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了,为什么国内健身房还是很难赚钱?

40年了,为什么国内健身房还是很难赚钱?,第1张

7月以来,头部健身房品牌“金吉鸟健身”被曝出旗下多家门店接连关闭。

金吉鸟创建于2005年、巅峰时期曾在40多个城市拥有400多家店铺、1万员工、吸纳超200万会员。

稍早一些,金吉鸟曾因“超额预付费”等原因被南京市市场监管局约谈,更早一些,2020年初该品牌曾被曝出拖欠员工工资。

中国第一批健身房要回溯至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健美操与跳操房出现。2000年后,健身房短暂爆发。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共有健身房近28万家,会员数量达到879万人,市场规模达到337亿元。

市场规模算不上大,但民众不断上升的健身意识,赋予了这条赛道极大的想象力。但另一方面,关店、倒闭、卖身的消息在过去几年不绝于耳。

这令人深思:线下健身房到底怎么了?这还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1928年,美国旧金山,一个14岁的男孩因身体原因无奈辍学。第二年,他被妈妈带去听了美国营养先驱Paul Bragg关于健身和营养的演讲。此后他开始戒糖、改变糟糕的生活方式、改善饮食、规律锻炼。

八年后,男孩在加州的奥克兰市开出了美国第一家健身房。他叫杰克·拉兰内,后来他在美国被尊为了“健身之父”。

这是健身房这门生意的开端。

20世纪80年代,健身房在中国出现。过去短短四十年的时间里,国内健身房已经迈过以下三个周期:

跑得太快不全是好事。

三体运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健身人口渗透率仅为49%,作为对比,在英国这一数据为149%,美国更是高达203%。

低渗透率制约了国内健身产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导致了当前国内外健身产业在商业模式上的本质差异。

招商证券资料显示, 在美国,健身产业盈利构成大部分依赖食品、补剂、减肥消费、服装器材等,场地+教练比重较小,国内则恰恰相反,盈利主要还是由场地及教练来驱动。

具体到健身房这门生意,当前国内健身房主要营收来源分为三大部分:会员卡销售、私教课程、水吧。其中,会员卡销售细分为年卡、季卡、月卡、次卡等不同产品,私教课程则包含了泳教课、瑜伽课、团操课等,水吧在营收中占比较小。

“会员卡+私教课程”是主要的营收来源,会员卡年卡预售+私教课打包售卖,则是核心的营收手段。

这种经营模式下,一家健身房维持现金流的能力直接与销售水平挂钩。

在大部分人心目中,健身房一次性就能收取用户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费用,看起来是一门很赚钱的生意,实则不然。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是健身房属重资产运营模式。房租、设备租赁及维护费用、水电费、人工管理费用等,近些年呈持续上涨趋势;

二是健身房的日常运营,过于依赖预售会员卡、打包售卖私教课程这种模式产生的现金流。位于通州某健身房的会籍顾问乔磊告诉市值榜,他所在的健身房单月成本支出为20万元左右,平均单月营收(会员卡预售+私教课)也处于这一水平。

单月收支平衡的情况下,已经售出的会员时长以及私教课,却要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才能消化完,这实际上构成了健身房的负债。

这意味着,一旦健身房不能维持新会员的增长数量、老会员的续费率、降低私教课程的消课周期,很可能走向悬崖边缘。

“加州健身的倒下,是整个传统健身房市场走下坡路的开端。”健身行业前从业人员林凡告诉市值榜。

2016年7月,成立于1996年的加州健身香港总部陷入财务危机,很快其北京分公司以“统一内容整顿”为由暂停开放,最后以倒闭告终。

传统健身房市场走下坡路早有预兆。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自2010年至2013年,我国健身俱乐部数量增长几乎停滞。

一组更为残酷的数据是,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 2013年中国商业健身俱乐部中,80%基本在维持或亏损状态。 而据媒体报道,2002年前后,健身房行业的毛利率高达40%。

十年,健身房这门生意从赚钱变得不赚钱,非但如此,2015年前后短暂回暖之后,传统健身房再次走向下坡路,发生了什么?

从2010年开始,顺着时代发展的主轴,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1、2010年之前行业盲目扩张、竞争,成为接下来几年的主旋律;

2、2014年之后,租赁及人工成本开始上涨,“行业竞争+成本上升”成为传统健身房两大经营难题;

3、2016年至今,乐刻、超级猩猩、keep等携资本与新模式进入市场,同时租赁成本再度急剧上升。

行业竞争+成本压力+新物种冲击,成了压在传统健身房身上的三座大山。

这条负重不断叠加的行业演进路径,是行业的一道筛子。2016年以来,加州健身、青鸟健身、威尔士健身、浩沙健身、金吉鸟等行业知名品牌,都陷入不同程度的困窘,他们或寻求卖身而不得,或因现金流枯竭无奈倒下。

他们的困顿甚至倒下,不能只归咎于经营不善。

传统健身房已经走过的40年里,倒闭与新生是常态,身处这个行业的人,他们经营的健身房定位或高或低,规模或大或小,他们中有的人通过直营或加盟的方式不断扩充规模,有的偏安一隅不做他想。

但无论如何,健身房这门生意的核心商业模式不曾变,即主要通过年卡预售及私教课程打包售卖的方式获得现金流,用以健身房日常运营。

行业早期,入场时机就是最大的竞争力,这种运营模式得以奏效。

随着时间推移, 传统健身房难免陷入“竞争加剧——同质化明显——低价竞争——销售至上——利润压缩——行业洗牌”的连锁陷阱, 更不惶论,这本就是一门重资产运营的生意,还必须直面急剧攀升的房租及人力成本。

不赚钱甚至亏损,便成了常态。

林凡表示,如果从财务角度看整个行业的经营状况,保守估计90%以上的健身房都处于亏损状态。

持续获得现金流的能力,成了衡量一家健身房经营优劣的重要标准,而健身房维持现金流的能力又直接与销售水平挂钩,导致销售能力成了传统健身房的核心竞争力。林凡透露,这甚至让行业衍生出了专门提供销售服务的公司。

长此以往,行业不正之风一度猖獗。过去几年有不规范者甚至在租赁场地、购进设备后,通过预售回收成本,然后携款跑路。

“很多较大规模的健身房老板,他们事实上不依靠健身房赚钱,而是拿预收上来的现金流进行炒股、做别的生意等,做成了万事大吉,做不成的健身房也就倒闭了。”林凡告诉市值榜。

同样不能忽视的一点在于,当服务能力让位于销售水平,最终影响的是用户的健身体验,导致续费率水平低下,这无疑也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2016年被诸多 体育 产业内人士称为“ 体育 产业发展元年”。聚焦健身房产业,这一年从政策到企业到投资方,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政府出台多项战略性文件,鼓励健身行业二次发展;

2、以私教工作室、精品团课工作室、“O2O平台+器械运动”为主的新模式健身房雨后春笋般冒出;

资本以极大的热情涌入健身运动赛道。《中国国际 体育 投融资报告》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健身创业公司共完成29起投融资行为,超过20家公司融资金额达到千万级。

政策利好、背靠资本、适逢移动互联网与新零售风口,这些新物种们,集体发动了一场对传统健身房的冲击。

他们概念不同、理念不同、模式不同,但目标一致:要么改良,要么变革,在死气沉沉的健身房市场杀出一条血路。

具体来看,私教工作室以提供私人教练课程为核心服务,场所内一般配置有氧区、器械区、自由力量区、休息区等;精品团课工作室以提供单一类型付费团课为核心服务的健身运动空间,场所内一般配置团操房。典型团课类型如瑜伽、动感单车、拳击等。

此外则是以O2O平台+器械运动为核心服务的健身运动空间。场所内一般配置有氧区、器械区、自由力量区、休息区等。主打互联网健身、24小时无人管理,按次或按月消费等概念。

对这几种模式,市值榜做了如下对比,便于更为直观的理解。

私教工作室更像是袖珍版的传统健身房,只是相对而言更聚焦私教课程,增强了服务意识,但规模较小导致,成本得以压缩的同时现金流也有所下降,本质上与传统健身房无异,我们不做过多讨论。

包括精品团课工作室在内的一众新型健身房,他们的进化主要集中在:付费模式—“颠覆年卡、没有会籍顾问”、健身内容—专注细分赛道、健身时间—24小时及分时预约等。

从用户需求出发,传统健身房本质上是一门租赁场地、运动器材的生意,这种粗放的经营模式把选择权完全交到用户手中,预售会员付费的模式之下,用户来与不来、健身频率高不高都完全取决于自己,这也导致整个行业沉睡用户占比较高,且会员续费率低。

而主打团课、私教的新模式也将选择权交给了用户,只是他们将需求分割,把场地、时间、价格、内容等拆分成一个个细小模块,供用户按需自由组合。

也就是说,用户需求本质上没有变,传统也好新物种也好,无非就是要告诉用户去哪里练、怎么练。 区别在于,传统健身房更注重前者,新物种们明显更注重后者。

这一情况下,新型健身运动空间相比传统健身房,更依靠运营驱动而非销售驱动。团课课程内容、私教课教练、线上化手段最后实际上在为运营做支撑,归纳起来就成了“内容吸引用户——线上化手段获客——私教服务水平增加粘性”这一闭环。

在商业模式上,新型健身运动售卖的实际上还是场地+运动器材,但放大了对课程内容的建设,更加注重精细化运营。

与此同时,按时、按次的付费模式下,教练实际上承担起了很大的压力,他们直接关乎到用户留存以及续费率。

所以我们看到, 当前健身房产业最本质的一个变化在于,核心竞争力由销售水平变成了课程内容以及教练的专业性与服务能力。

传统健身房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新物种们的分流、教练流失等方面的压力。

另一方面,从用户“去哪里练”“怎么练”这两个原始需求出发,当前新型健身空间,更多吸引的是健身小白。对他们来说,“怎么练”是优先级更靠前的需求,场地规模、器械相比之下反而不那么重要。

但对于那些健身老手,需求优先级可能恰恰相反——他们才应该是传统健身房极力争取的用户。

所以本质上, 传统健身房与新物种,“合”的关系要远远大于“竞”。 传统健身房这门生意不性感,但也死不掉。

当然,传统健身房还是要做出改变,如果还继续让服务让位于销售,那这条下坡路就要走到底了。

(文中林凡、乔磊为化名。)

参考文献

1《2019—2020中国健身市场发展白皮书》,德勤研究所;

2《长城前瞻 超级猩猩:健身房的零售革命,打破“健身对赌”牢笼》,长城证券;

3《健身蓝海千帆竞发,需求撬动千亿市场》,光大证券;

4《热潮之下蓄势待发的中国健身行业》,招商证券;

5《健身房今冬关店潮?揭秘行业20年的潜规则》,蛋解创业;

6《三十年了,国内健身房依然几乎不赚钱》,华商韬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也是依势发展。健身行业对于国外来说早已处于发展的顶端,而我国的健身行业才刚刚起步。由于工作的猝死,年老的衰弱,以及环

境的污染让人们了解到健康对我们来说是那么奢侈。从现在起无论年女老少都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大多数人的健身方法是选择了去健身房,健身产业的日益上升说

明我们的同胞的身体素质在逐渐增强。

以前国外侵略我们国家时,都称我们为“东亚病夫”,那是我们的耻辱,我们应该自强不息,打破那个带有嘲笑和羞辱的称呼。现在的我们变强了,国强民强,现在我国越来越重视体育健身行业,在上学期间我们就开始做操跑步,学习各类运动项目,设立体育课程让我们不仅有努力学习知识,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因为身体健康是一切革命的本钱。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接班人,体育健身产业上升,意味着我们国家的人才会为我们国家奉献更多,不仅如此,健身行业是一种新兴行业,为我国解决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还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使我国更加的处于平衡的发展状态。

也许以后我国的大学里面会开设健身专业课程,让更多的人知道健身的重要性,了解健身带给我们的幸福感。现实有太多的意外,希望大家都能关注自身的健康,用自己健康的体魄去工作学习,为我们国家的发展而努力,这不仅有益于自己,而且还有助于国家的发展道路。

赛普报名条件:

(一)必须是想从事健身行业或者希望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技能的教练。

(二)身体健康不能有严重影响运动的疾病和损伤。

(三)私教属于技能培训对学习要求不高(初中以上学习即可)

(四)男:身高165cm以上, 女:身高 155cm以上。

(五)年龄在 17—35岁(含17岁 35岁)

(六)退伍军人 、体育生 、运动爱好者 、健美爱好者 、健身爱好者。

这个行业前景应该会不错,因为现在越来越多人都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了。

过去,大家为了赚钱都拼命消耗身体,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宁可少赚一点,再花点钱去锻炼身体。

在我们这儿,私教还是挺赚钱的。可能是因为是二线城市,年轻人比较多。我之前报私教课程班,好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安排的满满的。

像晚上7-9点这段时间,如果没有提早预约,基本上都是约不上的。如果放教练一次鸽子,基本上半个月就别想上课了。

私教都是按课程次数收费的,一节体验课之后,都要10次,12次课,然后一次性收费。基本上都要2000左右,如果好的私教就更贵。

我看那些教练,从6点开始到9点,3个小时,时间都是满满的。1个小时按150来算,一天的收入就不少了,这还只是晚上的时间。当然,他们也有一部分要给到健身房,毕竟是合作关系。

再者,现在爱美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女生,即便不胖,也想把自己的身材练的更有形。这种情况,基本上就都有私教的帮助。

像有些女生,光是练一个臀部,就需要10次的课程。练完了臀部之后,可能又想要马甲线,又得继续花钱。而且,健身这件事情也是会上瘾的。

练着练着,如果半路停掉了,自己也会觉得难受。有请私教帮忙上课,如果突然停掉了,也会觉得很奇怪,反而一下子不知道自己该怎么继续练了。

健身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健身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健身行业发展迅速,健身俱乐部入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壮大,随着而来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面临亏损甚至倒闭。那么,健身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是什么?

健身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1、空气污浊不堪。

中国的服务性场所比以往有了很多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端商场和饭店重视了空气质量。健身房应该也如此,散发着装修味+汗臭味+游泳池氯气味的空气真是不适合运动。

2、单车房隔音。

单车房内部应该贴一层隔音墙,否则每次到单车时间,土嗨的歌曲就会传遍整个健身房,给非迪厅爱好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

3、重视细节。

现在越来越多的健身房斥巨资购买了进口器械,细节上却不够。比如哑铃太小,杠铃片太少,没有举重台之类的。我觉得完全可以稍微降低点器械的逼格,毕竟绝大多数人不知道lifefitness到底是啥东西。更何况,即使是全套hammer strength,如果杠铃片不够也和废铁一样。

4、环境装潢土鳖。

绝大多数健身房老板的审美其实是很low的。说真的,哪怕器械是全套dhz,把环境弄好了练着也舒服。好比现在再低端的服装品牌,店内装潢也和奢侈品店一样。

现在的健身房会籍顾问、私人教练的流动性较大,会员办卡后或者是买完私教课后心里也会觉得不踏实,负责自己的工作人员一但离职自己的部分利益是否会有保障?偶尔还有工作人员不按时上岗、带操、整理卫生,等一系列问题,在会所的经营上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多年卡、低价格的暴力营销导致价格战愈演愈烈,而这种价格战对于初始会员来说不公平,为什么先办的卡还比后办的卡价格高?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是年卡制的销售模式,会员复购率低,试想在这个健身房体验了一年,体验感又不高的情况下复购率又能高到哪里去,作为一个经营者的话,个人觉得还是要从根本出发,提高服务的品质,唯客户体验和品牌为重,对于教练与会籍树立行业高度,塑造职业尊严感,健身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服务行业,如果把服务的质量都提上来自然会有很多人愿意去,口碑做好了,一传十十传百,健身房自然会越来越好

健身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

一、我国健身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数量少且分布不均

尽管健身俱乐部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从总体上看,还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与经济水平具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开一个一般的健身俱乐部,光器材投入就得50-100万左右,这还是国产器材,要是用国外器材价格最高会翻到20倍左右[1]。可见,健身俱乐部的开设对个人的经济能力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而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健身俱乐部在不少西部地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因此,我国的健身俱乐部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我国平均每8000-10000人才拥有一家健身机构,而在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平均每30人就有一家健身机构,差距非常大。

(二)种类单一,设施落后

我国当前已有的近三万余家余家健身俱乐部中,有相当数量的俱乐部常年就是那么几种单调健身方式,设施也未及时进行更换,且主要是面向中青年群体,不能做到对各类群体都适应。多数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方式以室内器械训练习为主,缺乏相关的室外训练、形体训练以及饮食指导,形不成系统的健身模式,达不到健身的目的。

(三)背离宗旨,恶性竞争

健身俱乐部应该是一个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商业或公益群体,我们能理解高端健身俱乐部存在的合理性,但现实是越来越多的健身俱乐部将吸收群体指向了“社会上流人士”。为了满足这些人的需要,投资商千方百计地寻找合适的建设地点,不少优良的耕地被建成了高档的健身会所,于是出现了会所内上流人士休闲娱乐,会所外被占地的农民生活窘迫的讽刺对比。健身俱乐部越来越高的会员入门费用将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拒之门外,逐渐背离了原来设立时为健身爱好者提供便利的宗旨,使在俱乐部健身成为一种奢侈品。

(四)缺乏专业的教练和管理人才

要达到健身的目的,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运动指导,人们去俱乐部健身就是看中了俱乐部里有专业的健身教练。但现实情况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好多俱乐部所谓的专业健身教练都没有资格证,而是从附近高校的体育专业找来的临时工作人员[2]。他们并不知道如何系统的对人进行健身培训,致使消费者花的钱与收到的服务不挂钩。

专业的管理人才也比较缺乏。要管理好健身俱乐部,就需要既具有专业健身知识又懂得商业管理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在专业健身教练都很少的实际情况下,要想找到能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管理者,难度可想而知。

(五)诚信缺失,定位混乱

由于对健身俱乐部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不少俱乐部出现了信用危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目前健身俱乐部多是自主定价,没有具体相关的定价规章制度和统一的行业标准,于是就出现了同价不同服务的现象,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侵害。

健身俱乐部是一个集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场所,但不少新建立的俱乐部出现了定位偏差,在运行过程中逐步成了纯粹的娱乐场所,打着健身的名义经营娱乐项目,甚至从事非法活动。

二、关于促进我国健身俱乐部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扩大公益健身俱乐部数量

高成本投资制约了商业健身俱乐部数量的快速增加,单凭个人力量来满足人们对健身的需求无疑是十分困难的,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的介入,通过开设公益性俱乐部的方式来进行调节。做好健身资源的整合工作,将在发达地区过时的但仍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健身器材应用到欠发达地区,并逐步进行改善和升级,实现健身服务范围的最大化。

(二)提供专业设施,提高教练水平

健身俱乐部应提供多样的健身设备和丰富的健身形式,聘请专业的健身教练来提高健身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健身群体。

关于健身设施,不一定非得购买国外的,国产设施也有许多质量不错的品牌,而且国产品牌在设计上更符合我国公民的体质情况,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关于健身形式,可以更有针对性,可以多购进受到普遍受欢迎的电动跑步机、动感单车,也可以多购买比较受男性健身者喜欢的肩部推举器、腹肌板等力量器械,还可以多开展瑜伽训练、形体训练等女性健身者比较喜欢的健身形式。突出重点,全面发展。

对于健身教练的选用,应尽量聘用有专业健身资格的教练,也可以招收相关的体育专业学生,但是一定要对其进行培训,在掌握了基本的健身技能以后再上岗。

(三)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管理,准确定位

高效的管理工作对于健身俱乐部的正常运行起着保障作用,面对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的现实,俱乐部除了采取高薪聘请的方式外,还应该注重对自身员工的培养,要具有长远的眼光,注重自身能力的挖掘。在具体的运行操作模式上,可以借鉴国外先进俱乐部的运行模式,如中高端俱乐部多采取特许加盟的发展模式,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对于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俱乐部管理层要予以慎重对待。目前,社区俱乐部已经成为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趋势之一。从我国的城市发展来看,大部分居民越来越集中在社区中生活,而不少著名的健身俱乐部都与房地产商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比如英派斯与万科、苏宁地产等[3]。社区健身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足不出小区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健身训练,所以健身俱乐部在做未来规划时一定要关注这个趋势。

(四)改革会员制度,吸引更多健身群体

健身俱乐部一般都会采取会员准入制度,但这一制度在实施中出现了两种极端:高档的健身俱乐部会员费越来越高,将普通健身群体逐渐拒之门外;而一些普通的健身俱乐部为了应对竞争不得不降低入门费用,以量取胜,以提前透支长期消费能力来换取短期的盈利。要改善这一状况,需要健身行业整体的努力,让会员准入价格的确立要与俱乐部的实际运行状况相符合,正确发挥会员制度的调节作用。

(五)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讲诚信是对健身俱乐部企业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丧失诚信,企业的根基就会动摇[4]。对此,应该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和员工职业道德培养,完善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全方位加强对企业信用的监督和管理,形成外部社会、企业自身和健身消费者三位一体的监督模式。

可以实施星级诚信工程,对每个健身俱乐部的诚信等级予以公示,让广大健身爱好者能够及时地了解各俱乐部的信用情况,方便其做出选择。

健身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

健身房利用率制约经营收入

现在各个健身房无不是大多数时间健身者寥寥无几,而高峰阶段则人满为患。其实健身房的高峰时间只占营业时间的1/5,虽然大多数健身房都采取了一些诸如非高峰时段优惠等促销手段,但由于缺乏对健身者需求的研究,只是把提供服务的项目局限于单一的健身,使之缺乏吸引力,无法达到分流会员、引导消费的效果。

只重本身功能,不注重深层发掘

目前多数健身房在健身本身功能的开发方面确实下了很大功夫,从硬件环境、器材选配到集体训练课程、训练方法和配套设施等,都面面俱到。但会员的健身热情依然不能被充分调动,直接表现为会员的续费率低,会员流失率居高不下。 过速扩张,扯断资金链条

多数健身房盲目扩张,积极圈占市场,仿佛就能做成业内的中坚,殊不知,投资策略失误,扩展太快加速了它走上一条不归之路。在旧店未上轨道前便大力扩张新分店,以致债台高筑。结果令银根本已紧绌的俱乐部更加捉襟见肘,资不抵债立现,产生雪崩效应。健身房不断将资金投入新分店的开设,战线拉得过长,令整体开支不断增加,在资金流入无法应付开支的情况下,惟有不断向银行借贷及延迟向债权人还款,利息开支也因此日益加重。另外,在业务扩张过程中,很多俱乐部缺乏同银行的紧密合作,致使公司出现资金困难时,没有银行做后盾支持,最后在资金无法周转的情况下,迫使其不得不宣布清盘。

盲目发展,偏离市场潮流

在谈及经营管理的体会时,不少健身房管理人都坦言:“现在的经营成本真的是太高了!”在健身产业刚刚兴起的时候,不少健身房将店址选在了地下室。加上后来竞争不断加剧,很多俱乐部盲目地比设施、比空间的大小,结果租赁了偌大的空间,实际利用率却很小,加上租金逐年大幅调升,是健身房倒闭的另一死因。

经营策略未能顺应市场变化做出调整扩张过急,本足以致命,而经营策略的失误,又加速了它的清盘。

多数健身房在初期经营成功之后,便认定摸到了市场盈利的脉搏。这一策略可能在几年前非常成功。但时过境迁,现在各地楼价租金暴涨,健身市场的经营环境已大为改变,面积越大,租金开支越多,雇请的员工就越多。同时,健身行业经营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像其它行业,投资以后很快可以得到回报。很多经营者则忽视这一市场规律,机械地奉行原先的发展模式,盲目地扩充店铺数量,由于许多新开的店缺少客源,几年内根本不可能盈利,导致越陷越深。

健身教练频繁跳槽

频繁的人员流动增加了健身房的运营成本:挖人的健身房要给跳槽的健身教练比其原俱乐部优厚的待遇,被挖的俱乐部则要去挖人或增加新人招聘、培训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教练的的高流动率打击了健身房的士气,打乱了健身房俱乐部的发展计划。而优秀教练的出走也影响了健身房对自身形象的塑造,不利于健身房的长期发展。

而且,由于这种不正常的流动,使很多健身教练待价而沽,一有好的机会就选择跳槽,有的教练在跳槽的同时还带走会员资料甚至原健身房的商业机密,这更大大的损害了健身房的利益。

此外,市场定位模糊,缺乏吸引力、投资策略脱离实际,缺乏科学性,在投资策略上,很多店铺选点缺乏科学性,脱离当地环境,盲目发展。缺乏对对风险缺少有效评估、内部控制薄弱、责任难以追究也是健身房倒闭的原因之一。

必须承认一点,健身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这让很多人看到了投资健身行业的机会,正是这种对健身行业的看好,带来的是更为激烈的竞争,要想在这个行业里做好,必须思考到底如何应对市场,如何经营是所有健身房经营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当下经营者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

中国健身房市场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总体来说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打力量型健身,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健身房投资规模小,主要针对男性顾客,强调体型肌肉塑造,专业性强,参与人少;第二阶段,主打有氧健身,90年代初到1998年,国外有氧运动的兴起,带动中国健身房发展,有氧健身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而且会员制的概念逐步流行;第三阶段,主打时尚健身,自1998年后至今,产生了健身房投资人,凭借投资者的资金保障,大型健身房应运而生。

近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倡导,以及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中国人的健身意识得到了很大提高。此外,由于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健康管理,近年国人尤其重视通过体育运动增强预防疾病。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针对20-69岁人群的调研发现,我国有51%的人群进行健身运动,比2013年提高15个百分点。2009-2014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上升,2014年人数达到383亿人,庞大的健身人口未来将为健身行业带来巨大的需求。

目前全国健身房正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行业规模不断增大,2015年,我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健身房数量已经超过4000家。但是国内健身房市场品牌分散,中国前十大品牌健身房仅占市场整体的164%,剩下的健身房又以非连锁为主,约占668%。较为分散的市场格局,对于巨头而言还有较大发展空间。今后健身房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实力较强的连锁健身房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因为今后人们对连锁健身房的信任度会逐渐增强。

未来健身房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在美国,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在健身,平均1万多人就拥有一家俱乐部,而我国平均100万人还不到1个,这意味着我国健身房市场还有较大潜力尚待开发。当前健身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健身房的市场价值将会进一步释放。

健身房的模式正在不断创新,与互联网融合后,逐渐出现娱乐化、碎片化、服务化的发展趋势。健身当前已经成为了一种健康、时尚的运动,能够覆盖更为广泛的消费者。而线上课程的出现,能够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产品的线上课程进行健身。目前人们对专业教练的需求日益增强,专业教练对人们的运动指导有较大意义,同时能够增强消费者的运动体验。

2015年我国健身房市场约为700亿元,随着人们健身意识进一步提升,健身房商业模式进一步成熟,市场将呈稳健发展态势。到2020年我国健身房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30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2%。

欢迎关注活跃传媒的官微官网与我们探讨。

目前健身市场还处于开发阶段,健身会员渗透率还非常低,而且在这么低的会员渗透率的情况下,大部分健身房依然可以盈利,可想而知,在大众健身意识增强的时候,健身行业会达到怎样的高度,在很多人心中,健身的观念还停留在原始的阶段,只是由于自己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才开始了健身锻炼,而不是像西方体育发达的国家,从少年时代就养成了运动的习惯,享受运动健身带来的乐趣。

综合来看,我国健身行业还有充分的渗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发展的机会,这就是目前还没有进入健身行业,并且在一直观望犹豫的人的未来机会,在我国,很多行业的发展已经显现颓势,有的正值壮年,所以说健身教练行业怎么样,有先见之明的则一目了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2147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7
下一篇2023-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