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齐螃蟹也叫做细点圆趾蟹,属于梭子蟹科,圆趾蟹属,俗称沙蟹。它主要分布在黄海、东海和南海,盛产于黄、东海,是闽东外海群体数量最大、资源密度最高的中型蟹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此蟹生活于水深10-65米的泥质或沙质海底,适应广泛的温度和盐度,但具有明显的温水种特征,在东海北部近海也有较低盐度的分布趋向性。塔齐螃蟹的肚子是三角形状,这种蟹的质量根据三角颜色的深浅来判断,颜色越黑越红,代表这种蟹的质量越好,越肥越饱满。如果肚脐白白净净的,那么这种蟹肥的可能性就很小。
螃蟹上面有一个**的东西,这个部位其实是可以食用的。
这个**物质通常是母蟹的卵巢和卵细胞,它们位于螃蟹背部的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磷脂以及钙质等多种矿物质。在煮熟后,这个部位会呈现橘**,越是肥美的雌蟹蟹黄越是多,味道非常鲜美。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螃蟹的生活环境往往比较复杂,有时候**部位可能会含有大量的细菌和寄生虫,因此在食用之前应当确保充分烹调熟透,以避免食品安全问题。
肚子朝上。
螃蟹背上的壳是比较完整的,而它肚子上的缝隙则比较多,而吃的蟹黄都藏在肚子里,如果在蒸的时候肚子朝下,那么蒸的时候可能会让蟹膏汁从肚子里的缝隙中流出来,那样就比较浪费。
而且蒸螃蟹肚子朝上还可以使螃蟹腹部充分接触蒸汽,可以杀菌消毒,螃蟹熟得也快;另外,这样蒸出来的螃蟹不容易掉爪,蟹体更完整,色泽红润明亮,因此建议在蒸螃蟹的时候肚子朝上蒸比较好。
蒸螃蟹时间
要看螃蟹的大小,还要看你用的是什么锅具,普通锅具15到20分钟左右,高压锅5到8分钟即可。
蟹体内寄生着肺吸虫囊幼,若未煮透,吃后易感染肺吸虫病,因此螃蟹一定要确保蒸熟之后再食用,一般螃蟹蒸熟后其颜色会变成明亮的橙黄或橙红色。
螃蟹壳上的两个圆点可能是两种情况:
1 这是正常情况的,因为螃蟹的背壳是形状和生长纹路,这些圆点是螃蟹背壳的形状。
2 是一些寄生虫或者角质层,具有研究价值。
综上,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如果还有别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病蟹步足尖端破损,成黑色溃疡并腐烂,然后步足各节及背甲、胸板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该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
预防方法: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水质清洁,夏季经常加注新水,保持塘底有 5~10 厘米的淤泥。 在有病预兆的池塘,用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呈 15~20PPM。 治疗方法:用漂白 2PPM 全池遍洒,在饲料中加磺胺类药物,每千克饲料加药 01~02 克,连喂 3~5 天。 菱形海发藻属浮游硅藻类羽纺藻目,其细胞以胶质相连,形成星状或锯齿状的群体,壳环面呈狭棒状。菱形海发藻细胞长 30~116 微米,宽 5~6 微米,分布极为广泛,当海水盐度达 003 左右,水温 18~20℃ 时,在水质肥沃,光线充足的培育池内,可在溞状幼体上迅速繁殖。溞状幼体附生海发藻后,不断扭动腹部挣扎,力图摆脱,受害的溞状幼体 4~5 天内死亡。
防治方法:一般采用增加换水次数,控制光照,适当加温来促进幼体变态等预防措施。 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越冬期间,此病发病率较高,付肢出现斑点性腐烂,斑点由黄变灰至黑,该病是因扦捕、运输、放养过程中受伤或生长过程中敌害致伤感染病菌所致。
预防方法: 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 放养前将河蟹放在 2PPM 呋喃唑酮溶液中浸泡数分钟后投放。 生石灰全池泼洒呈 15~20PPM,连施 2~3 次。 病蟹腹部、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病蟹匍匐池边、拒食,最后在池边浅水处死亡,该病是因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其腹部受伤感染所致。
预防方法:在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在蜕壳时,尽量减少对河蟹惊扰,免其受伤。
治疗方法: 土霉素或呋喃西林全池泼洒呈 05~1PPM。 呋喃唑酮全池泼洒 01~02PPM。 病蟹体表,尤其是在伤口部位生长的絮状丝,病蟹行动迟缓、摄食减少,伤口不愈合,导致伤口部位组织溃烂并蔓延,造成死亡,该病是因河蟹受伤、霉菌侵入伤口所致。
预防方法: 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 大批蜕壳前间增投动物性饲料。 治疗方法: 孔雀石绿(农业行业标准《NY5071—2002 无公害食品鱼药使用准则》中已将孔雀石绿列为禁用药物)全池泼洒呈 025PPM,5 天后施一次。 用 3~5% 食盐水浸洗病蟹 5 分钟,并用 5% 磷涂抹患处。 病蟹的关节、步足、背壳、额部、附肢及鳃上都可附着纤毛类的原生动物。病蟹体表污物较多,活动及摄食能力减弱,重者可在黎明前死亡。该病是由于池水过肥,长期不换,纤毛虫繁殖过多所致。
预防方法: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
治疗方法: 用 30% 醛全池泼洒 5~10PPM。 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 07PPM。 用 05~1PPM 新洁尔灭与 5~10PPM 高锰酸钾混合液浸洗病蟹。 用 02~03PPM 孔雀石绿沿池边水草等河蟹密集处泼洒。 病蟹腹部略显臃肿,打开脐盖可见 2~5 毫米,厚约 1 毫米的乳白色或半透明粒状虫体寄生于附支或胸板上,病蟹生长迟缓,性腺不发良,被蟹奴严重寄生的河蟹,肉味恶臭,不能食用,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池水含盐量高,蟹奴大量繁殖,幼体扩散感染所致。
预防方法 彻底清塘,杀灭塘内蟹奴幼虫,常见药物有漂白粉、敌百虫、甲醛等。 在蟹池中混养一定量的鲤鱼,可抑制蟹奴幼体数量。 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彻底更换池水,注入新水(盐度小于 1‰),或把感染蟹奴的病蟹移到淡水中,就能抑制蟹奴的发展扩散。 一般蟹苗期寄生较多,大量寄生时,使蟹苗不能蜕皮变态而死亡,幼蟹和成蟹体外鳃部寄生虫多时,也能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用 10PPM 孔雀石绿浸洗蟹体 45 分钟,或用 1PPM 新洁尔灭溶液浸洗蟹体,直到聚缩虫脱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