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古诗 带解释

春天的古诗 带解释,第1张

  1,《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锵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

  2,《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的《春夜喜雨》无论在锤字炼句方面,还是在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方面,都体现了他体物察情,精细入微的过人之处。结合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来对比赏读,我们必将获得对杜诗另一种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

  3,《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4,《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5,《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它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从诗题中我们又知道,诗人的立足点是在长江北岸的瓜洲。

  诗人在诗作中十分注重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与形象化,“绿”字原本是一个形容词,可在诗中却是“吹绿”的意思,这在古汉语中叫做使动用法,是形容词的动词妙用,足见诗人遣词造句的非凡功力。

  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游程中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这联和上联是此诗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这更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的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你像在梦境、在仙境。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全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扣紧“春行”二字来描写景物的。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了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7,杜牧《江南春绝句》赏析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江南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领我们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诗人在这里不说“江南四百八十寺”,而说“朝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成为江南美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丰富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8,王驾《雨晴》赏析: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这首即兴小诗,写雨后漫步小园所见的残春之景。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说明这场雨下得多么久,好端端的花光春色,被这一场苦雨给闹杀了。诗人望着花落春残的小园之景,是多么扫兴而生感喟啊!

  扫兴的不光是诗人,还有那蜜蜂和蝴蝶。诗的下两句由花写到蜂蝶。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天气,它们怀着和诗人同样高兴的心情,翩翩飞到小园中来,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春色,不料扑了空,小园无花空有叶;它们也象诗人一样大失所望,懊丧地纷纷飞过院墙而去。花落了,蜂蝶也纷纷离开了,小园岂不显得更加冷落,诗人的心岂不更加怅惘!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邻家”。院墙那边是邻家,诗人想得似乎真实有据;但一墙之隔的邻家小园,自然不会得天独厚,诗人想得又是多么天真烂漫;毕竟墙高遮住视线,不能十分肯定,故诗人只说“疑”,“疑”字极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实感。这两句诗,不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了,似乎“阳春”真的“有脚”,她不住自家小园,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多么调皮、多么会捉弄人啊!

  “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令人顿时耳目一新。这一句乃是全篇精髓,起了点铁成金的作用,经它点化,小园、蜂蝶、春色,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古人谓“诗贵活句”(吴乔《围炉诗话》),就是指这种最能表达诗人独特感受的新鲜生动的诗句吧。

  杜牧《江南春》有“千里莺啼绿映红”句,明代文学家杨慎评道:“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

  硬说应当改为“十里”才可听可见,岂不令人哭笑不得?

  9,春 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白这首五言古诗的题目是《春思》,一望而知,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内心世界的诗篇。按照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表达习惯,大凡提到"春"字,一般都是语义双关的,其一,当然是指大自然的春天,其二,又可比喻男女之间的情爱。古时闺中女子每当春光明媚之际,其所思所想,自然是非出门在外的夫君莫属了。唐代诗人中有不少是善写思妇诗的行家里手,而有关**思春这一题材也真的留下了不少传神之作。如有"七绝圣手"之称的王昌龄的《闺怨》:"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就形象而细腻地再现了一位原来无愁的"闺中**",因为日子过得无忧无虑,所以就把自己仔细地打扮了一番,登上高高的翠楼,去观赏外面的大好春光。谁知,这一看不打紧,烂漫的春光却勾起了内心深处的"春思":后悔自己当初一个劲儿地鼓动丈夫到边关去建功立业,到头来,却辜负了这大好的"春光",虚度了"青春"。不过,由于《闺怨》是用当时最流行的七绝形式创作的,因而呈现出一种比较表层的世俗的审美情感和趋向,也就是说流于通俗,而李白的这首《春思》,虽然属于同一题材,但因为体裁不同,是用五言古诗写的,所以在感情的抒发上,更加显得曲折委婉,一唱三叹。《闺怨》一看就是一首典型的唐诗,甚至毫无疑义是盛唐之作,而《春思》却给人以一种既古朴又隽秀的美感享受。清朝乾隆皇帝对这首诗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古意却带秀色,体近齐梁。"意思是说,从格调来说,与南朝齐梁间的民歌极为相似,但在表情达意上却更多了几分含蓄与蕴藉,这种与《诗经》颇为相似的风格就是所谓的"古意"了。不过,在修辞上还是非常讲究的,运用了不同的对偶句式,开头是一般的工整的对法,"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紧接着便精心构造了一联颇见功力的"流水对","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这种艺术上的考究与锤炼,就是乾隆皇帝所肯定的"秀色"了。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唐殷璠在他的《河岳英灵集》中评这两句诗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张说怎么对人说,可惜殷�没有交待,但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他将这两句诗“手题政事堂”,一是“每示能文”。

  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准确。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张说好提携后进,锐意改革,和他之欣赏此新旧递替之诗意,恐不无关系。这也许就是他要手题于政事堂的原因?

  11,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这,真是“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直流了。

  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而仍然不得不诉。故似若相反,而实则相成。

  上片既极言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所以下片便宕开,从远处谈起。这位女词人是最喜爱游山玩水的。据周辉《清波杂志》所载,她在南京的时候,“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冬天都如此,春天就可想而知了。她既然有游览的爱好,又有需要借游览以排遣的凄楚心情,而双溪则是金华的风景区,因此自然而然有泛舟双溪的想法,这也就是《念奴娇》中所说的“多少游春意”。但事实上,她的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又已经预料到愁重舟轻,不能承载了。设想既极新颖,而又真切。下片共四句,前两句开,一转;后两句合,又一转;而以“闻说”、“也拟”、“只恐”六个虚字转折传神。双溪春好,只不过是“闻说”;泛舟出游,也只不过是“也拟”,下面又忽出“只恐”,抹杀了上面的“也拟”。听说了,也动念了,结果呢,还是一个人坐在家里发愁罢了。

  王士稹《花草蒙拾》云:“‘载不动许多愁’与‘载取暮愁归去’、‘只载一船离恨向两州’,正可互观。‘双桨别离船,驾起一天烦恼’,不免径露矣。”这一评论告诉我们,文思新颖,也要有个限度。正确的东西,跨越一步,就变成错误的了;美的东西,跨越一步,就变成丑的了。象“双桨”两句,又是“别离船”,又是“一天烦恼”,惟恐说得不清楚,矫揉造作,很不自然,因此反而难于被人接受。所以《文心雕龙·定势篇》说:“密会者以意新得巧,苟异者以失体成怪。”“巧”之与“怪”,相差也不过是一步而已。

  李后主《虞美人》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而已。秦观《江城子》云:“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愁已经物质化,变为可以放在江中,随水流尽的东西了。李清照等又进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水而流,并且可以用船来载。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的《仙吕·点绛唇缠令·尾》云:“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则把愁从船上卸下,驮在马背上。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正宫·端正好·收尾》云:“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又把愁从马背上卸下,装在车子上。从这些小例子也可以看出文艺必须有所继承,同时必须有所发展的基本道理来。

  这首词的整个布局也有值得注意之处。欧阳修《采桑子》云:“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周邦彦《望江南》云:“游妓散,独自绕回堤。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无处不凄凄。”作法相同,可以类比。谭献《复堂词话》批欧词首句说:“扫处即生。”这就是这三首词在布局上的共有特点。扫即扫除之扫,生即发生之生。从这三首的第一句看,都是在说以前一阶段情景的结束,欧、李两词是说春光已尽,周词是说佳人已散。在未尽、未散之时,芳菲满眼,花艳掠目,当然有许多动人的情景可写,可是在已尽、已散之后,还有什么可写的呢?这样开头,岂不是把可以写的东西都扫除了吗?及至读下去,才知道下面又发生了另外一番情景。欧词则写暮春时节的闲淡愁怀,周词则写独步回堤直至归去的凄凉意绪,李词则写由风住尘香而触发的物是人非的深沉痛苦。而这些,才是作家所要表现的,也是最动人的部分,所以叫做“扫处即生”。这好比我们去看一个多幕剧,到得晚了一点,走进剧场时,一幕很热闹的戏刚刚看了一点,就拉幕了,却不知道下面一幕内容如何,等到再看下去,才发现原来自己还是赶上了全剧中最精采的高潮部分。任何作品所能反映的社会人生都只能是某些侧面。抒情诗因为受着篇幅的限制,尤其如此。这种写法,能够把省略了的部分当作背景,以反衬正文,从而出人意外地加强了正文的感染力量,所以是可取的。

  12,玉楼春·欧阳修

  樽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赏析

  作者西京留守推官任满,离别洛阳时,和亲友话别,内心凄凉。在离筵上拟说归期,却又未语先咽。“拟把“、“欲语“两词,蕴含了多少不忍说出的惜别之情。然而作为一个理性的词人,别离之际虽然不免“春容惨咽“,但并没有沉溺于一已的离愁别绪而不能自拨,而是由已及人,将离别一事推向整个人世的共同主题。作者清醒地认识到:“离情别恨是人与生惧来的情感,与风花雪月无关。因此,离别的歌不要再翻新曲了,一曲已经令人痛断肝肠了。词在抒写离愁别绪这一主题方面不同凡响,有悲情凄凉,更有豪情纵横,寄寓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爱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词开端的“樽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两句,是对眼前情事的直接叙写,同时在其遣辞造句的选择与结构之间,词中又显示出了一种独具的意境。“樽前”,原该是何等欢乐的场合,“春容”又该是何等美丽的人物,而在“樽前”所要述说的却是指向离别的“归期”,于是“樽前”的欢乐与“春容”的美丽,乃一变而为伤心的“惨咽”了。在这种转变与对比之中,隐然见出欧公对美好事物之爱赏与对人世无常之悲慨二种情绪以及两相对比之中所形成的一种张力。

  在“归期说”之前,所用的乃是“拟把”两个字;而在“春容”、“惨咽”之前,所用的则是“欲语”两个字。此词表面虽似乎是重复,然而其间却实在含有两个不同的层次,“拟把”仍只是心中之想,而“欲语”则已是张口欲言之际。二句连言,反而更可见出对于指向离别的“归期”,有多少不忍念及和不忍道出的宛转的深情。

  至于下面二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是对眼前情事的一种理念上的反省和思考,而如此也就把对于眼前一件情事的感受,推愕搅硕杂谡�鋈耸赖娜现�K�健叭松�允怯星槌铡闭撸�湃擞性啤疤�贤�椋�湎虏患扒椋�橹��樱��谖摇薄K�钥鲋芤迷谄洹掇シ绱驶啊分芯驮�倒�拔峁鄯缬辏�崂澜�剑�>醴缬杲�街�猓�鹩卸�嵝恼咴凇薄U庹�侨松��杂星槌眨��还赜诜缭拢��运怠叭松�允怯星槌眨�撕薏还胤缬朐隆薄4硕�渌涫抢砟钌系乃妓骱头词。��率瞪先词峭腹�死砟畈鸥��錾钋橹�呀狻6�酥智槌赵蛴终�胧锥�渌�吹摹伴浊啊薄坝�铩钡氖谷吮�椅匮手�肭榘迪嗪粲ΑK�韵缕��四嗽弧袄敫枨夷��裸祝�磺�芙坛Υ缃帷保�儆衫砟钪械那槌罩匦路祷氐缴掀�拈浊盎氨鸬那槭隆!袄敫琛弊缘敝搁浊八�莩�睦氡鸬母枨���健胺�裸住闭撸��绨拙右住堆盍�Α匪�“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与刘禹锡同题和白氏诗所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欧阳修《采桑子》组词前之《西湖念语》,亦云“因翻旧阕之词,写以新声之调”。盖如《阳关》旧曲,已不堪听,离歌新阕,亦“一曲能教肠寸结”也。前句“且莫”二字的劝阻之辞写得如此叮咛恳切,正足以反衬后句“肠寸结”的哀痛伤心。

  末二句却突然扬起,写出了“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的遣玩的豪兴。欧阳修这一首《玉楼春》词,明明蕴含有很深重的离别的哀伤与春归的惆怅,然而他却偏偏在结尾写出了如此豪宕的句子。在这二句中,他不仅要把“洛城花”完全“看尽”,表现了一种遣玩的意兴,而且他所用的“直须”和 “始共”等口吻也极为豪宕有力。然而“洛城花”却毕竟有“尽”,“春风”也毕竟要“别”,因此在豪宕之中又实在隐含了沉重的悲慨。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及欧词此数句时,乃谓其“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 。

  1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不是首咏梅诗,借梅抒怀,以梅自喻。“争春”,原指春天群花怒放,这里会使人想起社会上献媚取宠的丑行;“妒”,则指嫉妒,也使人想起朝廷上的嫉贤害能。词人以拟人化手法写梅花与群芳,花人合一,寄兴深永,是咏物词中不事多得的佳作。

  刘,南汉中宗刘晟的长子,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君主。刘晟就是一个暴君,一天之内就杀了他的八个兄弟啊,他一共十八个兄弟,两个是病逝的,一个是战死的,其他的都被刘晟给杀了。

刘晟简直太可怕了,可能没有人想下辈子下下辈子当他的兄弟了。

刘也是有样学样,也是个昏君,尽干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来,他觉得好玩,但是底下人就遭殃了。

特别是他下令让大臣们都自宫,难道是他想要他们都练神功来保护自己吗?那倒不是,刘只是为了安全感。

他认为大臣们都有家室,有儿女就有牵绊,就不会为自己尽心尽力了,所以他宠信的都是宦官这种无根之人,没有后路的人才会牢牢依附着他。

所以他跟大臣们说:“你们想要得到我的信任,可以,那你们就挥刀自宫,进宫来侍奉我就好。”

他这话一说完,只见大臣们纷纷拿出匕首,手起刀落,都变成了一个个的太监,所以宫中的太监人数一下子爆满,多达两万人。

想想这两万人,整天就围着一个人转,这场面也太过壮观了吧,讲真,刘这样简直太奢侈了,史上第一人啊,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不过这还不是他做得唯一一件可笑事情,他特别宠爱一个波斯女子,绿眼蓝眸,看起来特别勾人,所以刘不理朝政,整日与这个这个波斯女子在后宫中厮混。

为了彰显他对这个女子的宠爱,他还亲自赐了名,但是这个名字吧,高贵而庸俗。说它高贵,是因为是皇上赐的名字,一般人都没这个机会;说它庸俗,因为里面有个字是一种动物,待宰的动物。

你们猜得到他取了什么名字吗?他叫他的爱妃——媚猪。你没看错,也没听错,就是这个名字够高贵,够庸俗吧。

媚猪:我想哭晕在厕所,我一绝色美人,用这样的名字合适吗?

刘虽然大臣们说,只要他们自宫,必定会委以重任,但是最终他把处理政事的大权交给了一个女巫樊胡子,樊胡子说玉皇大帝附在她身上,刘傻傻的就相信了。

樊胡子就坐在帷帐之中,通过占卜来处理政事,与上天通了心意之后再告诉刘这件事情到底是福是祸。

刘这样信任樊胡子,所以龚澄枢和卢琼仙两人都依附于她,然后樊胡子就跟刘说龚澄枢和卢琼仙二人是上天派来辅佐你的,你不能问他俩的罪,刘又傻傻的相信了。

所以在刘这样傻傻的相信中,南汉面临了灭国的危机。所以刘打算坐船带着金银财宝和嫔妃逃跑,逃跑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船只早都不见了,原来是宫里的士兵和宦官偷偷乘船先跑了。

所以刘只好向宋朝投降,投降之后,宋太祖也没杀了刘,而是任命他为右千牛卫大将军,封恩赦侯。听起来这个大将军很牛逼,但其实它就是一个虚职,没啥用。“恩赦”二字才是宋太祖的态度,都是我的恩赐你才活下来的,你就顶着这个名头好好活着吧。

“恩赦”其实也包含宋太祖对刘的嘲笑之意,但他没想到刘就是个没心没肺的人,才不会理会他人的嘲笑。虽是亡国之君,但依然活得乐乐呵呵的。

他曾经用珠子将马鞍结成戏龙的样子,献给宋太祖。宋太祖看了之后就说:“要是刘能把这些心思用在治理国家上是,自己也就不能那么轻易地就攻下南汉了。”

独孤皇后是被隋文帝杨坚宠爱了一生的女子,为了她,六宫如同虚设。独孤皇后为杨坚生下了5个儿子,她曾对杨坚说:“自古皇子们为了皇位争得头破血流,还好你的孩子们都是我生的,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他们都是同胞兄弟,不会骨肉相残。”

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杨坚的儿子们真的是相亲相爱,丝毫没有争夺皇位的意思吗?

长子杨勇

杨勇作为长子,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所以杨坚登基之后就把杨勇立为了太子,军国政事都让杨勇参与决断,培养他治理国家的能力。

杨勇这个太子挺称职的,但是他最大的不好就是好色。他有很多美貌的妾室,尤为宠爱云昭训,因此冷落了正妻元妃,导致元妃郁郁而终。

杨坚和独孤氏是一生一世一双人,自然看不上杨勇这样的行为,对他不喜。次子杨广整日表现的与妻子琴瑟和鸣,两者一比较,高下立现。

为什么说杨广表现的与妻子琴瑟和鸣呢?因为他本性也是个好色之徒,但是为了皇位,只好跟妻子演场戏给独孤氏看,所以独孤皇后越来越不喜欢杨勇,觉得杨广这样的才能继承大统。

最后杨坚就在独孤皇后的推波助澜下把杨勇废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之后杨广还假传诏书把杨勇给赐死了。

次子杨广

杨广是个有心计的,一开始的目标就是太子之位,完全不是独孤皇后所说的对皇位没有企图心。

杨广步步都是戏。骗的独孤皇后厌弃了杨勇,骗的隋文帝把他立为了太子。但是在登临大位之前,露出了狐狸尾巴,调戏隋文帝的妃子被隋文帝给知晓了。

隋文帝知晓自己被杨广所骗,想要改立杨勇为太子,被杨广等人给拦下了,随即就驾崩了。

隋文帝病体缠身,加上气急攻心,自然支撑不下去,撒手而去,也可以说隋文帝是被杨广给气死了。

三子杨俊

杨俊英年早逝,三十岁就死了。他的死亡确实跟杨勇、杨广没有关系,完全是自己作死的。

杨俊崇敬佛教,曾经请求隋文帝让他去当和尚,没有被允许。隋文帝认为杨俊可能是太过悠闲,便给了他官职,让他好好为国家做事。

但是杨俊当了官之后,爱好却大变样了,他开始喜好美女,极度奢侈。隋文帝因为这个罢了杨俊的官职,让他回府修养,好好当他的王爷就行。

因为杨俊有很多姬妾,常常争风吃醋,搞得后院乌烟瘴气,他的王妃因此不平,就给杨俊下毒,败坏了杨俊的身体,杨俊病重难治,故英年早逝。

四子杨秀

杨秀受到了杨广的迫害,因为他对杨广当太子一事不满。所以杨广及其党羽杨素就诬陷杨秀使用巫蛊之术诅咒隋文帝和幼弟杨谅,被剥官夺爵贬为庶人囚禁于内侍省。

杨广即位之后,下令严加看管杨秀,甚至不允许杨秀与他的孩子们见面。隋朝灭亡时,杨秀被宇文化及下令处死。

杨秀一生四十六年,后半生都是在软禁中度过的,这一切都是拜哥哥杨广所赐。

幼子杨谅

杨谅是隋文帝的小儿子,隋文帝特别宠爱他。他因为哥哥杨勇被废,杨广成为太子都杨广很不满,再加上四哥杨秀被杨广诬陷囚禁,内心不安,生了异心。

于是他就起兵造反了,杨广派出杨素领兵前去镇压。杨谅不敌,被杨素四面包围住,只好束手就擒,投降了。

杨广对他的处置就是贬为庶民,除其户籍,杨谅被囚禁至死。

武则天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称霸天下几十年,其威严自然不可比拟。唐高宗李治死得早,武则天在千金公主的推荐下,认识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面首,薛怀义。

薛怀义本名叫冯小宝,是个常年混迹于江湖的江湖人士,以当街卖药为生。他身材魁梧健美,长相粗狂又隐隐有三分俊逸,很符合千金公主以及武则天的审美。

不过一个卖药的是如何能够见到公主的呢?这是一个特别狗血的故事。

冯小宝为了卖药,不仅要让自己看起来壮实,还要能说会道,所以很招人喜欢。有一个侍女看上了他,就时不时的和他私会。不巧,这个侍女的主子正是千金公主,侍女为了方便,将冯小宝偷偷带入了公主府,私会的事情还被千金公主发现了。

这件事狗血就狗血在这里,按理说发现了府中的侍女居然私会外男,应该打死或者直接发卖了的,但是千金公主却什么惩罚也没有降下来,而是捡到宝一样高兴。原来,她也看上了冯小宝,恐吓了他们几句后,不仅没处置他们,反而将冯小宝留在了公主府。只不过她不是为了成全侍女和冯小宝,而是让冯小宝专门伺候她。

千金公主是个贪生怕死之辈,她本是谋反宗室的后代,却为了活下来,主动要求当武则天的女儿。现在她只要有机会,就会全力讨好武则天这个母亲,冯小宝就是她送给母亲的第一个“礼物”。

千金公主之前不是将冯小宝留在公主府了吗?她觉得冯小宝是个宝贝,若是献给母亲大人,母亲大人说不定就高兴了呢!但是武则天的眼光很高,这个冯小宝又是个粗人,需要再包装包装才能送进宫。

又过了一段时间,冯小宝已经大变样,公主府的水就是养人,他被养白了,气质也高贵了许多。千金公主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将冯小宝带进了宫,献给了她的母亲大人。

武则天整天都在皇宫,面对的都是一些老面孔,看到冯小宝就很喜欢,收下了千金公主的美意。但是,武则天毕竟是皇族权力最大的人,和公主比起来就要考虑很多东西。皇宫说白了其实就是京城各种八卦的集中生产地,很多流言蜚语都是从这里传出去的,她还是要老脸的,所以要给冯小宝找一个合适的身份进宫陪她。

“冯小宝变形记”就这样开始了。武则天先是将他打扮成和尚,还送进了白马寺当住持。她剃光了冯小宝的头发不说,还逼着冯小宝学习一些佛门的基本知识,美其名曰是修炼他的气质。不仅如此,武则天还嫌弃冯小宝这个名字不好听,上不了台面,亲自为冯小宝更名为薛怀义,还让自己女儿太平公主的驸马薛绍将薛怀义认作叔父。

这样一来,冯小宝进宫的名义和身份都有了,这才大摇大摆的进宫私会武则天去了。

薛怀义进宫了,但他的身份却不仅仅是面首。武则天为了培养他的政治能力,先是将他放到白马寺住持的位置上,要知道,白马寺可是中国最古老的寺院,其住持一律被视为宗教界的龙头。武则天这是要捧薛怀义啊!

武则天命令薛怀义督建明堂,封薛怀义为正三品左武卫大将军、梁国公,有需要的时候,薛怀义还会被任命为大总管,统率军队,远征突厥,有战功。

薛怀义被捧起来了,同时他也变得无法无天起来,仗着自己受宠,就肆无忌惮了,不仅对武则天发火,还火烧明堂。武则天最后没有杀了薛怀义,但是薛怀义却不再受宠了,武则天让薛怀义重建明堂。半个月后,薛怀义死了,原因不明。

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秦王春秋司马相如卓文君韩信经典

一说到美女如云的电视剧,大家总是会想到《红楼梦》《甄嬛传》这些,其实在86版《西游记》这个妖精横行的神话故事里也是有很多美女的,甚至于可以说86版《西游记》是四大名著电视剧中绝对颜值最高的。不信?

笔者从中遴选出三十六位美女来,将她们按照颜值分为五个梯队。

梯队内顺序按照出场时间,颜值排名不分先后。

说明一点,本文主要参考的是她们在86版《西游记》中的扮相,适当兼顾剧外发展情况。

一、 编外梯队(13人)

这个梯队中的美女们多数都是龙套,或者是镜头一转或者是惊鸿一瞥。

1、七仙女老大,饰演者王学勤。七仙女只是龙套,真的是一闪而过,但其中露脸最多的这位也是杨洁导演特意挑的京剧演员,王学勤是京剧程派弟子。

2、抓猴子庆功宴上跳舞的舞女,左边那个是马羚。一个一专多能的美女,尤其是演小品和喜剧浑然天成很有观众缘。她属于那种看着比较爽快的美女,现在的黄杨相当于简配的马羚。

3、兜率宫道童,饰演者许晴。这个脸上胖胖的道童当年根本没长开,谁也不知道她日后会成为传奇大美女,这不应了那句话嘛,每一个胖女孩都是一个潜力股。

4、真真和爱爱,你要问怜怜去哪儿了?当然在后面的梯队里了。其实真真和爱爱颜值也挺高的,她们的饰演者分别是沈慧芬和杨凤一,分别是知名演员和著名昆曲演员。

5、七位蜘蛛精,如果分开来看,这七位美女都是极品,无奈人数太多镜头太少,真的是惊鸿一瞥。所以笔者就怀疑现在那些动不动十来个人的女团哪儿来的粉丝?人都看不准,乍一看跟多胞胎似的。

蜘蛛精戏份不多,但很有研究的空间,比如很多文章都提到的走光和肚皮。唉,其实这个销魂的肚皮经过考证,是属于黑熊精扮演者项汉的。

6、天竺国皇后饰演者于虹。这位不幸和李玲玉在同一集的皇后最大的看点是俘获了孙猴子。马德华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辟谣六小龄童和于虹好上是因为他想走岳父后门调到北京去。笔者想说,马老师,您要不辟谣我们都不知道还有这一说呢。

二、复合颜值梯队(7人)

1、哪吒,其实他是个男孩,但他有两位扮演者,那个常见的比较帅的版本同时还扮演了木吒。大闹天宫时的扮演者是著名京剧演员艾金梅,这是如假包换的美女,而且这款哪吒比起后面那款虽然英气不足,但还是挺可爱的。

2、黑狐精,这个和哪吒一样似乎也不是女的,但他变化之后却是一个跳舞很好看,身材很好的美女,扮演者是空政歌舞团舞蹈演员韩凤霞。

3、百花羞公主,饰演者刘溪。这位能和奎木狼谈恋爱的公主气质很好,一看就是贤妻良母型的。

4、小白龙,这也是个男的,不过变化成了一位美女。这个打架动作很好看的美女饰演者一度被误传为周涛,其实她是一位学武术的女孩任文坚,这也是她唯一一部影视作品。

5、清风明月,两个特别能骂人的小道童,那小嘴叨叨的煞是可爱。清风的扮演者叫蔡林,不是韩国那个。明月的扮演者叫王羊,这是一位逆生长的美女,她在三十二岁“高龄”出演了《红楼梦》里薛宝钗的妹妹薛宝琴。说她是高龄,那是因为薛宝钗比她小十来岁呢。

6、铁扇公主,饰演者王凤霞,她是一位京剧演员,看面相虽然显老,但是她比明月道童还小三岁呢,其实王凤霞主要是为了塑造铁扇公主这个黄脸婆形象,她本人的五官还是挺耐看的。

三、另类美女梯队(5人)

1、观音菩萨,饰演者左大玢。据说观音菩萨其实是男人,嗨,管他呢,反正从小到大看到的几乎都是女人形象的观音。你要说观音菩萨算美女吗?当然算,观音菩萨是大大的美女,尤其是心灵美!我看谁敢说她不美。

2、白骨精,饰演者杨春霞。一位对自己所扮演角色非常不满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在那个时代,杨老师的抗拒心理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人家是殿堂级的艺术家。你说白骨精美不美?当年她可是女儿国国王的备选。

3、村姑,饰演者杨俊。杨俊是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能入选五朵金花的都是大美女,比如马兰和袭人袁玫,杨俊的颜值当然够高,可惜也是被角色耽误了。

4、琵琶精,饰演者李云鹃,一位京剧刀马旦演员。怪不得看蝎子精总是感觉壮壮的,后来她还出演过《三国演义》里的祝融夫人,可见她属于健美型美女。

5、金圣宫娘娘,饰演者詹萍萍。在《西游记》中詹萍萍的颜值没发挥出来,在老版的《南昌起义》中她饰演的姚秘书则发挥出了她的颜值和身材,一袭旗袍抽一支烟卷,精致的民国名媛形象。

四、大美女梯队(6人)

1、仙鹤,饰演者张金棣,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她在蟠桃大会上跳的那段舞蹈堪称整部《西游记》中舞蹈的巅峰,此舞只应天上有,好看!

2、高**,饰演者魏慧丽,资深美女演员,京剧花旦出身,曾在《三国演义》中出演迷倒曹操的邹氏,在山东版《水浒传》中出演阎婆惜。不过高**的颜值里有个大坑,你要说她漂亮,那么恭喜你,猪也是这么想滴。

她在《西游记》中还出演了一次孙悟空,就是这个,堪称颜值最高的孙猴子了。

3、怜怜,饰演者何晴。虽然彼时的何晴和许晴一样没怎么长开,但也已经看出七分惊艳来了。四大名著大满贯演员,舍她其谁。

4、玉面狐狸精,饰演者郑益萍。一位很希望她能多演几集的妖精,刚一出场就非常惊艳,白色为主色调的服饰把整个人映衬的闪闪发光,大美女实至名归。

5、杏仙,饰演者王苓华,上海歌剧舞剧院舞蹈演员。不论是颜值还是舞蹈,杏仙都是《西游记》中的一股清流,小家碧玉特别符合她杏仙的定位。

6、玉兔精,饰演者李玲玉,八十年代红极一时的甜歌皇后。不过笔者认为她的五官有点太过于完美反而缺少了一些特点,另外,其实她还挺适合演妲己的。

五、超级美女梯队(5人)

1、嫦娥,饰演者邱佩宁,第一眼望去,这个嫦娥真的就跟不食人间烟火一样,那股高冷的气质真不是能表演出来的,无可复制无法模仿的一版嫦娥。

2、殷温娇,饰演者马兰。八十年代马兰红极一时,她还出演了一部电视剧《严凤英》,真是那种一见到就会惊为天人的美女。珠圆玉润国色天香,唉,还是文学家命好啊。

3、女儿国国王,饰演者朱琳,温婉可人,温润如玉,说是国宝一点儿都不过分,国宝级的美女又有几人担当得起。话说唐僧面对那么多美女就对她一个人动了情,魅力可见一斑。

4、万圣公主,饰演者张青,原著中说她是二十分人才,也就是超级美女的意思了。杨洁导演的眼光可谓毒辣,张青的扮相绝对够这二十分人才的美誉,尤其是她娇嗔的喊着小白龙“三太子”时那个媚态,哇,小白龙真是瞎了眼了。

5、白毛老鼠精,饰演者常青,要说笔者为啥把她列入超级美女,一个很重要原因她似乎和林嘉欣有些相似,这五官要甜有甜,要媚有媚,美艳不可方物。

综上,如果非要拿绝对颜值比拼,笔者认为86版《西游记》略胜《红楼梦》一筹,更是远在《甄嬛传》之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7121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5
下一篇2023-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