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五禽戏”的练法和功效

华佗“五禽戏”的练法和功效,第1张

 据明代周履靖《赤凤髓》所绘图谱作一简介。以下所附各图是据500年前明代版本原图复制,极珍贵,并具参考价值。周履靖将“五禽戏”的每一势托名一人,小括号中的内容是对所托之人的介绍。

 1、 虎戏

 练法闭气,低头,捻拳,站如虎发威势;两手如提千金,轻轻提起,闭气勿放;平身,吞气入腹,使气上而复下,觉腹内如雷鸣(指腹式深呼吸。练功者用鼻孔深吸气至腹部鼓起,然后收腹使气向上经咽喉部从口缓缓呼出;再鼓腹深吸气,使气再下降到腹部。如此反复深呼吸数次,由于腹肌的松弛与收缩刺激肠蠕动,就可以出现肠鸣。雷鸣乃古人夸张之词,且不一定每次练后都能出现肠鸣。练此功的关键是练腹式深呼吸,这样有利于排出体内浊气,充分吸入新鲜空气,从而起到神清气爽的作用)。连做7次。

 功效练此功,可使一身气血调和,精神爽快,百病消除。

 (羡门,古神仙。战国时宋玉《高唐赋》和《史记•秦始皇本纪》都提到羡门。)

 2、 熊戏

 练法闭气,握拳,如熊身侧起,左右摆脚,一前一后,交替进行;运气,使气从两肋经过骨节,骨节皆影。如此连续做3~5次。

 功效能壮腰力,除腹胀,舒筋骨,安神养血。

  (庚桑,老子的弟子,战国时楚人。《庄子•庚桑楚》称为庚桑楚或庚桑子,鲁国畏垒人。效法老子“少私寡欲”、“无思虑营营”的养生法。)

 3、 鹿戏

 练法闭气,低头,握拳,如鹿转头顾(看)尾,平身;缩肩站立,脚尖着地,脚跟连天柱(即颈项),通身皆振动。连续做3次,或不时做1次更妙。

 功效常练此功能改善脊柱、颈项血液循环,舒筋壮骨,活络止痛,有防治慢性腰脊痛和颈椎病的功效。

 (士成,不知何许人也,根据周履靖将每一势托名1人,五禽戏五势所托5人,除费长房外,皆属先秦时期传说中的神仙。士成也可能属于这类人物。)

  猿戏

 练法闭气,如猿爬树,一只手如捻果,一只脚抬起,一只脚跟转身;更运神气,将气吞入腹内。左右交换进行,练出汗即止。

 功效练此功有疏通四肢经络、促进卫气运气、排出风寒邪气、缓解肢体疼痛和防治感冒的功效。

 [费长房,东汉汝南(今河南平舆)人。曾随壶公学道,因经受不起考验而未成正果,只学到了医术和降魔伏鬼之法。因医术高超,亦被视为神仙]

  鸟戏

 练法闭气,如鸟飞欲起,吸尾闾(尾椎)气,沿脊运气至头顶;双手举过头相握,头腰仰起,手作飞舞状。

 功效练此功有振奋阳气、温通督脉、强健脑力、提精神、抗疲劳和防治老年痴呆的功效。但高血压患者不宜练此功。

 [亢仓子,春秋时陈国(今河南淮阳一带)人。相传是老子的学生,练气功练就了特异功能,视听不用耳目。哪怕是遥远的天边如齐子大小的东西或很细微的声音,只需闭目凝神,就会知道。当时鲁国君用厚礼聘他,并请他当场表演。国君深感惊奇,问博学的孔子。孔子也解释不了,只好笑而不答。]

 以上所介绍的是五禽戏古老而简要的练法,具体练习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既要模仿五禽的外形动作,又要体现出五禽的习性和神态,要轻松自然,舒适得力,更要注意炼神炼气。

陕南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沉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在这片神奇而秀美的土地上,生活着憨厚、勤劳而朴实的劳动人民,也造就了陕南民歌独特的风格特征。特别是近几年来,陕南民歌飞速发展,逐渐与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陕北民歌而媲美,成为陕西民歌中的又一朵奇葩。

谈及民歌,首先要了解它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陕西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与山西遥遥相望,西连甘肃、宁夏,北邻内蒙,南连四川、重庆,东与湖北、河南接壤,秦岭又将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北部为陕北高原,中部为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陕北人受了黄土文化和内蒙游牧文化的影响,造就了陕北人民的自由豪放的特点,陕北民歌也显得旋律高亢而粗犷、情感豪放而热烈、结构自由而流畅等风格特征 ,给人以质朴而深沉的感觉。陕南从地势上为两山夹一川的山地结构,它受了汉水文化、蜀文化和三国文化的影响,陕南人民憨厚、勤劳而朴实,陕南民歌也因此而显得旋律优美动听、情感细腻柔和、结构舒展流畅等特点,给人以山青水秀的感觉。在演唱风格上,陕北民歌多以高腔带假声演唱,给人听觉上以豪放粗犷而苍凉的感受,有一种鲜明的空间感 ,扣人心弦;陕南民歌则少用假声,多用高腔和平腔演唱,给人听觉上以委婉而细腻 ,有一股清新山野之风的感觉;陕南民歌在演唱方法上,还多用上下滑音及小颤音相结合的演唱技巧,给歌曲增添了几分清秀和抒咏情绪。由于陕南陕北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以及语言等诸多因素的差异,两地民歌的种类繁多,内容丰富,风格各异,但不管是哪一类民歌,它们都出自于生活在最低层的劳动人民之口。若干年来,人民群众每天除了种地干活,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沉重的体力劳动使他们苦不堪言,心里的酸甜苦辣无处诉说,只有吼几声号子 ,唱几首山歌,来抒发他们各自内心不同的情感,也可以消除劳动给他们带来的枯燥和疲惫。陕北民歌《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实实难留 /提起哥哥你走西口 /哎 ,妹妹我泪花流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不放哥哥的手 /手拉住那哥哥的手 /哎 ,把哥哥送在大门口 /小妹妹不放哥哥的手 /有两句知心话 /哥哥你要记心头……”从词表面上看,他是描写的是爱情场面的离别之情,其实这首民歌反映的是陕北人在旧社会为了养家糊口,男人成群结队到外省给人做长年 ( 陕北叫揽工) ,临行前,妻子千叮咛万嘱咐,难分难舍,歌词情意缠绵,曲调苍凉凄惨,是陕北离别歌的精品之作。《揽工调》:“揽工人儿难 /揽工人儿难 /正月里上工十月里满 /受的是牛马苦 /吃的是猪狗饭”这类歌曲深刻反映了陕北劳动人民为了生存,给别人做揽工所遭受欺诈压迫的悲苦情怀。陕南民歌中的《放羊调》:“正月放羊正月正 /堂前辞别二双亲 /羊儿前面吆起走 /奴家脚小随后跟 /五月放羊是端阳 /龙船花鼓闹长江 /有钱人家船上耍 /可怜奴家去放羊 //八月放羊八月八 /白天放羊夜纺花 /白天放羊三百条 /晚上纺花八两八……”,这首民歌叙写的是陕南人民为了生活,白天去给地主放羊,晚上回来后还要做工到深夜,唱出了当时穷苦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倾诉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拉兵歌》:“正月是新春 /妈妈把儿生 /生了儿子是苦命 /长大拉壮丁…… /穷也穷得很 /睡到半夜更 /耳听外面闹沉沉 /才是拉壮丁 /开开门儿跑 /保长看见了 /手推机柄弹上槽 /看你鬼儿往哪跑…… /走到地坝边 /转脸往回看 /妻子脸色白如面 /心如刀儿穿……”,这首民歌描写的是解放前,保长、甲长到处拉兵的情形,穷苦的劳动人民敢怒不敢言,只有通过这种民歌形式来直指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无情,歌曲最后还通过对保长和甲长的辱骂,反映了劳动人民心灵深处对黑暗社会强烈的反抗。

情歌是陕南陕北民歌文化中精华的部分,他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爱情观,如陕北民歌中的《赶牲灵》:“你若是我的哥哥哟 /招一招的那个手 /哎呀你不是我那哥哥哟 /走你的那个路”,这首歌曲描写了男子在外赶牲灵,妻子对他强烈的思念和牵挂,整天在崖畔上盼望丈夫归来的迫切心情,曲调高亢明亮,节奏舒缓自由,曲风婉转而带有几分凄凉之情;《信天游》:“哥哥走来妹妹照 /眼泪儿滴在大门道 /日落西山羊上圈 /干妹妹还在崖畔上站 /前沟里糜子后山谷 /那达儿想起那达儿哭 /半碗黑豆半碗米 /三天没吃半碗米 /风尘不动树梢梢摆 /梦也梦不着你回来 …… ”,这首歌曲节奏自由,曲调悠远深情,表现出了妹妹对情哥的深深思恋之情,想念情哥想得“三天吃不下半碗米”,想得“哪儿想起哪儿哭”,朴实的语言,高亢凄凉的唱腔唱出了人间的相思之苦。

陕南民歌在这一体裁中又是另一种风格,如《太阳大了一把火》:“太阳大了一把火 /奴家晒得焉妥妥 (方言代替语,意为无精打采) / 我把草帽给你戴 /愣叫太阳来晒我……”,情妹为了让情哥不被太阳晒,把自己的草帽给他戴,自己晒得受不了,这也反映了陕南女性的体贴柔美的一面,词义虽很口语化,但反映的内容却婉转而缠绵,给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感觉;反映相思之苦的有《昨夜约郎郎没来》:“我昨晚约郎郎没来 /一夜烧了九捞柴 / 砂罐煨酒煨成醋 /锅儿煎油成箩筛 /我这号心思你不来……” ,诉说的有点夸张 ,给情哥精心准备的好吃的 ,结果是酒煨成醋 ,锅烧成箩筛 ,情哥也没来 ,相思之苦颇有情调 ;《十送小郎》:“一送小郎闷沉沉 /情哥哥今天要出门 /一要出门年幼小 /二要出门奴担心 …… / 四送小郎大河边 /手拉杨柳喊渡船 /撑船的哥哥撑过来 /郎过河去姐给钱 …… / 十送小郎桔子园 /一个桔子十二瓣 /郎六瓣来姐六瓣 /不分桔子不团圆 ” ,表现了送情郎出门 ,送了一程又一程 ,恋恋不舍 ,旋律优美婉转而凄凉;《小媳妇歌》:“正月里来正月正 /可恨爹妈丧良心 /贤惠婆家他不许 /把奴许到苦竹林 /白天打柴柴三捆 /夜晚摇磨到五更 /不等天亮鸡开口 /门就在满坡行 /二月里来是春分 /可恨媒婆瞎眼睛 /今儿夸他子弟好 /又夸他房子一合院 /又在夸他家务大 /明儿又夸他家族数不清 …… ”,这首歌曲反映了封建社会父母包办婚姻,不惜把亲生女儿往火坑里推的社会现象,最后小媳妇不堪忍受而悬梁自尽,小媳妇用了最愚蠢但在当时也别无选择的方式,对社会发出了最强烈的反抗。

民俗风情是一个地方人文精神的真实写照,每当逢年过节或大型喜庆集会时,陕北人扭起秧歌,唱着船曲灯曲,陕南人耍起狮子龙灯唱起陕南花鼓调,来庆祝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的期盼,如陕北的《跑旱船》:“太阳下来这么样样的高 /照见那个老头过来了 /身上穿的一件烂皮袄 /长上两根胡子哟 /那才是个假的 …… ”,这首风俗音乐情绪高亢热烈,节奏欢快明亮,通过陕北秧歌的表演形式来赞美人们的幸福生活,表现对丰收的喜悦,唱出劳动人民对美好未来的祝福。陕南的《花鼓调》:“哎…… /今天的日子真正好 /家家户户真热闹 /狮子龙灯耍起来 /庆今年收成好……”。这类民歌的最大特点是气氛活跃而热烈,唱腔随意而活泼,歌词即兴性强,无固定的曲调格式,他们在欢快的锣鼓鞭炮声中边歌边舞,见什么唱什么,想什么唱什么,风趣而幽默,通常以独唱 ,对唱或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出现。

总之,陕南陕北民歌是陕西南北文化的活化石,是南北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一部展示各自风土人情和人文历史的百科全书。

这两天赘婿这部大ip改编的电视剧终于开始播出了,首先说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去看赘婿这部剧。赘婿是起点的大神愤怒的香蕉写的一本穿越小说,由于我自己也很喜欢看这类小说,主人公用现代知识在古代大放异彩,读起来真的是爽点连连,所以对穿越剧改编的电视剧一般都会去看。像神话,极品家丁(我感觉这部剧是翻拍的最烂的穿越剧,没有之一),唐砖等。

从最开始的穿越时空的爱恋,神话到唐砖,寻秦记。几乎每一部穿越剧都会带来巨大的流量。可正是因为流量太大,会让很多人在对历史的认知上产生偏差。比如有人说秦朝最厉害的将军是易小川,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再一个历史中有很多东西的价值观与现在并不符合,很多穿越文写到最后都会有点后宫的感觉,这里就不得不提起我最最喜欢的一个网文作者--荣小荣,每本小说最后都会成为后宫文。

今天看了几集,首先在演员阵容上来讲:大部分演员还是用了庆余年的老演员。剧情方面也添加了很多有的笑点。

广电认为存在部分穿越剧不尊重历史,并且不符合现在的价值观,对翻拍成电视剧,**的这类小说做了严格的限制。所以宫斗戏,穿越剧这几年已经很少有新片了。那么赘婿作为一部穿越类小说,是怎么突破封锁,成功播出的呢?

而赘婿这部剧之所以可以播出有很重要的几个点。

第一集交代了背景,剧中的故事只是主人公手中写的小说。说明了剧中所有的内容都只是主人公笔下虚构的人物,而不是什么车祸,掉下悬崖这类导致的穿越,因为这种有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模仿。

这也是现在很多人去想办法避开的雷区,翻翻起点上的穿越剧,大部分还是集中在唐朝。一方面是因为对于读者来说,唐朝可能是最熟悉的一个朝代,毕竟几乎每个人都看过隋唐英雄传,所以可以给读者更好的代入感。像什么开局绑了李丽质,李世民是我家下人等一堆神开局的书籍在起点上大为流行。

再看第二集,这里就引用出了一个穿越剧很多都会出现的一个点:滴血认亲。

对于穿越剧来讲,有几个经常出现的剧情:滴血认亲,制精盐,变戏法(利用一些物理或者化学知识),种土豆,红薯等(一般是解决饥荒),吃蝗虫(油炸蝗虫很美味?反正我是没吃过)。可能更高级的会造出现代化的热武器出来。总结一下就是利用现代的知识在古人跟前各种装逼打脸,就看起来就很有爽感。

首先还是继续沿用庆余年的几位演员,像张若昀,郭麒麟,宋轶,赵柯,田雨等人在庆余年中都是备受好评,而赘婿在这些人的基础上,又引入了几位流量大咖,像高曙光,还有前段之间大火的大秦赋中被称为一人灭了楚国的刘冠麟。可以说,庆余年和大秦赋为赘婿这部剧已经赚足了关注。

在庆余年中,张若昀与郭麒麟和宋轶是一家人,而在赘婿中,张若昀作为前身,穿越到郭麒麟扮演的宁毅身上,与宋轶扮演的苏檀儿成亲。可谓是一开始就给了观众足够的谈论资本。

弹幕中不时的出现:“大林子住手,那可是你姐啊!”,“穿越后没有前身帅了怎么办?”,“腹肌没了,胸肌没了,肱二头肌也没了。”

这些弹幕真的是彻底将这部剧的喜剧情绪传递开来,并且在一些点上也进行了一些笑点化。比如在与二房的打斗中,郭麒麟一边回想自己的练拳经历一边对打,结果自己的拳头离对面的脸还有几厘米的时候。疑惑地说了句:“怎么胳膊还短了呢?” 真的是爆笑不已。

而宋轶作为女主也是演技在线,可能大众对于宋轶的认知就是“好好地一个孩子为什么要叫宋铁呢?”,或者是“演技不错,但是只能是演女二,演女一就跨。” 但不得不说,在庆余年之后,宋轶与郭麒麟的合作真的是越来越得心应手。

电视剧目前更新了六集,我看到了第三集。就目前来讲,虽说电视剧对小说做了一些改动,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就改编来讲,整个故事线还是很连贯的。期待后面的剧情。

[岳飞北伐]

宋绍兴四年(公无1134年)春,岳飞卜书宋廷

请求北伐,收复失地。五月,岳家军从鄂州(今湖

北武汉)渡江开始北伐。首战攻克攻克郢州(今湖北钟

祥),接着兵分两路,岳飞命部将张宪攻打随州,

自己则率主力逼向襄阳府(今湖北襄樊)。七月,

金朝为阻拦岳家军继续北上,派援军与败将李成

合兵数万,于邓州西北方向排列三十余营寨,企

图阻挡宋军北进之路。岳家军奋勇冲杀,一举击

败金与伪齐联军,井乘胜攻占邓州。岳飞即又分

兵相继收复唐州(今河南唐河)及信阳。八月,岳

飞被宋高宗晋升为靖远军节度使。

在以后的抗金战争中,岳飞取得厂更大的胜

利,但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偿为了彻底实现控制

军队和压制主战派的目的,开始陷害岳飞。宋绍

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高宗和秦偿竟以“临军

征讨稽期”和“指斥乘舆”等莫须有的罪名将岳

飞毒死于风波亭。岳飞死时,年仅 39岁。

岳飞(公元1103~1142年)是文武双全、智

勇兼备的抗金名将,他39岁时被卖国的执政

者害死,但其“精忠报国”的爱同主义精神却

永远活在炎黄子孙的心里。岳飞字鹏举相州

汤阴(个属河南)人。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应

募人伍,因作战勇敢,很快升到留守司统制。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兵南下,岳飞的上

司降敌,兵将溃败,岳飞却坚持抗敌,屡败全

军。高宗写“精忠岳军”四字制旗褒奖他。

金朝初年称雄于东亚,主要是仰仗一支精悍的女真骑兵。经过千百年马具的不断改良,包括马镫的发明和改进,女真骑兵无疑是古代世界相当完善的骑兵。他们长于弓矢,惯披重甲,厚重的兜鍪止露双目。女真骑兵特别具有坚韧性,能够败不至乱,重整队形,连续作战数十回合至百馀合。古代战斗的中回合是不是演义小说中的斗将单位,而是指两军的一次接战。金军不但善于野战,又能举行猛烈的攻城战,故不同于辽军和西夏军,能深入中原腹地。他们在灭辽战争中也学会制作和使用火炮等火药兵器。在当时,女真骑兵对付以步兵为主的宋军,犹如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坦克集团军对付步兵和骑兵。

当金军初入中原时,由于宋徽宗时的专制腐败统治,宋军无疑是一触即溃,或不战而溃,根本没有能力进行野战,只能进行守城战。王禀指挥的太原保卫战,则是当时最悲壮的一幕。宋军两次救援太原的失败,其实已决定了开封失陷、北宋灭亡的命运。金军初入中原,正如宋方记载所说,可称是“有掳掠,无战斗”。

南宋初立,宗泽以东京留守的身份,事实上主持前沿军事,情况就发生重大改变。从建炎元年(公元1127)冬到翌年春,金军在灭辽破宋之后,正值兵威最盛,又在最善战的完颜宗翰(粘罕)等指挥下,对开封发动了最凌厉的攻势,却遭受严重挫败。这与北宋末的开封失守形成鲜明对照。宗泽的逝世,又不能不使南宋抗金战局发生逆转。在宋高宗和黄潜善、汪伯彦的昏暗政治下,南宋终于走向蹙地数千里,自黄河退到大江的悲惨局面。

建炎三年(公元1129)、四年(公元1130)间,金军渡江作战,既是其军事胜利的颠峰,却也走向了物极必反。韩世忠指挥的黄天荡之战,使金军受到挫折,岳飞又麾兵克复建康,将金军全部逐出江南。绍兴元年(公元1131),张荣率抗金义军在缩头湖一战,赢得全胜,遂迫使金军退到淮水以北。金军倾注全力攻打四川,吴玠军在当年的和尚原之战和绍兴四年(公元1134)的仙人关之战,使金军蒙受自灭辽破宋以来的两次惨败。岳飞麾兵收复襄汉六郡,两年后又再次北伐,以及金军在绍兴四年冬进犯淮南的的失败,则标志着金朝军威的进一步没落。

当时,女真骑兵最利于在秋冬季节,弓劲马肥,纵横驰骋于平原地区,而不耐暑热多雨天气,需要后退到北方避暑。和尚原和仙人关两战是山地战,金军尚可说有“以失地利而败”的因素。然而到绍兴十年(公元1140),刘锜军进行的顺昌之战,则开创了在平原地区大败金军的新纪录。如果说,顺昌之战尚有利用女真人不耐酷暑的天时,而以逸待劳的因素,则岳家军大举北伐,又是在闰六月之后的七月,即在最利于女真骑兵发挥威力的天时和地利条件下,以少击众,先后在郾城和颍昌两次大战中,大破金军主力,并乘胜进军朱仙镇,再次破敌,迫使金军撤出开封城。

南宋将帅对抗最初简直是谈虎色变的金军,逐渐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战术,而岳飞自然是南宋最出类拔萃的抗金统帅,伟大的爱国英雄。岳飞的军事思想可否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重视人民的抗金力量,制订了“连结河朔”的战略方针,主张黄河以北的游击军与正规军互相配合,夹攻金军,以收复失地。第二是在正己的前提下治军,全面贯彻《孙子兵法》倡导的“仁、信、智、勇、严”的为将之道,创建了一支军纪严明、英勇善战的岳家军。岳家军号称“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虏”,成了古代兵匪一家社会中难能可贵的特例。第三是岳飞批评宋廷的“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以求胜”,反对消极防御,主张积极进攻。他是当时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将帅。第四是“仁心爱物”,珍惜人命,不轻杀戮,发扬光大了古代“以仁为本”的军事观。岳飞的军事思想无疑是一份值得后人珍爱的华夏文化遗产。其他将帅只能做到以步制骑,而岳飞却重视骑兵建设,除了以步制骑之外,还建设了一支强大的骑兵,足以与金朝引以为骄傲的骑兵周旋。

然而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登基之始,他就已确定了屈辱苟安的对金政策。他先后信用为其政策效力的黄潜善、汪伯彦和秦桧,排斥和杀害力主抗金的李纲、宗泽和岳飞。他当然不是昏庸之主,他处置军国大事,决无大气魄和大器识,却不乏小聪明和小伎俩。宋朝有开国皇帝以兵变黄袍加身的来历,故特别疑忌武将。自从绍兴七年(公元1137)以后,他对诸将,特别是对岳飞愈来愈猜忌,但迫于金朝的军事压力,又不敢不用岳飞,藉以护卫自己的皇位和半壁江山。等到他对“偏安社稷”已经有了足够的把握,根本不用担心“兵老气衰”的金朝会卷土重来;他不仅已不需要抗金将领护卫自己的皇位和半壁江山,而迫令岳飞班师,解除抗金将领的兵权,杀害岳飞,只能更有利于自己的偏安政策。故元朝史臣在《宋史》卷365《岳飞传》论说:“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可谓是一针见血。汉代韩信说:“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诚如漆侠先生指出:“在宋代,往往是狡兔未死而走狗先烹。” 上引韩信之说,本来已是古代君臣关系的残酷规则,名将的悲惨归宿,何况尤甚於此。就宋高宗而论,他忍于向杀父之仇屈膝称臣,忍于偷安半壁残山剩水,又忍于对一代贤将下毒手,在这个天水朝更是绝无仅有的。正是宋高宗和秦桧的苟安和卖国政策,造成了长期南北分裂的时代悲剧。

面对着山河破碎的惨酷,有志之士也必然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义愤形诸笔墨,而陆游和辛弃疾就是两面爱国诗词的最光辉的旗帜。陆游诗“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正是表达了他对两位爱国英雄的怀念,概括了这个时代的悲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7759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7
下一篇2023-09-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