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三吏三别的古诗

杜甫三吏三别的古诗,第1张

杜甫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新安吏原文

作者: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 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石壕吏原文

作者:杜甫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潼关吏原文

作者: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新婚别原文

杜甫

莬丝附蓬麻, 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 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 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 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 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 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 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 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 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 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 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 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 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 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 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 与君永相望!

无家别原文

杜甫

寂寞天宝后, 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 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 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 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 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 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 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 召令习鼓鞞(pí)。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 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 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 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 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 何以为蒸黎!

垂老别原文

杜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乾。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 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 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说的是唐代诗人杜甫。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出自杜甫的《百忧集行》。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年)。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然而,诗人一贯持有的高尚节操,使他难为“摧眉折腰事权贵”之举,因此时遭冷遇,颇不得意,良多感慨。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杜甫的诗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登高所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哀愁和思乡之情。

诗歌的前四句写景,通过描写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清江白沙、鸟儿飞翔等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寥廓、凄凉的氛围。后四句则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通过对秋天的悲凉、人生的苦难和自身的病痛等描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哀愁和思乡之情。

此诗的用字精准、凝练,生动地描绘出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通过使用对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读来感人至深。

这首诗是杜甫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也体现了杜甫诗歌的深刻思想和艺术魅力。

《兵车行》——唐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兵车行》全文翻译:

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

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

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

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

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纵然到了四十岁还要到西部边疆去屯田。

到里长那里用头巾把头发束起来,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疆。

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

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

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

更何况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

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申诉怨恨?

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

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

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

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

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天阴雨湿时众鬼凄厉地发出啾啾的哭叫声。

赠卫八处士

唐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野庆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讲诗之前我们先来看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两个兄弟的故事

话说上古时代,天帝高辛氏(即帝喾)有两个儿子,老大叫阏伯,老二叫实沈,兄弟俩关系不好,经常大打出手,相互攻杀,老爹帝喾多次劝说也无济于事,于是便把兄弟二人彻底分开。老大阏伯被派到商丘,主管那里的星辰,叫商星;老二实沈被派到大夏,主管那里的星辰,叫做参星。商星和参星,一个东方升起,一个西方落下,永远不准见面。这就是著名的“参星和商星”的故事。有点惨啊,自家兄弟本应该团结一致,到最后却落的老死不相往来的结局,杯具中的杯具!

第二个故事:还是两个兄弟的故事

话说东汉时期有位名士郭泰,在洛阳一边读书一边种菜。有一天傍晚,他的好朋友范逵突然来访,此刻郭泰家中并无多余饭菜,于是就冒着大雨去园里割来韭菜,给朋友做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韭菜汤面来款待朋友。这个故事比起参商二星兄弟的故事温暖多了吧?况且二人还只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朋友!

听完故事我们再来看一下古人的习俗。

记得郦波老师曾经介告庆绍过古人行冠礼的知识:古人袜脊握有行“冠礼”的习俗,20岁行冠礼(我们现在是18岁成年),只有行冠礼之后才算成人,才能拥有自己的“名、字”,此前只有姓、有名,但是没有字,行冠礼之后师长赐字,才可以有“名字”,这样才会形成一个有自己的“姓名字号”系统,比如郦波老师,姓郦,名波,字云水,号沧溟,人称“沧溟先生”,再比如杜甫,姓杜,名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人称“杜工部”、“杜拾遗”、“杜草堂”,这样有了字号才算是成人、大人。

古人非常有意思,称呼别人时是非常有讲究的,不能直呼其名,一般喜欢叫别人的字,比如白居易,字乐天,朋友可以称呼其乐天,例如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诗《酬乐天咏老见示》中就是称呼白居易为“乐天”;当然,古人也不一定都称呼别人的字,有时候会按照别人的排行来称呼,以诗仙李白为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在家中应该是排行第十二吧,所以杜甫有一首写给李白的诗叫做《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称呼李白为“李十二白”(原来我还以为是一个妈生的孩子之间排行,后来经人指正才知道那时一个家族中堂兄弟之间的字辈排行,哈哈,学习中成长吧)

好,铺垫完上面的背景,我们把镜头拉回来,来看我们今天的主角:杜甫和卫八。

杜甫,不用介绍。卫八,杜甫少年时的好友,姓卫,具体叫啥无从考究,八的意思上面已经介绍过了,应该是在家排行老八,故名卫八。因为卫八从来没有当过官,隐居生活,故称为“卫八处士”,处士即隐士的意思。

那什么故事情节呢?老友久别相逢,定格一下自然是一场激动感人、泪流满面的画面。

那我们接着介绍细节了。

此时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安史之乱已经爆发,杜甫因为上书唐肃宗替当时的宰相房琯说了两句好话话(当然这是我们自己为杜甫洗白这样说的,依照杜甫“率真耿直”的性格来看,说的一定是唐肃宗不爱听,甚至让其恼羞成怒的话,哎,论拐弯抹角、能言善辩的重要性啊,古今通用)结果被贬官,这首诗就是在贬官之后见到二十年前少年时期的好友时所写。杜甫开始就用“参星和商星”来比喻自己和朋友,一句“动如参与商”就把两个好朋友间的无奈道尽!参商二星是因为不和才不能相见,为何我们这些彼此想念的情人朋友却也要承受如“参商”二星一般的命运?天意弄人啊!可今天的天意似乎在和我们开玩笑,竟把我们二十年未见的朋友凑到了一个灯底下,这是什么年岁啊?有点不敢相信仿佛做梦的感觉吧!借着灯光好好看看看,是你,真的是你,虽然容颜已老,但你脸上写这的倔强和年轻时候一模一样啊,你憨厚的神态和年轻时候也没有变啊!俩老头,弓着背,在微弱的灯光地下仔细将对方上上下下的打量了又打量,最后激动的握住双手,嘴角抽搐着,眼中泛着泪光,在灯光下灼灼生辉呢!定一定神,感叹一下生活的摧残,却又不禁心花怒放啊,老朋友啊,终于又见面了!这时候,如果可以配乐的话,来一首《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吧!双双坐下,就迫不及待的询问好朋友的下落,怎料,刚刚喜悦的心情一下子惊悸起来“半为鬼”啊!这是怎样的心情起伏,从怀疑到激动喜悦,再从喜悦到惊悸!哎,苍海沧田,既悲痛逝去的老友,有暗幸活着的幸福!

梳理好心情之后,二人才真的进入到当下的世界中!杜甫看着二十年前的老朋友,想着当时离开的时候还只是懵懂少年,现在居然已经儿女成行,一个“忽”字让人感慨时光荏苒,青春不再啊!孩子们也非常有礼貌,让叫叔叔就叫叔叔,还好奇的问问叔叔是从哪里来,呵呵,少年不知愁滋味啊,多让人羡慕的年纪!卫八多朴实啊,杜甫还未回答孩子们的问题,卫八就赶紧驱赶着孩童们,还不去给叔叔准备饭菜,我和叔叔要好好唠一唠,时间多磨宝贵,哪容得你们这些孩子浪费!突然又想起来家里的菜吃完了,怎么办?刚好外面正在下雨,那就学一学古人吧,“夜雨剪春韭”去!其实,真的有没有下雨我们不知道,我们权当是在下雨吧,杜甫在这里用这个典故的意思是想表达,我和卫八是真的好朋友啊,就像当年的郭泰和范逵(如果已经忘记这两个人是谁的话,翻一翻上面“第二个故事”哦)啊!其实真的没有什么好菜好饭,就是一些家常饭,但对于动荡年代的人们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了,况且是“新炊”呢,热乎乎的冒着热气,多温暖,多幸福!主人的热情与朴实,让杜甫一口气喝下了十杯酒啊(注意,古人的酒度数是相当低的啊,不然早就醉的不省人事了!有时间咱们专门来聊一聊酒的话题啊),不禁感叹,你对我真的是情深意长啊!喝了今天的酒,明天我们又要天各一方,这顿酒,也许就是你我这一辈子的永别酒了!这也许是有史以来喝酒喝得最难受的一次吧!“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世事无常,谁又能掌握自己命运呢!且行且珍惜!

以下仍是我这个古板的人写的古板的解释,虽然古板,但都是干货,呵呵!

格式五言古诗

名句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基调感慨世事无常

年龄杜甫48岁,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

译文

赠卫八处(chǔ)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shēn)与商。

世间上的挚友真难得相见,好比此起彼落的参星商星。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青春壮年实在是没有几时,不觉得你我各巳鬓发苍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打听故友大半都已逝去了,听完诗人心中一惊感到火辣辣的难受(另一种解释:见到故友的惊呼,使诗人内心感到热乎乎的)。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hàng)。

当年离别时你还没有成亲,今日见到你儿女已经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他们和顺向父亲挚友问好,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

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三两句问答话还没有说完,你便叫他们张罗家常酒筵。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jiàn)黄粱。

雨夜割来的春韭嫩嫩长长,刚烧好黄梁掺米饭喷喷香。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shāng)。

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一举杯就接连地喝了十杯。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明朝你我又要被山岳阻隔,人情世事竟然都如此渺茫。

注释

卫八:一个姓卫、排行老八的人,杜甫的好朋友,名字和生平事迹已不可考。八:是处士的排行。处(chǔ)士:指隐居不仕的人。

动如:动不动就像。参(shēn)与商:二星名,商星居于东方卯位(上午五点到七点),参星居于西方酉位(下午五点到七点),一出一没,永不相见,故以比喻两个好朋友之间的境况。典出《左传·昭公元年》

复何夕:是什么日子?

苍:灰白色。

访旧:一作“访问”。

成行(hàng):形容儿女众多。行:就是众多的意思。

父执:意即父亲的好朋友。执是“接”的借字,接友,即常相接近之友。词出《礼记·曲礼》:“见父之执。”

未及已:还未等说完,一作“乃未已”。儿女:一作“驱儿”。罗:罗列酒菜。

夜雨剪春韭:与郭林宗冒雨剪韭招待好友范逵的典故有关。

新炊:刚煮的新鲜饭。间(jiàn):搀和的意思。黄粱:即黄米。

主:主人,即卫八。称:就是“说”。曹植诗:“主称千金寿。”累:接连。觞(shāng):酒杯。

感:感谢。

子:指卫八。

故意长:老朋友的情谊深长。故:故人,老朋友。意:情谊。

山岳:指西岳华山。世事:包括社会和个人。两茫茫:是说明天分手后,命运如何,便彼此都不相知了。(这时大乱还未定,故杜甫有此感觉。根据末两句,这首诗乃是饮酒的当晚写成的。)

创作背景

此诗大概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48岁)春天所作,当时杜甫任华州司功参军。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杜甫47岁)冬天,也及时安史之乱的第四年,杜甫因上疏救房琯,被唐肃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杜甫自洛阳经潼关回华州,卫八的家就在杜甫回转时经过的奉先县。在奉先县,杜甫访问了居住在乡间的少年时代的友人卫八处士,于是写下这首诗赠给卫八处士,表达了杜甫对乱离时代人生离多聚少和世事沧桑的感叹。

考点

考点1:请说出这首诗里面含典故的两句?答案:“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和“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考点2:“感子故意长”中“故意”是什么意思?答案:朋友的情谊(可不是“有意”的意思),“故”是故人,老朋友的意思。

赏析

此诗写久别的老友重逢话旧,表现了乱离时代“沧海桑田”和“别易会难”之感。

前十句抒情,后十四句叙事。“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杜甫与卫八重逢是在安史之乱三年多的时候,虽然当时两京已经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诗人的慨叹,正暗隐着对这个乱离时代的感受。这里借用了参商二星的典故:上古时代,天帝高辛氏(即帝喾)有两个儿子,老大叫阏伯,老二叫实沈,兄弟俩关系不好,经常大打出手,相互攻杀,帝喾多次劝说也无济于事,于是便把兄弟二人彻底分开。老大阏伯被派到商丘,主管那里的星辰,叫商星;老二实沈被派到大夏,主管那里的星辰,叫做参星。商星和参星,一个东方升起,一个西方落下,永远不准见面。这就是著名的“参星和商星”的故事。“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别离时两人都还年轻,而此时俱已鬓发斑白,久别重逢,容颜的变化最容易引起注意。“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互相询问亲朋故旧的下落,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间了,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心里火辣辣地难受。按说,杜甫这一年才四十八岁,亲故已经死亡半数很不正常。如果说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已经隐隐透露了一点时代气氛,那么这种亲故半数死亡,则更强烈地暗示着一场大的干戈乱离。“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这两句句承接上文“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诗人故意用反问句式,含有意想不到彼此竟能活到今天的心情。其中既有幸存的欣慰,又带着“逝者已矣”的痛伤。“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二十年前与你离别之时你还未成家,二十年后再聚,你已经儿女成行。一个“忽”字凸显了时间飞逝,更有倏忽之间迟暮已至的喟叹。“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一个“敬”字写出卫八的儿女彬彬有礼。一个“未及已”写出了老朋友相见后的热情与激动,还未等我回答,父亲就已经急促的催着孩子们去准备饭菜,好为我这多年不见的老友接风洗尘,更是为了朋友聊天争取时间。“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菜是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饭是新煮的掺有黄米的香喷喷的二米饭。这自然是随其所有而具办的家常饭菜,体现出老朋友间不拘形迹的淳朴友情。这里借用了另一个典故:当年东汉的名士郭泰,在洛阳一边读书一边种菜。有一天傍晚,他的好朋友范逵突然来访,郭泰就冒着雨去院里割韭菜来款待朋友。“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故人重逢话旧,不是细斟慢酌,而是一连就进了十大杯酒,这是主人内心不平静的表现。主人尚且如此,杜甫心情的激动,当然更不待言。“感子故意长”,概括地点出了今昔感受,总束上文。这样,对“今夕”的眷恋,自然要引起对明日离别的慨叹。“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这两句回应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暗示着明日之别,不知还能不能再见?世事无常,也许,今天的相逢是这一辈子最后一次。这更是“一举累十觞”的原因啊!这首诗写的很朴实,诗人只是随其所感,顺手写来,与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不同别,而更近于浑朴的汉魏古诗和陶渊明的创作。如果把这首诗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对照,就可以发现,二者同样表现故人淳朴而深厚的友情,但由于不同的时代气氛,诗人的感受和文字风格都很不相同,孟浩然心情平静而愉悦,连文字风格都是淡淡的。而杜甫则是悲喜交集,内心蕴积着深深的感情波澜,因之,反映在文字上尽管自然浑朴,而仍极顿挫之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7414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6
下一篇2023-09-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