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被割了几千刀真的假的?根据常识和凌迟的原则,按道理第一天就会因为大出血而休克,怎么会还有能力骂

刘瑾被割了几千刀真的假的?根据常识和凌迟的原则,按道理第一天就会因为大出血而休克,怎么会还有能力骂,第1张

凌迟或磔刑,俗称千刀万剐,属于最残酷的死刑之一。凌迟是指刽子手把受刑者身上的皮肉分成数百至数千块,用小刀逐块割下来。受刑者往往要忍受数小时的痛楚才会气绝身亡。而且,行刑很有讲究,如果受刑者立刻死亡,或刀伤不正确,则说明刽子手行刑失败,刽子手也可能会受罚。

五代开始出现凌迟,至明清时达至高锋,用刑广范。明武宗时,宦官刘瑾被施以此刑,据说割了三天三夜。

施行方法

部份犯人会在被送往刑场前,先游街示众。到了刑场,会把犯人捆绑在刑场上,通常是一条柱子上。与其他古代死刑酷刑一样,大部份的凌迟行刑容许百姓围观,有时甚至可以站得非常接近受刑者。有部份百姓更以看人受凌迟为乐。[8]

部份受刑者,不论男性或女性会被脱下全身衣服,让其全身,包括性器宫暴露于群众目前。只有小部份受刑者可以保留一些衣物掩盖重要部位。这做法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对受刑者的一种凌辱。

行刑时,施刑者以小刀把受刑者身上的皮肉逐块割下。受刑的刀数不是一个固定的数目,因受刑者而异也因朝代而异。宋朝时只割八刀至一百二十刀[9]。割之前会先打断犯人四肢,防止其反抗,之后再割咽喉,防止其痛苦得乱喊。[10]

到了明朝时往往超过千刀,甚至达三千刀之说。王明德说:“凌迟者,其法乃寸而磔之,必至体无余脔,然后为之割其势,女则幽其闭,出其脏腑,以毕其命,支分节解,菹其骨而后已。”[11],“千刀万剐”至此名实相符。邓之诚《骨董续记》卷二“寸磔”条有云:“世俗言明代寸磔之刑,刘瑾四千二百刀,郑鄤三千六百刀。李慈铭日记亦言之。”但据记载刘瑾实际上被割了3357刀,本计划分三日割完,第一天三百五十七刀,割10刀休息一下,待刘瑾苏醒后再割,但割到第二天刘瑾已一命呜呼。

倘若割多或割少了刀数、或者死囚的断气时间不当,刽子手都可能会受罚。理论上凌迟要割至最后一刀时,犯人刚好断气;但亦有传说家属有时可以买通刽子手,一刀就把心脏刺破,提早结束犯人的生命以减少痛楚。下刀次序亦有一定的限制:若果是女性犯人,先从乳头开始,再把双乳割下,然后才割胸肌,接着割生殖器;如果是男性犯人,割完胸肌,会接着割生殖器;然后轮到大腿、双臂、腹肌、臀部。最后割耳、鼻、眼、唇[12]。下刀的时候助手负责报告刀数,割下来的皮肉,放在桌上排列出来等待验查;但亦有丢到地上,甚至是卖给旁观的群众。明武宗的宦官刘瑾,受刑后割下的皮肉,便被以一文钱的价钱卖给围观的民众。到了清末,残肢会被放进一个篮内示众。有时凌迟以后会再以利刃枭首,用巨斧锉尸。

后期,部份受刑者会先被施以鸦片,以保受刑者的清醒,延长其痛苦。清末则有“八刀刑”之方法,下面所提及的符珠哩的受刑便属于这个方法。这个方法的所有动作均由左边部位开始,之后才割右边相应部位。首先先割胸口,之后割二头肌,接下来则是大腿,再之后是割手臂至手肘,之后则是割小腿,最后一刀是枭首。头颅会被吊起,和放在篮内的残肢一起示众。

刘瑾:明武宗时代重要的宦官,1510年被处刑。传闻磔刑凌迟三日,割三千三百刀。据说第一天的行刑后,刘瑾回到监狱,还吃了白粥。整个行刑过程后,燕京围观百姓,特别是受过刘瑾迫害的人及其家属,以一钱争夺其肉,下酒生食之,以泄其愤。

  经肺移行的寄生虫

  这类寄生虫所致的病变主要是由于幼虫穿破组织引起出血、炎症及过敏反应。

  1 蛔虫

  蛔虫是最常见的人体肠道寄生线虫。当其幼虫移行至肺时,它要穿破肺部微血管,并在肺内蜕皮两次,以致在肺部形成小出血点,炎症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若感染很重,还可出现肺水肿和肺实变。临床表现;重度感染者可有痉挛性咳嗽、呼吸困难,甚至发绀,咯粘液痰或痰中带血,同时伴有轻度发热,部分病人还可出现蛔虫性哮喘、荨麻疹等症状。肺部有干罗音、捻发音。 x线见点状、絮状或片状阴影。肺功能检测示导气管阻塞,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多数病人在发病后4一14天上述症状消失。

  此外,蛔虫成虫还可进入肝静脉,经右心栓塞肺动脉。有时蛔虫停留于喉部,或被吸入气管、支气管引起窒息甚至死亡。雌虫侵入肺部后,亦可产卵,虫卵在组织中引起的早期病变为嗜酸性脓肿,以后则形成肉芽肿。

  2 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

  这两种钩虫幼虫移行期间也可引起肺部点状出血及白细胞、成纤维细胞浸润。患者可有咳嗽,疾中带血丝,并有低热等全身症状。重者有剧烈干咳和哮喘。同时感染的虫数越多,症状越重。呼吸道症状多在感染后l一3周发生,亦可自行消失。一股认为钩虫幼虫引起的肺部病变不及蛔虫严重。

  3 旋毛虫

  旋毛虫幼虫所致的肺部病变是由于幼虫移行至肺部引起肺部局灶性或广泛性出血、水肿,发生支气管肺炎,甚至胸腔积液。X线所见的呼吸道病变多为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浸润,其病理基础为幼虫移行所致的肺内血管及毛细血管床扩张充血及肺内的出血性病变。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胸痛、肌痛、皮疹及浮肿等症状。

  诊断本病可查患者吃剩的余肉中有无旋毛虫幼虫囊包,或于发病2周后,取二头肌、三头肌、排肠肌查囊包。病原检查方法因受取材限制,检出率不高,故往往采用免疫学方法来进行诊断。本病可用甲苯咪唑或丙硫咪唑治疗。

  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并侵及肺部的寄生虫

  幼虫移行症主要是指一些寄生蠕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其它动物以后,在组织中长期移行所造成的局部或全身性病变。其特点是幼虫在这类宿主体内停止发育,但能较长期的存活,并且在组织中移行,造成损害;而宿主则出现明显而持久的症状,表现为长期持续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并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以及IgE增高的现象、幼虫移行症可分为皮肤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的寄生虫种类及其临床表现如下。

  1 犬弓首线虫(Toxocara canis)和猫弓首线虫(Tcati)

  这两种线虫是犬和猫常见的蛔虫,在欧美国家是常见的幼虫移行症的病原。入误食感染性虫卵以后,一个月左右开始组织移行期,幼虫窜至肝、肺、脑等器官,刺激组织形成由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包绕幼虫的肉芽肿。病程可长达半年至数年。弓首线虫病患者80%有肝肿大,50%有肺部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甚至呼吸困难。

  胸片示短暂性肺浸润。高度和持久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血浆球蛋白显著增高。在蛔虫和犬弓首线虫混合感染病例有弥漫性出血性支气管肺炎征象,许多小支气管内充满了坏死碎片、嗜酸性粒细胞和线虫幼虫。Bouree P(1977)报告一例42岁患者因犬弓蛔虫感染导致的内脏幼虫移行症,伴有严重的肺部表现:呼吸道梗阻症状。所有症状在几周内消失。患者有嗜酸性细胞增多症及对犬弓蛔虫阳性的血清学反应。

  因弓首线虫在人体不能发育为成虫,所以可对可疑病人取患病组织经PAS染色寻找幼虫。血清学诊断方法较为常用,以第二期幼虫作抗原的间接血凝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用海群生120mg,每日3次,连服一个月可使症状改善。甲苯咪唑亦有较好的疗效。

  2 棘腭口线虫(Gnathostoma spinigerum)

  本虫幼虫可引起皮肤和内脏幼虫移行症。幼虫在体内移行不定向,可在人体胸腹腔组织器官或体壁中移行达10年以上。因而临床症状况多变,有时被误诊为肺结核、急腔症。多数病例可在体表检获虫体而确诊。对已确诊的病例用成虫或幼虫抗原作对流免疫电泳,结果呈阳性反应。本病尚无特效治疗。

  3 巴西钩虫(Ancylostoma braziliense)和犬钩虫(Acaninum)

  这两种钩虫的幼虫侵入人体后主要引起皮肤幼虫移行症,同时伴有暂时性肺部浸润和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凌迟也称陵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陵迟原来指山陵的坡度是慢慢降低的,用于死刑名称,则是指处死人时将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使受刑人痛苦地慢慢死去。

http://baikebaiducom/view/547727htm

       《刺腰痛论》是收藏于《黄帝内经·素问》的第四十一篇著作,全文九百余字,论述了不同归经出现腰痛的临床表现以及其治法,并针对各种伴随症状的治疗展开论述。《刺腰痛论》是先秦至西汉年间的著作,文字描述与当今相去甚远,致使晦涩难懂。我在多次阅读原文后,结合历代医家的著作,包括《灵枢经》、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唐·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明·马莳《黄帝内经注证发微》、明·张景岳《类经》、明·李时珍《奇经八脉考》、明·杨继洲《针灸大成》、明·高武《针灸聚英》、清·张志聪《黄帝内经集注》、清·高士宗《黄帝内经素问直解》等,形成自己对这篇著作的初步理解,现整理如下。为了方便阐述的逻辑,我会将全文的条文打散,再依据自己阅读的逻辑进行重新排列。

(一)六经腰痛的表现

①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

之所以开篇第一句论述了太阳经腰痛,不仅是因为太阳藩篱御邪于外,更因为太阳腰痛为临床最常见。太阳腰痛突出一个“重”字,是循足太阳膀胱经所过之处疼痛。《灵枢·经脉第十》:“(足太阳膀胱之脉)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强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腨、脚皆痛,小趾不用。”张仲景在《伤寒论》也有论述:“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太阳腰痛,刺郄中太阳正经出血。关于“郄中太阳正经”这个位置,《发微》、《集注》、《类经》、《直解》都认为是委中穴,唯独《太素》认为是金门穴。我认为应该是委中穴。

② 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见血。

少阳腰痛,表现为刺痛感(有瘀血阻于经络之上)和活动受限,需要刺阳陵泉出血。《类经》认为这里刺的是膝阳关,“膝外侧之高骨独起者,乃胻骨之上端,所以成立其身。其端则阳关穴也”。

如果从日常临床的角度来思考,阳陵泉和膝阳关都是可以接受的。常见引起腰痛的肌群为竖脊肌、腰方肌、腹外斜肌、多裂肌、臀中肌、臀大肌、梨状肌、阔筋膜张肌、股二头肌、腓肠肌、腓骨长肌等。阳陵泉位于腓骨长肌,膝阳关位于股二头肌,都有可能因为筋膜牵拉的问题导致腰痛。通过局部刺络放血,缓解压力,确实可以改善腰部筋膜应力,从而治疗腰痛。

③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刺阳明于䯒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秋无见血。

少阳腰痛和阳明腰痛都有“不可以顾”的描述,但是这二者并不相同。少阳腰痛的描述是“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体现的是活动受限;阳明腰痛的描述是“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体现的是情志异常。《注解》《集注》对这句话的解释还比较隐晦,而《类经》则直接指出来是“见鬼怪之谓也”。

《灵枢·经脉第十》:“(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胫骨厥。”而《伤寒论·辨阳明脉证并治第八》:“伤寒若吐下不解,至十余日,潮热,不恶寒,如见鬼状,微喘直视,大承气汤主之。”这些都说明了阳明经病有情志异常的表现,从另一个方面支持了张介宾等人的注解。

治法上是刺䯒前三痏。䯒骨是胫骨,痏有穴位的意思,即在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这三个穴位上做功夫。

④ 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春无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复也。

少阴腰痛也是循经出现脊内廉疼痛。对于少阴腰痛,应该刺血的位置历代医家是有不同意见的,主要是有三种不同的解释:

明代的马莳和张介宾认为在内踝上,就应该是内踝后上2寸,跟腱前方的复溜穴,《甲乙》也有“腰痛引脊内廉,复溜主之”的描述;而清朝的张志聪及其弟子高士宗则认为应该是太溪穴。

但我认为他们都错了。各代医家这里都是“刺少阴于内踝上痏”,《甲乙》亦如此,但《太素》的原文是:“刺足少阴内踝下二痏”,注解为:“出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故取内踝之下”,我觉得更为合理。《灵枢·经筋十三》:“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入足心,并太阴之经,斜走内踝之下,结于踵”,因此我认为这里应该取水泉。水泉位于内踝后下方,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内侧凹陷处,是经筋的结点,又是少阴郄穴,有主治痛证的作用。

⑤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刺厥阴之脉,在腨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痏。

症状存在争议,因为善言和默默然不能兼存。《发微》和《集注》认为是能说话,但是不清晰;《直解》和《类经》认为是曾经善言,现在默默然。我个人更倾向于《太素》的注解:“详善言与默默二病难相兼,全元起本无善字,于义为允”,即“其病令人言默默然不慧”。

治法上,《类经》取蠡沟,《集注》取经外奇穴,其余各医家没有解释。我觉得应该是在腓肠肌外,用手触诊,摸到有“累累然”的地方,即局部有条索状病变,刺三下。彭静山在《针灸秘验与绝招》中分享自己的经验:“触摸时,见有硬结、压痛、敏感、快感的反应点,即为病穴”。而王居易在《经络医学概述》里提出经络病变时,有结块、结节、结络、脆络、紧张、下陷、滞涩、水泡等异常表现。现代针灸大家的经验都强调经络触诊的重要性,跟厥阴腰痛的刺法不谋而合。

“刺之三痏”的描述和上午的“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不同,没有具体位置,我认为此时的“痏”应该解释为针孔或者针刺次数,而不是穴位。这么想来,就更符合上述没有定位,而以病变部位为针刺点的解释。

⑱ 腰痛引少腹控䏚,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两髁胂上。以月生死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原文没提到是太阴之脉令人腰痛,但是看条文是可以看出来的。《素问·缪刺论第六十三》:“邪客于足太阴之脉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䏚,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两胂之上,以月生死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太阴腰痛,患者痛引少腹,以及季肋下柔软处,即腰方肌和腹外斜肌出现病变。刺处各家意见不尽相同,《发微》认为是“足太阴、厥阴、少阳三脉左右交结于中,故曰腰尻交也”;《集注》则注解为:“腰下胯骨间,乃足太阴厥阴少阳三脉左右交结于其间”,但是都不知道具体针哪里。

《针灸甲乙经卷九·肾小肠受病发腹胀腰痛引背少腹控睾第八》中有一段论述有一定参考意义:腰脊痛强引背少腹,俯仰难,不得仰息,脚痿重,尻不举,溺赤,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膀胱俞主之。腰痛不可以俯仰,中膂俞主之。而《类经》认为太阴腰痛取下髎,参考《甲乙》的描述,应该是比较正确的。

(二)奇经八脉的表现

⑫ 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则悲以恐;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五寸,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

本条文论述的是阴维脉腰痛的表现。《类经》:“飞阳,足太阳之络穴,别走少阴者”,而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这么记载:“阴维起于诸阴之交,其脉发于足少阴筑宾穴,为阴维之郄”,因而认为此条文是阴维腰痛的表现。

阴维腰痛,痛时伴情绪异常,例如郁怒状,悲伤状,惊恐状等。据《奇经八脉考》,阴维脉“会足太阴、厥阴、少阴、阳明于府舍,上会足太阴于大横、腹哀,循胁肋会足厥阴于期门,与任脉会于天突、廉泉,上至顶前而终”,循经所过交会的经络多有治疗情志病的作用,故阴维腰痛常伴情志异常。需要注意的是,阳明腰痛也有情志异常的表现,但是二者临床表现不同。阴维情志异常的症状多为阴性,如抑郁,悲伤和惊恐等;阳明情志异常是阳性的,如撞鬼状,情绪大起大落。

治疗阴维腰痛,取筑宾穴,各医家理解一样,没有异议。筑宾属少阴肾经,位于太溪与阴谷连线上,太溪上5寸,腓肠肌肌腹内下方,可治疗癫狂、呕吐、疝气、腿痛等疾病。

⑨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刺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腨下间,去地一尺所。

此条文论述阳维腰痛的表现,临床见患者腰痛,痛处突然肿大。刺处有两种解释,马莳、张景岳、高士宗三人认为应该是太阳经的承山穴,而张志聪认为是阳维郄穴——阳交。阳交在昆仑直上7寸,加上昆仑到脚底的3寸,刚好是“去地一尺所”。而承山在飞扬外上1寸,按距离算是超过了一尺,但是古人对尺寸的描述并非精确,而是大概;况且《大成》记载承山有治“脚气膝肿”的功效,也对应上文阳维腰痛有肿的表现。两个穴位如此相近,无法分辨,只能留在临床上用实践去检验。或者临床取穴时,两穴合用,也符合针灸局部配穴的处方思路。

⑬ 昌阳之脉,令人腰痛,痛引膺,目䀮䀮然,甚则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内筋为二痏,在内踝上大筋前,太阴后,上踝二寸所。

 本条文论述阴跷腰痛的症状及刺法。《奇经八脉考》:“阴跷者,足少阴之别脉,其脉起于跟中足少阴然谷穴之后,同足少阴循内踝下照海穴,上内踝之上二寸,以交信为郄,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至喉咙,交贯冲脉,入鼻内廉,上行属目内眦,与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五脉会于睛明而上行”。

从经络循行的角度来说,不难理解昌阳之脉是阴跷脉,也不难理解阴跷腰痛见痛引胸,视物模糊,言语不能等症状。需要提出来的是,《刺腰痛论》中有很多专业名词未曾见过,如飞阳之脉,昌阳之脉,以及下文的同阴之脉,会阴之脉。这是因为《内经》为中医首部经典,很多学说未成体系,因而专业术语随着学科发展逐渐被淘汰替换。

《发微》、《类经》认为阴维刺穴应该是复溜,而《直解》、《集注》认为是交信。复溜在太溪直上2寸,交信在复溜前05寸,这二穴同属一经,位置又都符合“在内踝上大筋前,太阴后,上踝二寸所”的描述。《针灸大成·肘后歌》:“肩背诸疾中渚下,腰膝强痛交信凭”。《针灸聚英·天元太乙歌》:“脊因闪挫腰难转,举动多艰行履颤。游风遍体生虚浮,复溜一刺人忻羡”。因此,我认为两穴均可取,临床可以同经配穴。《百症赋》:“目觉䀮䀮,急取养老天柱。”养老有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作用,临床也可以配合养老一起使用。

⑧同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怫然肿;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为三痏。

这里论述的是阳跷脉腰痛的临床表现及刺法。阳跷腰痛,患者感觉局部又重又痛,腰部有肿大的情况。《奇经八脉考》:“阳跷者,足太阳之别脉”,因此阳跷脉与太阳腰痛症状很像,但是多了一个“怫然肿”的表现。而阳维腰痛也有“怫然肿”,但是没有“重”的表现,对比不同条文,可以相互鉴别。

刺在外踝上绝骨之端,我认为应该是悬钟穴,刺三下。《类经》《发微》认为是阳辅穴。二者是胆经的腧穴,一个在3寸,一个在4寸,可以配合用穴。

⑭ 散脉,令人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溲;刺散脉,在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为三痏。

此条文论述的是冲脉腰痛的临床表现和刺法。《集注》:“冲脉者,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至胸中而散,灌于皮肤,渗于脉外,故名散脉也。”

冲脉腰痛有烦热、活动不利、小便失禁的伴随症状。刺处有三种说法:《发微》和《类经》认为是地机。《集注》:“其输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膝前外廉者,取冲脉之下俞”。《直解》:“膝之前骨,犊鼻穴也,及分肉间,三里穴也,络外廉,上廉穴也。”

这里的穴位和刺法我无法辨析。原文“在膝前骨肉分间”的描述,很容易让我理解为足阳明胃经在膝前循行的路线。在肿瘤科针灸做多了之后,不难发现,胃经确实循行在“在膝前骨肉分间”。按照《黄帝内经素问直解》的注释,也应是如此。但胃经于睛明交于足太阳,与颔厌、悬厘、上关交于足少阳,与水沟、神庭、大椎交于督脉,于承浆、上脘、中脘交于任脉,与迎香交于手阳明,并没有任何一个穴位交于冲脉。因此取穴我无法定义是哪个。

⑪ 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饮,饮已欲走,刺直阳之脉上三痏,在蹻上郄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

此条文论述任脉腰痛。任脉腰痛的症状以及刺法各医家难以达成共识。对于汗出,欲饮等症状,各大家均无异议;但对于“饮而欲走”,各医家认识不尽相同。《发微》和《类经》认为是阴气来复,患者欲行走,所以选承筋穴刺络放血。《集注》:“走者阳象,任与督脉,上下相交,饮已欲走者,阴液周而交于阳也”,认为是一种生理机制的描述,而非临床症状,因此也没有对刺法进行解释。《直解》:“阳气虚而阳气外驰也”,认为是阳气欲外出的表现,是汗出的内在机制,取得是承山刺络放血。

这一段我无法辨析,但是刺络放血应该是针对任脉腰痛的治疗方案,这点毋庸置疑。

⑩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俛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刺之在郄阳筋之间,上郄数寸,衡居为二痏出血。

本条文论述带脉腰痛。《奇经八脉考》:“带脉者,起于季胁足厥阴之章门穴,同足少阳循带脉穴,围身一周,如束带然。又与足少阳会于五枢、维道。”带脉腰痛是由于举重伤腰而得,这是六经腰痛和奇经腰痛中唯一一条有外伤史的腰痛条文。

由于描述为“上郄数寸”,导致带脉腰痛的刺穴根本无法定义。《发微》、《类经》注解为“委阳、殷门”,《集注》注解为“浮郄”,《直接》注为“浮郄、会阳”,而《针灸甲乙经》则直接定义为殷门:“腰痛得俯不得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恶血归之,殷门主之(是前衡络之脉腰痛者)”。

从经文上来鉴别浮郄、委阳、会阳、殷门这四个腧穴的使用比较困难,但《浮针医学纲要》给了我们新的思路。浮针认为疼痛是有患肌引起的,而且疼痛部位是第二现场,并非患肌所在的第一现场。股二头肌出现问题时也会引起腰痛。在治疗时,需要对股二头肌进行松解,至于进针点并没有具体要求。回头看看浮郄等四个腧穴,刚好就在股二头肌的区域内。依据浮针的思路,其实这四个腧穴取任何一个均可,重点是将股二头肌放松。

⑲ 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甚者在脐下营。

此条文讲督脉腰痛,然而并非出自《刺腰痛论》,而是我从《素问·骨空论第六十》的不同片段摘抄出来,合并在一起的。《刺腰痛论》在奇经八脉中讲述了七条奇脉的腰痛表现,唯独没有讲督脉。但在《骨空论》中有记载督脉病的表现,指出督脉会引起脊柱的僵硬强直,这自然也包括腰部的屈伸不利。临床上也常常见到患者脊柱中间出现腰痛的表现,故我将它合并在一起。

督脉腰痛取穴,“治在骨上”,取督脉上的穴位。《骨空论》提出了临床治疗需要针刺“骨空”,并指出各个骨空的位置以及主治作用。其中,属于督脉相关的便是“脊骨上空”、“髓空”和“脊骨下空”。韦以宗教授以《骨空论》为基础,创“骨空针法”,收录于其著作《中国整脊学》。其中,针对腰部疾病的骨空,且“治在骨上”的,便是腰俞穴。《岐黄针疗法》一书提出,在治疗腰痛时,需要将针深刺至骨,疗效方佳。我认为这对腰俞穴的操作有很好的参考意义。“甚者在脐下营”,《类经》注解为阴交穴,可以参考。

(三)浮络腰痛及经筋腰痛

⑥解脉令人腰痛,痛引肩,目䀮䀮然,时遗溲,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间郄外廉之横脉出血,血变而止。

《说文解字》:“解,判也。”解就是将一个整体分开的含义,解脉指的是散在膀胱经的浮络。《集注》注解脉为“散行横解之络脉”;《类经》“足太阳经之散行脉也”。

联系上下文,可知太阳浮络令人腰痛,腰痛似折,伴肩部牵涉痛,视物不清,小便不禁,善恐等症状。与太阳正经腰痛单纯的沉痛相比,太阳浮络的症状更多。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病程不同。叶天士在《临床医案指南》提出了“初病在经,久病入络”的说法,认为经主气,新病治气;络主血,久病治血。因此,解脉令人腰痛,需要刺络放血,且放血的量必须大,达到“血变而止”才行。

另外,太阳浮络的症状和多个条文相似,需要对比,加以鉴别。首先是腰痛伴牵涉痛,如果见牵涉脊柱内侧缘疼痛,为少阴腰痛,刺水泉;见牵涉到少腹和季肋下疼痛,为太阴腰痛,刺下髎;见牵涉胸部疼痛,为阴跷腰痛,刺复溜交信;见痛引肩,刺委中放血。另外,在《甲乙》里还有一些条文对此做了补充:“腰痛控睾小腹及股,卒俯不得仰,刺气冲;腰痛引小腹,居髎主之”。其次是目䀮䀮然,见于太阳浮络腰痛和阴跷腰痛;以及遗溲,见太阳浮络腰痛的“时遗溲”和冲脉腰痛的“甚则遗溲”。这些可以从伴随症状以及症状程度加以鉴别。

⑦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善恐,刺解脉在郄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

本条文是对上一个条文的补充说明。解脉腰痛的临床表现是“痛如引带”和“痛如折腰”。也是采用刺络放血的方法,寻找委中穴上的“如黍米”的结节点,点刺放血。这里应该是一些静脉曲张的表现,局部压力过大,点刺后瘀血会喷射出来,直到变色才算治疗结束。黍米是古代一种粮食作物,也叫黄米,大小如同稻谷一般。

⑮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刺肉里之脉为二痏,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

本条文最为特殊。无论六经腰痛,抑或奇经腰痛,都是独一经脉腰痛的描述。即使是解脉腰痛,也是对太阳浮络腰痛的一种陈述,是对经脉腰痛的补充说明。但肉里之脉并非单一经脉的腰痛,借用伤寒学的名词,这是“合病”腰痛。

《黄帝内经注证发微》:“足少阳胆经有阳辅穴,又名分肉,故王氏以肉里为分肉”。《黄帝内经集注》:“肉者分肉,里者肌肉之纹理也”。《类经》:“肉里,谓分肉之里,足少阳脉之所行”。依据这三家解释,很多人会误认为这就是少阳腰痛的症状。可是,前文已经有“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的描述,为何又要重复再讲一遍完全不同症状的“少阳腰痛”呢?这很明显不合理。前文重复说同一条经的都有其意义。太阳腰痛和解脉腰痛是正经腰痛和浮络腰痛的区别;两条解脉腰痛的症状高度相似,互相补充,是同一个病名。但肉里之脉的描述和少阳腰痛全然不同,病名也不同。

分析一下这个条文。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肉里之脉的主诉症状和其他经脉不同,强调了一个“不可以咳”。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并非是指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者腰椎狭窄等椎管内病变。管内病变因咳嗽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会出现腰痛,但是表现为“腰似折”而非“筋缩急”。因为涉及到“筋”,而筋缩急又是经筋病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于是我在《灵枢·经筋十三》寻找答案:

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

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邪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骭,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 …

从《灵枢·经筋十三》中可以看出,少阳经筋和阳明经筋会互相影响,二者在外辅骨发生联结。因此,肉里之脉不是简单的少阳腰痛,而是少阳阳明经筋腰痛的表现。而少阳经筋和阳明经筋均深入在里,结于骨,这就符合古人命名为“肉里之脉”的朴素思想。

那么肉里腰痛如何治疗?刺“太阳之外,绝骨之后”。马莳、张志聪和张景岳都注解为“阳辅穴”,而高士宗注解为“跗阳穴”。这两个穴虽然非常接近,但依据上文分析,应该是少阳经的阳辅穴更为恰当。

《刺腰痛论》原文仍有十六、十七两个条文未在本文中注解,只因我未能读懂其含义。思量再三,决定不做强行注解,以免误人。至此,九百余字的《素问·刺腰痛论》便算是读完了,成文近八千字的读书笔记,也算是有个简单的交代。此为本年度第一篇中医类读书笔记。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没药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以及没药功效与作用禁忌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中药乳香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2、没药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没药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是什么3、没药的功效与作用中药乳香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乳香是橄榄科小乔木卡氏乳香树及其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树脂。

乳香药材以色淡黄,颗粒状,无杂质,粉末粘手,香气浓郁的最好。

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乳香的功效和作用和禁忌,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中药乳香的功效和作用

活血止痛

乳香辛苦温,气芳香,辛能发散,苦能破,温能通,芳香走窜,入心肝脾经,则入血分,故能活血止痛。

《本草纲昆》曰:“乳香香窜,入心经,活血定痛,故为痈疽疮疡,心腹痛要药。

”常用治疗痛经、经闭、风湿痹痛,心腹疼痛,跌打伤痛,痈疽疮疡等证。

解毒消肿

本品辛苦温,入心肝脾经,脾主肌肉,而痛痒疮疡皆属心火,此药正入二经,辛香能散一切留结。

《本草纲目》载:乳香“消痈疽清毒”。

故常用本品,治疗疮疡痈疽等。

生肌止痒

乳香辛苦温,入脾心二经,脾主肌肉,故能生肌;苦能燥湿止痒。

《名医别录》曰:乳香“疗风瘾疮痒毒”。

《医学衷中参西录》载:乳香有“生肌”之功。

故古今以来,常用本品治疗疮疡溃破久不收口,及瘾疹痒毒。

内服外用均可。

消炎防腐作用

乳香能促进多核白血球增加,以吞噬死亡的血球及细胞,改善新陈代谢,从而起消炎作用。

对小鼠甲醛性关节炎有显著的消炎功效。

乳香对小鼠、大鼠角叉菜胶和右旋糖酐所致的水肿有显著的对抗作用。

可明显抑制绵羊红细胞抗体的产生与细胞反应,抑制多核细胞的浸润,以及降低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胸膜渗出。

镇痛

对小鼠灌胃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其有效成分为挥发油。

用小鼠热板法证明乳香挥发油有镇痛作用,提取挥发油后的残渣无效。

挥发油中的镇痛主要成为乙酸正辛酯。

保胃

乳香具有抑制实验性消化性溃疡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局部保护作用有关。

驱蚊焚烧乳香有驱蚊功效。

由于具有这一特性,一些家庭喜欢在家里使用乳香预防西尼罗河病毒,疟疾,登革热等由蚊子传播的疾病。

乳香精油

经常用于宗教仪式。

例如,____,伊斯兰和犹太教教徒使用这种精油祝福新生儿和其他追随者。

埃及人还将乳香碾成粉末作为眼影化妆粉使用。

纯乳香还可以作为口香糖咀嚼。

中药乳香的禁忌

孕妇忌服。

《本草经疏》:痈疽已溃不宜服,诸疮脓多时,未宜遽用。

《本经逢原》:胃弱勿用。

中药乳香的食用方法

乳香四季豆

四季豆400克淀粉5克火腿10克鸡胸脯肉10克土豆(黄皮)100克牛奶30克。

炒锅置旺火上,下熟猪油30克烧热,投入四季豆煸炒炒到油润变色后放入土豆丝同煸,烹入米醋,煸到四季豆发软加精盐鸡汤100毫升,待熟入味下鲜牛奶、味精,烧滚后用水淀粉勾薄芡,淋熟猪油,翻匀出锅装盘;撒上熟鸡脯肉末10克和熟火腿末即成。

乳香粥

原料:乳香1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乳香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5mdash;10分钟。

把乳香取出,放入煎锅用清水煎煮,滤去渣滓,取汁。

粳米淘净,用清水和药液共同煮粥,粥熟后,加入白糖调味即成。

药膳功效:此方活血、止痛,适用于痛经、胃脘疼痛、风湿痹痛等患者食用。

鳖甲乳没粉

原料:乳香、没药各15克,生鳖甲30克。

做法:将生鳖甲洗净,晾干。

把乳香、没药拣杂、洗净、烘干。

将药材和生鳖甲共研为极细末,装入瓶中。

患者每天服用三次,每次10克,温水送服。

药膳功效:此方软坚散结、化瘀止痛。

非常适合宫颈癌导致的疼痛及瘀血内阻型宫颈癌疼痛者食用。

猜你感兴趣:

1乳香的药用价值介绍

2乳香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

3中药乳香的功效与作用

4乳香的功效作用及禁忌

5乳香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6中药没药的功效与作用

7乳香的功效和作用

没药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没药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是什么1、功效与作用:散瘀定痛,消肿生肌。

2、没药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症瘕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病症的治疗。

3、禁忌:孕妇及胃弱者慎用。

4、没药,中药名。

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或哈地丁树的干燥树脂。

分为天然没药和胶质没药。

分布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等地。

没药的功效与作用没药的功效与作用

没药的功效与作用,没药为橄榄科植物没药及同属其他植物茎干外皮渗出的油胶树脂。

没药是一味中药名,可以煎汤内服也可以外用,下面我们看看没药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没药的功效与作用1

没药

没药(CommiphoramyrrhaEng1。

),又名末药,其他还有明没药没药末药制没药炙没药醋炒没药生没药生明没药等别称。

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或哈地丁树的干燥树脂。

主产于非洲索马里、埃塞俄比亚以及印度等地。

采集由树皮裂缝处渗出的白色油胶树脂,于空气中变成红棕色而坚硬的圆块。

没药的功效

散血去瘀,消肿定痛。

治跌打损伤、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症瘕、经闭、痈疽肿痛、痔漏、目障

苦,辛,平。

1《药性论》:“味苦辛。

”2《海药本草》:“味苦辛,温,无毒。

”3《开宝本草》:“味苦,平,无毒。

”入肝、脾、心、肾经。

1《本草经疏》:“入足厥阴经。

”2《本草新编》:“入脾、肾二经。

”3《本草求真》:“入心、肝。

用药禁忌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

孕妇忌服。

1《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2《本草经疏》:“凡骨节痛与夫胸腹胁肋痛,非瘀血停留而因于血虚者不宜用。

产后恶露去多,腹中虚痛者不宜用。

痈疽已溃不宜用。

目赤肤翳非血热甚者不宜用。

没药的作用

1降血脂作用同属植物穆库尔没药(Com-miphoramukul)含油树脂部分能降低饲氢化植物油所致雄兔高胆固醇血症,并能防止动脉壁斑块的形成,也能使家兔体重有所减轻。

从该树脂分离出2个固醇类。

即反式和顺式4,17(20)-孕甾-3,16-二酮,在离体和整体试验证明有降血脂和分解脂肪作用,并可抑制肝匀浆胆固醇的合成。

两者还能明显抑制ADP、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诱发的血小板抑制。

2甲状腺素样作用大鼠每日服顺式4,17(20)-孕甾-3,16-二酮10mg/kg,可使其甲状腺摄碘增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和蛋白酶活性增加,肝脏和二头肌耗氧量增加。

3收敛作用没药酊剂对黏膜有收敛作用,口腔、咽部溃疡时可用于口腔洗剂中;也可用于胃肠无力时以兴奋肠蠕动。

4抗炎、镇痛与退热作用没药的多种同属植物均被发现有抗炎等作用。

如没药的油树脂石油醚提取物500mg/kg给大鼠灌胃,可明显抑制角叉菜胶与棉球肉芽肿所致炎症,此提取物在小鼠也有明显的退热作用。

穆库尔没药的一个有效部分每日500mg/kg,连续5个月给药,对大鼠后脚踝关节腔内注射灭活的真菌性剂所致关节肿(炎症)有消肿抗炎作用。

从Com-miphorarmerkeri的根提取新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口服100mg/kg对大鼠足跖角叉菜胶性炎症有抑制作用,扭体试验证明有镇痛作用。

5抗菌作用没药水浸剂(1:2,即50%浓度)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等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6

没药的功效与作用2

没药为橄榄科植物没药及同属其他植物茎干外皮渗出的`油胶树脂。

在春、夏季将树干的外皮用刀由下而上、间隔50—70mm平行截伤,使伤口裂缝处渗出白色油胶状树脂。

将其暴露在空气中3—5天后会变成红棕色而坚硬的圆块,即为没药必须炒制后方可使用。

没药是古代西方最重视的香料和药膏,以波斯、阿拉伯及非洲东北地区最为著名,味芳烈而苦。

在古罗马时代,人们把没药用于葬礼,覆盖焚烧尸体气味。

曾经有一个时期,它的价值还远远超过乳香。

近年来,没药广泛用于各种产品中,包括焚香,香水,牙膏,和乳液等。

此外,它还用于其他现代用品。

这种草药颜色漆黑,清亮,具有树脂油般粘性。

没药脂可以减缓胆固醇在肝脏的合成,并具有抗氧化作用。

此外,它还可以刺激甲状腺的功效。

没药的品种分类

明没药:为红褐色至紫棕色块状物,略透明,无杂质,质佳。

狗没药:又名狗皮没药、马没药、马皮没药。

为用狗皮或马皮包裹者。

质次。

天然没药:表面呈黄棕色或红棕色的没药团块。

胶质没药:表面呈深棕色的没药团块。

没药:各类没药的统称。

均以微透明、显油润、香气浓、味苦、无杂质者为佳。

没药的作用

降血脂作用。

同属植物穆库尔没药(Com—miphoramukul)含油树脂部分能降低饲氢化植物油所致雄兔高胆固醇血症,并能防止动脉壁斑块的形成,也能使家兔体重有所减轻。

甲状腺素样作用。

大鼠每日服顺式4,17(20)—孕甾—3,16—二酮10mg/kg,可使其甲状腺摄碘增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和蛋白酶活性增加,肝脏和二头肌耗氧量增加。

收敛作用。

没药酊剂对黏膜有收敛作用,口腔、咽部溃疡时可用于口腔洗剂中;也可用于胃肠无力时以兴奋肠蠕动。

抗炎、镇痛与退热作用。

没药的多种同属植物均被发现有抗炎等作用。

如没药的油树脂石油醚提取物500mg/kg给大鼠灌胃,可明显抑制角叉菜胶与棉球肉芽肿所致炎症,此提取物在小鼠也有明显的退热作用。

穆库尔没药的一个有效部分每日500mg/kg,连续5个月给药。

对大鼠后脚踝关节腔内注射灭活的真菌性剂所致关节肿(炎症)有消肿抗炎作用。

从Com—miphorarmerkeri的根提取新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口服100mg/kg对大鼠足跖角叉菜胶性炎症有抑制作用,扭体试验证明有镇痛作用。

抗菌作用。

没药水浸剂(1:2,即50%浓度)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等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散血祛瘀。

①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乳香、血竭、红花等同用。

②用于瘀血或兼气滞之心腹疼痛及妇女经闭、痛经、产后腹痛等证,可与红花、元胡、当归、川芎等同用。

③川于症瘕积聚,即肝脾肿大者,可与当归、赤芍等行气化瘀药同用。

消肿生肌。

用于痈疽肿痛、疮溃不敛,与乳香、雄黄、麝香等同用,亦可外用,与乳香共研成末,以膏贴之。

活血止血。

①用于外伤出血,可用本品研末外敷。

②用于妇女崩漏下血、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或月经时间过长、漏而不尽、或产后余血未尽、瘀血停留等属于瘀血所作者,皆可用本品配行气化瘀药同用,推陈致新,以奏活血止血之效。

可治脚气。

防止组织退化很有效果,尤其是有伤口坏疽的情况。

它清凉的功能可帮助廊、皮肤溃疡与疮,还能改善流汤的伤口及龟裂的皮肤。

有效对抗流汤的湿疹及香港脚。

坠胎。

没药破气破血,辛散走窜,善行十二经,妊娠宜忌。

而坠胎有效。

《海药本革》曰:没药”坠胎。

疗目祛翳。

《开宝本草》曰:没药主“目中翳晕痛肤赤。

”本品辛苦辛散苦泻。

入肝经,散泻肝经血热。

肝开窍于目,故疗目中翳晕赤痈。

关于没药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和没药功效与作用禁忌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狂犬病的预防与治疗

  狂犬病病原学 狂犬病(rabies)又名恐水(hydrophobia),是由狂犬病毒所致。

  人狂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方式传给人。本病是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病死率几乎达100%。 狂犬病毒形似子弹,属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一端圆、另一端扁平,大小约75×180n19,病毒中心为单股负链RNA,外绕以蛋白质衣壳,表面有脂蛋白包膜,包膜上有由糖蛋白G组成的刺突,具免疫原性,能诱生中和抗体,且具有血凝集,能凝集雏鸡、鹅等红细胞。病毒易为紫外线、季胺化合物、碘酒、高锰酸钾、酒精、甲醛等灭活,加热100℃2分钟可灭活。耐低温,一70℃或冻干置O一4℃中能存活数年。在中性甘油中室温下可保存病毒数周。病毒传代细胞常用地鼠肾细胞(BHl-21)、人二倍体细胞(W1-38)。 从自然条件下感染的人或动物体内分离得的病毒称野毒株或街毒株(street strain),特点为致病力强,自脑外途径接种后,易侵入脑组织和唾液腺内繁殖,潜伏期较长。固定毒株(fixed strain)是街毒株连续在家兔脑内多次传代获得的毒株,特点为毒力减弱,潜伏期缩短在1周左右,对人和犬失去致病力,不能侵入脑和唾腺中增殖,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可供制各疫菌。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本病主要传染源是狂犬、人狂犬病由其传播者约占80%一90,其次是猫、猪及牛、马等家畜和野兽等温血动物。犬狂犬病已被控制的地区和国家则以野生动物如狼、狐狸、臭鼬(黄鼠狼)、浣熊等为主。在南美洲还有带病毒的吸血蝙蝠,是当地重要传染源。患者唾液中含有少量病毒,但人传人例子甚少。近年国内报告外观健康家犬带毒率平均为14.9%(8%一25%)。印度报导1例为家犬所伤死去的儿童狂犬病者,该家犬健在4年之久,并13次从其唾液中分离到狂犬病毒。

  (二)传搏途径病毒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带病毒唾液经各种伤口和抓伤、舔伤的粘膜和皮肤而入侵。少数可通过对病犬宰杀、剥皮、切割等过程而被感染。偶因吸入蝙蝠群居洞穴中含病毒气溶胶而感染。

  (三)易感性人被病犬咬后的发病率约为15%一30%,被病狼咬伤后为50%一60%。若及时伤口处理和接种疫苗后,发病率可降为0.15%左右。与发病有关因素有:

  1咬伤部位如头、面、颈和手指、会阴部粘膜等末梢神经分布丰富部位,或严重咬伤(指上述部位多处咬伤、或组织撕裂,大量出血),因潜伏期短,易发病;

  2伤口无处理或处理不当;

  3未及时全程注射狂犬疫苗;

  4被咬者有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者。该病全年均可发生,多发季节各地不同,以春夏或夏秋季稍多。患者男多于女,以农村青少年较多,与接触动物多有关。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狂犬病毒自皮肤或粘膜破损处入侵人体后,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和力,可分三个阶段:

  1组织内小量增殖期:病毒先在伤口附近的肌细胞内小量增殖,在局部可停留1—2周或更久(至少需72小时),再侵入近处的末梢神经。

  2侵入中枢神经期:病毒沿神经的轴索浆向中枢神经作向心性扩展,以每小时3mm速度,至脊髓的背根神经节再大量繁殖,入侵脊髓并很快到达脑部。主要侵犯脑干、小脑等处的神经细胞,一般不进入血流。

  3向各器官扩散期:随后病毒从中枢神经向周围神经扩展,侵入各器官组织,尤以唾液腺、舌部味蕾、嗅神经上皮等处病毒量较多。由于迷走、舌咽及舌下脑神经核受损;致吞咽肌及呼吸肌痉挛,可出现恐水;吞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交感神经受累时可出现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损时,可引起病人心血管功能紊乱或猝死。 病理变化主要为急性弥漫性脑脊膜炎,以大脑基底面海马回和脑干部位(中脑、桥脑和延髓)及小脑损害最为明显。外观有充血、水肿、微小出血等。镜下脑实质有非特异的神经细胞变性与炎性病变,如血管周围单核细胞浸润等。具特征性病变是嗜酸性包涵体,称内基小体(Negri body),为狂犬病毒的集急落,在神经细胞的胞浆内,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10um,该小体体积大小悬殊,染色后呈樱红色,具有诊断意义,最常见于海马及小脑Purkinje细胞中。

  临床表现

  潜伏期长短不一,5日至19年或更长,一般为1—3个月。狼、狐等野生动物咬伤者潜伏期短。由于病毒毒力强及入侵量大,伤口靠近头部,或患者年老体弱者,其潜伏期均相对较短。受寒、惊吓、劳累或悲痛可能为发病诱因。临床可分为狂躁型及麻痹型两型。我国常见为狂躁型,临床经过可分为3期。

  (一)前驱期常有低热、倦怠、头痛、恶心、全身不适,类似感冒,继而出现恐惧不安,烦躁失眠,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有喉头紧缩感。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为最有意义的早期症状。本期持续2—4日。

  (二)兴奋期表现为高度兴奋,突出为极度恐怖表情、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体温常升高(38—40℃)。恐水为本病的特征,但不一定每例都有,典型患者虽渴极而不敢饮,见水、闻流水声、饮水、或仅提及饮水时均可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患者对外界多种刺激也可引起咽肌痉孪,如怕风、怕光、怕声。常因声带痉挛伴声嘶;说话吐词不清,严重发作时可出现全身肌肉阵发性抽搐,因呼吸肌痉挛致呼吸困难和发绀。患者交感神经功能常呈亢进,表现为唾液分泌增多出现大量流涎、乱吐唾液,大汗淋漓,心率加快,血压上升;但神志多清晰,少数病人可出现精神失常,幻视幻听等。本期约1—3日。

  (三)麻痹期思者肌肉痉挛停止,进入全身弛缓性瘫痪,患者由安静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该期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仅为6-18小时。本病全病程一般不超过6日。除上述狂躁型外,尚有以脊髓或延髓受损为主的麻痹型(静型);该型我国少见,在印度、泰国较常见(约占总数1/3)。该型患者无兴奋期和典型的恐水表现,常见高热、头痛、呕吐、腱反射消失和尿失禁,软弱无力常自被咬肢体向四肢蔓延,呈横断性脊髓炎或上行性麻痹,最终因肌肉瘫痪而死亡。早期在叩诊胸肌、二头肌可见被叩肌肉隆起,出现水肿,数秒后渐平复。患者毛发竖立。该型在亚洲多由犬、猫传播,南美洲由吸血蝙蝠咬伤或吸入其含毒气溶胶可致此型。犬狂犬病发病初期有行为改变、尾巴下垂、无精神、进食少、对主人冷淡等。约2日后进入兴奋状态,吠叫声改变,乱窜,走路时低头夹尾直走,常突然咬人和乱咬其它动物,吞食异物,不认熟人,舌头伸出,大量流涎,后发展为后肢麻痹,死于呼吸中枢麻痹。从发病至死亡约3-7日。猪发病后2—3日死亡。

  实验检查

  (一)周围血象及脑脊液白细胞总数轻至中度增多,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脑脊液细胞数及蛋白质可稍增多,糖及氯化物正常。

  (二)病毒分离取病人的唾液、脑脊液、泪液接种鼠脑分离病毒。至少需1周才有结果。

  (三)内基小体检查均于死后进行,取动物或死者的脑组织作切片染色,镜检找内基小体,阳性时可确诊。

  (四)免疫学检查应用荧光抗体法可在脑组织涂片或患者唾液和尿的沉渣、角膜印片等查病毒抗原,数小时内可得结果,阳性率约40%。近报告ELISA的阳性率与荧光抗体法相近,但方法简便。其他尚有单克隆抗体检测病毒的糖蛋白等。测定血清中和抗体对未接种疫苗者有诊断价值。但由于患者发病后很快死亡,其早期血清检出率一般不超过20%。

  诊断与鉴别诊断

  依据有被狂犬或病畜咬伤或抓伤史。出现典型症状如恐水、怕风、咽喉痉挛,或怕光、怕声、多汗、流涎和咬伤处出现麻木、感觉异常等即可作出临床诊断。麻痹型者出现肌水肿体征和毛发竖立等可与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区别。确诊有赖于检查病毒抗原,或尸检脑组织内基小体。 本病尚需与破伤风、病毒性脑膜脑炎、脊髓灰质炎等鉴别。破伤风有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及角弓反张等特点,而无恐水症状。病毒性脑膜脑炎多有早期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脊髓灰质炎无恐水,无痉挛性抽搐等兴奋期症状。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偶可出现发热、肢端麻木、运动失调、各种瘫痪等称疫苗脑炎或疫苗多发性神经炎,与本病麻痹型不易区别,但前者经停止接种,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多可恢复,其血清和脑脊液中90%出现狂犬病毒中和抗体,而麻痹型仅15%出现该抗体。 冶疗 临床曾应用多种新药如。a-干扰素、阿糖腺苷、转移因子和大剂量人抗狂犬病球蛋白治疗,均告失败。其病死率达100%。WHO近也否定国外3例报道治疗成功患者的狂犬病诊断。 目前发病后以对症综合治疗为主,包括:1隔离病人,防止唾液污染,尽量保持病人安静,减少光、风、声等刺激,狂躁时用镇静剂。2加强监护治疗,包括给氧、必要时气管切开,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高血压等可用B-受体阻滞剂或强心剂。有脑水肿时给予脱水剂。

  预防

  应以预防动物传染源的发生为主。

  (一)管理传染源以犬的管理为主。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取捕杀野犬、管理和免疫家犬(大面积给家犬注射兽用狂大病毒疫苗)和对进口动物检疫等措施,已达到消灭或基本消灭了人狂犬病。病死动物应予焚毁或深埋处理。

  (二)伤口处理应尽快用20%肥皂水或O.1%新洁尔灭(季胺类消毒液)反复冲洗至少半小时,力求去除狗涎。季胺类与肥皂水不可合用。并挤出污血,冲洗后用70%酒精擦洗及浓碘酒反复涂拭,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以便排血引流。若咬伤头颈部、手指或严重咬伤时,除用疫苗外,还需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在伤口及周围行局部浸润注射(皮下及肌内),用量要按每次40IU/kg,若过量注射免疫血清能抑制疫苗的免疫作用。免疫血清为免疫马后获得,过敏试验阳性者要进行脱敏注射。伤口如能及时彻底清洗消毒,

  (三)预防接种狂犬病疫苗有脑组织疫苗(羊或兔脑等),因可引起严重神经系统副作用,现多已停止使用。现采用细胞培养疫苗(地鼠肾细胞、人二倍体细胞;或禽胚疫苗(鸭或鸡胚)。以细胞培养疫苗抗原性好,副作用小,其中人二倍体细胞疫苗用后14日就能产生很强免疫力,但目前价昂,尚不能大规模使用。近用Vero细胞培养制备的维尔博(verorab)人用疫苗,具有二倍体细胞疫苗的优点,但因该传代细胞系适应于工业化生产,故成本较低,价较低廉,注后14日血清保护性抗体阳转率100%,在国外已广泛应用。我国现用地鼠肾细胞疫苗,全程5针;在30日内注完,按程序分别在0、3、7、14和30日各肌注1针(2m1)。严重咬伤者,疫苗可加用全程10针,即当日至第6日每日1针,后分别于10、14、30、90日再各注1针。该疫苗据我国100万人观察,常未发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过敏反应发生率约1:20万。对高危人群如暴露于狂犬病的工作人员,要预先作疫苗注射。

  可疑暴露后的处理办法

  1触摸或饲养动物,完整皮肤被舔。不需处理。

  2无防护皮肤被啃咬,无流血的轻度擦伤或抓伤,破损皮肤被舔立即接种疫苗。

  3一处或多处皮肤的穿透性咬伤或抓伤,唾液污染粘膜(如被舔)同2十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当处理免疫反应低下的病人,或暴露时间已超过48小时者,WHO建议首针免疫剂量应加倍。

  朋友,必须得打针哦,危害很大的.

法医鉴定头上4厘米算轻伤吗 还有个2厘米的

头皮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4+2=6厘米,尚未达到轻伤标准,不构成轻伤。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

513 轻伤一级

a)头皮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200cm以上。

b)头皮撕脱伤面积累计500cm2以上;头皮缺损面积累计240cm2以上。

c)颅骨凹陷性或者粉碎性骨折。

d)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

e)脑挫(裂)伤;颅内出血;慢性颅内血肿;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

f)外伤性脑积水;外伤性颅内动脉瘤;外伤性脑梗死;外伤性颅内低压综合征。

g)脊髓损伤致排便或者排尿功能障碍(轻度)。

h)脊髓挫裂伤。

514 轻伤二级

a)头皮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80cm以上。

b)头皮撕脱伤面积累计200cm2以上;头皮缺损面积累计100cm2以上。

c)帽状腱膜下血肿范围500cm2以上。

d)颅骨骨折。

e)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f)脑神经损伤引起相应神经功能障碍。

颈部软组织有约2厘米的伤口,法医鉴定算轻伤吗

是轻微伤,见《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

554 轻伤二级

a)颈前部单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5.Ocm以上;多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8Ocm以上。

555 轻微伤

a)颈部创口或者瘢痕长度1.Ocm以上。

法医鉴定左上臂长9厘米深3厘米算轻伤吗

第二十一条 肢体皮肤及皮下组织单个创口长度达10厘米(儿童达8厘米)或者创口累计总长度达15厘米(儿童达12厘米);伤及感觉神经、血管、肌腱影响功能的。

很明显不够10cm,前半条达不到轻伤;

后半条有2个要见,一是伤及肌腱,二是影响功能的二头肌是肌肉,不是肌腱,至于是否影响功能,主要看肘关节屈曲功能,因为二头肌是主要控制肘关节屈曲的,

从你提供的简单几个字来看,是不够轻伤的

具体的病历资料能看到更好

法医鉴定面部划伤多少厘米算轻伤

这个有伤势鉴定规定的。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

523轻伤一级

a)面部单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60cm以上;多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100cm以上。

b)面部块状瘢痕,单块面积40cm2以上;多块面积累计70cm2以上。

c)面部片状细小瘢痕或者明显色素异常,面积累计300cm2以上。

d)眼睑缺失相当于一侧上眼睑1/4以上。

e)一侧眼睑中度外翻;双侧眼睑轻度外翻。

f)一侧上眼睑下垂覆盖瞳孔超过1/2。

g)两处以上不同眶壁骨折;一侧眶壁骨折致眼球内陷02cm以上。

h)双侧泪器损伤伴溢泪。

i)一侧鼻泪管断裂;一侧内眦韧带断裂。

j)耳廓离断、缺损或者挛缩畸形累计相当于一侧耳廓面积30%以上。

k)鼻部离断或者缺损15%以上。

l)口唇离断或者缺损致牙齿外露1枚以上。

m)牙齿脱落或者牙折共4枚以上。

n)损伤致张口困难ⅱ度。

o)腮腺总导管完全断裂。

p)面神经损伤致一侧面肌部分瘫痪,遗留眼睑闭合不全或者口角歪斜。

524轻伤二级

a)面部单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45cm以上;多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60cm以上。

b)面颊穿透创,皮肤创口或者瘢痕长度10cm以上。

c)口唇全层裂创,皮肤创口或者瘢痕长度10cm以上。

d)面部块状瘢痕,单块面积30cm2以上或多块面积累计50cm2以上。

e)面部片状细小瘢痕或者色素异常,面积累计80cm2以上。

法医鉴定额头刀伤37厘米能够成轻伤吗

打架致人额头37厘米不构成轻伤。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规定:轻伤二级

a)头皮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80cm以上。

b)头皮撕脱伤面积累计200cm2以上;头皮缺损面积累计100cm2以上。

c)帽状腱膜下血肿范围500cm2以上。

d)颅骨骨折。

e)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f)脑神经损伤引起相应神经功能障碍。

法医鉴定钝器伤口七厘米达轻伤吗

肯定轻伤。

法医鉴定打仗身上几厘米够轻伤

应当进行法医鉴定,部位不同,要求的伤害面积、长度、程度也不同,应当依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鉴定。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

31 重伤

使人肢体残废、毁人容貌、丧失听觉、丧失视觉、丧失其他器官功能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损伤,包括重伤一级和重伤二级。

32 轻伤

使人肢体或者容貌损害,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功能部分障碍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中度伤害的损伤,包括轻伤一级和轻伤二级。

33 轻微伤

各种致伤因素所致的原发性损伤,造成组织器官结构轻微损害或者轻微功能障碍。

上嘴唇贯穿伤里侧05厘米外侧3厘米法医鉴定能算轻伤么

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524轻伤二级c)口唇全层裂创,皮肤创口或者瘢痕长度10cm以上。可以对照这个标准看看是否符合。

您好,我脸被人挠了,35厘米,3厘米,3厘米,三处,其中35厘米的留下疤痕法医鉴定怎么是轻微伤

这个情况应当构成轻伤二级。《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规定:面部创口长度超过45厘米以上构成轻伤二级;如果多处创口长度累计超过6厘米以上构成轻伤二级。

2016年鉴定头部轻伤为几厘米

2016年鉴定头部轻伤8厘米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头部轻伤二级标准:

a)头皮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80cm以上。

b)头皮撕脱伤面积累计200cm2以上;头皮缺损面积累计100cm2以上。

c)帽状腱膜下血肿范围500cm2以上。

d)颅骨骨折。

e)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f)脑神经损伤引起相应神经功能障碍。

可以采用激光去痘印,激光去痘印是国际领先的高科技新型皮肤整形精细微创手术,对痘印皮肤病变组织能很精细准确的微米分层气化,直观下即可将瘢痕病变组织祛除干净,即刻使深浅不同特点的病变组织变平软,不破坏正常组织。通过人体皮肤组织再生,新生皮肤达到平软,恢复后颜色与正常皮肤一致。在激光去痘印治疗时仅轻微疼痛,并且治疗后无须或仅需很短时间的停工休息。激光去痘印治疗后皮肤微孔难以用肉眼看见,因此不影响美观。很少出现渗液、出血和感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8262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8
下一篇2023-09-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