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是我们人体储存胆汁的器官,它收集来自是肝脏分泌的胆汁,当我们进食时,它会排出胆汁,经过胆管,进入肠道参与消化,如果胆囊出现感染或者结石刺激,导致形成慢性炎症,或者是肿瘤等等,需要行胆囊切除。
胆囊切除后,我们的胆汁就持续不断地进入肠道,当我们进食时,他就没有足够的胆汁进行消化,所以容易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胆囊还有内分泌的功能,它能够调节消化功能。所以胆没有了,对消化功能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这就是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
一、胆囊切除后近期,病人仍应忌吃高食物。因为胆囊是贮存由肝脏产生胆汁的地方。在胆囊里,胆汁得以浓缩、贮存,在必要时排到肠道内。这样可以让肝脏源源不断地分泌胆汁流入胆道而减轻压力。当一个人进食,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十二指肠就会分泌一种物质叫缩胆囊素,使胆囊收缩,把经过浓缩的胆汁排到十二指肠,参加食物,脂溶性维生素A、D、E、K及钙、铁、铜等矿物质的吸收。胆汁还会激活一些消化酶,胆囊切除后,胆汁照样分泌,只是没有了胆囊,胆汁已不能浓缩和贮存,由总胆管发生代偿性扩张来略加浓缩和贮存,以慢慢适应患者食物消化吸收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吃下了高食物,就会造成消化、吸收不良,出现腹部不适,腹胀、腹泻等。所以,后近期,饮食宜清淡,少油、高蛋白(不吃蛋黄)、高热量为原则。可以采取少吃多餐的办法,尤其不宜一次吃太多的动物食物,如肥肉、猪蹄等。经过一个阶段(3~6个月)可以逐渐少量多次添加饮食,以不造成腹部不舒服和腹泻等消化不良为标准。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对食物也就不会有任何反应了。 二、国内外普遍认为,胆囊切除或多或少可对人体有所影响。胆囊具有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以适应人体集中进食的生活习惯,帮助食物消化吸收。胆囊切除后,这种有规律的适应消化的功能丧失了,肝细胞在未进食时分泌的胆汁无法储存,人体必须像没有胆囊的马、鹿等动物那样持继不断地少量进食才能适应,如果吃的过多,由于胆汁不足,将出现吸收障碍而出现腹泻。胆囊是一种弹性囊状器官,具有调节和维持胆道压力的功能,使胆汁单向流动,防止肝、胰逆流。胆囊切除后,胆囊失去缓冲压力作用,可出现胆汁向肝、胰逆流现象。胆囊切除后,非进食时胆汁不断排入肠道,再被吸收至肝脏,循行于肝肠之间。此时由于胆汁和肠道细菌接触,可产生较多的次级胆酸,这种物质对肝细胞有一定的损害。胆囊切除后还会出现胆汁性返流性胃炎。这是因为胆汁持续不断进入肠道,空腹时缺乏胃酸和食物中和,胆汁可在十二指肠蓄积逆流入胃。胆汁对胃粘膜的损害是很大的。
切除胆囊后,胆总管就会出现代偿性的扩张,如果这个功能丧失了,那么将会出现胆绞痛和其它的不适感。从而对身体产生影响,就会对以后的生活有影响。
1胆囊切除后可能会造成肝的损伤和结肠的损伤,胆酸对肝细胞是具有一定的毒性。因为在胆囊切除之后胆酸就会增多,那么产生的胆酸就会经过人体的肝和肠,这样一来就会造成肝的损伤和结肠的损伤,而且结肠要是损伤了,还有可能会造成结肠癌的出现。
2胆囊切除以后,胆道中就有可能会出现胆汁的逆流现象,这样一来就会导致胆道感染的几率增加。
3在胆囊切除后,胆汁有的时候就会进入到肠道中,如果在这个时候是空腹的状态,那么胃酸中和胆汁,就会导致胆汁在十二指肠中进行堆积,随着胆汁越来越多,最后就会逆流到胃中,从而对胃黏膜造成很大的一个损害,最终就会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有的患者就会出现烧心、胃痛、呕吐、腹泻和体重减轻等症状。因此就会出现食物还没有消化和吸收,特别是脂肪还没消化,最终就会引起消化不良等一些情况的出现。
4还会导致胆管的损伤,因为很多时候在胆囊切除的过程中,就会伤及到胆管,所以胆管的损伤都是因为胆囊切除所引起的。而且胆管的损伤是非常难治疗的。
5切除胆囊后,胆汁中的胆固醇就会随之减少,而胆固醇就由饱和的状态变成了不饱和的状态,这对于防止胆固醇结石的再生成来说是有利的。
6胆囊切除后,胆汁酸的循环速度就会加快,而且它们的代谢产物会有一定的致癌作用,所以就会有可能诱发大肠癌等其它癌症的出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