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知识

初二生物知识,第1张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动物的分类:根据动物体有无脊柱可分为: 脊椎动物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鱼 无脊椎动物

体形:梭形

体表:鳞片;分泌黏液

体色:腹白背暗(保护色)

身体分布:头、躯干、尾

感觉器官: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运动器官:鳍:尾(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胸腹(保持平衡)

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整体起协调作用

呼吸: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

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

鱼离不开水的原因:

其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四大家鱼是:草鱼、青鱼、鲢鱼、鳙鱼

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第二节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陆地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鳞、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有专门呼吸器官(蚯蚓除外)]

(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⑵蚯蚓:

生活环境:白天在洞穴居,晚间出来活动。

食性:枯枝落叶、垃圾

运动:1身体分为许多体节(可运动灵活),环带上的肌肉(收缩),

可带动刚毛运动。

呼吸:靠体表皮肤(分泌黏液),黏液溶解氧气进入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到达蚯蚓全身

⑶兔子

体表被毛(保温),用肺呼吸,心脏4腔;血液循环路线分为肺循环和体循环两条路线,输送氧气的能力强,分解有机物快,产生的能量多,体温恒定,

食性:植物

消化:牙齿有门齿、臼齿

盲肠发达:可以贮藏大量的纤维性食物,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神经:神经系统发达调节体温(大脑发达、神经布满全身)

生殖: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

运动:跳跃(后退比前腿发达)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那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完整分隔的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多为胎生、哺乳。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陆地中生活的动物所要的基本条件是:水份、充足的食物、隐藏地。

变温动物和恒温的区别:

哺乳类和鸟类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它们都是恒温动物。其他动物的体温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

⑴鸟类适于空中飞翔生活的结构特征

(1)外型:流线型或梭型结构

(2)有翅(翼):羽毛、翅膀展开利于飞行

(3):胸肌发达

(4)骨轻,长骨中空,有利减轻体重

(5)角质喙,无牙,直肠短,直接排出粪便

(6)肺,气囊(辅助肺的呼吸)呼吸一次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进行双重呼吸

(7)心脏4腔,输送氧的能力增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完全分开,体温高恒定,42度左右。

(8)小脑和神经系发达

(9)没有膀胱,不贮存粪便,减轻体重

各种动物的特征(还有些见最后)

(1)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

(2)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 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

(3)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

(4)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如乌贼、章鱼、扇贝、蛾 螺等)

(5)甲壳动物:有坚硬外壳(水蚤、虾、蟹)

(6)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水蛭、蚯蚓等)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与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⑴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由骨骼(骨和关节)和肌肉组成

骨胳肌的结构和特性:

结构: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

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

特性:肌肉无论受到哪种刺激(包括由神经传来的兴奋)都会发生收缩,停止刺激,肌肉舒张。

运动的产生过程:受刺激收缩,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会牵动骨头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关节的结构图:如上图

关节软骨作用:有弹性,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关节面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组成

脱臼:关节头由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的现象。

⑷骨、关节、骨骼肌的协作

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部屈伸由两组肌肉群共同完成

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双手自然下垂同时处于舒张状态,双手有重物同时处于收缩状态)

⑸神经系统调节作用、关节相当于支点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动物的行为有取食、繁殖、迁徒、防御等行为

1、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遗传基因物质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

第三节 社会行为

⑴特点: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⑵信息传递:声音、动作、接触、气味

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的反应,这种现象就叫通讯。

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信息流,能量流,物质流是普遍存在的。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⑴动物维持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

⑵动物促进物质循环

⑶动物能帮助传粉或传种子

第二节动物与人生活关系

⑴与人的关系

食用、观赏、药材、衣服等

⑵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应用的是转基因技术。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物质(药物和营养物质)的好处。(要求掌握)要会举例会区分:

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细菌很小,要观察细菌形态的话一定要借助于高倍的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 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列表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大小 形状 颜色

细菌菌落 小

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白或黄

真菌菌落 大

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状

红,褐,绿,黑,黄

3、细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适宜温度、水分、生存空间

4、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和真菌要氧气生活,有些不要。如:酵母菌发酵不要氧气,是无氧呼吸,乳酸菌制奶也不要氧气。

第二节细菌

⑴细菌是由列文�6�1虎克发现的

⑵法国的巴斯德进行了“鹅颈瓶”实验,证实细菌的产生。

⑶细菌很小,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病毒比它还小)

⑷形状:呈球、杆、螺旋状

[5]细菌的结构:如下图(从外到内)

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5]细菌生殖

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分裂生殖、20-30分钟一次。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 、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⑹动物、植物、细菌细胞的对比

比较内容 动物 植物 细菌

细胞壁 无 有 有

细胞膜 有 有 有

细胞质 有 有 有

细胞核 有 有 无,只有未形成细胞核

叶绿体 无 有 无

鞭毛 无 无 有

荚膜 无 无 有

⑺营养方式(异养):腐生和寄生(靠现成的有机物来养活)

[8]作用

作为分解者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

第三节 真菌(酵母菌、蘑菇、霉菌)

一、酵母菌

⑴形态:(单细胞)卵圆形,无色

⑵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

⑶营养方式:异养(腐生)

有氧呼吸:葡萄糖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无氧呼吸:葡萄糖 酒精(多)+二氧化碳+能量(少)

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

二、霉菌(青霉、曲霉)

⑴形态:(多细胞)

⑵结构:青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扫帚状

曲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放射状

⑶生殖:孢子生殖

⑷营养方式:异养(腐生)

如 :如下图

三、蘑菇

⑴结构:菌盖和菌柄又称子实体,菌褶,菌丝

⑵营养方式:异养(腐生)

⑶生殖:孢子生殖

⑷生活环境:阴暗潮湿,有机物丰富,温暖

食用菌的结构图: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⑴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⑵使植物人类生病

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导致的)

⑶地衣

共生:细菌和真菌与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

与植物: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天麻是密环菌与植物的共生体

与动物:兔、牛、羊内有些细菌帮助分解维生素

与人:人的肠道中有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身体有益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一、⑴食品制作

⑵保存食品

“巴斯德“消毒法

罐藏法

脱水法

腌制法

真空包装法

晒制烟熏法

渗透法

冷藏冷冻法

⑶防治(由真菌分泌)抗生素的发现

抗生素: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

⑷保护环境 甲烷细菌 沼气

二、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利用现成有机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细菌:个体微小,体内没有成形细胞核

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

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真菌:既有个体微小的种类,也有个体较大的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能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个体。

三、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CO2,水,无机盐

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③与动植物共生:地衣(真菌和藻类共生)

根瘤(根瘤菌与植物共生)

第六单元

一、根据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内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作为依据。

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的主要类群: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依据是:花、果实、种子

二、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在等级法进行分类的时候,分类的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物种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小;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物种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

林奈双名法的内容包括:1、属名 2、种加词

三、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我国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鱼类、两栖类,哺乳动物也位于世界的前列。

2、基因的多样性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就是基因多样性的运用。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

4、自然保护区----是指含有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这个区域就是自然保护区。具有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和活的自然博物馆的特点。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5、我国面临濒危的动物:水生无脊椎动物:红珊瑚 鹦鹉螺;

鱼类:中华鲟 白鲟

陆生无脊椎动物:金斑缘凤蝶

爬行类:鳄晰 扬子颚

哺乳类:大熊猫 金丝猴 白鳍豚 藏羚羊 麋鹿 亚洲象 华南虎、白头叶猴等。

我国面临濒危的植物:人参 珙桐 水杉 银杉 桫椤 、、、等。

各种动物的特征:

(1)昆虫:身体可分为头(触角),胸(足3对,翅2对),腹(气管)

(2)哺乳动物门:体表被毛、牙齿有门、犬、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4个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

(3)鸟纲: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骨中空,内充气体,心脏4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

(5)节肢动物门:身体有许多体节,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

(6)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

(7)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

(8)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如乌贼、章鱼、扇贝、蛾螺等)

(9)甲壳动物:有坚硬外壳(水蚤、虾、蟹)

(10)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水蛭、蚯蚓等)

﹡地球上的动物约有150万种,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以把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

2﹡鱼类能在水中生活,与此相适应的特征主要有两个:①用鳍游泳②用鳃呼吸。

3﹡鱼在游泳时,靠尾鳍和躯干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腹鳍、背鳍、胸鳍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4﹡四大家鱼:草鱼、鳙鱼、青鱼、鲢鱼。

5﹡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这类动物叫做腔肠动物,代表动物有海葵、海蜇、珊瑚虫。

6﹡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自己的身体,这类动物叫做软体动物,代表动物有河蚌、乌贼、章鱼、蜗牛等。

7﹡体表长有硬甲,有足,这类动物叫做甲壳动物,代表动物有虾、蟹、水蚤。

8﹡在陆地生活的动物,有着许多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鳞、甲、外骨骼、皮肤);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如:足),以便觅食和避敌;除蚯蚓等外,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呼吸器官(如:气管、肺);还普遍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9﹡蚯蚓的身体是由环状体节构成的,这样的动物叫做环节动物,如:沙蚕、水蛭。

10﹡蚯蚓的运动与其腹面的刚毛有关,蚯蚓的呼吸是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的,所以体表要靠分泌黏液来始终保持湿润。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蚯蚓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11﹡家兔的体表有体毛,它用肺呼吸,心脏四腔,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路线,运输氧气能力强,所以,家兔有能力调节体温来维持体温的恒定,这样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哺乳类、鸟类)。家兔靠跳跃来运动,后肢长且肌肉发达。

12﹡与家兔草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它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家兔的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其中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另外,有的动物还有适于撕裂食物的犬齿。家兔属于植食性动物。

13﹡地球上的哺乳动物很多,约有4000多种,一般都具有体表被毛 、体温恒定、胎生和哺乳的特征。

14﹡世界上的鸟类有9000多种,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有很多,如:他的体形呈流线型;体表覆盖着羽毛,羽毛有正羽和绒羽,正羽能产生动力,绒羽起保温作用;有着发达的胸肌和胸骨,骨骼轻且中空,使它能展翅飞行;消化系统强大;心脏运输功能强;体内还有与呼吸有关的结构肺和气囊,一次呼吸,两次气体交换。

15﹡目前已知昆虫的种类就超过100万种,一般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和腹三部分。与运动有关的结构有三对足、两对翅和一对触。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16﹡节肢动物的共同点:①体表有外骨骼②足和触角分节③身体由体节构成。

17﹡外骨骼的作用:①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②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18﹡两栖动物的含义: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陆环境中,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

19﹡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的(或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20﹡骨在运动中起着杠杆的作用。骨骼肌在运动中起着动力作用,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21﹡关节主要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关节软骨组成的,其中包绕着

关节的结构是关节囊,它能分泌滑液。在接触面上,有减少摩擦、缓冲震荡的结

构关节软骨。关节头从关节窝里滑脱出来叫做脱臼。

22﹡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

张。

23﹡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大类。

先天性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不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

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24﹡社会行为具有三个特征:群体生活、分工合作、有等级。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可以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方式来完成。

25﹡食物网中的动物与植物之间存在着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与动物之

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

总是维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26﹡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点:①维持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7﹡在进行一项调查活动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并写出调查提纲,在调查

时要做好调查记录,最后予以分析归纳,撰写调查报告。

28﹡人们利用转基因羊生产含有药物的奶,这叫做乳房生物反应器。利用乳房生物

反应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

染。模仿生物的某些特点发明创造出特殊的仪器设备,这叫做仿生,如:萤火虫与冷光,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

29﹡一个细菌或真菌在培养基上会迅速繁殖,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30﹡细菌的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31﹡霉菌的菌落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各种不同的颜色。﹡区分细菌和真菌主要是区分它们菌落的大小、形态、颜色。

3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步骤:①制作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在培养箱中培养。

33﹡细菌和真菌的的生存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有机物。

34﹡第一次发现细菌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第一次向世人证实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是法国科学家巴斯德,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真菌的一种),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他被后人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35﹡从形态看,细菌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种。

36﹡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细胞,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荚膜、鞭毛、DN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为没有叶绿体,所以它只能利用现存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37﹡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能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细菌快速繁殖和能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38﹡真菌中除多细胞的霉菌和大型真菌(如:香菇、木耳、灵芝、牛肝菌)外,还有单细胞的种类,如酵母菌。真菌细胞与细菌细胞的最大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39﹡霉菌有青霉和曲霉两种,它们的孢子串分别呈放射状(扫帚状)、球状。霉菌的颜色由孢子的颜色决定。

40﹡在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植物通过吸收来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使动植物患病的主要是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4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点: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③与动植物共生(如:地衣→真菌+藻类,根瘤→豆科植物+根瘤菌)。

42﹡写出与下列对应的细菌和真菌:

酿酒:酵母菌;制醋:醋酸菌;生物固氮:根瘤菌;制酸奶:乳酸菌。

43﹡食品保鲜的原理有两条:①杀死细菌、真菌②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食品保鲜办法:高温灭菌法、真空包装法、冷藏法、腌制法、罐藏法、巴氏消毒法、脱水法等。

44﹡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叫做抗生素。利用转基因技术把控制合成胰岛素基因转入到大肠杆菌体内,生产出来的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45﹡植物的分类:

无 藻类植物:无种子,无茎叶,无根(如:海带、紫菜、水绵、衣藻)

种 苔藓植物:无种子,有茎叶,无根(假根)(如:葫芦藓、墙藓、地钱)

子 蕨类植物:无种子,有茎叶,有根(如:铁线蕨、肾蕨)

有 裸子植物:无果皮,有种子(如:松、侧柏、杉、银杏、苏铁)

种 被子植物:有果皮,有种子 子叶一片:单子叶植物(如:玉米、小麦、水稻)

子 子叶二片:双子叶植物(如:花生、大豆、菊)

分类标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被子植物花、果实、种子往往作为重要的分类依据

46﹡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 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节肢动物(如:蜜蜂、虾、蜘蛛、蜈蚣、蝗虫)

脊椎动物鱼类(如:带鱼、鳙鱼、鲨鱼)

两栖类(如:青蛙、蟾蜍、大鲵、蝾螈)

爬行类(如:壁虎、蜥蜴、蛇、扬子鳄)

鸟类(如:家鸽、麻雀、家燕、猫头鹰、野鸭、鸵鸟、啄木鸟、海鸥)

哺乳类(如:猫、鼠、兔、虎、蝙蝠、鳟鱼、鸭嘴兽、海豚)

分类标准: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47﹡对生物分类,可以弄清不同生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48﹡在对植物分类时,要注意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在对动物分类时,还要比较它们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当然,对细菌和真菌分类时,也要根据它们的特征来进行。

49﹡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植物界、动物界和其他的几个界,每个界又被分成门、纲、目、科、属、种。包含生物种类最多、共同特征最少的单位是界;包含生物种类最少、共同特征最多的单位是种。

50﹡生物的学名一般采用双名法命名,这是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提出的。每个物种的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它们都是拉丁文,并为斜体字。

51﹡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2﹡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植物资源中,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我国裸子植物丰富,被称为“裸子植物故乡”。

53﹡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的细胞内有成千上万个基因,因此说,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54﹡我国具有多种多样类型的生态系统,如:海洋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最复杂)、农田生态系统(最简单)。

5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主要有两条:①保护生物栖息地②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56﹡列举出我国6种濒危动植物金丝猴、白鳍豚、朱鹮、扬子鳄(动物的“活化石”)、银杉(植物中的“活化石”)、珙桐(植物界的“活化石”)。

57﹡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它是“天然基因库” 、“天然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

58﹡为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我国建立了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59﹡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我国还是最先加入国际《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

2019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篇一

 第2节微物生与人类关系

 一、微生物与食品

 1、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用于食品和发酵工业。如烤制面包或蒸镘头、酿酒等。

 2、醋酸菌:用于酿醋。

 3、乳酸菌:用于制酸奶和泡菜。制泡菜时,乳酸菌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分解糖类产生乳酸。

 4、大型真菌:如蘑菇、木耳、灵芝等可以直接食用或制药。

 二、微生物与疾病

 1、寄生在人体表面或体内,使人患病。如艾滋病就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它寄生在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中,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

 2、菌痢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患病主要是由于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

 3、本身致病物质或毒素使人患病:如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素具有致癌作用,毒蘑菇、毒蝇蕈、毒粉褶菌等,被误食后会使人、畜中毒。

 三、微生物与医药

 1、提供维生素:多数酵母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提供医药用。

 2、抗生素:青霉素和头孢素是相应的真菌产生的抗生素;链霉素、金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是某些放线菌产生的。

 四、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1、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菌肥和农药生产方面得到应用。

 2、生产沼气;利用秸杆、粪便和产甲烷细菌等产生沼气。

 3、用于基因工程:涌过基因工程用微生物产胰岛素、乙肝疫苗、干扰素等。

 4、生产动植物产品;今后可由微生物大量生产动植物产品。

 5、在采油、冶金、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9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篇二

 1腔肠动物

 11腔肠动物的特征

 身体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12水螅

 运动:身体只有上下,不分左右,辐射对称,利于捕食和防御

 消化:内胚层围成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和消化后的残渣都由口进出

 防御:外胚层有刺细胞,藏有刺丝和毒液,是攻击和防御利器

 生殖:长出芽体,芽体长成小水螅后,从母体脱落,独立生活

 13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食用:海蜇,营养价值高

 环保:珊瑚礁形成岛屿加固海岸,海洋生物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2扁形动物

 21扁形动物的特征

 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2涡虫(前端三角形,有黑色眼点感光)

 运动:身体两侧对称,有前后、左右、背腹,感官集中于前端,能先感知外界刺激,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更有效的运动、捕食、防御。

 消化:腹面有口,口内有咽,咽可伸出口外,捕食,食物肠内消化,残渣由口排出

 23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多数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消化器官简单,甚至无,生殖器官发达,威胁人和动物的健康。

 3线形动物

 31线形动物的特征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32蛔虫

 运动: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靠身体弯曲和伸展缓慢蠕动

 保护:体表有密不透水的角质成

 消化:消化管简单,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寄生在人的小肠内,吸食半消化的食糜,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生殖:生殖器官发达

 33线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蛔虫病威胁人体健康,蛔虫病的传染形式,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管理好粪便

 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的线形动物,繁殖快,生活周期短,是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的实验动物

 4环节动物

 41环节动物的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由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42蚯蚓

 体形特征:长圆筒形,许多相似环节,身体前部有环带

 运动:分节使躯体运动灵活,体壁有发达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

 消化:肠壁有发达的肌肉,可以蠕动,以土壤中有机物为食

 繁殖:环带腺细胞分泌蛋白质和黏液,形成蛋白质环在环带外面,有1-3个受精卵,从蚯蚓身体脱落,形成卵茧,受精卵在卵茧内发育为小蚯蚓。

 呼吸:体壁分泌黏液,使体表湿润,体壁有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黏液进入毛线血管,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排出

 43沙蚕

 生活在海洋中,两侧有突起,突起有刚毛,这些突起称为疣足,用于爬行和游泳

 44蛭

 生活在水田、沟渠、池沼和潮湿的森林中,吸附在人蛙,家畜及人的皮肤上,吸食血液

 45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沙蚕是鱼、虾、蟹的食饵;蛭唾液含有蛭素,可用于生产抗血栓药物;蚯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也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5软体动物

 51软体动物的特征(动物界第二大类群)

 身体柔软,外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2双壳类:河蚌、文蛤、扇贝等

 外形: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外有两片大小相似的石灰质贝壳,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起保护作用

 运动:足

 摄食:吸水管吸水,并摄取水中食物颗粒

 排泄:排水管排水,并排出食物残渣

 呼吸:利用鳃与水流交换进行气体交换

 53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水产养殖、食用、药用、装饰

 作为寄生虫的寄主传播疾病

 6节肢动物

 61节肢动物的特征(动物界第一大类群)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代表动物:鼠妇、蝉、蝴蝶、蚊、蝇、虾械等

 62昆虫的结构特征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

 基本特征: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

 63蝗虫的结构特征

 头部:一对触角——感觉

 三个单眼(辨明暗),一个复眼(许多小眼,主要作用)

 口器——摄食

 腹部:三对足——跳跃

 两对翅——飞行

 内脏器官

 (触角和足是附肢,分节)

 体表:气门——呼吸

 外骨骼(几丁质,蛋白质),较硬——保护,防止水分蒸发(外骨骼限制生长,会定期蜕皮,直至发育为成虫)

 64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虾、蟹等作为其他动物和人的食物

 蜜蜂蝴蝶等传播花粉

 蝎、蜈蚣等作为药材

 果蝇作为实验材料

 蚊子叮咬传播疾病

 7鱼

 71鱼的种类

 脊椎动物中最多的一个类群,淡水鱼1000多种,海水鱼2000种

 72鱼的主要特征

 脊柱——支撑整个身体

 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尾部三部分,通常左右侧扁,大多呈流线型——减小水中运动的阻力;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运动,通过尾部、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运动

 体表有鳞片,鳞片表面有黏液——保护身体

 鳃有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呼吸,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时,水从口流入,经过鳃丝,水中氧渗入毛细血管,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渗出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排出体外

 73与人类的关系

 鱼类养殖、捕捞

 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鱼类面临着严重威胁

 8两栖动物

 8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青蛙将卵产在水中并在水中受精,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82代表动物

 青蛙、蝾螈、蟾蜍、大鲵等

 83青蛙的主要特征

 幼体蝌蚪,有尾,用鳃呼吸,水中生活,

 眼后有鼓膜——感知声波

 头部前段鼻孔——呼吸时气体进入

 前肢短小——支撑身体

 后肢发达,趾间有蹼——跳跃、划水

 肺结构简单,不发达——呼吸

 皮肤露,分泌黏液,皮肤内布满毛细血管,——气体交换,辅助呼吸

 84与人类的关系

 农田害虫的天敌,保护农作物

 环境污染,水域减少,它们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胁

 因此,要保护环境,禁止乱捕乱杀

 9爬行动物

 91爬行动物的特征

 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肺呼吸,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硬外壳

 92代表动物

 蜥蜴、扬子鳄、蛇、龟、鳖等

 93蜥蜴的主要特征

 头部后有颈——灵活转动,寻找食物,发现敌害

 四肢短小——不能跳跃,可贴地迅速爬行

 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保护身体,减少水分蒸发

 肺比青蛙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只靠肺呼吸(适应陆地生活)

 受精卵较大——养料充足含水分

 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在陆地环境发育成幼蜥

 94与人类的关系

 入药

 捕食害虫

 10鸟

 101鸟的主要特征

 视觉发达——疾飞中捕食

 有喙无齿——喙啄取食物,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作用旺盛(吸气时一部分气体进入气囊,呼气时,气囊里的气体返回肺内,进行气体交换)

 心跳快,体温高而恒定

 产卵繁殖,卵有坚硬外壳,起保护作用

 飞行特点:

 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翼上有大型羽毛——翼搏击空气可平稳滑翔或振翅高飞

 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可减轻体重

 胸骨有龙骨突,(供动翼肌的作用)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102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鸟

 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变化而改变,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103与人类的关系

 捕食害虫

 食物来源

 观赏

 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11哺乳动物

 11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鲸等少数退化——保温,维持一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

 胎生,哺乳——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提高成活率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撕咬、切断、咀嚼食物,提高摄食和消化能力

 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灵敏感知外界,并作出反应

 112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食物来源

 皮毛

 导盲犬,警犬,军马等

 危害农、林、牧业

 传播疾病

 面对动物濒临灭绝,要采取保护措施

 面对动物带来的危害要合理防控

 12动物的运动

 121动物的运动形式

 蚯蚓蠕动、鱼游泳、鸟飞行、哺乳动物的行走、奔跑、跳跃等

 121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关节、肌肉

 骨与骨通过关节相连成骨骼

 骨骼上的肌肉叫骨骼肌

 122关节的结构

 123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神经传来刺激——骨骼肌收缩——骨绕关节活动——躯体相应部位产生运动

 屈肘和收肘动作: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屈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时,伸肘

 124运动系统

 运动的完成不仅由运动系统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相互配合供给运动所需的能量

 125运动的意义

 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繁殖后代等

 13动物的行为

 131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可以使得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132学习行为

 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133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4社会行为

 141社会行为的特征

 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群体形成等级

 14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动作、声音、气味都可以传递信息

 143信息交流的意义

 动物之间取得联系

 在群体觅食、御敌、繁衍后代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144动物间信息交流的应用

 蝶类雌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人工合成性外激素,诱杀农业害虫或干扰雌雄虫之间通讯,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145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有利于获得食物

 战胜天敌侵略

 有效保证物种繁衍

 146探究蚂蚁的通讯

 15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51维持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作生态平衡

 152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分解有机物产生释放能量,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等物质

 15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利:蜜蜂采蜜等帮助传粉、传播种子

 弊:蝗灾等

 16细菌和真菌

 161分布

 分布:分布广,空气、水、土壤,生物体内或体表等

 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162细菌的发现和种类

 发现:巴世德鹅颈瓶实验

 种类:按细菌不同形态分为球菌(葡萄球菌)、杆菌(枯草杆菌)和螺旋菌(迂回螺菌)

 162细菌的结构

 具有细胞的一般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区,核质露,没有核膜包被(原核细胞),有细胞壁,有些有荚膜(保护作用)和鞭毛(运动)

 原核细胞:像细菌这样只有核区的细胞称为原核细胞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163细菌的生殖

 依靠分裂进行生殖

 芽孢:细菌休眠体,帮助细菌度过不良环境

 164真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含线粒体等细胞器)、细胞核等

 真菌的细胞核的核质由核膜包被,属于真核细胞

 由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

 青霉的结构: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吸收营养物质)

 165真菌的生殖

 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

 166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供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使用,维持生态平衡

 引起患病

 细菌:链球菌——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

 真菌:手癣、足癣等,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等

 与动植物共生

 地衣、豆科植物的根瘤菌等

 167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酵母菌:制作馒头面包

 乳酸菌:制作酸奶

 醋酸菌:制醋

 食品的保存: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她们的生长和繁殖。

 疾病防治:抗生素

 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甲烷菌生成甲烷,净化污水等

 17病毒

 171病毒的种类

 非常微小,一般用纳米表示大小

 根据感染生物的不同: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如T4噬菌体);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腺病毒)

 172病毒的结构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不能独立生活,只能侵入其他生物细胞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繁殖: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

 173与人类的关系

 导致人类、动物和植物患病,是一些疾病的病原体

 医药研制,疫苗

 农业生产,生物杀虫剂

 18生物的分类

 181分类的依据

 主要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如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182生物分类的等级

 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83种

 种是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的

 184不同种的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不同种生物所处的共同分类等级越低,他们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上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近

 反之,不同种类的生物所处的共同分类等级越高,他们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上的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

 19生物多样性

 19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19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物质灭绝速度加快,许多动植物处于濒危状态

 物质的锐减不仅威胁了物种多样性,也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基因,从而使遗传多样性也面临威胁

 193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的原因

 人口快速增长,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如森林资源的过量开采,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野生经济动植物的乱捕滥采,草原的过度放牧等

 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发,外来物种入侵等

 19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将濒危生物迁出原栖息地对其进行的特殊保护和管理,也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植物园、动物园和水族馆等

 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019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篇三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还有菜青虫取食。

 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3、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4、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初二生物考点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

 5、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6、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可产生性外激素,通过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来交尾。据此,可以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或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7、探究《蚂蚁的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在饲养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10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水量为10%---15%。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支持假设。蚂蚁初二生物考点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

一、肌肉概况:人体的运动是由运动系统实现的。运动系统由206块骨和400多块肌肉以及关节等构成。骨骼构成人体的支架,关节使各部位骨骼联系起来,而最终是由肌肉收缩放松来实现人体的各种运动。全身肌肉的重量约占人体的40%(女性约为35%),人们的坐立行走、说话写字、喜怒哀乐的表情,乃至进行各种各样的工作、劳动、运动等等,无一不是肌肉活动的结果。

由于人体各部肌肉的功能不同,因此骨骼肌发达程度也不一样。为了维持身体直立姿势,背部、臀部、大腿前面和小腿后面的肌群特别发达。上、下肢分工不同,肌肉发达程度也有差异。上肢为了便于抓握以进行精细的劳动,上肢肌数量多,细小灵活。下肢起支撑和位移作用,因而下肢肌粗壮有力。

人类由于进行社会劳动和语言文艺工作,所以喉肌、舌肌和表情肌高度分化和发展。

二、骨骼肌的结构

每块肌肉都可分为中部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两部分(如图1)。

1 肌腹 由肌纤维组成,有舒缩功能。肌腹位于肌肉中间部,能收缩,主要由肌纤维构成。人的肌纤维长度约0.001—30厘米。长的肌肉是由几条短的肌纤维中间藉结缔组织相连而成的。许多肌纤维(约100—150条)集合起来成为小肌束,若干个小肌束再集合成大肌束,若干个大肌束最后合并成一个肌腹。在每条肌纤维、肌束和肌腹外都有结缔组织膜包裹。包裹每条肌纤维的结缔组织膜称肌内膜,包裹在肌束外面的结缔组织膜称肌束膜,包裹在肌腹外面的结缔组织膜称肌外膜。肌腹中的肌内膜、肌束膜和肌外膜向肌腹两端延伸于肌腱,并与之紧密愈合。

2 肌腱 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无收缩功能位于肌腹两端,由胶原纤维束构成,没有收缩能力,但能抵抗很大的张力。肌腱的纤维不是平行排列的,而是互互交织排列形成辫状。所以在发生损伤时,通常是肌纤维断裂,或是肌腹与肌腱接头的地方断裂,或是肌腱附着处的骨膜被拉下,肌腱较少断裂。

三、骨骼肌的物理特性

1 收缩性:收缩性是肌肉的重要特性,表现为长度的缩短和张力的变化。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可 缩短1/3到1/2。有时肌肉收缩,但长度不变化,被称为等长收缩。即使在静息状态,也有少量运动单位轮流收缩,使肌肉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以维持某种姿势。

2 伸展性与弹性:骨骼肌具有伸展性和弹性,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被拉长,当外力去掉后又会恢复到原长度。适当的提高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对肌肉工作很有利。因此,加强肌肉柔韧性训练和力量训练都是十分重要的。

3 粘滞性: 肌肉的粘滞性是由肌肉内部胶状物(原生质)所造成的,在肌肉收缩时产生一种阻力。粘滞性与温度的变化有密切关系,温度越低粘滞性越大;温度越高,粘滞性就越小,越灵活。 因此准备活动也叫做热身运动,可提高肌肉温度,减少粘滞性,对提高成绩,减少损伤有重要意义。冬季肌肉容易拉伤,应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

四、肌肉的分类

人体肌肉数量很多,通常按照肌肉的形状、肌头的多少、肌纤维的排列方向和机能进行分类和命名。

1按肌肉形状分类

根据肌肉的轮廓外形可区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

2.肌头数目分类

按肌头的多少分为二头肌、三头肌和四头肌。

3.按肌纤维排列方向分类

根据肌纤维排列方向可分为直肌、斜肌和横肌。

4按肌肉功能分类 按肌肉功能命名,如屈肌、伸肌、展肌、收肌、旋外肌、旋内肌、上提肌和下降肌等。

5其他分类方式:

肌肉有3种类型: 一种是受人的意识支配的肌肉,叫随意肌;另一种是不受人的意识支配的肌肉,叫不随意肌(如运送食物入胃的肌肉);还有一种叫心肌,为心脏所特有。

按肌肉的位置,分有胸肌、腹肌、腰肌等;按功能,分有屈肌、伸肌等;

按形状,分有长肌、短肌、阔肌等;按肌头数,分有二头肌、三头肌和股四头肌;按纤维排列方向,分有羽状肌。羽状肌又分为羽状肌和半羽状肌以及多羽状肌

五、肌肉工作术语

任何肌肉收缩时,都会通过收缩产生的力而引起肌肉附着端产生一定的运动。在分析肌肉收缩即肌肉工作的特征时,为了描述上的统一,常用下列术语来表述肌肉的工作条件: 如图2

1.起点和止点:任何一块肌肉都有其附着处,并且多以两端分别附着于不同骨的表面。人们习惯于把肌肉靠近身体正中面或在肢体近端的附着处称为起点;将肌肉远离正中面或在肢体远端的附着处称为止点。肌肉的起、止点是人为确定的、不变的。

起点:近身体正中线的肌肉附着点

止点:远离身体正中线的肌肉附着点

定点:运动时相对固定的的一端 动点:运动时移动的一端

2.近固定(近侧支撑)与远固定(远侧支撑)

近固定:当肌肉收缩时,起点相对固定,则称为近固定,或近侧支撑。此时,起点为定点,止点则为动点。

远固定:当肌肉收缩时,止点相对固定,则称为远固定,或远侧支撑。此时,止点为定点、起点则为动点。

3上固定(上支撑)与下固定(下支撑)

主要是指分布在躯干腹侧和背侧的一层肌肉。它们的肌纤维呈上、下行排列,肌肉的上端连于胸廓,下端连于骨盆,如腹直肌、竖脊肌等。

当胸廓相对固定,骨盆运动时,参与工作肌肉是作上固定工作。或上支撑工作,例如逗仰卧举腿地。

当骨盆相对固定,胸廓运动时,参与工作的肌肉,则为下固定工作。或下支撑工作,例如逗仰卧起坐地。

肌肉收缩时,两端的附着骨都运动,则称为无固定工作,例如挺身跳远的腾空动作。

六、肌肉的协作关系

人们的动作有的很简单,但更多是复杂的动作。一个简单的动作,往往不是一块肌肉所能完成的,而复杂的体育动作,则在数块或数群肌肉的协调工作下,使环节产生各种各样的运动,或使人体维持某种姿势。根据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可分为原动肌、主动肌、次动肌(副动肌)、对抗肌、固定肌及中和肌等如图3

1.原动肌、主动肌和次动肌

直接完成某动作的肌肉叫做原动肌。如肱肌、肱二头肌、肱桡肌和旋前圆肌4块肌肉是屈肘关节的原动肌。其中前两块在原动肌中起主要作用,因此叫主动肌;后两块起次要作用,故叫次动肌(或副动肌)。

2.对抗肌

与原动肌功能相反的肌肉叫对抗肌。如肱三头肌就是屈肘关节肌的对抗肌。当肘关节做伸的动作时,则相反。

七、人体主要肌肉群的位置与功能

1颈阔肌位于颈部前面皮下最浅层,收缩时拉口角向下,并拉紧颈部皮肤。

2胸锁乳突肌这是颈部浅层最显著的肌肉。下固定时,一侧作用可使头转向对侧,并向同侧倾斜;当头部处于正常姿势时,肌肉合力通过寰枕关节横轴的后面而使头前屈。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帮助吸气

3斜方肌位于颈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成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称为斜方形肌。近固定时:上部下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后缩;中部横纤维收缩,使肩肿骨后缩(靠近脊柱);下部上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和上回旋;上下两部纤维同时收缩,则使肩胛骨向上移动,如臂上举动作。远固定时:一例收缩,使头向同侧屈;两侧斜方肌收缩使头和脊柱伸直。采用提拉杠铃耸肩、负重直臂侧上举、负重扩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斜方肌充分发展时,肌肉变短,向后拉收双肩,使肩更加宽阔,保持背部正直,头部后仰,可矫正驼背、双肩内扣、头前伸等缺陷,赋予正确的直立姿势。斜方肌发达是一种健、力、美的标志,是业余健美运动员参加健美竞赛的有利条件

4三角肌位于肩部皮下。它是一个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该肌形成。两侧肌肉纤维呈梭形,中部肌纤维呈多羽状,这种结构肌肉体积小而具有较大的力量。近固定时,前面肌纤维收缩,使上臂屈和旋内;中部收缩,使上臂外展;后面收缩,上臂伸。外旋,前、中、后三部分同时收缩,使上臂外展,如臂侧举动作;采用负重直臂平举和侧平举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宽阔、有力、浑圆发达的双肩,是优秀健美运动员的标志。

5背阔肌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外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上部被斜方肌遮盖。近固定时,使上臂伸,如向后摆臂动作,还能使上臂内收和旋内。远固定时,可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如单杠引体向上等动作。由于背阔肌部分纤维起于肋骨,在远固定时,可提起肋骨,所以也称吸气辅助肌。采用单杠引体向上、向后拉力器、俯立划船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背阔肌有助于体形的改善。当其高度发达时,显赫地映现出肩宽、腰细,将上体烘托的更加魁梧呈逗V地型。

6骶棘肌背部一细长的肌肉称为骶棘肌。位于脊柱两侧,象两根大立柱从头部的枕骨到脊柱的最末端(骶骨),脊柱置于骶棘肌之间明显的凹形槽内,是一块强大的脊柱伸肌。下方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及脊柱伸,抬头、挺胸、塌腰动作;一侧收缩时使躯干向同侧屈,如体侧屈运动。

7胸大肌位于胸前皮下,为扇形扁肌,其范围大,分为锁骨、胸肋和腹三部。近固定时,可使上臂屈,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如跳绳和爬杆等动作。此外,该肌还能提肋,是吸气辅助肌。胸肌发达时,胸脯高挺,呼吸更为充分和畅通。采用双杠支撑摆动臂屈伸、卧推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8前锯肌位于胸廓的外侧皮下,上部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盖,是块扁肌。近固定时,可使肩胛骨前伸,上回旋。采用持哑铃侧上举、提拉杠铃耸肩和负重扩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9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上固定时两侧收缩,可使骨盆后倾或保持较高水平位置,即收腹;下固定时使脊柱前屈。采用仰卧起坐、仰卧举腿、仰卧直角坐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腹部肌肉比体内其它肌肉更易消退,缺乏运动时,因营养过剩,腹部脂肪大量堆积而下坠时,最易使腹肌松弛。腹部下垂(或下坠)和身体发胖,是人体一般健康水平开始下降的标志。而腹肌发达,呈逗波浪形地肌块,则是自我健美训练者训练有素的标志。

10腹外斜肌 位于腹前外侧浅层,为扁阔肌。下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前屈;一侧收缩可使脊柱向同侧屈和向对侧回旋;上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采用负重体侧屈和负重体侧转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11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深层,与腹外斜肌形状相同,走向相反。下固定时,两侧收缩与腹外斜肌作用相同;一侧收缩时除使脊柱向同侧屈外,还使脊柱向同侧转动,此作用与腹外斜肌相反。所以,体侧转的运动实际上是同侧腹内斜肌与对侧腹外斜肌协同作用的结果。采用负重体侧屈和负重体侧转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12肱二头肌 位于上臂前面皮下。近固定时,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前臂在肘关节处屈和旋外。在屈肘时,前臂先旋外再屈,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远固定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如单杠引体向上动作。采用负重弯举、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13肱三头肌 位于上臂后面皮下。近固定时,使前臂在肘关节处伸。有长头、外侧和内侧三个头。采用倒立臂屈伸,负重臂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14 腰肌位于脊柱腰部两侧和骨盆内。由腰大肌和髂(qia)肌两部分组成。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和旋外;远固定时,两侧肌肉同时缩,能使躯干前屈和骨盆前倾,如仰卧起坐动作。采用悬垂举腿、高抬腿跑、仰卧逗剪腿地和仰卧起坐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15臀大肌这块肌肉很发达,直接位于骨盆后外侧面,维持人体直立姿势。近固定时,使大腿后伸和旋外,如后摆腿和后踢腿动作。该肌上半部使大腿外展,下半部使大腿内收;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对侧转动,如转体动作,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维持人体直立姿势。采用俯卧逗背腿地,负重腿屈伸和负重体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16股四头肌这是人体最有力的肌肉之一,位于大腿前表面皮下,有四个头,即股直肌、股中肌、股外肌、股内肌。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小腿伸;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即牵拉股骨向前(如由下蹲到站立的动作);保持股骨垂直,维持人体直立姿势。采用负重深蹲和负重伸小腿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17缝匠肌这是大腿前细长的肌肉,贯穿大腿至小腿,常涉及交叉或合并的肌肉,对大腿前群肌起加固作用和用于腿的整体动作。近固定时,使大腿屈、旋外,小腿屈、旋内。采用仰卧逗剪腿地,负重深蹲和负重半蹲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18股二头肌位于大腿后面外侧皮下,有长短二头。近固定时,使小腿屈和旋外;小腿伸直时可使大腿伸,如后踢腿跑和后蹬跑动作。远固定时,使骨盆后倾。采用负重腿屈伸,深蹲起和后蹬跑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19胫骨前肌位于胫骨的外侧。近固定时,使足伸(背屈)、内收和外展,如勾脚动作。远固定时,拉小腿向前,以维持足弓。采用负重勾脚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20小腿三头肌位于小腿后面浅层,特别发达,使小腿后部隆起,它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比目鱼肌位于腓肠肌的深层。近固定时,能使小腿和足屈。远固定时,使股骨远侧端和小腿骨拉向后方,使膝关节伸直,从中维持人体的直立。采用负重提踵、足尖行走、后蹬跑、原地纵跳、跳绳和蛙跳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尤其是腓肠肌能展现小腿的形态和发达程度。所以,促进腓肠肌的发展对自我健美训练者是非常重要的。

21肱桡肌 位于前臂的最外侧皮下,呈长扁形。近固定时,可使前臂屈。远固定时,可使上臂向前臂靠拢。采用负重弯举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22桡侧腕屈肌 位于前臂前面的内侧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23桡侧腕长伸肌位于前臂背面的浅层外侧,能使手伸并外伸和外展。采用反缠重锤和反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24尺侧腕屈肌位于前臂前面的全部浅层肌的最内侧,有两个头,能使手屈和内收。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25尺侧腕伸肌位于前臂的背侧皮下,能使手伸和内收。采用反缠重锤和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61.下列哪项称排泄(C)

A.部分无机盐和水分由汗腺排出

B.粪便由肛门排出

C.有毒物质经肝脏解毒后由肝汁排出

D.痰液的排出

62.对原尿和终尿的形成起作用的结构称作(B)

A.肾单位 B.肾小体

C.肾小球 D.肾小囊

63.正常情况下,每天由肾小管与集合管重新吸收的原尿约占肾小球总滤过液容量的(C )

A.1% B.50%

C.90% D.99%

64.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许多蛋白质分子,其原因是(A )

A.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减弱

B.血浆中蛋白质浓度过大

C.肾小球通透性增大

D.肾小囊结构受到破坏

65.若某人尿量为正常人的数倍,还经常口渴饮水,则病人很可能肾脏中哪个部位功能发生障碍 (A)

A.肾小球 B.肾小管

C.收集管 D.肾盂

66.对初诊为急性阑尾炎,蛔虫病和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人,应分别化验他们的(B )

A.血液、粪便、血液

B.血液、粪便、尿液

C.尿液、粪便、血液

D.粪便、血液、尿液

67.下列关于体育锻炼对人体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A. 长期锻炼,可使肌纤维变粗,肌肉长得粗壮,收缩有力

B. 长期锻炼,可使心肌发达,每搏输出量增大,心率减慢

C. 长期锻炼,可使参加呼吸作用的肺泡体积大大增大,数量增多,肺通气量提高,胸围差增大

D. 长期锻炼,可使机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适应提高,速度灵敏度,耐力也提高

68.下列有关人体四大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A.消化系统中某些器官不与食物接触

B.循环系统中部分器官的管腔无血液

C.呼吸系统中某些器官不与气体接触

D.有些神经元细胞体不在脑和脊髓里

二.以下为多选

69.以下关于骨骼骨的叙述中,准确地说正确的是( D)

A.骨骼肌受到刺激后能够收缩

B.一块骨骼肌只附着在邻近的两块骨面上

C.每块骨骼肌可以看作是个器官

D.骨骼肌是由许多骨骼肌纤维构成的

70.人要完成伸肘作用,一定要( C)

A.肱二头肌等屈肌肌群收缩

B.肱三头肌等伸肌肌群收缩

C.肱二头肌等屈肌肌群舒张

D.肱三头肌等伸肌肌群舒张

71.人体白细胞生成的部位有( B)

A.红骨髓 B.淋巴结

C.脾 D.扁桃体

72.蛙的离体心脏在生理盐水中能持续搏动几个水里,其原因是(D )

A.蛙是水陆两栖的动物,所以心脏能在水中跳动

B.心肌有自动节律收缩的特性

C.生理盐水为心肌提供了适宜的内环境

D.心肌受生理盐水刺激,产生兴奋

73.血液流经肝脏后,减少的成分是(D )

A.葡萄糖 B.水

C.尿素 D.有毒物质

74.胃蛋白酶只有胃内对蛋白质起良好的催化作用,这说明(A )

A.酶具有专一性

B.酶具有高效性

C.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

D.酶的催化作用受酸碱度影响

75.胃溃疡造成的原因是(C )

A.粘液分泌受到抑制

B.胃液侵蚀胃壁

C.胃液分泌减少

D.胃液分泌过多

76.在人体的器官中,对吸入空气中带入的粉尘具有清除作用的是(A )

A.鼻腔 B.喉

C.气管 D.支气管

E.肺

77.按照现代免疫概念划分,下列物质属于抗原的是( A)

A.给严重的贫血者输同型的红细胞悬液,这悬液中的红细胞

B.因强烈击打体表而破裂的红细胞

C.自身新生成的红细胞

D.自身的异常细胞

《八年级生物》百度网盘免费资源下载

fu5s

c 基础初中生物八年级上(靳翔宇)-25|05 第5讲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04 第4讲 病毒|03 第3讲 细菌和真菌|02 第2讲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01 第1讲 动物的主要类群|基础初中生物八年级上(靳翔宇)目录txt|(10) 110 知识精练(二)mp4|(09) 19  知识精练(一)mp4|(08) 18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mp4|(07) 17 哺乳动物mp4|(06) 16 鸟mp4|(05) 15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mp4|(04) 14 鱼mp4|(03) 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mp4

   

一、肉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肉是指各种动物宰杀后所得可食部分的总称,包括肉尸、头、血、蹄和内脏部分。而在肉品工业中,根据其加工利用价值,把肉理解为胴体,即畜禽经屠宰后除去血液、头、蹄、尾、毛(或皮)、内脏后剩下的肉尸,俗称白条肉。它包括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骨组织及神经、血管、腺体、淋巴结等。胴体以外的部分为副产品,如胃、肠、心、肝等称做脏器,俗称下水。 在肉品工业中,把宰后不久、体温还没有完全散失的肉称为热鲜肉;经过一段时间冷处理,使肉保持低温(0~4℃)而不冻结的肉称为冷却肉;经低温(-23~-15℃)冻结的肉则称为冷冻肉;按不同部位分割包装的肉称为分割肉;将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处理生产出来的产品称为肉制品。 二、肉的形态结构 肉(胴体)是由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和骨组织四大部分构成。这些组织的结构、性质直接影响肉品的质量、加工用途及其商品价值,它依据动物种类、品种、性别、年龄和营养状况等因素而有很大差异。就成年动物的胴体而言,骨组织含量比较恒定,约占20%;脂肪组织的变动幅度较大,低者仅为2%~5%,高者可达40%~50%,主要取决于育肥程度;肌肉组织占40%~60%;结缔组织约占12%左右。 (一)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是胴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了解肌肉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对于掌握肌肉在宰杀后的变化、肉的食用品质及利用特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肌肉组织在组织学上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占胴体的40%~60%,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骨骼肌附着于骨骼上;平滑肌存在于内脏器官;心肌存在于心脏。与肉品加工有关的主要是骨骼肌,所以这里将重点介绍骨骼肌的构造。下面提到的肌肉均指骨骼肌。 1肌肉组织的宏观结构 畜体大约有600块以上形状、大小各异的肌肉,但其基本构造是一样的。肌肉是由许多肌纤维和少量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腱、血管、神经、淋巴等组成。从组织学上看,肌肉组织是由丝状的肌纤维集合而成,每50~150根肌纤维由一层薄膜所包围形成初级肌束。由数十个初级肌束集结并被稍厚的膜所包围,形成次级肌束。再由数个次级肌束集结,外表再被较厚的膜包围,就构成了肌肉。 2肌肉组织的微观结构 肌肉的基本构成单位是肌纤维,也叫肌纤维细胞。肌纤维细胞属于细长的多核的纤维细胞,长度由数毫米到20cm,直径为10~100μm。在显微镜下可看到肌纤维细胞沿细胞纵轴有平行的、有规则排列的明暗条纹,称横纹肌,其肌纤维由肌原纤维、肌浆、细胞核和肌鞘构成。 肌原纤维是构成肌纤维的主要组成部分,直径为05~30μm。肌肉的收缩和伸长就是由肌原纤维的收缩和伸长所致。肌原纤维具有和肌纤维相同的横纹,横纹的结构按一定周期重复,横纹重复一个周期的单位叫肌节。肌节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功能单位,静止时肌节长度约为23μm。肌节两端呈细线状的暗线称为Z线,中间宽约15μm的暗带称A带,A带和Z线之间是宽约04μm的明带,称I带。在A带中央还有一宽约04μm的宽纹区(稍明区),叫做H区。 肌浆是充满于肌原纤维之间的胶体溶液,呈红色,含有大量的肌溶蛋白质及参与糖代谢的多种酶类。此外,还含有肌红蛋白。由于肌肉的功能不同,在肌浆中肌红蛋白的数量不同,使不同部位的肌肉颜色深浅不一。肌肉的宏观和微观结构如图1-1所示。 (二)脂肪组织 脂肪组织是胴体中仅次于肌肉组织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对于改善肉质、提高风味均有影响。脂肪在肉中的含量变动较大,主要取决于动物种类、品种、年龄、性别及育肥程度。 脂肪的构造单位是脂肪细胞,脂肪细胞单个或成群地借助于疏松结缔组织连在一起。细胞中心充满脂肪滴,细胞核被挤到周边。脂肪细胞外层有一层膜,膜是由胶状的原生质构成,细胞核即位于原生质中。脂肪细胞是动物体内的最大细胞,直径为30~120μm,最大的可达250μm,脂肪细胞愈大,则含有的脂肪滴愈多,出油率也愈高。脂肪细胞大小与畜禽的育肥程度及不同部位有关。如牛肾周围的脂肪直径育肥牛为90μm,瘦牛为50μm;猪脂肪细胞的直径皮下脂肪为152μm,而腹腔脂肪为100μm。脂肪在体内的蓄积,因动物种类、品种、年龄、育肥程度不同而异。脂肪按动物种类,猪多蓄积在皮下、肾周围及大网膜;羊多蓄积在尾根、肋间;牛主要蓄积在肌肉内;鸡蓄积在皮下、腹腔及肠胃周围。脂肪蓄积在肌束内最为理想,肉呈大理石状,肉质较好。脂肪在活体组织内起着保护组织器官和提供能量的作用,在肉中是风味的前体物质之一。脂肪组织的成分中,脂肪占绝大部分,其次为水分、蛋白质以及少量的酶、色素和维生素等。观和微观结构 (三)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是肉的次要成分,在动物体内对各器官组织起到支持和连接作用,使肌肉保持一定的弹性和硬度。结缔组织由细胞、纤维和无定形基质组成。细胞为成纤维细胞,存在于纤维中间;纤维由蛋白质分子聚合而成,分为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三种。 1胶原纤维 胶原纤维呈白色,又称白纤维。它呈波纹状,分散存在于基质内。纤维长度不定,粗细不等,直径1~12μm,有韧性及弹性,每条纤维由更细的胶原纤维组成。胶原纤维主要由胶原蛋白组成,是肌腱、皮肤、软骨等组织的主要成分,在沸水或弱酸中变成明胶;易被酸性胃液消化,而不被碱性胰液消化。 2弹性纤维 弹性纤维色黄,又称黄纤维。该纤维有弹性,但抗断强度仅为肌原纤维的1/10。纤维粗细不同而有分支,直径02~12μm。弹性纤维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弹性蛋白,在血管壁、韧带等组织中含量较高。在沸水、弱酸或弱碱中不溶解,但可被胃液和胰液消化。 3网状纤维 网状纤维主要分布于疏松结缔组织与其他组织的交界处,如在上皮组织的膜中、脂肪组织及毛细血管周围,均可见极细致的网状纤维,在基质中很容易附着较多的黏多糖蛋白,可被硝酸银染成黑色,其主要成分是网状蛋白。 结缔组织的含量决定于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及运动等因素。老龄、公畜、消瘦及使役的动物其结缔组织含量高;同一动物不同部位也不同,一般来说,前躯由于支持沉重的头部,其结缔组织较后躯发达,下躯的结缔组织较上躯发达。 结缔组织属于硬性非全价蛋白质,营养价值低,不易被消化吸收,能增加肉的硬度,其含量和肉的嫩度有密切关系,并直接影响肉的质量和商品价格。可以用来加工胶冻类食品。牛肉结缔组织的吸收率为25%,而肌肉的吸收率为69%。由于各部的肌肉结缔组织含量不同,其硬度不同,剪切力值也不同。 肌肉中的肌外膜是由含胶原纤维的致密结缔组织和疏松结缔组织组成,还含有一定量的弹性纤维。背最长肌、腰大肌、腰小肌中胶原纤维、弹性纤维都不发达,肉质较嫩;半腱肌中这两种纤维都较发达,肉质较硬;股二头肌外侧弹性纤维发达而内侧不发达;颈部肌肉胶原纤维多而弹性纤维少。肉质的软硬不仅决定于结缔组织含量,还与结缔组织的性质有关。老龄家畜的胶原蛋白分子交联程度高,肉质硬。此外,弹性纤维含量高,肉质就硬。 (四)骨组织 骨组织是肉的次要部分,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较低。成年动物骨骼的含量比较恒定,变动幅度较小。猪骨占胴体的5%~9%,牛骨占胴体的15%~20%,羊骨占胴体的8%~17%,鸡骨占胴体的8%~17%,兔骨占胴体的12%~15%。 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骨膜是由结缔组织包围在骨骼表面的一层硬膜,里面有神经、血管。骨骼根据构造的致密程度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的外层比较致密坚硬,内层较为疏松多孔。按形状又分为管状骨和扁平骨,管状骨骨密质层厚,扁平骨骨密质层薄。在管状骨的管骨腔及其他骨的松质层空隙内充满骨髓。骨髓分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细胞较多,为造血器官,幼龄动物含量多。黄骨髓成分主要是脂肪,成年动物含量多。骨中水分占40%~50%,胶原蛋白占20%~30%,无机质约占20%。无机质的成分主要是钙和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7848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7
下一篇2023-09-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