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操作中哪像不正确

俯卧位通气操作中哪像不正确,第1张

无需Q2h更换体位。

这是浙江中医耳鼻咽喉科模拟题中的一道选择题,其他三个选项为:翻身时头颈、胸椎在一条直线上翻转,防止颈椎受伤;妥善放置男性生殖器,防止男性生殖器受压;四肢外展小于90°,防止四肢出现功能损伤,都属于俯卧位通气操作的正常流程,只有俯卧位时无需Q2h更换体位不属于必须流程,故选。

俯卧位通气操作是一种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辅助措施。

核心力量提高实现途径及意义:

1在腰椎最适当姿势下,让肌肉完成不同形式的肌肉收缩练习,借由不同形式的练习强化肌肉感觉,使练习者在运动中保持腰椎姿势,自动调节躯干位置,发挥最大的动作效益;

2经由训练腰椎周围肌肉群,增强对对腰椎稳定性的控制能力为腰椎提供良好的控制,避免关节损伤;

3使动力链更加协调能有利于提高发力水平;

4减少不良姿势下的完成动作的肢体代偿,减少运动损伤。

运动建议:

1、寻找不稳定角度训练。例:身体仰卧呈V字,找到躯干发抖的角度进行训练。

2、动力性训练为主、静力性为辅。我们平时运动和身体活动多数为动力性,注重动力性的地位。

3、静力性核心稳定性训练注意呼吸。静力性动作多采用胸式呼吸,因为腹部为固定状态。

4、注意侧腹部和旋转力的训练。

根据以上原则进行训练是不局限于场地的,你在宿舍一样做,但是动作太多,给你几个方向,平板支撑及其变形动作、背桥及其变形动作、波速球等不稳定器械的各种动作等。

希望对你有帮助。

编辑于 2016-05-16

​赞同 28​

​评论

​收起​

继续浏览内容

知乎

发现更大的世界

打开

UC 浏览器

继续

广告

靠这招,看清了全班女生的手!

微博的广告

可能是最好的核心训练动作:从基础到进阶

柏油的文章 · 604 赞同

训练时找不到肌肉发力感?那不如不练!

健身达人的文章 · 31 赞同

夫妻矛盾激化要离婚怎么办?千年修得共枕眠,试试这个方法挽救婚姻!

幸福里情感 的广告

查看详情

更多回答

朱国苗

很多关注康复与运动的朋友,都有过在健身房被教练大喊:

“收紧核心!”的经历

那么

一、核心到底是什么

核心究竟是指哪里?学术界暂时还没有定论

关于核心区域的界定有四个观点,按照范围从大到小,分别是:

观点一: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

观点二:肋骨以下,骨盆以上

观点三:膈肌以下,盆底肌以上,包括腹横肌、横膈膜、多裂肌

观点四:腰部和腹部的肌群

一般来说,国外研究习惯于把核心肌群界定为“腰椎—骨盆—髋关节”区域。而我们国内研究和应用中,偏向于把核心肌群定义为人体重心位置的肌群,也就是观点三所指范围。

上图所示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核心。

其中,膈肌是房顶,分隔开胸腔与腹腔;盆底肌群(包括提肛肌与尾骨肌)是房基;脊柱是房子的大梁,其内嵌的多裂肌如辅助梁一般帮助脊柱承担压力;而腹横肌、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则是房子的墙壁。

如此一来,核心-黄金屋搭建成功

金屋建成了要做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

年仅四岁的汉武帝早已给出了答案

“金屋藏娇!”

到这里,藏身于核心-黄金屋中的美人也呼之欲出了!

答案就是——

腹内压!

想到自己腹内居然有位美人

是不是有点小激动呢!

当核心肌群收缩时,会使腹腔体积减小。屋子不宽敞,美人要发脾气了,腹内压自然升高,对脊锥产生各个方向的压力来使得脊柱稳定。同时也使核心肌群所蓄积的能量顺利地从身体中心向运动的每一个环节传递。

二、核心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还要看一看,为什么核心这么重要,当得起“黄金屋”,容的下“颜如玉”。

前面我们讲了核心的发力原理——通过核心肌群的收缩,使腹内压增高以稳定脊椎,进一步稳定躯干。而稳定的核心是我们进行运动的基础。

当我们进行运动时(特别是爆发式运动),核心肌群收缩以吸收冲击力,稳定身体,同时也担任身体上半身和下半身的传递链。核心肌群能提供足够的稳定度,四肢的力量才能有效传递出去。

锻炼核心有什么作用呢?

1、保证运动中正确的身体姿势

虽然核心并不直接控制动作,但核心肌群的收缩可以稳定整个身体,同时,也为四肢收缩发力创建支点,提高四肢力量,保证身体在运动中处于正确的姿态。

2、提高运动效率

核心部位拥有的肌群最大,产能和储能也最多。核心力量可以提高末端肌肉发力,加大总体能量的输出。

3、预防运动损伤

一个有力的核心肌群能保证在运动过程中,肢体都处在正确的位置,同时还有助于身体重心的稳定,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4、舒缓肌肉

通过核心力量的训练,增进活动动作的幅度和灵活性,平衡拮抗肌群之间的肌肉长度,强化较松弛、舒缓较紧张的肌肉。

三、核心稳定与核心力量的提出及应用

核心稳定性与核心力量最早是应用于医学康复领域,近年来逐步推广至运动和健身领域。核心力量的概念最早源于核心稳定性,而核心稳定性的提出是源于脊柱稳定性。

上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脊柱二柱理论(前柱和后柱),被后来的研究者进一步完善为三柱理论,增加了中柱。

到80-90年代,有研究者提出了脊柱稳定性、核心稳定性和“三亚系模型”,认为脊柱的稳定系统由被动亚系、主动亚系和神经控制亚系三个部分构成。这是现在核心力量的雏形。

到2006年,kibler(关注健身的朋友应该很熟悉这个名字)把核心稳定性引用到了竞技运动训练中,逐步发展为我们今天的理论体系。认为核心稳定性有产生力量、传递力量和控制力量三方面功能。 核心稳定性是核心力量的结果, 核心力量是核心稳定性的具体表现形式。

四、收紧你的核心!

我们平时什么时候听到核心这个词最多?

大概是在健身房,教练高喊着:

收紧核心!

收紧核心!

收紧核心!

但是,很多人都把收紧核心误以为是收紧肚子

甚至一些教练也说不清收紧核心和收紧腹部有什么区别

一句话讲清不同——

核心训练比传统训练更深入!

具体来说就是,腰腹力量训练只是注重表层的大肌肉训练,而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涉及整个躯干和骨盆部位的肌肉,特别是注重对那些位于深层的小肌肉群的训练和大小肌肉群的协调训练。

那么,怎么找到正确的核心收紧方法

而不是傻傻地吸肚子呢?

这里教大家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来体验核心收紧的感觉——

当我们采取腹式呼吸的时候,吸气时肚子会鼓起来,呼气时肚子会瘪下来。

现在,保持肚子瘪着的状态,把手放在肚皮上。

咳嗽一下,或者笑一下,仔细体会,这就是核心收紧的感觉。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收紧是核心训练中很重要的一个方法,但也不能盲目收!

收紧核心肌群会导致腹内压上升,压力在传递到脊柱维持脊椎稳定外的同时,也会使内脏器官和盆底肌受到压缩。一个类似的例子是,当我们咳嗽或大笑时,会有点想尿尿(有些人会真的出现漏尿,这与盆底肌松弛有关,我们会在后续文章中详细讲解),这是因为咳嗽和大笑也会使腹腔周围肌肉收缩,增加腹内压,压力作用在膀胱上而产生尿意。

五、核心训练方法

锻炼核心的方法有很多,这里我们邀请脊近完美康复师胡瑞琦为大家介绍几个适合日常练习的小动作。千说万说不如赶紧行动起来!

动作一

要领:手与肩同宽,指向天花板,曲髋90°,脚跟低于膝盖,两脚跟相碰,腰下离地面一手掌距离

动作二

要领:手与腿向外伸直,腰下离地面一手掌距离

动作三

要领:

1、俯卧位,双手支撑在地面上

2、五指打开、手掌吸住地面、手肘伸直、肩膀垂直于地面

3、双腿屈膝分开与髋同宽,大腿垂直地面,骨盆保持在中立位

4、将一侧手臂往前抬,尽量向前延展

动作四

要领:

1、俯卧位,双手支撑在地面上

2、五指打开、手掌吸住地面、手肘伸直、肩膀垂直于地面

3、双腿屈膝分开与髋同宽,大腿垂直地面,骨盆保持在中立位

4、将一侧腿往后抬,尽量向后延展

动作五

要领:

保持后腿屈膝90°,前腿曲髋90°屈膝90°,骨盆朝向正前方,左腿与右腿尽量靠向中线,垂肩,手臂向前伸,保持身体稳定

App 内查看​

​赞同 13​

​评论 2

​

男澈2017-08-29

沙发

朱国苗 (作者) 回复男澈2017-12-19

哈哈,谢谢支持

继续浏览内容

知乎

发现更大的世界

打开

UC 浏览器

继续

赛普健身教练培训基地

官方报名电话:18601918091(同微)

健身房里面的很多人会去练他的核心,以为核心是做卷腹,练出他的八块腹肌。其实并不是这样子的,核心不仅包括你的腹直肌这一块,还包括深层的所有肌肉,它其实都是我们的核心。

想要练到核心的话,其实我们只要知道怎样让自己的身体变得不稳定,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我们单手拿东西,比如像现在我一边拿一个哑铃在做推举的时候,那我这边是不是会往这边倒,另一边会松的对吧?所以我这边一定要保持一个稳定,这是一种方式。

第二种就是做一个主动的方式,什么叫主动?就是刚刚我们说的卷腹的方式主动去做侧屈,主动去做卷,主动往后仰,所以今天给大家带来动作其实就是两种动作,一种是主动的像卷腹一样,一种是被动的,不得不维持身体的一个重心。

我们看一下第一个动作被动的方式,其实只要你做俯身支撑的动作都可以练到我们的核心,为什么呢?如果我的核心不发力,在做附身的时候身体会出现下塌的样子,也就是我的中间段,其实它是没有任何支撑的,它会随着你的地心引力往下坠,我的身体不让它往下往下掉,把它抬起来,这个时候我的核心必须要启动。

如果你这个动作对你来说已经非常简单,那么可以进阶就是抬起一个手臂,四点支撑变成三点支撑,我的身体还做了一个抗旋,为什么呢?如果我这个手抬起来不作任何发力,我的身体是不是会倾斜?会往下掉,对吧?所以我的另外一侧必须要保持身体不要旋转,不要往下掉的力,那我的核心另外一侧旋转这一块又在帮我启动。这是我们的核心抗屈抗伸抗旋转的一个能力。

接下来我们再讲一下主动的,就比如像躺在地板上做一个卷腹的动作,主动让我的腹直肌发力,主动的去摸一侧方。比如像罗马椅上,我们还可以主动的做一个背伸,这是我们的核心力量的训练方式。

当然也可以在练习其它负重动作的时候同样可以练到我们的核心,比如像我们在做深蹲的时候,大重量的深蹲,你的核心必须要保持一个收紧,很多人会选择带腰带,其实你把腰带带上你的核心会减少更多,因为它有支撑了,我不建议大家戴腰带,除非今天你的重量非常大,不然不带的话你就会容易受伤。

如何有效的训练核心力量——赛普健

注意事项:

一、身体对四肢的控制能力叫做核心力量。

二、腹直肌作为表层肌肉,也是核心肌肉的一部分。

三、附身单手前平举训练身体对抗伸展和旋转的能力。

四、做大重量训练时,为保持身体稳定,核心也会得到训练。因此不建议使用腰带,除非重量过大存在危险。

——END ——

增肌,减脂,普拉提,康复,搏击 海量免费教学视频

赛普健身—测一测您适合做健身教练吗

赛普健身—为广大健身爱好者提供纯健身干货

App 内查看​

​赞同 4​

​评论

​

继续浏览内容

知乎

发现更大的世界

打开

UC 浏览器

继续

陈杰老师

长沙_J&P物理治疗首席治疗师,肌肉重建术体系创始人

核心肌群,指的是位于腹部前后环绕着身躯,负责保护脊椎稳定的重要肌肉群,腹横肌、骨盆底肌群以及下背肌这一区域。核心肌群主要是由腹直肌、腹斜肌、下背肌和竖脊肌等组成的肌肉群。下面分享一下核心力量训练方案。

一、核心力量训练方案

1 高抬腿

动作要点:两脚与肩同宽,挺胸收腹。原地跑步,尽快完成动作;

动作数量:60s/次,2-3次

2 团身跳

动作要点:两脚与肩同宽,挺胸收腹。起跳后两膝盖触碰手掌;

动作数量:60s/次,2-3次

3平板支撑+开合跳

动作要点:基础动作为为直臂平板支撑,两脚稍微稍微跳起同时并拢双脚,轻轻着地并保持臀部平稳及手臂伸直。

动作数量:60s/次,2-3次

4 前行平板支撑式

动作要点:基础动作直臂平板支撑,两手逐渐并尽量往前,达到极限后略微停顿,返回初始动作,重复练习。

动作数量:60s/次,2-3次

5蝎子式

动作要点:初始动作为全手掌脚尖着地,缓慢转身至脚尖朝上,将身体重量集中于右侧。左手及右脚抬起,右手及左脚支撑身体,整体呈向上姿势,左右侧交替练习,注意臀部不能着地。

动作数量:60s/次,2-3次

App 内查看​

​赞同 6​

​评论 1

​

嘲风2018-07-04

棒!

继续浏览内容

知乎

发现更大的世界

打开

UC 浏览器

注意事项:俯卧位最不健康,影响呼吸,而且不利于脸部皮肤血液循环。长期保持此睡姿,面部易老化。

睡觉采取仰卧位时,身体与床铺的接触面积最大,有利于肢体和大脑的血液循环,也能较好地消除疲劳。但值得提醒的是,有些老人,特别是肥胖人士,仰卧位时易出现打鼾。严重的打鼾会引起呼吸暂停,造成脑部缺氧,还可能促使心血管疾病发生。所以,有打鼾问题的老人还是不要仰卧。

扩展资料:

如果向左侧睡,不仅会使左侧肢体受到压迫,胃排空减慢,而且使心脏在胸腔内所受的压力最大,不利于心脏输血。

若采取右侧卧位,由于胃的出口在下方,因而有助于胃中内容物排出。不过,右侧卧位的时间太久,可能使右侧肢体受压迫,影响血液流动,出现酸痛麻木等不适。建议老人右侧卧和仰卧交替进行。

因此,老人不宜睡左侧卧位和俯卧位,最好睡仰卧位和右侧卧位。不过,易打鼾老人,注意别仰卧,选右侧卧位最安全,但要记得翻身,以免肢体麻木。

人民网-打鼾不要仰卧,俯卧影响呼吸 这些睡姿不适合老人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手术名称 4 分类 5 ICD编码 6 概述 7 适应症 8 禁忌症 9 术前准备 10 麻醉和 11 手术步骤 111 1胸椎椎板切除术 112 2颈椎椎板切除术 113 3腰椎椎板切除术 114 4半椎板切除术 12 术中注意要点 13 术后处理 14 并发症 1 拼音

zhuī bǎn qiē chú shù

2 英文参考

laminectomy

3 手术名称

椎板切除术

4 分类

神经外科/一般神经外科手术技术

5 ICD编码

030901

6 概述

椎板切除术的目的是探明椎管内病变的性质和程度,进行椎管内病变的手术治疗,也用于解除椎管的压迫物,使受压的脊髓或神经根恢复其功能,消除症状。

7 适应症

椎板切除术适用于:

1脊髓压迫症  椎管内的肿瘤和其他占位性病变,脊柱骨折、脱位或其他损伤所引起的脊髓或马尾神经受压,椎管内感染性病灶,如硬脊膜外脓肿、硬脊膜下积脓和炎性肉芽肿(特异性、非特异性),损伤或炎症后的粘连,椎管内寄生虫病,椎管内异物等。

2需手术治疗的椎管内血管性病变,如脊髓血管畸形,海绵状畸形等。

3先天畸形  如脊柱裂、脊膜膨出等。

4需行脊髓或脊神经手术时,如脊髓空洞分流术,脊髓神经束或脊神经根切断术。

5增生性或肥大性脊椎病引起椎管狭窄或神经根受压者,如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等。

8 禁忌症

1手术部位有感染或褥疮。

2全身情况较差,或身体主要脏器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

9 术前准备

1全身一般性准备  根据病情与检查,积极改善病人的全身情况,给予各种必要的补充与纠正。

2有便秘者,术前给予缓泻剂,术前夜给予 。有排尿障碍者,术前应导尿,留置导尿管。

3颈部病变影响呼吸者,术前应进行深呼吸、咳嗽等训练,术前几天可开始雾化吸入,必要时给予抗生素。

4术后需俯卧者,应提前进行俯卧位训练,使病人能适应此卧位。

5术前晚给予镇静剂,苯巴比妥01g。

6术前6~8h内禁食。

7术前日准备手术野皮肤,清洗剃毛,范围要超过切口四周15cm以上。颈部手术应剃去枕部头发。

8根据麻醉需要,给予麻醉前用药。

9术前定位  术前应定出预定切除椎板的脊椎位置,最简便的方法是根据体表标志定位。常用的体表标志有:①颈后下方第1个后突最高的棘突是第7颈椎棘突;②双臂自然下垂,两侧肩胛岗内端连线通过第3胸椎棘突;③双臂自然下垂,两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通过第6胸椎棘突;④脐水平相当于第3腰椎棘突;⑤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通过第4腰椎棘突;⑥两侧髂后上棘连线相当于第2骶椎椎体。

由于体形的差异,按上述标志定位可能有1~2个棘突的误差。为避免误差,可先根据体表标志定位,再在相应棘突的体表上用胶布粘著一铅字,摄X线片后,从X线片上铅字的位置核定手术部位。

10 麻醉和

1麻醉  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均可,应视病人情况及技术条件而定。一般椎管内手术以全麻为宜,儿童、不合作者必须全身麻醉。颈部病变,因术中 影响呼吸,且手术操作有影响呼吸可能,以气管内插管麻醉较安全。

局部麻醉用025%~05%普鲁卡因(每200ml加1∶1000肾上腺素05ml)做局部浸润,先沿切口做皮内、皮下注射,再用长针距棘突外侧15~2cm处刺入肌肉,直达椎板,在椎板表面注入5~10ml,然后一面退针一面在肌肉中浸润同量药物。切口范围内,每一脊椎两侧椎板均应浸润。

全身麻醉时,为维持较浅的麻醉深度和减少术野出血,也可加用025%~05%普鲁卡因局部浸润。

2   有俯卧位、侧卧位和坐位三种。

俯卧位:较为常用。颈部手术需用头托或固定头架,头略前屈,上胸两旁垫高,髂嵴下垫高使腹部悬空,以保证腹部呼吸运动自如。胸椎手术时,头略低,偏向一侧,上胸和髂部垫高,髋关节稍前屈,膝稍后屈,踝部垫枕。腰椎手术时,可将手术台中段向上抬高,使腰椎前突减少,脊椎位置表浅,便于手术暴露。

侧卧位:因心脏和胃均在左侧,故以右侧卧位为好。病人上肢前伸,右腋下垫一枕,使右臂架空,以免臂丛受压。右腿伸直,左髋、膝关节稍屈,骨盆部以带固定。侧卧位的优点是术野引流好,血液和脑脊液能自行流出;缺点是脊柱不易放直,手术切口易偏离中线,尤其在颈部手术时,头下应垫枕,以保持颈部平直。如病变在一侧,则操作不如俯卧位便利。

坐位:仅适用于颈椎手术,需特制的手术床或坐椅,前有头架支撑额部,颈前屈,身体坐正,双上肢用手托托起,下肢需用驱血带绑扎,以防血液集聚于下肢,致使术中血容量不足。

11 手术步骤 111 1胸椎椎板切除术

胸椎的解剖结构(图4121,4122)

(1)按术前定位,以病变为中心,沿背部正中线棘突划出切口线,其长度视病变的大小而定,通常应包括病变节段的上下各一个椎板。

(2)皮肤常规消毒后,将手术巾粘贴或缝合固定于皮肤上。

(3)沿切口线切开皮肤、皮下脂肪和深筋膜,直达棘上韧带(图4123)。止血后创缘以手术巾保护。

(4)将椎旁肌从棘突和椎板表面剥离开:由于椎旁肌与椎骨间有静脉丛,分离过程中应紧贴骨面进行。先切开棘上韧带,再沿棘突尖端向其两旁锐性切开,紧贴棘突侧方骨面和椎板表面以骨膜剥离器向两旁推开椎旁肌,直至关节突(图4124A)。填入纱布条压迫止血。分离过程先在一侧逐个椎板进行,然后再做另一侧(图4124B)。两侧均剥离后,取出填塞纱条。放置椎板牵开器,向两侧牵开椎旁肌(图4124C)。

(5)切除棘突:自手术野最下方一个棘突开始,先将上下棘间韧带用刀切断,再用骨剪或咬骨钳咬去棘突,直至根部。胸椎棘突由上向下倾斜,上一胸椎的棘突跨在下一胸椎椎板表面,故胸椎椎板切除时上端应多切除一个棘突(图4125)。

(6)椎板切除:胸椎椎板呈鳞片样排列,上一椎板下缘覆盖著下一椎板的上缘,故椎板切除应由下向上进行。上下椎板间为黄韧带,其附丽点是:从上一椎板的腹面中点向下止于下一椎板的上缘,外侧厚而中部薄,先用尖刀沿下一椎板上缘横向切开黄韧带,注意勿损伤椎管内组织。再用小型咬骨钳伸入黄韧带切口,将黄韧带连同椎板分块咬去。一般先从中央部分开始,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可换用鹰嘴咬骨钳或椎板咬骨钳咬除其余椎板,侧方至关节突内侧缘,这样一般即能获得足够的显露,又不致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图4126)。如椎管内手术要求多向外侧暴露,可切除关节突。切除椎板过程中,为防止损伤脊膜和压迫脊髓,咬骨钳不可伸入椎管太多,且咬合力量应向上提,不可下压。切除椎板时常有较多出血,硬脊膜外出血可予电凝或棉片压迫,来自两侧静脉丛的出血可填入明胶海绵压迫止血,骨面出血以骨蜡止血。术野彻底止血,反复冲洗后,即可进行硬脊膜外探查。

(7)硬脊膜外探查:探查硬脊膜外脂肪的多少,有无肿瘤、肉芽肿、异常血管或其他异常组织;骨质有无破坏或缺损。沿中线将硬脊膜外脂肪分开推向两旁。然后检查硬脊膜的色泽、张力和有无搏动,并用手指轻轻扪诊,检查有无硬脊膜下肿块存在。探查完毕后应反复冲洗创口,彻底止血。单纯椎板切除减压,至此即可缝合创口。如需探查硬脊膜内和脊髓,则需切开硬脊膜。

(8)硬脊膜内探查:切开硬脊膜前应止血彻底,防止切开硬脊膜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影响手术操作和术后引起无菌性硬脊膜炎及蛛网膜粘连。椎板骨缘以棉片覆盖,创口反复冲洗干净。先用脑膜钩或有齿长镊将硬脊膜钩起,用尖刀切一小口,伸入小棉片或有槽探针至硬脊膜下腔,在棉片或有槽探针保护下沿中线纵行切开硬脊膜(图4127A)。切开硬脊膜时最好勿损伤蛛网膜,以免脑脊液不断流出,影响操作。沿硬脊膜切口两侧分别设置数针缝线,以蚊式钳夹住线端,借其重量向两侧牵开硬脊膜(图4127B)。

硬脊膜内探查包括:硬脊膜内表面的颜色、光泽,硬脊膜的厚度和有无肿物。再检查蛛网膜的厚度、颜色与光泽,与脊髓有无粘连,蛛网膜下腔有无肿物、出血或囊肿形成。然后检查脊髓的大小、颜色、光泽、质地和表面的血管分布是否正常等。需切开蛛网膜时,先用镊子提起,沿正中切开或剪开。

需探查脊髓侧方和前方时,可用小号脑压板或剥离子垫以棉片,将脊髓轻轻牵开。也可先在上下两个神经根间找出齿状韧带,然后在硬脊膜下或蛛网膜下用蚊式钳夹住,切断韧带在硬膜上的附着点,拉动蚊式钳轻轻转运脊髓(图4128)。在胸段可将脊髓旋转70°左右。无论牵开抑或转动脊髓,操作均应十分轻柔,以免损伤脊髓。

(9)硬脊膜下探查完毕后,根据手术目的进行治疗性操作,方法见各种具体手术。

(10)治疗操作结束后,用温盐水将蛛网膜下腔冲洗干净,不可有血块或血液残留。蛛网膜切口不需处理。如需做脊髓减压,则不缝合硬脊膜。此时硬脊膜外止血应极彻底,以免术后形成血肿,直接压迫脊髓。如不需减压,则用不吸收线(细丝线)连续或间断缝合硬脊膜,以间断缝合较为紧密。

(11)取除椎板牵开器,再次彻底止血后,肌肉用不吸收线(丝线)全层或分2~3层间断缝合。缝合有止血作用,应贯穿全层肌肉;如分层缝合,缝合每一层时,应将缝线穿过部分深层组织,使上下各层组织互相紧贴。

(12)深筋膜、皮下组织和皮肤分层间断缝合。

硬脊膜缝合紧密者,可在硬脊膜外放置橡皮片或硅胶管引流,经创口旁戳孔引出。硬脊膜未缝合者不可做引流。

112 2颈椎椎板切除术

颈椎解剖结构(图4129,41210)

(1)颈椎手术可采用俯卧、侧卧或坐位。不论用何种 ,头部应略前屈,增宽棘突和椎板间距离,以利操作。俯卧或坐位时,头部应用头架支撑。俯卧位时还应将上身略略抬高,使头部处于较高平面。侧卧位时头下应垫枕,保持颈椎成一直线,防止切口偏斜。

(2)切口均用正中切口。颈椎椎体较扁小,故切口范围应超过病变范围上下各两个脊椎,才能充分暴露,上颈椎手术,因枕下肌肉较厚,上方应达枕外粗隆才能获得较好暴露。

颈椎棘突除颈7棘突较长可在体表摸出外,其余均被两侧肌肉覆盖。故应严格沿正中线切开项韧带,找出两侧椎旁肌的正中接合线,沿此线切开,分开两侧肌肉,暴露棘突。如偏向一侧,切入肌肉常有较多出血。

颈椎棘突形态不同,寰椎无棘突,自枢椎至颈6均呈分叉形,颈7棘突长不分叉。将棘突上附丽的肌肉紧贴骨质切断,直达棘突外侧缘,再用骨膜剥离器贴骨面向外推开肌肉。由于颈椎棘突及椎板表面不平整,推开肌肉时除用骨膜剥离器钝性分离外,常需用锐器切断肌肉附丽点。外侧分离止于关节突。寰椎后弓和寰椎后结节显露后,表面的骨膜可横向切开,然后剥离。

颈椎黄韧带薄,相邻椎板间距较宽,故切除较易。颈椎关节突为前后向,下关节突较宽,不可损伤,否则易发生脱位。高颈段手术常须将枕骨大孔后缘咬开,方法同颅后窝手术。

颈椎管较宽大,颈髓也较粗,颈神经短且较接近水平位,故颈脊髓较固定,手术时不易转动。颈5以下神经根组成臂丛,非不得已不可将其损伤。

其他手术方法均同胸椎椎板切除术。

113 3腰椎椎板切除术

腰椎解剖结构(图41211,41212)

正常腰椎有前凸弯曲,俯卧位手术时腹部应垫一枕,或将手术台中间向上抬起,以减少前突,使脊椎位置较为浅表,以利操作。

腰椎棘突短直,棘突与椎板位置大致在同一平面。腰椎椎旁肌和椎板均较厚,两侧关节突间距离相对较窄,暴露椎板时最好将其外侧的关节突内侧面也显露一部分,但椎板切除范围仍应以关节突为限。相邻腰椎板间隙较大,切除较易。

腰椎管内的脊髓为圆锥部,终于第1腰椎或第2腰椎上半水平,其下即为马尾神经根。在马尾部分行手术时,用吸引器时必须用棉片衬垫,以免神经根被吸入吸引器造成损伤。

腰椎其他手术操作同胸椎椎板切除术。

114 4半椎板切除术

适用于一侧椎管内探查或减压,如一侧的神经根切断,单侧脊髓前外侧束切断,椎间盘切除等。仍用中线切口,推开一侧椎旁肌暴露该侧椎板,切除棘突基底至关节突间的椎板。如需切开硬脊膜,在术野中间切开。其他操作均同全椎板切除术。

12 术中注意要点

1一次不能切除过多椎板,以免术后脊柱失去稳定性,故术前病变定位十分重要。椎板切除应尽量避免损伤两侧的关节突,尤其在颈、腰椎,以免术后发生脱位。

2术中 虽可不同,但均应保持切口在中线,不可偏斜。

3咬除椎板及在椎管内操作时,要特别注意保护硬脊膜和脊髓。咬骨钳不可插入过多,咬合用力时应向外上,并以手指保护,防止咬骨钳向椎管内压入,损伤脊髓。术中不可过分牵拉、压迫、扭转脊髓。吸引器不可直接接触脊髓,应垫以棉片。马尾部手术时,应防止吸引器将马尾吸入。一切操作应尽量轻柔,减少脊髓损伤。

4术中止血应彻底。硬脊膜外出血以电凝、骨蜡、止血海绵压迫等方法止血。硬脊膜内及脊髓表面可以棉片压迫或双极电凝止血,不可用单极电凝处理脊髓表面血管。手术后,硬脊膜下应反复冲洗,防止血液存留,确认无出血及血液积存后方可缝合硬脊膜。硬脊膜不缝合做脊髓减压时,切口各层,尤其椎旁肌应彻底止血,严密缝合。

13 术后处理

1术后仰卧或侧卧,最好卧硬板床。翻身时应使身体平直,避免扭曲。

2术后应严密观察有无肢体功能障碍加重,感觉平面有无上升下降,如有上升,表明脊髓功能有进一步损害,应积极找出原因,及时处理。颈椎手术者应密切注意呼吸情况。

3注意创口引流有无脑脊液流出,如脑脊液流出较多,应考虑提前拔除引流。一般引流在术后24~48h拔除。

4有截瘫者应按截瘫护理。

5高颈段手术后,有时可发生中枢性高热,应及时处理。

14 并发症

1硬脊膜外血肿  椎旁肌肉、椎骨和硬脊膜外静脉丛止血不彻底,术后可形成血肿,造成肢体瘫痪加重,多在术后72h内发生。即使在放置引流管的情况下也可发生血肿。如出现这种现象,应积极检查,清除血肿,彻底止血。

2脊髓水肿  常因手术操作损伤脊髓造成,临床表现类似血肿。治疗以脱水、激素为主;严重者如硬脊膜已缝合,可再次手术,开放硬脊膜。

3脑脊液漏  多因硬脊膜和(或)肌肉层缝合不严引起。如有引流,应提前拔除。漏液少者换药观察,不能停止或漏液多者,应在手术室缝合漏口。

5 仰卧压胸操作方法

1、先将患者衣扣和腰带松开,呈仰卧位,背部垫高,头偏向一侧,呼吸道保持通畅。

2、急救者蹲于患者一侧或跪于患者大腿两侧,面向患者头部,双手手指分开,拇指向内,横放于两侧肋弓上面。两臂伸直,上身前倾,借身体重力推压患者胸部使气体排出,两秒钟后急救者松开双手,上身挺起;经两秒钟后,待患者胸廓自行扩张,空气吸入肺内,如此反复操作,每分钟约16-20次左右。

6 俯卧压背法

此法应用较普遍,但在人工呼吸中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由于病人取俯卧位,舌头能略向外坠出,不会堵塞呼吸道,救护人不必专门来处理舌头,节省了时间(在极短时间内将舌头拉出并固定好并非易事),能及早进行人工呼吸,气体交换量小于口对口吹气法,但抢救成功率较高。目前,在抢救触电、溺水时,现场还多用此法。但对于孕妇、胸背部有骨折者不宜采用此法。

7 俯卧压背法操作方法

1、伤病人取俯卧位,即胸腹贴地,腹部可微微垫高,头偏向一侧,两臂伸过头,一臂枕于头下,另一臂向外伸开,以使胸廓扩张。

2、救护人面向其头,两腿屈膝跪于伤病人大腿两旁,把两手平放在其背部肩胛骨下角(大约相当于第七对肋骨处)、脊柱骨左右,大拇指靠近脊柱骨,其余四指稍开。

3、救护人俯身向前,慢慢用力向下压缩,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稍向前推压。当救护人的肩膀与病人肩膀将成一直线时,不再用力。在这个向下、向前推压的过程中,即将肺内的空气压出,形成呼气,然后慢慢放松全身,使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形成吸气。

4、按上述动作,反复有节律地进行,每分钟14~16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2127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7
下一篇2023-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