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艺术品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大卫》、《创造亚当》、《思想者》、《米洛斯的维纳斯》、《星月夜》、《呐喊》、《掷铁饼者》、《永恒的记忆》。
1、《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宽53厘米,长77厘米,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蒙娜丽莎》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折射出女性深邃与高尚的思想品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
2、《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也是达·芬奇的作品,宽420厘米,长910厘米。取材于《新约圣经》,据记载:耶稣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犹太教祭司长密谋在夜间逮捕他,但苦于无人带路,于是祭司长给了耶稣门徒犹大30块钱并约好他亲吻的那个人就是耶稣。
逾越节当天,耶稣跟12个门徒坐在一起,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他忧郁地对12个门徒说:“我实话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12个门徒闻言后,或震惊、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最后的晚餐》表现的就是这一时刻的紧张场面。
3、《大卫》
《大卫》是1501年-1504年间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创作的大理石雕塑,高396米,基座高55米,现收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此雕塑为大理石雕像,展现了一个年轻有力的男子形象,体态健美、神情坚定、肌肉饱满、有生命力,这一作品突出了大卫作为一名英雄的高大形象。
4、《创造亚当》
《创造亚当》是米开朗基罗于1511年-1512年创作的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创世纪》的一部分,宽280厘米,长570厘米,现收藏于梵蒂冈西斯廷教堂。该壁画描绘的是《圣经·创世纪》中上帝创造人类始祖亚当的情形。
5、《思想者》
《思想者》是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创作的雕塑,材质为青铜,底座为大理石,现藏于巴黎博物馆。该雕像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形象。他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漠视下面发生的悲剧。
深沉的目光以及嘴唇咬着拳头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他渴望沉入“绝对”的冥想,努力把那强壮的身体抽缩、弯曲成一团。他的肌肉非常紧张,不但在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恼之中。
6、《米洛斯的维纳斯》
《米洛斯的维纳斯》(又称《断臂的维纳斯》)是古希腊雕刻家阿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左右创作的大理石雕塑,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雕像表现出爱神维纳斯端庄秀丽、圆润丰腴的身材,美丽的椭圆形面庞,高挺的鼻梁,平坦的前额,丰满的下巴和平静的面容。她那微微扭转的姿势,使身体构成一个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形上升体态,富有音乐的韵律感,充满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7、《星月夜》
《星月夜》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于1889年在法国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创作的一幅油画,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在这幅画中,梵高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充满运动和变化的星空。整个画面被一股汹涌、动荡的蓝绿色激流所吞噬,旋转、躁动、卷曲的星云使夜空变得异常活跃,脱离现实的景象反映出梵高躁动不安的情感和疯狂的幻觉世界。
8、《呐喊》
《呐喊》(又称《尖叫》)是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1893年的作品,宽735厘米,长91厘米,现藏于挪威国家画廊。这幅画是表现主义绘画著名的作品。画面的主体是一个在血红色映衬下极其痛苦的表情,红色的背景源于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火山灰把天空染红了。
9、《掷铁饼者》
《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刻家米隆于约公元前450年雕刻的青铜雕塑,原作已经丢失,复制品现收藏于罗马国立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具有表现力的瞬间。
10、《永恒的记忆》
《永恒的记忆》是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的油画作品,创作于1931年,宽24厘米,长33厘米。
达利创作《永恒的记忆》时采用了“偏执狂临界状态”的方法,即在自己的身上诱发幻觉境界,从潜意识心灵中产生意象。非常典型地体现了达利早期怪诞而神秘的超现实主义画风。
呵呵,真是嫉妒你哦,我还每天用ZA的粉让自己看起来更白一些呢
地球人都知道:如果不涂防晒霜,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可能会得皮肤癌。但你肯定不知道,如果晒太阳不涂防晒霜,也有可能防止许多癌症,其中还包括皮肤癌。
防癌的“阳光维生素”
科学家们再次为维生素感到兴奋不已。过去关于维生素的研究常常是雷声大,雨点小,结果总没有人们预期 的那么好。而这次的证据正越来越确凿。如果被证实的话,它将颠覆医学界最基本的常识之一:在太阳下,人们必须涂防晒霜来防止皮肤癌。现在,一些研究者认为,这样做会导致得癌症的几率要远比它能防止的多。
这次的主角是维生素D。人们也叫它“阳光维生素”,因为皮肤通过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可以自然生成它。长期以来,皮肤科医生和健康机构一直鼓吹人们使用防晒霜来防止皮肤癌。但是最近,一些科学家开始质疑这一建议。原因是防晒霜会阻碍维生素D的生成,而维生素D可能有防止甚至治疗多种癌症的作用。
在此前短短的三个月里,有四个独立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有助于防止防治淋巴瘤、前列腺癌、肺癌、甚至皮肤癌,而在防治结肠癌方面的表现最为突出。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负责癌症预防的主任彼得·格林沃尔德博士说,目前有十几个检验维生素D抗癌疗效效果的实验正在进行之中,还有些试验正在检验它对癌症的治疗作用。
虽然一切都还有待验证,但已经有许多理由让人们相信这一点:
某些研究观察了大量人群,发现那些体内维生素D含量较高的人患癌率较低。其中的一些研究采集了血液样本来测量维生素D的含量,使研究结果更为确凿;
实验室和动物研究表明维生素D能够抑制异常细胞的生长,使它们死亡,同时阻碍为肿瘤供血的血管形成;
当人们年龄增长时,皮肤生成的维生素D减少,而癌症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色素会阻碍维生素D的生成,黑种人皮肤中的色素较多,而他们比白种人更易患癌症;维生素D的作用会受脂肪抑制,所以肥胖人群血液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他们同样有癌症高致病率;糖尿病人受损的肾脏很难把维生素D转化为人体可用的形式,而他们也很容易患癌症;居住在美国东北部地区、地球北部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人们,比终年可以享受到阳光的人们患癌率要高。
摄取量>>> 到底要多少?
最近,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在加利福尼亚州的阿纳海姆市举行了会议。会议期间,哈佛大学医学和营养学教授 爱德华·乔万纽西博士做了一个主题报告。他的研究表明,晒太阳每导致1例皮肤癌的同时,维生素D能预防30例癌症死亡事故。
乔万纽西说:“我敢说没有人能找出其他方法或者营养物质有像维生素D这样显著的抗癌效果了。”
乔万纽西的这番话让美国癌症协会的首席流行病学家麦克尔·杜安印象深刻,该协会正在重新评估他们对于防护阳光方面的指南。杜安说:“维生素D不仅能防止某些癌症,甚至还有治疗作用。”就连一些皮肤专家也开始赞同这一点。纽约斯隆-凯特林纪念癌症研究中心(MemorialSloan-KetteringCancerCenter)主管皮肤病学的艾伦·哈泼恩博士说:“我发现这方面的证据正在增多且日益引人注目。”
美国健康方面的政府顾问们并不认同现在所推荐的维生素D每日摄取量。他们认为每天“适当的摄入”应该是50岁以下200IU,50岁到70岁400IU,70岁以上600IU。而许多科学家所提倡的摄取量更高,他们认为成人每天需要1000IU维生素D。乔万纽西的研究表明如果要抑制癌症,每天要补充的维生素D达1500IU。
在日照时间较短的冬天,太阳光线的角度太过倾斜,很难刺激皮肤生成维生素D。因此,营养学专家们认为人们应该在冬天补充维生素D-3的药片,但问题是过多的药片会导致钙在体内堆积,美国政府认为2000IU是1岁以上的人每天服用维生素D的上限。
摄取途径>>>靠太阳还是靠饮食?
维生素D会不会是第二个叶酸(维生素B的一种)?过去人们以为多摄入叶酸主要对怀孕的妇女有益,可以防止婴儿的先天缺陷。然而1998年,食品生产者在面粉里添加叶酸后,心脏病、中风、高血压、肾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都降低了。原来,所有人都缺乏叶酸。
杜安等人担心最近的研究结果会让人们矫枉过正,他更倾向于大家通过食物和药片来摄取更多的维生素D。但这并不容易,乔万纽西说,日常饮食摄取的量进入血液循环后就太少了。
营养补充剂中包含这一营养物质,但大多数添加的都是比较老的D-2,而D-3要比它有效得多。多种维生素补充剂中通常只含有少量的D-2,其中含有的维生素A还会抵消掉大部分维生素D的效用。所以,这些药片事实上并不能增加多少维生素D的摄入量。 还是回过头来想想靠天然的阳光来补充维生素D吧。
没有人建议大家躺在沙滩上直到晒成“烤乳猪”。享受阳光的量要根据季节、一天中的时间、人们居住的地方、肤色及其他因素来做决定。许多科学家相信,“安全的日光浴”是在不涂防晒霜的情况下,每周几次,每次享受15分钟左右的阳光。这不仅是可行的,更是对健康有益。
晒与不晒,众说纷纭
三十年前,麦克尔·郝里克参与发现了维生素D是如何生成的。现在,他是波士顿大学的皮肤病学教授,同 时也负责研究内分泌学、营养学和糖尿病。去年,他出版了一本名为《紫外线的好处》(TheUVAdvantage)的书,力劝人们享受足够的阳光以生成维生素D。
“我提倡大家多晒晒太阳,”郝里克说,“但不是长时间的日光浴。”他指出,皮肤癌很少会致命。估计今年美国死于癌症的570,280人中仅有7,770人是因为黑色素瘤(皮肤癌的一种)。今年大约会有超过100万例比较轻度的皮肤癌,而他们主要是由晒日光浴时间过长造成。
郝里克声称,反复被晒黑——特别是一些孩子、红发的人以及皮肤白皙的人——容易得黑色素瘤,但还没有可信的科学证据表明,温和的阳光会导致这些结果。现在,人们都怕晒太阳,他说:“问题在于美国皮肤病学会在二十年来都处于无可争议的位置。他们给公众洗了脑。”
郝里克的观点自然让生产防晒用品的厂商们很不高兴。Coppertone品牌和药品连锁店资助的阳光安全联盟就讽刺说:“让人们通过日晒来补充维生素D和让他们通过吸烟来缓解忧虑没什么两样。”
即使是在皮肤病学者中间,观点都很难达成一致。
郝里克所在院系的负责人芭芭拉·吉尔崔斯特博士称他的书令人尴尬,并撤销了他皮肤学病教授的职务。 本月初,研究皮肤病学的院校发起了一个名为“不要寻找太阳”的运动。哥伦比亚大学的皮肤病学者文森特·德雷奥说:“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不应被误导,认为天然的阳光是比食物和营养补充剂更好的维生素D来源。”
而底特律亨利·福特健康服务机构(HenryFordHealthSystem)皮肤科主任亨利·林博士则认为“‘不晒太阳是有益的’已不再正确。”
在更多的证据被掌握前,专家建议人们还是适度地晒晒太阳。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皮肤学名誉教授詹姆斯·莱登说:“皮肤是可以处理这些的,就像肝脏能处理酒精一样。”不过,他也说到:“我喜欢在晚餐的时候喝点酒,但我不认为我应该一天喝上四瓶。”
什么叫紫外线
紫外线是光的一种,根据波长共分三种,UV-C 波,波长 290nm 以下;UV-B 波,波长290nm~320nm;UV-A波,290nm~320nm;UV-A 波,波长 320nm~400nm其中 UV-C 波对人体有危害,但被大气层中臭氧层吸收一般照射不到地表。UV-B 波一部分被大气层反射和吸收后一部分照射到地表,过多大量照射后会对皮肤造成伤害。UV-A 波刺激皮下色素细胞活动产生色素使皮肤变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晒黑了,日光浴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通过日光浴人体在体内产生由外界很难摄取到的维生素 D ,使皮肤和骨骼变得健康强壮。
紫外线中的 UV-A 波是无害的,但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层逐渐变薄,局部出现,局部出现空洞,使过去很少到达地表的 UV-B 波增加,甚至使过去被抵挡在大气层外的 UV-C 波也照射到地表。
黑色素和皮肤晒黑
每个人皮肤的颜色虽然有差别,其实色素细胞的数量基本上是一样的。不同的是色素细胞的质量。 当人体接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色素细胞受到刺激性,为保护肌肤开始活动,产生黑色素,皮肤颜色自然随之变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皮肤晒黑了。有些人经常去海边或露天游泳池可怎么也晒不黑,其原因是色素细胞的活动能力弱。适当的日光浴对人体的肌肤来说是必要的,通过日光浴在皮肤中形成一层色素层,可防止有害紫外线对人体肌肤的损伤,起到保护肌肤的作用。简单的说皮肤越白的人越容易受到损害。酸性雨、臭氧层的破坏等各种大气污染,使得我们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另一方面受到一些化妆品企业错误片面的宣传的影响,使我们缺乏对紫外线的正确知识,并且过分使用化妆品依赖化妆品,使我们的肌肤逐渐脆弱,同时高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中,使得我们享受日光浴的机会越来越少。在这里就提出了通过机器进行人工日光浴,形成色素层,强化和美化我们肌肤的必要性。
与桑那浴类似的发汗效果
不仅在夏天,即使在冬天,日晒床内四面而来的照射光,可使机内温度在短时间内上升从而引发大量出汗。 出汗的生理作用,不仅可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而且达到轻度运动的作用。起到健身、减肥、美体的综合效果。特别是在不易出汗的秋冬季,通过机器发汗、后,可以把滞留在体内多余的水分强制性排出,以缓解肌肉酸痛,消除下肢浮肿,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四肢发冷手足冰凉的烦恼。
对进入桑那浴室发汗感到痛苦或有抵触的人来说,利用日晒床进行日光浴发汗是一种快捷舒适的方法。另外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可保持皮肤表面清洁卫生。
不问男女,使其容姿焕发
利用日晒床进行日光浴除了在健康方面有许多优点之外,我们更强调其在美容方面的作用。通过发 汗排除体内滞留水分,消除浮肿,使肌肤显得紧凑而富有弹性,形体显得修长,黑皮肤本身在视觉上会给人精悍的感觉,特别是崇尚自然强调形体美的今天,适度的日光浴会使俊男靓女显得越发精神漂亮。
任何衣装配在健康漂亮小麦色肤色上,会越发显得漂亮,更富有装饰性。当今欧洲、美国、日本在闲暇及消费上有余力的人们定期去日浴时尚沙龙,享受日光浴早已是时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正装或是休闲装,每天当你以小麦色肌肤迎着阳光外出时,那一瞬即是时尚生活的开始。
日晒床诞生的由来
在北欧,日晒床实际上是冬季里的太阳。北欧因地理位置纬度较高,日照时间也随之较少,在太阳光 下进行紫外线日光极为宝贵的 , 也是保持健康的一个重要手段, 因此稍有一些晴日,就可以在公园里到处看到进行全身处看到进行全身日光浴的人们 。在医学上日光浴被证明可以防止疾病及神经痛,在北欧漫长的冬季里日照时间很短,几乎不可能进行自然的日光浴,为了保持健康,自然萌生出了代替太阳的机器了保持健康,自然萌生出了代替太阳的机器—日晒床。
日光浴在医学上的效果
紫外线是健康的源泉
1太阳是万能的。
一般来说,紫外线可调整人体皮肤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制造营养。当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后,皮肤表层可形成维生素 D ,并被人体吸收可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大家都知道从很早以前开始日光浴即被用于治疗疾病及肺结核以外的各种结核病。并被广泛应用于对生活在大都市里特有的都市现代病的治疗,如提高对细菌的抵抗力、强壮骨骼等。
2“光治疗”,太阳是医生。
太阳是自然界里的医生,就像“光治疗”这个专业术语一样,对于粉刺、湿疹等皮肤病来说,太进阳光特别是紫外线照射是自然疗法的一种。
3 紫外线所引发的精神效果
太阳光被发现可使人的心情变得愉快,这不仅是皮肤病的中紫外线的显著效果引发的,更是对促血液循环后所引发的二次效果,减轻精神压力。受精神放松效果的影响,对毛发的生长极为有利。
比太阳光安全?
日光浴后皮肤变黑,实际上是经紫外线照射后肌肤的自然保护机能启动的结果。
我们每天照射的太阳光,按波长由长至短可分为红外线、可视光线、紫外线 3 种,而且在紫外线中又分为 UVA 、 UVB和UVC 3 种。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过去UVC 3 种。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过去完全照射不到地表有害、具有致癌性的有害紫外线( UVC )也照射到了地表。日晒床“比太阳更安全”的原因是完全不含有害的 UVC 波,主要含 UVA 波和适量的 UVB波。
为什么晒黑皮肤是重要的
将皮肤晒黑是保护皮肤最自然的方法。并且,紫外线会促进通过食物很难摄取到的维生素 D 在体内的和成,维生素 D 对人类免疫系统的调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太阳光线和晒黑
太阳光线由几种光混合而成,照射地表的光线中的直接照射到地表的、有的经大气扩散照射到地表 ;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线中,红外线我们可用热来感受到,可视光线在内眼内形成光感,我们可以看到。晒太阳后肤色变黑,是肌肤对不可视光紫外线反应的结果。
皮肤晒黑的原理
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 晒黑的生理现象,仅存在表皮中。太阳光线可照射到表皮的所有地方。在表皮最底层的细胞组织中,有一种色素细胞,的光晒黑正是色素细胞活动的结果。当太阳光线(主要是 UVA )透过表皮照射到表皮最底层时,底层细胞中的色素细胞受到 UVA 刺激后,便开始活动,产生黑色素,皮肤的颜色也就变黑了。(这是人体生理上自我防御作用的生理现象。)我们所看到晒黑的现象,是氧气与 UVA 的影响所造成的,氧气与皮肤的黑色素结合后,黑色素变浓,这被称为氧化。
太阳光线和日晒床的区别
用日晒床晒黑皮肤与会将皮肤晒红的太阳光浴不同,太阳光线容易引起的晒红,一般来说皮肤发红 并感到疼痛和痒,严重时甚至会产生水疱,但使用日晒床进行日光浴,却可避免这类情况。用日晒床皮肤是一种不会引起皮肤发红,痒等不适症状,而可得到理想的小麦色肤色的途径,因为它的原理不是模拟自然的太阳光线,而是对不同波长的更不用说疼痛、紫外线进行了科学调整,除去了对人体有害的那一部份紫外线,保留了对人体有益的紫外线。如果你因日晒床晒红了皮肤,那只可能是没有按指示正确使用日晒床。只要正确使用就不会晒红、晒伤皮肤而得到漂亮的小麦色、古铜色肌肤。通过使用日晒床,不仅可以得到流行的小麦色肌肤,而且在去海边、上山度假游玩之前,用日晒床作个热身晒,给皮肤做个准备,可将太阳光线中有害光线对人体的影响降到最小。
热与晒黑
皮肤晒黑过程同“热”毫无关系,“热”相反对肌肤来说还有不利影响。 夏季的太阳光线的热量(红外线)和 UVB 是皮肤引发炎症的原因。用日晒床机进行室内日光浴则解决了这个问题。首先,日晒床中紫外线主要为 UVA 和少量 UVB ,从而避免了因 UVB 大量照射而对皮肤的直接伤害。第二,日晒床内配有空调和通风设备,将温度始终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了热灼伤;高端机种内还配有喷雾、香氛和音响,让您在温馨、舒适、轻松的环境中,一边休息,一边获得亮丽的肌肤。
在适度温度的温暖的环境里,可一边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放松精神,缓解压力,一边进行日光浴晒黑皮肤。室内日光浴时,将室内温度控制在 23 度以下(特别是夏季),一般日晒后体表出有一层薄汗为最佳。日晒时,日晒后体表出有一层薄汗为最佳。日晒时,体表感觉到有温度的变化是由红外线引起,而不是 UVA ,UVA 人体感觉不到,也看不见,因此不能以热量
◎译 名 斯巴达300勇士
◎片 名 300
◎年 代 2007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动作/冒险/剧情/历史/战争
◎语 言 英语
◎IMDB评分 84/10 (17,848 votes) Top 250: #156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416449
◎片 长 117 Min
◎导 演 扎克•斯奈德 Zack Snyder
◎主 演 琳娜•海蒂 Lena Headey Queen Gorgo
Andrew Pleavin Daxos
罗德里格•桑托罗 Rodrigo Santoro Xerxes
Tom Rack Ephor #3
文森特•里根 Vincent Regan Captain
杰拉德•巴特勒 Gerard Butler 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
多米尼克•威斯特 Dominic West Theron
Danielle Hubbard Dancer
Bonnie Mak Slave Girl
Peter Mensah Messenger
Stephen McHattie Loyalist
Charles Papasoff Blacksmith
Patrick Sabongui Persian General
迈克尔•法斯宾德 Michael Fassbender Stelios
剧情:
公元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Xerxes)继承先王大流士的遗志,亲统陆军三十万,战船千艘,号称百万大军,杀奔希腊而来,旨在炫耀武力,促使希腊各个城邦国家分裂。
希腊联军将最初的防卫线定在了希腊中部山地关口温泉关(Thermopylae)。温泉关面海靠山,山势险峻,道路狭窄,易守难攻。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Leonidas)亲率本国精兵三百人,加上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四千人据守此关。他们与数十倍的波斯陆军厮杀,波斯军轮番进攻两天不得前进一步,死伤惨重。第三天,在一个希腊叛徒的引导下,波斯王遣精兵绕人迹罕至的山道抄列奥尼达后路。列奥尼达下令让四千伯罗奔尼撒半岛军撤出了战场,自己带著三百斯巴达勇士死守温泉关,直到全体阵亡。
波斯军在此战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波斯王薛西斯的两个兄弟都在此役丧生。同时,李奥尼达与三百斯巴达勇士的死守,为希腊陆军主力的转移和海军的整编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有雅典和斯巴达挑头,全希腊的城邦国家响应,向以独立心旺盛缺乏协调性而著称的希腊人,在捍卫独立自由的旗帜下,终于实现了空前绝后的大团结。最后,在和希腊人的激战中,波斯军全线崩溃,逃回东方。同年,以雅典为首的希腊海军转守为攻,越过爱琴海攻入小亚细亚,小亚细亚诸国纷纷响应,从波斯暴政中独立。
幕后:
关于原著
第一部描述温泉关战役的影片,是1962年的《斯巴达300勇士》,那一年作者弗兰克•米勒只有5岁。重温当年的《斯巴达300勇士》,影片的对白现在看起来古意盎然,然而其中的一段情节——300名勇士中奋战到最后的几人死于乱箭齐发——当时深深地震惊了米勒。5岁的米勒已经可以看漫画报刊,习惯于看到英雄必然胜利。那是他第一次意识到,英雄,未必就是笑到最后的的人。“那就是屠杀!但却震撼人心。”米勒后来评价那段情节。
那段情节对米勒的创作生涯必然有着深远的意义,因为米勒的作品里充满了悲剧英雄。例如,在支撑起一个时代蝙蝠侠传说的成名漫画《黑骑士归来(Dark Knight Returns)》中,老迈的主人公已经退隐多年,却因种种原因不得不重出江湖,和各种恶势力搏斗,其中的高潮一幕,就是衰老的主人公大战昔日战友--超人。米勒总结说,他最擅长塑造的人物角色,就是那些不管多么努力,最后总是无望地败给命运的悲剧英雄,他们输掉最后的战役,但却赢得人心。
这种情结延伸到了《斯巴达300勇士》。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米勒就开始搜集资料,为《斯巴达300勇士》的创作作准备。
关于影片
最初《斯巴达300勇士》的制作人找到米勒,谈到合作事宜,米勒非常不愿意,因为300对他意味着很多。用他自己的话说,“《斯巴达300勇士》是他职业的璀璨顶峰。”他不能容忍自己的心血之作被改编成类似《特洛伊》之类的好莱坞大片。然而,在他看了几条试拍镜头之后,他被深深震撼了,于是同意授权。但导演对此又是一番说法,“米勒之所以授权给我们,是因为世上再无第二人能拍得出原著的感觉。”
关于主演
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扮演者杰拉德•巴特勒(Gerard Butler)的演技获得一致好评,但他得到这个角色非常侥幸。这个角色至少有15名候选者,人人在健身房里非常刻苦地锻炼肌肉,指望得到这个角色。结果穿上波斯长袍试镜的时候,人人看起来宛如波斯老王再世。杰拉德笑称,导演当时估计也挑花了眼,因为他来到杰拉德面前,甚至没有问他是谁,就说“试试这个家伙吧”——心仪影片的导演居然叫不出自己的名字,这让雄心勃勃的杰拉德大受打击。不过,导演证明了他的眼光不错,杰拉德试了几条镜头,大家说“那个人就是斯巴达疯子国王”!
关于拍摄
导演事先告诉所有演员,镜头里出现的应该是一个个健美冠军,而不是白面小生。为了激励演员拼命塑形,导演命人制作了T恤,上面写着“我死于温泉关战役”。然而一些疲于健身的演员偷偷说“比起天天魔鬼健身,痛快一死真是再容易不过。”
关于服装
从构思到完成《斯巴达300勇士》,米勒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查阅了大量资料,也和很多专家交谈过。可以说,是《斯巴达300勇士》一部非常忠实历史的著作——然而,艺术家所谓的“忠实”,和历史学家的“忠实”,意义自然不一样。在历史上,斯巴达战士们身穿沉重的盔甲作战,有些人的盔甲重量相当于体重的一半。米勒认为这样的服装画出来会让悲壮英勇的斯巴达勇士们活像乌龟军团,所以就在原著里改变了人物的服饰,斯巴达国王以及他的部下身着猩红战袍,半裸着精壮的身体。那些战袍看起来活像皮甲制成的Speedo泳裤。米勒说:“古希腊题材中,人物通常是裸体的;出于同样的艺术考虑,我扒光了战士们的衣服。”
花絮:
•英国女演员西耶娜•米勒(Sienna Miller)和席薇娅•科洛卡(Silvia Colloca)都竞争过剧中斯巴达王后——列奥尼达的妻子高葛一角;
•影片虽然气势磅礴,然而真正拍摄只用了60天,其中外景只拍了1天。
•为了表现300斯巴达死士的确是当时最英勇的战士,参加拍摄的演员(包括配角)在拍摄开始前接受了半年高强度的体能和搏击训练。训练初期,有些演员哀叹说“这训练比死了还难受”。
•导演为了更加突出影片的感染效果,把一些战斗场面略作了调整——也就是说,我们在影片中《斯巴达300勇士》看到的斯巴达人的方阵、挥舞着武器冲向敌营的作战方式,和历史真实其实有很大出入;
•剧中有一个重要人物:希腊自由人面包师傅。他在原绘画小说中没有出现,然而他的戏份把温泉关战役和其他城邦抵抗波斯人入侵的战斗连接成了一个整体。
关于音乐
执掌**音乐创作兵符的是曾与本片导演合作过「活人生吃」的音乐家泰勒·贝兹(Tyler Bates),出生于洛杉矶,在芝加哥长大。贝兹在90年代初期,同时朝**音乐与实验摇滚等领域进军,一方面帮一些B级制作的**创作音乐,一方面与创作型歌手Lisa Papineau组成Pet乐团,女歌手Tori Amos在洛杉矶一家俱乐部看过Pet的演出后,就说服了Atlantic厂牌签下Pet乐团,当Pet乐团开始因为与Limp Bizkit、Blink 182巡回演唱而打开知名度之际,贝兹突然兴起了为**创作音乐的欲望,贝兹在97年宣布离团,独自投身**音乐创作领域,陆续以基努李维主演的「意气风发」、史特龙主演的「大开杀戒」等片创作音乐崭露头角。从2004年起到2007年,贝兹ㄧ连接下「活人生吃」、「撕裂人」、「恶灵古堡3」、「月光光心慌慌」重拍版等作品,逐渐树立自己在惊悚、恐怖片的影音创作领域地位。
面对这部在戏剧元素中包容了爱、自由、信念、手足之情、正义、恐惧、死亡、荣耀等主题,同时在视觉呈现上具有革命性色彩的**时,贝兹以打击乐来激化影片中对战场面的动态能量,然后再透过大型管弦乐,合唱团的合声以及伊朗女歌手Azam Ali (Billboard称赞她是一个光彩夺目,令人难以忘怀的人声乐器)深具情感张力的音色交迭、变化去切换影片中所陈述的戏剧主题,也藉用中世纪的六弦提琴来勾勒影片中粗暴、阴沉的气氛。此外,贝勒亦透过层次感十足的人声演唱与乐器声为影片设计了气象万千的情境音场,随时随地活化影片中的神话色彩与惊惧气氛。
关于特效
想必很多影迷此前已经欣赏过该片的预告片,其亦真亦幻的影像风格充分体现了原著作者弗兰克·米勒的创作真谛。事实上,为了能达到如此效果,影片导演扎克·斯奈德可谓费尽心思。影片的拍摄过程几乎全部使用数字背景技术。在这种先进的成像技术的帮助下,影片不但完全不需要实景拍摄,而且能在后期电脑制作的帮助下,完全可以达到导演想要达到的任何影像奇观的要求。而在拍摄过程中,导演所要做的就是指挥演员在蓝幕前做各种各样的表演而已。相信,很多人对此前那一部同样全部使用这种技术拍摄的影片《罪恶之城》也印象深刻。巧合的是,《罪恶之城》也同样根据漫画大师弗兰克·米勒的同名原著改编而来。具体来说,两部影片的拍摄方式还是有所不同:《罪恶之城》是采用数字类型的摄影机拍摄而成的,而《斯巴达300勇士》则使用的是传统形式摄影机。这种称为“数字背景技术”有两大优点:拍摄成本大大降低;另外给导演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以本片的规模,哪怕是部分实景拍摄,成本也会成倍增长。从画面风格来说,称得上导演奇才罗德里格兹和弗兰克·米勒正是依赖这种先进的数字背景技术,才能在《罪恶之城》里保持了原著的阴暗色调和漫画艺术的众多特点,并最终创作出了如此另类和优异的**佳作。而这部《斯巴达300勇士》更是必须借助这种技术才能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画面效果。因为本片的每一格胶片都需要计算机特效加上背景,所以后期制作比一般影片耗时更多。在长达一年的后期制作中,为了能尽早完工,导演扎克·斯奈德特意雇用了美国和加拿大的多达九家的计算机特效制作公司共同参与制作。
关于拍摄时间
《斯巴达300勇士》是扎克·斯奈德作为导演的第二部**作品,与其它的战争史诗片相比,这部《斯巴达300勇士》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影片的呈现形式上,将会给观众带来过目不忘的深刻印象。导演更是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弗兰克·米勒原著的故事结构和细节,用黑色和**两种暗色调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壮观而神秘的古代战争场面。虽然影片的公映是在2007年,但早在2004年扎内德就已完成了全部的前期工作,2005年9月17日,影片在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的冰风暴制片厂开机,而需要演员表演的部分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宣告完成。
西方人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3万到1万多年之间。最杰出的原始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南部和西方美术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所绘形象皆为动物,手法写实,形象生动。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刻大多为小型动物雕刻,少数人像雕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这些女性雕像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人对于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识。在维也纳附近的威伦道夫出土的女性雕像被称为“威伦道夫的维纳斯”,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起源时期
史前美术,又称“原始美术”,西方人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3万到1万多年之间。最杰出的原始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所绘形象皆为动物,手法写实,形象生动。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刻大多为小型动物雕刻,少数人像雕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这些女性雕像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人对于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识。在奥地利维也纳附近的维伦多夫出土的女性雕像被称为“维伦多夫的维纳斯”,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发展时期
古代美术
西方习惯把新石器末期到中世纪称为古代,具体来说就是指公元前4000年(文字的出现)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主要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希腊和罗马时期的美术。
美索不达米亚(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又称两河流域)的雕塑,如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浮雕,亚述王国那些表现战争和狩猎的紧张场面、手法极为写实、充满激烈动势的浮雕。
古埃及的庞大金字塔建筑,按照正面律程式雕刻的人像雕刻和神秘威严的狮身人面像。
古希腊的自由民主创造了具有民主思想的建筑、雕刻和绘画作品,其中留存于世的不少健美而优雅的雕刻形象,如《掷铁饼者》、《米洛斯的维纳斯》等,尤其具有无穷的魅力。
古罗马美术承继着古希腊的传统,但罗马人的美术更倾向于实用主义。规模巨大的科洛西姆竞技场和万神庙是古罗马建筑的杰出代表。而曾被维苏威火山灰掩埋达1700多年的庞贝壁画,则给我们展示了古罗马绘画的独特面貌。
中世纪
中世纪是指公元5世纪(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崩溃作为标志)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黎明),它标志着西方进入了基督教时代。受基督教制约,中世纪美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建筑的高度发展是中世纪美术最伟大的成就。拜占廷教堂、罗马式教堂和哥特式教堂,各具艺术上的创造性。与宗教建筑相结合,雕刻、镶嵌画和壁画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文艺复兴
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美术以坚持现实主义方法和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在追溯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神的旗帜下,创造了最符合现实人性的崭新艺术。
意大利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是文艺复兴美术的三位代表。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其杰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皆被誉为世界名画之首。米开朗基罗则在雕刻、绘画和建筑各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鼎盛期文艺复兴艺术水平的典范之作。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雄伟健壮,气魄浑宏。拉斐尔则以其塑造的秀美典雅的圣母形象最为成功。他的圣母像寓崇高于平凡,被誉为美和善的化身,最充分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
17世纪
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巴洛克美术,它发源于意大利,后风靡全欧。其特点是追求激情和运动感的表现,强调华丽绚烂的装饰性。这一风格体现在绘画、雕塑和建筑等各个美术门类中。弗兰德的鲁本斯是巴洛克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热情奔放、绚丽多彩的绘画对西方绘画具有持久的影响。同时代的现实主义大师如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开兹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巴洛克的特色。
18世纪
18世纪洛可可风格在法国兴起,随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罗可可美术的特点是追求华丽纤巧和精致。代表画家有法国的华托、布歇和弗拉戈纳尔。随着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到来,进步的美术家们又一次重振了古希腊古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开展了一场新古典主义艺术运动。其代表画家是法国的大卫和安格尔。浪漫主义随着新古典主义的衰落而兴起。法国的热里科的《梅杜萨之筏》被视为浪漫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而这一运动的主将却是德拉克洛瓦,其绘画色彩强烈,用笔奔放,充满强烈激情,代表作有《希阿岛的屠杀》和《自由领导着人们》等。法国吕德的《马赛曲》和卡尔波的《舞蹈》都是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塑作品。
19世纪
19世纪中期是现实主义美术蓬勃兴旺的时期。法国画家库尔贝是现实主义的倡导者,他的代表作《奥南的葬礼》堪称绘画中的“人间喜剧”,而《石工》则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勤劳朴实的农民画家米勒,以醇厚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政治讽刺画家杜米埃创作了大量思想深刻而形象夸张的石版画和油画。德国女版画家柯勒惠支,以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和鲜明的个人风格创作了反映工人运动和农民革命的系列铜版画和石版画。俄罗斯的批判现实主义产生了列宾、苏里科夫等杰出画家。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作品也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品质。
19世纪后期在法国产生了印象派。此派绘画以创新的姿态出现,它反对当时已经陈腐的古典学院派的艺术观念和法则,受到现代光学和色彩学的启示,注重在绘画中表现光的效果。代表画家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毕沙罗、西斯莱等。
继印象派之后还出现了新印象派(代表画家是修拉和西涅克)和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是塞尚、凡高和高更)。而实际上后印象派与印象派在艺术主张并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其中凡高的绘画着力于表现自己强烈的情感,色彩明亮,线条奔放。高更的画多具有象征性的寓意和装饰性的线条和色彩。塞尚绘画则追求几何性的形体结构,他因而被尊称为“现代艺术之父”。
现代美术
20世纪以来,现代美术呈现出流派迭起,千姿百态的局面。1905年诞生的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绘画,强调形的单纯化和平面化,追求画面的装饰性。1908年崛起的以布拉克和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绘画继承了塞尚的造形法则,将自然物象分解成几何块面,从而从根本上挣脱传统绘画的视觉规律和空间概念。
随着德国1905年桥社和1909年蓝骑士社的先后成立,表现主义作为一种重要流派登上画坛,此派绘画注重表现画家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情感。
1909年在意大利出现了未来主义美术运动,此派画家热衷于利用立体主义分解物体的方法表现活动的物体和运动的感觉。抽象主义的美术作品大约于1910年前后产生,其代表画家有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和荷兰画家皮特·蒙德里安,而两人又分别代表着抒情抽象和几何抽象两个方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的达达主义思潮,此派艺术家不仅反对战争、反对权威、反对传统,而且否定艺术自身,否定一切。杜尚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上胡须,并将小便池作为艺术品,便是达达主义思想的体现。
随着达达主义运动消退,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超现实主义艺术思潮。此派画家以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梦幻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力图展现无意识和潜意识世界。其绘画往往把具体的细节描写与虚构的意境结合在一起,表现梦境和幻觉的景象。代表画家有恩斯特、勒内·马格利特、夏卡尔、达利、胡安·米罗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产生的以波洛克、德·库宁为代表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综合了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的特点,强调画家行动的自由性和自动性。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的波普艺术,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利用废弃物、商品招贴、**广告和各种报刊作拼贴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代表人物有美国画家约翰斯、劳生柏、安迪·沃荷等。
而70年代兴起的超级写实主义(或称照相写实主义)运动,其主要特征是利用摄影成果,进行客观的复制和逼真的描绘。代表画家有克洛斯、佩尔斯坦,雕塑家中,安德烈、汉森最为著名。
希望对你有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