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有哪些具体要求和要领?每天五公里

跑步有哪些具体要求和要领?每天五公里,第1张

跑步的具体要求和要领:

1、头和肩 

跑步动作要领——保持头与肩的稳定。头要正对前方,除非道路不平,不要前探,两眼注视前方。肩部适当放松,避免含胸。动力伸拉——耸肩。肩放松下垂,然后尽可能上耸,停留一下,还原后重复。  

2、臂与手  

跑步动作要领——摆臂应是以肩为轴的前后动作,左右动作幅度不超过身体正中线。手指、腕与臂应是放松的,肘关节角度约为90度。动力伸拉——抬肘摆臂。两臂一前一后成预备起跑姿势,后摆臂肘关节尽量抬高,然后放松前摆。随着动作加快时越抬越高。  

3、躯干与髋  

跑步动作要领——从颈倒腹保持直立,而非前倾(除非加速或上坡)或后仰,这样有利于呼吸、保持平衡和步幅。躯干不要左右摇晃或上下起伏太大。腿前摆时积极送髋,跑步时要注意髋部的转动和放松。动力伸拉——弓步压腿。两腿前后开立,与肩同宽,身体中心缓慢下压至肌肉紧张,然后放松还原。躯干始终保持直立。  

4、腰  

跑步动作要领——腰部保持自然直立,不宜过于挺直。肌肉稍微紧张,维持躯干姿势,同时注意缓冲脚着地的冲击。动力伸拉——体前屈伸。自然站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躯干缓慢前屈至两手下垂至脚尖,保持一会儿,然后复原。 

5、大腿与膝 

跑步动作要领——大腿和膝用力前摆,而不是上抬。腿的任何侧向动作都是多余的,而且容易引起膝关节受伤,因此大腿的前摆要正。动力拉伸——前弓身。两脚站距同髋宽。双手放在头后。从髋关节屈体向前。保持腰背挺直,直到股二头肌感到紧张。  

6、小腿与跟腱  

跑步动作要领——脚应落在身体前约一尺的位置,靠近正中线。小腿不宜跨得太远,避免跟腱因受力过大而劳损。同时要注意小腿肌肉和跟腱在着地时的缓冲,落地时小腿应积极向后扒地,使身体积极向前。

另外,小腿前摆方向要正,脚应该尽量朝前,不要外翻或后翻,否则膝关节和踝关节容易受伤。动力伸拉——撑壁提踵。面向墙壁约1米左右站立,两臂前伸与肩同宽,手撑壁。提踵,再放下,感觉小腿和跟腱紧张。   

扩展资料:

    

一、跑步注意事项:

1、姿势

跑步姿势要合理。上身应挺直并略前倾,双肩放松,双肘自然弯曲,双臂有力的在身体两侧前后摆动。跑步过程中,双足有弹性的全足着地的跑动,步幅无须大,但步频与步幅要基本保持均匀。注意身体重心稳定,不要有大幅度起伏。

2、呼吸

跑步中的呼吸问题很重要。呼吸要有一定节律,用鼻、嘴同时呼吸时,嘴不必张得太大,可将舌卷起,延长空气在口腔里的时间,减少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初跑者可采用两步一吸,三步一呼的方式。每一次呼吸要注意尽可能将气体从肺中呼尽,以增大有效的换气量。

3、力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体力和精神承受能力已经下降到如同悬崖的边缘上了。肌蛋白的减少是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典型病症。在老年人中,由于其肌肉力量的下降和身体极度地虚弱,摔倒和骨折是比较常见的。研究表明:力量训练也能有效地减少老年人摔倒的频率及骨折。

不管什么年龄的跑步者,很少有人努力去锻炼腿部以外的肌肉。但是,在日常训练中,有规律地安排一系列简单的上身力量练习,将有效地提高训练者的跑步能力。目的是提高肩臂的力量和耐力,以及腹部和背部肌肉的力量。通过合理地利用双臂,跑步者的成绩可以提高近12%。不知道利用双臂的普通的跑步者就很不幸,跑步的距离越长,双臂就越疲劳。

增加上臂的力量可通过简单的俯卧撑练习。尽可能地加强跑步的力量,一旦有了一定的耐力基础,加大步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山地跑。有规律的山地跑计划将对日常跑步产生奇效,对比赛成绩更是有显著效果。山地跑可增强跑步者的大腿力量,增强腿部的协调性,更可增强大脑的协调性。

对老年跑步者作用更大。在斯坦福大学的调查结果表明:跑山的老年人的骨质密度比那些没参加训练和参加缺乏刺激训练的老年人的要大得多。

4、速度

对一个跑步者来讲,有很多方法进行速度训练:到田径场上,重复进行各种各样的短距离跑;做速度游戏;从上坡快速地地跑下来;参加比赛等。速度训练对每个人都是可以的,对老年人得作用更大,因为它在保持步态的同时,也保持了人体良好的生物力学结构,而这两者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许多没跑过步的成年人,认为自己只是适应日复一日的以每英里10分钟的速度慢跑,而不管跑的强度和速度,这是不正确的。

参考资料:

跑步

目录方法1:在家护理1、停止进行造成伤害的活动。2、每天冰敷手肘3-4次,每次15分钟。3、服用非处方止痛药。4、用护具或夹板限制手肘的动作。方法2:就医治疗1、获取医生诊断,确认自己真的是得了网球肘。2、接受物理治疗,恢复患处的活动能力。3、向医生询问是否可以注射类固醇来消炎。4、考虑进行冲击波疗法,以减轻疼痛,促进手肘运动。5、考虑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加快患处愈合。6、如果其它治疗方案没有用,考虑做手术。方法3:拉伸和锻炼手肘1、展开运动之前,要先征得医生的同意。2、进行伸腕练习,拉伸前臂前侧肌。3、进行屈腕练习,拉伸前臂后侧肌。4、挤压网球或袜子,加强前臂肌肉力量。5、将手臂搁在桌子,上下转动手掌来锻炼腕部。6、进行二头肌弯举,锻炼手臂和手肘肌肉。方法4:预防网球肘1、改变动作,避免重复性动作造成的损伤。2、如果是体育运动造成的伤害,让专家检查你的姿势。3、参与有可能拉伤手肘的活动之前,一定要先热身。4、使用合适的运动装备。网球肘也被称为肱骨外上髁炎,是过度或太用力使用前臂肌肉和肌腱造成的损伤。手臂前伸时,肘关节会感到疼痛。网球肘通常只需要在家护理,比如休息和冰敷患处,即可自行痊愈。不过,要是伤得很严重,或是疼痛没有在数天内好转,可能就需要就医治疗了。医生可能会建议你接受物理治疗,因为特定的伸展动作和运动有助于康复,并防止再次受伤。

方法1:在家护理

1、停止进行造成伤害的活动。如果你刚受伤,立即停止进行任何会用到肘关节的活动。如果你不肯定手肘是如何受伤的,那就干脆停下所有可能导致肘关节疼痛和不适的活动。尽量少用受影响的肘关节,避免做会加重伤势的动作。需要避免的活动包括:用手抛接或用球拍击球的体育运动。

重复性动作,比如用锤子敲击。

抬重物。

用手臂支撑体重,比如俯卧撑。

2、每天冰敷手肘3-4次,每次15分钟。用干净的布或纸巾裹着冰袋,敷在受影响的手肘上。冰敷10-15分钟后移开冰袋。皮肤恢复正常温度后,再重复上述步骤。不要直接将冰袋敷在裸露的皮肤。这会损伤皮肤,引起冻伤。

小提示:如果家里没有冰袋,也可以用毛巾或纸巾裹着一袋冷冻豌豆或玉米进行冰敷。

3、服用非处方止痛药。你可以服用布洛芬、萘普生、扑热息痛等非处方止痛药,缓解手肘疼痛。遵循生产商推荐的剂量和用药频率。不要服用超过所建议的剂量。如果非处方止痛药没有效,建议去看医生。你可能是受到了更严重的伤害,比如说韧带撕裂。

4、用护具或夹板限制手肘的动作。患者很容易忘记手肘现在不能做特定的动作,穿戴反作用力的护具来限制手肘的行动范围,或许有帮助。护具也有助于减轻患处的肌肉和肌腱劳损。如果你感到非常痛,或是在工作或做家务时无法不使用手肘,必须借助一些东西限制它的动作,那么医生可能推荐你穿戴护具。护具在受伤后头6周起到的保护作用最大。

护具必须安置在肘关节15-25厘米处,更接近前臂,而非手肘。

方法2:就医治疗

1、获取医生诊断,确认自己真的是得了网球肘。最好去看医生,获取正确的诊断。万一是骨折或韧带撕裂,必须接受适当治疗才能愈合。网球肘的主要症状是肘关节外侧疼痛,并顺着手臂后侧往下延伸,要是情况严重,甚至会延伸到手腕。手肘可能看起来发红。如果痛得厉害,建议立即就医治疗,确认是否有骨折或韧带撕裂。进行某些活动会加重网球肘引发的疼痛,比如:抓握物品

旋转物品

提举物品

握手

小提示:网球肘听起来是网球运动造成的运动损伤,其实任何重复性动作都有可能引发网球肘,包括长时间绘画、划船、从事建筑工作、园艺和使用电脑等。

2、接受物理治疗,恢复患处的活动能力。医生可能建议你去看物理治疗师,学习合适的运动和拉伸动作,帮助手肘更快愈合,尽早恢复正常活动。物理治疗通常每周进行1次或更多,在家也要练习治疗师教你的运动和拉伸动作。患处痊愈后继续做物理治疗师教你的运动,以免再次受伤。

从长远来看,物理治疗带来的益处好过其它治疗方案,比如注射类固醇。

3、向医生询问是否可以注射类固醇来消炎。注射类固醇有助于减轻肘关节的炎症,让你尽早恢复正常活动。网球肘一般会在数周内自行痊愈,所以通常不需要打针。要是接受物理治疗和在家护理一段时间后没有好转,倒是可以向医生咨询这个选项。医生会直接注射在受影响的关节,相当疼痛,不过注射前可以先进行局部麻醉。

注意,类固醇的效果能维持3-6个月。如果问题持续,可能需要重复注射。

注射类固醇并无法预防手肘再次受损,而且效果短暂。

4、考虑进行冲击波疗法,以减轻疼痛,促进手肘运动。冲击波疗法对某些人有用,而且是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案。医生会集中冲击患处,冲击波穿过皮肤到达关节。这项治疗很痛,医生可能会先给你进行局部麻醉。这项治疗方案通常很安全,不过治疗后可能会有些许淤青和发红。

5、考虑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加快患处愈合。医生会抽取你的血液,放入机器里面分离血小板,然后直接将它们注射到受影响的关节。这个治疗只需要15分钟,或许有助于加快患处愈合。如果你反复受伤或是患处无法自行愈合,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治疗选项。不过,治疗效果难以预计,有可能完全不起作用。

确保你咨询的骨科专家在这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先查看保险是否有涵盖这项治疗。许多保险不会支付注射富血小板血浆的费用。

6、如果其它治疗方案没有用,考虑做手术。网球肘很少需要做手术,不过如果所有治疗方案都不管用,你可以和医生讨论这个选项。他们会给你介绍可以做这项手术的外科医生。通常只有无法自行痊愈的严重损伤,才需要做手术。举个例子,如果肌肉或肌腱撕裂,无法自行愈合,那么你可能需要做修复手术。

方法3:拉伸和锻炼手肘

1、展开运动之前,要先征得医生的同意。先咨询医生,确认自己可以安全地伸展和锻炼肘关节,以及和它相连的肌肉和肌腱后,再展开运动。否则,可能造成患处延迟愈合或伤势加重。

2、进行伸腕练习,拉伸前臂前侧肌。伸直受影响的那侧手臂,与躯干形成直角,手掌和手指也要伸直。转动手臂,好让手掌朝向地面。用另一只手抓起指尖,轻轻地将它们往下拉向地面,直到感觉前臂前侧有拉伸感。保持这个姿势15秒。每天重复拉伸2-4次。

3、进行屈腕练习,拉伸前臂后侧肌。伸直受影响的那侧手臂,与躯干形成直角,手掌和手指也要伸直。转动手臂,好让掌心朝上。用另一只手抓起指尖,轻轻地将它们往下拉向地面,直到感觉前臂后侧有拉伸感。保持这个姿势15秒。每天重复拉伸2-4次。

4、挤压网球或袜子,加强前臂肌肉力量。用受影响的那侧手握着一个网球或袜子。稍微用力挤压球,保持6秒,然后松手,放松10秒。重复8-12次为1组,每天练习2-4组。

5、将手臂搁在桌子,上下转动手掌来锻炼腕部。坐下,将受影响的手臂平放在桌子上,手腕垂于桌子边缘。转动前臂,摆出要和别人握手一样的姿势。伸直手指,手腕上下活动。重复上下的动作8-12下为一组,每天练习2-4组。

做这项运动时,前臂不得抬离桌面。

6、进行二头肌弯举,锻炼手臂和手肘肌肉。坐着或站立,手臂在身侧自然下垂,手握一个哑铃。转动手臂,让掌心朝上。缓慢地往胸口方向向上举起哑铃。保持3秒,然后慢慢放下哑铃,回到起始姿势。重复8-12下为1组,每周练2次,每次做2-4组。

进行二头肌弯举之前,一定要获得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许可。

小提示:刚开始先用14-23公斤的轻量级哑铃练习。哑铃过重容易拉伤手肘肌肉,加重伤势。

方法4:预防网球肘

1、改变动作,避免重复性动作造成的损伤。重复性动作会刺激旧患,使你再次受伤。 如果你的工作或参与的体育运动需要用手臂连续多次重复某个动作,尽量找机会休息,并设法改变动作。举个例子,如果你打网球,试着从不同的位置练习击球,并不时休息一下。

2、如果是体育运动造成的伤害,让专家检查你的姿势。姿势不良可能使你反复受伤,如果网球肘是体育运动造成的,不妨让教练检查你的姿势。要求他们观察你的动作,并给予反馈,然后根据他们的反馈纠正姿势。比如说,如果你是网球选手,让教练观察和评估你的姿势,或许能帮助你避免反复受伤。

3、参与有可能拉伤手肘的活动之前,一定要先热身。从事体力活动之前,至少花5分钟进行热身。以轻松的步调进行你即将要做的运动或动作,比如边走边摆动两侧手臂,或是用网球拍轻轻练习挥拍。即使只是轻轻地前后摇动手臂数分钟,也能让肌肉热起来,帮助关节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准备。

4、使用合适的运动装备。运动设备太重或不合适,都有可能使你再次受伤。尽量试一试别的装备,看看它们用起来是否更舒服,或是寻求教练的建议。比如说,使用太重的棒球棒会弄痛手肘,容易再次受伤。

小提示:如果你从事某项体育活动,可以到运动用品店寻找合适的装备。

小提示如果手肘严重疼痛或功能明显下降超过6个月,保守治疗不起作用,可以让医生将你转介到骨科。

  一、肌肉收缩形式

  依肌肉收缩时的张力和长度变化,可将肌肉收缩的形式分为三类: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

  (一)缩短收缩

  1、概念: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缩短收缩时肌肉起止点靠近,又称向心收缩。

  如进行屈肘、高抬腿跑、挥臂扣球等练习时,参与工作的主动肌就是作缩短收缩。

  作缩短收缩时,因负荷移动方向和肌肉用力的方向一致,肌肉做正功。

  2、种类:依据整个关节运动范围肌肉张力与负荷的关系,缩短收缩又可分非等动收缩和等动收缩两种。

  (1)非等动收缩(习惯上称等张收缩):在整个收缩过程中给定的负荷是恒定的,而由于不同关节角度杠杆得益不同和肌肉收缩长度变化的影响,在整个关节移动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负荷是不等同的,收缩的速度也不相同。

  例如,屈肘举起恒定负荷时,肱二头肌的张力在关节角度为115—120°时最大,关节角度为30°时最小。由此,在非等动收缩中所能举起的最大重量只能是张力最小的关节角度所能承受的最大重量,也就是说,肌肉在作最大非等动收缩时,只有关节的某一角度达到收缩能力的100%,而关节的其它部分则小于100%。

  意义:用非等动收缩发展力量只有关节力量最弱点得到最大锻练(如图1—13、1—14所示)。

  

  图 1-13 非等动收缩时,肌肉产生的张力随关节角度而变化

  

  图1-14 等动收缩时,在整个关节范围都能产生同等的张力(或最大张力)而非等动收缩则不能

  (2)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范围内肌肉产生的张力始终与负荷等同,肌肉能以恒定速度或等同的强度收缩。

  等动收缩是通过专门的等动负荷器械来实现的。该器械使负荷随关节运动进程得到精确调整,即在关节角度的张力最弱点负荷最小,而在关节角度张力的最强点负荷最大,因此,在整个关节范围内肌肉产生的张力始终与负荷等同,肌肉能以恒定速度或等同的强度收缩。在作最大等动收缩时,肌肉产生的张力在整个关节范围都是其能力的100%。

  意义:因而采用等动收缩形式发展力量可使肌肉在关节整个运动范围都得到最大锻练。

  (二)拉长收缩

  1、概念:当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这种收缩形式称拉长收缩。拉长收缩时肌肉起止点逐渐远离,又称离心收缩。

  4、 特点: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方向与阻力相反,肌肉做负功。

  5、 意义:在人体运动中拉长收缩起着制动、减速和克服重力等作用。

  在运动实践中拉长收缩又往往与缩短收缩联系在一起,形成所谓牵张-缩短环,即肌肉在缩短收缩前先进行拉长收缩,使肌肉被牵拉伸长,这样,在紧接着的缩短收缩时,便可产生更大的力量或输出功率。如跑步时支撑腿后蹬前的屈髋、屈膝等,使臀大肌、股四头肌等被预先拉长,为后蹬时的伸髋、伸膝发挥更大的肌肉力量创造了条件。

  (三)等长收缩

  1、概念: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这种收缩形式称等长收缩。

  2、特点:等长收缩时负荷未发生位移,从物理学角度认识,肌肉没有做外功,但仍消耗很多能量。

  3、意义:等长收缩是肌肉静力性工作的基础,在人体运动中对运动环节固定、支持和保持身体某种姿势起重要作用。

  (四)三种肌肉收缩形式比较

  三种肌肉收缩形式,反映了肌肉收缩的不同特征。人体任何一种运动动作的实现,都有赖于三种肌肉收缩形式的协调配合。

  另外,有人对三种肌肉收缩形式产生的张力水平进行过研究。结果表明:拉长收缩产生的最大力量,大大超过等长和缩短收缩。拉长收缩产生的力量约比缩短收缩大50%,比等长收缩大25%左右。也就是说,肌肉收缩力量水平,由大到小依次是拉长收缩、等长收缩和缩短收缩。但拉长收缩放下负荷要比缩短收缩举起负荷容易,这是因为拉长收缩耗氧少、耗能也少的缘故。同时,比较肌肉收缩形式与发生延迟性肌肉疼痛的关系也表明,拉长收缩诱发肌肉疼痛最显著,而缩短收缩则不明显,等长收缩时诱发的肌肉疼痛比缩短收缩稍明显,但大大低于拉长收缩。有人还报道,等动收缩后肌肉疼痛几乎不会发生。

健身发展的肌肉及力量的训练方法

 健身发展的肌肉及力量的训练方法,保护好我们的关节才不容易在运动中受伤,很多人在减肥的时候都会选择这项运动,坚持运动还有可能长高,运动对三高人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分享健身发展的肌肉及力量的训练方法技巧。

健身发展的肌肉及力量的训练方法1

  静力性训练(等长练习)

 静力性训练使肌肉收缩用力时长度不变而张力增加,对不动的阻力产生最大的力量的练习。也就是在训练时你的关节、肌肉不会改变,一般不会使用到器械,比如当你在训练肱二头肌的训练间隙,你可以用一只手阻止另一只手臂的二头肌收缩,但二头肌不会有比较大的长度变化,在我之前发过的汉尼·雷蒙德的FST-7训练视频中也有使用等长练习的细节

 如果是单纯的静力性力量训练在肌肉到达最大用力时保持10s左右,如果是在训练间隙,时间可以适当减少,关于离心收缩必须要注意的是它容易引起血压的急剧升高,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这种训练方式不太安全,其次要注意呼吸来降低胸内气压。

  动力性力量练习(等张练习)

 所谓动力性力量训练方法,是指在力量训练时,肌肉经常改变拉力的强度和方向,同时改变骨杠杆的位置,从而完成机械动作,在等张练习中,肌肉的长度因其收缩而发生变化。简单点来说就是肌肉进行收缩和放松交替进行的力量练习方法叫做等张练习,如负重蹲起、卧推、挺举等。这种训练方式在许多运动中都受到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喜爱,也是迄今为止最常见的力量训练方法。这种训练的不足之处是采用较大重量进行训练时极易受伤。

  退让性训练(离心性力量训练)

 退让性力量训练方法是在肌肉抵抗回降动作时肌纤维保持一定强度的张力,同时肌纤维被逐渐拉长,肌肉在这种状态下的工作形式被称为退让性工作。在退让性力量训练时,可以承受高于一般力量练习方法的负荷,这一点被许多研究所证实。有学者认为退让性肌肉收缩的最大张力要比向心收缩张力大40%。所以在平时训练时用离心性练习配合传统力量训练会有较好的效果。

  离心性力量练习也存在一些限制因素:

 离心性力量练习与向心性力量练习相比,对肌肉施加了更大的负荷,因而更容易引起延迟性肌肉酸痛。

 离心性力量练习往往需要特殊的仪器设施或必要的保护。

  等动练习

 等动力量训练是利用专门的等动练习器进行的力量训练,这种运动的速率几乎不变,但肌肉所受阻力是变化的。这主要是由等动练习器的工作原理决定的,当我们的肌肉用力越大时,器械产生的阻力越大,从而保持我们的'运动速率几乎不变。等动训练克服了等张训练和等长训练的缺陷,而且这种训练方法非常安全,一般不会出现受伤。

  等动训练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 只能进行向心收缩、限制爆发力的发展、练习器械昂贵不易普及。

 一般比较常见的训练运动方式就是这些,如果想要在自己的训练中应用,还是要多查阅相关资料,以后我也会详细讲解每种方式的运用和注意点。希望每个健身者或健美爱好者都能在时间的沉积中不断增长自己的肌肉和增肌知识。

健身发展的肌肉及力量的训练方法2

  锻炼肌肉力量的具体方法

  1、颈部

 (1)两脚自然开立,十指交叉抱于头后,平稳用力将头向前下方压,颈部则施以适当的抵抗力,不让手将头压下。保持此“僵持”姿势8~10秒或稍长时间,然后放松。

 练习时,应挺胸收腹,不得弓腰驼背。

 (2)右手置于头右侧,将头向左侧压下,颈部则施以适当的抵抗力,不让手将头压向左侧。保持此“僵持”姿势8~10秒或稍长时间,然后放松。再换方向练习。

 练习时,上身应保持正直,不得歪向一侧。

  2、胸部

 (1)俯卧撑属于动力性练习,下面介绍一种静力性俯卧撑。做俯卧撑,当身体下降至胸部将要触及地面时,胸大肌极度绷紧,保持此静止姿势8~10秒或稍长时间,然后放松。

 (2)面对墙站立,两臂前平举,以指尖将触而未触墙为度。全身挺直,上身前倾,两手掌扶墙,指尖朝上。屈肘,上臂与前臂成90度角,上身用力靠近墙,两臂保持屈肘姿势撑住上身,不使身体靠墙,胸大肌极度绷紧,保持此静止姿势8~10秒或稍长时间,然后放松。

  3、肩部

 打开房门,站立于门框内,两臂下垂松握拳,手背朝前。随即两臂朝两侧分开,以拳抵住门框,好像要将门框撑开一样,三角肌极度绷紧,保持此静止姿势8~10秒或稍长时间,然后放松。

  4、背部

 立姿或坐姿,两手叉腰,背阔肌绷紧,向两侧张开,保持此静止姿势8~10秒或稍长时间,然后放松。

  5、臂部

 (1)坐于桌前,两手托住桌子下沿,上臂与前臂成90度角,好像要将桌子托起一样,肱二头肌极度绷紧,保持此静止姿势8~10秒或稍长时间,然后放松。

 (2)直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两手松握拳,手背朝后。两臂直臂朝后上方抬起,上身可略前倾,两臂抬至不能再抬为止,肱三头肌极度绷紧,保持此静止姿势8~10秒或稍长时间,然后放松。

 (3)立姿或坐姿,两臂下垂,两手握拳,手背朝后。手腕尽力弯起,前臂肌肉极度绷紧,保持此静止姿势8~10秒或稍长时间。然后放松。

 导语:妈妈们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宝宝生病,但是有些疾病是跟基因有一定的关系的,那么小孩子的脑瘫有什么表现呢,接下来我帮大家列举出来吧。

小儿脑瘫表现

 小儿脑瘫表现一、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

 运动发育落后表现在粗大运动和(或)精细运动两方面。判断运动发育是否落后的指标很多,每个动作在不同年(月)龄中表现又不一样,但一些主要指标在临床应用时应熟练掌握。正常小儿3个月时能抬头;4~5个月时能主动伸手触物,两手能在胸前相握,安静时能在眼前玩弄双手;6~7个月时会独自坐在较硬的床面不跌倒,8~10个月时会爬,爬时双上肢或下肢交替向移动;1岁时能独自站立;l岁~l岁半时能行走。脑瘫小儿在上述年龄阶段一般都不能达到正常小儿水平。

 脑瘫小儿在新生儿时期常表现为动作减少,吸吮能力及觅食反应均差。正常3个月小儿仰卧位时常有踢腿、蹬踏样动作,而且为交替的蹬踢。脑瘫小儿踢蹬动作明显减少,而且很少出现交替动作,正常4~5个月的小儿上肢活动很灵活,脑瘫小儿上肢活动也减少。正常小儿在l岁以内尚未形成右利或左利,而痉挛型脑瘫偏瘫型则表现为经常只利用一只手持物或触物,另一侧手的活动减少,而且手常呈握拳状。

 小儿脑瘫表现二、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是安静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通过被动地屈曲、伸直、旋前、旋后肢体,了解其肌张力。小婴儿可握住其前臂摇晃手,根据手的活动范围了解上肢肌张力。测下肢肌张力还可握住小腿摇摆其足,根据足活动的范围判断其张力,张力低时摇晃手足时手足甩动的范围大,张力高时活动范围小。

 还可根据关节活动范围大小来判断,被动运动关节若活动范围大,说明肌张力低,关节活动范围小,活动受限说明肌张力高。了解上肢肩关节活动范围可检查"围巾征",观察肘关节与躯干正中线的关系,了解下肢肌张力可检查外展角、胭窝角、足跟触耳试验及足背屈角。

 检查肌张力时还可以通过"牵拉试验"来了解,此项检查容易掌握,握住小儿双手,将其从仰卧位拉成坐位,观察头后垂的情况可了解颈背部肌肉张力。

 肌张力的发育过程表现为新生儿时期屈肌张力增高,随着月龄增长肌张力逐渐减低转为正常。所以一些不太严重的痉挛性脑瘫,在6个月以内肌张力增高并不明显,有时造成诊断困难。但一些严重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仍可在6个月以内表现出肌张力增高。

 痉挛性脑瘫肌张力增高表现为"折刀式",但需注意在检查时如反复连续多次屈伸肢体,则"折刀"的感觉逐渐不太明显。手足徐动型在l岁以内往往无肌张力增高,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表现出来,常呈"齿轮状"或"铅管状"。强直型表现为"铅管状"肌张力增高。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不增高,肌张力低下型则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关节活动范围增加,但腱反射活跃或亢进。

 检查肌张力时要注意,一些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患儿,由于关节挛缩,以致关节活动受限,不要误认是肌张力增高。

 小儿脑瘫表现三、姿势异常

 脑瘫患儿异常姿势多种多样,与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

 1俯卧位 由于紧张性迷路反射延缓消失,婴儿时期(3~4个月以后)表现为俯卧位时屈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或不能抬头,双上肢不能支撑躯干,肩部着床,臀部高举;或上肢内旋、屈曲,两手握拳,下肢伸直,内收内旋,足尖朝内;也可表现为一侧异常,一侧上肢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图中所示为左侧受累。

 2仰卧位 也受紧张性迷路反射影响,头后仰,下肢伸直,有时呈角弓反张姿势。由于不对称颈紧张反射持续时间延长(正常小儿4~5个月时消失),表现为头转向一侧时,枕部的一侧上肢及下肢呈屈曲状,面部一侧上下肢伸直。有时呈 Mom反射状姿势。有时呈双下肢伸直。四肢肌张力低下,仰卧位时腕、肘、肩、髋、膝、踝等关节均可同时平置于床面,呈青蛙仰卧状

 3由仰卧位 牵拉成坐位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双手,缓缓从仰卧位拉成坐位,观察在牵拉过程中姿势的变化。正常小儿4~5个月时头即不再明显后垂,两上肢能主动屈曲。3~4个月以后的脑瘫小儿可表现为躯干拉起,但头后垂;一侧下肢伸直,足跖屈;双下肢均伸直伴足跖屈;一侧上肢正常,呈屈肘动作,另一侧伸直;牵拉时不经坐的过程直接成为直立姿势;头极度后垂,脊柱背屈。

 4直立位 正常3~4个月的小儿当扶其腋下呈直立悬空位时,表现为双下肢屈曲,6个月扶成直立位时,下肢能支持体重。脑瘫小儿直立悬空位时往往两下肢内旋、伸直、足尖下垂,两下肢由于内收肌张力增高表现为两腿交叉呈剪刀状。脑瘫小儿直立位时,头、脊柱、足跟往往不能保持在一条垂直线上,髋腰部侧弯;或表现为两大腿内旋,膝半屈,下肢呈X形,足尖着地。

 手足徐动型及共济失调型表现与痉挛型不同,在第一年内,常安静躺着,几乎没有自主运动,仰卧位时其姿势与痉挛型相反,表现为下肢屈曲,髋外展,踝背屈。抱起呈直立位时,能控制头在正中位。

 小儿脑瘫表现四、反射异常

 痉挛型脑瘫小儿深反射(膝反射、二头肌反射、跟腱反射等)活跃或亢进,有时还可引出踝阵挛及Babinski征。

 脑瘫小儿神经反射常表现为原始反射延缓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延缓出现。

 1Moro反射 即拥抱反射,正常小儿生后即出现,6个月时消失,如生后3个月内不出现或生后6个月后仍不消失均属异常,痉挛型脑瘫患儿此反射活跃,但若肌张力极度增高时,此反射也可能引不出。

 2交叉伸展反射 小儿仰卧位,按住一侧膝部使下肢伸直,并刺激此侧足底,出现另侧下肢先屈曲后伸展的动作。此反射生后即出现,正常情况下1个月后消失。若2个月后仍存在,支持脑瘫诊断。

 3不对称颈紧张反射 正常情况下生后1个月以内明显,4~5个月时消失。脑瘫小儿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此反射的存在阻碍了患儿翻身动作的发育。例如当患儿向右翻身时,头转向右侧,但随之右臂外展伸直,以致不能向右翻身。

 4握持反射 正常情况下2~3个月逐渐消失,痉挛型脑瘫时持续时间延长,手经常呈握拳状。

 脑瘫小儿各种保护性反射延缓出现或不出现。正常小儿1个月扶成直立位时,小儿能竖头,4个月直立位时将小儿躯干向左右倾斜时头能保持正中位。脑性瘫痪小儿不出现此反射。正常4~5个月小儿扶成坐位时,如突然向一侧倾斜其躯体时,能伸出上肢,做支持躯体的姿势,而脑瘫小儿不出现此动作。8~9个月的正常小儿能引出"降落伞反射",脑性瘫痪小儿不能引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7569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6
下一篇2023-09-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