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烃的含氧衍生物0.05mol,在0.2mol O2中燃烧,氧气反应完全后,该有机物全部转化为气态无机物,其平均摩

某烃的含氧衍生物0.05mol,在0.2mol O2中燃烧,氧气反应完全后,该有机物全部转化为气态无机物,其平均摩,第1张

若该将气态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则产生沉淀10g,则n(CO2)=01mol,m(CO2)=44g,

若将气态混合物通过盛有足量碱石灰的干燥管,干燥管增重8g,则m(H2O)=8g-44g=36g,

且n(H2O)=

36g
18g/mol
=02mol,二则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8g
03mol
=267g/mol,

而氧气反应完全后,该有机物全部转化为气态无机物,其平均摩尔质量为27g/mol,说明还应生成CO,

设生成x molCO,则

8+28x
01+02+x
=27,x=01,

则005mol有机物中含有02moC、04molH,即有机物中含有4个C、8个H,

设有机物中含有y个O原子,根据O元素守恒可得:005y+02×2=01×2+01+02,

y=2,

则有机物的分子式应为C4H8O2,

(1)由以上分析可知有机物燃烧后生成01molCO2、01molCO、02molH2O,

故答案为:01;01; 02;

(2)由以上分析可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4H8O2,故答案为:C4H8O2;

(3)若该有机物能红外光谱显示有醛基和羟基,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三种环境不同的氢,说明两个甲基应连在同一个C原子上,为(CH3)2C(OH)CHO,

故答案为:(CH3)2C(OH)CHO.

通过氢氧化钙溶液,产生75g沉淀可知C元素物质的量为0。075摩尔 而干燥管增重6g为二氧化碳和水 可知氢元素为0。15摩尔 C H之比为1比2 6g为二氧化碳和水为燃烧后带氧元素的质量 质量守恒 故碳氢氧化合物的中氧元素物质的量为0。15摩尔 故C H O比例为 1 2 2 可知最简式为 (cH2o2)n 然后就是确定N了 而碳氢氧化合物0075mol 可知N=1 故结构简式为HCOOH

设该有机物燃烧后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n(CO2),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为n(H2O),则:

n(CO2)=10/100=01(mol)

n(H2O)=(8-01×44)/18 =02(mol)

由于1/3 ×44+2/3 ×18≠27,

所以产物中还含有CO,设物质的量为x,则有:

(8+28x)/(01+02+x) =27

解之得:x=01mol

由此可知005mol有机物中含:

n(C)=n(CO2)+n(CO)=02mol

n(H)=2n(H2O)=04mol

n(O)=2n(CO2)+n(CO)+n(H2O)-2n(O2)

=2×01+01+02-2×02=01mol

所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4H8O2

生成的300g沉淀是CaCO3,则有(30/100)mol=030mol的CO2将剩余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固体质量减少48g,则含有 (48/160)mol=030mol的CO干燥管增重240g,则该无机气态混合物中含有H2O的物质的量为(240-03044)/18=060mol

则该无机气态混合物中含有030+030=060mol的C原子含有0602=120mol的H原子含有032+03+06-0552=040mol的氧原子

该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为0200mol则该有机物中含有3个C,6个H,2个O则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3H6O2

同分异构体有三种:丙酸CH3CH2COOH和,甲酸乙酯HCOOCH2CH3,和乙酸甲酯H2COOCHCH3

完毕

B

碱石灰增加的质量就是CO 2 和水的质量之和,由于三种物质的分子式分别为C 2 H 4 O 2 、C 3 H 6 O 2 、C 4 H 8 O 2 ,这说明生成物CO 2 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总是1︰1的,所以二者的物质的量都是 ,其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质量分别是36g和06g,所以原混合物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因此原有机物的物质的量是01mol,所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74,答案选B。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3,2,6,8,5,1,7,6,4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样品没什么好说的然后打开止水夹缓慢鼓入空气数分钟,使内部的气体组成相同再关闭止水夹装干燥管开启反应,反应完后打开止水夹,鼓入空气数分钟将装置里的CO2排出。最后称重。

若去掉装置A,测定结果偏大;若去掉装置B,测定结果偏大

去掉A,空气中的CO2会被吸收,使干燥管增重变大,结果偏大;去掉B,反应生成的CO2会带着水汽进入干燥管被吸收,使增重变大,结果偏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9739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1
下一篇2023-10-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