成纤维疤痕组织,使神经根粘连,引起“术后再发性疼痛”;以及腰椎稳定性差,引起慢性腰痛,变天反映加重等后遗症。

 二、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药物、牵引、推拿、针灸封闭等法,适合于初发或病情较轻的病例。其疗法目的是促使突出部位回纳,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大椎间隙以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刺激,但此疗法多数不能彻底消除和回纳突出的椎间盘。目前,使用腰椎骨方世医贴调理,黑膏药保守治疗结合其他治疗同时进行,方可取得出众效果。

 三、臭氧溶解术

 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注入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可以氧化分解髓核组织内的蛋白多糖等大分子聚合物,使髓核组织水分丧失而萎缩,从而降低椎间盘内压力,消除对神经根的压迫,改善神经根的无菌性炎症,达到治疗的目的,使症状得以消除。臭氧对其他组织结构无任何损伤。臭氧注射到椎旁腰肌中可以消除腰肌劳损。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点:

 1、安全系数高。在CT下定位,局麻下细针穿刺(22~24G,外径<1mm),穿刺准确、操作灵活。

 2、微创治疗风险小、无痛苦。比保守治疗有效,同时免除开刀之苦。

 3、疗效高,治疗椎间盘突出,一般只需注射1~2次,见效快。

 4、无过敏反应及其它明显并发症,臭氧本身具有消毒作用,感染机会极低。

 5、将臭氧同时注射在椎间盘周围组织内,可以治疗颈腰肌劳损。

 6、年龄适应范围较广,本术对高龄患者是安全的。

 7、目前公认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既免除开刀又具有良好疗效的最佳手段。

 适应症

 1、患者持续性腰腿痛、跛行等,伴有神经根受压体征如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椎间盘突出,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一致。

 3、经保守治疗4周以上效果不佳。

 4、经保守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病情反复者。

 5、外科手术或其它治疗方法效果不佳者可以考虑O3溶解术。

 禁忌症:

 1、骨性椎管狭窄。

 2、小关节突肥大合并侧隐窝狭窄,黄韧带肥厚合并椎管狭窄。

 3、椎间盘突出发生钙化。

 4、合并马尾神经压迫综合征,如大小便功能障碍。

 5、重度椎体滑脱。

 6、有出血性病症。

 7、椎管内或脊柱其它疾病,如椎管内肿瘤、椎体转移瘤等。

 8、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

 四、胶原酶溶盘术

 技术介绍

 胶原酶溶解术是指经皮穿刺,向病变的椎间盘注入胶原酶,以降解椎间盘的突出物,从而达到消除症状的一种介入疗法。

 胶原酶即胶原蛋白水解酶,它能有效地溶解髓核和纤维环中的ⅠⅡ型胶原,使之降为相关的氨基酸并被人体吸收,而不破坏组织细胞和神经细胞。对HB、乳酸蛋白、硫酸角质素等蛋白无损害。

 胶原酶作用时间为18-24小时。溶解物地吸收需2周,术后的脊柱侧弯、直腿抬高角度增加,椎旁压痛的减轻出现较早。下肢无力及神经麻木恢复较慢。将胶原酶准确无误地注入突出部位,达到有效迅速降解椎间盘突出物,疗效显著提高。总优良率达85%以上。

 胶原酶溶核术介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之间,是有创伤小,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的特点。即使治疗无效也不影响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故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技术特点

 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疗效佳、周期短、安全性高等特点。是目前椎间盘突出症介入疗效的常规方法之一。

 操作方法

 按注射部位分为:椎间盘内、突出物处(内/周围)和联合注射。

 按穿刺途径分:经安全三角区、经骶裂孔、经脊柱后正中线、经椎间孔、经椎板外切迹(解剖上此位置为:椎弓根下切迹)和经小关节内侧缘(解剖上此位置为:椎板间隙内侧缘)等。

 五、介入疗法

 介入疗法中,药物化学溶解突出的髓核,该疗法已有30年历史,其本质是化学药物与椎间盘组织发生反应,使椎间盘中压迫神经的组织溶解、吸收、排出而消除压迫症状。初的药物是木瓜酶,因起临床副作用较大,现已淘汰,6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用胶原酶注射治疗椎间盘突出,1973年进行胶原酶制剂药理研究,研究证明胶原酶在生理酸碱度和温度能选者性的水解椎间盘内的结构胶原蛋白结构(在椎间盘中约占纤维环干重50/,占髓核干重20/-30),当腰椎间盘水分随着年龄因素含量下降,相应的胶原蛋白含量增加。

 所以胶原酶注射对胶原蛋白的溶解使椎间盘体积减小,减轻或解除对神经组织的刺激、压迫,临床痛苦症状减轻,但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他不会溶解神经周围的其他组织,骨刺等,对证治疗临床优良率百份之77,十年复发率百份之23,因此,临床最使用于影象学确诊为椎间盘突出侧型和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有腰椎管理、狭窄患者;患者腰椎间盘突出、钙化、游离型、脱垂型、死骨型者;马尾神经表现为大小便功能严重障碍者;糖尿病、肿瘤、精神病神经官能症等严重器质性疾病及皮肤过敏、孕妇等。

  健康自测

 1、头、颈、肩是否有发沉、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2、颈项疼痛常有向肩部和上肢放射;

 3、颈项部有强硬的感觉、活动受限、颈部活动有弹响声;

 4、是否会经常有手麻、触电样感觉;

 5、是否经常感觉头晕、头痛、视物旋转;

 6、是否经常耳鸣;

 7、是否经常感觉起床、转头或转身时头晕、恶心;

 8、是否感觉心跳过快、心前区疼痛;

 9、仰卧位,于床上,将下肢抬高到90度角,腰、臀部疼痛受到限制;

 10、一侧腰部疼痛,经臀部向大腿后方放射,直到小腿和足部;

 11、腿部偶有麻木感;

 12、仰卧位,自行或旁人用手摁圧后腰部、腰椎正中及两侧,检查是否有明显的圧痛;

 13、仰卧位,然后坐起,观察自己下肢是否因疼痛而使膝关节屈曲;

 14、是否经常感觉下肢无力、步态笨拙、颤抖;

 15、是否经常感觉恶心、呕吐、多汗、无汗、心动过缓、过速、呼吸节律不匀。

  功能锻炼和日常康复保健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治疗过程中以及以后的康复治疗中,要少做使用腰部力量的高强度体力活动,甚至可能局部时间制动,目的是减轻疼痛,消除腰部肌肉疲劳并尽可能固定腰椎避免腰椎骨质增生,但是此方法容易引起功能丧失,腰肌萎缩,诱发其它病变,一般主张治疗与功能锻炼同时进行,避免愈后并发症,配合正确的功能活动,可以加快积液的吸收,康复后的保健至关重要,做到以上几个方面,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彻底治愈。

在临床上,病人发生腰4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的原因多数是病人的腰椎部位,受到间接碰伤而导致,病人有腰椎部位的骨骼疏松,在受到外力后也会发生压缩性骨折。

病人发生这种骨折后,会感觉在腰椎部位有明显的刺痛,局部压痛、叩击痛阳性,病人弯腰困难,可以拍摄腰椎部位的X光片,能够明确诊断。在治疗上可以考虑采取保守治疗,进行硬板床平卧,腰椎采用支具固定,配合理疗、烤电、外敷跌打损伤的膏药,可以使骨折尽快得到恢复。如果病人出现双下肢有神经受压损伤症状,就要考虑采取手术治疗,进行切开、复位、减压,进行钉棒系统内固定。

如果病人自觉局部疼痛明显,压痛明显,活动受限,而且双下肢出现了放射性疼痛,就要考虑进行手术治疗,给予切开复位、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等。如果病人自觉疼痛轻微,活动尚可,双下肢感觉活动正常,而且通过X光片判断仅是一度压缩,可以考虑保守治疗。嘱咐病人卧床休息,局部制动,外敷活血药物,定期复查X光片就可以了。

腰椎压缩性骨折若采取保守治疗,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三个月,故前三个月禁止进行腰椎活动性训练。在前三个月卧床期间,可以进行腰椎等长功能训练,也就是让患者平躺在硬板床上,主动收缩腰肌,可以防止腰部肌肉萎缩,同时还可以增强肌肉稳定性、肌肉强度、椎体稳定,促进骨折愈合。在卧床期间可以进行下肢功能训练,比如髋关节屈伸功能训练和膝关节屈伸功能训练,能够防止在卧床期间,出现肢体骨质疏松或肢体肌肉萎缩,主要是有规律性进行腰椎伸展训练,包括小飞燕动作、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都可以增强脊柱稳定性,加快骨板塑形。

分类: 医疗健康

问题描述:

大家好!我妈腰背疼痛几年了,经检查是骨质疏松,腰椎管退行性狭窄,风湿等,在医生的指导下吃了很多药,打了很针,可还是没有好转,在此想请教大家是否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推荐,或有比较好的关相医院介绍,希望能另她老人家减轻痛苦!谢谢!

解析:

1 非手术治疗

以往,对有症状的腰椎管狭窄多主张行早期手术治疗,因为认为该病总是进展性的,然而,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应先行一阶段保守治疗后再确定是否需行手术治疗〔1〕

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用药、改变活动方式、应用支具和硬膜外激素封闭。哪一种方法也未能证实肯定有效。非类固醇抗炎药除减轻神经受压所致的炎性反应外,还具有止痛效果。这类药物应用较多,但尚未见到治疗腰椎管狭窄获得确切疗效的研究。扑热息痛影响肝肾功能,非类固醇抗炎药可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也影响肝肾功能,用药时应注意。经双盲交叉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肌注降钙素(Calcitonin)可减轻疼痛,增加行走的距离〔1.2.4〕。

治疗腰椎管狭窄较有效的理疗方法是拉力(stretching)疗法、腰肌强度锻练和无氧健康训练。骑静止的自行车对有些病人很有效,这种锻练腰呈屈曲位,多数病人能耐受。用马具设计的踏车行走锻练,因腰椎不受力,故对腰椎管狭窄的病人也很有用。用于软组织理疗的方法较多,包括:热疗、冰疗、超声、 、电 和牵引等方法,虽较常用,但对腰椎疾患的疗效尚未得到证实。然而,对辅助腰椎活动和进行更强的理疗做准备还是有益的,锻练和理疗较安全,可延迟手术治疗,锻练可改善病人全身情况,即使不减轻症状,也有利于更好地接受手术治疗〔1-3〕

腰围保护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以减轻疼痛,但应短期应用,以免发生腰肌萎缩。

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方法仍有争议,一般认为,用于治疗根性痛的疗效较差。Cuckler等人前瞻性研究了一组病人,用于减轻根性疼痛,经双盲交叉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对照组(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与实验组(硬膜外注射激素)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Rosen等 人回顾性研究了一组应用硬膜外激素治疗的病人,60%疼痛症状短期有减轻,仅有25%疼痛症状长期有减轻。

Derby等人研究的结果表明,对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反应好,其手术治疗也取得满意的效果,对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反应差,其手术治疗也未取得满意的效果,对根性痛<1年者,应用激素封闭治疗不能预测手术效果。Rosen等人回顾性研究了一组应用硬膜外激素治疗的病人(40例),24例(60%)疼痛症状短期有减轻,10例(25%)疼痛症状长期有减轻。Ciocon等人对3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每周1次,连续3次,疼痛减轻长达10个月。硬膜外激素封闭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虽有硬膜外血肿、感染和化学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但在非手术治疗中,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不少作者认为,具有相对安全,副作用小,病人易于接受等 优点〔12〕。

2 手术治疗

21 手术指证 当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和因疼痛不可耐受且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同时症状和体征应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一致。单纯影像学改变绝不能作为手术适应证。必须强调:手术治疗目的是减轻下肢适应症状,而不是减轻腰痛,虽然术后腰痛也有减轻,手术目的是减轻症状而不是治愈。术后远期随访中,仍有增生再长入减压区的可能,使神经受压症状复发。手术也不可能使已经发生退行性改变的椎间盘和小关节恢复正常。也不能中止脊椎退行性改变的自然发展过程〔1〕。

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式文献报告很多,基本上分为广泛椎板切除减压和有限减压两类。

22 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方法 在所有受累的脊柱横向平面,由侧隐窝的外界去除椎板和黄韧带,受累神经根在直视下从硬膜起始部至神经孔出口的整个行程行彻底减压,所有嵌压神经根的侧隐窝行减压,尽管临床症状提示仅为单平面狭窄,单侧神经根受压。理由是椎管狭窄是一种多平面疾病,单平面减压远期效果不理想〔12〕

23 有限减压方法 理由是退变性椎管狭窄多为阶段性,主要为黄韧带打折、增生性肥厚、小关节和关节囊的增生以及纤维环膨出所致。在矢状面骨性椎管常常不狭窄。因而应行选择性的有限减压,以保留较多的后部骨和韧带结构,从理论上讲,可减少术后发生脊椎不稳定。该操作斜行椎板切除,是将椎板外侧前部斜行切除,选择性的行单侧或双侧以及平面部分椎板切除或椎板成形术。McCulloch〔5、6〕介绍的方法:后正中皮肤切口(单平面5cm),向两侧游离后,分别作双侧减压,一般先行左侧。距中线1cm弧形切开腰背筋膜,避免损伤棘上和棘间韧带,顺棘间韧带和椎间隙向侧方剥分离椎旁肌,单侧椎板切除范围:向上达黄韧带起点处,向下至黄韧带止点(连带下位椎体上1/4椎板)。内侧小关节切除至椎弓内界,以保证达到关节突下彻底减压,对Ⅰ。滑脱同时行横突间植骨。然后,在另一侧行类似手术。这种保留棘上、棘突和棘间韧带的技术称之为减压术(Microdepression)〔6〕。

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方法与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方法,相比较的前瞻性与随机分组研究的结果已有报告。这两种方法平均随访37年,其临床结果相似。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时间较长,发生神经损伤为12%。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中26%因术中减压不理想,不得已又改为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的术式。

近年来,人们主张对双平面狭窄的患者行选择性椎板切除,应通过神经学检查选择其中之一为引起症状的平面(责任椎),可行走路前后检查或选择性神经阻滞。某一神经根阻滞后症状消失,即表明该神经根受压。一组报告中,28 例两平面解剖性椎管狭窄中,23例(82%)认为是一平面引起症状,5例(18%)认为是两平面引起症状,减压手术仅在认为引起症状的1~2个平面进行。虽是两平面狭窄,但仅行一平面减压手术,术后效果与两平面狭窄者相似〔6〕。

24 植骨融合问题 近年来,对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后行融合的作用讨论较多。减压后没有同时行植骨融合术,已有并发腰椎滑脱的报告,减压同时行小关节全切,术后腰椎滑脱多达2倍,是术后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但同时行植骨融合术,使手术复杂化,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增多,康复时间延长,一般认为同时行脊椎融合术对患者康复无益〔1〕。下列因素应考虑需同时行植骨融合术〔1、2、6~11〕

241 伴有退行性椎体滑脱 Laus等人报告单纯减压取得成功。这表明由于椎间隙变窄和增生性骨刺的作用,该阶段可获得自然稳定。然而,另有资料表明, 同时行滑脱阶段融合,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Postachini等人报告16例术前有滑脱,术后随访86年的结果,其中6例单纯减压,另10例同时行融合术,发现未行融合者骨质长入椎管较多,临床效果不及同时行融合者。近年来的文献分析资料表明,若同时行滑脱阶段融合,可获得更满意的手术效果〔15〕。Postacchinit 和Cinotti等人发现,术后骨质增生在腰椎单纯减压未同时滑脱阶段融合者较常见。

242 伴有脊柱侧凸或后凸 对腰椎管狭窄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行广泛减压,有造成脊柱失稳或畸形加重的可能。很有必要同时行关节融合术。但并不是所有椎管狭窄伴侧凸后凸者均行融合术,是否同时行融合术,取决于4个方面:①应考虑弯曲的柔韧性。如果在侧屈位X线片显示弯曲可部分纠正,单纯减压有弯曲发展的危险。②弯曲是否为进展性,若有进展就有融合的指证。③伴有椎体侧方滑脱,表明该阶段不稳定,单纯减压会加重不稳定。④侧凸凹侧有明显的神经受压时,行凹侧椎板和部分小关节切除,难以达到凹侧神经充分减压,扩大减压需考虑融合术〔1〕。

243 同一平面复发性椎管狭窄 当确定再次行手术治疗时,应考虑同时行关节融合术。因再次手术需增加小关节的切除,以扩大侧隐窝和中央椎管,小关节切 除超过50%会导致阶段性不稳,特别是小关节向矢状面倾斜时。复发性椎管狭窄伴有医源性滑脱时,再次手术必然要考虑植骨融合,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244 小关节去除过多 由于手术时小关节切除或切除>50%会引起不稳定,应同时行脊椎融合术,以防术后脊椎不稳或疼痛。如果至少有一侧小关节的完整性保留,脊椎的稳定性就能维持。但是,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单侧小关节切除后(表明节阶活动性明显增加),即使另一侧完整性良好,也将会发生不稳定,单侧或双侧小关节内侧部分切除(<50%),对脊椎的稳定性影响甚微〔1314〕。

25 脊柱内固定 植骨融合是否同时应用内固定器械争议较多。内固定的目的是:①纠正脊柱畸形;②稳定脊柱;③保护神经组织;④降低融合失败或提高融合率;⑤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因而其适应证为:①稳定或纠正侧凸或后凸畸形;②2个或2个以上平面行较为广泛的椎板切除;③复发性椎管狭窄且伴有医源性椎体滑脱;④屈伸位X线片显示,椎体平移超过4mm,成角大于10°时。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应以短阶段固定为主,根据术者掌握的熟练程度和病人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滑脱行融合术时,同时行内固定是有益的〔15~17〕。

26 手术疗效 腰椎管狭窄行手术减压的疗效普遍认为较好〔1512〕。文献中取得疗效满意的差异较大(26%~100%),不少作者的结果表明,术后临床症状改善随时间推移又有加重的趋势。在一组研究中,20%术后获得短期满意疗效,平均82年症状又复发。另有一组,27%术后初期疗效尚好,5年后症状又加重。Katz等人发现,不论减压融合与否,75%效果满意持续7~10年后,23%需再手术。术后远期疗效差的易患因素包括:全身一般情况差和曾行单平面椎板减压。症状复发可以是原手术部位狭窄复发、邻近平面狭窄有发展和腰痛伴腰椎不稳。相反,也有作者报告一组病例,术后平均13年的临床结果满意优于平均7年者〔18~20〕。

27 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

271 糖尿病对腰椎管狭窄手术减压后的疗效影响,文献所报告的差异较大。在一组报告中,糖尿病术后疗效差的比例较大,易发生术后伤口并发症。优良率仅为42%,而无该病者为91%。另有一组报告却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72%),无该病者为80%。有资料表明:术后减轻与活动有关症状的疗效与无该病者相似,但对减轻下肢持续疼痛与感觉异常的疗效不肯定。这是因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本身残留神经症状〔1〕。

272 其他因素 满意的手术效果取决于:①病人选择适当;②术式确定正确;③术中操作精细。Katz等人报告194例手术结果,其中40例疗效不满意,认为主要原因为:①术前全身情况差;②存在多种疾患;③背部症状较下肢症状突出。④以往腰椎有手术史者,腰管狭窄术后的疗效受影响。已有资料表明,在腰椎手术中发生小关节骨折是发生晚期腰痛的一种潜在因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5365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2023-09-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