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体检:五官,心脏,胸肺,脊柱,四肢,神经,泌尿,心电图,腹部B超,胸透,血常规,尿常规,其他疾病检查。
大概就是这些项目,在大城市的人民医院都可以体检的,你直接去导医台去找护士问下,他会告诉你负责体检的医生。
体检很方便,有一张表,完成上面的项目就可以了。
价格在200一下吧!还有早上去不要吃早餐。
去那些试题网站下就可以啦= =
这里我找一份给你吧。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的符号写在题后的答题卡中,每小题15分,共15分。)
1 关于生命的起源,叙述正确的是
A.原始生命肯定是在地球上起源的
B 原始的大气成分和现在的大气成分是相同的
C 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D 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环境进行实验,产生了原始的生命
2 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是
A化石证据 B胚胎发育上的证据
C解剖证据 D科学的推测
3 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是
A.长颈鹿常伸长脖子够高处的树叶造成的
B生活在食物充足的环境中的长颈鹿脖子长的长
C由于生存环境改变,是鹿的颈变长
D长颈变异的个体生存机会多,并一代代积累形成的
4 蚊、蝇等害虫对DDT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是
A 害虫对DDT进行选择的结果
B害虫本身对DDT具有抵抗能力
CDDT诱导害虫产生抗药性
DDDT对害虫抗药性的变异选择的结果
5 传染病的特点是
A由病毒引起的 B 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C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 D通过呼吸道传播
6 接种卡介苗能预防肺结核病的原因是
A增强易感人群的体质 B 控制传染源
C使人产生相应的抗体 D 使人获得非特异性免疫
7 传染病爆发时,政府采用的主要措施是
A将病人转移到未出现疫情的地区 B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C转移易感人群 D消灭传染源
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处方药医师处方必须凭才可以购买 B非处方药可以随意服用
C中药和西药是根据成分来划分的 D药物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
9 下列哪一步骤不是口对口急救法所使用的
A使病人仰卧,头后仰 B将病人衣领解开,腰带松开
C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 D用大拇指摁病人的人中
10属于健康行为的是
A吸烟 B饮酒
C吸毒 D体育运动
答 题 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 综合题(两小题共15分)
17 (7分)自1981年,首例艾滋病在美国被发现以来,全球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艾滋病的严重威胁。目前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已达100万。艾滋病已成为21世纪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传染病之一。请根据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那么HIV是这种传染病的 。
(2)下列不属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是 。
A.血液 B.精液 C.乳汁 D.握手
(3)不安全性行为是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为了预防艾滋病的蔓延,我国近几年在许多城市的公共娱乐场所免费提供安全套,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4)目前,很多科研工作者正在研制艾滋病疫苗,以期使人们获得对艾滋病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 免疫。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指 。
(5)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待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答对两条即可)
a ;
b ;
c 。
答 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D D C C B B D D
二.综合题
16.(8分)
(1)① 爬行类
④ 哺乳类
⑤ 苔藓植物
⑥ 裸子植物
⑦ 被子植物
⑧ 藻类植物
(2)共同祖先 亲缘
17.(7分)
(1)病原体
(2)D
(3)切断传播途径
(4)特异性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5)不歧视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
关心和帮助他们的生活
鼓励他们积极治疗
(开放性题目,答案合理即可,答对两条即可得2分)
16题有图。你把邮箱留下我发给你
生物八上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第14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生物的无性生殖方式
一、生物的无性生殖
1、概念: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种类:①出芽生殖 例如水螅和 酵母菌
②营养生殖 植物依靠营养器官( 根 、茎、叶)进行的无性生殖。
营养生殖的优点: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加快植物生殖的速度。
常用方法:嫁接、扦插、压条
植物嫁接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方法:①芽接 桃、山揸、苹果 ②枝接 柑、橘
嫁接中,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 接穗 ,被接的植物体叫做 砧木 。
原理: 要使接穗和砧木的 形成层 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植物组织培养
1、原理: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在含有多种 营养物质 和 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2、优点:①短时间内生产出大批植物 ②可以防止植物 病毒 的侵害。
第二节 植物的有性生殖
一、 植物的传粉与受精
1、 有性生殖概念:由亲代产生生殖细胞,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 过程:①开花 ②传粉 分为 自花传粉和 异花 传粉 ③受精 ④形成果实与种子
一株绿色开花植物形成果实和种子,一般必须完成的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是:传粉和受精
3、 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当花粉落到成熟的雌蕊柱头上,受到柱头分泌的 粘液 的刺激,花粉就开始萌发,长出 花粉管 ,花粉管内有 精子 。花粉管穿过 柱头 、 花柱 ,到达 子房 的胚珠中。胚珠里有一个比较大的 卵细胞 。
果实
种子
果皮
胚珠
子房壁
子房
子房壁
胚珠
果皮
种子
珠被
受精卵
胚
种皮
子房
果实
4、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一般对自身的繁衍是有利。例如豌豆的果实通过 自身力量 传播,蒲公英的果实是依靠 风力 传播,苍耳的果实依靠
人和动物 传播,虞美人的果实依靠 风力 传播。
在玉米开花季节,如果连日阴雨会造成玉米减产,这是因为 传粉不足 。
黄瓜在开花季节开了许多花,却只结了几根黄瓜,原因是 是单性花,只有雌花才结果 。
第三节 昆虫的生殖与发育
昆虫的生殖与发育特点:有性生殖 生殖, 体内 受精
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 、 成虫 四个时期,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差异。例如:家蚕 蚊 蝇 蜜蜂
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 、 幼虫 、 成虫 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相似,生活习性几乎一致。例如:蝗虫 蟋蟀 蝼蛄 蟑螂
第四节 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1、两栖动物的 生殖 和 发育 一般在水中进行,经 变态发育 后到陆地上生活。是由 水生 向 陆生 过渡的 脊椎 动物。
2、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发育是 变态 发育,经历了 受精卵 、 蝌蚪 、 幼蛙 、 成蛙 四个时期。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方面有显著不同。
第五节 鸟类的生殖与发育
1、 受精方式:体内受精
受精的鸟卵在 雌鸟体内 开始发育,鸟卵产出后,由于 外界温度低于雌鸟体温,胚胎暂停发育。
2、常见的早成鸟和晚成鸟的区别和联系:
眼
绒羽
腿、足
独立生活能力
举例
早成鸟
睁开
稠密
有力
能立刻跟随亲鸟觅食
鸭 鹅 大雁
晚成鸟
没有睁开
很少 裸露
无力
没有独立生活能力
家鸽 燕子 麻雀
很多 晚成 鸟在育雏阶段能消灭大量的农林害虫。
3、卵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卵细胞包括: 卵黄膜、卵黄、胚盘 保护卵细胞的结构:卵白、卵带、卵壳
鸟类胚胎发育的部位:胚盘 提供空气:气室
提供营养物质:卵白、卵黄
第15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中心
1、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
2、生物的遗传主要与 细胞核中储存的遗传信息有关。(白鼠生灰鼠的实验说明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二、 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1、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是 一定的,一般还 成对出现。正常人体中含 23对染色体。
2、染色体数目的 恒定 对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非常重要,人体细胞中多了或少了一条染色体,都会导致严重的 遗传病 。多了一条13号染色体,会导致 先天性裂唇 。
3、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① 图中A是染色体,它主要由 DNA 和 蛋白质 组成。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就像 旋转的楼梯 ,构成 双螺旋 结构。
② 图中B是 DNA,上面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叫 基因 。每个DNA分子上有 许多 基因。
第二节 人的性状和遗传
一、 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
1、遗传性状的概念:可以遗传的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叫 遗传性状 。
2、生物相对性状的实例 : 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 相对性状。
例如:单眼皮和双眼皮、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有耳垂和无耳垂
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人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 成对存在,成对的基因中有 显性 和 隐性 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 显性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 隐性基因 。若基因组成为DD或Dd表现为 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则表现为隐性性状。因此性状表现相同的人,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
2、6种情况的遗传图解
⑴亲代性状表现 显性性状 显性性状 ⑵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亲代基因组成 AA Aa AA a a
生殖细胞 A A a A a
子代基因组成 AA Aa Aa
子代性状表现 显性性状 显性性状 显性性状
(3)亲代性状表现 显性性状 显性性状 (4)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亲代基因组成 Aa Aa Aa a a
生殖细胞 A a A a A a a
子代基因组成 AA Aa Aa aa Aa aa
子代性状表现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5) 亲代性状表现 隐性性状 隐性性状 (6)显性性状 显性性状
亲代基因组成 aa aa AA AA
生殖细胞 a a A A
子代基因组成 aa AA
子代性状表现 隐性性状
完成遗传题时注意事项:
①题目是什么字母,答案写什么字母(如题目中规定决定双眼皮的基因用T表示,决定单眼皮的基因用t表示,问你单眼皮人的基因组成就不能写aa,必须用tt表示。)
②题目问基因组成时必须写英文字母(如Aa\aa\AA)
③题目问性状表现要写中文,且必须写具体的表现不能笼统的写显性性状或隐性性状。(如问tt的性状表现应该写单眼皮,而不能写隐性性状。)
④题目问染色体组成要将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都表示出来(如问男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必须写22对常染色体+XY)题目问性染色体组成时只写性染色体(如问男性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就写XY)[注意:X或Y必须写大写字母,不得写小写的xy]
⑤题目中若出现遗传病,(例如肤色正常用A表示,白化病用a表示,则AA或Aa的性状表现应为肤色正常,而不能写正常,aa的性状表现应为白化病,而不能写为不正常。再如听力正常用B表示,先天性聋哑用b表示,则BB/Bb的性状表现应为听力正常,不能写正常,bb的性状表现应为先天性聋哑,不能写不正常。)
第三节 人的性别决定
一、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1、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概念: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叫 常染色体,一类是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叫 性染色体 。
二、性别决定的方式
1、男性的性染色体用XY 表示,女性的性染色体用 XX 表示。
2、体细胞
男性体细胞 22对常染色体+XY 女性体细胞 22对常染色体+XX
体细胞染色体数= 受精卵 染色体数=23对
3、生殖细胞 精子 22条常染色体+X 或22条常染色体+Y 卵细胞 22条常染色体+X 精子 染色体数= 卵细胞 染色体数=23条
4、生殖过程中,男性可产生两种精子,一种含 X染色体,另一种含 Y染色体。女性只产生一种含 X 染色体的卵细胞。
5、男性精子中的 X染色体或 Y 染色体决定了后代的性别 从理论上讲,生男生女的可能性各是50%。
6、与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一样的生物是 鱼类、 两栖 类和所有的 哺乳 类生物。
第四节 遗传病和优生优育
一、 遗传病与近亲结婚
1、 遗传病概念:遗传病一般是由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或者由致病基因所控制。
2、 类型:色盲 白化病 血友病 先天性智力障碍 苯丙酮尿症
3、 特点:遗传病目前一般不能得到根治。
4、 近亲之间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比较大。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病患病率就远远 高于非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病患病率。
由表中数据分析推知最有可能不是遗传病的是 乙
代号
正常结婚后代患病率
近亲结婚后代患病率
甲
1/40000
1/3600
乙
1/3800
1/3750
丙
1/4500
1/1700
丁
1/11800
1/1500
二、 优生优育
1措施:禁止 近亲结婚、遗传 咨询 、产前诊断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一、 常见的生物变异现象
1、生物变异的概念:生物体亲代与 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的差异。
二、变异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1、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
原因
能否遗传给下一代
举例
可遗传变异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能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不可遗传变异
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
不能
同卵双生姐妹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导致肤色色不同
注意:由外界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未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则不会遗传给后代;如果外界环境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则这种变异会遗传给后代。
2、变异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自然界中,每种生物都有可能产生变异。如果生物不发生变异,就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如果没有可遗传的变异,就不可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正是由于生物的遗传和 变异 ,才使生物界不断进化发展。
3、有利变异与不利变异
有利变异:对 生物生存 有利的变异。例如: 小麦的抗倒伏
不利变异:不利于 生物生存 的变异。例如: 玉米的白化苗
第16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一、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1、动物与植物的区别之一是动物能通过运动 , 主动 地、 有目的 地迅速改变其空间位置。
2、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有 飞行 、 游泳 、 爬行 、 行走 等。
二、动物通过运动主动地适应环境
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通过运动适应环境的特征,提高了适应环境 的能力。
例如鸟类的迁徙能获得① 食物,②寻找适宜的栖息和生殖场所,③并有利于完成 生殖活动。
第二节 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一、 动物的运动器官
1、 单细胞动物没有运动器官,但有自己的运动结构。
例如:草履虫依靠 纤毛运动 变形虫依靠 伪足 运动。
2、 多细胞动物依靠特有的运动器官运动。
鱼类 鳍 飞行的昆虫 翅 爬行动物 四肢 鸟类 翼
3、蚂蚁运动时依靠足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分节的足运动。运动时,一般是以一侧的前足、后足和另一侧的 中足为一组,交替运动。
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1、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 骨 、 骨连接 和 骨骼肌 三部分组成。人和脊椎动物全身的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骨骼是动物体形的基础,为肌肉提供了广阔的附着点。
2、在 神经 的支配下, 肌肉 收缩或舒张,牵拉所附着的 骨,以可动的骨连接为枢纽,产生运动。
3、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单独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 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 二头肌舒张。
三、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1、运动是动物各种行为表现的基础,运动不仅要靠 运动 系统来完成,还需要 神经 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运动还需要 能量 的供应。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 光 能转化为 化学 能,贮存在植物体的 有机物 中。这些 物质 可以为各种生物的生命提供 能量 ,动物通过 呼吸 作用将贮藏在其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一部分转化为 热能 ,一部分能量贮存在一种被称为 ATP 的能源物质中。人和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 ATP 。(动物运动时体温升高,是体内有机物分解,其中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部分转化为热能)
八年级上册生物一二章知识点归纳1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一、两栖动物
1、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牛蛙、蟾蜍、大梨、蝾螈等。
2、代表动物;青蛙
3、青蛙是由蝌蚪发育而来,蝌蚪无论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像鱼。
4、青蛙的幼体蝌蚪用鳃呼吸。
5、青蛙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是一种保护色。
6、青蛙柔软而湿润,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
7、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强大,纸间有噗,适于在陆地上跳跃,同时也可在水中游泳。
8、呼吸:肺,皮肤辅助呼吸
9、体温:变温
10、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二、爬行动物
1、常见的爬行动物有:蜥蜴、龟、蛇、鳖、鳄等。
2、代表动物:蜥蜴
3、生活环境:山坡、田野草地和灌木丛中
4、体表:身体表面干燥,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既有保护作用,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有利于适应陆地生活。
5、呼吸:肺
6、体温:变温
7、繁殖:产卵
8、蜥蜴的生殖和发育拜托了对水环境的依赖,终生生活在陆地上。
9、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第六节鸟类
一、并不是所有的鸟都能飞行,比如鸵鸟,企鹅就不会飞行。
二、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身体呈流线型,减小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2、家鸽的前肢变成翼,翼上生长有大型的正羽,翼是飞行器官,
3、颈较长:转动灵活,伸缩自如,可弥补前肢的不足。
4、长骨中空,内有空气,可以减轻体重。
5、肌肉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6、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短,能及时排出粪便,减轻体重。
7、呼吸:用肺呼吸,气囊辅助肺的呼吸,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进行双重呼吸。
7、体温:恒温。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第七节哺乳动物
1、常见的哺乳动物有:鲸、猪、牛、羊、马、兔、狼等。
2、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类。
3、体温:恒定(体温恒定的动物有鸟类和哺乳类)
4、生殖方式:胎生,哺乳
5、胎生、哺乳的好处: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6、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的分化。
7、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的分化。
八年级上册生物一二章知识点归纳2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1、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肌肉组成的。
2、关节的结构
(1)关节的结构模式图
(2)关节一般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
(3)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之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4)关节腔:内有滑液,使关节的活动更加灵活自如。
(5)关节在运动中相当于支点的作用,骨相当于杠杆的作用。
3、骨、关节、肌肉的协调配合产生运动,运动的顺序为:
(1)骨骼肌收到神经传来的刺激
(2)骨骼肌会收缩
(3)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产生了运动。
4、要产生运动,可见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完成运动。是下例中的B是正确的。
5、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
6、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
7、伸肘和屈肘动作
屈肘动作伸肘动作
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8、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双手有重物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举重都处于收缩状态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动物的行为分类:
按行为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例:蜘蛛织网、蜜蜂采蜜、母鸡孵蛋、小鸟喂鱼、幼袋鼠吃奶、鸟的迁徙。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
例: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
3、动物学习行为意义: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
4、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第三节动物的社会行为
1、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如白蚁群体、狒狒群体。
2、社会行为特征:
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3、通讯: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蜜蜂跳舞—动作黑长尾猴—声音蚂蚁—气味蝶蛾类昆虫—性外激素(气味)。
4、常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蜜蜂、蚂蚁、猴、狒狒、象、狼、鹿等
八年级上册生物一二章知识点归纳3健康的生活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非典、水痘、结膜炎、蛔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肝等。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根据致病的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细菌传染病、病毒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等。
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历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4、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
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如隔离、建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
(2)切断传播途径:如照紫外线,在教室喷洒消毒液。
(3)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或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
(1)第一道: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还有纤毛,随着纤毛的摆动,病菌等异物能被清扫出去。
(2)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融解。分布在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2、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特异性免
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
物)。
抗原进入体内促进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抗体对抗原的反应具有特异性,一定的抗体只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犹如钥匙与锁的关系)。
4、免疫的功能:
(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自身稳定)
(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防御保护)
(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
肿瘤细胞)。(免疫监视)
6、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7、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内的某些食物或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
8、计划免疫意义: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八年级上册生物一二章知识点归纳4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
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它们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提供能量最多的是脂肪;贮能的是脂肪;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是水、基本物质是蛋白质。无机盐是调节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2、检测蛋白质用双缩尿试剂,呈现紫色反应;检测维生素C用吲哚酚试剂,呈现褪色反应。
3、糖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薯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瘦肉、鱼、奶、蛋和豆类,脂肪的主要来源是肉类、花生、芝麻和植物油。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含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动物性食物含维生素A。
4、夜盲症——缺维生素A;坏血病——缺维生素C;脚气病——缺维生素B1;口角炎、皮炎——缺维生素B2;佝偻病——缺维生素D和钙。
5、人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消化腺两部分。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_等消化器官。的消化腺是肝脏。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块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了脂肪颗粒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肠液和胰液消化液含最多种类酶。消化管的功能是: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
6、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7、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肠。经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质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淀粉遇碘会变蓝。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
淀粉在口腔内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在胃内初步分解,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先通过胆汁的乳化作用,最终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8、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1)消化道中最长一段,环行皱襞、小肠绒毛可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积2)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3)含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可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
消化液: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汁;
消化液排出入的器官口腔胃小肠
消化液所含的消化酶唾液淀粉酶蛋白酶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不含消化酶。
9、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
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
胃:部分水和酒精;
小肠: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
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
10、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①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②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2、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
(4)收镜装箱
3、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观察到数目就越少。
4、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5、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制成玻片标本,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注意三者区别,分为临时和永久的)
6、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蒸腾作用:水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来完成的。
气孔是植物体(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和水蒸气。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2、蒸腾作用的意义:①带动植物体对水、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
②可以降低叶片温度
③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3、蒸腾作用的应用: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移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对移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
勤问
学习都是从发问开始,科学研究也是从问题着手。保持好奇的天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
动手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探究生物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只能通过动手做才能学会……向自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收获会更大!
多思
发展思维能力,与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同样重要!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生命。比如,从基因的角度来看生命,你会发现我们保护一种种生物实际上是在保护一个个独特的基因库,死去的是个体而不死的却是基因。从历史的角度看生命,每一种生物都是历史的产物,现存的每一个个体都是由最原始的生命演化而来的。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浓缩着大约38亿年的进化史。
生物人的由来知识点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接近
人类的进化过程主要特征:起源森林古猿运动方式: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用制造工具:不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
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八年级上册生物一二章知识点归纳51、糖类: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④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2、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胆固醇、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
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95、5%):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送
4、水存在形式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
结合水(4、5%)
5、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哺乳动物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6、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7、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8、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9、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10、叶绿体: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双层膜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双层膜
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
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无膜
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内有细胞液
内质网:对蛋白质加工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加工,分泌
1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结构核仁
13、细胞核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染色质两种状态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1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协助扩散:载体蛋白质协助,高浓度→低浓度,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16、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载体蛋白协助;低浓度→高浓度,如无机盐、离子、胞吞、胞吐:如载体蛋白等大分子
17、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18、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高效性
特性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成一类化学反应
酶作用条件温和:适宜的温度,pH,最适温度(pH值)下,酶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甚至失活(过高、过酸、过碱)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结构简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全称:三磷酸腺苷
19、ATP与ADP相互转化:A—P~P~PA—P~P+Pi+能量
功能: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
20、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过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