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弱漫谈咳的症治

体弱漫谈咳的症治,第1张

一、咳

过去中医没有“慢性气管炎”的名称。老年的咳嗽气喘,多从“痰饮”中的“支饮”论治。讲到辨证,离不开寒热虚实,临床表现往往是虚实、寒热错综夹杂,很难截然划分。但 老年人属虚寒的较多 ,实热则属兼因或标症,因此 老年慢性气管炎的治疗,偏重在虚寒方面。

老年咳喘,体质总是虚的,虚就容易受邪,所以最易感冒,由于感冒而引发, 这种病的内因是虚,外因是邪 。《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同时又说:“虚而受邪,其病则实”。因此,虚和实不能片面、孤立地来看。 大概暴发时先治邪、实,久发的要治其体虚;初发时属寒的多,应当用温开法(有热的可兼用清凉);久发的常属寒郁化热,治法上应当温清并用。

这种病大多发于秋冬季节,遇寒就增重,所以用温开的治法是主要的 。至于 在春夏季节也发病,那就以寒郁化热为多,可在温化中兼用清凉的治法。

例如古方“ 小青龙汤 ”是温宣的方子,“ 小青龙加石膏汤 ”就是温宣兼清的方子。这两张方子,如果用的恰当,都有一定疗效。又如“ 厚朴麻黄汤 ”的治疗咳逆上气、脉浮(“上气”是喘的意思,“脉浮”表明外邪未退),方中用麻黄、细辛解表定喘;厚朴、杏仁降气平喘;干姜、五味子止咳,这两味药都是主治咳逆上气的,五味子益气温敛,干姜温开,两者同用有很好的效果;半夏化痰;石膏清热;小麦和中。 这一方之中就包括了解表、平喘、止咳、化痰和清热等几种方法 。再如“ 泽漆汤 ”的治疗咳逆、上气、脉沉,那是表邪渐解,要兼顾正虚,所以用紫菀、白前止咳平喘;半夏、泽漆泄化痰水;桂枝、生姜温开;黄芩清热;人参、甘草扶正补虚。 一方之中也包括了扶正、祛邪、化痰、温、清等法 。“厚朴麻黄汤”与“泽漆汤”用脉浮、脉沉来区别有邪、无邪,虽不一定可靠,但对辨证是有启发的。

以上是病情复杂,综合治疗的方例。至于单纯偏温的,以“ 射干麻黄汤 ”为最好(麻黄、射干、紫菀、款冬花、细辛、五味子、半夏、干姜、大枣)。

上述各方都是在发病阶段使用的。 个人的体会是:治疗上很少有一定不变的类型,只有初、中、末期的分别。大体上初期是重在祛邪,中期要邪正并顾,末期着重于扶正。 在临床上,纯寒宜温的有,温而兼清的也有,纯热宜清的就很少(这是个人局限的体会)。至于纯宜清润的,则是肺燥肺痿,咳逆上气,少痰无痰,或者吐的是涎沫,那是属于“ 麦门冬汤 ”、“ 清燥救肺汤 ”一类的证治,这是否也算“慢性气管炎”的范畴,可以研究。

关于治疗咳喘的验方,临床上用得很多。自己没有用过的不说,已经用过的如“ 定喘汤 ”(有麻黄、款冬花、桑皮、黄芩、苏子、杏仁、甘草、银杏肉、半夏等),对寒郁化热的很有效果,这是《证治准绳》的方子。“ 黛蛤散 ”用麻油调服,治疗咳嗽、面浮,是宋代草医的单方,我曾用来治疗咳喘痰内带血,合“ 泻白散 ”煎服,也屡屡有效。体虚,喘得厉害,但咳嗽轻微,汗多的,用“ 生脉散 ”煎汤,化服《局方》 牛黄丸 一粒。阳虚咳喘、痰鸣的病人,借用“ 阳和汤 ”的方意,用熟地、麻黄、鹿角霜、甘草、白芥子再加紫菀、款冬花、白前、苏子、杏仁等,也有效果。但没有大量的病例,不能说明问题,仅供参考。

对于炎症的证治,我从前望文生义,以为消炎就等于清热。 有人认为祛寒也是消炎,发汗也是消炎,我觉得也有一定道理 。这里只谈夹热和化热的治法。从前用这一类药物,不论石膏或黄芩,都是和麻黄、细辛等辛温开泄药同用的。唐代许敬宗认为:用药只宜单味,“力专气猛”,效果好,多味同用,就有牵掣。宋代寇宗奭却认为:病久夹杂,必须复方。我认为应从两点论来分析问题,两种说法,各有所宜,不可一概而论。

至于宣肺、肃肺、清肺、润肺的药物, 宣肺 如麻黄、牛蒡等; 肃肺 如桑皮、枇杷叶、杏仁、苏子等; 清肺 分两种:一是清养肺阴,如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等;一是清泻肺热,如桑皮、地骨皮、黄芩、马兜铃等。 润肺 也分温清两法:清润法即在上述清养肺阴药中再加阿胶、百合等;温润法如《时病论》用紫菀、百部、款冬、松子仁、杏仁、陈皮、冰糖(名“温润辛金法”)。“ 甘草干姜汤”、“麦门冬汤” 也属温润之列。以上诸法大都是复用的,例如宣、肃同用,清、润同用,清宣、润肃也可同用。

肺燥宜润,关于燥气的性质,费伯雄说得很好:“ 燥者干也,对湿言之。立秋以后,湿气去而燥气来,初秋尚热,则燥而热;深秋既凉,则燥而凉。 ”所以临床上治燥咳,有温润、凉润二法:寒燥在表用“ 杏苏散 ”(苏叶、杏仁、前胡、茯苓、半夏、陈皮、甘草、桔梗、枳壳、姜、枣),《温病条辨》:“燥伤本脏——肺,头微痛,恶寒,咳嗽稀痰,鼻塞,嗌塞,脉弦,无汗,杏苏散主之。”燥热伤肺用“ 清燥救肺汤 ”(桑叶、石膏、人参、甘草、麻仁、阿胶、麦冬、杏仁、枇杷叶。人参可用太子参或沙参代),《医门法律》:“气促干咳,无痰或少痰,咽喉口鼻干燥,舌干苔少,或痰中带血,用清燥救肺汤”即是。

咳嗽有甚于晨,或甚于晚,如何解释?一般来说,晨起咳嗽,痰先稠后薄的,属肺脾湿痰;甚于晚或在午夜后更甚的属肾虚。但这不是主要的,仍当看具体情况来决定。

关于老年慢性气管炎“咳、痰、喘、炎”四大症的治疗,个人的点滴体会:一般性治疗应以化痰为主,化痰方中以“ 二陈汤 ”为主。痰多的用“ 六安煎 ”即杏仁、白芥子加“ 二陈汤 ”;夹热的加黄芩、黛蛤散、贝母、海浮石;消痰用白芥子、莱菔子、“ 雪羹汤 ”(海蜇头、荸荠);涤痰用“ 皂荚丸 ”、“ 葶苈大枣泻肺汤 ”等;豁痰用枳实、郁金、远志;滑痰用竹茹、竹沥。涤痰法在运用时应注意体质,如果体虚久病须慎用,或以不用为好。以上所举的药物都是用于咳嗽痰多的,至于 “礞石滚痰丸”、“指迷茯苓丸”、“导痰汤” 等,一般习惯不作为止咳化痰之用,不列在内。

在支气管炎初起的治法中,大都须包括治感冒在内,因其痰多、咳嗽、气喘往往是感冒引起的,一般用辛温解表或兼用清热的药物。至于预防感冒的方药,着重在补助正气,正气胜自能卫外,外邪就不易侵犯。容易感冒的人用“ 玉屏风散 ”是好的, 但也不能常服或长服(以防闭邪,或邪重则非防风所能祛),用药方法还应根据体质需要,分别处理。另外,平时加强锻炼也很重要。

总之, 治疗咳喘,中医有几句名言:即“治咳嗽不离乎肺,不限于肺”,“治实必顾虚,治虚必顾实”;“实喘治肺,虚喘治肾”,我认为很有道理。 咳喘虽是二症,但咳久可以致喘,喘亦可由咳引起,所以二症常难以截然划分。

可能是您的饲料等给猪喂食的食物里边呕吐毒素超标,猪呕吐毒素中毒了,

如果是霉菌毒素引起的怎样治疗?

建议用龙胆紫修复胃黏膜,用益生素和寡糖解毒,用山梨醇排毒。

   呕吐毒素能抑制猪只蛋白质合成,进而使得使猪生长迟缓、体重减轻、厌食和代谢紊乱等毒性症状,尤其对母猪而言,危害更大,有研究表明饲料中含有13mg/kg的呕吐毒素就会显著降低猪的采食量,饲料中如果含有12mg/kg的呕吐毒素,猪就会完全不吃,而且如果猪只不小心吃了含有20mg/kg的呕吐毒素的饲料的话,就会出现呕吐的症状。呕吐毒素造成猪只采食量下降,必然会导致后备母猪增重速度减缓,妊娠母猪的胎儿发育迟缓。除此之外呕吐毒素还会严重影响猪只的免疫功能,引起猪只免疫功能低下,引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造成猪只体内自由基增加,引起猪只新陈代谢发生紊乱。

    由于毒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呕吐毒素与玉米赤霉烯酮等毒素相互作用时,会相互增加毒性作用,造成母猪直肠和阴道脱落,引起母猪不育和流产。

   所以在使用全价料或者自配料的时候,应重点关注饲料中毒素的含量。农民使用自配料的时候,可以适当添加部分霉菌吸附剂,来减少饲料中霉菌毒素。同时严格控制原料质量,保证猪只健康生长。

呕吐毒素快速测试仪能够快速检测玉米、小麦、大米、大麦、小米和燕麦等谷物、饲料、面粉、食用油、调味品等食品中呕吐毒素含量,适用于畜禽养殖户自查

汪逢春

四大名医之汪逢春

汪逢春(公元1884—1949),擅长治疗时令病及胃肠病,对于湿温病多所阐发,启迪后学。他的门人冯仰曾医生在《中医杂志》1958年第8号中介绍他的医案数例,可见他的学术一斑。现摘要如下:

湿温重症,气郁不得宣畅,以致肠胃秘结不通,用辛香宣化的方法,并佐以通腑之剂。一剂后头痛止而仍昏晕,形寒解而身热未净,斑疹和白囗出现甚多,再以清轻解热,兼通肠胃。三诊身热已退,斑疹渐退,舌苔渐化,胸闷已舒,小溲渐淡,表明湿温化而未净,再以泄化余热,兼治胃肠。

他善用大豆卷、香青蒿芳香化湿浊,山桅、丹皮清里热,杏仁、薏苡仁、蔻仁宣畅三焦,批把叶、厚朴、半夏、连翘。芦根、瓜篓皮和胃化痰,散结滞,消胀满,通肠胃,益元散、殊茯神清心利尿、安神志,如此则湿温得化,余邪得解,善治湿温者,可师可法。

他喜用沉香粉一分、酒军二分、食盐一分,三味同研,以胶囊装好,分两次以药汁送下。这样少量吞服的方法既节约药材,又发挥疗效。这里所称的一分相当于03克重,二分不过06克,三味加在一起仅有12克,胶囊不过装二三个,吞服下去到胃肠中直接发挥作用,比较汤剂用量小、收效大。这种方法是足以取法的。

温病初起验案,病人感受时令之邪,肺胃热盛(肺通于鼻,病邪由口鼻而入,首先入肺,胃为中焦,受纳水谷,比肺略进一层而属里),先生采用表里兼治的方法,以紫雪丹七分。犀角粉一分,二味同研,以胶囊装好,匀两次以药汁送下。

咳喘属慢性支气管炎,遇寒而发,主以温运化饮,另附白蔻仁二分、琥珀粉三分,二味同研,以胶囊装好,匀两次以药汁送下。俟停饮已化,病后气血两亏,宗《金匮》法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加味(茯苓、甘草、五味子、生姜、细辛、半夏等味,其中茯苓、甘草和胃化痰饮,五味子、生姜、细辛、半夏几味合在一起发挥辛散苦降,一开一收,散寒温中,敛肺平喘)而收功。

痢疾验案,属湿热各滞,蕴蓄胃肠,亟以芳香疏通法而奏效。

气恼伤暑验案,采用芳香温中分利,以呃逆大作,引起剧变。俟呢逆止,以升降运中,调治胃肠,最后以升阳益胃收功。其间亦佐以胶囊剂,初以戈制半夏五分、局方至宝丹一丸,二味匀两次,开水送下。继以戈制半夏五分、淡干姜二分、食盐一分,三味同研,以胶囊装好,匀两次以药汁送下,着重清理胃肠。

以上几案,皆为善治之病,得心应手,药到病除,屡为群众所乐道。

他热心公益事业,尤注重培养人才,提倡在职教育。1942年曾创办国药会馆讲习班,为中医中药界培育人才,虽是短期培训性质,但纠集同道多数是有真才实学的前辈,如霍文楼。杨叔澄都是主讲教师,近代名医郭士魁就是当时的学员。他热心教育事业,提携后进,多所贡献。

汪逢春小传

汪逢春(1884~1949),江苏苏州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毕生热心于中医教育事业,努力提携后学。一九三八年曾任国医职业公会会长,并筹办《北京医药月刊》;一九四二年在北京创办国药会馆讲习班,为培养中医人材做出了贡献。学术上擅长时令病及胃肠病,对于湿温病亦多有阐发。著作主要有《中医病理学》、《泊庐医案》等。

汪逢春,生于一八八四年五月二十九日(清·光绪十年甲申五月初五日),故于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四

日(农历己丑年七月二十日)。毕生热心公益事业,尤注重培养人才,提倡在职教育。一九三八年成立国医职业公会,汪逢春被选为公会会长,同时筹备《北京医药月刊》,于一九三九年一月创刊,先生亲自主持笔政,并为该刊撰文,以资号召倡导。一九四二年曾创办国药会馆讲习班于北京天安门内侧朝房,为中医中药界培养人才,虽是短期培训性质,但纠集同道多数是有真才实学的前辈,如瞿文楼,杨叔澄、赵树屏等都是主讲教师,近代名医郭士魁、王鸿士等就是当时的学员。

汪逢春精究医学,博览群籍,虚怀深求,治病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辨证施治,在京悬壶,门庭若市,妇孺皆知其名。《泊庐医案》一书序云:「汪逢春先生诊疾论病,循规前哲,而应乎气候方土体质,诚所谓法古而不泥于古者也。每有奇变百出之病,他医束手者,夫子则临之自若,手挥目送,条理井然,处方治之,辄获神效。」他一生忙于诊务,无暇著述,仅见有:《中医病理学》(1942年,北京医学讲习所铅印本)《泊庐医案》(1941年,谢子衡等学员手辑,华北国医学院铅印本)《今冬风湿症之我见,愿与诸同人商榷之》刊《北京医药月刊》第二期(1939.2)《猩红热与痧疹之分辨》刊《北京医药月刊》第四期(1939.4)《为本市小儿科专家谨陈刍言,希鉴纳之》刊《北京医药月刊》第五期(1939.5)

《泊庐医案》是门人弟子辑录的,可代表汪逢春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他去世后门人冯仰曾医师曾在《中医杂志》一九五八年八月号中介绍医案数则。北京中医学院温病学教授赵绍琴医师曾在他所编着的《温病纵横》中洋为介绍其业师汪逢春治麻疹经验。「麻疹初起,风热内蕴,肺先受邪,咳嗽声重,鼻塞流涕,夜寐不安,小溲色黄,舌绛苔厚,脉象滑数。治以清风热而兼透疹。宜避风慎口,防其增重,疹不出者加防风三分。」「麻疹合并肺炎,风湿蕴热,互阻肺胃,势将咳逆致厥。治宜宣化肃降,清热化痰。」治猩虹热的经验:「温毒化热发斑,胃肠积滞尚重,深恐神昏致厥,饮食寒暖皆需小心,防其增重,禁用风药。」语虽不多,字字珠玑,理法方药护,无不悉备,堪为后世法。

学术见解及临床经验

汪逢春先生擅长治疗时令病及胃肠病。诚如其弟子们所言;「盖吾师于诸杂病,经验宏富,方案多有奇效。」他认为脾胃乃气血化生之源,五脏之精气皆赖脾胃运化、转输,皆需脾胃化生后天水谷精微的补充,若脾胃化源乏竭则灾害至矣。经云:「有胃则生,无胃则死」及「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就是强调脾胃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些时令病或胃肠病,多因劳倦过度,饱饥无时,贪凉饮冷,恣食肥甘,过嗜辛辣,食饮不洁等引起。病势来之虽急,若治疗得当,邪去也速。如若迁延,累及五脏六腑,祸不旋踵。汪逢春先生于时令病、胃肠病审其虚实寒热,辨证细腻,立法严谨,组方灵活,用药轻灵。常用淡附片、淡吴萸、淡干姜、鲜煨姜、紫油肉桂以温中,党参、薏米,炙甘草、连皮苓、红枣、秫米、陈廪米,建莲肉等以补益脾气、脾阴,焦苍术、川厚朴以燥湿健脾,木香、枳壳、新会皮、香橼皮,玫瑰花、鲜藿佩芳香化浊以疏肝理气和胃,砂仁,蔻仁以醒脾开胃,生熟谷麦芽、枣儿槟榔、范志曲、鸡内金等化滞和中,还常常喜用成药如加味保和丸、枳术丸、越鞠丸、香砂养胃丸等入汤剂同煎,以加强疗效。其单味药用量在一钱至三钱之间,药味不过十味左右,成药入煎剂不过三至六钱上下,方药并不奇特,皆医者习用之品,而且味少量轻,然疗效卓著,所谓「轻可去实」,用药精良者也。

如《泊庐医案》王左泄泻案。患者六十七岁,大便泄泻,嗳噫泛恶,胸闷不舒,中脘嘈杂。辨证为老年中气已衰,脾胃两惫,拟以辛温和中,甘润疏化,所谓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也。处方为:淡吴萸4.5克,淡干姜2.1克,生热苡米9克,连皮苓12克,香橼皮4.5克,生熟谷麦芽各9克,范志曲9克,香砂六君子丸(包煎)12克,淡附片3克,玫瑰花2.1克,北秫米30克,潞党参、饴糖各15克,煎汤代水。

二诊时,拟以温和摄纳,佐以补中之味;三诊时再以前法加减,病告痊愈。

又如,顾左泄泻案:泄泻颇甚,腹胀且痛,舌苔白腻,两脉细濡,饮食失调,辨证为寒伤肠胃,势将转痢,亟以芳香分利法。嘱生冷宜忌。处方:鲜佩兰6克,制厚朴4.5克,花槟榔9克,木香、煨葛根各3克,焦苍术9克,保和丸12克,枳壳片4.5克,鲜藿香4.5克,鲜煨姜2.1克,焦麦芽,赤苓皮各12克,生赤芍4.5克,建泻片9克,白蔻仁、落水沉香各O.6克。二味同研细末,匀两次药汤送下。

二诊时,泻滞并下,次数已减,腹痛后重亦除舌苔白腻而厚,两脉细弦而濡,辨为:饮滞化而未净,拟再以升阳和中,推荡宿垢,饮食小心。前方稍事加减,服后立愈。

即使其它杂病治疗,也常喜于方中酌加各种曲类,范志曲,霞天曲、沉香曲等,以振奋胃气,增加食欲,使化源足气血充,体质增强。

先生又善治湿温病。湿温病治疗相当复杂,吴鞠通医案有化邪法,用豆豉、荆芥、青蒿、桔梗、杏仁、郁金、连翘、银花,治身热面赤,肢微冷,舌苔满布,口反不渴,在芳香清解之中重用宣透。薛生白《湿温病篇》亦指出:「湿热证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湿在肌肉,不为汗解,宜滑石、大豆卷,茯苓皮,苍术皮、藿香,荷叶,通草,桔梗等味。」又说;「湿温证初起,发热汗出胸闷,口渴舌白,湿伏中焦,宜藿香、蔻仁、杏仁,枳壳、桔梗、郁金、苍术、厚朴、草果、半夏,菖蒲,佩兰、六一散」。汪逢春先生治疗湿温病效法古人,而不胶柱鼓瑟。从其医案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采用清热化湿兼顾,斟酌湿偏重,还是热偏重而用药;同时,结合宣透、舒郁、淡渗、缓泻等法来分解病势。尤善以辛香宣达、芳香清解之法取效,而最忌见热清热,因此时不仅热不能清,反使湿愈凝滞,造成缠绵之局势。选方大略为藿朴夏苓汤,甘露消毒丹之属进退。他善用大豆黄卷,香青蒿、藿香、佩兰、荷叶、薄荷、桔梗等轻清宣透、芳香化浊,厚朴、半夏、苍术、蔻仁,菖蒲,甘辛苦温芳化,山栀子、黄芩、丹皮,连翘,银花、茵陈等清热,木通、滑石、竹叶,通草、灯心、泽泻、赤苓皮、猪苓、苡米等淡渗清利,酒军,槟榔缓泻。清、化、宣、利、泻并施,使湿清热解,诸恙得除。

即使对于湿温重症,亦主张轻出轻入,高热病人也不宜苦寒之晶过重,而选用芳香宣化之品,如大豆黄卷、山栀子、藿香、佩兰、银花、连翘等。尤不主张用生石膏,如邪在卫分,恶寒未罢,而早用石膏,可有「冰伏凉遏」之弊。至于「三宝」,则认为可酌病情恰当选用,而且可以早用,认为「三宝」有芳香醒脑开窍之功,对于一些重症出现时昏时昧者,用之苏醒较快。

湿温病治疗虽如剥茧抽蕉之难,汪逢春先生积多年之临床经验,却得心应手,其治疗湿温病之经验,可师可法。仅举二案例,以见一斑。

例一,邢左湿温案,二十一岁,九月四日初诊。

身热头痛如裂,项强一身拘挛,呕吐,大便七日未通,舌苔垢厚,两脉弦滑而数,重按无力。辨其:病甚重,势将痛甚致厥,姑以金匮法加减备候。处方:煨葛根3克,姜竹茹9克,九孔石决明(先煎)30克,连皮苓12克,鲜佩兰(后下)、鲜藿香(后下)、枯子芩各4.5克,紫贝齿30克,建泻片9克,龙胆草2.1克,丝瓜络9克,川军炭(后下)4.5克,香豆豉12克,白蒺藜9克,羚羊角尖O.3克,研末分两次冲服。

九月七日四诊时,头痛减而大便亦通,通而甚畅,呕吐不止,身热依然,舌苔垢黄且厚,小溲艰涩,两脉弦滑且数,拟以辛香通腑为治。处方:香豆豉15克,制厚朴4.5克,佛手片9克,保和丸(布包)15克,赤苓皮12克,嫩前胡4.5克,全瓜蒌15克,新会皮4.5克,花槟榔、建泽泻各9克,鲜佩兰4.5克,姜竹茹、白蒺藜、焦苡米各9克,酒大黄、方通草各4.5克。羚羊角0.3克、太乙玉枢丹O.6克、食盐O.3克,三味共研细末小胶管装用,鲜煨姜1.5克、佛手9克,煎汤匀两次送下,药先服。

七诊时,热亦退,头痛已止,据证辨为湿热蕴蓄中阻,再以芳香疏和,泄化余热等法。于十五诊时而病向愈。又以泻化余热,甘润和中法而收全功。处方:细枝川斛,火麻仁、甜杏仁、鸡内金各9克,粉丹皮4.5克,香砂枳术丸(布包)15克,赤茯苓12克,冬瓜仁30克,香青蒿4.5克,南花粉9克,全瓜蒌30克,生熟谷麦芽各12克,鲜苹果(连皮去核切片)1枚。

例二,李景熙湿温案。四十一岁。

身热六日头痛掣及左耳之后,两目懒睁,咳嗽甚微,恶心,舌苔白腻浮黄质绛,一身疼痛,寐则两手抽掣,大便自泄,两日之后,五日未通,小溲色赤,左脉细小而滑,右弦滑而数。素嗜茶酒,外感温邪,治以轻香宣化佐以苦泻之味。病情危重,一日初诊。

处方:白蒺藜(去刺)9克,家苏子、制厚朴各4.5克,苦杏仁、建泻片各9克,省头草4.5克,莱菔子6克,姜竹茹、焦苡米、鲜佛手各9克,嫩前胡3克,像贝母、香豆豉各9克,赤苓皮12克,真郁金4.5克,鲜枇杷叶9克,西秦艽45克,保和丸(布包)15克,白蔻仁O.9克,酒军O.6克,后二味同研细末,以小胶管装,匀两次药送下。

二诊时,据证拟轻香宣解,苦泻通腑法,上方加减,三诊,又加以分渗化湿法,加猪苓、木通、茵陈。

六诊时,病已告愈。

热性病高烧达39.5摄氏度以上,而白细胞在15,O0O~20,O0O,汪先生也不主张用抗生素,仍用清热解毒的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芦根,白茅根等,颇能得心应手取效,使体温、白细胞均趋于正常。

温热病后期养阴亦很重要,尤以口干等伤津者,常选用鲜石斛、鲜芦根、连翘、肥知母、牡丹皮、生地等。服用激素二月以上,汪先生认为可致阴分大伤,选用增液汤效好;增液汤为很好的养阴增液剂,即由玄参、麦冬、生地组成。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热性病四肢厥逆,汪逢春不用四逆辈,而是用点扶正药即可回阳。这些药都比较清淡,如南北沙参、川浙贝母(尤其呼吸困难)等。如他治过一个外地患者,曾用过苏叶五钱,以致大汗淋漓,经用生脉散加浮小麦、麻黄根少量以后(主用太子参)即可回厥。主张正不胜邪时,甚至可以不用清解药。又心率过缓者(每分钟不到五十次),也是采用这种治法。

汪逢春常说,查查病人的旧病历,了解一下以往症状很要紧,对于住院病人,尤其便于中医插手。讲究季节与发病的关系。如北京地区每年六至八月上旬,「乙脑」流行不论轻中重死亡率少,而八月中旬以后死亡率高。一般两周可以退烧,两个月以内治愈可以不留后遗症,半年以内意识完全正常,即为痊愈。其中在二至四个月内宜清热养阴,可以帮助好转。

又「乙脑」病,疗效成人比小儿差。智力及记忆力尚未恢复者,用黑芝麻炒香与四维葡萄糖合在一起常服,又黑芝麻、何首乌,黑桑椹久服,对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临证用药,别具匠心

讲究炮制及处方用药注意药物间相须、相使、相杀、相畏等关系。入煎剂用时常注明某药与某药同炒,或某药与某药同打烂,其药物伍用颇有「药对」之意。有的取古方,经方配伍之原旨,有的依本人临证经验搭配,有的是意在去性取味,有的意在去味取性,颇具匠心。如香豆豉与焦山栀同炒,取栀子豉汤之意,清胸膈之热;厚朴和川连同炒,黄连之寒监制厚朴之温,意在宽中行气,苦以燥湿,小枳壳与苦桔梗同炒,一升一降,用于肺失宣肃咳喘之证;大豆卷与西秦艽同炒,有宣散解表,清泻虚热之功,绿茵陈与焦山栀同炒,取茵陈蒿汤之意,有清利湿热之力;桑枝与丝瓜络同炒,宣痹以通络,建泽泻与赤苓皮同炒,两者协同,建脾以利尿;松子仁与大麻仁同炒,两者协同,甘润和中,润肠通便;全瓜蒌与薤白头同打烂,仿瓜蒌薤白白酒汤之意,有宽胸通痹之功。汪逢春先生上述用药之经验,今天仍可师可法。

善用药物粉剂装配胶囊使用,与汤剂同服。有的药物入煎后,破坏有效成分,影响药力发挥;有的药物价值昂贵,入煎需量大,有浪费之嫌,或患者也苦于负担过重;有些药物不宜入煎者,多装入胶囊,随汤吞服。这样少量吞服的方法,既能节约药材,又能充分发挥药效,简捷、方便、价廉,利民利病,又开辟了新的给药门路。据不完全统计,仅《泊庐医案》一书,使用胶囊装药随汤同服者,达七十五处之多。汪逢春先生常视病情出入,选定多种配方以随机应用。如治疗湿温病供选配方;羚羊角尖O.3克,太乙玉枢丹、白蔻仁各0.6克;白蔻仁、太乙玉枢丹、酒军各O.6克,白蔻仁O.6克,生熟大黄各1.2克;香犀角、白蔻仁各O.6克,香犀角、真郁金各O.6克,酒军、白蔻仁各O.6克。此多种配方,皆分研细末,装入胶囊,随汤药分两次送服。镇惊熄风,常以琥珀抱龙丸,太乙玉枢丹各O.6克,薤白头1.5克,研细末,装小胶囊中匀二次送下;妊娠恶阻,饮水即吐者,以明矾、食盐各O.3克,装入胶囊内服用,呕吐酸苦水者,以白蔻仁0.6克,枯矾、食盐各0.3克,装入小胶管内服用,食后上泛者,落水沉香O.3克、白蔻仁O.6克、食盐O.3克,共研细末,装入小胶管内同服。其中食盐以用大粗盐研细为好,精制盐、再生盐不用。因这两种盐服后舌根有涩感,不舒服,食盐不要炒用,如炒成胡盐,服之坠气。泄泻者,常用上上落水沉香末二分(即质量好的沉香)、白蔻仁二分,同研细末后,装入胶囊,随汤服下。又凡口中粘腻苦涩者,可用莲子心,沉香,食盐各一分,装小胶囊吞服效好。由此可见,其配方

十分灵活,视病情而定,可谓变通有方,圆机活法。

喜用曲类。如沉香曲、范志曲、霞天曲,治疗肠胃病应用曲类自不待言,对一些杂病的恢复期,善后调理时尤多于方中加入曲类药物,意在振奋胃气,开胃进食,增强体质。

善用药物鲜品。常用鲜藿香、鲜佩兰、鲜枇杷叶、鲜菖蒲、鲜荷叶、鲜佛手、鲜西瓜翠衣、鲜芦根、鲜柠檬皮、鲜竹叶、鲜煨姜等。鲜品有干品不可比的优点,一些轻宣疏解药物,鲜品芳香之气较大,取其芳香化浊之力较强。鲜品其植物精汁尚较丰富,汪逢春先生认为暑温证及温病滋阴尤以鲜晶效佳。

成药入煎剂。中成药取其适量入煎剂同煎煮,既可以起到协同或佐药的作用,又可以弥补单纯汤剂的某些不足。用汤剂以解决主要矛盾,丸药入煎可解决次要矛盾,有主有从,并行不悖。常用入煎中成药有:越鞠保和丸、香砂六君子丸、枳术丸等,不一而足。

注重医德,从不宣传自己

汪逢春先生注重医德,对于同道不贬低,不攻击。尝遇病人经前医治疗不效者,也积极想方设法扭转病势,一旦无望,也不发怨言,不找借口推卸责任。他尝说,如怨天尤人,自我吹嘘,等于自我报复,结果必将一败涂地。

他从来不宣传自己,即使《泊庐医案》之刊行,也是「务求其实用,毋事虚饰」。将「普通门诊所录方案之有效者,略分为内、妇、儿三科,简单分类,以便仿阅。」「意在存真,非为立言着说。」他从不登广告。记得曾有一学生登汪先生去某地出诊的广告,他知道后非常恼火,对该生严加申斥,并告之以后绝不可如此。他说,我个人是不主张自我宣传的,至于技术高低,群众会给以正确评价的。

汪先生严格要求学生,虽已考取执照,有的仍不许其挂牌开业,需要再现察一段时间,并嘱其小心从事,遇有疑难多向别人请教,千万不可粗心大意。

定期指导学生,讨论病例,不分中西。在西河沿行医时,每逢月之初一、十五则停诊,讨论病例。凡遇疑难大症,有时也邀著名西医刘士豪、方石珊、汪国桢一起讨论研究,学生们恭听记录。汪先生很能接受新事物,平时妇科会诊常请林巧稚、田凤鸾,皮科请赵炳南,他常说不能抱残守缺,孤陋寡闻。

定期举行同砚小集,地址在椿树三条荀慧生宅。每周一、三、五讲课,听讲者达二十余人。讲《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及《医案分析》等。他最佩服清·徐灵胎,认为其文笔犀利,脉案清爽,可师可法。

指导学生到西鹤年堂看标本、实习制药过程;到窑台去看锯鹿茸,天坛复泰参茸庄去看制茸。他常说,自古医药不分,医生必明药物制法,这样才能心中有数。什么叫酒炒当归、吴萸制黄连,前胡为何用麻黄水炙等,明乎此,临证时才能得心应手。

汪先生一生信佛,喜读书,二者常结合在一起,自来京住在江苏会馆起,题书斋曰「五斗斋」。每早五时起床,即读佛经、打坐(气功)、读医书。每天食饮定量,作息按时,虽忙而不紊。临终前正在打坐,一笑而亡,毫无痛苦。一生中收藏图书甚丰,且喜爱古玩字画,故后书籍归汉文阁,字画归故宫博物院收藏。

生前曾与庞敦敏(细菌学家)、韩世昌(昆曲家)等有诗文酒会的组织,每逢生辰、忌日举行,一方面

消遣,一方面讨论交流对时事的看法,这是一种民间的爱国行为。当时政府在公共场所均悬有「莫谈国事」字条,而一些爱国忧民有志之士,均利用各种机会聚会交换意见。如一九二九年对付汪蒋政府取消中医的斗争,也是利用这种形式发起的。

他有子名孟涵,虽不以医名,但为文史界知名之士,生前供职中华书局为编审。

他的弟子很多,现尚健在者有吴子桢(原同仁医院中医科主任),刘少章(北京市第四医院中医院主任)、李鼎铭(北京市中医院妇科老大夫)、李君楚(原宣武医院中医科主任)、李建昌(原东四产院中医老大夫)、王植楷、王华昌(广渠门医院中医老大夫)、谢子衡(原平安医院中医科老大夫)、赵绍琴(北京中医学院教授)等。

(谢海洲胡荫奇协助整理)

养兔常用药物主要是用来防治细菌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其他常见多发疾病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1)抗菌素类药物 主要包括青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红霉素等。

(2)磺胺类药物 主要包括磺胺嘧啶、复方新诺明、磺胺咪、磺胺二甲氧嘧啶等。

(3)呋喃类药物 主要包括呋喃唑酮(痢特灵)、呋喃西林等。

(4)抗寄生虫药物 主要包括氯苯胍、莫能菌素、敌百虫、左旋咪唑等。

(5)维生素及其他药物 主要包括鱼肝油、维生素B、维生素C、干酵母片、鞣酸蛋白、次硝酸铋、蓖麻油、复方氨基比林等。

(6)消毒防腐药物 主要包括甲醛、火碱、石灰、漂白粉、过氧乙酸、来苏儿(煤酚皂溶液)、新洁尔灭、草木灰水等。

你家中备有小药箱吗?

不少人家里都有一个小药箱/柜,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常用药,用来应对突发情况。这个小药箱/柜好像一颗安定丸,让人非常有安全感。

然而,近日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一次抽检结果,却让不少人对用药安全产生了担忧,具体怎么一回事?

前不久,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次涉及43个药品生产企业、550个药品经营企业和163个医疗机构的抽检结果显示, 不合格药品共有9个品种9批次

那么,药品不合格的评判标准有哪些呢?

根据通告,药品是否合格的判定项目包括 装量、重量差异,微生物限度,水分及溶出度 等。比如,常见的涉及装量差异不合格的药品主要有: 板蓝根颗粒、复方丹参片、调经祛斑胶囊、消炎止咳片 ;常见的涉及微生物限度、水分及溶出度不合格的药品主要有: 复方薄荷脑滴鼻液、六味地黄丸胶囊、维生素C片 等。

这些都是不少家庭常备的药品,不过,由于生产企业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家中有列表中的这些药品,可以翻看说明书, 看一下是否涉及相关的企业,及时处理,以免服用后对身体不利。

从抽检结果不难看出, 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占了很大一部分 。事实上,从一份《2020年药品质量公告盘点》可以看出,中药的质量问题的确较为突出。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我国共有1249批次药品被检出不合格,其中与制药企业相关的多达1035批次,类别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药、药包材等。

其中,问题比较突出的是 中药材/饮片 中成药 不合格批次排在前两名 。数据显示,中药材/中药饮片不合格批次共有782批次,中成药不合格批次共有116批次, 共占72% 。总体来看,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问题堪忧。

按照不同的项目,中药材/中药饮片不合格品种 排名前五 的分别是:前胡、山药、白鲜皮、*羊藿、稻芽在;

不合格检测项目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性状、含量测定、鉴别、总灰分、检查。

中成药中,不合格品种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石斛夜光丸、复方丹参片、婴儿健脾散;

不合格检测项目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装量差异;重量差异、水分、鉴别、含量测定(并列第二);性状、微生物限度(并列第三)。

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中药材/中药饮片总体合格率为77%。这一数据虽然与往年相比有了提升,但与其他药品的合格率相比,中药材/中药饮片合格率低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与国家对中药监管力度加大有关,另一方面与各环节对中药材质量问题监管存在漏洞脱不了干系。

1、国家对中药监管力度加大

2013年,我国开展了药品监管专项行动,加大了中药材市场的监管力度,整顿了市场秩序,对生产者和经营者起了一定的警示作用,使市场上增重、造假等的中药材/中药饮片明显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药材的质量。

2、各环节对中药材质量问题监管存在漏洞

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各环节存在的漏洞助长了不合格中药材的“嚣张气焰”。首先,种植加工分散、 科技 水平不高、产地加工落后等源头及生产过程质量力度不够;其次,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国家中药饮片炮制规范,造成标准多样,难以衡量质量,加大了检验和监管难度。

那么,针对中药材质量问题突出的现象,应该怎么解决呢?

第一,质量源于生产,应完善生产技术和规范,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第二,形成中药饮片炮制的规范和统一标准。第三,加强中药材质量评价的门槛和底线,制定质量等级标准。

总而言之, 只有从根源上解决 目前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质检的总体合格率,为我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正名。

随着 健康 意识的提高,很多人会在家中准备一些常用药,也有不少热衷 养生 的人会选择中药材。那么,在购买时,我们该怎么挑选呢?

一,要到合法正规的医疗机构、药店购买药品,不要购买“三无药品”,更不要乱买和乱用民间偏方、秘方。

二,选对药品的种类,不要凭感觉,更不要盲目听信广告宣传。不同的症状和病情,用药也不同,建议购买前咨询专业医生或执业药师。

三,学会看药品说明书,比如看生产日期、有效期、适应症、服用方法、不良反应和服用禁忌等。

“是药三分毒”“没事不要乱吃药”“对症下药”……这些话听多了,有的人就会麻木。但忠言逆耳利于行,为了 健康 ,在选择药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学会辨别,避免买到质量不合格的药品或假冒伪劣的药品。

#清风计划##39 健康 超能团#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乌鸡的营养远远高于普通鸡,吃起来的口感也非常细嫩。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乌鸡应该怎么养。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乌鸡的养殖 方法 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乌鸡的养殖技术

  饲养 管理

 育雏期为30天,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是关系乌骨鸡生产成败的关键时期,其主要任务是提高雏鸡成活率和前期增重。

 1消毒防鼠:育雏前,育雏室的地面和墙壁要用2000∶1的百毒杀S或ABB消毒剂喷洒消毒,再把食槽冲洗干净,晾干备用,同时育雏室要有半米高的水泥围墙,严禁有鼠洞。

 2保温控湿:由于雏鸡绒毛稀短,不能抗寒,本身不能调温,温度过低会造成雏鸡生长受阻,扎堆挤压,导致白痢病爆发;如果湿度过大,会导致球虫病的发生,所以要保证合理的育雏温度和湿度。育雏室要备有温度计,随时掌握育雏室的温度。

 育雏室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是1周龄内的鸡,育雏室的温度为34℃至32℃,湿度为65%至60%;1至2周龄的鸡,育雏室的温度为32℃至28℃,湿度为65%至60%;2至3周龄的鸡,育雏室的温度为27℃至25℃,湿度为65%至60%;3至4周龄的鸡,育雏室的温度为25℃至23℃,湿度为60%;4周以后温度为20℃左右,湿度为60%。

 除使用温度计外,还要学会“看鸡施温”。温度适宜雏鸡活泼好动,食欲旺盛,睡眠安静,鸡群疏散,均匀俯卧。温度过低雏鸡易拉稀感冒,互相挤压,层层扎堆;温度过高雏鸡张嘴喘气,远离热源,精神懒散,食欲不好,大量饮水。

 3饮水开食:雏鸡出壳20小时后,就可进入育雏室,先饮水,后开食。开始饮水应用5%至10%的白糖水,饮半天,可提高成活率。10日龄前的雏鸡要饮温开水,水温要与室温相近。饮水最好采用雏鸡饮水器,饮水器里应经常保持不断水,让雏鸡自由饮用。饮水2至4个小时后,可开食,把饲料用水浸泡一下,以一抓即散为宜,均匀地撒在塑料布上,让雏鸡自由采食。饲料可直接喂饲料厂生产的全价饲料。但不论喂哪一种饲料,开始3至5天,饲料必须加02%氯霉素或02%新诺明,或在饮水中加氧氟沙星等广谱抗菌药物,控制鸡白痢病的发生。乌骨鸡与其他鸡种的不同之处就是先天性的白痢病特别严重,所以在育雏期药物要相互交替使用,不得间断,用塑料布喂3至5天后要逐渐换上小木槽或塑料槽,白天3至4小时喂一次,晚上4至5小时喂一次,总之要保持不断水、不断料。

 育雏技术

 乌鸡是中国特有药用珍禽,以江西泰和所产乌骨鸡最为正宗,泰和乌鸡外形逸丽、具有凤冠、双缨、白丝毛、毛脚、乌皮、乌肉、乌骨、绿耳、五爪、胡须10大特征,号称“十全十美”,鸡中魁首。

 1、育雏季节的选择

 一般在春末和夏秋季节育雏成活率高。其他季节亦可育雏,但要创造较好条件。

 2、饮水

 雏鸡接运后应先饮水,可先饮02‰的高锰酸钾水,饮水后2~4小时开食。开始饮水后,就不要间断。20日龄内饮温开水,用塔形饮水器给水,以防止雏鸡受淹。雏鸡的饮水量一般为采食量的16倍。

 3、开食

 出壳后的第2天开食。最好喂给配合饲料。开食的初期(3日龄内),喂给开水浸泡过的碎米、芝麻或小米。每百只雏鸡日补喂3~5个熟鸡蛋,把饲料撒在塑料布上,让鸡自由采食。第5日起,可用炒过的碎米,加上小鸡配合饲料饲喂,其饲料配方是:高梁50%、鱼粉100%、玉米5413%、大麦50%、豆饼160%、麸皮40%、叶粉30%、骨粉25%及食盐037%。饲料中粗蛋白质要求达到208%、代谢能达到1212兆焦/千克、钙13%、磷08%。将饲料放在条状食槽内干喂。从第7天始,可在饲料中加入15%左右的青饲料。如使用的是市售全价饲料,青饲料可少加或不加。1周后,可在饲料中加3~5克细沙,或用盘另盛,让雏鸡自由采食,以增强消化机能。

 乌骨鸡3周龄内,每天喂6~8次,即早上6:00、晚上10:00各喂1次,每次30分钟,然后拿走食槽。这样,可减少饲料的浪费和污染。3周龄后,每天饲喂4~6次。

 一是保温控湿。适宜的育雏温度为:0~1周龄31℃~30℃;1~2周龄30℃~27℃;2~3周龄27℃~25℃;3~4周龄25℃~22℃;4周龄以后保持20℃左右即可。室内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为宜。二是光照适当。雏鸡出壳1周内,每天以20~23小时光照为宜,第之周开始,每天光照可减少到 13小时,慢慢过渡到自然光照时间。三是通风良好。在重视保湿的同时,可适当开窗通风换气,以排除室内的二氧化碳和氨气等有害气体,让雏鸡吸取新鲜空气,利于生长发育。4、管理

 营养标准

 乌骨鸡的饲养,不论喂哪一种饲料,都必须达到营养标准,合理的营养是提高乌骨鸡生产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育雏期内的饲料,粗蛋白为19%,粗纤维小于6%,钙为08%至13%,磷为06%,氯化钠为03%水分小于14%。育成期内的饲料要求粗蛋白为17%,粗纤维小于6%,钙为07%至12%磷为055%,氯化钠为03%;水分小于14%。

 饲养密度

 合理掌握乌骨鸡生长时期的密度,可使乌骨鸡避免浪费饲料,提高生长速度,提高肉料比,增加乌骨鸡养殖的经济效益。

 乌骨鸡生长时期的密度,一般是1至10日龄,密度为40至50只/平方米;10至20日龄,密度为30至40只/平方米;20至30日龄,密度为25至30只/平方米;30至60日龄,密度为20至25只/平方米;60至90日龄,密度为15至12只/平方米。

 饲养标准

 乌骨鸡的饲养标准是依据鸡群不同日龄、不同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而制定的。一个好的饲料配方要兼顾两个方面,首先是必须或尽可能满足各阶段的营养需要;其次是要依价格筛选饲料的品种,使配方的成本降到最低,这样才算是一个好的配方。

 作为肉用品种,乌骨鸡的产蛋鸡就是种鸡,分成了三个不同的生理阶段,即育雏阶段(0 一42 日龄),育成阶段(43 一150 日龄),成鸡阶段或产蛋阶段(151 日龄至淘汰)。

 药用仔鸡则分为两个生理阶段,即生长期(0 一42 日龄)和育肥期(43 日龄至出售)的饲养标准可以看出种鸡的育雏阶段需营养较高,育成阶段的营养需要较低,而产蛋后的种鸡不仅营养需要较高,对各种单料的质量要求也高,有些料则不能用或只能少用,如未脱毒的棉粕饼、菜籽饼等,有些药物也在禁用之列,如呋喃类、磺胺类等。

乌鸡的介绍

 乌鸡(又称竹丝鸡)是一种杂食家养鸟。美国把它唤为光滑的矮脚鸡,乌鸡长得矮,有小小的头及短短的颈项。而且皮肤、肌肉、骨头和大部分内脏也都是乌黑的。由于饲养的环境不同,乌鸡的特征也有所不同,有白羽黑骨、黑羽黑骨、黑骨黑肉、白肉黑骨等等。泰和乌鸡体型娇小玲珑。

 乌鸡是中国特有的药用珍禽,以江西泰和所产乌骨鸡最为正宗。

 1915年泰和乌鸡在“巴拿马万鸡大选赛”中,一举夺得金牌。似凤非凤,似鸡非鸡,其奇美独特的外貌,博得了参展各国的好评,被列为“观赏鸡”而誉满全球。 由于该鸡的形成与泰和县武山水土中特有的丰富微量元素密不可分,异地引种三代之内必然褪化,所以,泰和乌鸡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乌鸡品种。

 20世纪70年代以来,泰和乌鸡远涉重洋,先后在亚美欧等1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观赏展出,传播了乌鸡 文化 ,弘扬了中华文明。

乌鸡的附方

 ①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咽干颊赤,心怯潮热,盗汗减食,咳嗽脓血:人参、黄芪、柴胡、前胡、黄连、黄柏、当归、白茯苓、熟地黄、生地黄、白芍药、五味子、知母、贝母、川芎、白术各五钱。上为粗末,用雄鸡乌骨者,重二斤以上一只,须新生肥壮者,去毛、血洗净,入前药在肚,以线缝定,用好腊酒入锅中,放鸡在内,酒约过鸡背上一寸为度,肠脏放在鸡外,同煮极烂,拆开,同药晒干,研为细末,用原汁打蒸饼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食前,米汤或沸汤送下。(《杏苑生春》乌鸡丸)

 ②治噤口痢因涩药太过伤胃,闻食口闭,四肢逆冷:乌骨鸡一只,去毛、肠,用茴香、良姜、红豆、陈皮、白姜、花椒、盐,同煮熟烂。以鸡令患者嗅之,使闻香气,如欲食,令饮食汁内,使胃气开。亦可治久痢。(《普济方》乌鸡煎)

 ③治脾虚滑泄:乌骨母鸡一只,治净。用豆蔻一两,草果2枚,烧存性,掺入鸡腹内,扎定煮熟。空腹食之。(《纲目》)

 ④治妇人虚劳血气,赤白带下:当归、黄芪各六两,生、熟地黄、香附子各四两,茯苓三两,人参、官桂、地骨皮各二两。上药用(雄)乌骨白鸡一只,笼住,将黄芪末和炒面丸鸡头大喂鸡服,生眵,吊死,肠肚洗净,捋毛椎碎骨,入前药鸡腹内,用酒、醋各一瓶,煮一宿,取骨焙枯,研,共为细末,用汁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下。(《袖珍方》乌鸡煎丸)

 ⑤治亦白带下及遗精白浊,下元虚惫者:白果、莲肉、江米各五钱,胡椒一钱,为末。乌骨鸡一只,如常治净,装入鸡腹煮熟。空心食之。(《纲目》)

 ⑥治久疽中朽骨:乌骨鸡胫骨,以信砒实之,盐泥固济,火煅通红,地上出火毒,用骨研细,饭丸如粟米大。以纸皮拈送入窍内,外以拔毒膏药封之。(《医学正传》)

乌鸡的功效

 在唐朝,乌鸡被当作丹药(maifengdanyao)的主要成份来治疗所有妇科疾病。明朝著名的本草纲目说明泰和乌鸡是妇科病的滋补及滋养品。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显示乌鸡有特效的营养及医药价值。这是因为武山的罕有天然环境尤其是武山的泉水富含多种矿物质。而乌鸡则喝那泉水,吃野生的草粮以及小虫为生,所以它也吸收了精华。

 现代医学研究,乌鸡内含丰富的黑色素,蛋白质,B族维生素等18种氨基酸和18种微量元素,其中烟酸、维生素E、磷、铁、钾、钠的含量均高于普通鸡肉,胆固醇和脂肪含量却很低。乌鸡的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高于普通鸡。乌鸡肉中含氨基酸高于普通鸡,而且含铁元素也比普通鸡高很多,是营养价值极高的滋补品,被人们称乌鸡是“黑了心的宝贝”;所以,乌鸡是补虚劳、养身体的上好佳品。食用乌鸡可以提高生理机能、延缓衰老、强筋健骨。对防治骨质疏松、佝偻病、妇女缺铁性贫血症等有明显功效。《本草纲目》认为乌骨鸡有补虚劳羸弱,制消渴,益产妇,治妇人崩中带下及一些虚损诸病的功用。

 乌鸡的食疗价值:乌鸡性平、味甘;具有滋阴清热、补肝益肾、健脾止泻等作用。食用乌鸡,可提高生理机能、延缓衰老、强筋健骨、对防治骨质疏松、佝偻病、妇女缺铁性贫血症等有明显功效。

 了解了乌鸡的功效和食疗价值,是不是觉得乌鸡还是很有经济价值的呢那么养乌鸡到底赚钱吗下面我们就来看两个案例。

1 乌鸡的饲养方法

2 乌骨鸡饲养

3 乌鸡的养殖前景

4 土鸡饲养技术问答的简介

5 鸡的养殖方法

 乌鸡的营养远远高于普通鸡,吃起来的口感也非常细嫩。至于药用和食疗作用,更是普通鸡所不能相比的,被人们称作“名贵食疗珍禽”。不过乌鸡要怎么养呢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乌鸡的介绍

 乌鸡(又称竹丝鸡)是一种杂食家养鸟。美国把它唤为光滑的矮脚鸡,乌鸡长得矮,有小小的头及短短的颈项。而且皮肤、肌肉、骨头和大部分内脏也都是乌黑的。由于 饲养 的环境不同,乌鸡的特征也有所不同,有白羽黑骨、黑羽黑骨、黑骨黑肉、白肉黑骨等等。泰和乌鸡体型娇小玲珑。

 乌鸡是中国特有的药用珍禽,以江西泰和所产乌骨鸡最为正宗。

 1915年泰和乌鸡在“巴拿马万鸡大选赛”中,一举夺得金牌。似凤非凤,似鸡非鸡,其奇美独特的外貌,博得了参展各国的好评,被列为“观赏鸡”而誉满全球。 由于该鸡的形成与泰和县武山水土中特有的丰富微量元素密不可分,异地引种三代之内必然褪化,所以,泰和乌鸡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乌鸡品种。

 20世纪70年代以来,泰和乌鸡远涉重洋,先后在亚美欧等1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观赏展出,传播了乌鸡 文化 ,弘扬了中华文明。

 乌鸡的饲养技术

 饲养管理

 育雏期为30天,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是关系乌骨鸡生产成败的关键时期,其主要任务是提高雏鸡成活率和前期增重。

 1消毒防鼠:育雏前,育雏室的地面和墙壁要用2000∶1的百毒杀S或ABB消毒剂喷洒消毒,再把食槽冲洗干净,晾干备用,同时育雏室要有半米高的水泥围墙,严禁有鼠洞。

 2保温控湿:由于雏鸡绒毛稀短,不能抗寒,本身不能调温,温度过低会造成雏鸡生长受阻,扎堆挤压,导致白痢病爆发;如果湿度过大,会导致球虫病的发生,所以要保证合理的育雏温度和湿度。育雏室要备有温度计,随时掌握育雏室的温度。

 育雏室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是1周龄内的鸡,育雏室的温度为34℃至32℃,湿度为65%至60%;1至2周龄的鸡,育雏室的温度为32℃至28℃,湿度为65%至60%;2至3周龄的鸡,育雏室的温度为27℃至25℃,湿度为65%至60%;3至4周龄的鸡,育雏室的温度为25℃至23℃,湿度为60%;4周以后温度为20℃左右,湿度为60%。

 除使用温度计外,还要学会“看鸡施温”。温度适宜雏鸡活泼好动,食欲旺盛,睡眠安静,鸡群疏散,均匀俯卧。温度过低雏鸡易拉稀感冒,互相挤压,层层扎堆;温度过高雏鸡张嘴喘气,远离热源,精神懒散,食欲不好,大量饮水。

 3饮水开食:雏鸡出壳20小时后,就可进入育雏室,先饮水,后开食。开始饮水应用5%至10%的白糖水,饮半天,可提高成活率。10日龄前的雏鸡要饮温开水,水温要与室温相近。饮水最好采用雏鸡饮水器,饮水器里应经常保持不断水,让雏鸡自由饮用。饮水2至4个小时后,可开食,把饲料用水浸泡一下,以一抓即散为宜,均匀地撒在塑料布上,让雏鸡自由采食。饲料可直接喂饲料厂生产的全价饲料。但不论喂哪一种饲料,开始3至5天,饲料必须加02%氯霉素或02%新诺明,或在饮水中加氧氟沙星等广谱抗菌药物,控制鸡白痢病的发生。乌骨鸡与其他鸡种的不同之处就是先天性的白痢病特别严重,所以在育雏期药物要相互交替使用,不得间断,用塑料布喂3至5天后要逐渐换上小木槽或塑料槽,白天3至4小时喂一次,晚上4至5小时喂一次,总之要保持不断水、不断料。

 育雏技术

 乌鸡是中国特有药用珍禽,以江西泰和所产乌骨鸡最为正宗,泰和乌鸡外形逸丽、具有凤冠、双缨、白丝毛、毛脚、乌皮、乌肉、乌骨、绿耳、五爪、胡须10大特征,号称“十全十美”,鸡中魁首。

 1、育雏季节的选择

 一般在春末和夏秋季节育雏成活率高。其他季节亦可育雏,但要创造较好条件。

 2、饮水

 雏鸡接运后应先饮水,可先饮02‰的高锰酸钾水,饮水后2~4小时开食。开始饮水后,就不要间断。20日龄内饮温开水,用塔形饮水器给水,以防止雏鸡受淹。雏鸡的饮水量一般为采食量的16倍。

 3、开食

 出壳后的第2天开食。最好喂给配合饲料。开食的初期(3日龄内),喂给开水浸泡过的碎米、芝麻或小米。每百只雏鸡日补喂3~5个熟鸡蛋,把饲料撒在塑料布上,让鸡自由采食。第5日起,可用炒过的碎米,加上小鸡配合饲料饲喂,其饲料配方是:高梁50%、鱼粉100%、玉米5413%、大麦50%、豆饼160%、麸皮40%、叶粉30%、骨粉25%及食盐037%。饲料中粗蛋白质要求达到208%、代谢能达到1212兆焦/千克、钙13%、磷08%。将饲料放在条状食槽内干喂。从第7天始,可在饲料中加入15%左右的青饲料。如使用的是市售全价饲料,青饲料可少加或不加。1周后,可在饲料中加3~5克细沙,或用盘另盛,让雏鸡自由采食,以增强消化机能。

 乌骨鸡3周龄内,每天喂6~8次,即早上6:00、晚上10:00各喂1次,每次30分钟,然后拿走食槽。这样,可减少饲料的浪费和污染。3周龄后,每天饲喂4~6次。

 一是保温控湿。适宜的育雏温度为:0~1周龄31℃~30℃;1~2周龄30℃~27℃;2~3周龄27℃~25℃;3~4周龄25℃~22℃;4周龄以后保持20℃左右即可。室内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为宜。二是光照适当。雏鸡出壳1周内,每天以20~23小时光照为宜,第之周开始,每天光照可减少到 13小时,慢慢过渡到自然光照时间。三是通风良好。在重视保湿的同时,可适当开窗通风换气,以排除室内的二氧化碳和氨气等有害气体,让雏鸡吸取新鲜空气,利于生长发育。4、管理

 营养标准

 乌骨鸡的饲养,不论喂哪一种饲料,都必须达到营养标准,合理的营养是提高乌骨鸡生产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育雏期内的饲料,粗蛋白为19%,粗纤维小于6%,钙为08%至13%,磷为06%,氯化钠为03%水分小于14%。育成期内的饲料要求粗蛋白为17%,粗纤维小于6%,钙为07%至12%磷为055%,氯化钠为03%;水分小于14%。

 饲养密度

 合理掌握乌骨鸡生长时期的密度,可使乌骨鸡避免浪费饲料,提高生长速度,提高肉料比,增加乌骨鸡养殖的经济效益。

 乌骨鸡生长时期的密度,一般是1至10日龄,密度为40至50只/平方米;10至20日龄,密度为30至40只/平方米;20至30日龄,密度为25至30只/平方米;30至60日龄,密度为20至25只/平方米;60至90日龄,密度为15至12只/平方米。

 饲养标准

 乌骨鸡的饲养标准是依据鸡群不同日龄、不同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而制定的。一个好的饲料配方要兼顾两个方面,首先是必须或尽可能满足各阶段的营养需要;其次是要依价格筛选饲料的品种,使配方的成本降到最低,这样才算是一个好的配方。

 作为肉用品种,乌骨鸡的产蛋鸡就是种鸡,分成了三个不同的生理阶段,即育雏阶段(0 一42 日龄),育成阶段(43 一150 日龄),成鸡阶段或产蛋阶段(151 日龄至淘汰)。

 药用仔鸡则分为两个生理阶段,即生长期(0 一42 日龄)和育肥期(43 日龄至出售)的饲养标准可以看出种鸡的育雏阶段需营养较高,育成阶段的营养需要较低,而产蛋后的种鸡不仅营养需要较高,对各种单料的质量要求也高,有些料则不能用或只能少用,如未脱毒的棉粕饼、菜籽饼等,有些药物也在禁用之列,如呋喃类、磺胺类等。

 乌鸡的作用

 ①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咽干颊赤,心怯潮热,盗汗减食,咳嗽脓血:人参、黄芪、柴胡、前胡、黄连、黄柏、当归、白茯苓、熟地黄、生地黄、白芍药、五味子、知母、贝母、川芎、白术各五钱。上为粗末,用雄鸡乌骨者,重二斤以上一只,须新生肥壮者,去毛、血洗净,入前药在肚,以线缝定,用好腊酒入锅中,放鸡在内,酒约过鸡背上一寸为度,肠脏放在鸡外,同煮极烂,拆开,同药晒干,研为细末,用原汁打蒸饼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食前,米汤或沸汤送下。(《杏苑生春》乌鸡丸)

 ②治噤口痢因涩药太过伤胃,闻食口闭,四肢逆冷:乌骨鸡一只,去毛、肠,用茴香、良姜、红豆、陈皮、白姜、花椒、盐,同煮熟烂。以鸡令患者嗅之,使闻香气,如欲食,令饮食汁内,使胃气开。亦可治久痢。(《普济方》乌鸡煎)

 ③治脾虚滑泄:乌骨母鸡一只,治净。用豆蔻一两,草果2枚,烧存性,掺入鸡腹内,扎定煮熟。空腹食之。(《纲目》)

 ④治妇人虚劳血气,赤白带下:当归、黄芪各六两,生、熟地黄、香附子各四两,茯苓三两,人参、官桂、地骨皮各二两。上药用(雄)乌骨白鸡一只,笼住,将黄芪末和炒面丸鸡头大喂鸡服,生眵,吊死,肠肚洗净,捋毛椎碎骨,入前药鸡腹内,用酒、醋各一瓶,煮一宿,取骨焙枯,研,共为细末,用汁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下。(《袖珍方》乌鸡煎丸)

 ⑤治亦白带下及遗精白浊,下元虚惫者:白果、莲肉、江米各五钱,胡椒一钱,为末。乌骨鸡一只,如常治净,装入鸡腹煮熟。空心食之。(《纲目》)

 ⑥治久疽中朽骨:乌骨鸡胫骨,以信砒实之,盐泥固济,火煅通红,地上出火毒,用骨研细,饭丸如粟米大。以纸皮拈送入窍内,外以拔毒膏药封之。(《医学正传》)

 

乌鸡相关 文章 :

1 怎样养乌鸡

2 乌鸡的养殖技术方法

3 乌鸡的食用方法

4 乌鸡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5 乌鸡养生汤的做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9753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1
下一篇2023-10-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