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期中考试成绩陆续揭晓了,希望各位同学能“罔谈彼短,靡恃己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得意忘形,要谦虚谨慎。
给大家分享我前天刚读完的一本书,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桑德尔的一本书《精英的傲慢》。
无论东方和西方,人们理想中的社会似乎是这样的:人人平等,没有特权,每个人都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和才能获得自己应该得到一切。
在中国,一些俗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若要生富贵,需下死功夫”“天道酬勤”“一份汗水,一份收获”,人们坚信,只要摒弃社会中的一切特权,“我命由我不由天”,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一定能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社会。
在美国,如某人所言,“现在,作为一个国家,我们不承诺平等的结果,但我们国家得以创建的理念是,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成功机会。无论你是谁,无论你长什么样,无论你来自哪里,你都能成功。这是美国的基本承诺”。
成功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可以获得的东西,“只要努力,就能成功”,每一个成功者的荣耀都是泪水和汗水造就的。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如果你不 成功,就是没有努力,不勤奋。所以,成功者可以得到他所有应得的东西,哪怕富可敌国,也是理所当然;而你朝不保夕,苦哈哈地度日,还不是你懒惰的结果吗?即使你觉得你很勤奋,那也是假的,有一句话说,“不要假装很努力,结果不会陪你玩”!
于是,我们看到了很多精英,陶醉在了自己的成功中,忆苦思甜来证明自己自己的成功来的正当和不易,号召大家努力工作,“996就是福报”,如果你不努力,就像家长经常给自己孩子说的那样,长大后就去扫大街吧!
于是,我们也看到很多底层挣扎的人,也后悔自己小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没有考上大学,没有好工作,对自己的处境毫无怨言。
所以,我们我们赞同大学、中学甚至小学,都应该以分数论英雄,规则平等下,你没有考上好学校,没有好工作,没有好生活,活该你水深火热。
但一切真的是这样吗?
比如,我拼命地练打篮球,比姚明努力十倍,我能超过姚明吗?
我拼命地练写作,比莫言勤奋一百倍,我能超过莫言吗?
我拼命地练唱歌,比刘欢努力一千倍,我能超过刘欢吗?
马云拥有那么多的财富,是因为他比全国大多数的人勤奋努力吗?
虽然可以列举很多不合理的现象,但社会的制度却依然往优绩主义的方向前进。政界、商届等佼佼者都毕业于名牌大学,他们都是精英,我们毫不怀疑地认为,他们的智商足可以带领着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但是,事情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名牌大学的这些精英只占人群的估计百分之一都不到,让不到百分之一的人去为百分之百的人做出明智的决策吗?
在课堂教学时,会有一些学霸对老师说,老师您讲的太少了,太浅了。 学霸不知道的,这些东西依然会有很多人学不会。
当奥巴马号召人们努力学习,像他一样考入大学阶层跃升时,他不知道绝大数的人是不能考入名牌大学的,即使再努力勤奋也不行。
就如同让科比号召人们,努力勤奋,每天四点就训练,就可以称为精英一样,你还觉得这可能吗?
所以,当精英们不断这样号召的时候,也就慢慢脱离了基层地气,人们不再被觉得被激励,而是觉得被侮辱。
所以,具有民粹主义的总统才胜过了标榜是精英的总统,民粹主义不是从天而降的,是慢慢从土壤中孕育出来的。
这样的理念如此深入人心,让人觉得简直完美至极,以至于几乎没人考虑过这样的弊端。
桑德尔在这本书里分析了这种称之为“优绩主义”产生的背景,发展,利弊,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
各位能进滨河学校,以后大概率应该是社会的精英,看了这本书,相信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自己,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社会。
这个思想也符合咱们上一讲提到的《易经》中的“谦”卦象。
咱们接着往下讲。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信使可覆”是个倒装句,为了强调“信”字,将其倒装在及物动词“使”的前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过的话要兑现,要能经得住反复考验。覆字的本义是翻转、倾覆的意思,此处的引申义为审察、核实、检验。
“信使可覆”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覆也”。孔子的学生有子说,信与义是一样的,都是说一个人立定的志向、发过的誓愿要经得住检验,要能够兑现。人的毛病之一,就是“常立志”与“常后悔”交替进行,说过的话、答应别人的事忘了,不兑现。孔子说“人无信而不立”,没有信德的人,永远不能立身、立命。
如何能让自己的话可以经得起检验呢?就是凡事要三思而后行,不能只图眼前痛快。一次失信,别人可能原谅,三次五次,你在别人眼里就是不靠谱的人了,就不会再有人把你的话当成事了。
“器欲难量”是说,一个人做人处事,心胸器量要大,大到让人难以估量才好。那么人的心胸怎样才能宽广呢?我觉得,自己为人处世一要有高度,要超越一时一地一己的局限,长远的看待问题。比如我们遇到一些人,我们要学会站在他的立场上,他生长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来考虑问题,真的是一些你认为无法接受的坏人,该如何呢?用黄永玉先生的观点是“怜悯他们”。人的胸怀是委屈撑起来的,你能受多大的委屈,就能拥有多大的胸怀,能做多大的事业!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这两句话属于用典,典故出自《墨子》与《诗经》。
墨指的是墨子,《墨子》一书中有个“墨悲丝染”的故事。话说墨子有一次路过染坊,看到雪白的生丝在各色染缸里被染了颜色。任凭你怎样努力,也恢复不了生丝的原色了。墨子悲泣地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不可不慎也”。这个故事暗喻了人的本性像生丝一样洁白,一旦受到污染被染了色,再想恢复本性的质朴纯洁,已经不可能了。
诗指的是《诗经》,《诗经"风"召南》里面有“羔羊”一诗篇。
羔羊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羔羊翻译
羔羊皮革做的衣袄,白色的丝线交错缝制。
从公门而出回家吃饭,心中感到怡然自得。
羔羊皮革做的衣服,白色的丝线细密缝制。
心中感到怡然自得,从公门而出回家吃饭。
羔羊皮革做的衣裘,白色的丝线精心缝制。
心中感到怡然自得,从公门而出回家吃饭。
《羔羊》一诗的内容十分简明清晰,结构复沓的三章只描写了一件精工细作的羔羊皮裘,和一位从公门回家吃饭的卿大夫雍容自得的神态。对于此诗的主题,古今主要有“赞美说”和“讽刺说”两种。
清代以前传统的儒家学者,大多将此诗解读为赞美在位者的美德,如《毛诗序》云:“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薛汉《韩诗薛君章句》云:“诗人贤仕为大夫者,言其德能称,有洁白之性,屈柔之行,进退有度数也。”清代牟庭首先明确提出“讽刺说”,认为本诗旨在“刺饩廪俭薄也”。恰恰相反,今人持“讽刺说”的多认为本诗讽刺的是士大夫尸位素餐,“在其位而不谋其政”的不作为之行。这里当然是赞美说了。
这两句话连起来,完整的意思就是:
墨子为白丝染色不褪而悲泣,
《诗经》因有《羔羊》一篇而被传颂四海。
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这两句话属于引经,经文出自《诗经》与《尚书》。
《诗经"小雅"车辖》一篇中有诗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经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说的是贤德之人,德如高山人人敬仰,行如大道,人人向往。景行是指崇高光明的德行,景字的本义是日照高山,有高大、光明的意思。德行正大光明才能成为贤人,贤人是人群的榜样,做人的标准。战胜自己为贤,再能成就他人方为圣。
《尚书》里面有 “惟狂克念作圣,惟圣妄念成狂”一句话。庄子用“野马”来形容我们狂奔不已的念头和思想,这里的“狂”字就代表了我们凡夫俗子。人如果能够克制住自己狂乱的思想和私心杂念,凡夫就能变成圣人。同理,放纵自己的心念,圣人也会退化为凡夫。这是对“克念作圣”一句,原汁原味地解释。
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最新研究中,皇后大学心理学教授 Jordan Poppenk 设计出一种新方法,能分辨被称为「思想蠕虫」(thought worms)的片段,计算出人们专注同一思想的连续时刻。
Poppenk 解释,大脑每时每刻都可能被不同的想法占据,而所谓的「思想蠕虫」,便是大脑活动模式转变相邻点的简称。「当一个人转移到新念头时,它们会创造出一个新的『思想蠕虫』,此时就可以用我们的方法检测到。 」根据研究团队估计,每个人每天约有 6,200 个想法出现。那么你平时经常关注哪些想法,就可能培育哪些想法,使哪些想法变得更加强大。
所以,如何让自己能够培育出更多的健康积极乐观的想法呢?这需要你平时对这些想法不断地地、积极地进行浇水、施肥、修理。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这两句话着重讨论了德与名、形与表的两种关系。
德与名是一对,名是名利的简称。人没有一个不追求名利的,你说不想,那是因为你没有条件与机会,一旦机会来了,看你想不想。人求名利、求好的果报,就应该种好的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德是因,名是果,德建才能名立,因好果必好,这是自然的道理。如果我们反过来,倒果为因,只求名利,不管德行,那是缘木求鱼,哪里能求得到呢古人说,德是摇钱树,信是聚宝盆。有了德才能童叟无欺,有了信才能货真价实,这样贸易,你不想发财都不可能。孔子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经"系辞下》
由此再进一步要明白道与德的关系。德者得也,老子《道德经》五千言,前面三千字为道经,后面二千字为德经。道为理体,譬如我们出门之前要看地图,定好方位,然后开车出发,就是德,不去永远没有德。明道不行道,永远不会有德。道与德很难兼得,有道的人没德,有德的人不一定有道。一个得道的人,一定是道德兼备,否则的话,“有道无德,必定招魔;有德无道,一座空庙”。不积功累德,一味地盲修瞎炼,一定会走火入魔,因为你修行没有资粮。外表上装模作样,实质上弄虚作假的人,内里一定是空的,因为他根本没有明道。
形与表又是一对,这里的形指的是人的整体形态,身心两部分都包括在内。心正才能身正,身正了,你的仪表、容貌才能自然端正。人的形体健美、容貌姣好的根本在于心地,整容、化妆是没有用的,起码不能长久。所以善良之心能将人变丑为美,歹毒之心会使人面目狰狞。有兴趣的人,可以读读陈希夷的《心相篇》,其文着重谈的就是心与貌的关系。
为什么形端就能表正呢这就谈到诸子百家里的《管子》。《管子》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谈管理学的第一书,现代管理学上自以为是新发现的东西,都可以在《管子》中找到有雏形。管子是齐桓公的首相,他通过发展经济,帮助齐桓公富国强兵,使齐国一跃成为春秋诸国之首。《管子"心术篇》中说:“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正形饰德,万物必得”。管子认为,人的身为馆舍,德如贵宾,馆舍不打扫干净,就不可能留贵宾常驻。为了留住“德”这个贵宾,我们的身体,这个馆舍就一定要端正。形体端正了,内心的德建立起来了,仪容仪表自然而然就端正了。
有一位朋友向美国前总统林肯推荐一位阁员,见过面后,林肯没有表达任何想要任用他的意思。原因是“我不喜欢他的长相”。
这位朋友想到了一万种这位阁员被拒绝的理由,却怎么也没想到林肯选人的标准如此不靠谱。
他说,原来你也是个俗人,谁都知道“人不可貌相”的道理,你却也以貌取人,人的相貌是父母所赐,他不能为父母给他的面孔背负一辈子的责任吧?
林肯不亢不卑回答道:“一个人过了40岁就应该为自己的面孔负责。”
一个人有两种长相。一种是物理长相,一种是精神长相。物理长相源于先天遗传,取决于父母。精神长相可以后天修行,取决于自己。
一个人从出生到四十岁,经历了成长、求学、婚姻、创业或事业,这深刻的、历久的磨砺,将会成就我们内在的修行,而这内在的修行将最终反映在我们的相貌上。
《世说新语》中就记载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 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所以,希望大家能平时注意多读书,多开放自己的视野,多提升自己的素养和气质。
这四句话连起来,完整的意思就是:
德行正大光明,才能成为贤人;
克伏自己的妄念,才能成为圣人。
德行建立起来了,声名自然会树立;
心行举止端庄了,仪表自然就会端正。
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这几句话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
空旷的山谷里,声音会持续不断;空荡的堂屋中,一处发声,各处都会响应。
虚堂是空屋子,习是接二连三的重复。我们都有虚堂习听的经验,一间空屋子里面的回声很大,在一个角落讲话,另外的几个角落里都能听到。
祸福两句话出自《易经》。《易"坤"文言》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庆是吉祥、喜庆。有余庆是福泽绵长,这是积善的回报;有余秧是灾祸不断,这是积恶的果报。这两句话重点讨论了善与恶、福与祸的因果关系。善恶是因,福祸是果,因果次序一定要分别清楚,千万不能倒置。
祸与福是一体两面,相对共存的关系。你不想要祸,就别让福发展到极点。老子不是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话吗人为什会有祸因为恶积,是小恶的不断积累。为什么会有福因为积善。所以“福将至,观其善必先知之;祸将至,观其恶必先知之”。善恶的积累过程就是事物的量变阶段,这个阶段还可以自己控制。一旦到了祸福临头的质变阶段,就非人力所能控制了。山顶上的石头连小孩子都能撬动,一旦石头滚下山来,巨汉也挡拦不住。
有人会问,为什么前面两句话,由“空谷传声”又突然转到“善恶祸福”上去了呢表面看起来,好像二者之间没有联系,其实前后四句在语义上是紧密相连的。
“空谷传声”传出的是谁的声音“虚堂习听”听到的又是谁的声音都是发声者自己发出的声音,如果你不出声,哪里会有“传声”和“习听”呢人的祸、福都是自己招感来的,就像自己在山谷中呼喊,听到的是自己的回音一样。一切因果都是自作自受,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所以《太上感应篇》的第一句话就是,“祸福无门,惟人自招”。
此外,太空有放大效应。我们在山谷中发出的声音和听到的声音不一样,被放大了很多倍。同理,一个人造的善恶之因很小,但变成果报的时候会放大不知多少倍。明白了这个宇宙的基本定律,我们就再也不敢起恶念、做坏事了。相反,举手之劳的小善要多做,因为将来的福报会成倍数地扩大,好像高利率的储蓄存款一样,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这四句话连起来,完整的意思就是:
空旷的山谷里,声音会持续不断;
空荡的堂屋中,一处发声,各处都会响应
灾祸是作恶多端的结果,
福庆是乐善好施的回报。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身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相关资料补充: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徵传》
以铜为镜,可以看到自己的衣冠是否整齐,以古为镜,可以看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历史以及社会的发展,以人为镜,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
(1)、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有语曰: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今以攻战为利,则盖尝鉴之于智伯之事乎?此其为不吉而凶,既可得而知矣。”
——《墨子·非攻中》
(2)、明镜所以鉴形者也,有妍蚩刚见之于外;往事所以鉴心者也,有善恶则省之于内。
—— 唐·张九龄《进千秋节金镜录表》
鉴:照。妍(yán研)蛊(chī吃):美丑。省(xǐng醒):察看。这几句大意是:明镜是用来照人的形体的,美和丑能够显示于外面;往事是用来照人的内心的,善和恶都能在内心深处得到反省。~谈借鉴的重要性。
人借鉴于明镜,以了解自己的外貌,保持健美,修饰丑容;人也须借鉴于历史,来检查、反省自已,以存善去恶,成为至人。但人们往往重视借鉴明镜,不重视借鉴历史,这是人们重视现象、不重视本质的表现。可以此说明重视借鉴历史的重要性。
(3)、鉴不能自照, 尺不能自度, 权不能自称, 囿于物也。圣人则自照自度自称, 成其为鉴为尺为权, 而后能妍媸、长短、轻重于下。
——明 吕坤 《呻吟语 广喻》
镜子不能照出它自己的形状, 尺子不能量出它自身的长短, 秤也不能称出自身的份量, 这是由于它们局限在物品的范围内。圣人却能自己照出自身的得失, 量出自身的长短,称出自身的份量, 成为自己的镜子、尺子和秤, 而后才能辨明美丑、长短, 才能称量出天下万物的轻重。
(4)、以人为镜吉凶可鉴,小河不察亦可覆舟;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则吉凶可鉴也;不蹶于山,而蹶于垤,则细微宜防也。
——王永彬 《围炉夜话》
(5)、 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面对外界用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面对自我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
——林清玄 《窗子与镜子》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它是在1830年革命影响下写的,小说故事以15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为背景,表现了反封建的现实主题,谴责了给加西莫多和爱斯美拉达带来深重苦难的社会,小说浪漫主义色彩浓烈,充满现实生活中不可有的巧合、夸张和怪诞。对比手法的,典型运用也是作品最成功的地方之一,书中对美与丑、善与恶的描写形成了鲜明对照,是雨果浪漫主义文艺思想的核心。整个作品自始至终都体现了这种对照原则,运用这种原则组成惊心动魄的情节,创造了异乎寻常的人物,给人们展现出一幅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抗争的画面。
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一部世界经典著作。
雨果认为“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照,要算是大自然给予艺术最丰富的源泉。”善良的东西总伴随着丑恶的存在,在矛盾和尖锐的斗争中体现出来,《巴黎圣母院》的清洁,就是以美的代表吉普赛女郎爱斯美拉达与丑的代表副主教克罗德的矛盾冲突及鲜明对照中展开的。爱斯美拉达先后五次遇难与获救的曲折过程够构成了故事的基本情节。随着故事发展,作者通过四个男人与爱斯美拉达的对照及其人物本身的自我对照,表现四种不同的爱和作者对真,善,美的鉴别准则及爱憎态度。
这是一部伟大的浪漫悲情经典。
就艺术表现形式而言,悲剧,首先给我们带来的是心灵的压抑与震撼,将我们带入了与生俱来的一切关于主观之外的思考,这种悲剧无疑是悲壮而凄婉的。从艺术表现的主观
思维方式来说,浪漫主义的悲剧,更加大了我们与悲剧的时空距离,以便我们去审美,
同时也拉近了我们与它的心理距离,在慑服于我们的基础上,让我们的情感随着艺术的
进程不断地汹涌奔腾,这是一种壮美的境界。因为在我们没有逃出艺术情感的奴役时,
我沉醉于一切浪漫主义形式。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便是如此。
如果说《悲惨世界》增添了很多批判现实的内容,那么《巴黎圣母院》则是一部纯浪漫主义的巨作。两部作品写就的时代背景是作者所经历的法国从拿破仑到复辟再到"七月革命"、"六月起义"这样一个历史过程中,这是作家的一种社会历史责任,但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刚刚确立,尚没有对资本主义弊病根源的理论指导(至少作者接触较少),他们把眼光转向历史,中世纪。社会中的丑恶是作家所见证的,社会的动荡使作家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构筑的资本主义社会感到失望。黑暗专制是不允许作家批判现实的,社会的压抑使创作转向内心,风格趋于浪漫。这无疑是浪漫主义的历史背景,同样也是浪漫主义的社会历史定义。因此,法国社会的黑暗与专制时代(丑的方面)使浪漫主义艺术(艺术是美的精华)与丑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承担了浪漫主义中的批判力量,《巴黎圣母院》是借助了悲剧的形式体现了这一点。
首先是侍卫长法比轻薄的爱。法比是爱斯美拉达唯一心爱的男人。法比风流潇洒,英俊健美,在加西莫夫劫持爱斯美拉达时,法比英雄班的救了她,基于对英雄的爱慕,爱斯美拉达死心塌地的爱上他。而法比呢?实际是个轻薄的花花公子,他对爱斯美拉达的爱只是逢场作戏,对女性的玩弄与占有。对他来说,美丽但贫穷的爱斯美拉达绝不是他的梦中情人,而对表妹拂勒赫**,法比爱的是她的名门与嫁妆。因此当爱斯美拉达落难无辜的被黑暗势力迫害致死时,法比根本不看她一眼,与贵族**完婚了。因此,法比的俊美掩盖着心灵的空虚与丑恶。
加西莫多对爱斯美拉达纯正而自卑的爱,敲钟人加西莫多外貌奇丑:体残,背驼,胸凹,眼突,耳聋,脚破,其整个身躯没有一个地方一个器官是正常的,作者对“钟楼怪人”倾注了无限的同情,其人性的光辉让人产生一种丑到极处却是美到极处的文学感受。在这样残缺的身躯里隐藏至真至美的东西,当他在格雷勿广场受到嘲弄,侮辱,口渴得要命而纯洁犹如天使的爱斯美拉达不记前嫌送水给他时,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流出一滴眼泪”,便在心灵深处产生了一种最强烈的爱情,冒着生命危险救她,保护她,安慰她,照顾她。他对她的爱慕从外表看来似乎不陪,他内心也有自卑感,但这是他对理想的追求,是一种忠诚,感恩,崇拜及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人类自然天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如果说英俊的法比的爱是虚情,道貌岸然的克罗德的爱是兽欲,庸俗无聊的甘果瓦的爱是假意,那么加西莫多的爱是一种宝贵的真情。特别是当意识到自己被克罗德利用并使爱斯美拉达死去时,他杀死了放弃自身的克罗得,这表明了他人性的正义。因此,加西莫多的形象是《巴黎圣母院》众多形象中最具美学价值的形象,外表丑陋无法淹没灵魂的纯洁。
《巴黎圣母院》始终贯穿着浪漫主义色彩,作品起始,运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巴黎风光,如哥特式建筑等,让读者的心情自然而然地转移到社会,再到社会上的人物。小说塑造了三个主要任务:克洛德、卡西莫多、艾斯米拉达。在刻画克洛德时,首先反映的是对艾斯米拉达的"爱",这种爱带有一种专制色彩。和《简。爱》中的圣。约翰对简。爱的爱不同,克洛德的爱是一定程度上的真实却又异化了的;《简。爱》中的圣。约翰是顶着上帝的光环,让爱成为迎合上帝的功利牺牲品,他的爱并不丑恶,相反他善良崇高,至少他乐于助人。克洛德事实上放不下自己的身份,身份总比爱情重要,宗教的禁欲主义恰恰掩盖了欲望,这种宗教外衣下的欲望更加丑恶,他企图用专制的力量、绞刑的威胁来屈服艾斯米拉达,这是冠冕堂皇外衣下灵魂的丑,更是从丑的内心下出发的行为上的恶。卡西莫多与克洛德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他身上,雨果倾注了近于完满的关于丑的美学定义及内涵。卡西莫多这一人物形象塑造在15世纪也是不可能的人物存在,是作者内心虚构人物的反映。体现内心的主体构思,浪漫主义无疑是最恰当的形式;大量的心理描述极俱浪漫主义色彩。卡西莫多形象的艺术震撼力不仅是人们"忽视了的一群"的崇高心灵美的反映,而且这一形象是非常饱满的,既浪漫又真实。卡西莫多也有被推为"丑王"的虚荣,也因知恩图报而短暂地服从克洛德;但他的爱情却因为他近乎脱离人类社会的生活经历而显得无比真诚,甚至近乎歇斯底里,他任何情感动力都是发自内心的。对艾斯米拉达,则是作者以悲剧的形式肯定的美的崇高,象一挽花圈,美而凄婉;她又属于作者同情的被损害的对象。"白衣美人"变成女巫;她坚强,但又不可能不屈服于严刑逼供;对爱情又充满幼稚而天真的幻想;连最后的母女团聚也不能长久。她的经历,几乎贯穿了整个小说的悲剧性。
雨果通过描写四个处于不同地位,不同阶级的人对爱斯美拉达的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爱,在强烈对照中揭示了美与丑,善与恶,形式与内容,灵魂与躯体之间的内在矛盾。《巴黎圣母院》是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范本,整个作品充满人道主义激情,小说的发表,使雨果的声名更加远扬。
一部伟大的世界经典。
仙剑3经典对白
景天:唐雪见,我叫景天,风景的景,天空的天
景天:唉!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忙了大半夜,困死了……
赵文昌:阿天!你死到哪里去了!天黑了才回来!不想活了是不是 景天:又是这句话!难道我真的大限已到我我(景天中毒)
景天:小偷也敢打人,就升级成强盗了
景天:这是什么东西,会飞的猪吗?(初见花盈)
景天:你一定要来!如果你不来,我就天天等,等一辈子!(雪见要去引开敌人)
景天:虽然只有10文钱,但也像要了我的命一样难受。
景天:我赢了! 雪见:少白痴了!
景天:于婆婆,您在喂鸡吗 于婆婆:废话,不喂鸡难道喂你
景天:啊!是你!红毛,你怎么会在这里? 重楼:你叫我什么?! (雷州刺史府夜)
树林里景天对小葵说:等将来一切都结束了,我带你到这里定居,永永远远和你在一起!
景天:等一切都结束后,我把自己贱价卖给你啦! 雪见:恶心!我有说过要你吗? 景天:你要也好,不要也好!反正我是厚着脸皮卖定了。 雪见:讨厌!
景天:真,真像,比雪见本人好看多了 (景天对红葵画的雪见的评价,笑爆了)
景天:流年不利…… (快要战死时)
雪见:我只不过是一个东西,不是人左右我不过是个东西罢了! 景天:记住,你不是一个东西,你是雪见,我喜欢的雪见! 雪见:你敢说我不是东西!想死啊!
景天:我最爱的那个人,她已经去了(紫萱结局)
景天: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缘深缘浅,很难预料(花楹结局)
重楼一脚踢倒当铺的门~ 潇洒地把魔剑倒插在地上,冒一句:当剑! 赵文昌(吓得直哆嗦):客客官,当多少? 重楼:一文!(笑到抽了)
重楼:你竟然沦落致此(可怜的景天哟)
重楼:六界之中,唯人有情,可成夫妻,却偏有人不知珍惜,妄图修仙!
重楼:哼,原来是你这杂碎,杵在这找死吗,滚! (哈哈,不愧是魔尊大人啊~够拽)
重楼:外人?不是内人吗?(嘿,楼哥也会搞笑)
重楼:我对人间已无任何兴趣。(紫萱牺牲后)
重楼:哼!蜀山化为灰烬与本座无关,但锁妖塔若损伤半点,本座必让生灵涂炭。
重楼:现在你也是人,我也是人,而他是仙,人仙殊途,你我却是一样的,再会。
重楼:相见不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我知道她平安就够了(唉,爱到这样楼哥真)
重楼:今天我只想喝酒。(紫萱结局)(唉,为什么紫萱爱的不是楼哥。。两个痴情的人啊。。。)
雪见:亮你个头啊,走啦!(大渡口)
雪见:我的伤在胸口
雪见:这么重,猪都比你轻 (雪见拖着晕过去的景天)
雪见:卖弄风骚 红葵:有的卖总比你没的卖强,有本事你也卖啊! 雪见(跺脚):人不跟鬼斗!
雪见:多想想我。
(战斗中景天要挂时)雪见:死妖怪!只有我能打景天!
雪见(说精精):带着你干什么?养着玩吗?(捧腹。)
雪见:我我是春花我没有嫁人,这不是来看你了吗 (对将死的蓬莱弟子说了一句善意的谎言)
雪见:今天才知道你是属猪的,那么喜欢睡觉就去睡吧。(喜欢睡觉也有罪啊,哈哈)
雪见:想到就要离开你了,心像要裂开似的痛,那种感觉,一定就是喜欢了
夕瑶:你身边有她,她身边有你,这正是我希望的……能再见你一面,我心愿已了,再无挂碍……(唉)
雪见:从此以后,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再也不能扔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人了。(为救景天跳炼剑炉,龙葵结局)
(雪见。。为什么我觉得她性格很像仙1的月如。。?)
紫萱:……死者已矣,悲伤又有什么用呢?回去吧……
紫萱:无论她变成什么样子,身处何方,永远都会在你心里!只要彼此牵挂,就还有数不尽的生生世世!(安慰景天)
紫萱:长生不老又怎样?人生在世,但求平安喜乐,若不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纵使活上千年万年,又有何意义?
紫萱:婆婆……我求你一事,我死后让青儿发身长大,把她当男孩养吧!也许不是情爱对她会更好些……(我家紫萱啊……)
紫萱:那女人就是因为什么地方都不如你,所以你不如她……(分支剧情)
紫萱: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紫萱:害一个人,也未必一定要他死……
紫萱:阿天,你在和谁讲话? 景天:一个过客 紫萱:过客(夕阳下,重楼长长的背影)(紫萱结局)(痴情的人啊…好希望紫萱喜欢的是重楼…为什么这样的结局。。长卿死哪去了。。)
龙葵:去死!去死!去死!去死!(战斗中)
龙葵:好耶!我最喜欢偷偷摸摸的了,想不到蜀山大侠也喜欢呢!(红葵)
龙葵: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只要你能让我拥有身体哪怕一天也好,一刻也好让我能摸摸哥哥,也让哥哥能抱抱我(小葵啊)
龙葵:嘻嘻~~~真乖!一点就通!看我赏你点什么?(红葵)
龙葵:哥哥……你知道我多想让你摸摸……摸摸我的脸……(这个傻孩子阿)
龙葵:哥哥要我死,我就把我的命给他,哥哥要我活着,我就好好陪在他身边
龙葵:我宁愿为哥哥死让他永远记着我,也不要哥哥陪着我却记着另外一个人。
龙葵:哥哥,你终究还是喜欢雪见姐姐,你一定要替我好好活着,好好活着。(为救景天跳炼剑炉,雪见结局)
蓝葵:你为什么要走
红葵:因为“爱”是不可以分享的
蓝:不是说……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吗?
红:我是在你最无助的时候创出来的,保护你自己的影子,现在……你找到了可以保护你的人,我该离开了
蓝:你去哪里?
红:去找一个……可以保护我的人……一定会有这样一个人,在某个地方,某个时代,等待着……
蓝:我……很担心……
红:不用担心,按我说的去做,一定会得到幸福的!
蓝:我担心你……
红:不用担心,我也……一定会得到幸福的!他快来了!准备好!如果喜欢,就大声说出来! 记得要微笑!(蓝色小葵望着那已远去的红葵微微一笑,刹那芬芳。。。)(龙葵结局)(唉。。小葵。。为什么喜欢上自己的哥哥。。)
长卿:心已厌倦,身却不得不浸染红尘。
长卿:这几十年,我有心凭吊,却连一处坟茔也没有,有心追随而去,却又不知去向何方。 眼下蜀山又是一劫,待此劫过后,我立即振衣而去,再不理会尘事了。
长卿:年至半百才知心中真愿,半生皆错啊。。。
花楹:从、今、天、起,就会长大!(花楹结局)(始终觉得花楹就是个什么都不懂小孩子)
渝州民房某居民:我娘见过剑仙,在天上飞的,可是大家都不相信。 景天:我相信,我相信。后来呢? 居民:后来我娘唱了一首山歌,那剑仙听的太入神,从剑上滑下来,掉到山谷里去了。。。
吊角楼甲的男的说:别跟我说话……昨天在碧山撞了妖怪……神还没回过来呢。
某算命甲给某算命乙算命:道兄!你骨轻三两,前生乃一俊俏小尼姑,这个后市嘛……游戏程序设计员?!这个是什么东西?(嘿)
水碧:寒蝉也好,蝼蚁也好,你要的是我,不是我的样子,对吗?
精精:不要……摸我的头啊……要我说几次你才懂……会长不高的……(哈哈)
精精临死前:跟你说了多少次了,别摸我的头,那样会长不高的
在天界 我看见一片云彩 就过去点了一下 结果它冒出一句 “哇!你怎么连一朵云也不放过!” “要你管我,我只是一片云,从来处来,到去处去。 ”
安溪老妇:这夫妻俩去天香楼了! 景天:啊哪有两夫妻一起去妓院的啊 老妇:男的去偷腥,女的去训夫。(哈哈哈……)
翁和月:逝者如流,可舟行远……所谓“回魂”,可凭吊,可缅怀,万难更改……
毛猫:喂---!你、你、你踩到我们的地了!景天:啊?!又是你们!毛猫:怎么?不想给钱?那我倒要跟你评评理,这俗话说…… 景天:好--!打住!打住!我给,老子有的是钱,才不在乎这一点呢!毛猫:嘿嘿!又赚了!(走四次后此处可做补气田用,笑)
敏慧:听说高咏哥的病是你治好的?你真有那么大本事吗?那可不可以帮我治治鼻头上的麻子?虽然只有一两个,可是……人家在意得很。(拿景天当什么了?笑翻)
鲍三娘:卖大肉包咧,使人是鬼都来尝尝啊~~
(星森里每个人物的台词都很搞笑哈,特别是4个仙1人物名称很近似的4个小家伙,台词做的跟老仙剑里的人物性格一样啊,怀念。。)
第一次碰灵耳时,她说: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我的天我家灵儿啊~~~ )
追之前,逍妖:江湖险恶,从容就卧。(笑死)
追到后,逍妖:赏你的,还不快谢。
笑犬:挖鼻孔其实挺酷的……(忘了是追到前还是追到后了。这家伙贼笨,追的时候他就在那里站着不动。。。)
最后一句爆经典的。胜败乃兵家常事 大侠请重新来过 (仙3还真是不容易死,不过再次看到这句话还是觉得很经典哈,从仙1就没改过)
星沉月落夜闻香 素手出锋芒 前缘再续新曲 心有意 爱无伤 江湖远 碧空长 路茫茫 闲愁滋味 多感情怀 无限思量
且人生百年,纵聚千金,亦难携归尘土。——九州散人的剑冢箴言(节选)
灵珠有泪自千行 等闲芳草斜阳 离人过客暗凄凉 偷羡鸳鸯 伤心脉脉难诉 风剪寸寸柔肠 神仙人鬼两茫茫 情短恨长 (紫萱结局)
柳似伊 花似伊 叶叶声声是别离 雨急人更急 湘江西 楚江西 万水千山远路迷 相逢终有期 (雪见结局)
雪见:我只不过是一个东西,不是人左右我不过是个东西罢了! 景天:记住,你不是一个东西,你是雪见,我喜欢的雪见! 雪见:你敢说我不是东西!想死啊!
雪见:想到就要离开你了,心像要裂开似的痛,那种感觉,一定就是喜欢了
楼主去仙剑吧找找
1 我最感兴趣的一件事 六年级作文600字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美妙的音乐,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是啊,艺术有着神奇的魅力,它吸引着每一个对它感兴趣的人。
谁都明白,艺术会有许多的表达形式,而绘画就是其中一种。而我就是一个忠迷于它的人。
在我小时侯,就似乎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一年级时,除了体育,我最喜欢绘画了,我可以做我喜欢做的事:画画。每次老师布置下来了作业,我都会尽力完成。即使失去点玩的时间也心甘情愿。然而,每次的回复都是“优加”。这使我的心有了很大的震撼与欣喜。也许,就是在那时,我的心才拨下了艺术的种子,我的绘画天赋和潜力才有所发掘。
打那以后,我对绘画愈加喜爱,常常抽出一些时间与精力来钻研,这使我的画技逐渐提高。直到有一次,辛苦的付出使我得到了收获的喜悦,愈加激发了我对绘画的动力。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傍晚,我忽然接到老师的通知,要出一张读书海报,要2开大的纸来出。我欣然接受了任务。想到能展示自己的才华,我兴奋极了。到了周末,我做完作业,便把纸拿了出来,往桌子上一摊,不由得愣住了。2开大的纸啊,相当于四张8开纸的大小!洁白的画纸几乎占满了整个桌面。正想收起画纸,可绘画的欲望让我重新提起了画笔。我思考了一会儿,便那起笔,在画纸上龙飞凤舞起来。不一会儿,空旷的画纸上出现了一座万里长城的轮廓。我修改了一下,便拿出了彩笔,开始涂色了。一会儿工笔细描,一会儿大块涂抹,画得不亦乐乎,万里长城的雄姿渐渐在我的笔下显示出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不觉已是傍晚了,妈妈叫我吃饭,我只好恋恋不舍地放下画笔,准备去吃饭。可我的双腿早已麻木,酸痛得站不起来了,在看看那幅画,还有一大半没有完成,真想放弃,但我的毅力提醒我要坚持。后来妈妈把饭菜放到我的书桌上,我才坐下来,继续画……
我把一整天的时间都投入到了这幅画的创作中,可还是没完成。晚上,我独自苦战到了夜晚12:30多,还差一些就能完工了。可此时的我早已是睡眼朦胧,眼皮好似千斤重,上下不停地“打架”。实在不行了,就闭眼眯一会儿,之后再起来做。妈妈早已再一旁睡着了,而我为了这幅未完成的画,还得继续画。
终于,在大钟“铛——铛——”地敲响1:00的钟声时,我总算把这幅画完成了。此时我早已站不住了。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草草收拾了一下,就到在了床上,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我把画交给了学校,几乎所有老师都震惊了。我也如愿得获得了一等奖。这时,我疲惫的脸上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件事早已过去,可我依旧记忆犹新。因为这是我为绘画投入最多精力与时间的一次。这也是我一次对自己画技的检测。之后,我一次次在县、市的比赛中获奖,一次次从绘画中得到提高、乐趣与启迪。我会永远珍爱这门艺术。它已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2 以 我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 为话题的作文生就像一个乐章,而读书则像其中的一个个符号,它伴随着我的成长,让我的生活绚丽多彩。
记的小时侯我就爱看书,它摇响了“开心果”点燃了青春梦。长大以后我则爱看漫画与世界名著,漫画书让我的青春在笑声中闪光,心灵在快乐中成长,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有我喜悦的心花在尽情怒放。那《哈利· 波特》带我走进了魔幻的世界,让我认识了美与丑,善与恶,还有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神奇吸人的魔法,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有我的惊讶长留。《骆驼祥子》带我走进了黑暗的旧社会。那一场场战争打破了百姓的梦想,那畸形的婚姻打破了一个个人的幸福,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有我的泪水下落。
书中的故事是说不完的,因为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仿佛生命中的所有喜怒哀乐都会聚在了这里,否则我的心情何以这般的像大海是似的多变。
书中有几分色彩,生活就有几分风趣。既使最甜蜜的表达,也抵不上书中的一个故事。
书中的点点滴滴,心雨淋湿了一个个生动的细节;真真切切,双眸蓄满了一个个生趣活泼的故事。
书中世界中总有某个故事令你身心陶醉,仿佛严寒中走进了暖洋洋的小屋。
书像轻舟划破一汪碧水,微风拂动一片清潭,让人顿感清醒。
书是蓝蓝的天空横挂的一条彩虹,是漫漫长夜骤燃发亮的一颗明,是枯树逢春时的激动,是微火经风时的欢呼。
一年又一年,我们在书中思考、成熟;一天又一天,我们在书本中温故、知新。
书能使岩石一瞬间化为七彩的云霞,书能使现实化为梦幻般的童话,书能使堆满心头的哀草化为一望无际的绿波……
如果我们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鲜花失去了雨露。
生命的 时时澎湃;智慧的火花随处闪烁,只要有书,自然就心无芥蒂,它打开了我心中的每一个关紧的大门。
书如云缝中射出的一道精光,如朝阳唤醒了沉睡的山峦━━只要有书中的故事存在,就会有明亮的心情。
学会用书化解学海的风浪,才算是真正体会了千帆竞渡的激昂。
每一本书都是感情之源,不论是阴雨绵绵,还是鲜花盛开,故事里停泊的依然是我们多彩的年龄。书就像是一种奇妙的催化剂,保障了我们时时勃发的生机。
在书中带着甘露的枝枝蔓蔓,被一片片阳光尽心呵护。渐趋成熟的每一颗心,都积淀着山灵水韵。透明的年龄,多汁的心事,在书中反射着一丝丝情感的光纹。
书让我们在奋斗中迸发出幽默,引爆出我们全部的欢乐,不可阻挡的 ,点燃了我理想的篝火。
书是我们的伙伴,他增长了我的知识,调出了我的喜怒哀乐。每当看完书,打开窗户,眺望那无比宽广的大千世界,呼吸着新鲜空气,微风吹过,心中感到无比的宽阔,无比的舒服自在。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瞭望世界的窗口,它为理智和心灵插上了翅膀。伏尔泰说过: “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侯,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着本书的时侯,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书籍是巨大的力量,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知识之泉,经书籍而奔流。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旧愈深。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它对于人类之所以必要,就在于它是滋补光明的养料。高尔基说过: “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落淹死。”
书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的遨游。让我在欢乐与知识中尽情成长。
3 你最感兴趣的人作文六百字一共四篇,你看看吧
第一篇:
我最感兴趣的人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感兴趣的人,我最感兴趣得人是我们城市的美容师一一一位默默无闻的清洁工。
我每天上学都很早,在我每天上学的路上她总会出现在那条街道上。她穿着**的衣服,戴着帽子和口罩,扫舞着手中的大扫把,不怕脏、不怕累、任劳任怨地打扫着街道。在她身后留下的是一条干净整洁的马路。
一个星期天,我想那位阿姨也应该放假了吧。于是我走到那条小路上,出乎意料的是那位阿姨还是像往常一样,在那里清扫垃圾,她用扫把不停地扫着。她戴着白口罩,虽然我看不清她的脸,但是我能猜到此刻的她,一定累得汗珠直淌。我好奇地走上去说:“阿姨您周末不休息呀。您一定累了吧!”阿姨停下来看着我笑了。
她虽然身材不苗条,长得也不是很美丽,但是我觉得她的背影是那么高大。他没有华丽的衣着,但是她却用她的劳动为人们创造着清洁的环境。我敬佩她,我赞美她。
白铁一小 四年三班 韩雨竹
教师点评:城市清洁工一种及其平凡普通的工作,小作者却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了清洁工的伟大之处。让我们不禁对清洁工肃然起敬。城市如果缺少了他们就会变得不可想象。为了清洁工能够更加省力方便地打扫城市卫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行动起来共同维护城市的环境卫生。
第二篇
要问我最感兴趣的人是谁,我一定不假思索地说:“我最感兴趣的人是我的妹妹!”
我的妹妹长着一个圆圆的脸,她那乌黑的头发披在肩上,两道小刷子似的眉毛下是一双黑宝石般的眼睛。高高的鼻子下是一张红红的小嘴。她的耳朵很大,像“顺风耳”。她调皮又可爱,是家里的小精灵呢!
记得去年的一天,妈妈让我去姥姥家写作业。到了姥姥家,我看到妹妹在旁边玩皮球,就没打搅她,径直走到了学习桌上写作业。
写了一会儿,我感觉有点不太对劲:屋里怎么这么静呢?抬头一看,屋子里除了我以外,空无一人。我急忙跑到外面一看,原来小妹妹正在浇花呢!可是她手里拿着一瓶红色的液体,我大叫:“钢笔水!”姥姥闻声后,跑了过来,看到那被钢笔水浇到的兰花后,大喊:“我的兰花呀!”哥哥也赶过来大喊到:“我的钢笔水!”妹妹看到了这情景,不好意思:“对不起,我只是觉得这里都是绿的,一点也不好看,所以我就浇了点红钢笔水。”我们几个人听了以后,都笑得前仰后合的,妹妹则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我的妹妹使我的生活充满了色彩,你们说我的妹妹不顽皮,不可爱吗?
第三篇:
在这个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中,有许多值得我感兴趣的人,但是,我最感兴趣的人还是我的班主任程老师。程老师大约二十出头,瘦高的个子,有一头长长的,乌黑亮丽的头发。她长着一张瓜子脸,弯弯的眉毛,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藏在眼镜后面的大眼睛炯炯有神,总是和气的望着别人,显得又亲又敬。
程老师虽然工作没有几年,但是每次上课都能让我们觉得是一种享受,单是她那婉转动人的,抑扬顿挫的声音就不用说了,而她的每一课都讲得那么生动感人,那么使人容易听懂,真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程老师还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不管他的学习成绩好与坏。她常说:“人之初,性本善”,她相信我们都是可塑之才,也正是她对我们的信心和对我们孜孜不倦的谆谆教诲,才使得我们班的学习成绩和各方面成绩都在全校名列前茅。
程老师对我们的爱像点点春雨,每时每刻都在滋润着我们健康的成长,她不但教我们知识,还教育我们怎样做人。说她伟大吧!她却实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说她平凡吗?她却把她的青春和爱都献给了我们。此时此刻,我默默地想:程老师不像白求恩、诺贝尔那样有荣誉,但她永远是我最感兴趣的人,最感兴趣的老师。
4 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作文我最喜欢的事是养小鸟。
我妈妈在很远的地方买来的小鸟可漂亮了,它有一身黑绿相间的羽毛,美丽极了! 这只小鸟很令人喜欢,每次我出门、进门时它总用自己清脆的嗓音为我歌唱,还不时的跳来跳去拍打着翅膀。有时还会到我的肩上学我说话呢! 每天放学的时候,我总是跑回家,因为我怕小鸟会饿坏了,我一进家门就会给小鸟喂食,小鸟一看到我拿着食物就会飞过来站在我的手上用嘴巴不停地啄我的手,我总会 摸摸它的头说:“不要着急、不要着急,一会就有吃的了。”
有量它很听话,我叫它干什么事它就干什么。有时它也很调皮无论我怎么说它都不肯停下来,搞得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我最感兴趣的事就是养小鸟了,小鸟也慢慢成为了我永远的好朋友了。
5 我最感兴趣的一件事作文600字我最感兴趣的的一件事就是画画。
两岁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涂色本、一盒小蜡笔。我很好奇,小小的手握住一支红色的蜡笔,在苹果图案上一画,居然出现了一条红色的线,好神奇啊!我又低头画起来,却涂得一块深、一块浅,还总是涂出格。那时,我最喜欢和隔壁的姐姐比赛涂色,等着妈妈给我们评分。突然有一天,我涂得很均匀,没有出边框,妈妈夸我真棒!后来,我开始描红。一开始,描得歪歪扭扭的,一点也不像,描得多了,线条变得流畅起来,画的太阳也有点样子了。
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我跟着董老师学习儿童画。第一堂课,画的是灰太狼,我却给它加上了翅膀,董老师夸我很有想象力,我高兴极了。从此后,学画更有兴趣了。小学二年级,我去少年宫学国画。第一堂课,査老师寥寥几笔,就画了几棵树。我也拿起毛笔认真临摹起来,却发现毛笔不听使唤,很难控制。但我没有泄气,回到家里刻苦练习。现在,我的国画有了很大的进步,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我的作品还光荣地在少年宫展出。
我尝试过很多画种:数字油画、金粉画、沙画、胶画、刮蜡画、粘土画、水粉画、漫画等,这些画种我都特别喜欢。绘画给我带来了快乐,为我打开了艺术的窗户。
6 抓住自己感兴趣的事来写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我喜欢的小动物是狗,是爸爸学校里看校护院的小黄。
它身上长着软绵绵的黄黄的毛,干净发亮。一对水汪汪的眼睛,像两颗明亮的珍珠滚来滚去,很讨人喜欢。
起初它不认识我。有一次,我和姐姐到爸爸的学校里去玩,它对我很凶,直朝我扑过来,差一点咬伤我的脚,幸亏有姐姐的护看,它才跑远了。
第二天爸爸带我去学校,小黄摇着尾巴跑来了,爸爸指着我告诉它:这是自己人,要认下,以后不要咬了,好不好?它看着我,摇摇尾巴,在我的脚上嗅了嗅就走开了。我们就这样认识了,我渐渐地喜欢上它了。
这狗对我的爸爸很亲热,它每次看到我的爸爸,总会跑过来缠住爸爸的脚汪汪地叫,好像在说:“主人,给点吃的。”爸爸说:“忘记了,给你没有带。”
它不愉快的走开了。它其实对我也很亲热,有一次,它跑到我跟前要吃的,我只好把刚买的鸡腿给了它,它吃的狼吞虎咽,口中还发出呜呜的声音。
我对它说,慢慢吃,别噎着。它吃完了鸡腿,我就逗着它玩,它像风一样的跑,我怎么也追不上它,最后,它在草坪上等我玩。
它平时看起来很胆小,但遇到陌生人,就会大叫,把陌生人吓跑。 这就是我喜欢的小狗,一个讨人喜欢、尽职尽责的小狗。
7 感兴趣的事作文600字感兴趣的事
为了让我收收心,静下心来学习,妈妈决定每星期日下午带我到公园写生。听了这个消息,我非常兴奋,因为我喜欢画画,并且热衷于画画。
一路上我像个专业的画家一样,背着画板,手拎颜料,一脸严肃的神态嘴一直绷着,我太想哈哈大笑了,但我不能,我更喜欢这种感觉。
进了公园大门,我被那嫩嫩的小草和姹紫嫣红的花儿引进了美的世界,在我那幼稚的思想中,曾有着一片美丽的地方,那是一个名叫“仙境”的地方,异常美丽,那里的花儿一年四季都盛开着。树的叶子不是浓绿而是嫩绿的。那里的草。。我的遐想中断了,是妈妈在叫我,我跑过去一看,“啊!好粗壮的一棵树。”这棵树虽不怎么高,却好粗呀!树叶也多,就选它做写生的主题吧,再把刚才看到的这一片花地也画上,真完美。咦?附近怎么连个椅子也没有呀!这下怎么办呢?一虎刚走,另一虎又来了。我环顾四周,最后把目光停留在一棵小树上,这棵小树碗口粗细,树枝从根部往上将近20cm处开始分叉,刚好形成一个三角形,我坐在上面,惬意极了。我拿起铅笔,装出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把笔夹在鼻子与嘴之间,终于,我这个姿势累了,便开始画。我学着画家的样子,把笔挥着画,可我后来发现我水平太低,又只好规规矩矩的画了。将近两个小时我才完成这幅画。这个下午真有意义呀!比在家打电脑强多了。
这件我最感兴趣的事,在这样一个下午度过了。我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画画,喜欢用这种方式度过下午的时光。
8 抓住自己感兴趣的事来写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我喜欢的小动物是狗,是爸爸学校里看校护院的小黄。它身上长着软绵绵的黄黄的毛,干净发亮。一对水汪汪的眼睛,像两颗明亮的珍珠滚来滚去,很讨人喜欢。
起初它不认识我。有一次,我和姐姐到爸爸的学校里去玩,它对我很凶,直朝我扑过来,差一点咬伤我的脚,幸亏有姐姐的护看,它才跑远了。第二天爸爸带我去学校,小黄摇着尾巴跑来了,爸爸指着我告诉它:这是自己人,要认下,以后不要咬了,好不好?它看着我,摇摇尾巴,在我的脚上嗅了嗅就走开了。我们就这样认识了,我渐渐地喜欢上它了。
这狗对我的爸爸很亲热,它每次看到我的爸爸,总会跑过来缠住爸爸的脚汪汪地叫,好像在说:“主人,给点吃的。”爸爸说:“忘记了,给你没有带。”它不愉快的走开了。它其实对我也很亲热,有一次,它跑到我跟前要吃的,我只好把刚买的鸡腿给了它,它吃的狼吞虎咽,口中还发出呜呜的声音。我对它说,慢慢吃,别噎着。它吃完了鸡腿,我就逗着它玩,它像风一样的跑,我怎么也追不上它,最后,它在草坪上等我玩。
它平时看起来很胆小,但遇到陌生人,就会大叫,把陌生人吓跑。
这就是我喜欢的小狗,一个讨人喜欢、尽职尽责的小狗。
9 我最感兴趣的事,景,物今天开始放暑假了。
暑假到了,但是暑假要干什么呢?觉得是想做一些不同的事情,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又从哪里结束……或许本来就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暑假是这样,生活也是这样。
在孩子们的眼里,社会总是充满着真善美,生活是甜蜜而多彩的。在大人们的眼中,社会是有两面性的,既有真善美,又有假丑恶,生活具有酸甜苦辣。
为何大人与孩子的思想有那么大的差别?结论只有一个:这是成熟与稚嫩最根本的区别。 大千世界中,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
大人们的阅历丰富,决定了他们看东西比较全面。而孩子要走向成熟,就必定需要经历一些事情。
有人说:“生活是一个大练兵场,是磨砺人的舞台。”在这个特殊的舞台上,每个人将会遇到开心的事情与悲哀的事情。
悲哀的事情会使人承受巨大痛苦,开心的事物会让人拥有美好的心情。如果整日面对悲事,人容易丧失信心进而自暴自弃、颓废沉沦;而整日面对喜事,人又会被眼前的事物所迷惑,缺乏社会经验,容易上当受骗。
正如植物不能缺少阳光与雨水一样,人的经历中不能缺少快乐和悲伤。 2 暑假里面最爱做的一件事情之一当然是看《快乐男生》了。
我最喜欢陈楚生了,我想很多人都喜欢他,有人喜欢他的声音,有人喜欢他抱着吉他的神情,有人喜欢他的故事,有人喜欢他的为人……我喜欢他,似乎不需要因为什么,又似乎是因为他的一切。 当再次看到他的时候就已经很是被他吸引了,是因为他的声音,还有他抱着吉他用心歌唱,用音乐讲故事的神情,记得当时听他演唱的时候,整个人就完完全全的陷进去了,似乎是你走进了他的故事,又似乎是他走进了你的内心深处,这种感觉是当时在场的其他所有选手都没有的,别的选手唱歌时就是简单的机械的在听,而对于楚生是聆听。
在后来一场一场的比赛中对他的喜欢一次次加深。决赛在陈楚生和苏醒之间,歌迷分成了两派,评委分成了两派,主持人似乎也分成了两派,最终结果出来后,何老师还口误把陈楚生说成苏醒。
陈楚生和苏醒,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一个卖盒饭度日,一个少年留学海外。最后冠军是陈楚生,我兴高采烈地大声疾呼,我赢了,我们楚生赢了。
这个世界上,我相信每个人付出的坚持与努力都是回得到回报的。 3 炎热的夏季往往是考验人毅力的时候,每个人的毅力不同,但求知的大门永远敞开。
就看远处的你我愿不愿走进。走过了炎热,也就代表你走上了一个新的起点。
今天我无意中看书,看到童第周这篇课文,童第周学习十分差,但他艰苦努力,早上、晚上都合理利用学习,从最后一名成为第一名。我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无论做什么事要想成功,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才能获得丰收的喜悦。
这又使我想起一句名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么好的名言,我的精神一下子提上来了,我找到了精神需要的补品。
向以往那样,我又好好学习,每天老师带我们去知识的海洋,攻破了一道道难关。得到了一份份美好的战利品。
使我坚定了信念,锻炼了意志和不断学习攀登的精神。等待下一关的挑战。
4 呆在家里做作业,不免觉得有些乏味,除了看看书或电视,陪着外公外婆打几副牌,寻开心。
妈妈对我非常苛刻,时常在我耳边唠叨,定要让我复习语数英,说什么“马上毕业了,升初中还那么放松!”我只好乖乖认命,仅5天,就做完了作业的一半!惊人啊!我的暑假虽吁了口气,但还是“闭门自习”的,唉,倒霉! 游泳是我在夏日中必不可少的运动,在碧波里狠狠一个猛蹿,便会让那碧湛湛的、清凉的池水,凉便全身,浸透心田。虽说在游泳池里偶尔喝几口水,但在池里感觉还是很棒、很爽的!在炎热的夏,来几个狗爬式,几下蛙泳,有一种休闲时尚的感觉。
暑假,平淡中也有自在,也有快乐。无聊而快乐的生活啊!呵呵。
5 暑假里,我看见妈妈总是心事重重的,还总是在镜子前照来照去,我知道,妈妈是为自己逐渐变胖的身材而苦恼。暑假以来,妈妈的客户经常请妈妈吃饭,这些东西不知道有多少卡路里呢!唉,可不是嘛,《大长今》过后,妈妈爱上了韩剧,每天晚都要看,而且天天都到10点多钟,早上怎么能早起?妈妈下班晚,根本没有时间去运动,怎样才能让妈妈变瘦呢? 我先让妈妈做健美操,其实就是广播操,妈妈才做了一半,就已经气喘吁吁了,接下来,是转呼啦圈,妈妈接过那个特大号的呼啦圈。
只见妈妈踢踢腿,弯弯腰,扭扭脖子,甩甩手,很认真地做着每个动作。一会儿工夫,就见她全身大汗。
我赶紧拿来毛巾和水杯,关心地说:“好了好了,今天到此为止。”妈妈擦了擦汗,一下子喝完了整杯水,这才舒了一口气。
一个星期后,妈妈站上台称。她惊喜地喊道:“减了减了,1公斤呢!”“耶!减肥成功!”我欢呼道。
原来只要能坚持,减肥一定也会成功。 6 今天去吃肯德基了。
一进去,我们一家三口立即分了工,爸爸去订餐,我和妈妈去找座位。好不容易找了个座位坐了下来,趁爸爸还没来,我又打量了一下肯得基店堂:大厅很宽敞,桌椅整洁漂亮,设施齐全,四周的墙壁上画满了儿童卡通画和肯得基宣传画,有清凉的饮料、酥焦的薯条、香喷喷的汉堡包、色香味具全的大鸡腿,看着。
审美理想
审美理想:审美理想首先是一种理想,但又不同于一般理想的概念,它是人们有了一定的审美经验,审美习惯后的形成的美的生活与美的人的观念,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随着社会的反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
是指人向往和追求的美的最好最高的境界。它是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并是这种经验的高度概括。审美理想产生于社会实践中,人的全部社会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不断地认识现实、产生理想,并实现理想的过程。人的审美理想就产生于这个过程中。作为审美经验的结晶与升华,审美理想与一般的社会理想、观念又有所不同,而且有经验性的形象特征,非逻辑概念所能函盖或替代,但是,要充分表现审美理想,使审美理想“物质化”,变成任何其他人都可以接受的东西,那就只有借助于透视审美理想的棱镜来反映现实的艺术才能做到。艺术作品对现实的反映是一种以审美理想为媒介的认识,因此,它比现实美更高、更集中,更典型。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大体上决定了艺术作品的倾向性和艺术方法、内容与形式。
审美理想是相对的,具有可变性。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审美理想表现的不仅是个别人的直觉趣味,而且是整个社会集团和社会阶级的审美关系的实践,因而它所概括的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的经验比审美趣味来得更为深刻、自觉、广泛,更鲜明地显示着一定时代、阶级的历史必然的理性要求。这使审美理想与一定的世界观、社会制度和实践要求密切相关,并在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而最终被决定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在阶级社会里,审美理想尤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各时代、各阶级有其自身的审美理想,从而形成一定时代的审美趣味与风尚。审美理想还同时有历史继承性和共同性。每个时代的审美理想都是从漫长的人类审美意识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都带有历史的痕迹。由于历史地形成的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各个民族的审美理想存在着显著的不同,形成了一个民族共有的而区别于别的民族的鲜明的民族风格、特色。但同时各民族的审美理想又不可避免地有着客观的共同的要求,具有全人类的共同内容。审美理想渗透于审美感受之中,主宰着一个民族、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的审美趣味、风尚和趋向。
审美理想把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把实现理想的目的与手段统一起来,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强大精神动力。它可以用来衡量和评价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的各种事物与现象,引导人的正视并揭露现实中的矛盾,鼓舞人的不畏艰难,为光明的未来奋斗、拼搏。
论审美
www8dounet 2005-6-8 20:42:00冷草
本文旨在谈论文学审美,在此之前,我想先谈一谈想象和文学想象。
想象和现实永远是一对矛盾。现实中没有的东西(或者个人现实生活里没有的东西),人们才会去想象,来弥补现实的不足。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很穷,做梦也想发财(不是笑话,是事实),因而,我常常沉湎在钱财带给人的种种欢乐之中,并以此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前进的动力。那欢乐无疑只属于我的想象,不是事实——倘若是事实,我沉湎其中,则不是想象,而是回味了。固然,我没有的别人不一定没有,发财对我来说是想象的内容,对有些人来说可能就是事实了,在一个个人飞速积敛财富的年代,发财的人肯定不少。我是出于羡慕和嫉妒,才把别人的现实移来作为自己想象的内容,并且希望自己也能仿效他们,过一过有钱人的生活。话说回来,钱财给人的欢乐,在我的经验中只能是想象,而不是现实。
文学的想象也属于人类的想象,和现实同样是一对永远的矛盾。文学的想象或许要借助现实场景,但它不会满足于现实。事实上,文学的想象是通过对现实的扬弃,努力建立一个与现实对应的理想世界。这个世界属于人的精神范畴。所以许多热爱文学的人说,文学是他们的精神乐园。一代代文学家为超越他们各自的现实而不懈努力,用他们的想象构造文学的世界,在文学想象的基础上建造出的文学世界,其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
文学想象和人类其它想象不同。其中最大的区别,莫过于文学想象的非功利性。文学想象超越功利,带有鲜明的精神气质,是人类纯粹的精神追求。人类的一般性想象往往带有世俗欲望,文学的想象则类似人们常说的想入非非,所以弗洛依德称之为“白日梦”,弗氏的比喻并非贬意,而是夸大其辞地表达了文学和现实的悖离。
世俗者多认为文学想象不切合实际,但是,一个缺乏梦想的时代不是一个健康的时代,即便那梦想属于想入非非。
现实社会充满功利。功利既是人类以及人生的前进动力,也是对人自由的束缚。你如果把功利内容视为奋斗目标,也就意味认同它为一己之人生价值,你以为一旦实现了它,生活就呈现出意义,你的人生因此也有了价值。选择功利目标,同时意味放弃另外一些人生价值,比如说,自由。世上的事,得和失相辅相成。你要追求名利地位、荣华富贵,就必须牺牲许多有意义的东西。
我有一个观点,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先不去管它,但我坚信它对人类是非常有用的:
对自由的向往,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秉性。自由是人类生命最有价值的价值,所以也是个人最有价值的价值。你选择了功利,就表示你心甘情愿接受它对你的束缚,同时也意味放弃更有价值的自由。在人类的语汇中,自由和束缚从来是一对反义词,它们的意义,能从对方那儿去寻找--什么是自由?自由是摆脱束缚;什么是束缚?束缚是不让人自由。功利和自由,对人生而言,两者只能取其一。
我宁愿我的观点符合现实,而不是对人类的美化。
前面说过,文学的想象和现实是一对永远的矛盾。矛盾的焦点,最终落实在功利与否上。文学从本质上说是非功利的,而现实从本质上说是功利的。它们分别代表了人类超越现实的渴望和世俗人生的欲望。文学的意义在于摆脱现实束缚,超越现实,表现人类对自由的永恒追求。“摆脱现实的束缚”、“超越现实”、“对自由永恒的追求”,这一连串话语的意义前后贯连,层层递进,其中,“摆脱现实束缚”是“超越现实”的前提,而“对自由永恒的追求”则是“超越现实”的动因与结果。它们不可或缺,剥离其中任何一句,表达的意思就不完整了。
当然,世上也有功利的文学。文学用它的形象,用它的情感打动人。于是,有人就利用这一点,让它为自己的功利服务。而文学恰好又有这方面的功能,能够满足他的需要。文学是可以功利的,社会主义文学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社会主义文学根据阶级来划分文学,文学可以分为无产阶级文学、资产阶级文学,或者其它什么阶级的文学。文学其实是泛人类的,把泛人类的文学划入不同的阶级,就是功利。文学可以功利,但功利不等于文学。事实证明,那些功利性强的文学作品,尽管可能在当时产生一定的轰动,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在文学历史长河中无法长久生存,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还没出现过既十分功利又流传千古的经典作品。文学从根本上说是超功利的,功利不是真正的文学。
文学有许多属性,其中最能体现它超功利性质的,莫过于审美。我之所以那么说,基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文学创造美。文学作品的最终目的必然是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审美是文学最基本的属性,在文学作品中具有普遍意义。读者阅读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不可能没有审美感受,而读者阅读任何文学作品,其初衷十有八九是为了获取美的享受。
其次,人类的审美本身超越功利。审美是一种行为,它有一个主体,一个客体,审美的行为,是主体感受客体,主客体之间的交流。有人说,审美需要距离,主体只有同客体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进入审美状态。这话说得不错。审美主体之所以要同审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是为了减弱对它可能持有的功利观,他没有了功利观,才能真正进入审美状态。小说描写的满汉全席同餐馆里的满汉全席意义不同,小说里的满汉全席不可能满足你的口腹之欲,对你而言,它们是两种不同的“风味”。
审美是纯粹精神的内容。人类的感情通过审美得到升华。文学有了审美,才有感染人的力量。审美在文学中的意义不能低估。我认为它是文学的核心内容,奠定了文学的根本意义。文学作品功利性的内容不可能带给读者真正的审美感受;而任何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不管作者创作初衷如何,也不管理论家如何评论,都不可能不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古今中外有许多关于美的定义。谈论美是什么,它究竟属于主观或者客观,那是美学家的事。在文学范围内,理解什么是审美,或许比理解什么是美更有意义,虽然审美离不开美,理论上后者的意义先于前者。
动态地看文学,它由两个过程构成,一个是创作,另一个是阅读。无论作品的创作过程还是阅读过程,都同个人有关,前者离不开作者,后者离不开读者,个人在其中起主导作用。文学是人的行为,离开了人,也就没有文学。审美同样如此,也是人的主体行为,是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感受,离开了人,也就没有了审美。在文学范围内,不可能存在脱离审美的美。作者把自己的审美感受表现在作品中,而读者则从作品内容中获得审美感受。
前面说过,想要进入审美状态,审美的主客体之间必须保持一定距离,对此我深有体会。
我喜欢旅游。每隔一段时间,总要出去走走,走出都市,看看高山大川,湖光山色,小镇风情。我经常一个人坐在山顶或者海边,面对一望无际的自然,呆呆出神,一坐就是数个小时。我到过不少地方。旅游让我心情愉快。旅游途中,我总能忘却自己正在过的世俗生活,而用旅游者的目光审视我所看到的人、事、物,把他(它)们统统当作我的欣赏对象。毫无疑问,那是审美的体验。
后来,我发现一个异常情况。每次我回到家,走出车站,面对自己生活的都市,总有恍若隔世的感觉,哪怕我昨天才离开,甚至今天早晨才离开;我在那都市生活了许多年,对它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它的许多偏僻小路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可偏偏就在我步出车站的那一瞬间,它对我显得既熟悉,又陌生,我内心涌动着莫名的兴奋之情。那感觉要过一些时间才慢慢消失。
一种奇怪的感觉,不是吗?许多人可能也有过类似感受。我琢磨它是怎么回事。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刚下火车时,还沉浸在旅游的心境中,便把那都市看成自己下一个旅游点,是心理的惯性导致了心境的移位。旅游,穿行于不同地点,不断改变自己的空间位置,我同那都市有了空间上的距离,于是拉长了时间上的距离。所以,当我再次见到它时,便有了恍若隔世的错觉,人也变得兴奋起来了。它其实就是审美,由于时间的距离而产生的审美,如同我们对往事的回忆,因为有了时间的隔阂,无论悲伤或者欢欣,都成了审美内容。
有一回去北方,将近一个月时间,回来时,我脸色黧黑,风尘仆仆。车站聚了许多揽客者,手上捧个牌子,写着“住宿”两字。其中一个见了我,以为我初来乍到,问我,要不要旅馆?我觉得意外,也感到有趣,没想到离家才一个月,一个土生土长的人,就变成了域外之客。那是我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事情已经过去多年了,但它给我的印象却特别深。现在回想起来,似乎有它的象征意义:刚下火车的我,无论是外观还是心态,都还延续观光的状态,同那都市保持相当的距离。
想获得审美感受,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距离最好不即不离,远了看不清,近了未免功利。当然,有距离不一定就有审美。距离是审美的前提,而不是过程,更不是结果。审美的意义不是来自主客体之间的距离,而是来自它们之间的交流。保持距离,是为了让主体能更好地审视对象。主体一旦进入审美状态,先前的距离感自然消失,最终和客体融合在一起。在进入审美状态前,主体和客体必须保持距离,进入审美状态后,两者之间就不存在距离了。距离的存在使审美主体在“物”的层面对审美对象不再怀有功利,距离的消失则使得审美主体超越“物”的层面,在精神上同审美对象融为一体。
李白有两句诗,“坐望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形容了物我两忘的审美状态。诗人和敬亭山存在空间上的距离,他不是它的主人,它也不能给他带来任何物质利益。他远眺它,时间一久,它在他眼里似乎活动起来,也如同他那般久久凝视对方。此时此刻,他已经感觉不到彼此间距离的存在。此山即此人,此人即此山,山的精神即人的精神。
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中写道:他仕途受挫,被贬到了永州,想通过游山玩水来排遣心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西山,他登上西山顶上后,视野骤然开阔,心胸也豁然开朗起来,周围的景色都在自己脚下,一直铺展到天边,西山特立高耸,气势非凡,他沉湎其中,忘记了回家的时间。柳宗元是这样描写他当时心情的:“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文章最后,柳宗元深切体会到,自己从前虽然去过不少山水,但那都算不上真正的旅游,只有游罢西山,才明白旅游山水的意义,于是给文章起名为“始得”。
柳文的描述,可以作为任何一部美学著述谈论审美时援引的事例。文章写了现实对他心情的影响,写他如何通过游西山,摆脱了现实的阴影,最终超越现实,他的心灵、精神和大自然(此处的大自然即为作者的审美对象)融为一体,在物我两忘的审美状态中,达到心灵的自由,达到了人的自由。那是心灵的游历。西山的特立高耸,象征他所仰慕的精神风范和人格追求。
儒和道是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两个思想流派,构成了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它们起源于二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时代,对二千多年来的中国文学不可能没有影响。儒学的人生观是入世的,它对人生的看法自然影响了它对文学的看法。《论语•阳货》中有一段话:“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从中能看出儒家的文学观带有鲜明的社会功利性。道家的人生观与之相反,是出世的,它倡导返朴归真,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和回归自然意味着对世俗人生的超越,而这恰好同人类的审美态度一致。
从表面看,道家对文学的重视程度,似乎远不及儒家。儒家的经典著述,比如《论语》,其中有一些直接谈论文学的句子或者段落,但在道家的经典,例如《老子》或者《庄子》里,相关内容很少出现,纵然有,也只是片言只语,而且往往带有否定性。面对同一个对象,一个迫切要去干预它,让它为自己服务,另一个却摆出事不关己的姿态,不急不慢,不温不火,同它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两种态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两种文学观的区别,即功利的和非功利的。如果把文学本身视为一个审美对象,那么道家对待它的态度似乎更符合它的原意,也就是,道家是用审美的态度来对待审美的文学。道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不在于理论指导,而在于精神。“道可道,非常道。”谈论文学如何如何有意义,或许已经远离了它的真实意义,关键要“得鱼忘筌”,“得意忘言”,“鱼”和“意”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古希腊学者论述美,有所谓“崇高”、“优美”之分。“崇高”和“优美”,属于审美内容的风格。美的内涵包容广泛,我个人认为,在人类眼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含有美。山川草木,日月星辰,人格追求,理想追求,人性的美好,以及人世间大悲大喜的事件--表现在文学作品中,“澄江静如练”是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美,“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是美,“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是美,“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是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也是美。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寥寥数语,写景,咏古和感怀交织在一起,创造出时空飘渺悠远的诗境,那诗境由于诗人形象的衬托,更具有悠长的韵味。
苏轼在《前赤壁赋》里,描绘了一个能够洗去人世间种种烦恼的澄澈空明的天地: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世人常把真、善和美视为三种不同的对象来论述,这并不妥当,因为它们不具备逻辑上的并列关系。真有美的内容,善也是如此,它们相互交融。真与善,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内容,因而都能成为人的审美对象。文学的核心是审美,但文学不可能不关注人世间的真与善,因而真与善不可能不成为文学审美的内容。真正的文学家,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从来都是用美来包容真与善。美即真,也是善。
科学崇尚真,文学崇尚美。有人把两者视为科学和文学的区别,其实不然。真正的科学也有美,而真正的文学又岂能忽视真?文学也崇尚真。但文学崇尚的真实不同于物理的真实、细节的真实和表象的真实,而是事物内在的真实。事物内在的真实是人世间和宇宙天地的大真。对事物内在真实的揭示,对天地人生之大真的揭示,是审美。卡夫卡的小说用扭曲现实的手段表达真实,成为文学审美的经典之作。
文学对真实的揭示离不开形象,它通过形象来把握真实。文学撇开了逻辑的细密推理,而凭直觉来感悟对象。逻辑推理和直觉感悟,是科学和文学在揭示事物真实过程中运用的两种不同手段和思维方式。这是文学和科学的不同之处。不同的思维方式感受到不同的真实,一类是审美的真实,另一类则是科学的真实。当然,科学对事物规律的揭示,也能进入审美状态。陈省身说,自己之所以喜欢数学,是因为它的美。科学家若能进入审美状态,则是最高的境界。
善和美的关系也是如此,善中有美,但不全是美。善属于道德范畴,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善的对立面是恶。我们在语言习惯上,总是把善和美连在一起,似乎有了善,也就有了美。汉语有“美好”一词,似乎美的就是好的,好的也是美的,美和好不能分离。语言是人的思维形式,语言的习惯也就是人思维的习惯,在我们的思维习惯里,美和善并不分离。
当然,美和善不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说法。善是善,美是美,它们有不同内涵。善固然包含美,但不全是美。属于人类社会一般性道德原则的善,例如友情,亲情,正直,诚实,善良,高尚——其中包含美的内容,属于人性之美。道德还有它的相对性,不同时代和民族有不同的道德规范。古希腊崇尚人体的健美,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选手必须全裸,在伊斯兰国家,裸露身体被认为有伤风化,就成了丑陋的事了;中国古代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观念,是维持封建社会秩序的道德原则,延续数千年,但在现代人眼里,它是造成人与人不平等的罪恶渊薮。
区别美和善,只要看它们是否功利就行了。善是价值观,无疑有功利色彩,倘若它超越功利,就能转化成审美对象。因此,同为人生追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价值观属于善,而“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的价值观却是美;“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是善,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则洋溢着人生的悲壮之美。
美包容广泛,真正感动人的,应该是那些体现人类审美精神的内容。这句话听上去像在绕圈子,其实不然,美的内容有可能存在于审美之先,但美的价值只能产生于审美之后,换句话说,美的内涵只有当它成为审美对象,才有价值。
审美对人类而言意义非凡。没有了审美的愉悦,很难想象人类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当然,愉悦也不是审美的目的,它只是审美的效果。而且,审美的效果也不全是愉悦,丑不带给人愉悦,但同样能成为审美内容。《悲惨世界》的卡西莫多,庄子散文中一系列有生理残缺的人物,都是文学作品的审美内容;“惊栗”是古希腊学者谈论悲剧审美时经常用的一个术语,人的“惊栗”和轻松愉悦,恰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因此,除了带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人类的审美还应该有其它意义。如果要我来回答审美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或者对它下一个简单的定义,那么我会说:
审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精神追求,在它身上,集中体现了人类对超越现实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
列子御风而行,泠而善也,旬有五日而后返。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庄子•逍遥游》
作者借神话人物表达了超然物外的意趣和人生的永恒追求。人生也还有其它追求,例如儒家理想人物尧和舜的所作所为,但同藐姑射山上的神人相比,他们只是尘垢秕糠。
向往无拘无束的自由是人类的永恒追求。超越和自由体现了人类审美的精神特点,也是它形而上的意义。审美把现实理想化,并且永远期待理想的现实化。反观人类历史进程,一代代人为了摆脱现实的束缚所做的种种努力,以及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前行,又赋予人类以精神上的意义——一种渴望超越现实的精神,其本身却成为现实人类的精神风貌。超越和自由是人类代代相传并且持久不灭的精神追求。美的内容,当它成为人的观照对象后,总能够表现人类超越现实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唯其如此,它才感动人。类似的表现或多或少,或隐或显,但不能没有。西山的特立高耸固然先于柳宗元存在,但只有当它在柳宗元眼里成为人格的化身,才具有审美价值。
审美理想与艺术的历史生成
所属栏目 > 审美的镜子
作者:谭好哲 发布时间:2003-6-2 10:32:51 点击数:1640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1
审美理想是人们对社会审美经验的概括和升华,同时也是对社会审美需要和审美利益的反映。因此,审美理想与社会的各种理想和价值观念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而存在的。审美理想存在于人们的主观意识之中,具有审美的普遍性,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鉴别和创造的最高尺度、最高标准。同时,它又深深植根于社会生活中,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并在社会历史实践的影响下不断发展。因此,审美理想不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任何历史时期、任何社会集团和阶级都存在着统一的审美理想,不仅不同时代的人们具有不同的审美理想,而且同一时代不同阶级、不同集团的人们在审美理想上也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难能像在艺术的创造与欣赏中那样充分地表现出和感受到审美理想,因而在审美理想的对象化、现实化过程中,艺术便起着重要作用。审美理想和现实的统一,首先在艺术中充分表现了出来。
2
从历史上看,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审美理想大多数仅仅停留在、表现在艺术阶段,艺术被视为审美理想的一种物化形态,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重要的工具。这一点,在德国古典美学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德国古典美学家们都认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然而不论是康德、席勒、谢林还是黑格尔都是将审美囿限于或主要局限于艺术领域。在他们的逻辑中,审美的解放性质基于审美的自由性,而审美的自由性又是以审美活动与科学认识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相分离为基础和条件的。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像从前的美学家那样把人类的审美活动局限于艺术活动或者是精神劳动,而是认为审美涉及到人类的一切活动,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物体是人类活动的根本标志之一。因此,马恩的审美理想就不是一般的艺术理想,也不是建立在精神太空中的美学理想,而是将审美看成是人类历史的产物,审美活动是整个人类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马恩的审美理想是与他们的社会理想紧密相联的。把审美理想和社会理想联结起来的纽带就是理想的实践性质,即在社会实践中,审美理想具有社会意义,社会理想具有审美意义,社会意义与审美意义辩证统一。
3
我们知道,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因而,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因而在没有人的生产和人类出现以前,没有作为美而单独存在的东西。歌德说过:“我们不知道有不存在人类关系的世界,我们也不希望有不打上这种关系印记的艺术。”《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93—94页。这是一个极精彩极深刻的说法。马克思在《手稿》中也说了同样意思的话:“但是,抽象的、孤立的、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本,第131页。据此我们完全可以说,离开由实践活动所构成的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美和美的意识都是不存在的。只是在有了生产劳动,有了“人化了的自然界”作为人的“创造物”或作品之后,自然界才具有了审美属性,美才出现。因此,美不在别的地方,就在“人的对象化”的劳动过程中,就在“人化了的自然界”中。在人类历史的原始阶段,美与善是同一的,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与实用关系也是同一的。原始人用来劳作的磨光的石刀石斧和刻削的棍棒及其装饰物既是有用的,又是美观的;狩猎民族的猎获物和农耕民族的耕作物既是维持生命的生活资料,又是赏心悦目的审美对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