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规则规定,跳高必须是单脚起跳,双脚起跳肯定没有成绩的。你1米66的个子,鱼跃能过160的高度,说明你的先天条件是非常好的。 背越式跳高没有几个月时间是很难掌握的,但是如果你的悟性高的话,说不定三五天也能跳个样子来。俯卧式也不简单。
我觉得你用跨越式的也许是效果最好的。因为跨越式跳过没有什么技术可言,就是人的一种本能。你的先天条件不错,过160CM应该没有问题。练习起来也快。现在就找你们体育老师吧。跨越式一定行。
我以前的学生身高175CM,跳过了186CM。当然是 背越式跳高了。
起跳时,由于摆动腿一侧的髋和腿同时向内上方摆动,使身体转为背对横杆。
过杆和落地:
由于起跳时骨盆已经转动,所以起跳后,身体转为背对横杆,摆动腿膝关节自然下放,头和肩先过杆,髋部充分展开,身体成“桥”形,背部与横杆成交叉状态。
当臀部越过横杆时,要挺髋成“桥”。臀部过杆后,随即收腹。当腘窝近横杆时,两小腿向上甩起,两腿伸直,成“乚”状下落,以肩背落在海绵垫上。背越式过杆和俯卧式相比,其优点在于身体各部分依次过杆(先头、肩和臂、后躯干、臀部、大腿和小腿),运动员可以集中精力完成各部分身体的动作。
背越式跳高的专门练习:
侧向站立,摆动腿同侧手扶支撑物,做摆腿、送髋和起跳腿蹬伸的练习。练习时,摆动腿屈膝内如向异侧肩的方向摆动,同时骨盆跟着扭转,起跳腿蹬伸并提脚跟。弧线助跑做单手反手投篮动作。
弧线助跑后起跳。
仰卧在垫子或草地上,两肩和两脚撑地,做抬臀、挺髋动作。
背对搭放垫子的跳马站立,提起脚跟,肩向后伸展,做背越式过杆动作,顺垫向后落下。
使用背越式跳高时,身体重心可以在横杆以下,身体重心必须高于横杆,我感觉俯卧式不适合运动员使用,大家可以想一下,俯卧式相当于连着地,队运动员来说也是不安全的,虽然有垫子保护,但是面部相比背部来说比较脆弱。而且同样的起跳能力,背越式跳高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当然理论上还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像海豚一样“俯卧翻滚”,结果可不比背越式翻牌差。但是人的身体结构很难也几乎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动作,所以跳高最优越的方式就是背越式跳高。
跳高有几种技术,如跨骑、剪刀手、翻滚、俯卧和背跳。人的身体重心在臀部位置。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的:1。如果越级跳的身体是直立的,重心太高,那么臀部以上的身体一定比横杆高很多,但是动作简单,容易掌握。这项技术是中小学体育课跳高的主要技术。2剪式跳高,用尽可能放低身体的方法,重心高度比蛙跳低,但还是不够。3翻滚式的重心也低于跳跃式,但仍不理想,这种姿势不利于向上用力。4俯卧和背跳是最先进的技术,它使头、肩、背、腰、臀和腿能够通过连续的动作依次滑过横杆,而不是像其他形式的跳高那样必须在瞬间“包裹”身体。这时运动员身体的一部分在杆上,而其他部分可以挂在杆下,这样总重心始终低于横杆。因此,有人把这形容为“下横杆”的跳高。
由于人体的腿部有特定的弯曲方向,所以需要俯卧位处理整个腿部的杠杆,而后仰位处理小腿的杠杆就足够了。因此,背越式跳高成为顶尖选手的主流选择。目前在世界级比赛中,除了极少数会使用俯卧位的运动员外,都选择背越式跳高。
背越式跳高的助跑
一、助跑的技术要素
(一)技术特点
背越式跳高助跑的主要特点是弧线助跑,助跑线一般为“J”其优点是:
1.助跑的预备段是一条直线或曲率很小的线曲,因此全球便于加速和发挥速度。
2.向弧线过渡时比较平缓自然,可以避免停顿或减速。
3.弧线曲率由大变小,使身体逐步加大内频。
4.最后一步与横杆约成20度至30度角,以保证人体在腾空后,有一个适宜的相对于横杆的垂直位移距离。
(二)助跑技术
助跑的任务是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并为提高起跳效果和顺利地越过横杆创造条件。背越式跳高一般采用8至12步助跑,分直线助跑段与弧线助跑段。
1.直线助跑技术:近似于短路途中跑技术,跑进时身体重心高而平稳上体适当前倾,后蹬充分有力,前摆积极抬腿,两臂协调配合大幅度摆动;
2.弧线助跑技术:身体逐步内倾,加大外侧腿臂的摆动幅度,保持头、躯干成一直线向内倾。助跑的整个过程应有明显的加速性和较强的节奏感,尤其是最后几步逐渐加快,到最后一步最快。
二、背越式跳高助跑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一)助跑弧线的曲率不当:
在学习弧线助跑中,经常会出现助跑弧线不正确的问题,主要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错误1:在助跑中,身体内倾不是逐渐加大,而是一开始进入弧线时,身体内倾最大,跑至最后两步时身体反而直立起来,表现在助跑路线上有跑直线的不合理现象。错误2:在助跑中,身体内倾没有变化,表现在助跑路线上有跑圆弧的不合理现象。
错误3:在助跑中,身体内倾由不变大,表现在助跑上有绕弯的不合理现象。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学生未能掌握好弧线助跑的技术,形成正确的弧线并并依靠本体感觉来控制身体内倾的变化。
检查错误的方法:检查学生的助跑步点及路线是否正确,可以按照弧线助跑的技术要求,对每一步进行检查,通常每一步跑进方向的转折(一般称转折角)应逐渐加大。
主要教学手段:
1、运用各种半径弧线跑练习。
(1)直道和上、下弯道的加速跑。
(2)半径为6-8米的圆圈跑、螺旋跑和“8”字跑;
(3)直线接弧线或直线切入圆圈跑。
2、借助器械练习
教师利用长的绳子连接教师和学生(学生用内侧手抓绳子的一端)。弧线助跑时,教师用力牵拉绳子以加大向心力,迫使学生躯干保持适当内倾,加强肌肉的本体感觉。
3、利用标志物进行弧线助跑练习
教师利用标志线或在地面上画出前进路线,要求学生沿标志或路线反复练习,加强正确弧线助跑感觉。途中的大小块可以用小木块或海绵块,可以放在弧线的一边或两边都放,只放单侧可以避免直线助跑,放两侧可以避免圆弧助跑和绕大弯助跑。
(二)助跑最后一步的方向不正确
在背越式跳高助跑教学中,最后一步出现的问题通常比较严重,主要会产生外八字的跑法,最后起跳时的正确位置应仍然沿弧线方向跑进;而错误技术往往造成错误的起跳位置,致使最后一步的路线偏离了弧线的自然延伸,从而使下肢产生两个不同方向的分离,导致力的分解,县最后一步支撑中助跑速度方向偏离支撑点,以致无法产生正确的起跳,上体会过早倒向横杆。
产生原因:起跑前有躲杆意识或急于做背向横杆动作,起跳腿下意识地偏离起跳点。
主要教学手段:
1.反复进行上1-3起跳练习,强调最后一步上步时起跳腿的摆动方向。
2.在起跳点放置标志物,以控制最后一步的跑进方向;
3.在起跳点放置适当大小的综垫或弹性跳板,反复进行起跳练习,练习中强调跳上起跳点起跳;
4.标出起跳点,反复练习。
(三)起跳时脚位不正
背越式跳高最后一步放脚尖的方向与起跳同等重要,脚位不正确,同样会对起造成极大的影响。通常初学者在起跳时脚尖会自然地产生外展,形成外八字的放脚动作,这种放脚技术,一会造成起跳时横向水平速度过大,产生冲杆现象;二易造成踝关节的损伤。
教学手段:
1.上一步放脚模仿技术练习,练习中要求放脚方向要正;
2.行进间沿直线做上1-3步起跳练习,注意强调沿直线放脚起跳;
3.在起跳点沿跑进方向放一小垫子,要求在垫上起跳;
4.短程助跑弹性跳板起跳练习,在起跳点上放置有弹性的跳板,方向与助跑方向一致,要求踏板起跳。
背越式跳高的训练有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及恢复训练四方面。
身体训练是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身体训练水平的发展是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基础,是大负荷训练的物质保证,是不断提高运动成绩的先决条件。身体训练有以下内容:速度训练有一般速度和专项速度。一般速度30—6m反复跑、100—150m,反复跑、30—60m追逐跑;专项速度有弧线跑30m计时,全程助跑计时,后四步助跑计时,下坡跑接弧线跑20m,下坡跑度弧线跑20m,,快速摆臂摆腿的模仿练习,快速起跳练习。
弹跳力训练有自然弹跳力和专项弹跳力两种。前者的方法有各种行进间跳跃!跨步跳、单足跳20—30m,计时、四步助跑五级跳";后者有带助跑4—5步的跳跃,计时30—60m,跳跃及各种跳深、跳栏架、跳台阶、综合跳等。
力量训练有一般力量素质训练和专项力量素质训练两种。前者的训练方法有助木举腿、高抬腿走、实心球练习等;后者的训练方法有负重弓箭走、负重蹬台阶4cm,负重半蹲起、及利用其他器械练后群肌、小肌群力量。
协调性训练有各种体操技巧练习,各种绕栏、跨栏跑,各种球类运动等均能提高运动员的灵敏和协调能力。技术训练跳高技术是影响运动成绩的最重要因素。只有掌握合理的技术,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潜力,取得好成绩。
技术训练在教学和训练中反复进行,技术训练中应包括学习掌握跳高的基本技术和一些主要环节的动作,但应侧重于进一步改进技术细节,不断完善整个技术的节秦,提高技术水平。在训练中应采用简化的练习和专门辅助手段,各个技术环节分别练习,逐一改进,并进行大量的完整技术练习,进一步增强肌肉感觉和体会技术动作。只有不断地在突破某些技术环节的基础上,再进行完整的技术训练才能提高运动成绩。
在技术训练时,更强调根据运动员个人特点在技术细节上有所创新,如:对弹跳力好的运动员要求多练跳跃,发挥自己的长处;对有一定基础的运动员强调大强度,时间短而有效的训练方法。
心理训练在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比赛成绩。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持最佳竞技状态。心理训练有感知觉训练、表象训练、集中注意力训练、意志训练、自信心培养五种。
在训练中不仅要与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还必须因人而异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提高心理训练水平,逐渐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恢复训练随着运动员水平的不断提高,优秀运动员的负荷越来越大,故恢复过程也显得十分重要。主要的恢复训练方法有:教育学手段与方法,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心理恢复的手段和方法,同时应对恢复训练的水平进行必要的测定。一、越式跳高助跑技术特点:
(一)背越式跳高助跑的主要特点是弧线助跑
弧线助跑与直线助跑相比较有不足之处。如弧度不易固定、步点不易准确、助跑不易丈量和起跳时容易造成过早转体倒肩等。但是弧线助跑的积极因素,特别对于背越式起跳、过杆等动作结构,却是非常必要的。助跑线一般为“J”形,其优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降低身体重心。背越式最后3-4步弧线跑,因身体承受离心力作用,致使身体向弧心倾斜,半径越短跑速越快,人体内倾越大,这就自然降低了身体重心。研究资料证实:身体内倾30度可降低重心13厘米。重心降低,自然加长了起跳时的工作距离。
(2)由于背越过杆的要求,起跳后身体要转成背向横杆的姿势,采用弧线助跑在不影响跑速的情况下,至起跳时身体已成侧对横杆了,最后一步与横杆约成20度至30度角,以保证人体在腾空后,有一个适宜的相对于横杆的垂直位移距离。这为起跳作好了准备,有利于起跳时的身体绕纵轴旋转。
(3)弧线助跑在起跳时有一个身体由内倾转向垂直的运动,弧线曲率由小变大,使身体逐步加大内倾,有关资料表明:其所产生的法向加速度可以加大支撑点的压力,增加起跳效果;所产生的切向加速度(即离心加速度)有助于向横杆方向的运动。这是身体起跳后由垂直转为水平的主要动力。
(4)弧线助跑由于身体内倾,可以避免起跳时的过早倒向横杆。
(二)助跑技术
助跑的任务是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并为提高起跳效果和顺利地越过横杆创造条件。背越式跳高一般采用8至12步助跑,分直线助跑段与弧线助跑段。
1.直线助跑技术:跑进时身体重心高而平稳上体适当前倾,后蹬充分有力,步幅由大变小,前摆积极抬腿,两臂协调配合大幅度摆动,积极为弧线助跑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为起跳作准备。
2.弧线助跑技术:身体逐步内倾,加大外侧腿臂的摆动幅度,保持头、躯干成一直线向内倾。助跑的整个过程应有明显的加速性和较强的节奏感,尤其是最后几步逐渐加快,到最后一步最快。
二、背越式跳高助跑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一)助跑弧线的弯曲程度不当
在学习弧线助跑中,经过自我的学习和训练中经常会出现助跑弧线不正确的问题,主要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错误1:在助跑中,身体内倾不是逐渐加大,而是一开始进入弧线时,身体内倾最大,跑至最后两步时身体反而直立起来,表现在助跑路线上有跑直线的不合理现象。
错误2:在助跑中,身体内倾没有变化,表现在助跑路线上有跑圆弧的不合理现象。
错误3:在助跑中,身体内倾不变化,表现在助跑上有绕弯的不合理现象。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学生未能掌握好弧线助跑的技术,形成正确的弧线并并依靠自我的感觉来控制身体内倾的变化。
检查错误的方法:检查学生的助跑步点及路线是否正确,可以按照弧线助跑的技术要求,对每一步进行检查,通常每一步跑进方向的转折应逐渐加大。
主要教学手段总结:
1、运用各种半径弧线跑练习。
(1)直道和上、下弯道的加速跑。
(2)半径为6-8米的圆圈跑、螺旋跑和“8”字跑;
(3)直线接弧线或直线切入圆圈跑。
2、借助器械练习
利用长的绳子连接教师和学生(学生用内侧手抓绳子的一端)。弧线助跑时,教师用力牵拉绳子以加大向心力,迫使学生躯干保持适当内倾,加强肌肉的本体感觉。
3、利用标志物进行弧线助跑练习
教师利用标志线或在地面上画出前进路线,要求学生沿标志或路线反复练习,加强正确弧线助跑感觉。途中的大小块可以用小木块或海绵块,可以放在弧线的一边或两边都放,只放单侧可以避免直线助跑,放两侧可以避免圆弧助跑和绕大弯助跑。
(二)助跑最后一步的方向不正确
在背越式跳高助跑教学中,最后一步出现的问题通常比较严重,主要会产生外八字的跑法,最后起跳时的正确位置应仍然沿弧线方向跑进;而错误技术往往造成错误的起跳位置,致使最后一步的路线偏离了弧线的自然延伸,从而使下肢产生两个不同方向的分离,导致力的分解,县最后一步支撑中助跑速度方向偏离支撑点,以致无法产生正确的起跳,上体会过早倒向横杆。
产生原因:起跑前有躲杆意识或急于做背向横杆动作,起跳腿下意识地偏离起跳点。
主要教学手段总结:
1、反复进行上1-3起跳练习,强调最后一步上步时起跳腿的摆动方向。
2、在起跳点放置标志物,以控制最后一步的跑进方向;
3、在起跳点放置适当大小的综垫或弹性跳板,反复进行起跳练习,练习中强调跳上起跳点起跳;
4标出起跳点,反复练习。
以上练习中,教师应在一旁观察并及时进行纠正。
(三)起跳时脚位不正
背越式跳高最后一步放脚尖的方向与起跳同等重要,脚位不正确,同样会对起跳造成极大的影响。通常初学者在起跳时脚尖会自然地产生外展,形成外八字的放脚动作,这种放脚技术,一会造成起跳时横向力量过大,产生冲撞到杆的现象;二易造成踝关节的损伤。
教学手段总结:
1上一步放脚模仿技术练习,练习中要求放脚方向要正;
2行进间沿直线做上1-3步起跳练习,注意强调沿直线放脚起跳;
3在起跳点沿跑进方向放一小垫子,要求在垫上起跳;
4短程助跑弹性跳板起跳练习,在起跳点上放置有弹性的跳板,方向与助跑方向一致,要求踏板起跳。
对于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技术中常见的错误,还有许许多多,等待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实践中解决,但一条不能变的是一经发现马上纠正,从而提高整个背越式跳高的质量
在跳高过栏时,可以使用的姿势有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等。而在这些跳高姿势中需要掌握的技巧也不尽相同。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跳高的五种技巧介绍,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跨越式跳高的技巧
跨越式跳高由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等紧密衔接的四个部分组成。
助跑技巧,跨越式跳高从摆动腿一侧进行助跑。助跑路线基本上保持直线,助跑角度一般与横杆成30-60度。正式助跑之间应事先丈量好步点,起跳点与横杆投影线距离一般在60-80cm。助跑的全程距离一般是在10-15米,步数6-8步。最后几步时速度要加快,倒数第二步为最长,重心最低。摆动脚落地时屈膝前移,蹬脚送髋为起跳脚的前伸放脚做好准备。最后一步稍小,使上体迅速前移向前送髋,为从水平速度过渡到椎直速度做好充分准备。
起跳技巧,跨越式跳高要用远离横杆的腿作为起跳脚。到最后一步助跑时,起跳腿以大腿带动小腿迅速向前伸出,用脚跟先着地并迅速过渡到全脚掌,接着在摆动腿用力蹬伸和助跑水平速度的推动下,身体重心迅速前移,上体及时跟上,起跳腿屈膝缓冲。 当身体重心移至起跳点的上方时,起跳腿迅速蹬伸,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直成一直线,摆动腿膝关节微屈,以大腿发力带动小腿积极有力向前上方摆起,两臂积极配合摆动,起跳一侧臂自然在侧下方,另一侧手臂随摆动腿前摆,使身体向上腾起。
过杆落地技巧,起跳腾空后,身体要保持向上腾起姿势,摆动腿积极上摆,当脚跟越过横杆高度时,向横杆一方侧摆,使摆动腿的脚、小腿、大腿依次过杆。而起跳腿也要积极向上抬起,膝盖靠近胸部,小腿自然上摆与横杆平行。接着上体抬起,摆动腿同侧臂随摆动腿内转下压带动身体沿纵轴向内旋转,使上体和臀部能顺利过杆,起跳腿随着摆动腿的下压而抬高并绕过横杆,过杆后用摆动腿领先落地。
俯卧式跳高技巧
助跑技巧,俯卧式跳高是从起跳腿(靠近横杆的)一侧开始助跑,与横杆成25至45度角。助跑一般为6至10步,距离为14米至20米。助跑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先走两三步踏着起跑点起动;一种是踏在起跳点上站立式起动。
起跳技巧,助跑的最后一步,摆动腿屈膝支撑地面开始起跳。当助跑倒数第二步摆动腿支撑地面时,积极做跪膝送髋的动作,接着起跳腿屈膝向前,以大腿带动小腿,脚跟沿地面向前迈出,脚跟触地后,迅速滚动至全脚掌着地。落地时,膝关节要伸直,摆动腿和两臂远远落在身后,为摆腿、摆臂做好准备。当起跳腿全脚支撑地面时,摆动腿以髋带动大腿迅速向前摆出。由于前冲力及摆动腿摆动的惯性,使起跳腿膝关节被迫弯屈,象压紧的弹簧一样。当摆动腿的膝盖摆至起跳腿膝高后,钩起脚尖,直腿向前上方猛力、快速摆起,同时提腰,提肩,起跳腿迅速伸蹬地面。当摆动腿摆到最高点时,起跳腿充分蹬直,使身体离地腾起。
过杆和落地技巧,起跳腾空后,要充分利用腾起的高度。当摆动腿的小腿越过横杆时,摆动腿与同侧臂顺势前伸并内旋,肩向内扣,头随着转动,使身体在杆上成俯卧姿势。接着,摆动腿和同侧臂继续前伸内旋,头下潜,与此同时,起跳脚屈膝上收,迅速扭转骨盆并翻转起跳腿,使身体绕横杆转过去。过杆后,两臂和摆动腿同时着地。
背越式跳高技巧
助跑技巧,背越式跳高的助跑,包括直线助跑和弧线助跑两段。左脚起跳的人在右侧助跑,右脚起跳的人在左侧助跑。直线助跑段,一般跑4~5步,动作轻松、自然、有弹性,重心较高,后蹬、前摆的幅度较大;弧线助跑段,一般也是跑4~5步,身体稍内倾,以前脚掌着地,节奏鲜明,摆臂与弯道途中跑相似;倒数第二步,步幅稍大,用全脚掌着地,最后一步稍小,速度要快,两臂配合积极摆动,准备起跳;起跳点距横杆垂直面约70~100厘米,最后一步与横杆约成20度至30度角。
起跳技巧,助跑倒数第二步时,支撑腿以全脚掌着地,步幅稍大,重心稍下降,同时摆动腿积极擦地面前迈,向前上方推送髋关节,上体稍后仰,保持内倾;起跳腿踏上起跳点时,摆动腿顺势上摆,同时摆臂向上;起跳腿迅速蹬伸髋、膝、踝关节,起跳腿的异侧臂上伸,躯干充分伸展,整个身体几乎与地面垂直。
过杆和落地技巧,过杆就是充分利用起跳获得的腾空时间改变身体姿势,缩短身体重心与横杆之间的距离,并利用身体的屈伸、旋转越过横杆。过杆时,立即屈髋收腹,下颚迅速引向前胸,同时双腿补偿地高举两小腿积极向上甩起。应注意,落地前的收腹举腿,以背先着地,或团身以肩先着地,然后再做一个后滚翻。
剪式跳高技巧
沿垂直横杆方向或稍偏摆动腿一侧的方向助跑。起跳腾空后,摆动腿上杆,做内旋下压动作,上体侧转并向下运动,使臀部弓起;起跳腿外旋绕过横杆下落,下压的摆动腿向上振起,与起跳腿成剪绞状动作,同时主体与头部越过横杆。最后是以起跳腿着地。
滚式跳高技巧
滚式起跑采用斜跑方向、斜跑之助跑与横竿所成的角度一般在30-40度之间,7-11步助跑为宜。可根据个人速度习惯而有个别差异。用靠近横杆的腿起跳,跳起点在横竿左侧1/3处为佳。腾空后,摆动腿内旋过杆,身体侧倒于横杆上,成水平姿势,起跳腿同侧臂伸向摆动腿,起跳腿提起,膝关节靠近胸部,小腿靠近摆动腿膝,使起跳腿一侧成团身姿势,然后转动头、肩,使身体滚过横杆。
在跳高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曾依次出现过跨越式、剪式、滚式、潜式(一种俯卧式)、俯卧式、背越试等几种姿势,目前,剪式、滚式、潜式由于技术落后已被淘汰。从竞技和表现运动成绩角度来看,俯卧式和背越式是效果最好的跳高姿势,尤其是背越式,是当今跳高竞技场上最流行的姿势。
1、跨越式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最先掌握和运用的一种跨越障碍的基本技能,也是一种被正式载入田径史册的跳高姿势,最早的记载是1864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田径对抗赛上。当年,英国运动员罗伯特·柯奇以“跨越式”创造了170米的第1个跳 高世界纪录。
2、剪式是运动员在过杆时,身体急速侧向转体,两腿交叉如剪刀快速交剪过杆的姿势,1895年,由美国人斯维尼改进跨越式而出现的技术,这种技术在当时创造了197米的新纪录。
3、1912年,美国运动员霍林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田径赛上采用左侧斜向助跑,过杆时以身体左侧滚过横杆的技术赢得冠军,霍林把这种技术命名为“滚式”,也正是这种技术使人类首次越过了2米的高度。
4、1923年,苏联运动员伏洛佐夫又创造出“俯卧式”跳高技术,这种新型技术动作很快就被田径选手们所接受。在1968年第19届奥运会上,39名跳高运动员中有38人采用这种技术,使“俯卧式”技术的应用达到了巅峰。然而也是在这届奥运会上,一种新的过杆动作开始崭露头角。
5、1973年,詹姆斯海在分析潜入俯卧式的H3时,提出了一种理想的跳高技术模式——“潜入式”。其动作特征:正面直线助跑,越上横杆时,身体向前大幅度折屈近于U形成V形。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身体向前折屈幅度可达最大,重心越出体外可达最远,完全可以做到身体自杆上越过而重心从杆下通过。然而,潜入式没有被人们采用,代替潜入式而呈“燎原之势”的是背越式,
6、背越式是人体在过杆时身体弯曲成倒U字型,身体重心在身体外下方,理论上是身体重心在杆下方,人体越过横杆的“代偿式”跳高姿势。是由美国跳高运动员福斯贝里在小时候一次体育课中偶然创造的。
福斯贝里11岁时,在波特兰学校读书。有一次,体育老师叫学生们练习跳高,他让学生们先一字排开,等待着轮到自己从横杆上一越而过。有趣的是,他们最初排成单行,后来队形逐渐散乱。事有凑巧,当老师点名叫福斯贝里时,他思想正在开小差,精神不集中的他在慌乱之中答应后,已经靠近横杆,来不及转身助跑,只得面向老师,背对横杆,一急之下,他把老师教的跳高要领全部忘得精光,怎么也想不起来。看着老师严肃的面孔和同学们注视的目光,于是福斯贝里急中生智,索性就地腾起,竟奇迹般地越过了背后的横杆,四角朝天倒在沙坑里。这个滑稽动作使在场的人笑得前仰后合。可是这位体育老师不但不责怪福斯贝里,反而被他那与众不同的姿势折服了,马上为他丈量高度,成绩为1.15米。福斯贝里在这无意的一跳中体验到了一种比原先采用的姿势轻松的感觉,便决心继续用这种姿势练下去。
当然,在这个漫长的练习过程中,他受到了不少非议和讥笑。有人说他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有人说他赶时髦赶得出了格;还有人干脆说他得了精神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