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沉迷8块腹肌了!古代名将为何都有“啤酒肚”?

别再沉迷8块腹肌了!古代名将为何都有“啤酒肚”?,第1张

导语:如今的时代是人人健身的时代,我们现代审美观认为八块腹肌是男性好身材的基本配置。虽然从古至今的名将都与“天妒英才”、“英年早逝”等令人心生惋惜之意的词语相联系,但提起将军一词时,我们想象中的他们必定是拥有潇洒挺拔、宽肩窄腰这样极好身材的。然而,古代名将的一幅幅肖像却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啤酒肚”才是真相!

战斗需要

在冷兵器时期,古人对于身材的美感并没有太大的追求,他们不崇尚肌肉型猛男,流行的是身材浑实的壮士。在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怎样变数的战场上,瘦弱的人若是遭遇围困,在断粮断水的情况下生还几率是很低的,而此时的大肚子就能充分发挥其脂肪堆积的作用,坚持更长时间,存活率更高。

“将军肚”还能使将军的腰肢更加有力,增强下盘的稳定性,让整个身体的力量更加协调,这在战场厮杀中是很关键的,能使自身的战斗力更强。在增强战斗力的同时,大肚子还能在受到兵器击打时起到保护层的作用,有效地保护身体的内部器官,降低受到致命伤害的几率,提高将军的存活率。

战场习俗

虽然古代的物资经常性处于欠发达状态,但是对于将士们喝酒这方面国家向来是管够的。上战场前将士们常常通过一起喝酒来鼓舞士气,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确实能起到振奋人心的壮胆作用,这能为战争的胜利奠定昂扬的基调。战争结束后也是有一轮又一轮的喝酒吃肉庆祝仪式,通过酒肉来来犒劳大家的英勇作战。运用论功行赏的方式调动士兵的积极性时,也常采取奖励酒肉的形式,毕竟美酒与肉是战场上最具吸引力的两样东西。将军在军营里更是酒肉管够,这是他们“啤酒肚”形成的重要原因。

“封神”的需要

流传至今的名将肖像都是被人们奉若神明的大英雄肖像。画师在作画时,为了突出将军无尽的力气,都会为其塑造一个“腰阔十围”的粗壮腰身,用以衬托将军的威严与庄重。这也是我们看到的名将普遍“啤酒肚”的原因之一。另外,被封为将军时的名将们大多已经征战了数年屡屡立下战功,年纪都比较大了,战场上吃下的胃口难以变小且身体自然发胖,就比较容易形成“啤酒肚”。

结语:古时著名将领们的“将军肚”与我们现在认为的“啤酒肚”并不完全相同。名将们较高的体脂下蕴含着的是健硕的肌肉,虽然不够赏心悦目,但在那个冷兵器的时代是有着极大的作用的。而现代人们所谓的“啤酒肚”则是由于缺乏合理的饮食以及适量的运动而造成的脂肪堆积的虚胖身材,百害而无一利。为了健康的体魄努力运动起来吧!

健身已经成为了如今现代男子都比较青睐的运动方式了,以现在的审美观念来看,一身完美的腱子肉无疑成为了男性魅力的体现,不少男士在健身房挥汗如雨的目标正是如此了。不过在古代,人们对于迷人的八块腹肌却并不痴迷,甚至根本看不上一身肌肉,腰细臀翘的男人。我们可以看看古代那些战绩显赫将军的画像,个个都是啤酒肚。也许现在很多人都会疑问了,这些所向披靡的将军为何会有啤酒肚呢?这样的身材战斗力如何?

1、古代的将军士兵为什么有啤酒肚?

如果用现代人的眼光来选将军,估计那些名声显赫的将军一个都选不上。从历史文献记载和画册中来看,三国的关羽和唐太宗打下天下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战功显赫的宋代中兴四将以及明朝的郑成功等将军,无有例外,都有啤酒肚。这和影视剧作品中塑造的英武形象完全不符。

有人会问,行军打仗的将军们,为什么还有啤酒肚?

不仅将军有啤酒肚,就连被称为虎狼之师的秦朝士兵,个个都有啤酒肚。你别不信,兵马俑的出土,让后世见证了千百年前这支战无不胜的秦兵。

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细节,这些秦朝的士兵居然有啤酒肚,而且数量还少。以现代士兵的要求来说,行军大战的士兵不可能有啤酒肚的,为什么在古代啤酒肚成为士兵的标配呢?

11、酒壮英雄胆

翻阅史书我们才发现,这些秦兵在平日的训练有素,且在战场的战斗力非常强。每次双方准备开战前,这些士兵都会喝酒吃肉,越是紧张的战局,吃得更多,喝得更凶,然后趁着酒气奋勇杀敌。当酒劲上来后,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杀气冲天。

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啤酒肚的士兵由于太胖,连盔甲都套不进去。这也解释了为何兵马俑中有些秦兵不穿盔甲的原因,如此看来,兵马俑的对于当时士兵的还原程度确实很高。

12、战场猛将有肉吃

秦朝时商鞅变法中,针对秦国军队的改革措施中规定:颁发法律,制定连坐法,轻罪用重刑;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级制度。

其大概意思是建立军工授爵制度,论功赏罚。秦国士兵士兵砍下敌军一个首级,就能获得一级爵位,几亩田地以及仆人。

爵位越高,在部队的伙食也不一样,普通士兵一般只能满足温饱,而英勇杀敌的士兵,不仅米饭管够,还不定期供应各种肉类,我们看到那些大腹便便的士兵,其实是战斗力极强的战场猛将。

13、脂肪能够储存能量

征战沙场的士兵需要脂肪储存能量,古代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持续时间往往不确定,漫长的攻守战会穿短衣缺粮的情况。

这时肚子上厚厚的脂肪就是最佳消耗品。而那些看上去体格精壮的士兵却无法抵挡住严寒和饥饿的严酷环境,身体会慢慢虚弱下来。反观那些啤酒肚的士兵,他们更能熬到战争胜利。

如果你认为他们是虚胖,那就大错特错。

虚胖只是在现代才有,古代的胖子都是实打实吃出来的,战场上这些胖子力大无比。

14、身份地位的象征

古今对身材的审美不同,也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现代人对减肥健身乐此不疲。在古代,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人们根本不在乎所谓的身材美感。

在吃不饱的古代,没人会有心思健身保持身材。因此在古代,有啤酒肚的将军,基本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有肉吃有酒喝有屋住,长期的滋养才能出现的啤酒肚,才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身材,也是身份地位的最好体现。

2、啤酒肚的战斗力如何?

21、腱子肉VS啤酒肚,力气大才是关键

在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浑身肌肉在战场上的作用非常有限,古代的兵器的一般都很沉重,肌肉看上去很美,在力气上的对比上,远远没有胖子强。因此在战场上,能把刀剑棍棒耍得风生水起的,往往是你看不上的胖子。

据史料记载,古代选拔士兵和将军的标准是:弓马娴熟,膂力超伦,也就是武艺高超,力大无穷。就连徒步周游列国的孔子,也是个力大无穷的胖子。

《吕氏春秋》中记载:孔子之劲,能招国门之关。

这道理,放到现代同样适用。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大力士比赛中选手,各个虎背熊腰,完全没有所谓的腱子肉,比拼的项目也是丢圆木、拖卡车、举大石等。

这些项目也是在古代士兵的日常训练内容。因此,在古代你战场上腱子肉是没用的,比拼的是力气。

我们再回看那些将军的画像,他们无一例外是虎背熊腰的典型代表,在战场上就是实力的体现。

《宋史·岳飞传》记载: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

未冠,指的是还没到二十岁,就能拉开将近三百五十斤的弓箭。在古代,这是作为一个将军的最低标准。

22、楚霸王力能扛鼎

在古代,历史记载的将军或武士,无一例外都会介绍此人的力气,因此古人战斗力的重要衡量标准就是力气。

楚霸王能够担任扛鼎,以现代的重量换算,当时的鼎将近400斤,能够将鼎举过头顶,足以证明楚霸王的力气。

另外,还有大量的古书记载:夏桀能伸钩索铁,手搏熊虎;殷纣能倒曳九牛,扶梁换柱;明将刘綎所用镔铁刀百二十斤,马上轮转如飞等,这都是这些战力超群的最佳表现。

23、打虎的武松也是个胖子

而被大量影视剧作品塑造成健壮无比的武松,其原型也是个胖子。

从《水浒传》中,我们也能从人物对话中看出来。孙二娘眼中的武松是:这等肥胖,好做黄牛肉卖;另外在古庙上,四个伙计抓武松时也说到:这鸟汉子却肥,好送与大哥去。

另外,书中还写道:两个大汉,都抬不动武松:两个汉子抬武松,哪里扛得的动?直挺挺在地下,却似有千百斤重的

当然,武松一顿十八碗酒,四斤牛肉的食量搁谁谁都胖,可武松虽胖,除了力大无比之外,其身手异常矫健,要不怎么能躲过虎爪。放在如今,武松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灵魂胖子。

24、武状元的选人标准

**《武状元苏乞儿》里的主角骨瘦如柴居然能成为状元,当然这只是戏剧化的演绎。而在古代,武状元的考试题目是实打实地比力气,提掇石据就是其中之一。

《清代科举考试述录》记载:石有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掇石必去地二尺,上膝或上胸。

在人类的极限体能来说,这样的重量必须是体感敦实的彪形大汉,才能举的起来。

25、啤酒肚可以保命

从体型来看,胖子的体型显得较为魁梧,在战场的震慑能力更强,尤其在古代的冷兵器时代,气势上的优势往往能决定战局。

另外,古代打仗一般都要身着铠甲,但是的铠甲主要有铁片和动物的皮革制作而成,在一些物资紧缺的时候,甚至还会用棉布做填充。

但兵器正面从腹部刺入,作为人体最柔弱的部位,一时之间会失去战斗力,甚至丧命。而胖子的啤酒肚内的脂肪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救人一命。

3、结语

古代和现代相比,在士兵的选择上差别不小,这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发展、生产水平以及社会形态决定的。当我们以八块腹肌来看待古代官兵的身材从而判断力时,我们已经落入先入为主的思维。

和现代高科技的战场相比,古代的战场上更看重士兵的实战能力,同时在长时间的鏖战中,盯着啤酒肚的胖子往往能坚持到最后,很多士兵不是被武器致死,而是被恶劣的环境和自身体能不足导致的。

如果了解了这些历史,我们再来回顾秦始皇兵马俑时,不由感慨,在刻画这些雕塑时,人们对于当时士兵的细节处理十分到位,高度还原那个时代行军大战时的官兵全貌。

如今我们崇拜健身肌肉是以健康为主,而古代则以杀敌制胜为主,因此在古代,拥有啤酒肚的胖子是当时军官的真实写照。就连安左手奋七尺大刀,右手执丈八蛇矛的关羽,在历史上也挂着一张气派无比的啤酒肚。这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为了实战为练就的身形。

我们读历史,正是需要还原历史的真相,融入当时的情境,才能真正品出历史的深厚底蕴。历史在记录人物的同时,更是用人物的特质向我们展示最真实的历史面貌。这是我们在语文课本里无法看到的,只有细细品味,读史才能让人明智。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八月十五,唐玄宗李隆基向身边的爱妃杨玉环,许下了一个承诺。

据唐代笔记史料《开元天宝遗事》记载,这年八月十五月圆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一同来到太液池畔,凭栏望月。

对玄宗和贵妃来说,中秋节是个新兴的时尚节日。和春节、端午等节日不同,中秋节的起源相对较晚。直到唐初才渐成规模,中秋赏月也是由一帮吟诗作赋的文艺青年最早发起,唐诗中开始出现以八月十五观月为题材的诗歌,如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韩愈的《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王建的《八月十五夜望月》等。

中秋节时髦,太液池却已不年轻。太液池在大明宫北部,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即公元634年开凿,历经太宗、高宗父子两代,挖了28年,到唐高宗龙朔二年即公元662年才完工,是长安城最重要的皇家池苑。那规模是相当的大,有东池与西池两部分,仅西池就有14万平方米,池水有两到三米深,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个小岛。

明月夜,秋草香,天上明月俯照,身边美人相伴,应该是好不惬意。

可玄宗很是不尽兴,“帝意不快”。

玄宗不开心不是没有月饼吃,虽然月饼要到北宋的时候才被发明出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玄宗就是想吃也得发明出时光机之类的黑科技,穿越到北宋去和李师师共品。

玄宗“意不快”,主要是因为太液池大则大,但地势稍低,两边宫苑林立,抬头望月视野受限,“凭栏望月不尽”,不能看到广寒宫里嫦娥的曼妙仙姿。当然,贵妃想看的是伐树的吴刚那健美的八块腹肌。

玄宗是皇帝,要什么有什么,哪能让自己和玉环受委屈,立即下令左右“于池西岸,别筑百尺高台,吾与妃子来年望月”,小的们,马上给我规划设计、破土动工,在太液池西侧给朕修个百尺高台,明年中秋月圆之时,朕要与玉环爱妃痛痛快快的看月亮,看嫦娥有多美,吴刚有多帅。

这就是唐玄宗给杨贵妃许下的一个明年在高高的望月台,依偎着看圆圆的月亮的承诺。

下这道圣旨时,玄宗不会想到,来年与玉环一起在望月台赏月的承诺,他是无论如何也兑现不了。

杨贵妃也不会想到,这是她生命中的最后一个中秋节。

因为这一年是天宝十四载,这一天是天宝十四载八月十五。

不到三个月后,即当年十一月初九,玄宗最信任的安禄山、杨贵妃的干儿子安禄山,将从范阳杀将而来,戳破这所谓盛世的泡沫,“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十一个月后,即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七月十五,从长安仓皇西逃的唐玄宗会带着杨贵妃来到一个叫马嵬驿的地方。在那里,为确保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玄宗会赐下三尺白绫了却贵妃一生,“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这一天,离中秋只有一个月,离玄宗兑现望月台的承诺只有一个月。可太液池边,望月台“惟有基址而已”,只有刚打好的地基,永远无法完工。

盛世与乱世,只有一步之遥。

一手打造的开元盛世,又亲自将其打翻成天宝之乱。

如果玄宗能预见此后自己的颠沛流离和贵妃的绝望眼神,应该不会再倦怠朝政,击鼓传花,将矛盾引爆;而是锐意改革,重构大唐,永葆辉煌。

在乱世面前,百姓与大人,都是公平的,任谁也躲不过。

这盛世,如你所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8427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8
下一篇2023-09-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