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虽然一直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但其普及范围、影响程度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兴盛或衰减。早期阅读的实物载体文学作品本身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对幼儿语言、智力、个性、社会性和道德、审美及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具有积极又重要的促进作用。阅读可以扩展幼儿的词汇量,使幼儿运用已掌握的策略理解和学习新词语,逐渐提高其的“语言结构的敏感性”。这里的敏感性是指幼儿对语言符号本身的反应,而不是对语言符号所传递信息出的信息的反应。完整的阅读材样本可以为幼儿的阅读理解提供观察、模仿、记忆并创造性地运用的机会,使
幼儿在阅读活动中充分感受各种词语和语言、篇章的形式。幼儿在阅读过程中,阅读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对语言符号的敏感性也在逐步熟悉、理解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发展起来,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形成良胜循环。
最新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在幼儿生命的头6年中,大脑飞速地生长发展,接受来自周围的各类信息,这些信息约有8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因而视觉刺激对于幼儿视神经网络的发展至关重要。早期阅读材料作为视觉刺激,是幼儿大脑发展的最佳刺激物,它对幼儿的视觉能力、听觉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发展大脑神经组织的最好方式,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基础。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幼儿的阅读能力对认知能力的发展影响最大,尤其是0—6岁阶段的早期阅读能力,是影响幼儿未来学习能力
和水平的关键。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有学者在对6岁幼儿的阅读研究中发现,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幼儿,其求知欲往往比较肚盛。通过早期阅读,幼儿的阅读兴趣被大大激发,幼儿的语言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16届大会上决定把1972年定为“国际图书年”,旨在大力推广阅读活动,促使社会向阅读社会的方向发展。“从此,幼儿早期阅读被当作重要教育项目开始实施,各个国家纷纷提出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对这一活动进行支持。包括加大教育资源配置,广建图书馆,整合学校资源,再教育教师,加大经费投入,并向家庭提供早期阅读教育服务,联合成立跨国阅读教育服务集团,出版了大量针对幼儿的读物。除过硬件上的这些支持,还非常重视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对于如何能确实提高幼儿阅读技能的研究相当活跃,并获得了一些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包括前文提到的认知心理学家托马斯和罗宾逊提出的最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的PQ4R方法。因为这一方法恰在1972年提出,故在当时备受推崇。PQ4R方法包括预习(Preview)、提问(Question)、阅读(Read)、反思(Reflect)、背诵(Recite)和回顾(Rev i ew ) 6个程序,有效地帮助了幼儿理解和记忆阅读材料。
在同时期的美国,联邦政府为了确定哪些教学方法或模式最能帮助学习者发展进步,推出了一项大型研究项目——追踪到底计划。这一计划包括强调学习的过程重于学习内容的认知概念模式;强调自尊心、好奇心和恒心的情感模式等。在研究报告中还指出在幼儿园的课堂中培养幼儿的读写技能,可以采用高声朗读法、口语法、戏剧教学法、写作活动等,让幼儿进行阅读和书本探索。
1983年,心理学家怀特赫斯特发现一种叫做对话式阅读的共同阅读方式,对提高幼儿的阅读、语言能力非常有效。对话式阅读使用的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是“对等式”交流,交流由幼儿与成人配对进行,不断进行简短的对话。成人提示幼儿说出阅读材料中的内容,并对幼儿的回答予以评价,还可以增加适当的信息,或者用更清晰的方式进行重新描述,来补充幼儿的回答。继而再通过些提问,看看幼儿是否能从重新给出的描述中有所收获。这一方式遵循的理念是:阅读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成人、阅读材料、阅读材料作者之间进行多重对话模式,是思想交流与灵魂碰撞的动态过程。所以提问、对话理应成为阅读的一种策略。其实早在古希腊时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就曾说:“没有一种方一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了”。可见在阅读中,对话策略是非常值得提倡的。1989年,威廉·特尔和伊丽莎白·萨兹纯粹通过实验证明,幼儿获得的早期阅读经验能促进其口语能力的发展,特别有利于词汇的增长及对复杂语法结构的掌握,并证明早期阅读经验与幼儿进入小学后学业成绩成庄相关。哈佛大学一项对3-19岁儿童阅读能力的追踪研究也表明,早期阅读行为的建立,包括动机、兴趣、习惯、方法等,是预期研究对象未来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在20世纪末的1998年,美国的美国格兰特维金斯和杰伊·密特菲又开始倡导一种叫做“读写萌发”的早期教育课程。“读写萌发”揭示了读写能力的获得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在幼儿很小的时候就己经开始了。“读写萌发”暗示在阅读与前阅读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这与其他有关阅读能力习得的理论有所不同。
在我国,从1990年开始,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舒华教授、伍新春教授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阅读研究中心安德森、和李文玲等专家为核心的课题组,比较了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幼儿的阅读水平,对我国早期阅读的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报告显示,美国幼儿在4岁后进入独立的、自主性的大量阅读阶段,而我国幼儿平均到8岁(小学二年级)才能达到这个水平。
随着新的教育指导纲要的颁行与学前教育领域思想的解放与改革,我国早期阅读也逐渐得到大众的关注。教育部学前分级阅读项目负责人周合认为,在阅读基础上成长的孩子有很强的铭记和辨别力,情感稳定,更容易被外部世界肯定和认同,也更容易受到关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好宝宝成长必读故事》系列图书提出:孩子的成长源于阅读。
不仅教育界对早期阅读寄予厚望,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力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0年第16届大会上就决定把1972年定为国际图书年,旨在大力宣传阅读的积极作用,促使人们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朝着建成“阅读社会”的方向迈进。随后,世界各国纷纷响应,各项教育改革几乎都把推广阅读风气、提升国民的阅读能力列为重点。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世界”的呼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从此,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把早期教育中幼儿智能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上。美国总统布什在其执政后颁布的《教育改革蓝图》中宣布:“我们太多的孩子不会阅读。阅读是建筑的基石,它必须是我们教育改革的基础”。常常参与推动幼儿阅读运动的布什夫人也主导推动了一项名为“Read to Read, Ready to learn"的计划。许多国家在修订和颁布幼儿园教育大纲或指导纲要时,也都把早期阅读放在学前幼儿语言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位置上。如加拿大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把“语言”部分分为“口语交流”“阅读”“书写”和“理解媒介材料”四个部分,又明显强调了幼儿阅读和书写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纲要中对一阅读内容的要求也非常细致,除了经常引导幼儿阅读图书材料以外,还要求幼儿阅读产品的标签、身边的生活标记、各种符号等。在对书写材料的要求方面也鼓励多样化,除了可以在纸张上书写外,还鼓励幼儿在黑板、地面、电脑上书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