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伤员搬运方法有哪几种

常用的伤员搬运方法有哪几种,第1张

常用的伤员搬运方法有哪2种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搬运工具:

1、徒手搬运 不使用工具,而只运用技巧徒手搬运伤病员,包括单人搀扶、背驮、双人搭椅、拉车式及三人搬运等。

2、担架搬运 担架种类包括:铲式担架、板式担架、四轮担架、其他:帆布担架、可折叠搬运椅等。

搬运的方法:

1、一位担架员徙手搬运:

①扶行法:适宜清醒伤患者。没有骨折,伤势不重,能自己行走的伤患者。 救护者站在伤者身旁,将其一侧上肢绕过救护者颈部,用手抓住伤员的手。另一只手绕到伤员背后,搀扶行走。 ②背负法:适用老幼、体轻、清醒的伤患者,更适用于搬运溺水病人。 救护者背朝向伤员蹲下,让伤员将双臂从担架员肩上伸到胸前,两手紧握。担架员抓住伤员的大腿,慢慢站起来。如有上、下肢,脊柱骨折不能用此法。

③拖行法:适用于体重体型较大的伤患者。自己不能移动,现场又非常危险需要立即离开时,可用此法。非紧急情况下,勿用此种方法,以免造成伤者另一次的伤害,加重伤害。 救护者抓住伤口员的踝部或双肩,将伤员拖出现场。如伤员穿着外衣,可将其钮扣解开,把伤员身下的外衣拉至头下,这样拖拉时,可使伤员头部受到一定保护。拖拉时不要弯曲或旋转伤员的颈部和后背

④下梯法:适用清醒或昏迷者;体型较大、较重伤者。从楼梯往下运送。

⑤爬行法:适用清醒或昏迷伤者。在狭窄空间或浓烟的环境下。

⑥抱持法:适于年幼伤者,体轻者没有骨折,伤势不重,是短距离搬运的最佳方法。救护者蹲在伤员的一侧,面向伤员,一只手放在伤员的大腿下,另一只手绕到伤员的背后,然后将其轻轻抱起。伤员如有脊柱或大腿骨折禁用此法。

2、两位担架员徙手搬运:

①轿杠式: 适用清醒伤患者,能用一臂或双臂抓紧担架员的伤患者,两名救护者面对面各自用右手握住自己的左手腕。再用左手握住对方右手的手腕,然后,蹲下让伤员将两上肢分别放到两名救护者的颈后,再坐到相互握紧的手上。两名救护者同时站起,行走时同时迈出外侧的腿,保持步调一致

②椅托式: 适用体弱而清醒的伤患者。两名救护者面对面蹲在伤员的两侧,分别将靠近伤员一侧的手伸到伤员背后握住对方的手腕。各自将另一只手伸到伤员的大腿中部(膕窝处),握住对方的手腕。同时站起,行走时同时迈出外侧的腿,保持步调一致。

③双人拉车式: 适于意识不清的伤患者移上椅子、担架或在狭窄地方搬运伤者。两名救护者,一人站在伤员的背后将两手从伤员腋下插入,把伤员两前臂交叉于胸前,再抓住伤员的手腕,把伤员抱在怀里,另一人反身站在伤员两腿中间将伤员两腿抬起。两名担驾员一前一后地行走。 ④双人扶腋法: 适于清醒伤患者,双足受伤者。(由于此法简便省力,常在运动会将被采用)。

⑤用靠椅抬走法:使病人坐在椅上,一人在后抬靠椅背部,另一人在前抬椅脚。

3、三人或四人徙手搬运: 三人或四人平托式: 适用于脊柱骨折的伤者。三名(或四人)救护者站在伤员未受伤的一侧,分别在肩、臀和膝部。同时单膝跪在地上,分别抱住伤员的头、颈、肩、后背、臀部、膝部及踝部。救护者同时站立,抬起伤员,齐步前进,以保持伤员躯干不被扭转或弯曲。

①三人同侧运送。

②三人异侧运送。两名救护者站在伤员的一侧,分别在肩、腰、臀部、膝部,第三名救护者可站在对面,伤员的臀部,两臂伸向伤口员臀下,握住对方担架员的手腕。三名担架员同时单膝跪地,分别抱住伤员肩、后背、臀、膝部,以后同时站立抬起伤员。

4、器械搬运:

①担架的搬运既省力又方便,是常用的方法。适于病情较重,不宜徙手搬运,又需要转送远路途的伤员。常用的担架有帆布折叠式担架,此担架可适于一般伤员的搬运。不宜运送脊柱损伤的伤员。若要使用,必须在帆布中加一块木板。另一种是组合式(铲式)担架。适于不宜翻动的危重伤员。 抬担架时的注意事项:担架搬运时,伤员的脚在前,头在后以便于观察,先抬头,后抬脚,担架员应步调一致;向高处抬时,伤员头朝前,足朝后(如上台阶、过桥),前面的担架员要放低担架,后面的要抬高,以使病人保持水平状态。下台阶时相反。担架员应边走边观察伤员情况如神志、吸呼、脉搏。病情如有变化,应立即停下抢救,先放脚,后放头。伤员用汽车运送时,担架要固定好防止在起动、刹车时碰伤。夏天要注意防暑、冬季要预防冻伤。

5、几种特殊伤的搬运:

①脊柱骨折的搬运: 脊柱骨折的伤员,在固定骨折或搬运时要防止脊椎弯曲或扭转。因此,不能用普通软担架搬运要用木板担架,严禁用一人抬胸、一人抬腿的拉车式搬运。 搬运时必须托住伤员的头、肩、臀和下肢,这样不使伤员的脊柱强度弯曲以免造成脊髓断裂和下肢瘫痪的严重后果。

②颈椎骨折的搬运: 三至四人,搬运方法同脊柱骨折。首先要有专人牵引,固定头部,然后一人托肩,一人托臀,一人托下肢,动作一致抬放到硬板担架上,颈下必须垫一小垫,使头部与身体成直线位置。颈两侧用沙袋固定或用颈托(临时颈托也可),肩部略垫高,防止头部左右扭转和前屈、后伸。

③临时颈托的制作方法: 用报纸或画报,把它折成长约40厘米,宽约10厘米。用三角巾或毛巾包好。将临时颈托环绕颈部在前面打结。

④胸、腰椎骨折的搬运: 先将一块木板(长度和宽度可容伤员俯卧)平放在伤员一侧,然后由3-4人,分别扶托伤员的头、肩、臀和下肢,动作一致,把伤员抬到或翻到硬木板上,使伤员俯卧位,胸上部应稍垫高并要取出伤员口袋内的硬东西,然后,用三至四根布带(三角巾)把伤员固定在板上。

⑤骨盆骨折搬运 应使伤员仰卧,两腿髋、膝关节半屈、膝下垫好衣卷,两大腿略向外展、用1-2条三角巾折成宽带,围绕臀部和骨抛,在下腹部前面的中间打结。用另一条三角由折成宽条带围绕膝关节固定。用三人平托放在木板担架上搬运。

⑥开放性气胸搬运: 首先应严密地堵塞伤口,用三角巾悬吊固定伤侧手臂,再用另一条三角巾围绕胸部加以固定。搬运时伤员应采取半卧位并斜向伤侧,迅速运送医院。

⑦腹部内脏脱出的搬运: 内脏脱出应首先用消毒纱布与腕固定脱出的内脏,搬运时伤员应采取仰卧位,膝下垫高,使腹壁松驰,减少痛苦,同时还应根据伤口的纵横形状采取不同的卧位。如腹部伤口是横裂的,就必须把两腿屈曲;如是直裂伤口就应把腿放平,使伤口不易裂开。

⑧颅脑损伤搬运: 颅脑损伤(包括脑膨出)搬运时伤员应向健侧卧位或稳定侧卧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部两侧应用衣卷固定,防止摇动并迅速送医院。

⑨颌面伤搬运: 伤员应采取健侧卧位或俯卧位,便于口内血液和分泌液向外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以防止窒息。若伴有颈椎伤时,应按颈椎伤处理

摘要:膝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关节之一,只要站着都要使用膝关节。但是膝关节承受压力过多,退化比较快,所以日常要保护膝关节。那么如何保护膝关节呢?保护膝关节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注意走路和劳动的姿势,注意保暖等,还可以做一些保护膝关节的运动,如坐位伸膝、俯卧屈膝等等,下面一起来看看怎么保护膝关节吧!日常如何保护膝关节

1、尽量避免身体肥胖,防止加重膝关节的负担,一旦身体超重,就要积极减肥,控制体重。

2、注意走路和劳动的姿势,不要扭着身体走路和干活。避免长时间下蹲,因为下蹲时膝关节的负重是自身体重的3~6倍,长时间坐着和站着,也要经常变换姿势,防止膝关节固定一种姿势而用力过大。

3、走远路时不要穿高跟鞋,要穿厚底而有弹性的软底鞋,以减少膝关节所受的冲击力,避免膝关节发生磨损。

4、参加体育锻炼时要做好准备活动,轻缓地舒展膝关节,让膝关节充分活动开以后再参加剧烈运动。练压腿时,不要猛然把腿抬得过高,防止过度牵拉膝关节。练太极拳时,下蹲的位置不要太低,也不要连续打好几套,以防膝关节负担过重发生损伤。像上下楼梯、下蹲和爬山等对膝关节伤害较大的运动,应尽量避免,可以多进行游泳、快走、骑自行车等对膝关节伤害小的运动。

5、骑自行车时,要调好车座的高度,以坐在车座上两脚蹬在脚蹬上、两腿能伸直或稍微弯曲为宜,车座过高、过低或骑车上坡时用力蹬车,对膝关节都有不良的影响。

6、膝关节遇到寒冷,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气寒冷时应注意保暖,必要时戴上护膝,防止膝关节受凉。

7、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人,尽量少上下楼梯、少登山、少久站、少提重物,避免膝关节的负荷过大而加重病情。

8、有膝骨关节病的人,既要避免膝关节过度疲劳,又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防止腿部的肌肉萎缩。据研究,游泳和散步对膝关节炎来说是最好的运动,既不增加膝关节的负重能力,又能让膝关节四周的肌肉和韧带得到锻炼。同时,仰卧起坐、俯卧撑、桥形拱身以及仰卧床上把两退抬起放下的反复练习、模仿蹬自行车,都是病人最好的运动。

9、在饮食方面,应多吃含蛋白质、钙质、胶原蛋白、异黄酮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大豆、豆制品、鸡蛋、鱼虾、海带、黑木耳、鸡爪、猪蹄、羊腿、牛蹄筋等,这些既能补充蛋白质、钙质,防止骨质疏松,又能生长软骨及关节的润滑液,还能补充雌激素,使骨骼、关节更好地进行钙质的代谢,减轻关节炎的症状。

健身怎么保护膝关节

1、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

首先当你要健身时,一定要挑选一双合适的鞋,最好是底软一些,比如气垫,泡棉软底等,这些有弹性的鞋都会带有一定的减震效果,会为你在动作时保护到膝盖的组织,减少对膝盖的伤害。

其次可以选择佩戴护膝,护膝可以对膝盖部位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对膝盖周围的肌肉组织进行牵制,使得在运动时不至于轻易的扭伤,拉伤或者错位,并且佩戴护膝同样可以起到缓震的作用,进而达到保护膝盖的效果。

2、使用正确的健身方法

很多时候人们仅仅注意到局部的肌肉或者线条,而容易忽视掉整体的协调配合,比如有人喜欢练核心,有人喜欢练胸肌,但是却忽视掉下半身的配合,造成身体不同部分运动负荷差异较大,这种情况极其容易导致膝盖运动损伤,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整体素质,当你身体各方面机能良好的时候,才能更好的达成自己的健身目标,所以一定要注意正确的健身方法。

3、运用正确的运动姿势

当你有了合适的运动装备,也掌握了正确的健身方法,这时候就需要具体到你运动的细节,很多时候,一个动作做的不正确,不仅达不到你理想的效果,反而会背道而驰,甚至造成运动损伤。膝关节是一个很容易受伤的部位,所以对它的保护我们不容忽视,在健身时有很多动作都是需要膝关节来配合的,包括像跑跑步机这么简单的动作,深蹲,以及一些弹跳的动作,做这些动作时,一定要咨询专业人员,用正确的姿势,以免错误动作造成的损伤。

4、运动后的放松和恢复

健身的人都知道运动后放松的重要性,肌肉需要放松,同样的,膝关节这样的重要部位同样需要放松,尤其在跑跑步机,单车,高强度弹跳动作过后,可以咨询专业人员,一定要注重对膝盖的恢复,这是对膝盖保护有重要作用的一步。

总而言之,对膝关节的保护是贯穿于整个健身过程的,不是一步到位的,希望能唤起大家对膝关节保护的重视,拥有一双强大的膝盖一定百利而无一害。

保护膝关节的运动

在锻炼之前先热身,以避免受伤。你可以先骑固定自行车5分钟,散步2分钟同时活动上肢,或者推墙15-20次。

1、坐位伸膝

坐在椅子上,将双足平放在地上,然后逐渐将左(右)膝伸直,并保持直腿姿势5—10秒钟,再慢慢放下。双腿交替进行,重复练习10—20次。

2、直腿抬高

如果你的膝关节状态不适非常好,可以先从简单的动作开始。这个直腿抬高可以锻炼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同时对膝关节基本没有压力。躺在瑜伽垫上,弯曲一条腿,踩在地面。另一条腿伸直抬起,达到另一条腿膝关节的高度,保持3秒。每天三组,每组10-15次。

3、俯卧屈膝

俯卧位,双手在头前交叉,将头部放在手臂上,然后将左(右)膝关节逐渐屈膝,尽量靠近臀部,并保持屈膝姿势5—10秒钟,再慢慢放下。两腿交替进行。重复练习10—20次。

4、直腿背伸

俯卧。收紧臀部、大腿和小腿后侧肌肉。抬起一条腿,保持3-5秒,放低,重复。做10-15次然后换腿。同样也可以在踝关节增加重量。这个动作不会导致腰痛,如果出现腰痛,及时停止锻炼。

5、股四头肌锻炼

俯卧位,将一侧腿屈膝靠向臀部,双手反向握住踝部(或用毛巾环绕踝部),逐渐将下肢向臀部牵拉,并保持这一姿势5—10秒钟,然后放下,双腿交替进行。

6、靠墙静蹲

这是一项进阶的锻炼。背靠墙站立,双脚与肩同宽,慢慢弯曲膝关节,背与臀部紧靠墙壁。保持10-15秒。蹲的不能太深,不然会损伤膝关节。可以逐步延长每次锻炼时间。

婴儿睡眠时间足够高,质量高,可以让心脏得到足够的休息,消除疲劳。如果您睡眠不足,您的宝宝很容易刺激,食欲丧失,影响增长和发展。11-3个月,睡眠应每天16小时左右。白天4次睡觉,每次约1-2小时;晚上约10个小时。也就是说,除了吃牛奶,改变尿布,稍等一段时间,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24 6个月,每天睡眠时间应保证约14小时。决定宝宝的睡眠模式应该由宝宝的睡眠状态决定,通常在早上睡觉,1 2小时,睡1点,2小时2小时。由于白天运动量的增加,稍微疲惫的宝宝会睡的很好。37,12个月,睡眠时间和睡眠程度因人的人而异,通常在14至15小时,睡眠一次,每次1 2小时,下午1 2次,每次1 2小时,睡眠约10小时在晚上。这个月大的宝宝很少时间,当你睡觉时,你会醒来2,3次。

卧室里的环境很安静,试着轻轻地说话。房间里的灯更暗。不要直接在宝宝的脸上拍照,在室温下不应该过高,并在2023°C上控制它。注意窗户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清新,为宝宝选择合适的床,床的柔软和硬度适中,最好是木质床,确保婴儿脊柱正常发育。在睡觉,脚和臀部之前洗你的宝宝。一岁的宝宝不会刷牙,你可以用水擦水,排尿,更换它,柔软的棉睡衣,这有利于睡眠。

哪种睡眠姿势最舒适,安全!什么是每日睡眠时间?睡眠的姿势有三种,仰卧,横向和俯卧。宝贝在5个月内,因为自己不能翻身,睡眠姿势确定,未来6个月有一个婴儿。背部,宝宝在房子的中间,有人在这里,有闪亮和声音吸引,虽然很多成年人都被用来培养你宝宝的仰卧睡眠的习惯,但往往让这个姿势易于睡觉。此外,由于婴儿易于吐牛奶,呕吐物易于吸入气管并导致窒息。侧,婴儿是袖子,弯曲肌肉的腿部有利于肌肉组织的全部休息,消除疲劳。右侧不会压缩心脏,并且还有利于将胃内容物朝向十二肠的方向推进以促进婴儿消化。躺着,只是睡觉,在过去,很多人认为预测会压迫胸部,导致呼吸困难。现在医师倡导俯卧位,因为这有利于胸腔和肺的成长和发展,避免呕吐或唾液流入天然气官员。如果宝宝可以查找,可以允许睡觉。

哪种睡眠姿势最舒适,安全!什么是每日睡眠时间?注意:先天性心脏病,咽喉,肺炎,寒冷,咳嗽,李子,十二指肠梗阻等,婴儿患这些疾病都无法入睡。无论哪个睡眠姿势,都必须有成年人然后守卫,这个婴儿的这个年龄不表达能力,只能依靠我们观察,探索,并陪伴他们。

新生儿粗大动作表现为

 新生儿粗大动作表现为,粗大动作,包括颈肌和腰肌的平衡动作以及爬行走、跑掷跳等动作。儿童的运动能力是反映神经系统成熟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就来看看新生儿粗大动作表现为。

新生儿粗大动作表现为1

  宝宝的动作发展分类

 宝宝的动作发展可分为两大类,分别为粗动作与精细动作。

 精细动作主要是手、脚小肌肉的运用,大多与手眼协调能力有关,随着智能的增进会发展出更多精细动作;

 粗动作发展涉及头颈部、躯干,还有四肢等及「大肌肉」的动作跟控制,包括抬头、翻身、坐、爬、走等大动作发展。婴儿的动作发展依序由近端(躯干)到远端(肢体),由头至脚。宝宝的动作发展与骨骼肌肉、大脑、周边神经系统、感觉统合、心理认知等方面的成熟有关。

  头部控制

  抬头(脑部的垂直控制)

 大约2个月左右时,宝宝可以将头抬起45度;大约3个月左右时,则可抬起将近90度。4个月以后的宝宝,头颈部逐渐较有支撑力,比较不会再软绵绵的(这时候医师通常会做一个测试,就是让宝宝仰躺在床上,将他双手拉起,宝宝的头部与身体应该会呈直线,而不会软绵绵地向后垂。)宝宝4个月以后,如果头颈部仍较软,可能是低张力的警讯。

 宝宝2个月以后,可以让他清醒时俯趴,拿玩具在他的面前吸引他的注意力,让他练习抬头。但是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宝宝太累,要给予适度休息。此外,宝宝俯趴时,父母一定要看着他,床也不能太软。

  转头(脑部的水平控制)

 宝宝大约2个月开始,就开始会有社会性行为,例如对父母笑。当父母在宝宝的身旁逗弄他时,他可能会转头对父母微笑。因此如果想让宝宝训练转头的能力,可在他身边两侧跟他玩,让他转头。

  翻身

 大约3~4个月时,宝宝可由侧身或趴翻成仰躺;约6个月的宝宝,可从仰躺翻成俯趴。

 从宝宝4个月开始,逐渐可以开始训练宝宝翻身。训练最简单的方式为拿玩具在宝宝的前方逗弄,再慢慢转到宝宝的侧面,他可能会因为想拿玩具而翻身。或是不拿玩具,改成跟宝宝说话也可以,父母一样从正面再慢慢转到宝宝的'侧面。

 另一个方式更积极,不过稍微比较困难一点,父母可考虑是否要这样做:当宝宝仰躺在床上时,握住宝宝的两脚,将一脚横过另一脚呈X形交叉,宝宝可能会自然而然想将身体也翻过来。不过有些力量比较不足的宝宝这样翻过来时,手容易被卡在身体下方,父母要帮他将手拿出来。

 倘若宝宝6个月以后仍然不会翻身,要请医师评估。有时候不一定是肌肉张力不足,也可能是练习不足所致。其实有些宝宝即使没做任何训练,时间到了、能力与条件发展成熟,自然就会翻身了;有时候则是在亲子玩乐、互动中,宝宝就自然翻身了,所以父母不一定要刻意局限于特定的训练模式,多与宝宝互动即可。

 

 大约6个月的宝宝可扶着坐;7个月的宝宝可以用屁股独坐一阵子、手不用撑;8、9个月才能坐得稳。如果宝宝9个月仍不会坐,要请医师评估。多数宝宝会采双脚向前的环形坐姿,这是最正确的坐姿;又因为宝宝的筋骨较软,大腿向打外开、两腿分别弯向屁股后方的W形坐姿也很常见(W形坐姿与地面接触的底部面积大、坐得较稳,但是要从坐姿起身比较不方便)

 1岁前W形坐姿不算异常,通常只是暂时过渡期,父母不用刻意矫正坐姿,只要持续观察、让宝宝自然发展即可。当宝宝的肌肉张力发展较好时,大多会自行调整成环形坐姿;不过如果3岁以后还有W形坐姿,可能会对骨骼的发展不好,建议看医师矫正。

 当宝宝5、6个月以后,可让宝宝靠着沙发背坐、或靠在妈咪的胸前坐,来进行靠坐练习。宝宝通常练习坐几秒后,就会因坐不稳而往一旁倒,这是正常的,随着年龄增长,适度练习会愈来愈进步。

新生儿粗大动作表现为2

  婴儿粗大动作的发展特点

 0-2个月 俯卧时会转头 俯卧时头能抬至45度 仰卧时手脚会乱动,且两脚会在空中交互踢 身体被直立抱起时,头虽会往下掉但脖子会用力使头颈挺直。

 3-5个月 俯卧时会用手肘支撑,将头、胸部抬高,头能抬高至九十度。 俯卧时会将手臂伸直,以手掌撑床,将头、胸部抬高。从俯卧翻身至仰卧。从仰卧被拉起时,头不会往后掉。从仰卧被拉至坐时,会主动抓住对方的手坐起。

 6-8个月 坐在椅子上身体会挺直。 被扶着腋下站立时,双脚能支撑身体的大部分重量。坐时仅靠手轻微的撑地,能独立做稳几秒钟。仰卧时头会抬高。从仰卧翻身至俯卧。坐时仅靠手轻微撑地,能独立坐稳维持一分钟。从坐姿被拉至站立时会主动抓住对方的手站起来。

 9-10个月 会用手及膝盖、异侧手脚交错地爬行移动。不需靠手撑地能独自坐稳十分钟。坐时会扶着家具站起来。会扶着家具或东西边缘侧走。一手被牵着时会向前迈步。独立站立。

 12-15个月 独立行走。 用爬的上楼梯。站立时会把球丢出去,但无法丢在定点。行走时之起动、停止及转弯,皆能控制自如不会跌倒。独立从俯卧转换至站立。倒退走。

 16-19个月 会跑步但不稳。 用一手扶着扶手上楼梯。用爬的下楼梯。会由站姿坐到小椅子上。会爬上大人坐的椅子。扶着时能单脚站。

 20-23个月 用一手扶着扶手下楼梯。 会蹲着玩,且不扶东西能从蹲姿转换至站姿,或从站姿转换至蹲姿,皆能控制自如不会跌倒。原地跳跃双脚同时离地。

 24-27个月 会扶着扶手,用双脚同上一阶梯的方式来上下楼梯。 会双脚同时站在平衡台上不会跌倒。会踢球。双脚会一起从楼梯最后一阶往下跳。

 28-31个月 会脚跟接脚趾的方式行走。 会单手抬高过肩丢小球5-7呎远。在平衡台上能脚跟接脚趾的方式行走不会跌倒。用正常大人的方式从仰卧转换到站姿。

 32-36个月 脚踩踏板骑三轮车。 两脚交替上下楼梯。能单脚站立不跌倒。采用正常大人的走路模式行走。走路时双手交替摆动自然。跑得很平稳。

新生儿粗大动作表现为3

  宝宝粗大动作的发育有什么特点

  抬头:

 初生的新生儿颈肌完全无力,在从仰卧位扶至坐位时颈肌仅有短暂的张力增高。其后颈部肌张力增强,故小儿首先能在俯卧时仰头。检查从仰卧位扶起时的颈肌张力,3个月,小儿头仍稍后垂,4个月时头、颈、躯干可维持在一个平面上。检查扶坐时的颈肌张力,2个月的婴儿扶坐时只能间歇地勉强地仰头,4个月时才基本上能自由抬头。在俯卧位,1个月时,下颏能短暂地离开桌面抬起。

 2个月时头能经常保持在中线上,下颏可离开桌面呈45%。3个月时,下颏和肩部均可抬起离开桌面,面部与桌面角度呈45° ~90°,上肢可撑起支持部分体重,胸部可离开桌面。4个月时胸部可离开桌面,面部与桌面角度呈90。

  坐:

 新生儿被扶至坐位时头完全下垂;1个月时,由于腰肌无力,扶坐时背脊弯曲呈半圆形;3个月坐时腰呈弧形抬头达数秒钟;4个月坐时头不再后垂,在坐位时摇晃躯体,头随之摇摆不定,这时背部仪在腰部出现弯曲;5个月时依倚而坐时能直起腰部,头不再摇摆不定;6个月时拉其手能从仲卧位坐起,能自己用手自己向前撑着坐,可坐在婴儿车或有围栏的椅子上;

 7个月可独坐,但有时两手向前支撑;8个月不用手支撑可以独坐;9个月能坐稳,往前方倾斜时能保持平衡而不倒;10~11个月时,能坐得很稳,并能改变姿势,可由坐位改成俯卧位,或由俯卧位改成坐位;12个月在坐位时能左右旋转去取物而不跌倒。

  爬:

 新生儿俯卧位时有反射性匍匐动作。俯卧位的小儿,1个月时在前庭扶正反射(righ-tingreflex)及上肢支撑反射的作用下,能以肘撑起身躯,并交替向前伸手试图抓取手不能及的物体,这是匍匐动作的开始;2个月时能在俯卧位交替踢腿;

 3~4个月时可用肘支撑上身达数分钟之久;5~7个月婴儿可用手支撑胸腹使身体离开床面,有时能在原地转动;8~9个月时能用上肢往前爬;1岁婴儿爬时可手膝并用,少数婴儿可用手及足撑起全身爬或坐着滑动臀部向前移动;1岁半时会爬台阶,“爬”对小儿胸臀部发育及提早接触环境有帮助。

  站立和行走:

 新生儿期可引出踏步反射,2~3个月时,当婴儿被扶至立位时,髋、膝关节弯曲;6个月当呈立位时,两下肢可支持其体重;7个月扶站时,小儿能高兴地蹦跳;9个月时可扶站;11个月可扶栏独脚站,或作蟹行,此时搀着两手能向前走;13个月能独走,但两下肢分开,基底很宽,每步的距离大小、方向也不一致,肩部外展,肘弯曲;

 15个月能爬楼梯,可自己站起,站得很稳,绕物体转弯时还不灵活,行走时不能突然止步,可自己上下楼梯(每个台阶需先后用两只脚去踏),能拾起地上的东西而自己不跌倒;2岁时步态较稳,但仍需眼的协调,能跑2~3步,但不能迅速起步及停止,上台阶时可一步一个,能独脚站立数秒钟;45~5岁时能快步奔跑,并伴有手臂的协调摆动。

 跳:跳的动作以两足交替走下台阶为开始(约15岁时),此时也能一脚跨越低障碍物;2岁时能并足跃下一级台阶,也能并足往前跳及原地跳跃;3岁时能用一脚跳过低障碍物;约2/3的小儿在45岁时能跳稳,25~3。5岁时开始用独脚向前连续跳1~3步;5岁可连跳8~10步;65岁时才能较好地蹦跳及奔跑。

引起腰痛的原因有哪些�

腰痛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引起腰痛的原因很多,绝大多数的原因已经知道,但仍有少数病因尚未明确。常见的病因可概括为四大类:①由于脊柱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疾患所引起。如挫伤、扭伤所引起的局部损伤、出血、水肿、粘连和肌肉痉挛等。②由于脊髓和脊椎神经疾患所引起。如脊髓肿瘤、脊髓炎等所引起的腰痛。③由于内脏器官疾患所引起。如子宫及其附件的感染、肿瘤可引起腰骶部疼痛,这种病人往往同时伴有相应的妇科症候。④ 由于精神因素所引起。如癔病患者也可能以腰病为主诉,但并无客观体征,或客观检查与主观叙述不能以生理解剖及病理知识来解释的病,这种腰痛常为癔病的一种表现。

“退着走”就是连续地向后退着走路,在晨起锻炼的人群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人在“退着走”。慢性腰痛很多是因为腰部肌肉力量、韧带强度不够,腰椎稳定性差引起的。 “退着走”的锻炼可增强腰背肌群力量,加强腰椎的稳定性及灵活性。在退着走的时候,腰部肌肉有节律地收缩和放松,使腰部血液循环得以较好地改善,提高腰部组织的新陈代谢,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退着走”动作简单易学,中老年人可根据个人情况,掌握活动量,下面介绍两种具体方法,供大家参考:

(1)叉腰式:预备姿势:直立,挺胸抬头,双手叉腰,拇指在后,其余4指在前。拇指点按腰部双侧“肾俞”穴。(该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动作:退着走时先从左腿开始,左腿尽量后抬,向后退出,身体重心后移。先左前脚掌落地,随后全脚着地,重心移至左腿后再换右腿,左右腿交替退着走。每退1步,用双手拇指按揉“肾俞”穴1次。

(2)摆臂式:预备姿势:直立,挺胸抬头,双目平视,双臂自然下垂。动作:双腿动作同叉腰式,退着走时双臂配合双腿的动作进行前后摆动。

“退着走”锻炼可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每次20分钟,一般以每次锻炼后,稍事休息,疲劳感即逐渐消失为宜。场地要选择平坦、无障碍的地方,锻炼时要尽可能挺胸,尽量后抬大腿。

有一部分人会因天气变化而出现腰痛或腰痛加重,而且有的患者腰痛症状会象天气预报一样准确,寒冷就是导致、诱发腰痛的一个原因。寒冷主要是通过腰背部血管收缩、缺血、淤血、水肿等血液循环方面的改变而使患者产生腰痛的。患者多是由于在寒冷地区长时间停留,或在寒冷地面、风口处睡觉而出现腰痛。寒冷可导致肌肉收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身体动作,另外,为了御寒,衣服穿得较多,行动不灵活,若进行腰部急剧运动,就容易造成腰部损伤。

颈椎及腰椎不好,可以做适度功能锻炼缓解症状,除常规康复理疗外,常见运动方式如下:

1、慢走:患者在家里可以做适度锻炼,改善肢体功能,改善颈、腰椎疼痛。慢走是较柔和的锻炼方式,可以较好锻炼腰部肌肉;

2、瑜伽:练瑜伽可以较好的锻炼机体腰、背部肌肉,以及颈部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平板支撑:如果身体条件许可,可以做平板支撑运动。身体取俯卧位,依靠肘部和踝关节支撑,锻炼背部肌肉;

4、保健操:可以观看视频做颈椎保健操,进行柔和的活动锻炼;

5、小燕飞:锻炼背部肌肉,家中可以在床上学小燕飞。腹部贴床,颈部和四肢向后背伸,用力后伸的力量锻炼颈后部和腰背部肌肉;

6、拉单杠:如果身体条件较好可以拉单杠,主要通过拉伸作用锻炼手背部肌肉、三角肌以及背部斜方肌、竖脊肌、肩胛提肌、背阔肌等肌肉;

7、游泳:游泳时人体在水里有浮力,可起到保护作用,可较好锻炼腰背部和颈部肌肉。

选D哦,原文如下:

身高必须准确测量,否则就无法可靠地评价,尤其是不能正确计算两次测量时间间隔中儿童的生长速度。测量不正确而引起3~4厘米的误差是非常多见的。采用精确的测量技术和测量工具可以使最小误差控制在3毫米之内,因此,临床工作中测量儿童身高需要有精确的测量工具和标准的姿势。 

3岁以下儿童,由于站立测量困难所以量卧位身长。用标准的量床或

携带式量板,婴幼儿脱去鞋、袜、帽,仅穿单裤,仰卧于量床底板中线上,一人用手左右固定婴幼儿头部,使头顶紧密接触头板。另一人站在婴幼儿右侧,左手握住两膝,使两下肢并拢紧贴量床,右手移动足板使其紧贴双脚足跟,读足板处所示数字。测量时手法要非常熟练、快速,要注意婴幼儿头部不能 歪斜,双腿不能离开量板,足底与量板呈直角,否则就会出现测量误差。 一般身高出现误差多因站立姿势不符合标准,或因未脱鞋袜,或由于是上下午测量时间不同,一般上午要比下午高1~2厘米。一天内身高的变化是晨起最高,傍晚最低,这是因为一天的活动和体重的压迫,使椎间 盘变薄,足弓变浅,脊柱弯曲度增加的缘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2374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7
下一篇2023-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