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是一个由两队参与的球类运动,每队出场5名队员。目的是将球进入对方球篮得分,并阻止对方获得球或得分。可将球向任何方向传、投、拍、滚或运,但要受规则的限制。篮球比赛的形式多种多样,也有最流行的街头三人篮球赛,是三对三的比赛,更讲究个人技术。当今世界篮球水平最高的联赛是美国的国家篮球协会(NBA)。篮球在1904年列入奥运会的表演项目,到1936年柏林奥运会成为正式项目。女子篮球到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才成为项目。
[编辑本段]篮球的起源
(注:以下“西”为西班牙语词汇)詹姆斯·奈史密斯 1891年12月初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市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后为春田学院),由该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博士发明,当年的篮球规则只有13条,奈史密斯博士于1939年去世,终年78岁。 他未曾料到,由他创建的篮球项目竟然在二百多个国家流传着,而且至今美国篮球还誉满全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美军传入欧洲。 为了纪念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篮球的功绩,在春田学院校园内修建了美国篮球名人馆—詹姆斯·奈史密斯纪念馆。 1891年,奈史密斯在 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任教。这所学校体育系主任卢瑟·古利克为贯彻冬季体育课教学大纲委托他设计一项室内集体游戏。他从当地儿童喜欢用球投向桃子筐(当地盛产桃子,各家各户都备有桃筐)的游戏中得到启发,创编了篮球游戏。 起初,奈史密斯将两只篮筐别钉在健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篮筐上沿距离地面304米(约10码),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人们称这种游戏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经过他与同事们反复商量才定名为“篮球”。 奈史密斯30岁时便发明了篮球,但篮球诞生后近半个世纪始终被人们所忽略,直到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才受到应有的尊重。75岁高龄的奈史密斯随美国篮球队抵达柏林,但美国篮球队教练只负责他从美国到柏林的机票费,不承担其在柏林的旅馆费和入场券费用。而美国奥委会对此置之不理,使得这位篮球之父心情十分沉重。 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首任秘书长威廉·琼斯则很尊重和敬佩他,不仅解决了他的旅馆费用,并邀请他为奥运会首场篮球比赛开球。开球前,琼斯向全体参赛运动员介绍了这位篮球发明者,奈史密斯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全部比赛结束后,琼斯又安排奈史密斯主持发奖仪式,并授予他一枚奥林匹克特别勋章,以表彰他发明篮球的功绩。当一位德国小姑娘向他敬献月桂冠时,奈史密斯欣喜若狂,激动得把帽子抛向天空。 奈史密斯于1939年逝世。为了永远怀念这位篮球运动先驱,国际篮联在1950年第1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期间举行的第一次中央局会议上,决定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的金杯命名为“奈史密斯杯”。 到1893年,才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球、篮圈和篮网。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 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多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一项世界性运动项目。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统一了世界篮球竞赛规则,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与现行规则有关的重要变化是:将得分后的中圈跳球,改为失分队在后场端线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进攻队必须在10秒钟内把球推进到前场;球进前场后不得再回后场;进攻队员不得在“限制区”内停留3秒钟;投篮队员被侵犯时,投中罚球1次,投不中罚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两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中,出现了两米以上的多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曾两次扩大篮球场地的“限制区”(也叫“3分区”);还规定,一个队控制球后,必须在30秒内投篮出手。60年代初有关10秒和球回后场的规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后取消了中场线改画边线的中点而中止。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后,又恢复了中场线,这些规定又继续执行。1977年增加了每队满10次犯规后,在防守犯规时罚球两次,防投篮时犯规两罚有1次不中再加罚1次的规定。1981年又将10次犯规后罚球的规定缩减到8次。很明显,人员的变化的技术,战术的发展引起了规则的改变,而规则的改变又促进了人员和技术、战术的进一步发展变化。特别是50年代后期以来,规则的改变对篮球比赛的攻守速度,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以及意志、作风等各方面都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篮球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篮球是1976年第21届奥运会上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 篮球运动是1896年前后由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的,随后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会里也有了此项活动。在1910年的全运会上举行了男子篮球表演赛之后,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篮球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开展得较好,水平也较高,当时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在球场中间画一个约有1米直径的中圈,中锋队员跳球时一只手必须置于背后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术也简单,中圈跳球后,谁接到球就自己运球,超过防守人就投篮。当时只会直线运球前进,传球方法是单、双手胸前传球,跑动投篮是用单手低手上篮,立定投篮无论远近都是用双手腹前低手投篮。1925年前后,进攻和防守的5名运动员,有了较明确的分工,中锋对中锋,后卫对前锋,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对手。但前锋的职责是只管进攻投篮,不管退守;后卫的职责是只管防守抢截球,不管投篮。前锋和后卫很少全场跑动,只有中锋要攻守兼顾。以后又逐渐改为两后卫1人助攻(活动后卫),1人留守后场(固定后卫),两前锋也变为1人留在前场专管偷袭、快攻,1人退守后场助防。技术动作也有所发展,跑动投篮出现了单手、高手投篮,立定投篮出现了双手胸前投篮,传球出现了单、双手击地传球,运球出现了两手交替运球躲闪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进的技术。规则中增加了罚球区和罚球线,队员犯规4次即被取消比赛资格,犯规罚球可由队长指定任何1个队员主罚。比赛时间分为上、下半时各2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每次投中或罚中后,都在中圈跳球,重新开始比赛。而中国篮球运动水平在1926年以后有了较大提高 。 1892年,篮球运动的发明人史密斯订出18条简易规则,篮球运动进入对抗比赛的阶段,继而产生了比赛的组织领导者、执法公断者——裁判员。 外国称篮球裁判为“球证”,每场比赛有正、副两个“球证”。建国前,我国称篮球裁判为“司令”,每场篮球赛只有一个“司令”。解放后改称裁判员,每场球赛设正、副两个裁判员。 我国现行篮球裁判分为五级:国际级、国家级、一级、二级、三级。由于篮球比赛的速度强度都愈来愈大,为了更全面、准确地执行规则,有些国家已开始试行每场比赛设前、中、后三个裁判员。
基本规则一 1比赛方法 一队五人,其中一人为队长,候补球员最多七人,但可依主办单位而增加人数。比赛分四节,每节各10分钟,NBA为12分钟(全明星新秀赛为每节20分钟,共2节),每节之间休息5分钟,NBA为130秒,中场休息 10 分钟,NBA为15分钟,另在NBA中在第4节和任何加时赛之间休息100秒。比赛结束两队积分相同时,则举行延长赛 5 分钟,若 5 分钟后比分仍相同,则再次进行 5 分钟延长赛,直至比出胜负为止。 2得分种类 球投进篮框经裁判认可后,便算得分。3分线内侧投入可得2分;3分线外侧投入可得3分,不管是脚跟还是脚尖踩到3分线进的球视为2分球。罚球投进得1分。 3进行方式 比赛开始由两队各推出一名跳球员至中央跳球区,由主审裁判抛球双方跳球,开始比赛。 4选手替换 每次替换选手要在20秒内完成,替换次数则不限定。交换选手的时间选在有人犯规、争球、叫暂停等。裁判可暂时中止球赛的计时。 5罚球 每名球员各有 4 次被允许犯规的机会,第五次即犯满退场(NBA中为6次)。且不能在同一场比赛中再度上场。罚球是在谁都不能阻挡、防守的情况下投篮,是做为对犯规队伍的处罚,给予另一队的机会。罚球要站在罚球线后,从裁判手中接过球后10秒内要投篮。在投篮后,球触到篮框前均不能踩越罚球线。 6违例 大致可分为(1)普通违例:如带球走步、两次运球(双带)、脚踢球(脚球)或以拳击球。(2)跳球违例:除了跳球球员以外的人不可在跳球者触到球之前进入中央跳球区。 基本规则二 24秒钟规则:进攻球队在场上控球时必须在24秒钟内投篮出手(NBA、CBA、CUBA、WNBA等比赛均为24秒,全美大学体育联合会比赛中为35秒)。 8秒钟规则:球队从后场控制球开始,必须在8秒钟内使球进入前场(对方的半场)。 5秒钟规则:持球后,球员必须在5秒钟之内掷界外球出手,FIBA规则规定罚球也必须在5秒钟内出手。 3秒钟规则:分为进攻3秒和防守3秒。进攻3秒:进攻方球员不得滞留于3秒区3秒以上;防守3秒:当某防守方球员对应的进攻方球员不在3秒区或者3秒区边缘、且彻底摆脱防守球员时,防守方球员不得滞留禁区3秒以上。 侵人犯规:与对方发生身体接触而产生的犯规行为。 技术犯规:队员或教练员因表现恶劣而被判犯规,比如与裁判发生争执等情况。 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球员做出的不体现运动员精神的犯规动作,比如打人。发生此类情况后,球员应立即被罚出场外。 队员5次犯规:无论是侵人犯规,还是技术犯规,一名球员犯规共5次(NBA规定为6次)必须离开球场,不得再进行比赛。 违例:既不属于侵人犯规,也不属于技术犯规的违反规则的行为。主要的违例行为是:非法运球、带球走、3秒违例、使球出界、用脚踢球。 队员出界:球员带球或球本身触及界线或界线以外区域,即属球出界。在球触线或线外区域之前,球在空中不算出界。 干扰球:投篮的球向篮下落时,双方队员都不得触球。当球在球篮里的时候,防守队员不得触球。 球碰板后对方不得碰球,直到球下落。 被紧密盯防的选手:被防守队员紧密盯防的球员必须在5秒钟之内传球,运球或投篮,否则其队将失去控球权(NBA规则中无此规定)。 球回后场:球队如已将球从后场移至前场,该球队球员便不能再将球移过中线,运回后场。
篮球场主要位置介绍
控球后卫(PG)(西base) 控球后卫(Point Guard)是球场上拿球机会最多的人。他要把球从后场安全地带到前场,再把球传给其他队友,这才有让其他人得分的机会。一个合格的控球后卫必须要能够在只有一个人防守他的情况下,毫无问题地将球带过半场。然后,他还要有很好的传球能力,能够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将球传到球应该要到的地方:有时候是一个可以投篮的空档,有时候是一个更好的导球位置。简单地说,他要让球流动得顺畅,他要能将球传到最容易得分的地方。再更进一步地说,他还要组织本队的进攻,让队友的进攻更为流畅。 对于一个控球后卫还有一些其它要求。在得分方面,控球队员往往是队上最后一个得分者,也就是说除非其他队友都没有好机会出手,否则他是不轻易投篮的。或者以另一个角度说,他本身有颇强的得分能力,而以其得分能力破坏对方的防守,来替队友制造机会。总而言之,控球员有一个不变的原则:当场上有任何队友的机会比他好时,他一定将球交给机会更好的队友。 得分后卫(SG)(西escolta) 得分后卫(Shooting Guard)以得分为主要任务。他在场上是仅次于小前锋的第二得分手,但是他不需要练就像小前锋一般的单打身手,因为他经常是由队友帮他找出空档后投篮的。不过也就因为如此,他的外线准投与稳定性要非常好。 得分后卫经常要做的有两件事,第一是有很好的空档来投外线,因此他的外线准头和稳定性一定要好,要不然队友千辛万苦挡出个好机会,却又投不进去的话,对全队的士气和信心打击颇大。第二则是要在小小的缝隙中找出空档来投外线,所以他出手的速度要快。一个好的得分后卫总不能企望每次都有这么好的空档,应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找机会出手,而命中率也要有一定的水准,如此的话,才能让敌方的防守有所顾忌,必须拉开防守圈,而更利于队友在禁区内的攻势。 小前锋(SF)(西alero) 小前锋(Small Forward)乃是球队中最重要的得分者。对小前锋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能得分,而且是较远距离的得分。小前锋一接到球,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如何把球往篮框里塞。他可能会抓篮板,但并不必要;他可能很会传球,但也不必要;他可能弹跳很好,但仍不必要;他可能防守极佳,但还是不必要。小前锋的基本工作,就是得分、得分、再得分。 小前锋乃是对命中率要求最低的一个位置,一般而言只要四成五就算得上合格,而四成以上都可以接受。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就是他要能得分。如果一个小前锋每场球得个七、八分,命中率还只有四成的话,那还不如叫他去坐板凳算了。话说回来,为什么小前锋的命中率可以比较低呢?因为他是队上主要得分者,他经常要积极找机会投篮,要在某些时刻稳定军心,甚或以较困难的方式单打对手来提升士气,乃至于给对手下马威,给予敌方迎头痛击等。因此小前锋会有较多的机会出手,而且可能是不太好的机会,所以我们可以容许他的命中率稍低,只要他能得分的话。 大前锋(PF)(西ala-pivot) 大前锋(Power Forward)在队上担任的任务几乎都是以苦工为主,要抢篮板、防守、卡位都少不了他,但是要投篮、得分,他却经常是最后一个。所以说,大前锋可以算是篮球场上最不起眼的角色了。 大前锋的首要工作便是抓篮板球。大前锋通常都是队上篮板抢得最多的人,他在禁区卡位,与中锋配合,往往要挑起全队的篮板重任。而在进攻时,他又常常帮队友挡人,然后在队友出手后设法挤进去抓篮板,做第二波的进攻。 大前锋一般较少出手,而其投篮的位置又经常很靠近篮框,对其投篮的命中率要求也较高。以场上五个位置来说,大前锋应该是命中率最高的一位,不错的大前锋应该达到五成五以上。不过由于得分不是他的强项,所以他的得分可以不多,但是篮板就一定要抓得多。此外,防守时的火锅能力自然也是大前锋所必备的,因为他要巩固禁区,防守当然重要。其实说穿了,大前锋就是要做好两件事:篮板和防守。 中锋(C)(西pivot) 中锋(Center)顾名思义乃是一个球队的中心人物。他多数的时间是要待在禁区里卖劳力、卖身材的,他在攻在守,都是球队的枢纽,故名之为中锋。 中锋要做哪些工作呢?首先,他既然是在禁区里面混饭吃,那么篮板球是绝对不可或缺的。再来,禁区又是各队的兵家必争之地,当然不能让对手轻易攻到这里面来,所以阻攻、盖火锅的能力也少不得。而在进攻时,中锋经常有机会站在靠近罚球线的禁区内(此乃整个进攻场的中心位置)接球,此时他也应具备不错的导球能力,将球往较适当的角落送出。以上三项,是中锋应具备的基础技能。而在球队中,中锋也经常身负得分之责,他是主要的内线得分者,与小前锋里外对应。因为他要能单打,所以在命中率上的要求可以低些,但他出手的位置又往往较接近篮框,所以命中率又应该高些,大致来说,五成二可以作为一个标准。对中锋命中率的要求,是仅次于大前锋的。 一名好的中锋还得多才多艺。在进攻方面,中锋在接近篮框的位置要有单打的能力,他要能背对着篮框做单打动作,转身投篮是最常见的一项,而跳勾、勾射则是更难防守的得分方式。防守上,要称为一个好的中锋,那除了守好自己该看的球员之外,适时帮忙队友的防守是必须的。简单地说,若敌方的球员晃过了队友的防守而往篮下进来,中锋便要有一夫当关之勇,守住己方的禁区。当然,不是说每回都能滴水不漏,但总是要有"能帮忙"的能力,若一个中锋只能守住自己的人,那是不够的(除非对方是超强的进攻中锋)。 中锋有一种变形,也就是所谓的外线中锋。他与正常中锋的差别在于,他的进攻主要是跑到外面去投外线,而少做禁区单打的工作。由于中锋的个头高,其他矮个子根本守不住,所以到外线投篮可以把对方的中锋引出来,故其在前锋较强时也相当管用,而在防守时,他就与一般中锋无异,照样防守对方中锋,照样地抓篮板。
思想空洞是种什么感受呢?当我觉得自己思想很空洞的时候,似乎失去了我人生的方向,甚至会觉得人生变得寡然无味。前阵子,因为公司也没有什么项目进来,能做的事情都是些很基础的很常规的平台账号申请与维护的工作。如果说我无所事事,我也很认同,因为我确实觉得我做的事情没有太大的意义,每天做完基本的工作之后,剩下的时间就是随意的浏览着微博,刷着朋友圈,顿时让我有种“思想空洞”的感觉出现了。大学毕业两年了,如今仍觉得自己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没有真正一份让我觉得过着充实的事业!工作了,交际圈也好像变窄了,大学的那群经常在一起聊天的朋友也好像都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反正就每天觉得别人都比自己忙。自从孤身一人来到了这个陌生城市,发现好多东西是需要自己努力去争取、去改变、去维持的,交际圈变窄,公司双休的时候甚至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也没有什么一帮人可以聚在一起聊天,于是有那么一段时间,每每下班了,周末了,我几乎都是泡在网吧里面玩着游戏度过每一天。
房间乱了懒得去收拾了,肚子饿了随便吃点东西。在别人都非常期待放假休息的时候我却非常渴望能够在公司坐着,哪怕什么也不做至少呆在公司的时候会感觉周围有很多人,显得热闹,不觉孤单。生活对于我来说就是如此的单调乏味。
慢慢,精深变得萎靡不振,工作越来越没有劲头,变得不想主动去搭理人,不想走出去结交朋友。
当感觉思想空洞的时候,该做什么?
于是,我终于开始意识到这种状态不是我想要的,既然不想为何不尝试着去做点什么改变呢,哪怕一点点也好。思想空洞的时候,该做什么?我开始读书、去网上听讲座、每天抽出一小时时间锻炼、去学习PPT、去录制个人播客,哪怕一点点改变也好。
读书
听讲座
我交际圈狭窄,遇见有思想、有见地的人不多。于是我去网上搜索行业牛人的讲座视频,看乔布斯的苹果发布会、蒂姆库克苹果发布会;看小余老师的中国式家庭教育演讲、余世维老师的沟通艺术;听《百家讲坛》、听吴晓波的《大败局》,了解不同人的不同人生。
健身
我开始制作个人健身计划,朝着自己喜欢的俄式健身动作努力,目标是能够像那些健身达人一样能够学会令人惊叹的街头五大神技。下班吃完饭,休息好,简单地冲个澡调整好状态带着耳机听着自己喜欢的歌曲跑去广场健身。
学习PPT
以前很讨厌做PPT,觉得没有什么卵用,如今工作了每天却是离不开制作PPT,看到那些牛人制作的PPT真的是被震撼了,原来office不是说你随便玩玩就什么都会了的(以前面试的时候会经常在简历上说精通office办公软件,现在打死也不敢这样说了。)每一个看似简单的东西你要真的钻的深一点透一点就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事了。现在就开始每天跟着网上那些PPT牛人学着酷炫的技能。
个人播客
互联网给足你理由让你宅!交际圈窄,没关系。我自说自话,通过网上的播客平台录制自己的个人播客。将自己的声音通过网络传递给更多的人听。这也是在为了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理清自己的思想而努力。
现在反过来想想,你感觉思想空洞的时候这确实是人最基本的状态,但人是有能力思考的动物,当你感觉思想空洞的时候,你就需要改变需要去做点什么,让自己的思想、精神充实起来。无所事事,人生也原本就是很空白,每天就是为了吃、为了喝,就像动物,动物就是这样,这是本性!但若你会思考,你可以选择让你的人生精彩起来,过的有意思起来。你可以选择与这个世界沟通,可以选择去更好地塑造你身体,可以选择更好地去充实你的灵魂。佛家讲轮回,如果你不想有更高的追求,不想去弄明白这世间的终极意义,那你就去轮回吧,来来去去倒也可以过得舒坦!但你也可以试着去做出些改变,就像我上面说的那些改变,尽管微小(看自己不曾了解的书,关注自己不曾认识的领域),甚至是仅图自己过得开心点,那整个意义就变得不一样了,不会感觉索然无味,不会感觉思想空洞,不会感觉人生没有意义。
想通了,就是这样。当感觉思想空洞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做出些改变,去做些未曾做过的、有意义的事情,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些;你也可以选择去吃、去喝,去满足人最基本的需求。人生本来就没有什么意义,或许你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
作者:邻章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2339683/answer/208508920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望过去这十年,不难发现业内对其能力的怀疑、特别是创新能力的怀疑,是一直都存在的——这从历次iPhone产品发布,业内总是弥漫着创新难觅的悲伤,便可见一斑,但有趣之处则在于,库克总能用耀眼的业绩表现让这些怀疑不攻自破。
其实,回望库克治下的苹果公司这十年:不难发现,苹果公司在产品功能创新上依旧准确把握了用户需求,并在与竞争对手的产品竞争中维持着引领优势。苹果公司不仅实现了稳步发展,而且市场表现更是处于一骑绝尘的状态,市场与生态掌控力更是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营收、利润屡创新高,市值接连突破,开创TWS无线耳机市场,将隐私深深植入苹果公司与产品的基因之中、用M1芯片替换英特尔处理器、自研调制调解器等皆为例证。
可以说,库克十分出色地履行了自己的使命,并将苹果这家公司带向来从未有人触及过的市场高度——市值接连突破1万亿美元、2万亿美元,时至今日的接近25万亿美元。
这一高度,可能即使乔布斯在世,或许也很难做到。
所以在此总结库克过去十年于苹果公司的表现,则必须承认库克在苹果公司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
须知道“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而库克不仅成功守住了乔布斯打下的江山,还做到了开疆扩土。
这是库克的成功。
而站在新的十年里(假设库克不退休,还愿意继续为苹果公司服务),则也能发现库克还需要身肩重担,持续为苹果化解各种挑战。
诸如面对当前最有机会比肩乃至超越iPhone产品市场的智能汽车市场,苹果虽然在这一领域投入重注,进行技术研究,使之无人能够忽视其潜在能量。
但在智能汽车市场领域,当下领先且占据了用户心智的却是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苹果在这一领域似乎正在失去“酷”的魔力,何时能够推出产品,仍旧拨动着用户和市场心弦。
又如针对App Store、苹果税的反垄断呼声,也是库克必须要积极应对、妥善处理的事情,这关系到iOS系统以及苹果服务业务的根基,是苹果当下不能失去的重要护城河。在全球反垄断大潮下,苹果能否独善其身?
如此种种,都需要库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交出答卷。
当然,相对于这些,库克接下来最为重要的使命,或许是要为苹果找到一个能在自己有朝一日卸任后,继续带领苹果前进的接班人。
写在最后:
于库克而言,乔布斯的阴影或将会一直伴随其左右,会被人随时拿来相互比较,更有甚者会将其成功看作是建立在乔布斯的基石之上。
但诚如乔布斯在弥留之际对其的嘱咐所言:“在做决定时,不要想如果他是乔布斯会怎么做”。
事实上,库克也用过去十年的业绩成果,向外界清晰传递出了一个信号:他不是乔布斯,但他是将苹果公司带上新台阶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